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

呼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2-11-12


综    述


【概    况】    2021年,呼兰区现代农业稳步提升,第三季度农业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35亿元,同比增长1.1%。累计农业增加值14.66亿元,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10.2%,高于上年同期增长10.9个百分点,占全区GDP总量22%,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得分96分,排名位于全市九区第四名,排名靠前。(侯志)

【农经工作】    印发《呼兰区开展“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提级清查整改工作方案》,成立18个由区领导任组长的提级清查组,通过全区共同努力,专项整治工作扎实推进,截至年末,清查问题3748条,整改完成3423个,全区整改率91%,收效显著。全区加快推进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做到应颁尽颁,全区18个乡镇162个村约10.5万户,颁证8.9万本,颁证率85%,石人、二八、大用3个镇确权档案移交区档案馆。全区16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工作进入打印颁发农户股权证阶段,完成156个村约10.88万户33.36万人成员信息导入省产权改革平台,并正在陆续导入。各乡镇(街道)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导入平台信息复查审核,审核通过后打印,再由各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签字并加盖公章后逐户组织颁发确权证。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作,全年全区托管任务14674公顷,完成托管任务16074.7公顷,提前完成省、市目标任务。11月末,区级启动省级示范乡镇第三方验收,12月下旬市级进行检查验收。推进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全年各乡镇(街道)将村级机动地发包、资产采购、工程道路建设等项目在线上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进行公开竞价发包和采购。线上交易资产资源合同数量412份,涉及面积568.417公顷,成交金额264万元;村级扶贫项目采购、一事一议修路工程建设通过市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完成线上招标及采购,涉及5个乡镇(街道)300多万元。(侯志)

【人居环境治理】    按照市人居办下发的通知要求,区农业农村局制订下发《2021年呼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继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截至年末,全区出动各种车辆7000余台次,出动人员10000余人次,清理村屯生活垃圾42976.8吨、清理村内黑臭水体114处、清理村内沟渠798.4千米、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37462吨、清理柴草垛1417堆、清理拆除残垣断壁301处、修整杖墙栅栏2千米。

(侯志)

【厕所问题整改】    按照省、市关于农村厕所问题清查整改工作要求,启动排查整改工作,区人居办下发《呼兰区改厕问题整改清查方案》,成立厕所问题清查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对改厕问题清查整改工作进行调度推进、督促落实。全区排查出问题户厕1608户(区农业农村局1169户、区住建局439户),截至12月末,全部整改完毕,整改完成率100%。(侯志)

【农产品招商】    全年签订农产品招商项目2个,哈尔滨和盛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签订规模化蛋鸡养殖场项目,投资概算总计3050万元;哈尔滨弘源顺食品有限公司签订肉牛、肉羊屠宰加工项目,投资概算总计2000万元。意向投资项目8个:哈尔滨中科赛恩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的生物医药一体化科研服务平台项目,中城金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青九州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上海诺宾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项目,黑龙江省大鹅产业协会项目,黑龙江省佳润食品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的玉米和黄金钩豆角项目,哈尔滨政存生物科技无限公司投资1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哈尔滨市凯诚塑料厂投资1.685亿元的凯程潮汕食品包装产业园项目,上海爱谱华顿集团投资1亿元的黑龙江省“双华玉米”项目。(侯志)

【产业扶贫】    为贯彻落实好2021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市关于做好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推进区农业产业扶贫工作高质量发展,把握“四个不摘”基本原则,把发展农业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效主要路径,区农业农村局下发《2021年产业项目的申报通知》,全区有12个乡镇(街道)申报产业项目材料,48家企业和农村合作社,经与区财政局、区乡村振兴局联合实地踏查,最后经局论证确定2021年入库项目26家,其中企业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9家,发放乡村振兴补贴资金3870万元,资金全部发放到位。(侯志)

