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 载
呼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2-11-09
区委工作报告
集智聚力谋发展奋楫扬帆再出发 勠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呼兰新篇章
—2021年12月26日在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中共哈尔滨市呼兰区委书记 曹德友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市呼兰区第四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五次代表大会,是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历史关口,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动员和号召全区上下集智聚力谋发展,奋楫扬帆再出发,勠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呼兰新篇章。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五年,是呼兰极不平凡、极具挑战、极为关键的五年。其间,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在逆境中前行,顶着压力上,咬着牙关干,共同经受了脱贫攻坚、利民开发区托管、扫黑除恶、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考验,特别是讲政治、顾大局,舍小家为大家,高标准完成利民开发区及“六街一镇”交接托管,为全市乃至全省园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做出重大贡献;高质量整改中央省市专项巡视巡察、政治生态、信访维稳等多领域反馈问题,如期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了区第四次党代会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这五年,我们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面对工作触底的困境,全区上下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锚定“两不愁三保障”总目标,全民动员、尽锐出征、挂图作战、精准施策。5639户、11970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8个贫困村如期脱贫出列,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2505元,收入指标排名全市第二位。
这五年,我们致力结构调整,农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面积达到197.75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鲜食玉米、苗木、花卉、食用菌、蔬菜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953家、村集体经济合作社162家,在全国名录系统注册家庭农场9601家,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6个,培育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0家,发展绿色食品认证企业6家。
这五年,我们聚焦发展,园区建设初见曙光。重新辟建呼兰经济开发区,创新园区建设运营模式,引进国内知名园区运营商—中电光谷,打造专业化管理平台。坚持高标准谋划布局,扎实推进园区“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利民开发区托管以来,累计推进重点产业项目63个、签约投资项目54个。
这五年,我们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取得预期效果。“互联网+综窗”改革全面完成,政务服务环境更加优化,450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大厅,不见面审批率提升至85%。改革创新试点成效显著,累计承担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项目5项,谋划实施区级改革项目120项。
这五年,我们重拳扫黑除恶,社会环境显著改善。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呼兰批示精神,共打掉涉黑涉恶犯罪组织、集团(团伙)16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79人,破获案件627起,依法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产折合人民币136.83亿元,查处涉黑涉恶“保护伞”21人、处理干部247人、移送司法机关11人。先后认领整改完成《国内动态清样》、中央督导组及“回头看”反馈问题115个,群众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满意率达到95.26%。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取得预期效果,为全国全面铺开提供了“呼兰经验”“呼兰样板”。
这五年,我们突出保障民生,群众幸福指数稳步提升。着眼群众所急所盼,办好民生实事,财政用于民生社会事业方面的支出达到125.7亿元。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91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新改扩建各类学校20所,招聘教师689名,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组建各类医联体43个。改造老旧小区33.6万平方米。“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取得国检满分的好成绩。呼兰一排干黑臭水体治理在全省率先达到长治久清目标。在全市率先完成辖区退役士兵社保接续,荣膺“省级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歌剧《萧红》在北京、哈尔滨两地成功巡演。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压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务,在2021年1月17日出现确诊病例后,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迎难而上、众志成城,经过整整一个月的日夜奋战、誓死攻坚,快速有效控制住疫情,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此后多轮疫情中,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分工协作,牢牢把握疫情防控主动权,始终保持“零病例”,全力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闻令而动、逆行出征,累计派出一线防疫人员1900余人次支援兄弟区县(市)抗击疫情,交出了一份展现呼兰精神、彰显呼兰担当的“抗疫答卷”。
这五年,我们坚持管党治党,政治生态明显好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黑龙江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务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锤炼了党性、改进了作风、提振了士气。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领域积极健康、平稳可控。持续夯实基层基础,在全市率先完成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全区162个行政村、39个社区“两委”换届首次实现党组织换届选举成功率、自治组织换届选举成功率和“两委”负责人“一肩挑”成功率三个100%。突出政治巡察,任期内巡察实现全覆盖。持续高压反腐,紧盯扫黑除恶、脱贫攻坚、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纠治“四风”等重点任务,靶向出击,久久为功,立案2602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218人,采取留置措施10人,移送司法机关18人。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作用,启动实施“一保两优三清”专项行动,助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始终坚持党对人大、政协、统战、武装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的全面领导,职能作用充分发挥。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首过去的五年,是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背负压力担子最重、经历难事大事最多、付诸辛苦辛劳最大的五年。在这共克时艰、携手并肩的日子里,有送行出征的豪迈、有顽强不屈的坚守、有英勇无畏的奉献、有勇毅前行的笃定、有守望相助的感动,一次次向社会各界彰显了呼兰人民的新时代风采。五年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加强党的领导,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制胜法宝;加快经济发展,永远是我们处理一切困难问题的“万能钥匙”;强化社会治理,永远是我们理顺一切事务矛盾的有力抓手;保障改善民生,永远是我们落实一切工作任务的核心所在。五年的发展实践也充分表明,只要我们万众一心、担当有为,就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未来的新征途上,摆脱发展困境、突破前进障碍、甩掉负面标签、重塑昔日辉煌!
