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

呼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2-11-14

教育综述


【概    况】    2021年,呼兰区教育局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和市教育局年度工作要点,克服困难、稳中求进,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推进学前教育项目建设,补齐学前教育短板;注重特色办学,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以合作共建为重点,推进高中教育内涵发展;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探索互联网+教育,促进信息化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持续发力,落实落靠“双减”各项要求;注重实效,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应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现疫情防控期间“不停教、不停学”,不断提升线上教学的实效性。截至年末,全区基础教育有中小学校36所,其中初中1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小学1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学生劳动技术教育综合实践学校1所。有公办幼儿园20所,民办幼儿园42所。义务教育学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所。有初中教师1202人,小学教师1229人,初中学生10888人,小学学生14785人。职业教育有呼兰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呼兰区唯一一所公办中职学校。有教职员工(平台)78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工勤13人。有专业教学班级10个,在校生总数223人。学校有电子商务、汽车维修、计算机、音乐表演4个专业。学校基础设施齐全,有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公寓(男女各1栋)和实验楼、标准化师生食堂(容纳500人就餐)、会议厅、3.1万平方米的农学基地、校外水稻试验示范基地6.67公顷,实验楼有基础和专业实验室10个。有中高职“3+2”贯通培养院校2个,分别是哈尔滨职业学院和黑龙江省旅游职业学院。(徐洪锐)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与中科院幼儿园合作项目初见成效,中科院幼儿园为区幼儿园提供定制化服务,引进的中科院幼儿园先进管理模式正逐渐产生效果。区学前教育建设项目同步推进,实现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将城区7个公办园、乡镇(街道)14个公办园实行总园办分园的办园模式。在主城区,将区幼儿园作为1个总园,新改建6所公办幼儿园作为分园;在乡镇(街道),康金中心幼儿园作为乡镇(街道)幼儿园总园,其他13个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作为分园。改建呼兰区第二幼儿园、第三幼儿园,将原哈师大基础教育学院(呼兰)院内艺术楼改建第二幼儿园,建筑总面积6264平方米,改建及设备资金906万元。将原哈师大基础教育学院(呼兰)院内图书馆改建第三幼儿园,建筑总面积9030平方米,改建及设备资金1307万元。3月,两所幼儿园招生投入使用。改建御河湾小区、格林悦居小区、腰堡小学配套幼儿园。将御河湾印象城一期幼儿园(1200平方米),通过企业移交的方式办成公办园(呼兰区幼儿园第五分园),改造及设备资金476万元,设置4个班级,容纳幼儿120人。投资1330万元购入格林悦居房产,并投资946万元改造2781平方米商服楼,设置8个班级,容纳幼儿240人。腰堡小学校舍改造为幼儿园,维修改造面积1226平方米,改造资金791万元,设置6个班级,容纳幼儿180人。3个幼儿园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因疫情原因,开园时间推迟。启动呼兰区第四幼儿园项目,该项目选址在呼兰区城建路47号(原呼兰二中校园内),项目占地5430平方米,建筑面积4639平方米,地上三层(局部四层),总投资预计2210万元,工程招投标结束,区住建部门在办理中标通知书和施工许可。(徐洪锐)