乡村振兴


【概    况】    2021年,呼兰区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改为哈尔滨市呼兰区乡村振兴局,6月5日正式挂牌。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坚持党政同责、层级落责,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积极营造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工作氛围,着力构筑专业主导、行业协同、社会参与和群众主体的“四位一体”乡村振兴工作格局。主体责任落实,区召开涉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相关会议22次,其中常委会4次、政府常务会4次、调度推进会5次、专题督导会6次、培训会3次,及时研究解决资金使用、产业项目、防贫监测、档案进馆等重点工作,确保工作劲头不松、力度不减、标准不降。行业部门责任落实,各行业部门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班子成员参加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结合上级政策精神,及时优化“两不愁、三保障”相关政策,特别是住建、教育、卫健、水务等行业部门负责人坚持定期深入乡镇(街道),累计召开会议20余次,建立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常态化机制,确保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处理到位。驻村帮扶责任落实,进一步强化驻村工作力量,派出驻村工作队13个,比脱贫攻坚期增加5个,其中脱贫村8个、标杆示范村3个(含脱贫村1个)、乡村振兴有困难村3个。结对帮扶责任落实,坚持帮扶力量总体不减原则,优化调整帮扶力量,全区有帮扶责任人2163人,与脱贫攻坚期持平。组织全区帮扶责任人集中入户走访3次,帮助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逐户谋划落实增收项目,开展“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排查整改以及防贫动态监测排查,及时消除返贫风险,确保脱贫不返贫和无新增致贫。党支部荣获市委授予的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王帅)

【住房安全保障】    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决策部署,制发《呼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2021—2025)》,明确对保修期内集中改造的,由组织建设单位修缮;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自行改造的,由改造户承担维护责任。对确无能力承担质量问题整改、维护任务重、所需维护资金额度大、基层政府难以自行解决的,区政府设立20万元后续维修基金,确保将住房安全后续维护列入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管理,高质量完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住房安全保障任务。对区19个乡镇(街道)农村房屋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实施危房改造257户,其中农村低保户164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16户、农村低保边缘家庭1户、农村易返贫致贫户14户、其他脱贫户62户。

(王帅)

【义务教育保障】    呼兰区2020—2021学年度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046人,其中在呼兰就读学生732人(学前教育阶段32人、义务教育阶段630人、高中教育阶段70人),在外地就读学生314人(其中幼儿、小学、初中139人,大学175人)。建立控辍监测和行政复议机制,全区脱贫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辍学。全面落实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寄宿生、学前教育补助、高中生助学金及中高职学生“雨露计划”等教育扶贫政策。春季,学前教育资助普惠性幼儿园23人,资助金额2.0355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享受非寄宿生家庭经济困难补助627人,资助金额18.98万元;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学生享受助学金补助及免学杂费补助70人,资助金额10.12万元。(王帅)

【基本医疗保障】    巩固基本医疗保障,为脱贫人口全员缴纳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及商业补充保险,为监测对象全员缴纳基本医疗保险。明确五年内上级无调整政策的,对原健康扶贫政策继续严格执行,并强化卫健、医保等部门联动,对突发重大疾病的已脱贫人口及农村人口,及时掌握情况,及时开展医疗救助。同时,现行政策下的签约、体检等工作扩大受众人群,不仅涵盖脱贫人口,还包括全体农村人口。截至10月末,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结算和“一免五减”政策惠及2588人次,减免金额4万余元;脱贫人口慢病签约率100%,重点人群免费体检4558人;脱贫人口大病救治38人、白内障救治7人,救治率均100%;全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全部达标,满足常见病治疗需求。(王帅)

【饮水安全保障】    建立农村安全饮水安全管护长效机制,围绕“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障率”四项指标,多措并举,确保农村人口饮水常态安全。采取工程措施不断巩固成效,投入3810万元,实施孟家乡和腰堡街道两处规模化集中供水项目;投入127万元,维修养护方台、杨林、沈家、康金等9个乡镇(街道)农村饮水工程45处。同时,创新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智能化委托运营,完成委托运营10处,剩余10处正在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得到进一步巩固。持续进行饮水安全隐患排查,每季度开展1次农村饮水安全隐患排查,针对排查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全部进行立行立改。全面开展农村饮用水质检测,由区疾控中心对全区216处农村饮水工程出厂水质进行1次全面检测,检测结果全部符合国家农村饮用水标准。(王帅)