各位代表、同志们,区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所有成绩,得益于中央和省、市委的正确领导、关心支持,得益于区四大班子的团结一心、合力攻坚,得益于全区党员干部冲锋陷阵、负重前行,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同心同德。在此,我代表区委,向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致以诚挚的敬意!向一直关心支持呼兰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各位企业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同志们,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在客观看待成绩的同时,对比兄弟区县,对比省市委要求,对比群众期待,我们还存在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产业支撑弱、财政收支压力大;老城公共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改造难度大;民生保障领域存在短板;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充满不确定性;以及极少数党员干部想事干事成事的精气神尚需进一步提振,对上争资金、对外引项目的主动性尚需进一步增强,敢于担当的自觉、善于担当的能力尚需进一步提升等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坚持问题导向,直面风险挑战,尽心竭力改进工作,决不辜负组织信任和全区人民群众期待。
二、未来五年工作安排
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今天的呼兰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国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促进新一轮东北振兴以及省市大力支持江北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我们争取资金、获取项目、博取政策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我区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不可多得的资源禀赋、后发优势明显的经济开发区,特别是经过扫黑除恶后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以及经过无数次磨炼锻造出一支会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党员干部队伍,更赋予了我们发展的不竭动力。可以说,今天的呼兰人正在转变思想观念,对发展的渴望从未如此强烈;今天的呼兰区正在转换发展动能,干事创业的氛围从未如此浓厚。只要我们坚守信念、坚定信心,履职担当、起而行之,我们就一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突破、带来变化、创造奇迹。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做好未来五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未来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精准研判新形势,准确把握新要求,贯彻落实新任务,突出省市“十四五”时期确定的战略重点,坚定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牢牢把握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区、中国美好生活城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区”四大定位,紧紧围绕老城、农村、开发区“三大板块”统筹布局,加快构建以“一区一带+百村”(一区: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游;一带:10公里沿河、66公里沿江,江河岸线体育休闲新生活旅游带;百村:依托9个乡镇、5个涉农街道共158个村打造哈尔滨后花园、美丽乡村近郊游)特色文化旅游和“一体两翼”(一体两翼:以新建开发区为主体,带动长岭、康金两翼建设中小企业集聚洼地,打造工业产业园)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为两大主导产业的现代化区域发展体系,聚力落实“七大战略”,全力打造“七彩呼兰”,努力开拓呼兰“二次创业”新征程,勠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呼兰新篇章。
未来五年,全区发展的主要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增长50%,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量增长10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质量效益同步改善、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落实的“七大战略”是:
(一)落实工业强区战略,全力打造“实力呼兰”
工业兴则呼兰兴,产业强则呼兰强。围绕加快构建“2+4”现代产业体系,聚焦建设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区,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筑牢呼兰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高地。
——坚持抓项目促投资。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芯片”。呼兰赶超发展、“二次创业”成败在项目,快慢也在项目。牢固树立“一切资源向项目摆布、一切舆论向项目集中、一切要素向项目配置、一切制度为项目服务”的理念,实施项目引领,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达效一批”的良好格局。要瞄准高端谋项目,努力建设一批符合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的立区强区项目,以项目数量、质量和总量的增长,推动工业产业加速发展。要完善机制建项目,压实项目业主主体责任和帮办部门帮扶责任,紧盯前期、在建、续建项目持续攻坚,定期组织项目观摩,推动包联帮扶常态化、服务保障精细化、督促指导经常化。要领导带头抓项目,建好、用好干部帮扶项目台账,区级领导带头分包重点项目,设立“首席服务员”,精准快速解决影响项目建设的“绊脚石”,争做“项目常委”“项目区长”“项目局长”“项目干部”。要集群发展聚项目,大力实施“铸链”工程,瞄准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建链、强链、延链、育链,以项目的大集聚推动发展的大踏步前进。
——坚持育企业提规模。企业是呼兰发展的基石。坚持抓大、育小、培优,梯次发展、接续支持,确保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遍地开花”,大小企业互促互进的新态势。强化常跟紧盯,加快推动石墨烯研究院、居之谷家居产业园、河北臻豆食品、应急装备制造产业园、中粮油脂等洽谈签约项目落地建设、投产达效。突出科技创新,培育扶持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北方智能制造、新龙晶动植物蛋白制品等“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落细落实国家减税降费、融资等助企纾困政策,鼓励支持华阳农业、兴利米业、昌泰牧业等传统企业通过技术转型、规模扩张、战略合作等多种方式裂变成长。未来五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力争达到40家,10亿级以上企业达到3家。
——坚持建园区强支撑。开发区是呼兰“二次创业”的潜力所在。围绕食药大健康产业的核心产业定位,探索和支持“资本+技术+市场”的叠加示范模式,大力发展食品饮料、应急食品、中药、保健品等健康产业,优化食品工业组团、医药健康组团、智能制造组团产业布局,全力推进绿色北药产业现代化基地、绿色食品深加工示范基地、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数字+食药”供应链安全示范基地,中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聚焦“九通一平”,加快开发区水、电、路、热、物流等配套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进一步拉大框架,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依托长岭工业园区食品加工企业集聚优势,康金街道地缘、要素优势,引企落项,集群发展,加快形成“一体两翼”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多渠道、多载体推介呼兰产业发展方向及园区发展愿景,围绕资源禀赋、主导产业,抢抓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重大机遇,坚持“无论项目大小,建在呼兰就好;无论资金多少,投在呼兰就好;无论老板大小,来呼兰创业就好”的招商理念,制定招商图谱,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会展招商、以商招商和全民招商,招引成长性好、市场前景佳、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项目落户开发区。深度拓展与中电光谷合作领域,加快龙江光谷产业园项目建设,优化“专班+园区”“目标+考核”运营模式,推动园区由“政府投资、政府建园、行政管理”向“社会投资、市场建园、专业运营”转变,尽快把开发区打造成项目建设的主阵地、招商引资的主平台、财税增收创收的“聚宝盆”。未来五年,呼兰开发区年产值实现60亿元、年纳税3亿元以上。
(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造“富裕呼兰”
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培育特色产业、持续改善农村风貌,努力绘就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好蓝图。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和五年过渡期产业、教育、医疗等普惠性政策,保持责任、政策、帮扶、监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健全动态监测和遇困即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实施好“家庭增收巩固提升行动”,引导脱贫人口、边缘人口、突发严重困难人口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用活用好中央和省市衔接资金,谋划实施一批巩固脱贫成果项目,不断提升全区“蓄水池”调控能力。