【义务教育】    呼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检验收,通过课堂教学改革、特色学校创建等方面,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探索符合教学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举办呼兰区“探索杯”教学大赛,30余名教师获奖。5名教师参加哈尔滨市“烛光杯”教学大赛,取得优异成绩。有效推进中小学“城乡互助体”建设,在区域层面呼兰区和香坊区建立结对互助机制,在学校间组建涵盖小初高全学段的10个互助体,全年互助体开展32次互助活动,中小学19个学科共有500多人次参与互助体活动,形成“基点+互助+互动”教学质量提升模式。在全区中小学全面开展以“发展特点项目,培养特长学生,创建特色学校”为主题的区域特色办学工作。全区建立学生社团182个,有国家级篮球特色学校1所,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3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所,省级冰雪特色学校3所,市级体育、艺术基点校7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所,市级戏曲基点校1所,区级足球特色学校6所,区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5所,区级冰雪特色学校4所。规划建设九年一贯制寄宿制义务教育学校(原二中,规划总用地面积64960平方米、含第四幼儿园543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44109.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6100平方米;设置36个教学班。初中12个班,小学24个班,容纳学生1440名;预计造价1.68亿元。第四幼儿园作为该项目的先期工程启动,因二中扩建工程涉及部分征拆区域,须待整个片区规划建设启动时实施。解决新生入学择校问题。8月27日,区教育局举行2021年义务教育学校“两先一抽不调”分班仪式。采取“两先一抽不调”的分班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新生入学择校问题,维护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创建健康有序、平等和谐、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实行“阳光招生”,促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进行派位。按照《哈尔滨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1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经区教育局研究,报区政府批准。从各学校招生实际情况出发,小学升初中招生按照学区划分分配学校。具有学区内户口或房产证的小学毕业生分别安置到对应学校。对城区小学无学区户口、房产证的毕业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根据城区初中学校的招生数额,进行电脑“随机派位”。由学生家长上报到所在学校,报名参加电脑随机派位,根据派位结果分配到所在学区学校就读。具备城区学校学区户口、房产证的有意愿的小学毕业生也可申请参加“随机派位”。如学校招生数额已满,则不进行“随机派位”。区教育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城内各小学申报的毕业生信息进行审验,房产处和公安局户籍人员参与审核工作。现场还邀请政协、新闻媒体、校长、家长代表等共同参与、指导和监督。由教育纪检人员对各岗位人员进行监督。整场派位由摄像人员全程录像。公证人员现场对派位进行现场公证。(徐洪锐)

【高中教育】    构建呼兰六中、呼兰九中与省重点哈三中共建模式。呼兰六中、九中和哈三中共建试点校项目初步完成。制订《哈三中“1+2合作体”内涵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实行“导师”制,呼兰六中、九中的青年教师与哈三中名师进行拜师结对,通过名师引领、重点培养,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呼兰六中、三中、九中全力推进特色化办学,着力破解普通高中教育同质化倾向,进一步推动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规划呼兰区职教中心迁址项目。规划选址在呼兰经济开发区文化教育产业园内,景业路与铁东南北四道街交会处。用地面积412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237.5平方米,建设职教中心的同时包含电大、社区学院、人才公寓;估算总投资1.63亿元。项目用地“控详”公示完成,由于该项目用地未列入开发区成片开发征地范围,暂缓推进。规划建设呼兰一中。该项目先期选址在萧红大街以南,向阳路以西(雁鸣湖公园附近);占地面积7029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1500平方米;建设成36班型示范高中,可容纳高中生1980名(按班额55人计算),估算总投资2.78亿元。项目先期选址地块和建筑布局规划初步完成,后期老城区南片区整体改造规划将呼兰一中先期选址用地调整为医疗用地,区里正在谋划新的教育用地。(徐洪锐)

【师资建设】    建立教师补充机制。2021年招聘教师121人,对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紧缺学科教师进行补充,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年龄、学历、学科知识结构。提升师德建设水平。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师德培训164次,下发致家长一封信33202份,家校直通车受理59次。全年处理违规违纪案件6起,给予降低岗位等级1人,政务记过1人,行政记过4人,行政警告1人,党内严重警告1人,党内警告1人。同时,树立呼兰七中教师杨保成、萧红小学特级教师王春丽、幸福小学教师张海鸥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弘扬优秀教师事迹,传递教育正能量。强化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110人次、省培130人次、市培210人次;组织班主任培训520人次、新教师培训148人次、互助体培训980人次。培养省级骨干教师17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4人、市级骨干教师271人、区级骨干教师941人。推进“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哈尔滨市呼兰区关于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意见》。全区11位义务教育阶段校长进行轮岗交流,解决320名教师编岗不一致问题,直聘校级领导115人,直聘教师2106人。切实提高教师待遇,为农村教师发放补贴,每年补贴资金400余万元。每年组织中小学教师进行一次体检。(徐洪锐)

【互联网+教育】    累计投资1.37亿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其中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3000万元,努力构建“互联网+教育”新格局。设呼兰教育局域网。逐步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形成区域性互联、互动、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基础架构。校园无线网络在有线校园网的基础上,实现网络覆盖到学校各个角落,使师生可以更好地利用班班通的教学资源,真正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随时随地利用网络资源。建设教育云平台和数据中心。从教师、学生、家长实际需求出发,建立满足用户使用的应用平台,包含教育云基础集成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师研修管理服务平台、网络学习空间等。同时建设数据中心机房,承载教育云平台运行,为教育系统内各单位提供计算处理服务、网络应用服务、业务应用服务以及应用数据存储。建设录播互动教学系统。建设录播教室46间,配备移动录播设备13套,建设创客教室11间、智慧教室11间、书法教室6间、朗读亭8间,实现校际互动和优质资源共享。(徐洪锐)