【项目建设】    坚持把项目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中之重,发挥衔接资金引领和撬动效应,扶持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按照中央、省、市关于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相关要求,区实施项目52个,总投入资金共5948万元。其中产业发展类项目28个,投入资金4164万元;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20个,投入资金1474万元;政策补助类项目3个,投入资金250.52万元;综合管理类项目1个,投入资金59.48万元。截至年末,开工项目52个,开工比例100%,资金支出5729.14万元,资金支出比例为96.32%。(王帅)

【就业帮扶】    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通过对脱贫户的培训、引导和服务,加强与区内外用工企业沟通对接,积极拓宽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实现脱贫人口就业稳步上升。全区5476名脱贫劳动力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为4624人,转移就业3721人(含监测人口30人),其中省外就业1047人,省内就业1040人,就近就业1634人(含村级公益性岗位501人,疫情防控临时性公益性岗位126人,利用光伏收益开发岗位82人)。同时,按照黑人社文件要求,落实脱贫人口外出务工生产奖补政策705人,发放补贴47.1万元。收集脱贫人口跨省务工相关佐证,落实交通补贴政策。(王帅)

【金融帮扶】    全区小额扶贫贷款存量受益户数1599户,余额6043万元。其中新发放24笔、金额82万元。除发放小额扶贫贷款外,区积极引导脱贫户通过与企业或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包括带地入社、入企打工等方式取得收益,累计发放产业扶贫贷款33笔,金额16675万元。存量产业扶贫贷款23户,金额14466万元。(王帅)

【兜底保障】    按照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原则,全区5527户11602人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中,享受农村低保1793户、3172人,享受农村低收入救助151户、265人,享受特困供养49户、49人,总体参保率30.05%。年度临时救助101人次,发放救助金5.9万元。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1694人次,补贴资金172.1万元。投入资金163.6万元,为223户脱贫残疾人实施居家无障碍改造,为163名脱贫残疾人开展居家托养照护服务,为280名脱贫残疾人发放辅具,进一步提升脱贫残疾人居家生活幸福指数。同时,把边缘易致贫户114人、脱贫不稳定户20人、突发严重困难户61人全部纳入预警监测范围,对符合救助条件的主动及时办理相应的救助申请、审核工作。全年纳入农村低保68人、低收入5人、临时救助2人,确保兜底保障工作“兜得住、兜得牢”。(王帅)

【脱贫同乡村振兴衔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做到“七个到位”。部署到位。召开涉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调度会议、督导会议、培训会议等20余次,保证工作强度和质效。培训到位。开展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帮扶责任人、各乡镇(街道)、帮扶单位和行业部门相关负责人集中培训3次、500余人次,有效提升各级干部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能力。宣传到位。通过行业部门、帮扶责任人上门解读宣传、“村村通”广播常态宣传、电视台专栏宣传、微信公众号新型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各项政策,全面提升农民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投入到位。科学规范使用中央和省级下达的年度乡村振兴衔接资金5948万元,所有专项衔接资金和项目将全部公示,确保当年实施项目当年发挥效能。督查到位。强化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专项督导,加大督查督办工作力度。拓宽信访举报渠道,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完善监督管理服务平台,直接将存在的作风和腐败问题反映到区纪委。整改到位。中央广播电视台财经频道在《经济半小时》栏目中报道陕西洛南“掺假的脱贫摘帽”事件后,区立即下发《关于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排查“两不愁、三保障”存在问题的工作提示》。同时,按照省扶贫办《紧急工作提示》《关于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六查六看”的通知》和市扶贫办《关于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排查的通知》要求,制定下发《呼兰区关于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六查六看”工作实施方案》,对“六查六看”工作进一步详细安排部署。经过各行业部门、各乡镇(街道)深入细致排查,区未发现存在相关问题。(王帅)