——做实壮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实施“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价值链提升示范工程”,推动绿色农产品深加工提档升级,真正把呼兰建设成为哈尔滨近郊绿色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依托食用菌、“两瓜”、绿色棚室蔬菜、鲜食玉米、高产大豆等现有良好产业基础,培育一批标准化农业基地、科技示范园区。大力发展畜牧产业,通过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提升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未来五年,全区生猪年存栏45万头以上,和牛养殖3万头以上,蛋鸡饲养量170万只以上,肉鸡年养殖量500万只以上,大鹅年饲养量500万只以上。探索“互联网+”模式,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建设现代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农产品从源头到终端,全程透明、追溯闭环,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统筹域内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联合打造呼兰马铃薯、呼兰黏玉米、呼兰韭菜、呼兰大葱、呼兰鸡蛋、呼兰大鹅等地理标识品牌,强化与爱谱华顿等互联网企业合作,推进“万家店进农村工程”,建设一批独具呼兰特色的农产品“旗舰店”“直营店”。探索“农业+”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农村电商,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针对性发展一批农业公园、观光农园、市民农园、教育农园、休闲农场和民俗民宿农庄,提升都市农业发展层级,打造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
——加快提升乡村振兴支撑能力。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支持,加快谋划推进一大批高标准农田建设、节水改造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保持粮食生产连增连丰良好势头。立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和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使其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创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加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的有效衔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等改革,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持续强化乡村振兴建设项目、资金和人才支撑,推动各类创新力量进入乡村振兴主战场。
(三)落实改革创新战略,全力打造“活力呼兰”
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强力促改,主动求新,全面激活逆势而上的强大动能。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本着“破除瓶颈、顺畅机制、提升效率、助力发展”的原则,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纵深推进“放管服”、要素市场化配置、投融资体制、国企改革“四大改革行动”,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推动资源要素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活力、更低投入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着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释放医疗资源效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好毗邻新区自贸区、综保区的优势,拓展对俄、对韩、对日经贸合作领域,推进外贸稳定增长。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坚持有诺必践,说了的事必办,出台的政策坚决兑现,能执行的合同、协议加快推进,持续提升政府公信力。推行“登记全程电子化”“网上办”等改革举措,进一步精简审批要件、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让企业少跑路,群众少跑腿,真正实现“办事不求人”。大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遗余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规范涉企执法检查行为和涉企数据报送,真正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切实从制度机制上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轻松上阵,安心生产,集中精力做好“围墙内”的事。建立健全营商环境建设监督、考核、奖惩机制,从快从重处理损害、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
——全方位协同新区。作为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联动区,协同发展条件独特、优势明显、机会难得。突出机制协同,推动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问题共商、联动推进的协同工作机制,组建工作专班,实现从“全力协同”向“全面协同”“全民协同”深化拓展,最大限度承接新区发展的溢出效应;突出政策协同,坚持“同标高、零距离”,建立与新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协同政策,让呼兰各类资源要素“进得去”、新区的制度创新成果“出得来”;突出产业协同,坚持差异化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对接“新区所向、新区所需”,竭尽“呼兰所有、呼兰所能”,强化沟通合作,做好“配套文章”、发展“配角经济”,把呼兰打造成为新区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链延伸区、产业集群配套基地,推动形成产业互补、互促、互融的协同发展态势。
(四)落实城乡融合战略,全力打造“宜居呼兰”
聚焦建设中国美好生活城区,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乡环境,扩大宜居呼兰的影响力、吸引力。
——实施城区改造提升行动。推动呼兰作为哈尔滨四大组团之一建设,努力争取与主城区“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围绕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开发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实现产城融合。着力补齐老城区基础建设短板,持续推进呼兰河第二跨河大桥、客运货运物流综合服务中心、老哈伊路改扩建、哈尔滨四环路至呼兰段等项目建设,同步实施拆违还路行动,持续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借助金域铭城平台运营优势,加快推进城中村、棚户区、老旧小区以及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管网改造,不断提升居住品质和城市竞争力。充分利用城市“边角料”,打造“口袋公园”“体育空间”等配套设施,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对健身锻炼的个性化、多层次需求。未来五年,呼兰建成区面积力争达到44平方公里。
——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多规合一”编制实用性村屯规划,依托资源和人文优势,打造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特色风情小镇、美丽宜居样板村。以村屯绿化提档升级、畜禽粪污循环处理、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村容村貌改观为主攻方向,开展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效改善群众居住环境。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鼓励社会资本踊跃参与、动员广大农民群众自己动手等多路径建设美丽家园,建立完善一批管长远、治根本的长效管护机制。
——探索“友好型城区”建设。结合文明城市创建行动,突出“益老益少”,采取试点开路,以点带面的办法,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支持、人人参与的良性互动机制,探索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区”和“老年友好型城区”创建工作。谋划推动建设一批儿童友好型社区、友好型课外实践基地、友好型书屋、友好型公园、友好型学校,着力打造安全、有趣、益智的城市儿童生活空间,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甜蜜、充满快乐、充满回忆。恢复呼兰老年大学、创建老年宜居社区、规范养老机构,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等载体活动,大力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社会氛围,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五)落实文旅兴业战略,全力打造“魅力呼兰”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旅游是一个地方的名片。呼兰历史文化悠久、民俗文化深厚、湿地文化独特、农耕文化广袤,发展文旅产业有基础,也有潜力。
——做足文旅融合“好文章”。引进战略投资者,吸引社会资本,高端设计旅游产业带,让滨江运动游、农村休闲游、老城文化游成为呼兰旅游鲜明特色,努力把呼兰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区。发展“旅游+文化”,筹建呼兰区档案馆,启动呼兰文体活动中心项目建设,鼓励支持文化馆、文物保护单位等与现有景区“联姻”,推出一批反映呼兰历史文化、美丽山水、城市精神的文艺精品,让景区有故事、景点有内涵、业态有创意,进一步提升历史文化名城整体品位。发展“旅游+体育”,充分利用沿江特色资源,启动滨水大道旅游观光线路改造,在网红海、花海等重点景区建设停车场、自行车道、房车露营地、寒地试车等配套设施,积极举办水上赛艇、冲浪以及滑雪、滑冰等体育赛事,吸引爱好者,留住观赛者,提高影响力,将滨水大道打造成省内外标志性旅游胜地;依托百里湿地生态资源,在沿江谋划大健康康养小镇项目,积极举办射击、蹦极、垂钓、户外拓展等群众性娱乐活动,逐步把呼兰打造成为全省最具影响力的避暑目的地。发展“旅游+农业”,发挥城市近郊优势,推动以观光、休闲、体验为主的“周末经济”业态,大力发展集餐饮、种植、采摘等为一体的休闲农家乐,创建宜居宜游绿色乡镇,打造哈尔滨休闲旅游“后花园”。
——使出品牌营销“真功夫”。旅游景点能不能让游客流连忘返,旅游产业能不能形成规模,关键在品质、核心在品牌。紧紧围绕呼兰河口湿地、大顶子山温泉度假村、萧红故居三大主线,将精品龙头景区与系列辅助景点连串成线,形成“一日游”“多日游”精品旅游线路,解决有景点无线路的问题。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机制,实行区域联动、行业联合、企业联手,高端策划,在国内主流媒体进行大范围、“地毯式”宣传推介。精心设计、举办呼兰河口湿地音乐节、秧歌舞大赛、呼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等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旅游文化节庆活动,主动争取申办各类展会、体育赛事等大型活动,借势造势,在全国范围内提升呼兰旅游的知名度,吸引客商投资开发、吸引游客观光旅游,切实把特色做优、品牌做强、产业做大,形成我们自己的“拳头”产品。
