农业农村

呼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4-08-28


综    


【概    况】2022年,呼兰区农业农村局贯彻中央、省、市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围绕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技术服务,粮食供应安全这一主线,狠抓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从强化服务入手,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取得成效。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申报2022年全国粮油(经济作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的通知》文件精神,成功申报2022年全国玉米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创建玉米万亩示范片5个、千亩示范方20个,辐射带动6670公顷以上,分别落实在全区7个乡镇(街道)28个村。高质量完成赋码登记变更工作,指导全区7 800多名重复成员完成保留及退出工作,以户为单位打印证书,为颁发股权证奠定基础。指导16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据省级要将2020年村级经营性资产变更为股本总额工作。指导1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变更理事长,并颁发新的集体经济组织赋码证书。按照省农业农村厅下发《关于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系统整省试点情况通报和开展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分批次指导各乡镇(街道)启动会计电算化省级试点工作,指导各乡镇(街道)及村级将手工账及凭证录入全国财务监督管理平台,实现财务会计数据化管理。全区162个村完成会计建账、会计初始化录入工作,录入会计凭证5 000多个。圆满完成农村统计数据上报工作。指导各村集体将政府拨款及“三资”清查盘盈资产入账,全区资产增加1.7亿元,集体经济组织总资产6.2亿元,集体土地总面积17.08万公顷,分类登记入册。同时指导各乡村填报农业农村部《黑龙江省农村政策与改革统计年报》《农村合作经济与宅基地管理利用信息》,指导各村扎实做好数据填报工作,坚持统计人员和主管领导审核“双把关”,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及时报送。

【农业投资项目】落实省、市“六个龙江”,建设“七大都市”战略部署,结合区情实际按照省委、省政府成立的11户出资企业相关战略规划部署,积极与省农投集团、寒地黑土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接合作,分别成功注册成立哈尔滨市农投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市农投新能源有限公司、哈尔滨市恒辉新能源有限公司、哈尔滨市环智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市农投绿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农投新能源项目首座新能源汽车换电站开工建设),并取得成效。

【人居环境治理】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调度推进会,集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全区累计出动车辆3.2万台次、发动农民投工投劳2.8万人次,清理生活垃圾6.3万立方米、清理村内黑臭水体5处、清理村内沟渠1 353.8千米、清理畜禽养殖粪污和农业生产废弃物7.2万立方米、清理村内柴草垛831堆、拆除私搭乱建和残垣断壁50余处、修理杖墙栅栏11.1千米。持续开展重点工作拉练活动,现场观摩各乡镇(街道)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增加示范带动效应,不断提升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深入推进农村室内厕所摸排整改,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完成全区各级财政支持建设厕所8 299户的问题排查工作,排查出问题厕所2 231户,完成整改1 566户,整改率70.2%。剩余665户长期整改类问题户厕,按照省、市要求稳步推进。

【绿色产业发展】聚力品牌塑造提升绿色产业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规模以上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大力发展大豆产业,康金街道白家村以特色大豆种植成功申报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严格管控农副产品质量关,全年抽取农副产品样本479批次,其中市、县两级食用农产品定量检测数量422批次,市、县两级监督抽查数量57批次。全年抽取蔬菜192批次、水果19批次、肉类217批次、禽蛋33批次,合格率99.8%;按照市农业农村局文件要求完成1.5批次/千人口的监测任务,全区农产品生产主体抽样112批次,所有抽样均无问题。加大农畜产品绿色标志认证建设,全区有绿色认证企业6家,认证绿标17个。涵盖水稻认证企业3家、杂粮认证企业1家、蔬菜认证企业1家、禽蛋认证企业1

    【农村经济发展管理】印发《呼兰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等产权流转交易的通知》,指导各乡镇(街道)工作人员使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线上平台操作规程,督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源发包、资产处置村登记平台交易,全区实现发包机动资源线上发布,线上竞拍。截至9月末,全区43个村线上发包机动地资源867.1公顷、金额924万元,重大资产类招投标采购项目19个,涉及金额2 100万元。起草制定新的《呼兰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制度》,对资金、资产、资源等11个方面内容明确规范,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分批次培训全区18个(涉农)乡镇(街道)农经负责人及162个村会计等财务人员,确保《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促进全区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印发村务财务公开模板23套,各村按季度进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党务公开,重大事项随时公开,同时规范并强化村级财务监督和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通过对农村集体账目、集体资源、集体资产、集体债权开展全面清查,全区整改问题3 749个,清查问题3 749个,总整改率100%。其中资金类清查整改问题1 355个,涉及金额3 638.2万元;资产类清查整改问题618个,涉及金额7 461万元;资源类清查整改问题1 309个,涉及金额2304.9万元,面积2654.66公顷;合同类清查整改问题467个,涉及金额909.7万元。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全区在工商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 939家,在农业农产品部名录注册登记家庭农场9 708家,其中在市场监督部门注册登记574家。持续开展农业托管服务工作,按照《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整省推进试点方案》,呼兰区农村经济服务站协助农业农村局指导各乡镇(街道)积极推进托管工作,全区托管任务2.67万公顷,落实托管面积2.67万公顷,涉及66个服务主体,服务农户13 929户,提前完成省级目标任务。