【校园疫情防控】    成立由教育、卫健、疾控等部门组成的6个专项督查组,对区所有学校及幼儿园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三轮督导检查。落实落靠三个“一日流程”(一日学生防疫流程,一日教师教学流程,一日学校管理流程),细化到学生上学途中、入校、测温、上课、活动、午餐、放学等各个环节。细致进行摸底排查。全面落实“三防、四早、零报告制度”,坚持每日一梳理、每日一排查、每日一跟踪、每日一报送的工作机制,排查学生39800人,教职工6403人,并全部建立台账管理,逐一落实责任人,实现跟踪监控。顺利完成“两考”工作。制订两考防疫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区卫健局为每个考点配备120救护车和专业救护人员,每个考点都配备发热门诊医生和疾控中心人员,应对突发事件。对所有考务人员和考生进行考前连续14天健康监测,对参加两考的全体考试工作人员进行核酸检测。经过周密的组织,顺利完成特殊时期“两考”工作。积极组织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工作。疫情防控期间在全区实施线上教学授课模式,整合调集适配的教育教学资源,实现“疫情防控期间不停教、不停学”。协调省移动、联通、电信等网络运营公司,为贫困户、低保户家庭学生、孤儿、特困家庭子女等8类学生提供每月20G免费流量。对无手机、无电视、无网络学生进行摸排,发动教师和学生将闲置的智能手机转借给“三无”学生,解决线上授课困难,确保全区不落一人,全覆盖开展线上授课。教师通过微信、QQ等软件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群组,进行课业辅导、心理疏导和师生交流,切实提升线上教学实效性。(徐洪锐)

【“双减”工作】    8月27日,市委、市政府“双减”工作会议召开后,呼兰区委、区政府当天就组织召开全区“双减”工作会议,进行工作部署。会后区教育、发改、公安、民政、住建、市监六部门主动出击,联动推进,同步发力。9月28日,组织召开全区推进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会议,区委书记曹德友听取区教育局、区发改局、区公安分局、区卫健局、区民政局、区住建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城管局、区消防大队、中国人民银行呼兰支行“双减”工作汇报,要求各部门严把审批审核关、严把收费管理关、严把联防联治关、严把日常监督关。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对26个学科类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进行集中审查,按照省厅备案要求,需要培训学校提供消防合格验收证明材料、办学许可证和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学校使用教材和教师资格证明,经审查有4个机构合格,按照省教育厅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和哈尔滨市教育局职成处关于学科类校外培训学校合规性审查的通知,9月11日对4所学校进行备案审查,经市教育局审查,省教育厅备案,允许4所学校有序进行消课。不合格的22个机构,有6个申请注销、取缔,其余16个在办建筑消防验收合格备案,等待合规性审查。区原有校外教育培训机构46个,经过资格审查还有校外培训机构34个。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区教育局与呼兰公安分局、市场监督局、城管局等部门加强协调,进行联合检查,暑期内取缔黑班3个,摘掉无证和停办学校牌匾8个,对4个复课的学科类学校培训进行联合检查。积极与住建、民政、市场监督、公安等部门协调,解决培训机构在“双减”中遇到的实际问题。9月22日、25日、10月5日组织教育、公安、市场监督、卫健、民政等部门联合对辖区内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学校进行3次联合检查,共查处学科类学校12个、非学科类学校9个、托管班和教育咨询公司6个、校外培训机构34所。发挥教育主体作用,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国家、省、市出台“双减”政策后,区教育局持续发力,深入开展校内减负工作。坚持“零起点”教学,作业的设计、布置与评价坚持基于课程标准,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做到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各中小学校都加强年级组和学科组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时间。(徐洪锐)