——下好配套服务“一盘棋”。坚持把基础建设与服务质量提升同步推进,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对标国际一流的旅游服务标准,大力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强化核心景区打造,抓住现有,谋划应有,力争用最短时间使萧红故居纪念馆晋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快谋划历史文化名城景区、滨水大道户外运动景区、大顶子山水上游乐景区等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加紧完善内通外联的交通道路以及休闲座椅、标志牌、通信网络等公共服务设施。争取引进国内品牌连锁酒店,新建一批乡村特色民宿等旅游住宿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大力发展本土特色餐饮业,鼓励发掘、创新本土传统民间小吃和风味美食,培育民族特色名吃名店,建设特色餐饮街区。开发地域特色农副产品、小工艺品,提升旅游产业附加值。以文旅产业为引领,鼓励支持物流配送、商贸综合体、金融保险、数字经济、检验检测等现代服务业态项目落户呼兰,促进第三产业集聚发展、提档增速。
(六)落实绿色发展战略,全力打造“生态呼兰”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绿色成为呼兰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底色。
——加快生态修复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综合整治大气污染,坚持“一家一户一热源”普及与“一村一屯一热源”试点相结合,治理农村燃煤污染。进一步完善松花江、呼兰河、少陵河、漂河生态保育功能,加快推进呼兰河治理、泥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侵蚀沟治理、退耕还林等项目建设。认真开展大棚房“回头看”,巩固整改成果。完成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工程,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完成农村污水治理达标任务。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创新绿色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开发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工厂。制订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加大对节能减碳项目支持,推广应用太阳能、生物质能、天然气等新能源,努力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走在前列。持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积极推进货运公转铁、公转江,加快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全力打造绿色低碳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动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环保产业,实施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落靠生态环保责任。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深入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切实保护利用好呼兰的绿水青山、良田沃土,真正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加强生态环保监管执法,加快构建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保持打击环境违法的高压态势。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对各领域排查出的问题和整改各项工作紧盯不放、一抓到底。
(七)落实民生优先战略,全力打造“幸福呼兰”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把群众最关注、最期盼、最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好,把群众最急需、最根本、最普惠的公共服务保障好。
——扎实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多向发力,宽领域、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实施公共就业服务场所功能一体化工程,整合培训资金、培训事项和培训机构,积极开展“订单式、菜单式、项目制”培训,重点开展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物流配送、电商销售等技能培训,努力造就更多熟练劳务人才和实用人才。实施就业创业辅导工程,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创业,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落实“双减”要求,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促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完善教师补充长效机制,优化教育资源布局,谋划推进呼兰区第一中学、呼兰区第二中学、职教中心、第四幼儿园新建项目,加快推进御河湾、格林悦居等幼儿园改建项目,以硬件设施的大改善加快现代化教育强区发展步伐。
——强化医疗康养建设。以“一老一小”为重点,推行“医康养”一体化、托幼一体化服务,抓好新的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落实,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区人民医院新建项目,深化与哈尔滨医大二院等对口合作,打造更多优质医联体,让群众就地就近看好病。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采取廉租住房补贴、实物配租等形式,加大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力度。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开展“造血式”救助帮扶,统筹完善社会福利、慈善捐助、残疾人帮扶等体系,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最急、最难、最愁、最盼的问题。
——持续创新社会治理。抓实“八五”普法宣传,将履行法治建设职责情况纳入党政主要负责人年度述职内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一站式”非诉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持续开展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进京到非接待场所重点人员专项治理,全力做到“事心双解”。纵深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深度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以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为牵动,加快推进社会治理布局、体制、方式现代化,整合社会组织和各类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开展“智慧平安小区”、社区工作站创建工程,打造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增强社会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坚决守住发展底线。始终保持疫情防控指挥体系激活状态,加强防控应急储备,推行疫情防控常态化网格建设,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完善专群结合的国家安全工作体系,依法加强保密技术防护建设,严密防范各类风险隐患。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机制,统筹抓好森林防火、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三、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大力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把抓党建、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呼兰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铸就绝对忠诚的党性品格。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化融媒体中心、文明实践中心、村村通广播建设,整合媒体资源,强化阵地管理,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着力传播呼兰声音、讲好呼兰故事,全面凝聚发展正能量。坚持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运用政治眼光研判形势、分析问题,确保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在呼兰落地生根。完善党委研究重大政策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各级党委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努力把呼兰打造成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的地方。
(二)坚持把固本强基落到实处,筑牢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强基工程”,推动工作力量下沉基层、真金白银投向基层、政策资源倾斜基层,推动形成大抓基层和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完善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长效机制,统筹推进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两新”党组织建设,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深入实施城乡党建“助力工程”,发动区直部门党组织与脱贫村、乡村振兴重点村和软弱涣散村开展组织联建、发展联促、人才联育、资源联享,推动城乡党建联动互促。深入实施城乡基层“善治工程”,持续开展村党组织抓党建促振兴“五项利民行动”承诺考评活动,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行“小网格、大服务”载体活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深入实施“创优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每名党员干部争做干事创业的标杆、负重前行的榜样、无私奉献的示范。