    【农业和农产品加工项目招商】推进农业和农产品加工项目招商,全年签订农产品招商项目3个,签订投资金额1.83亿元,其中区政府同哈尔滨和黑龙江龙厨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龙厨系列食品研产销项目,投资概算总计0.7亿元;哈尔滨益民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及东方泰合商贸有限公司投资的绿色农业产业园区项目完成签约,投资概算总计0.1亿元;区政府同哈尔滨和河北臻豆食品有限公司签订臻豆系列豆制品加工项目,投资概算总计1.03亿元。黑龙江大北农投资集团在呼兰区投资149亿元建设“大北农龙江产业园”项目,确定项目计划用地200.1公顷,完成净地,开工奠基。

农业科技培训农业科技培训利用“快手”平台、呼兰电视台、微信群、中国农技推广App等工具,将农业技术讲座制成“美文”、PPT视频,通过发微信群(四个群、纳入合作社、种田大户600多人)、发朋友圈等方式传播农业技术。组织实施送科技下乡培训农民21场,直接受训2.6万人次,间接受训11万人次以上,其中培训区、乡镇级技术员310名,科技示范户2 100人,种田大户1 100人,专业合作社技术员、重点企业技术员800人,接待农民咨询2 200人次,播出《农技彩虹》电视专栏讲座5期,发放《呼兰农技》简报、科技入户手册、测土配方技术手册、栽培管理科技明白纸、科技书刊等农业技术资2000余份做到乡有农业技术骨干有农业技术能手,户有农业技术明白人,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推广和普及,为全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打下坚实科技基础,解决了农技推广体系“最后一公里”和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道坎”问题。

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展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加速成果转化。全年承担省、市业务部门项目21项,其中省站2项、市总站19项(试验2项、示范8项、推广5项、常规项目4项),总计实施面积7.94万公顷,全部落实到位,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全部取得成功,并完成测产、考种、总结报告撰写工作,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数据。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力度,实现合理减肥。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采集土样1 250个,年发放配方卡张1 250张,实施精准配方8004公顷,辐射带动配方施肥8.004万公顷,建立和完善主栽作物的施肥指标体系,引导农民优化施肥配方,减少肥料浪费,亩节约58元,提高肥料利用效率5.5个百分点,有效减少化肥施用量,扩大有机肥使用量,减少化肥流失和挥发。

【耕地监测评价项目】全面实施呼兰区典型地区耕地监测评价项目。呼兰区作为全省10个黑土调查项目单位之一,完成采样点校正、踏查工作,此项目与东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指导单位联合完成,挖掘土壤剖面5个,采集剖面和剖面周边表层样点土样总计2 265个(其中225个土样预留到项目县开展全国三普时一并进行检测)。截至7月,非剖面点区域表层采样,采集土样2 000个,剖面于7月底前挖掘完成,土样采集工作受疫情影响,11月上旬完成。

【病虫草害监测预警】按照省植保站部署,呼兰区在建立完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体系监测点24个基础上,新增监测点46个,监测点总数70个,以乡镇、行政村为边界规划,70个监测点覆盖呼兰区所有行政村,实现13.81万公顷耕地全监测,每个监测点面积平均2001公顷左右,每个监测网点聘用1名农民植保员,承担田间监测调查、上报任务。主要上报内容:截至10月底,完成全年监测任务,70个监测点上报病虫信息9.7万条,利用微信和快手群及时发布预报和防治信息,有效指导农户开展查治苗期地下害虫、水稻螟虫防治等工作。开展植保员培训3次、发放病虫草鼠田间防控指导手册70份,上报信息及时准确反映全区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为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数据。

【农业废弃物回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农药管理条例》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结合区农业生产特点,制定《2022年度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实施方案》,按每万亩农田回收0.28吨回收量计算,全年全区总回收任务数59.6吨,进行任务分解,涉及呼兰区18个乡镇(街道),截至10月底,完成59.6吨收集任务。按照《2022年哈尔滨市农膜回收工作方案》通知要求,制定《2022年呼兰区农膜回收工作实施方案》,全区回收任务数共计216吨,截至10月底回收率85%以上。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制定《呼兰区2022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实施方案》,全区耕地总面积13.85万公顷,其中安全利用类耕地面积0.16万公顷、严格管控类耕地面积11.05公顷,其余为优先保护类。呼兰区严格管控类和安全利用类耕地均为重金属镉元素污染,涉及6个行政村,采取农机、农艺措施相结合办法,进行污染源管控。同时,在双井街道前井村建立200.1公顷集中推进区,重点示范推广。对不同的划分类别,采取不同治理方法。主要采取品种调整、优化施肥、深翻耕,应用叶面阻控剂等方式。

【沿江污染治理】保证沿江河水系不受农药、化肥污染,达到绿色种植标准,保护好宝贵水资源。按照上级要求,调整种植业结构,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化肥使用数量。城区水系种植结构调整涉及8个乡镇(街道)21个村,总耕地面积3401.7公顷。通过结构调整,玉米轮作大豆、水田绿色种植技术应用、喷药设备更换喷头体等措施的应用,减少化肥及农药使用量,沿河水系得到保护,避免污染

【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后续工作】全力做好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后续工作,全年配合省厅完成全省50个特色水产养殖种质系统调查、鉴定评价、分析和重点县、市(区)现场核查;配合省厅上报一批特色优异种质资源;配合省厅收集一批种质资源纳入保种场保护,采集并制作遗传材料纳入国家种质库保存,完成特色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系统调查数据分析与汇总上报。