驻呼大专院校


【哈尔滨开放大学呼兰分校】    哈尔滨开放大学呼兰分校前身为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呼兰分校,是教育部批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远程教育的综合性开放大学,是呼兰区域内唯一一所公办成人高等教育学校。2021年,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哈尔滨开放大学后,呼兰分校在校园建设、招生、教学及管理等方面全面加强,通过教师“德、能、勤、绩”考核细则强化教师管理,通过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克服各种实际困难,集中精力、凝聚信心,全力以赴地把各项工作抓实抓好,学校整体工作在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12家分校中招生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处于前列,学校招生、学籍管理和考务工作荣获市电大先进集体称号。积极开展招生工作,保证学校生存和发展,明确招生任务,落实招生指标,做到处处宣传、时时招生。利用招生服务大厅,全体教师常年轮流值班,通过电子屏、宣传板、宣传单、条幅等,在区域内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全年招生179人,其中本科47人、专科132人,收缴学费43.5万元。学校凝心聚力抓考试,明确学校的高压线,在各种考试、考核过程中,严格按照上级学校要求和部署认真完成,明确学校生存发展的高压线。全年专本科考试科次1445科次,考试人数218人。加强学校管理,学校升级维修考试用计算机22台,校园及办公室粉刷,更换办公室单元防盗门,维修漏水雨搭两处。(闫继学)

【黑龙江大学呼兰校区】    黑龙江大学呼兰校区(简称黑大呼兰校区)位于呼兰区东府路345号,占地面积约81公顷,其中耕地面积约52公顷。黑大呼兰校区由校区管委会代管,下设综合办公室、资产经营管理科、农场、后勤服务中心和保卫科5个部门。2021年,校区管委会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松懈,工作进度、质量不降低,全体职工踏实工作、尽职尽责,反复几次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疫情防控与工作开展“双胜利”。教学科研服务保障。校区管委会提早谋划,主动服务,全方位做好教学科研服务保障工作。建成呼兰校区学生公寓,扩建食堂,解决来呼师生食宿难题;提前征集科研用地需求,积极沟通协调,在春季开学前制订好本年度的教学科研用地计划,为相关课题组留出充足的准备时间;春播秋收期间,积极协调联系田间作业人员与机械设备,有效解决各课题组用工用机难题;修复、加固试验田围墙,架设防护网,增设监控设备,张贴悬挂警示标语,科研材料安全保障得到有效提升;在地头新建临时休息点,为田间工作人员临时休息提供便利。在呼兰校区开展的教学科研项目有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农业微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承担的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包括甜菜、玉米、豆角、多种蔬菜的育种、种植、土壤修复等方面的研究课题,有力保障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后勤总务严格落实水电管线日常检修制度,及时提供应急维修服务,扎实保障工作与校区生活用水用电需求。年内,对两个供水井进行保养维护,更换变压器1台、配电盘保养维护1次,供水设备用电机、水泵等保养维修2次,对路灯、工作用灯、办公楼宇插座和户外线路进行全面检修。家属区住户水暖维修、下水通堵抢修维修共计69次,办公、家属区电器零星更换维修23次,统一更换家属区楼道声控灯,建设电动车专用充电处1处,保障职工与校区安全用电用水需求。强化校区绿化工作,加强日常管理养护,及时完成花苗栽种、除草、浇水维护、绿篱修剪、草坪养护等工作。全年养护花木约1.2万平方米,栽种花木约300平方米,美化校区环境。加大卫生清扫保洁力度,做到经常提示督促,检查问效。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新设垃圾分类桶5组,整个辖区卫生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进,显著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做好住宅及办公楼的维修工作,对办公楼、旧二楼房顶进行多次修缮,其中办公楼修缮2次,旧二楼门窗修缮2次;对家属区住宅楼多次维护,其中1号楼修缮1次,2号楼修缮2次,3号楼修缮3次,4号楼修缮2次,保障职工办公与居民日常生活安全环境。围绕综合治理工作中心内容,以“人员安全、资产安全、科研材料安全”为重点,增添设备,加大巡检力度,安全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全年无任何重大案件、事故、事件发生。校区自产农产品。在保障教学科研用地的前提下,呼兰校区充分利用轮、空闲用地,自种糯玉米、大豆、马铃薯、水稻等喜获丰收,为校教职工提供绿色、新鲜的农产品及各种新鲜蔬菜,同时提高国有资产的效益。年内专门设计制作带有黑大标志的包装袋,显著提升产品外观形象和美誉度,扩大呼兰校区知名度,受到校教职工广泛好评,产品供不应求。(高艳霞)

