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 业

呼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0-02-09

农业综述

【农业结构调整】  扎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种植结构深化调整。年初,区委、区‍政府确定发展经济作物14724.69公顷,去除利民开发区内8个村3526.43公顷经济作物面积,全区发展经济作物目标应调整为11198.26公顷,实际落实各类经济作物13553.44公顷,超额完成219%。‍借助“北菜南销”基地建设政策机遇,组织龙佳、华阳、金山、华中等合作社建设冷‍链项目,订单种植甜玉米1700.85公顷(龙佳667公顷、华阳426.88公顷、金山246.79公顷、华中200.1公顷、众赢160.08公顷)。2017年引进的蔬菜龙头项目初步发力,2018年订单种植各类蔬菜43.02公顷。发展经济作物,重点建设规模基地,除建设甜玉米基地外,还组织乾峰瀚、鸿福、顺祥等合作社建设规模经济作物基地,鸿福种植大白菜100.05公顷,乾峰瀚种植辣椒100.05公顷,顺祥种植圆葱、红薯146.74公顷。(杨晓茹)

【生态环境治理】  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绩。召开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动员大会,制订下发《方案》,全区21个农村乡镇街道170个村,有近60%村屯进行春季环境整治。全面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共清理残余秸秆柴草垛402垛,清理垃圾近30万立方米,清理边沟约30万延长米。腰堡街道制定出台腰堡街道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沈家街道大罗村实行垃圾分拣试点。(杨晓茹)

【秸秆综合利用】  秸秆综合利用稳步加强。制订《呼兰区2018年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工作方案》,与各乡镇街道签订责任状。新增24家秸秆压块站建设完成,‍生产能力为16.75万吨。加大对秸秆还田、耕作项目、秸秆燃料化和创新落实秸秆存储点补贴政策,逐乡(镇、街)、逐村、‍逐企(合作社)逐户对接落实,全年全区秸秆综合利用补贴资金7359.6万元,其中省级补贴2841.1万元、市级补贴2419万元、区级补贴2099.5万元。(杨晓茹)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1.完善监管体系。按照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检测分离的模式,通过委托执法形式,授权区农业执法大队行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和执法职能。2.加强投入品管理。2018年,区实行最严格的农药管理制度,协调区市场监管局,未经区农业执法大队核准,不办理农药经营核准。实行农药经营告知备案制,对所有进入呼兰区销售的农药,须先行申报,经严格审查合格后,发放准入通知书方可销售。全年区受理农药备案品种60多个,其他未经备案品种暂时禁止销售。同时,实行高毒限用农药定点经营制度,严格控制定点经营门店数量,全区定点经营门店4个。3.跟进监督抽查。针对农产品生产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加大例行监督抽查频次,特别是加大对蔬菜的监督抽查,对发现的问题线索,及时移送相关部门处理,严厉打击违法使用禁限用农药。全年开展例行监测4次,随机抽查4次,配合上级部门抽检样品150个,发现农药残留超标案例1个,发现涉嫌违规使用农药案例1个。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积极组织企业合作社申报“三品一标”。鸿福蔬菜合作社申报无公害白菜100.05公顷,年产量1万吨。‍地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申报无公害马铃薯66.7公顷,年产量2500吨。上述项目是呼兰区蔬菜龙头企业健源薯业的配套基地,产品供应健源薯业生产薯块和酸菜。乾峰翰合作社2018年申报绿色认证辣椒133.4公顷,年产量4500吨。这个项目是呼兰区重点建设的绿色食品基地,发展方向主攻韩国高端市场,乾峰翰合作社的窗口公司哈尔滨北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取得进出口权限。(杨晓茹)

农业综合开发

【概    况】  2018年,呼兰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省、市农业开发部门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围绕项目建设和项目申报立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取得较好开发效果,得到上级业务部门认可。(司军平)