【农机指导服务和宣传】加大农机新技术推广度,做好新政策宣传。农机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开展指导服务20余次;抽调技术骨干组成工作队和协调农机维修网点维修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服务,帮助和指导农机手保养、调试和检修农机具。秋季狠抓秋粮机收减损,确保秋粮应收尽收。做好宣传引导,组织各乡镇(街道)农技、农机人员,重点针对种植大户和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认真开展水稻和玉米机收环节损失摸底调查,全面掌握主要粮食作物机收环节损失情况。印制《水稻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和《玉米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通过举办培训班、逢集设点咨询、上门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秋粮机收减损技术。在做好新技术推广同时抓好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宣传,积极引导办理农机补贴的组织和个人采取预约申请、错峰办理、鼓励农民使用“农机补贴手机App”办理等方式,减少群众扎堆办理补贴,努力做到“一站式”办结服务,倡议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助推农机转型升级。

【农机监管】强化执法力度做好行业监管,保障农机安全有序生产。全年受理各类农业机械注册登记738台,其中拖拉机注册登记549台、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189台。计划培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600人,实际受理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初次申2 100人。经考试合格核发农机驾驶操作证件2 100本,应检农业机械9 840台,检查农业机械8 068台,检验率82%出动农机执法人员320人次,检查农业机械1 080台,检查农机经营组织18个,排查出农机安全一般隐患32个,整治32个,排查出农机重大安全隐患28个,整治28个,整改率100%,开展宣传4次,发放宣传材料1 500份,反光标识累计粘贴3 500贴;年检农业机械8 068台,检验率82%;受理各类农业机械注册登记738台。(侯志)


乡村振兴


【概    况】2022年,呼兰区乡村振兴局坚决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四个不摘要求和省、市工作部署,主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持续推动三落实一巩固各项工作,全力推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持续稳定增收,全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实现两个高于预期目标,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实现15 461元,较上年增加1 841元,增幅13.52%,比全区农民人均收入高1.8个百分点。全年召开涉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区委常委会、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区政府常务会、各类调度会、推进会、培训会26次,建立区级领导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研究解决资金使用、项目实施、政策落实、防贫监测、庭院经济、问题整改等重点工作。各行业部门普遍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重大问题,住建、教育、卫健、水务等行业部门负责人定期深入乡镇(街道)村,了解政策落实情况,随发现问题随解决处理。制定《呼兰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部门会商机制》,行业部门按月推送数据,定期研判会商,推动监测帮扶措施落地见效。全区选派驻村工作队13支、驻村第一书记20名,实现8个脱贫村、6个乡村振兴重点村、21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全覆盖。结对帮扶,坚持帮扶力量总体不减,不断优化调整帮扶力量,全区有帮扶责任人2 163人,与脱贫攻坚期持平。区委组织部定期组织帮扶责任人入户走访,帮助脱贫群体谋划落实增收项目,开展防贫动态监测排查,及时消除返贫风险,确保脱贫不返贫和无新增致贫。

【住房安全保障】持续巩固住房安全保障成果。制定《呼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20212025年)》,区政府设立20万元后续维修基金,每年开展两次住房安全排查。2022年,全区88户脱贫户、监测户纳入危房改造计划,其中71户通过租赁房屋解决住房安全问题,17户通过投亲靠友解决住房安全问题。

【义务教育保障】全面落实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寄宿生、学前教育补助、中高职助学金及中高职免学费等各学段助学政策。学前教育资助公办、普惠性幼儿园5人、金额1.3万元,义务教育阶段脱贫家庭学生享受非寄宿生家庭经济困难补助455人、金额14.1万元,高中、中职脱贫家庭学生享受助学金补助及免学杂费补助79人、金额13.3万元,全区脱贫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辍学。

【基本医疗保障】全面落实脱贫人口监测户先诊疗后付费等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对突发重大疾病的及时开展防贫救助。截至9月末,全区慢病签约服务10 555人、体检1 511人,脱贫人口、监测对象住院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服务477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享受住院待遇1 363人、2 191人次,统筹基金支出884.96万元,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支121.02万元,医疗救助基金支出184.16万元。享受普通门诊2 726人、5 697人次,统筹基金支出69.39万元。

【饮水安全保障】建立农村安全饮水隐患排查长效机制,发现问题立行立改,确保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投资2 143万元实施沈家街道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投资156万元实施康金、石人、白奎等10个乡镇(街道)45处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工程。区疾控中心每年对全区农村饮水工程出厂水质进行一次全面检测,全年检测158个村397个屯215口井,检测合格率100%

【兜底保障】纳入民政各项政策保障脱贫人口1 9423 370人,其中低保1 7173 021人,发放保障金948.51万元;低保边缘户171293人;特困供养5456人,发放保障金42.75万元。临时救助54107人次,发放救助金6.89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脱贫人口1 686人次,发放保障金172.81万元(其中631人发放护理补贴75.13万元、1 055人发放生活补贴97.68万元)。投入资金32.69万元,为1 517名脱贫残疾人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178名脱贫残疾人实施居家托养照护服务,为7名脱贫残疾人发放辅具。