(三)坚持把干部人才队伍作为关键,激发干事创业的担当精神。完善人才引进、使用、管理、激励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抓好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的落实,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坚持“有为者有位”的选人用人导向,注重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主赛道上,发现干部、培养干部、使用干部,真正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大力选拔和使用优秀年轻干部,统筹用好各年龄段干部,让整个干部队伍有干劲、有奔头、有希望。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使广大干部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突出严管厚爱、激励约束并重,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负责的干部负责,从机制上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四)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认真履行党委(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纪委监督责任,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细落实。持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突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弘扬新风正气、永葆清廉本色。发挥党内监督政治引领作用,强化关键人、关键事、关键权的监督制约,确保监督规范化、问责精准化。开展区委五届巡察,推动巡察监督与组织、政法、审计、统计、群众等监督协作配合,形成合力。持续抓好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以案促教,更好发挥惩治震慑、惩戒挽救、教育警醒的功效。做大做强“红色印象·看呼兰”廉洁文化品牌,增强党员干部崇廉拒腐的思想意识,不断提升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综合效能,持续净化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同志们,实现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推动呼兰高质量发展,必须广泛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权力,切实增强人大监督刚性,促进“一府一委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支持政协拓展协商途径,改进协商方式,搭建协商平台,更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发挥武装、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科协等群团组织作用,画好推动呼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同心圆”。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日之呼兰,风正、气顺、心齐、劲足,发展正当时,未来尤可期。今后五年,必将是呼兰拾级而上,迎来大改观、大变化、大发展的五年。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实现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我们要人人知责、人人履责、人人尽责,击鼓催征、奋楫扬帆、逢战必胜,奋力朝着开拓呼兰“二次创业”的新征程阔步前行!
各位代表、同志们,历史,总是在继往开来中绘就;事业,总是在接续奔跑中成就。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发展的重任已经落到我们肩上,我们定当昼夜兼程、永不懈怠,在中央和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点燃奋斗奋起奋进的追梦激情,汇聚创业创新创造的磅礴力量,怀揣信心和责任,带着希望和忠诚,励精图治,铁肩担命,躬身实干,为勠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呼兰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政府工作报告
哈尔滨市呼兰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2月29日在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哈尔滨市呼兰区人民政府区长 吕海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呼兰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奋发有为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区四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
五年来,我们坚持变中求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前期,主动融入哈尔滨新区“三区一极”发展格局,成功打造北方药谷和大健康产业城,推动区域经济再上新台阶。中期,为支持“江北一体发展区”高质量发展做出无私贡献,将利民开发区及“六街一镇”托管给哈尔滨新区。后期,从新的起点上再次出发,从零开始打造省级经济开发区,成功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特别是托管以来的这三年,我们全面打响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领域实现由乱到治、由治到安的根本性转变;我们取得了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经验性成果,有力维护和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我们完胜了新冠肺炎疫情歼灭战,“六稳”“六保”①全面落实,实现了带疫环境下经济社会平稳有序运行;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带领全市非贫县中最多的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与全国一道建成小康社会。
五年来,我们坚持蓄势聚力,加速培育新发展动能。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高新技术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3.5亿元、1.5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增长率达76%。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始终保持全市前列。农业生产稳中提质,建设高标准农田29.93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鲜食玉米、食用菌、马铃薯、韭菜、大葱等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呼兰河”系列品牌价值逐年提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953个、家庭农场9601个,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6个,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0家,发展绿色食品认证企业6家。“花海”“江海”成为休闲旅游、亲近自然的网红打卡地,接待游客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2亿元。
五年来,我们坚持精准发力,全面打赢三大攻坚战。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5亿元,实施扶贫产业项目114个,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2505元,位列全市第二;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排名位列全省A档前十、全市第一。改造贫困户危房2440座,解决201个屯的饮水安全问题,发放贫困学生助学金4407人次、1474万元。有效治理环境污染,拆并、改造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409台,6台大型燃煤锅炉实现超低排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达79.8%。完成一排干综合整治,消除黑臭水体,呼兰河水质达到Ⅳ类标准。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完成债务划转50.8亿元,化解政府债务3.6亿元。
五年来,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充分释放改革发展活力。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实行“政区合一”②,引入中电光谷等专业团队运营,精准对接产业资源,签约项目9个,签约额达241亿元。完成开发区近中期发展规划、控详等27项规划编制,筹集资金6.7亿元,启动道路、标准厂房及供水、供热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组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162个。落实“免减退补延融”惠企政策,兑现资金3.4亿元。招商引资签约总额443.7亿元,实际利用内资128.8亿元、外资2.3亿美元。
五年来,我们坚持铁腕治理,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央第一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清除河湖“四乱”问题398处,拆除“大棚房”14栋,清理违建别墅67栋。持续开展“绿卫”“绿盾”和森林督查专项行动,整改问题16个,还林4020亩。“三北”工程造林2.5万亩。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畜牧养殖禁养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建设村级畜禽粪污处理点44个。化肥、除草剂、农药施用量减少3%,农业“三减”③示范面积74万亩。
五年来,我们坚持规划引领,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编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等各类规划19个,实施北二道街拓宽、东直路维修等工程,更新改造供热、供排水管线66公里。新改扩建公园3处,拆除违章建筑20万平方米。重拳整治港田车非法营运,建设公共停车位3000个,公共交通与江南一体化运行。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建成农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体系,新建农村卫生厕所7938座。改建危桥5座,建设农村公路388公里,公路硬化率达到100%。创建国家级森林村8个、省级村庄绿化标准村58个。建成通信基站389个,通信网络进入5G时代。