【项目进展】  2017年,区共有省、市开发项目7个,其中省级项目4个、市级项目3个。由于农开项目批复较晚,当年项目都是下一年实施,所以上述7个项目已在2018年启动,预计2019年10月末前完成。项目计划资金600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640万元、自筹资金2368万元。已拨付资金1619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056万元、自筹资金563万元。省级项目4个:1.呼兰区双于生态高产标准农田项目。计划种植马铃薯800.4公顷,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呼兰区石人镇,项目建设单位为哈尔滨市呼兰区双于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开挖排水支沟8.335千米,方涵1座,涵管50节,机电井15眼,机耕路8.335千米,‍马铃薯保鲜库3000平方米,晾晒场8010平方米,水泥路3201平方米,购置农业机械20台套。项目计划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000万元、自筹资金200万元。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2019年10月末前完成全部工程建设和资金拨付。2.呼兰区大罗湾蔬菜基地项目。计划种植蔬菜面积35.69公顷,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呼兰区沈家街道,项目建设单位为哈尔滨市呼兰区大罗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温室15栋,‍红砖路1千米。项目计划总投资60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00万元、自筹资金100‍万元。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2019年10‍月末前完成全部工程建设和资金拨付。3.‍呼兰区大用蔬菜加工冷藏项目。计划年加工蔬菜1万吨,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呼兰区大用镇,项目建设单位为哈尔滨市呼兰区大用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加工车间4027平方米,污水处理车间200平方米及相关配套设施,购置加工设备1套。项目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500万元、自筹资金1500万元。项目土建工程已结束,加工设备进入招投标工作。4.呼兰区秋沃专用品牌有机肥生产项目。年加工有机肥3.5万吨,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呼兰区长岭街道,项目建设单位为哈尔滨市秋沃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加工车间3000平方米,地面硬化11‍000平方米,购置加工设备40台套。‍项目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00万元、自筹资金500万元。项目已完成全部工程建设和资金拨付。市级项目3个:1.呼兰区康金优质大豆基地项目。计划种植大豆66.7公顷,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呼兰区康金街道,项目建设单位为哈尔滨市呼兰区白家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购置大豆监测分析仪1台,130拖拉机2台,引进良种4000千克,土壤改良66.7公顷。项目计划总投资6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0万元、自筹资金10万元。现已完成全部项目建设内容和资金拨付。2.呼兰区金山种畜场设施蔬菜项目。项目计划种植设施蔬菜面积0.667公顷,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呼兰区康金街道,项目建设单位为呼兰区金山种畜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大棚10栋,‍道路500米。项目计划总投资4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0万元,自筹资金8万元。‍由于项目建设主要内容是大棚,正在协调当地群众土地。3.呼兰区1000吨粉丝加工扩建项目。计划年加工粉丝1000吨,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呼兰区东风街,项目建设单位为哈尔滨鸿运雪乡食品有限公司。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购置粉丝加工生产线1套。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0万元,自筹资金50万元。已完成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司军平)

【项目启动】  2018年,呼兰区有省、‍市开发项目2个,其中省级项目1个,康金白家高产标准农田项目,计划种植大豆1‍600.8,计划投资240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000万元、自筹400万元。市级项目1个,康金白家高产标准农田配套项目,计划投资8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60万元、自筹25万元。已完成招投标工作,预计2019年10月末完成工程建设及资金拨付。(司军平)

【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项目】  根据上级有关通知要求,呼兰区2017年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项目由区开发办负责。2017年项目前期工程招标工作已由区农林畜牧局完成,本办主要负责工程施工,现工程施工已全部完成,并聘请第三方进行验收,针对验收发现的问题,下达整改通知,限期整改。对2018年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项目进行工程量清单编制,并进行招标控制价的评审工作,现正在组织招标工作。同时根据省农业农村厅的文件要求对2019年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项目在原有规划基础上进行调整,建设规模由原来2267.8公顷调整为3535.1公顷。(司军平)