【防贫动态监测】    在抓好“三落实”基础上,常态化开展防贫动态监测,确保脱贫不返贫和无新增致贫。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按照《中共黑龙江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要求,组织各乡镇(街道)开展预摸排,要求对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低于6600元(计算周期为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且存在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重点关注有大病重病和负担较重的慢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失能老年人口等特殊群体的家庭)进行摸排上报,通过一周时间的预摸排,初步掌握全区基本情况,并研究相关措施。6月7日,组织召开全区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培训会,对省《工作方案》进行解读,印发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相关程序模板,并划定时间表和路线图,规范设定集中摸排、农户申请、采集信息、民主评议、村级公示、村级上报、乡级审议、部门审核、提交报告、区级审核、区级公告、录入系统12项工作流程,以及每个流程完成时限,确保在6月25日前严格按照省、市规定完成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录入工作。培训会后,各乡镇(街道)和行业部门扎实有序推进工作,摸排67053户(其中脱贫户5587户、边缘户52户、非贫户61414户)。全区摸排出拟纳入监测户24户56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2户7人、突发严重困难户22户49人)。各相关乡镇(街道)和村组织拟确定防贫监测对象填写《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申请》(承诺授权)、入户采集《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信息采集表》、召开村防贫监测对象评议会议,并确定帮扶措施。经过履行村公示、乡区审核、公告等程序,完成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国网录入,并加强日常监测,落实个性化帮扶措施。持续开展家庭巩固提升行动,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原则,落实发展庭院畜禽养殖等差异性增收项目3729户(含边缘户5户),其中发展小种植户数2018户(其中边缘户4户),发展小养殖户数1701户(其中边缘户5户),小作坊户数10户。为促进全区庭院经济发展,加大补贴政策力度,对小种植户每亩补贴500元,特色养殖猪每头补贴400元、羊每只补贴500元、牛每头补贴1000元,购买鸡雏、鸭雏每只补贴7元、鹅雏每只补贴13元,合计补贴214万元。精准落实防贫机制,认真执行《哈尔滨市呼兰区农村人口精准防贫机制实施方案(试行)》,对因病因灾有致贫返贫风险的农村人口及时审核救助,从源头上防范脱贫返贫、非贫致贫。截至年末,全区各乡镇(街道)申报2019年度、2020年度防贫救助案例55例,全部完成审核,拨付防贫救助金759042.6元。(王帅)

【巩固脱贫成果】    坚持发展产业为要,让脱贫成果更加牢固。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巩固脱贫成果关键之举。主攻产业软肋,积极开展充分评估论证,坚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差异分配,发展符合区实际、适应群众发展愿望的特色产业,全方位拓宽产业发展路径。重点鼓励扶持新型村集体经济组织,大力发展食用菌、果蔬、鲜食玉米、畜禽养殖等特色经济项目,推动村集体发展产业带动脱贫户持续增收,使广大农户在致富路上有重要保障。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让增收渠道更为宽广。把发展庭院经济与巩固脱贫成果紧密结合,利用衔接资金制定奖补政策,积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户以家庭后院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积极发展小型种养项目,庭院的“方寸地”变成农民群众的“增收园”。2021年,全区发展庭院畜禽养殖等差异性增收项目3729户(含边缘户5户),共计补贴214万元。其中康金街道有26个村参与菜园革命,房前屋后可利用面积86.71公顷,利用69.368公顷,达到可利用面积84.9%,带动农户351户,户均增收1000余元。完善长效巩固机制,让防止返贫更有保障。主动谋划,积极探索贫困户返贫保障新机制,制定施行农村人口精准防贫机制,防止贫困户因自然灾害、重大疾病、重大变故、子女就学等困难返贫。通过返贫责任保险全覆盖,使贫困户在“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大病救助”保障基础上,筑牢防止返贫防线,坚决做到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

(王帅)

        


【概    况】    2021年,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4160万元(先建后补资金25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0709.52万元,地方财政投资3450.48万元(省级1599.24万元,区级1851.24万元)。计划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7870.6公顷(含提前下达2022年先建后补任务140.07公顷),其中节水灌溉1600.8公顷。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莲花镇10个村整镇推进。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打机电井101眼及井房,配套喷灌设备97台套、滴灌设备4套,架设输变电线路30.624千米、低压路线20.93千米,变压器56台套,清淤60.038千米,水泥路40.423千米,沙石路167.647千米,田间建筑物154座,农防林21.41公顷,晒场7处41874平方米。截至年末,完成3335公顷建设任务,完成总工程量形象进度40%。(侯志)