科技综述


【概    况】    2021年,区科技部门强化科技企业培育,提升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按照省、市要求,对全区规上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将有一定科技含量和有研发投入的企业纳入高企培育,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高企认定,通过高企认定3家,其中复审1家、首次2家。技术交易合同登记实现零的突破,完成哈尔滨瑞鑫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30.25万元技术登记合同工作。完成呼兰区智慧社区技防系统验收工作和每个季度的各类考核材料上报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及技术合同成交额,组织相关部门上报科普统计,亮点工作上报以及其他材料的上报。(孙丽娜)

【科技宣传】    由区工业信息科技局、区科协共同在全区范围内举办以“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为主题的2021年科技活动周。邀请哈尔滨市科学报告团成员,原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魏潾教授为公园路街道、社区党员、老干部和区科协党支部全体党员开展以“中国共产党人的道路选择和使命担当”为主题的“学党史”专题讲座。5月28日,区工业信息科技局、区科协、区文体旅游局一同邀请哈尔滨市老科协科普专家、哈尔滨市中医院脑二病房专家、脑病治疗中心主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王立军教授在区图书馆为区老年艺术团的老年朋友们举办“老中医教你如何早期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健康知识科普讲座。并为现场老年朋友发送《老年人如何使用智能手机》《糖尿病知识》《健康知识》科普读物。不断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通过开展内容丰富、活泼有趣的科普活动,大力宣传与人民生活相关的科技创新成果。(孙丽娜)

【科技服务】    区科技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面向基层群众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和科技服务。与哈尔滨市农科院一起把木耳、大球盖菇、黏玉米、蔬菜等作物的种植技术带到田间地头,市农科院把好的作物品种免费给种植户进行试种,为全市准备开展的小菜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带动农户5户,服务合作社和种植大户2个,引进新品种3个,推广新技术3个。与东北农业大学合作面向呼兰区养鱼户和养鹅户,开展细绿萍养鱼和养鹅技术推广工作,向养殖户发放由东北农业大学草学团队制定的黑龙江省地方标准《细绿萍越冬保种技术规程》《细绿萍种萍扩繁技术规程》《细绿萍种植及收获技术规程》,并详细讲解细绿萍养殖的环境条件、早春扩繁技术、夏季养殖和收获等技术。联系省农科院满足菜农提出对优质蔬菜品种的需求,将番茄4个品种、辣椒3个品种、茄子2个品种、黄瓜1个品种共计300株优质种苗示范到菜农生产棚内,切实做好优良品种的推广,真正做到急菜农之所急、所需,做好“三农”服务。通过现场指导及微信视频进行蔬菜生育期跟踪技术服务,为菜农解决4项生产难题。通过与菜农紧密科技指导及菜农积极配合下棚室黄瓜、香瓜、番茄亩平均增效300元,品质有所提升。市、区两级科技特派员队伍100%覆盖属地涉农乡镇和贫困村,在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共服务村庄数量151个,服务带动农户2441户,服务企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机构24个,引进新品种31种,推广新技术50个,建立示范基地9个,举办培训场次75期,培训农民3711人,帮助受援对象增收82.4万元,培养基层技术骨干163人,为乡镇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极大帮助。通过开展科技扶贫、科技下乡系列科普惠民活动,实施科技特派员惠民工程,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形式多样的为民科普服务活动。把先进实用技术导入农村,带入千家万户,兴办各类经济实体,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孙丽娜)

【科技招商】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招商工作部署,推进科技招商落实工作,区科技招商工作专班开展紧密的招商工作,共计完成项目签约三项,签约金额31500万元,开展“走出去”招商活动总计5次,征集项目线索19条。投资4.6亿元的哈尔滨群勤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工程项目于11月全省科技招商大会上完成项目签约。(孙丽娜)