【项目申报】  根据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黑龙江省2019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储备指导意见》,结合呼兰区实际情况,2019年高标准农田储备项目呼兰区共有2个项目,分别为呼兰区长岭街道高标准农田项目和呼兰区沈家街道高标准农田项目,项目涉及长岭街道的东八家村和沈家街道的大罗村。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467.4公顷,其中种植玉米761.72公顷、鲜食玉米305.48公顷、水稻400.3公顷。完成高效节水灌溉任务667公顷。主要建设内容新打机电井50眼,喷灌设备50台套,柴油发电机组30台,架电5千米,变压器4台,新建桥涵4座,砂石路10千米,水泥路12千米,晾晒场7500平方米,库房4000平方米,土地平整600.3公顷,有机肥抛洒19000吨,农田防护林1.334公顷。项目规划申报总投资378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3024万元、‍自筹资金756万元。(司军平)

农村合作经济管理

【概    况】  2018年,区农村合作经济管理站深入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全力抓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工作,全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王民富)

【农村集体产权改革】  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改革工作。按照《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哈尔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全区全面铺开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工作,18个乡镇街道162个村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完成。1.开展培训。区农经站组织工作人员深入18个乡镇(街道)对干部和村会计实地培训,讲解清产核资流程、清查内容、核销方法、审批公示等,累计组织培训40余场次、近2000人,为确保这次清产核资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2.统一标准。全区下发清产核资工作方案、清产核资“三大类”34套工作表及《黑龙江省农村集体清产核资工作细则》,区农业部门逐乡逐镇街实地到乡村指导。全区依据省、市要求,统一村级清产核资工作标准,让参与改革的行政村对照省、市下发的表格和工作要求,流水线式地开展工作,达到标准一致、步调一致。同时,各乡村因地制宜地制订符合本村实际的工作方案,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建立清产核资工作小组。3.全面清查。全区历时3个多月,通过全面清产核资,对集体经济组织账内、账外资产资源进一步清理核实,对村集体资源,进行认真核查,切实做到清理到位、核算到位、公示到位、登记到位。建立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三类”台账,并登记造册。4.公示审核。清产核资工作全程有村民参与,所有清查结果和核销资产程序均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认可,经乡镇审批,实行“张榜公示”,按照有关规定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依法对各村清理结果进行确认,以村民意见为最终确认结果,乡镇审核再将汇总数逐级上报,保证村民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5.督导检查。区清产核资工作实施过程中,由牵头的成员单位对清产核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导,以便及时掌握清产核资工作的进度和实施情况,现场研究解决工作难点问题,要求乡村克服工作困难,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并加快工作进度,保证按时完成清产核资工作任务。6.清查结果。全账面总资产4.46亿元,核实后4.26亿元,减少0.2亿元。原因核销无效债权0.09亿元、核销无效长期投资0.03亿元、核‍销报废或调整各类资产0.08亿元(含将道路调出固定资产账外管理0.03亿元)。账面总负债2.79亿元,核实后2.52亿元,减少0.27亿元。原因核销和调整长短期无效债务0.27亿元。账面净资产1.67亿元,核实后1.74亿元,增加0.07亿元。原因是全区资产减少0.2亿元,债务减少0.27亿元,所有者权益增加0.07亿元。‍资源集体土地总面积170745.33公顷,其中农用地155804.53公顷、建设用地14‍273.8公顷、未利用地660.33公顷。‍核实后162个村完成清产核资后总资产4.26亿元,经乡村区分,通过村民代表‍会通过,认定经营性资产2.72亿元、非经营性资产1.54亿元,资源集体土地总面积170745.33公顷,分类登记入册。7.‍完成验收。12月6日,市农村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组对呼兰区清产核资完成工作进行市级验收检查,对照《市级验收评分表》对区、乡、村清产核资工作进行现场验收评分,市级检查组现场通报区、乡镇、村的清产核资验收分数,肯定呼兰区工作成绩,圆满完成清产核资区市级验收工作。全区162个村全面启动成员身份认定和劳龄登记培训工作,预计2019年9月底前完成全部村产权改革工作。(王民富)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  按照国家及省、市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下,区农经站在区农业主管部门指导下,统筹协调各测绘、软件、质检公司及相关部门,明确乡镇主体责任,多次召开专门会议,面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面广量大、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情况复杂的实际,全区各部门分工协作,经过4年多努力工作,全区基本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实测全区土地面积172019.3公顷,其中耕地144‍612.27公顷、林地7777.22公顷、‍草原3521.76公顷、水面3001.5公顷、滩涂413.54公顷、五荒地86.71公顷、其他12606.3公顷。区在哈尔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管理系统生成证书8.3万本,涉及合同面积950475公顷,涉及地块30.2万块。按照《呼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新版证书颁发工作流程》,经过农户签字、三榜公示、各级审核等程序,截至2018年末,发放证书4.45万本,颁证完成率54%。(王民富)