【食用菌栽培】    食用菌栽培落实情况。2021年,按照《哈尔滨市呼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区食用菌发展规划任务为800万袋,完成526万袋,其中木耳502万袋、菇类24万袋,已收95%。截至12月末,各乡镇(街道)形成自检报告,区农业农村局组织专班进行核实验收,兑现奖补政策。(侯志)

【秸秆综合利用】    2021年9月,呼兰区启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截至10月31日,完成秸秆综合利用率18.34%,其中还田利用率15.24%。按照省、市要求,到2022年5月完成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还田利用率完成65%以上。(侯志)


    


【概    况】    2021年,区林草局坚持勤政务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两山”发展理念,围绕林业草原建设目标任务,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保育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严守资源保护红线,促进生态效益发挥,推进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年造林任务266.8公顷,全面完成。村庄绿化提档升级,村庄绿化300.15公顷。(李春泉)

【资源保护】    保护地优化整合方案获批。完成国家森林公园规划调整和总规编制,完成年度资源档案修档工作。森林督察疑似图斑核查41块,累计还林231.12公顷。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问题整改工作,9个点位完成销号工作。落实行业防火和全区森防指日常工作职责,实现连续58年无森林草原大火目标。解救放飞鸟类66只,立案查处涉林违法案件3起。完成湿地、草原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制作悬挂条幅100幅,设立大小宣传牌50块,发放宣传单5000份,加强人们对湿地、草地的认识和了解,普及人们爱护湿地、爱护草原、爱护自然、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李春泉)

【产业经济】    产业经济多元发展,创新谋划黄土山生态修复和旅游项目,完成规划可研等前期工作,成功纳入国家债券资金支持项目库。大力发展刺老芽、大果榛子、蓝靛果、龙丰果、森林鸡等林下种植养殖项目,林业经济效益持续提升。(李春泉)


        


【概    况】    2021年,区政府加大散养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力度,在财政资金紧张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建设粪污设施。建设完成储粪池35个,粪污处理中心3个投入使用,还有4个处理中心在建设中。规范和抓好屠宰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加强执法巡查,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违法行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畜禽屠宰行业进一步净化,畜禽屠宰管理工作取得成效,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侯志)

【畜禽屠宰监管】    加大对屠宰场的监管力度,严格按照标准整顿和规范屠宰场,确保进厂验收,宰前静养、按规定屠宰流程屠宰加工、宰后肉品品质检验、无害化处理、台账管理等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做到以制度保质量,以质量促发展,实现问题肉品可追溯制度,屠宰后肉品必须具备两章、两证方可上市销售。实行产品检查制度落实,严把肉制品检验程序,实行一猪一证,一猪一检,一箱一检制度,对经过检疫、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一律不准出厂。严防病死肉、注水肉、私宰肉、未经检验检疫的各类肉品进入流通领域,对屠宰场肉品进行定期送检,检测肉品水分含量、瘦肉精情况。各屠宰场都具备无害化处理设备,对病害肉实施无害化处理,杜绝病害肉品出厂。(何建民)

【打击私屠滥宰】    加大对畜禽生产加工环节整治,严查畜禽屠宰加工环节,严防不符合要求肉产品进入市场流通环节,确保食品安全质量标准,让百姓能吃上放心肉。对无证经营、私屠滥宰违法经营行为加大打击力度,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城市综合执法局对城区沿边街道、早市、农村集贸市场私屠滥宰点及销售未经检疫、检验肉品摊床进行专项整治,取缔并进行批评教育。加大对肉品产品流通环节整治,堵塞各种不合格产品进入流通环节,提高经营者对食品安全认识,净化消费市场环节。号召广大市民群访群控,让有害肉制品、注水肉、无检验、检疫肉品没有销售市场,确保人民群众食肉安全。(何建民)