【防贫监测】抓防返贫动态监测排查和帮扶全年开展四轮防返贫动态监测集中排查,纳入监测户722人。对标注风险消除”71131名监测对象回头看,不存在风险消除不稳定和整户无劳动力监测对象回退户,无标注风险消除后又出现返贫风险户。制定《呼兰区农村人口防贫救助实施方案》,落实防贫保险资金436万元,对全区乡村农业人口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有返贫致贫风险农户实施防贫救助。对2021年度和2022年度拟实施防贫救助对象开展2轮调查摸底。经乡镇(街道)初步排查,上报214人。配合承办保险公司和经纪公司开展入户核查工作。

【项目实施和资产管理】全年中央和省、市下达全区衔接资金7 755万元,严格落实省乡村振兴局出台的监管九条措施,实施项目46个,各级资金使用均达到规定比例。全面落实雨露计划助学补助政策,春季补助154人、发放补助金23.1万元,秋季补助140人、发放补助金21万元。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的实施方案》,开展回头看专项行动。

【脱贫人口务工就业】积极克服和消除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与区内外用工企业沟通对接,拓宽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全区脱贫和监测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4 617人,全年转移就业3 796人(其中省外1 107人、省内区外1 002人、区内1 687人),占上年100.1%,发放省外误工补贴95万元。全区落实村级公益性岗位脱贫人口629人、监测对象10人。按照省、市工作部署,有效应对疫情,制发《呼兰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5条具体措施》,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受疫情影响,全年有26名外出务工脱贫人口返乡回流,人设部门和乡镇(街道)广泛搜集企业用工需求,积极做好用工对接,全部实现再就业。

【金融小贷政策落实】全区存量小额扶贫贷款1 302户,贷款金额4 733万元。导脱贫户与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带地入社、入企打工等方式取得收益,带动脱贫户3 647户。全区企贷企用企还户受益存量产业帮扶贷款17户,贷款金额9 829万元,带动1 500户脱贫户均增收3 000元。

【整改反馈问题】上年国家考核评估4方面16项问题、省考核市反馈5方面18项问题、考核呼兰区反馈3方面13项问题、市对呼兰区考核反馈5方面16项问题、市乡村振兴局调研反馈3方面21项问题、2022年度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工作回头看”9方面71项问题,分类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账,全部完成整改。

【乡村建设和治理】抓好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制发《哈尔滨市呼兰区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制发12个牵头部门专项实施方案。建立区级乡村建设项目库,入库项目638个。围绕加强基层治理,开展全区一张网建设,建设一级总网格1个、二级网格19个、三级网格201个、级网格1 182构建人往格中去事在网中办、矛盾不上交基层治理机制。强化基层法治建设,每个村(社)有1个法治文化阵地培养村(社法律明白人600名,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 727件,调解成功率98.4%。强化乡风文明建设,组织农村秧歌会演、广场舞展演等文体活动100余场,评选出市级文明村2个、打造乡风文明试点村101个。

“庭院种养+补贴”】开展庭院种养+补贴家庭增收行动,把发展庭院经济与巩固脱贫成果紧密结合,利用衔接资金制定奖补政策,引导脱贫户以庭院为阵地,积极发展小型种养项目通过发展庭院小经济推动乡村实现大振兴2022年,全区发展庭院特色种植和庭院小养殖等家庭增收项目4 409户(含监测户48户),发放补贴284万元,户均增收1 690元。发展小菜园蔬菜两瓜特色种植249.46公顷长岭街道推进庭院豆角种植。庭院养猪680头,和牛繁育母牛1 000头,养殖鸡、鸭、鹅4 000只。对取得营业执照、正在生产经营并于全年扩大生产规模的17个小作坊给予每户800元生产补贴,对全年新取得营业执照并正常生产经营3个月以上农业生产加工小作坊每户补贴1 000元。

“强村好项目+脱贫村”】强村好项目+脱贫村联动发展模式,针对全区脱贫村少、已有产业项目多,非贫村使用衔接资金受限实际情况,着眼于提高衔接资金使用覆盖面,创新实施以强带贫、联动发展新模式。将大用镇立业村粗粮深加工项目与脱贫村许堡乡富裕村进行联姻捆绑发展。由立业村实施产业帮扶项目,每年按照不少于衔接资金投资额7%额度,向富裕村提供联农帮扶资金,用于巩固脱贫成果。产业项目其他效益,用于立业村发展集体经济和小型公益事业。解决脱贫村没有合适项目问题,扩大衔接资金辐射面。

“自建+评估+购买”】创新自建+评估+购买资金使用路径,全区投入550万元衔接资金,在腰堡街道水师村建设和牛养殖项目,采取合作社个体自建、第三方价格评估、8个脱贫村集体购买项目生成模式。忠萍合作社负责和牛养殖场设计、建设用地征收及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建设完工后,组织第三方公司进行地上地下评估,根据评估价,8个脱贫村集体购买给忠萍合作社新建的和牛养殖场房及设施设备,作为脱贫村集体资产,租赁给忠萍合作社带领脱贫户共同发和牛繁育产业,每年租金40万元,用于全区8个脱贫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种方式清零工程建设过程中外部干扰因素,通过衔接资金直接转化为固定资产形式规避衔接资金使用风险。