【农村土地纠纷化解】  妥善处理农村土地纠纷。1.加强土地纠纷调处。区农村合作经济管理站人员兼职承担仲裁工作,克服任务繁重困难,按照“先调解,后仲裁”原则,对全区31起土地纠纷及时进行有效调解和仲裁,其中经乡村调解24起,经区仲裁委调解7起。对土地矛盾突出、农民群众大规模信访问题及时调处化解矛盾,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避免农民越级上访。2.促进土地承包有序流转。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及市农委《关于转发省农委<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和纠纷仲裁机构建设专项检查的通知>的通知》有关规定,区、乡、村三级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土地流转面积61630.8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3%,极大地推进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王民富)

【农村财务审计监督】  强化农村财务审计监督。落实区委、区政府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意见,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区农经站加大农村集体“三资”审计查处力度,收到明显效果。2018年内审28个村,配合纪委办案29个村,审计查处各类违规金额5万元。通过审计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及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保护集体和农民的利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王民富)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培育发展新型农业主体。为推进呼兰区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年初区农林畜牧局制订《呼兰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方案》,并按照《2018年度全区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哈呼办发〔2018〕2号)和区领导提出“重点工作看进度、常规工作看排名”的要求,对此项工作进行认真安排和部署。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及时填报并认真审核报表,确保调查内容真实准确,客观反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各乡镇、街道落实任务目标,每个村上报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纳入农业和农村工作考核的内容。引导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不断提高发展水平。按照省《关于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其示范引带作用,建立呼兰区家庭农场名录制度,推动和规范认定管理工作。(王民富)

农业技术推广

【概    况】  2018年,区农技推广中心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有关部门会议精神,以承担省、市业务部门下达的试验、示范、推广等农业科技项目为重点,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和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加速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和普及,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王春)

【项目实施】  抓项目实施,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为抓好项目实施工作,年初多次召开业务站长和有关乡镇农技人员参加的专题会议,对承担的所有项目进行安排和布置,落实诸如“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推广、优质稻谷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大豆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集成模式示范、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绿色蔬菜生态栽培模式推广”等国家、省、市级有关部门下达的试验、示范、推广、‍研究等农业科技项目36项,收到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重点项目:1.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试点面积6670公顷,7个合作社参与实施,项目业已通过验收,各项指标达标,探索出适合本区域的黑土保护模式与运行机制,形成《呼兰区平地“两还一免一增”高效组合技术黑土保护利用模式》《呼兰区稻田秸秆循环利用黑土保护利用模式》《呼兰区旱作区米—米—豆轮作黑土保护技术模式》,同时总结一套《呼兰区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工作(政策)机制》,为以后黑土保护技术全面推广打下坚实基础。2.有机肥提质增效示范项目。项目示范效果明显,得出“亩施用有机肥2吨,化肥施用量减少20%比较合理,随着施用有机肥年限的增加,化肥施用仍可减少”的结论,随着有机肥施用时间的延长,对土壤会起到修复作用,恢复和改善土壤环境,对农业长期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意义深远。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2018年呼兰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面积40‍020公顷,采集测试土样1200个,开展田间试验5项,免费为项目区农户(合作社)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通过开展采样调查及化验,审核汇总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等数据,优化施肥配方,完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建立主栽作物的施肥指标体系,印发施肥建议卡,对农户进行施肥配方推荐,减少肥料浪费,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王春)