五年来,我们坚持实事惠民,切实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坚持项目优先向民生领域倾斜、资金优先向民生领域保障,民生方面累计支出125.7亿元。改造棚户区、老旧小区249.6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4246座,2.5万户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解决历史遗留不动产登记问题,办理产权证3.2万个。城镇新增就业1.91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养老保险金、最低工资标准、城乡低保金稳步增长,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日趋完善。优化整合学校10所,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及公办幼儿园20所,招聘教师689名,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公立医院药品实现零差价销售,基层医疗机构全部达标。完成公立医院发热门诊改造,新建核酸检测实验室3所,日检测能力达10万人次,疫情防控处置能力显著增强。新建农村文化广场65处,笼式足球场、多功能球场11块,冰上运动中心投用开放。安置退役军人244名,荣膺“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刑事、治安、两抢警情分别下降23%、34%、36%,平安呼兰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五年来,我们坚持转变作风,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开展政府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政风行风明显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行政权力事项236项,承接属地化管理事项269项。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4小时,即来即办率居全市上游。高质量完成“七五”普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满意率100%。办结区长热线诉求13万件,满意率达到98%以上。
此外,审计、武装、供销、气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史志档案等工作也取得新进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各位委员,五年奋斗历程深刻启示我们,推动呼兰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重塑呼兰新优势,必须把营商环境作为核心竞争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以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尺。五年成就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市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心支持,得益于全区人民的同心同德和努力奋斗。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呼兰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级偏低,产业链条延伸不够,主导产业的支撑力和带动力,还不能在短时间内有效释放;二是财政压力大,优质税源少,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与民生相关的一些短板问题,还不能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三是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影响,区域间竞争日趋激烈,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难度加大。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下步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主要任务和2022年工作安排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呼兰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奋进“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的重要五年。当前,呼兰正处在夯基筑台、爬坡过坎的关键期,也处在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黄金期,更处在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的机遇期。特别是区委五次党代会对全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为我们推进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区委的决策部署,重塑投资营商新环境、重聚产业发展新动能、重构协调发展新格局,在建设现代化新呼兰的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篇章。
今后五年,根据区委五次党代会精神,确定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精准研判新形势,准确把握新要求,贯彻落实新任务,突出省市“十四五”时期确定的战略重点,坚定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牢牢把握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区、中国美好生活城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区”四大定位,紧紧围绕老城、农村、开发区“三大板块”统筹布局,加快构建以“一区一带+百村”特色文化旅游和“一体两翼”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为两大主导产业的现代化区域发展体系,聚力落实“七大战略”,全力打造“七彩呼兰”,努力开拓呼兰“二次创业”新征程,勠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呼兰新篇章。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增长50%,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质量效益同步改善、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
今后五年,我们要强化“四大定位”产业支撑:一是强化工业支撑,着力建设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区。抢抓国内外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机遇,以招商引资为牵动,以产业项目建设为重点,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二是强化农业支撑,着力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都市现代农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强化第三产业支撑,着力建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区。充分利用“旅游+”“生态+”等新模式,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医疗康养、农耕体验等新业态,争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四是强化平台支撑,着力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坚持“专班+园区”“目标+考核”运营模式,推动由“政府投资、政府建园、行政管理”向“社会投资、市场建园、专业运营”转变,建成因产而兴、因业而强的现代化园区。
今后五年,我们要聚焦“三大板块”精准发力:一是聚焦老城区板块精准发力。进一步优化老城区空间布局,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更新力度,推动老城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二是聚焦农村板块精准发力。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结合都市近郊区位优势,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品牌农业转型,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三是聚焦开发区板块精准发力。坚持规划引领招商先行,统筹推进产业规划、园区建设和项目落地,打造经济振兴主战场,培育产业发展新引擎。
今后五年,我们要加快构建两大主导产业:一是构建“一区一带+百村”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各类景观内涵,打造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游;充分释放10公里沿河、66公里沿江的自然生态优势,打造江河岸线体育休闲新生活旅游带;依托9个乡镇、5个涉农街道、158个村,打造美丽乡村近郊游,建设都市后花园。二是构建“一体两翼”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以开发区为主体,长岭、康金为两翼,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互补互促、资源要素对接对流、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的产业生态圈,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农产品深加工全产业链。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在六个方面实现新跨越。
(一)坚持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实现新跨越。围绕“2+4”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工程,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主动融入哈尔滨江北一体化发展格局,力争在“十四五”时期再造一个“新呼兰”。一是强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实施一批投资强度大、综合收益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以粉煤灰综合利用、金种防火保温材料、北方智能制造、家居制造等项目为牵动,培育壮大集研发、生产、应用为一体的新材料产业链。支持新龙晶动植物蛋白制品项目技改扩规,积极培植生物产业规模。依托哈三电厂、协和等企业扩规增容,加快发展火电、生物质发电、风电、光伏发电等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形成域内消纳、余量外输的能源供给格局。到2026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0家,10亿级企业达到3家。二是切实加强与哈尔滨新区联动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等优势,突出机制协同、政策协同和产业协同,主动承接新区发展的溢出效应,打造新区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链条延伸区、产业配套集群地,形成与新区差异化发展、一体化联动、全方位协同的发展格局。三是着力壮大园区经济主阵地。举全区之力推进开发区建设,对标国内外先进地区,强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优化“三大组团”④,推动“四地一园”⑤建设布局,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到2026年,开发区产值实现60亿元、纳税3亿元以上,构筑支撑全区跨越发展的“四梁八柱”。四是大力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深入实施“雏鹰计划”“瞪羚计划”和“紫丁香计划”⑥,促进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注重科技创新,引导和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行业“小巨人”和“单项冠军”。