“龙头+大户+党组织”】培育龙头+大户+党组织和牛带贫产业,发动脱贫户与黑龙江尚源牧业联姻,利用自有母牛繁育和牛。区里给予每头母牛使用和牛冷冻精补贴300元、每户最多补贴两头母牛2 000元饲料款政策支持。尚源牧业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并负责采购6月龄和牛犊牛,与繁育其他品种相比,每头和牛犊牛可增收2 0002 500元。腰堡街道采取合作社+脱贫户繁育和牛模式,忠萍合作社带领脱贫户共同发展和牛繁育产业,入栏母牛802头。康金街道采取大户+脱贫户繁育和牛模式,落实脱贫户和牛繁育补贴政策,没有母牛的脱贫户向养牛大户认领母牛,享受同样补贴,脱贫户与养牛大户签订利益联结合协议,探索脱贫户自家无牛也可从养牛大户认领母牛繁育和牛增收的新路子。康金街道脱贫户参与和牛繁育养殖母牛153头。杨林乡采取党支部+集体经济组织繁育和牛模式,利用衔接资金100万元,在南房村新建700平方米简易和牛繁育厂房,购置配套设备7台,村集体投资30万元资金,购进50头基础母牛,用于繁育和牛。项目建成后,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0万元,走出一条村级党组织示范引领、乡村振兴资金支持、村集体投入资金自建自营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新路子。(王帅)


种  植  业


【概    况】2022年,呼兰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3.85万公顷,其中玉米10.81万公顷(包含鲜食玉米5336公顷、富硒玉米667公顷,并通过黑龙江省富硒中心检测,每斤售价提升0.05元)、大豆0.52万公顷(超额完成省、市下达扩0.33万公顷任务)、水稻1.8万公顷、马铃薯0.27万公顷、蔬菜0.33万公顷、两瓜0.08万公顷、小杂粮0.03万公顷、中草药0.01万公顷。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良种良法和农业投入品结构优化,全区农业生产喜获十九连丰,粮食产量10.66亿千克,较上年增产0.66亿千克,实现丰产增收。统筹抓好米豆轮作工作,全年省下达呼兰区米豆轮作面积1354.01公顷,其中一年轮作大豆面积1253.96公顷、一年轮作马铃薯面积100.05公顷。主要落实在白奎镇、康金街道、莲花镇、许堡乡、石人镇、二八镇、大用镇、杨林乡,全部落严、落实、落靠、落到农户,包括合同、农户基本信息、轮作地块经纬度,全部登记造册。

【高标准农田建设】2022年,市里下达呼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475.07公顷其中含2021年提前下达并批复的先建后补任务140.07公顷,该建设任务及工程基本完成,建设地点为莲花镇孤榆村,项目主要建设砂石路8.16千米,投资252万元,支付176.4万元,待竣工评审及验收后支付剩余资金。本次批复2022年建设任务3335公顷,建设地点位于杨林乡渥集村、七佰村、沈井村和南房村4个村,总投资6 20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 820.4万元,地方财政投资1 387.6万元(一般债券),所有项目资金指标计划文件全部下发至区财政局。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打农用机电井95眼,布置卷盘喷灌95套,建筑物78座,新修道路97.904千米(其中水泥路6.473千米、砂石路91.431千米),架设高压输电线路28.393千米、低压输电线路21.306千米、变压器42台,修建水泥晒场7 683平方米,抛撒有机肥178.62公顷,排水沟清淤5.485千米,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7处。项目划分16标段,926日开工建设,完成工程量50%左右,主要是新打机电井46眼,建筑物61座,晒场水稳层7 683平方米,水泥路开槽3.4千米、砂石路34.2千米,有机肥抛撒进行抛撒前测土取样。黑土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提升区申报得到批准,示范区地点落在康金街道,由白家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兰丰农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共同建设,总面积333.5公顷,其中大豆100.05公顷、玉米233.45公顷。

【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保障】全区14个乡镇(街道)种子商店主要农作物种子抽样检测,抽查样品57份,其中玉米种子47份、水稻种子7份、大豆种子3份。对抽取样品全部进行水分、净度、发芽率检验,同时对玉米、大豆进行快速转基因检测,检验全部合格,无非法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抽样同时,发现2家农资经营业户未备案销售,立案处理。(侯志)


林    


【概    况】2022年,区林草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林长制工作,全区林草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向都市林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区确定各级林长391名,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区、乡镇(街道)、村三级林长制责任体系。各级林长定期开展巡林工作,重点检查森林草原防火重要节点防控、防火物资准备、林草资源管护等工作落实情况,各级林长累计巡林8311余人次。进一步推进规范林长制信息公开工作,接受社会监督,全区设置区、乡镇(街道、国有林场)、村三级林长制公示牌,方便社会公众监督,营造社会共护共享良好氛围。上报林长制工作信息简报3期。生态建设持续加强,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双提升。完成省下达人工造林任务20.01公顷,造林树种选择优质杨树苗。达到国家质量标准面积和落地上图面积,占年度造林任务比率均100%。完成村庄绿化任务157.95公顷,占上级下达任务指标的100%,建设省级示范村3个(长岭街道长岭村、小王岗村和沈家街道祁堡村),完成村庄绿化32个村、41个自然屯。严格按国土空间规划用途使用土地,开展的造林绿化工作均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任务完成及时上图入库,纳入国土空间“一张图”管理。切实做好林地管理,全年办理永久使用林地审核4宗,面积16.1867公顷。