【肉食品安全宣传】    营造食品放心消费环境,从源头上保证消费者合法权益,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食品安全活动。区畜禽屠宰管理所联合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举行肉品消费安全及畜禽定点屠宰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活动,制作宣传展牌1块,悬挂条幅1条,印刷宣传资料1000余份,分发给市民群众。交会市民如何区别注水肉、病死肉、瘦肉精肉等不合格肉与正常肉的对照识别方法,帮助市民树立正确的肉品质量安全意识,自觉抵制注水肉、病害肉、瘦肉精肉,市民反映强烈,收到很好效果。(何建民)

【建立举报机制】    建立举报机制,确保肉品安全。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举报私屠滥宰、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瘦肉精肉等违法行为,使畜禽屠宰违法行为没有藏身之地,一经发现严厉处罚,严厉震慑畜禽屠宰违法行为,形成人人关心肉食品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吃上优质的放心肉。

(何建民)

【安全生产工作】    提高对畜禽屠宰行业安全生产重要性认识,强调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以及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职责,落实畜禽屠宰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区畜禽屠宰管理所同12家畜禽屠宰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落实屠宰企业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要求企业健全畜禽屠宰安全生产记录制度,完善畜禽屠宰安全生产应急处理制度,加强畜禽屠宰安全隐患的排查。提升畜禽屠宰企业安全生产能力和保障水平,建立安全生产信息报送制度。(何建民)

    


【概    况】    2021年,区渔业工作以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切实推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使各项工作实现新的突破,为全年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区标准化池塘改造166.75公顷,投入资金300万元,自筹解决。全区投产各类养鱼水面达1320.66公顷,其中成鱼池投产1053.86公顷、鱼种池投产266.8公顷。投放春片鱼种515吨,545万尾,平均每亩投放32.6公斤,345尾;投入夏花鱼苗2200万尾,平均每亩投放5500尾。全区水产品产量为3800吨,其中养殖产量3600吨、捕捞产量200吨。渔业产值实现9000万元,比上年提高8.9%。渔民人均收入10000元,比上年提高9.1%。休闲渔业产值1300万元,休闲渔业占比逐年提高。无公害驯化养鱼面积完成667公顷,无公害综合养鱼面积400.2公顷,无公害名特优养殖面积533.6公顷,全区健康养殖面积1320.66公顷。休闲渔业发展迅速,全区垂钓点70处,面积400.2公顷。全区夏花生产5500万尾,鱼类越冬1500吨。(洪雨)

【养殖结构调整】    针对名特优产品市场需求大、价格高、效益好的情况,大力发展名特优产品养殖。全区推广名特优养殖面积533.6公顷,生产名特优产品1400吨。养殖品种发展到大白鱼、彭泽鲫、团头鲂、六须鲶、鳜鱼、淡水白鲳等20多个品种。调整养殖生产结构,推动综合性经营渔业发展。利用区地缘优势,拓宽渔业产业领域,发展旅游观光渔业,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垂钓点70处,面积400.2公顷,鱼的品种、规格都较上年有很大提高,服务水平和环境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增加效益1300万元,其中集餐饮、观光、垂钓为一体的度假村、冬钓馆30余家,游钓成为渔民增收重要手段。调整养殖技术结构,推广颗粒饲料驯化养鱼,提高经济效益,驯化养鱼面积达667公顷,亩产平均360公斤以上。调整养殖质量结构。大力推广绿色渔业,促进水产品质量提高。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水产品质量标准提出更高要求,积极引导渔民适应市场需求,生产绿色水产品,举办健康养殖技术培训班,创建健康养殖示范场,全区实现健康养殖,推行水产品标签制度、养殖生产记录和用药记录。同时,开展水产苗种生产专项检查和禁用药物的检查监控,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洪雨)

【科技培训服务】    加大渔业科技服务。做好生产前培训及生产中安全管理工作。3月,组织召开渔业捕捞生产、渔业法律、法规及生产安全培训会,对全区472名船主、船员进行渔业法律、法规及渔船驾驶员专项培训和考试,并签订渔业生产安全责任书,让渔民懂得渔业法律、法规,减少违法捕捞现象,让渔民知道安全生产重要性。全区举办各类养鱼技术培训班、研讨会2期,培训400人次,进行技术咨询、鱼病防治30次,科技服务对渔业生产发挥重要作用。(洪雨)