(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实现新跨越。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实现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一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⑦要求,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落实帮扶措施,坚决防止返贫。充分发挥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作用,推动产业扶贫和项目收益持续发力,拓宽增收渠道,优化收入结构。二是发展富民兴农产业。做足都市农业文章,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优化农畜产品供给。推动鲜食玉米、大豆、马铃薯等种植养殖产品地标品牌申报,大力发展中草药、绿色蔬菜、两瓜等特色经济作物。支持华阳农业、兴利米业、昌泰牧业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泥南灌区治理、孟家涝区治理等水利工程,夯实农业增产基础。三是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精心打造一批特色各具、风貌各异的乡村振兴重点村。畅通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推出一批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区。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创建省级村庄绿化示范村10个、示范乡镇3个。四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启动光明社区三委七委棚户区改造,压茬推进生态园项目四期、五期、六期建设,利用5—10年时间,基本消灭棚户区和城中村。启动呼兰河第二大桥、松干堤防与呼兰河堤防贯通工程,实施师专路、中华路、建设南路等一批路网建设,推动城区联通扩容。有序推进游园广场等公共设施改造升级。综合实施游园步道绿化、市容市貌美化、街区夜景亮化、城区环境净化“四化”工程,构建“水城相融、人水相依”的中国美好生活城区。到2026年,建成区面积力争达到44平方公里。
(三)全面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在激发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中实现新跨越。以改革破题开路、以开放激发活力,让劳动、技术、知识、管理和资本活力竞相迸发,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一是旗帜鲜明抓招商。制定招商引资激励政策,组建专业招商团队,掀起全民招商热潮。绘制“招商地图”,建立“产业图谱”,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对外经贸合作水平。积极参加高端峰会、年会等活动,大力宣传、推介呼兰,让呼兰成为投资兴业热土。二是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持续精简审批事项环节,大力压缩办理时间,推行“一件事一次办”“只进一门”“一证即办”政务服务改革,着力提升网办率,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对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深化“双随机、一公开”⑧,切实从制度机制上减轻企业负担。完善企业家直通车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让民营企业家真正成为呼兰发展的主力军、生力军。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以破除瓶颈、顺畅机制、提升效率为目标,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确保投资有效益、企业有钱赚、安全有保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推进闲置项目、“僵尸企业”清理,盘活国有存量资产。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与哈工大、哈理工、哈师大等高校的研产互动,引进更多创新英才、“政府外脑”,构建“双创”人才生态圈。
(四)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全面建设美丽呼兰中实现新跨越。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是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源头治理燃煤污染,推进“一村一屯一热源”试点,有效减少污染物产生。禁止秸秆露天焚烧,突出抓好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从严管控治理身边污染,实施餐饮油烟综合整治,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整治,让萧乡百姓享有更多蓝天白云,始终能够“深呼吸”。二是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严格落实“河湖库长制”,严防河湖“四乱”反弹,严肃查处非法采沙、乱排乱放、侵占河道等违法行为。深入实施呼兰河、一排干流域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水质环境。严格水源保护区项目准入,结合“厕所革命”,同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分类治理。完成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开展打击私采乱采地下水资源专项行动,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三是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攻坚。严格落实“林长制”,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保护林草湿资源。高标准规划实施黄土山生态系统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扎实做好森林督查问题整改,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加强黑土地战略性保护,执行动态巡查责任制度,深化农业“三减”行动,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保护好优质寒地黑土资源。
(五)大力推进社会事业进步,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实现新跨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一是全面推进教文体事业发展。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培优提升、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擦亮“感动呼兰人物”品牌。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促进青年全面发展。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二是加快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加强婴幼儿照护和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启动区第一人民医院医疗楼新建项目,深化与哈尔滨医大二院对口合作,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立医防高效协同长效机制,强化重大疾病防治。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密防线,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守护人民群众健康。三是兜住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推进更高质量就业,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政策,做好特困供养人员托底工作,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困难退役军人家庭基本权益。坚持房住不炒,租购并举,解决好城市住房特别是新市民住房需求。投入更多真金白银,解决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呼兰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呼兰中实现新跨越。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巩固全区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良好局面。一是提升应急管理水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各类重大事故发生。强化源头治理和全过程监管,全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加强综合监测预警,强化应急物资保障,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二是强化社会综合治理。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妥善处置涉黑涉恶资产。推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建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保持打击“黄赌毒”高压态势,打响“无毒呼兰”禁毒品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规范信访维稳秩序,健全“一站式”非诉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三是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优良信用环境。有效防控金融、债务、社会等各类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各位代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更是全面实施区委新战略的起步之年,落实“七大战略”,实现“七彩呼兰”,开启“二次创业”,必须背水一战、全力以赴。为此,我们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梳理了九个方面60项重点工作,清单管理、挂图作战、全力推进:
——在产业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1)全力推进龙江光谷、应急救援装备制造、居之谷哈城家居、石墨烯产业园建设,提升项目孵化能力。(2)加快德润生物质热电联产、金种防火保温材料等项目建设,推动河北臻豆食品生产线、天辰液化储气调峰站等项目落地开工,力争实现当年投产。(3)支持现有企业技改扩规,培育规上工业企业3户以上。(4)丰富商业新业态,培育限上商贸流通业企业1—2家。(5)巩固拓展外贸市场,进出口额力争突破1600万元。全年实施重点产业项目10个,纳入省百大项目2个。
——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6)聚焦绿色食品加工、清洁能源、中药北药、生态文旅等产业,积极开展市场化招商、以商招商、乡情招商,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体量大、拉动作用强、财税贡献多的大项目、好项目。(7)继续推行“一站式”审批和“首席服务员”制度,完善项目评估和决策办法,实现项目与要素精准有效配置。(8)全年谋划储备项目30个,引进产业项目12个,引资总额120亿元以上。