【林木种苗生产】按时序推进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聘请省内科研院所、对口专业大学(东北林大、东北农大等)及具有国家级资质森林调查规划设计院完成种苗质量普查工作。认真对待“双打”工作,协调各相关部门,及时上报年报,保证物种识别及普查信息录入、上传到国家数据平台。积极配合国家、省、市种质资源抽查工作,成立造林督导检查组,全面检查造林苗木质量、复核证签等相关材料,检测苗木20批次,苗木质量均达规程要求,苗木总体合格率92%,其中Ⅰ级苗率90%Ⅱ级苗率2%

【义务植树】广泛开展“绿美呼兰”义务植树活动,提高全民植绿参与意识。新建区级义务植树基地1个,面积2.4公顷,采用红松和大果榛子混交方式种植,大幅提高苗木存活率和土地利用率,累计栽植大果榛子2 700株,红松容器苗1300株。建设乡级义务植树基地14个,面积4公顷。

【森林资源管护】严厉打击毁林毁草毁湿违法行为,通过开展各类专项行动清理回收林、草、湿资源,加大植被恢复力度,森林督查还林29.22公顷。立案处理行政案件7起,处罚违法行为人7人,收回林地534平方米,补种树木217株,案件办结率100%,破坏森林资源查处整改到位率100%,对涉林行政案件严厉查处,有效震慑林业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地方林业生态安全。严格执行限额管理和凭证采伐制度,实行“村(组)公示”,年采伐限额2.2万立方米,执行采伐限额1.75万立方米。完成更新造林任务105.2公顷,新造林成活率、保存率95%。森林督查和各专项行动有序开展。核实森林督查疑似问题图斑127个,面积48.26公顷,无问题图斑,核查结果全部通过省级确认。核查草原督查图斑49块,无问题图斑,核查结果通过区级审核确认。完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还林16块(涉及许堡2块、腰堡14块)6.87公顷。重视黑土地保护,在林地、草原、湿地范围内没有出现黑土地污染或破坏现象,并在林长制实施方案中明确加大林区黑土地保护力度,严厉查处非法采挖取土行为,压实黑土地保护责任。林草核查工作有序推进,完成林草湿与国土三调数据对接融合,核实图斑84658个,上报省林草局调查规划设计院;使用国土调查云软件,完成区造林绿化空间图斑现地核实工作,上报省林草局;完成退耕现地核查11个乡镇(街道)。根据森林经营方案,完成中幼龄林抚育任务186.76公顷,采取幼龄林透光、中龄林生态疏伐作业方式,提高森林质量,林相得到大幅改善。实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工程,完成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年度管护任务1674.17公顷,省级一般公益林年度管护任务546.94公顷,集体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面积65.8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森林面积11289.8公顷,森林蓄积169.6万立方米。全区森林水源涵养、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水质得到明显提升。切实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管理,放飞鸟类75只,销毁鸟笼98个、粘网69片,收缴支杆20支,教育群众5人。强化非食用用途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规范化管理,常态化开展自然保护地及国有林场野外巡护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确保伤病野生动物得到有效救护。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主题宣教活动,借助“湿地宣传月”“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爱鸟周”“草原宣传日”等特殊时间和森林草原防火期,完成湿地、草原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制作悬挂条幅160幅,设立大小宣传牌52块、防火旗120面,发放宣传单、海报7500份。

【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绿盾行动”整改工作全部完成并销号公示。湿地保护中心完成9个点位全部整改销号工作,其中砂石堆放处及采砂场7处、采砂船停靠处1处、水面养殖1处。清运、推平处理砂石堆放处及采砂场7处,自然恢复湿地植被;经调查核实为清淤船停靠处,待松花江疏浚任务完成后自行驶离保护区,为无须整改问题;通过拆除范围内违章建筑物、自然恢复核心区植被、区域内围坝开出多处口子实现水系连通、拆除白色路面等方式,解决水面养殖问题。开展高频次、高密度巡查管护,完成巡护任务89批次267人次,配合区环保局、区水务局等部门,制止发生在保护区、湿地公园和草原区域内放牧、圈围草原、私搭乱建、围法堆放存沙、围法堆沙滩等违法违规行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按时序高效推进,针对保护区面积缩水问题,按照整改措施序时进度,完成《黑龙江省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和调整管理规定》意见反馈工作,完成呼兰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历次调整自查报告,建立呼兰区湿地生态资源监督巡查制度;按照区政府常务会议和专家论证通过《呼兰河口湿地公园及周边区域生态修复实施方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方案),清理呼兰河口湿地公园违建残余并进行生态修复,拆除清理违章建筑7处,面积约7000平方米,清除建筑残渣约3000立方米,恢复岸线功能2000余延长米,完成覆土面积约5万平方米,覆土量约1万立方米,播撒各类草籽约1吨,植被逐渐恢复,聘请湿地保护相关专家对修复成效评估,在省环保督察组督办中央环督组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中,得到省督察组一致好评;组织业务攻坚力量,编制《呼兰区湿地保护“十四五”规划》并组织实施。孟家乡团山风景游览区撤销问题,按整改时限推进完成相关整改工作,完成省局制定《黑龙江省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和调整管理规定》征求意见反馈工作,询价找第三方编制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撤销申报材料,1221日前完成。