驻呼科研单位


【黑龙江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康金实验基地】    基地位于呼兰区康金街道铁道南3000米,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区域海拔151.6米,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土质肥沃,以黑土、黑钙土、草甸土三个土类为主,年平均气温3.5℃,7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2.9℃,1月最低,月平均气温﹣20℃。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成熟,具有完善的水利设施及物联网络等,主要建有晾晒场、温室、大棚等。基地管理单位为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办公室,负责人为胡林双副所长。基地主要开展亚麻、工业大麻、向日葵、籽用南瓜、花生、中草药、特用玉米等特色经济作物的种质资源搜集、鉴定与利用,育种材料创制,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旱作节水技术,耕作技术体系、有益昆虫开发等基础性、前瞻性研发工作。自康金实验基地建设投入使用以来,共承担国家、省、市级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重大专项、“948”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亚麻育种岗位和向日葵抗逆育种岗位)、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哈尔滨亚麻试验站、省科技厅自然基金、哈尔滨市科技局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2021年,基地亚麻共搜集亚麻种质资源110份;工业大麻种质资源102份;向日葵种质资源126份;南瓜资源材料5份;优异玉米种质资源32份;花生资源22份;中草药资源68份。筛选亚麻抗白粉病资源5份,抗倒伏资源12份,籽实高产资源1份,籽实色泽不同粉花资源3份;工业大麻种质资源12份;创制食用向日葵优异资源12份,观赏向日葵特异资源50余份;初步筛选紫苏、板蓝根、水飞蓟优质高产种质资源3份;筛选制备表型性状可稳定遗传的籽用南瓜自交系材料4份;筛选抗倒伏能力较好的玉米材料1份,高产育种候选亲本4份,单株产量SCA较高杂交组合5个。对开展紫苏、板蓝根、桔梗、黄芪、防风、水飞蓟共6个中草药资源进行种质资源鉴定工作。以现有花生种质资源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23个。农业农村部东北亚麻科学观测实验站设在康金实验基地,主要从事亚麻资源的引进、搜集、保存与共享;亚麻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应用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重点开展品质、抗性育种等方面的研究,选育长麻率高、纤维品质好,抗病、抗倒伏,既优质又高产综合性状优良的亚麻新品种;亚麻持续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集成研究、示范推广与培训服务;实验与观测功能,开展亚麻种植过程中土壤、肥力、生长发育状态、养分含量及当地气象、土壤的观测,同时开展亚麻基因资源开展生物多样性与遗传稳定性研究。促进亚麻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现代化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胡莹)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呼兰院区】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呼兰院区(简称省农机工程科研院呼兰院区)包括农业机械维修研究所、农业装备再制造研究所、农业装备中试基地呼兰分部、农田车辆综合性能检查检测室和呼兰院区办公室5部分。省农科院呼兰院区与呼兰区政府沟通协商,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构建新的和谐发展共同体。省农机工程科研院呼兰院区正式在编职工80人,其中研究员级工程师4人、高级工程师7人、工程师23人、助理工程师8人。2021年,院区五个部门相互扶持,通力合作,排除新冠肺炎疫情干扰等因素,在上级党委坚强领导和全体职工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科研工作成绩突出,全院区共计申报获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完成农业农村部行业标准课题结题1项,完成与黑龙江大学呼兰校区联合研究的国家级甜菜自动化机械收获作业技术规范标准课题(待鉴定)1项;申报获得省级跨世纪农技工程改进项目1项,申报获准参加省农机院田间机械化所鲜食玉米收获机底筛部科研课题项目1项。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各单位立足本行业,城乡兼顾。农业机械维修研究所主动下乡到田间地头给广大农民提供服务,全年换装发动机200余台,校试精修柴油泵增压器2000余台,修理工程车等车辆近百台,足迹遍布全省。农田车辆检测中心防疫检车两不误,疫情防控期间通过互联网“冰城检车”平台,采取分时段预约检车办法,避免检车人员密集接触,又为广大车主解决实际问题。汽检中心累计检测小汽车4000多台、货车2000多台,一跃成为呼兰区车辆检测大户。中试基地(呼兰经济技术开发公司)分别与广联得公司和哈尔滨放牛娃牧业有限公司合作,大力生产制造秸秆发电和畜牧机械,全年产销超过100台。同时,分别为木兰、通河、望奎以及肇东等地秸秆发电厂提供技术支持。其合作单位瑞源矿业研制的矿山灭火设备分别销往河北邯郸、山西朔州、霍州以及贵州六盘水等地,性能先进,物美价廉。推动产业化发展服务于社会,获取最佳效益。农业工程再制造研究所利用新引进的激光熔覆设备,先后为华电能源哈三电厂、大庆石油乙烯等多家企业修复铰笼、离心机转子、发电机转子及风机缸套等。该所下属的龙达检修公司,多次给吉林石化集团动力一厂、动力二厂、化肥厂检修大型设备,为压力锅炉、发电机组、脱氧罐、丁辛醇、制氧机及100单元、200单元等设施进行特大型检修。再制造所向佳木斯发电厂拓展业务,辐射到双鸭山电厂。加强院区综合保障工作,呼兰院区办公室全年始终保障院区科研生产和小区防疫抗疫,紧密配合呼兰地方政府部门,应对疫情,流调筛查、隔离、封闭、管控、打疫苗、核酸采集等工作一丝不苟、认真办理,并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鼓励党员下沉基层、帮扶群众、纾困解难、答疑解惑,确保封控后小区居民日常生活的稳定有序,最终夺取几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呼兰院区办公室心系群众,关注民生,在供水、供电等方面频频与地方沟通,使居民利益得到切实保障,经过长达八年的奔走,小区整体多方位功能升级改造工程被区政府立项,实施后将彻底改善小区群众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院区人员以志愿者身份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和公益活动,恢复生态、植树种草、美化环境,种植金圆榆60株、金艳榆20株、地球榆20株、水腊2000棵、桃红60丛,极大地改善院区生态平衡。2021年,呼兰院区荣获“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朱月和)