——在园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9)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完成园区总规、详规和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综合能源等专项规划编制,优化园区功能布局。(10)加快龙江光谷产业园建设,健全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11)充分利用土地调规窗口期,加大土地收储力度,释放国有土地效益。(12)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13)完善水、电、路、热等基础设施,完成景业路等4条道路续建及配套工程,打通纺织机械厂南侧交通路网。(14)完成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达到企业拎包入驻条件,同步推进展示中心、创业大厦建设,全面提升园区吸纳能力和承载能力。
——在提升城市品质上实现新突破。(15)改造升级公铁立交桥辅路、东风路、康金烟草路等15条市政道路。(16)启动南二道街、滨河北路、御河路建设。(17)推进教堂广场、火车站广场、康金八卦街广场升级改造工程,完成呼兰河桥头地标工程建设。(18)新建停车场5处,建设公交港湾20处,缓解老城区停车难问题。(19)新建雨水提升泵站和4.7公里管线,优化城区内涝治理系统。(20)改造市政供水管线27公里。(21)完成老城区二水厂、二次供水设施升级改造,稳步提高供水能力。(22)规范市政设施维修养护作业,最大限度降低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在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23)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争取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000万元以上,实施乡村富民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个,打造乡村振兴重点村13个。(24)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25)启动孟家涝区治理,推进泥南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26)加大农业招商力度,推动和牛养殖项目落地实施,叫响“呼兰大葱”“双井韭菜”等“呼兰河”系列地理标志品牌。(27)推广油豆角、鲜食玉米、食用菌、中草药等特色经济作物,推动“菜园革命”示范村建设。(28)实施黄土山特色林产品生产加工项目,新建灵芝、羊肚蘑大棚40栋。(29)推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模式,完成土地托管面积40万亩。(30)建设农村公路29条、186公里,完成6个乡镇(街道)农村集中供水项目建设。(31)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创建省级村庄绿化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3个。
——在生态治理上实现新突破。(32)以“一江四河”流域沿岸村屯整治为重点,消除国考断面水质劣Ⅴ类。(33)启动康金污水处理厂、垃圾堆放点治理项目,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34)禁止秸秆露天焚烧,秸秆机械还田率达到65%。(35)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监管,持续推进农业“三减”。(36)健全“林长制”资源保护责任体系,修复改造防护效益低下地块1000亩,植树造林1600亩。(37)实施黄土山森林公园生态修复项目,完成20条侵蚀沟生态治理。
——在深化改革上实现新突破。(38)持续优化行政审批,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施工许可等事项办理时间再压缩5%,全程网上办理率达到98%以上。(39)扩大行政审批信用承诺制范围,除涉及国家安全、生态保护、人身健康等审批事项外,一律实行承诺即开工、办照即经营。(40)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加强对国有投资平台动态监管和量化考核,有效促进国资监管上水平、国企经营提效益。(41)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梳理一批“免申即享”事项清单,精准落实纾困惠企政策。(42)引导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向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倾斜,支持民营企业做实做精做强。
——在保障民生上实现新突破。(43)拓宽市场吸纳、创业引领、岗位见习等就业渠道,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000人以上。(44)改造老旧小区32个、28万平方米,有序推进光明社区、瑞凯三期、乳品厂B地块、盛福家园二期、富强地块棚户区改造,持续改善住房条件。(45)适时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乡困难群众、孤儿、残疾人保障标准。(46)规范运营团山陵园,升级改造区第一殡仪馆。(47)完善6所中小学校及第四幼儿园基础设施。(48)招聘教师130名,持续优化师资力量。(49)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常态化开展校外培训机构监管。(50)启动呼兰一中、职教中心学校选址、规划等前期工作。(51)拓展医共体服务范围,有计划补充卫生技术人员,推进区第一人民医院新建工程。(52)完善萧红故居纪念馆配套设施。(53)开展“兰河之声”音乐会、“冰晶雪舞欢乐季”“农民丰收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54)办好呼兰湿地雪地汽车拉力赛等大型体育赛事。
——在治理能力上实现新突破。(55)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强化风险预估研判、应急培训演练和防疫物资储备,提升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56)建立健全政府举债融资预算审核、债务风险评估等机制,控制政府债务风险。(57)常态化排查管控涉房、非法集资、征地拆迁等群体信访问题,抓好源头稳控和问题化解。(58)加强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市场商贸、危化燃气等重点领域排查整治,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59)提升食品全链条监管能力,争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60)加强社会治安防控,让人民群众居家更安心、出行更放心、生活更舒心。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打铁必须自身硬。面对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期待,面对神圣而光荣的历史使命,新一届政府将强化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和效能意识,以服务发展为己任,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实干担当,打造责任型政府。以实干看作风,凭实绩论英雄,让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成为政府工作的鲜明特质。用好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完善督查督办机制,推进权责制度化、流程标准化、运行高效化,让政府工作争先进位、出新出彩。
坚持勤政为民,打造服务型政府。创新行政方式,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互联网+政府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政务数据有序共享,不断增强施策精准度和实效性,使政府工作更加符合科学规律、顺应群众期盼。
坚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型政府。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确保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坚持从严治政,打造廉洁型政府。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狠抓贪腐,锲而不舍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松绑。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预算,以政府紧日子换取百姓好日子。
各位代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开启呼兰二次创业新征程,需要全体呼兰人勠力同心、砥砺奋进。新一届政府班子来自四面八方,来了就是呼兰人,我们同各位一道,都是呼兰二次创业的开创者、建设者和奋斗者。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只要我们坚守初心、践行使命,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奋发图强,就一定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推动呼兰实现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振兴。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握历史接力棒,真抓实干,奋勇争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呼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①“六稳”“六保”:六稳是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是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②“政区合一”:是指建立事权集中、管理统一的园区领导机制,机构精干、办事高效的园区管理机制,选优用优、效率优先的员工激励机制。
③农业“三减”: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取减少化肥、减少农药、减少除草剂的行动。
④“三大组团”:呼兰开发区食品工业组团、医药健康组团、智能制造组团产业布局。
⑤“四地一园”:是指立足打造绿色北药产业现代化基地、绿色食品深加工示范基地、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数字+食药”供应链安全示范基地和中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⑥“雏鹰计划”:是指致力于逐步解决企业现实存在的“人才之痒”和日益增高的大学生群体就业难的双重问题的系统的就业。“瞪羚计划”:是指由银行、担保公司、信用中介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旨在促进园区高成长企业快速发展的信用援助。“紫丁香计划”:是指建立健全推进企业上市的“培育、改制、辅导、申报、上市、做强”全周期工作机制。
⑦“四个不摘”:是指贫困县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和摘帽不摘监管。
⑧“双随机、一公开”:是指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的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