【森林草原安全管理】健全预防体系在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加大火源管控力度,增加巡查次数,排查隐患,即查即改,降低火险等级。春、秋森林草原防灭火期内,每日发布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预报情况,全面落实森林草原防火责任制,实行领导带班制度,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层层落实责任,签订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状。落实落靠“三清单一承诺”和“两书一函”工作机制,连续59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完善多层级应急救援力量,森林高火险期扑火队员及林场全体职工24小时备勤坚守岗位,森林火灾扑火半专业队、应急分队随时处于临战状态。全方位做好防火宣传,推广“防火码”,沿山重要路口悬挂条幅40个、设立宣传彩旗100面,村屯张贴宣传标语800张,禁火旗420面,增设固定防火宣传牌6块,营造森林防火氛围,使森林防火工作家喻户晓。加强科技支撑,利用无人机,“智慧林火”App,开展培训和实训,完善硬件设施装备,广泛开展防灭火演练,掌握各项防火扑火技能。筑牢有害生物防治检疫防线,结合全区气候条件及监测数据研判,组织开展对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普查工作,对危害严重、虫口密度大、越冬代基数大区域设立标准地40余块开展监测工作,签订责任书,保证专人专责。采取大型远程喷雾机喷洒药剂、人工摘茧、无人机飞防、施放烟剂防治,大大提高防治效率效果,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面积153.41公顷,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7‰以下,无公害防治率100%,成灾率0,测报准确率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100%。深入落实“堵、查、隔、联、宣”五项防控措施,开展检疫执法行动5次,出动检疫执法人员30余人次,排查工作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检查辖区内经营松木及其制品的涉木企业7家,检疫松木及其制品3300余立方米,送检样品3份,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数0。完成草原有害生物监测防治,按照省、市要求,开展全区草原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完成草原虫害、病害、毒害草、鼠害和入侵物种的外业踏查、标准地调查等工作,完成踏查面积136公顷,完成标准地调查,面积2.75公顷,无草原虫害、病害、毒害草、鼠害和入侵物种等情况发生。

【黄土山多元经济】创新提出打造“一核、一带、双谷”为主题的黄土山生态修复和旅游项目,利用城市近郊优势,大力发展“周末经济”业态,通过推进22条侵蚀沟生态治理,并在侵蚀严重沟内建设缤纷花谷、秋叶坡等景观工程,将生态修复与旅游产业融合,带动周边村镇发展,实现乡村振兴,项目总投资9.35亿元。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启动,主导编制项目可研、城市设计、控详等,完成呼兰国家森林公园面积变更和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并获得国家林草局批复。启动实施黄土山林场林产品种植项目,利用2022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00万元,建设灵芝大棚5栋、羊肚蘑大棚35栋,灵芝孢子粉顺利销售。探索培育多元化新业态新产品,大力开展刺老芽、大果榛子、食用菌种植等经济项目,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实现产值大幅提升。

(李春泉)


畜  牧  业


【概    况】2022年,畜牧业生产呈现稳中有升良好态势。全区生猪饲养量约75万头,其中存栏27.5万头、出栏47.5万头,能繁母猪存栏3.65万头。牛饲养量3.25万头,其中存栏1.73万头,出栏1.52万头。羊饲养量5.3万只,其中存栏2.55万只,出栏2.75万只。家禽饲养量650万只,其中存栏255万只,出栏395万只。全面开展动物强制免疫,全区采购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100万毫升,牛羊O型口蹄疫疫苗18万毫升,奶牛O-A型双价口蹄疫疫苗1万毫升,禽流感H5H7灭活疫苗220万毫升,猪瘟活疫苗80万头份。下发猪瘟疫苗70万头份、猪口蹄疫疫苗85万毫升、牛羊口蹄疫疫苗17.5万毫升、奶牛口蹄疫苗1万毫升、禽流感疫苗202万毫升、肾上腺素1000盒、免疫档案900本。口蹄疫应免381531头,猪瘟应免376658头;牛存栏24924头,口蹄疫应免22929头,奶牛应免631头;羊存栏28503只,口蹄疫应免26222只;高致病性禽流感应免1 549 568只;鸭应免88017只;鹅应免144383只。强制免疫畜禽占应注畜禽的100%。非洲猪瘟应防尽防,组织全区18个涉农乡镇(街道)畜牧中心、33名村级防疫员,全覆盖式排查全区162个行政村460个自然屯所有养殖场户,10天一个循环,并统计排查生猪数量及养殖状况,以日报告形式上报市农业农村局;先后4次通过以会代训形式,全区所有生猪养殖从业人员、乡镇畜牧中心、村级防疫员、防疫站工作人员传达省、市非洲猪瘟防控文件精神,组织学习非洲猪瘟防控知识,深入了解全国非洲猪瘟防控形势,提高认识和科学防控非洲猪瘟技术能力。

【兽药市场整顿】净化兽药市场环境开展兽药市场整顿、瘦肉精检测等集中专项整治活动60次;立案查处各类畜牧兽医违纪违规案件4起,罚款20余万元。(侯志)