【渔政资源管理】    加强渔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宣传面积达100%。做好捕捞证、渔船的年度检验工作,对全区236条捕捞渔船进行年度审验,船检率100%。严格执行渔业法有关规定,打击电拉网、小迷魂阵、大筐、地笼等违法网具及作业行为。加大渔政执法及禁渔期检查力度,切实保护水产资源。4月下旬开始,组织车、船两路出击对重点江、河区段进行巡回检查。对违法渔具清理,对私捕乱捞人员批评教育,使合法渔民有序生产。全年清理山东大网30余趟,小型迷魂阵60余趟,大筐、地笼、挂网等600余趟(片),销毁违法网具1000余趟,说服教育渔民100余人次,处罚移交案件3起,罚没款2.25万元。出动车辆600车次,快艇50次,执法人员600余人次,发放禁渔期公告600份。开展全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经过对全区养殖水域摸查、测绘,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经区政府颁布实施。(洪雨)

【水上安全检查】    做好水上安全检查工作,确保渔民安全生产。结合实际情况,分阶段、突出重点地对渔业船舶进行水上安全检查及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开江前,此时江面冰层比较疏松,江面有部分已开,大部分还未开,进行捕捞生产非常危险。组织渔政执法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进行检查,防止渔民过早下水捕捞。同时进行安全宣传工作。大风天,风力超过5级,就组织各生产滩点滩长到生产区域进行检查,不准捕捞渔船进行生产,以防发生安全事故。在平时例行渔政执法检查的同时进行水上安全检查。严禁超员、超载及客货混载,检查救生、防火设备是否齐全,以提高渔民安全意识。封江期安全检查,针对本地区封江特点,年封江期比较长,本年由于气温变化,天气变暖,江面封的比以前晚,冰面封冻比较慢,有些渔民着急下冻网,为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利用几天时间深入生产滩点进行冬季安全检查和宣传。(洪雨)

    


【概    况】    2021年,区水务局积极克服客观不利因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拼搏进取,负重前行,圆满完成年度各项任务。深入落实规定要求,强化水务服务管理。按照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要求,组织班子成员利用工作和周末休息时间,每季度分别深入农村乡镇村屯农户,认真查找农村饮水安全隐患,并对存在问题进行立行立改,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问题,在完成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脱贫攻坚任务基础上,保障农村饮水长期动态安全。防洪减灾措施不断完善。5月,投资50.3万元完成呼兰河大桥南侧左岸堤防水毁修复50米,消除城市防洪安全隐患。全省百大项目呼兰河治理工程于2020年11月12日开工建设,2021年12月末全部完工,呼兰河孟家段堤防防洪标准由不足十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农村洪水防御能力大幅增强。民生水务项目有序推进,投资127万元,在方台、杨林、沈家、康金等9个乡镇(街道)维修养护农村饮水工程45处,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投资1208.5万元,启动泥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完成工程总量80%,实现时间到半,任务过半;投资3810万元,完成孟家乡、腰堡街道2处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因设备陈旧老化导致的水质不稳问题得到解决;投资147万元,完成腰堡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建设,提高农业供水效率,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投资88.39万元,完成腰堡灌区骨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灌区节水灌溉能力显著提高。(毛俊峰)

【水务监督管理】    河湖水域管理持续加强。6—8月,投资349万元创新实施并完成“智慧水务”项目建设,通过高空可视化措施对松花江、呼兰河流域进行实时监控,在传统人防基础上,构建形成“人防+技防”“水陆空联防”格局。严格实施河道清理整治,按照河湖“清四乱”常态化工作要求,排查发现河道“四乱”34处,截至11月末,除3处有合法手续按照《防洪法》有关规定组织外迁,剩余31处全部拆除。在松花江流域查处违法采沙和违法堆沙案件各1件,收缴罚没收入6万元,全额上缴区财政。按照取用水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切实规范取用水行为,针对前期排查发现在取水许可和取水计量方面存在3246处问题,完成整改3016处,整改完成率93%,剩余230处正在整改,确保按上级要求2022年3月31日前全部完成整改任务。

(毛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