    


【概    况】    2021年,呼兰区气象局认真贯彻省市局党组工作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气象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强监测、重实效,做精预报服务;坚持优服务、增福祉,做亮民生实事;坚持强示范、争先锋,做优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均取得新进展。积极推进气象改革发展,有序推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实现机构人员精简、管理职责清晰、业务队伍精干高效、业务安全稳定运行。与东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合作,建立“东北农业大学校外本科教学实习实训基地”,打造“局校合作”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和科研业务无缝对接,促进教学质量与人才素质提升,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4月1日起,哈尔滨国家基本气象站、哈尔滨国家高空气象观测站划转呼兰区气象局管理。(陈晶)

【气象科普宣传】    利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安全宣传月等节点,借助各类新媒体平台传播气象科普知识。开展气象科普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及请进来等活动,引导公众关心气象、理解气象和应用气象。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提升气象科普宣传公众参与度和传播能力。

(陈晶)

【气象预报服务】    制订《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在春耕春播、夏管、秋收等关键农时季节开展专题气象服务,月、季、年气候影响评价、农业气象信息旬月报,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等农业气象服务产品。遇到对农业有影响的灾害性天气时,结合灾害性天气特点和当前农作物状况,发布决策服务气象信息,提高措施建议的针对性。(陈晶)

【气象灾害防御】    积极推进《呼兰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呼兰区气象应急保障预案》《哈尔滨市呼兰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助力呼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出台,进一步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应急联动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增强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协调联动,与区农业农村局、呼兰移动分公司建立合作机制,有效推动气象信息互动共享,推进气象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提高气象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水平,切实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陈晶)

【为农气象服务】    提升智慧化农业气象服务能力,提高农用天气预报和乡镇天气预报准确率,加强低温、风灾、渍涝等农业灾害的监测与影响评估;加强粮食作物的苗情、发育期及作物长势监测预报服务。依托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专项建设项目,建设气象数据自动监测告警服务系统及为农服务信息发布平台。建立多种发布渠道,及时发布为农气象服务信息。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种植养殖大户了解服务需求。在作物生育期,每周开展一次农情调查,以农田小气候状况和精细化天气预报为气象基础数据,根据不同气候环境为生产者提供防灾减灾技术和提质增效措施建议。开展鲜食玉米气候品质评价及溯源。为本地鲜食玉米贴上气候品质标签,提升品牌竞争力,增加品牌效应,为种植农户提供气象支撑。(陈晶)

【人影标准化建设】    持续推进人影标准化建设,对区域各个防雹作业站点重新喷绘射界图,并逐站开展人员安全作业培训和物联网手持终端操作培训和现场实操演练;受城乡建设影响,对石人作业点进行选址重建,在孟家乡作业点新建一个弹药库;对各防雹作业点升级监控系统,助推人影工作现代化,打造作业管理全流程,完成区域人影装备弹药管理新突破。(陈晶)

【“中国天然氧吧”创建】    围绕呼兰区2021年主要工作任务,依托呼兰风光秀美、人文底蕴深厚的旅游资源,开展呼兰区“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工作,提出“呼兰4+”(康养、旅游、避暑、农产品)发展战略,打造呼兰幸福产业体系。完成呼兰区西岗公园和黄土山林场两个负氧离子监测站建设工作。区委副书记、区长王青伟批示,要求气象局加快推进呼兰区的“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工作,助力呼兰区打造幸福产业体系。(陈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