【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全面做好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截至1031日,全区产地检疫生猪482266头、毛鸡7136725只,定点屠宰生猪81418头、毛鸡14937412只,肉牛1548头,审核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约70份。对全区动物运输,定点屠宰企业从进出厂检疫检验、索证索票、卫生安全、病猪无害化处理及卫生质量逐一进行检查,驻厂官方兽医严把检疫检验流程规范关,确保出厂肉品合格率,规范和抓好屠宰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屠宰企业固定人员做好每日畜禽入场验收工作。进场生猪必须有动物检疫合格证,运输车辆必须经过消毒池,猪圈及周边环境定期消毒,防止疫情发生。加强肉品品质检疫检验,检疫检验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生猪在宰前必须待宰静养12小时以上,严格按照《畜禽及屠宰检疫规程》《畜禽屠宰操作过程》《畜禽屠宰产品质量检验规程》进行生产经营,并做到逐头检疫、检验。检验合格的生猪产品有检疫、肉检人员加盖检疫和肉品检验合格验讫印章。加强巡查工作,对定点屠宰厂实行动态管理,做好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

【打击私屠滥宰】加强对动物防疫、屠宰活动管理,预防、控制、净化、消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防控人畜共患传染病,保障公共安全和人体健康,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部门严厉打击未经检疫、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黑龙江省畜禽屠宰管理条例》等法规,切实加强肉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经营行为,保障肉品质量安全,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让群众和有关部门互相监督、形成合力,严厉打击未经检疫、私屠滥宰、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违法行为。全年查处未经检疫、私屠滥宰违法案件6起,其中处罚无检疫证明动物案4起,没收生猪及产品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查处生猪私屠滥宰案件2起,拆除屠宰设施,没收屠宰工具,对其进行罚款处罚。对老城区沿边街道及乡镇集贸市场未经检疫、私屠滥宰开展多次执法活动取缔私屠滥宰15处,并对当事人进行法制教育,有效遏制沿街、集贸市场私屠滥宰行为发生,优化城区、乡镇居民生活环境,维护肉类市场秩序。(何建民)


渔    


【概    况】2022年,呼兰区科学调整水产品养殖结构,全区推广名特优养殖面积533.6公顷,生产名特优水产品1400吨。养殖品种发展到大白鱼、彭泽鲫、团头鲂、六须鲇、鳜鱼、淡水白鲳等20多个品种;利用区地缘优势,拓宽渔业产业领域,发展旅游观光渔业。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垂钓点70处,面积400.2公顷,鱼的品种、规格都较上年有很大提高,服务水平和环境条件得到改善。增加效益1300万元,其中集餐饮、观光、垂钓为一体的度假村、冬钓馆30余家,游钓成为全区渔民增收重要手段。大力推广颗粒饲料驯化养鱼,提高经济效益,驯化养鱼面积达667公顷,亩产平均360千克以上。

【渔政资源管理】加大渔政执法及禁渔期检查力度,全年清理小型迷魂阵30余趟,大筐、地笼、小密度网等600余趟(片),销毁违法网具600余趟,说服教育渔民100余人次,处罚案件4起,罚没款1.5万元。出动车辆200余次,快艇50余次,执法人员400余人次,发放禁渔期公告500份。

(侯志)


水    


【概    况】2022年,区水务局注重履职尽责,持续服务改善民生。实施灌涝区治理工程,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利用上级投资1208.5万元完成泥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工程年度建设任务,整体工程全部完工,实现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668公顷目标。争取上级投资1620万元,启动实施孟家涝区治理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争取上级投资2143万元,实施沈家街道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完成,23个村屯17957人得到农村饮水保障。利用上级投资390万元,采取先砂石吹填稳固基础,后再抛放石块保护河岸措施,实施呼兰河孟家乡王家屯段河岸水毁应急抢险工程350米,及时消除堤防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群众防洪度汛安全。

【水务服务管理】持续开展河湖“四乱”治理,全年累计清理完成河湖“四乱”18处,其中省督办4处、市督办8处、自排查发现4处,完成妨碍河道行洪问题2处,收缴罚没收入2万元,上缴区财政,河道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强化小微水体治理,经核查排查,全区有小微水体289个,其中治理类35个、管护类254个。启动小微水体治理和管护工作,35个治理类小微水体治理完成,254个管护类小微水体持续管护中,小微水体水环境大幅改善。扎实推进侵蚀沟治理。

【水务改革创新】推动农饮工程管理创新,完成大用和石人两个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智能化委托运营工作,以沈家街道为试点,在全省范围内创新实施农村供水管理智能化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对供水设备和供水管网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与信息传输,农村供水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区农村供水工程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步入现代化高科技智能管理新阶段。推动河道采砂管理创新,在全市范围内创新采取河道砂石集约化、规模化、统一管理基础上,全省范围内创新采取GPS定位和高清监控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对采砂范围、采砂量等信息进行全过程监控,河道采砂管理上实现“双创新”,杜绝超量和超范围采砂问题发生,维护河道良好环境。推动水资源管理创新,对呼兰区唯一一家国家重点用水工业企业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第三发电厂采取废水回收综合利用措施进行节水技术改造,进一步优化设备运行方式。呼兰是全市9区9县中唯一实现重点监控企业用水循环使用、重点用水企业废水“零排放”目标的区县。(毛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