【科技培训】  抓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强化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更新农民落后的农业生产知识,是推动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区委、区政府把农民培训和科技推广纳入工作日程,成立专门组织机构,设立办公室。在培训前,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认真组织、制订方案、安排日程、调查、摸底、总结科技示范户典型经验、组织科技人员备课。在管理上,指定专人负责,制订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实施计划,使培训工作始终能够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在培训内容上,结合农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以区自拟的10大推广技术为主,重点讲解农作物优质专用早熟品种、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化学除草技术、平衡施肥技术、露地农作物间复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日光温室和大棚蔬菜多茬次生产技术、两瓜、花卉、中草药等高效栽培技术、绿色无公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与绿色防控、农业“三减、两增、一提升”等20余项内容。同时,还根据农民实际需要,因人因地随时确定培训内容,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存在什么问题讲什么问题,充分发挥实用技术的实效性。在培训形式上,主要采取下乡集中讲课、开办电视讲座、举办科技大集、召开现场会、印发技术资料等各种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广泛深入地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其中举办乡村级专业技术培训班80场次,举办科普大集3次,送科技下乡8次,接待农民咨询1900人次,播出《黑土地》电视专栏讲座9期,发放《呼兰农技》简报、栽培技术手册、科技书刊等农业技术资料5万份,累计培训区、乡两级干部200人、技术骨干110人,培训农业科技示范户600人、种田大户900人、专业合作社技术员800人,直接培训农民1.6万人次,间接受训10.2万人次,使农民户均1.5人以上受训,80%以上农民掌握1~2项农业科技新技术,大大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提高新技术、新成果的普及率和到位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王春)

【病虫监测】  抓病虫监测,不断提高绿色植保防控能力。以稻瘟病监测网点为基础,认真搞好稻瘟病病情监测。为落实省、市业务部门总体工作部署,全区设立5个村级稻瘟病监测网点,对稻瘟病时时进行定点监测调查,将调查数据上传到省植保站稻瘟病监测中心。区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工作方针,根据村级稻瘟病监测网点上报情况,及时下派植保技术人员,深入到水稻产区的乡、村、屯,深入田间调查,密切掌握稻瘟病病情的发生动态。根据实际调查,结合水稻生产现状、品种布局和气象条件综合分析,及时下发《呼兰区水稻稻瘟病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对稻瘟病发生趋势进行科学预报并提出防治意见,指导农民及时查田,不失时机,科学合理进行药剂防治,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同时,按照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作物生长情况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适时地对玉米、水稻、大豆进行动态监测,掌握区玉米、水稻、大豆生产情况及生长发育状况,为区粮食生产积累科学数据,并提供有效技术支撑。(王春)

【两区划定工作】  抓两区划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依托主体功能区划和优势特色农产品布局,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协调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简称“两区”)划定建设工作。根据省、市‍下达的任务指标,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应划定面积130565.25公顷。其中粮食生产功能区104712.33公顷(玉米生产功能区93533.41公顷、水稻生产功能区111178.92公顷),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25852.92公顷(非转基因大豆生产保护区25852.92公顷)。为按期完成任务,充分调动各个职能部门,积极配合第三方技术支持单位,全面开展“两区”划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图件测制、底图制作、实地勘查、面积量算、分布图编制、公告公示、勘误修正、结果确认、数据入库9个环节工作。在工作开展中,以确权数据为基础,协同第三方单位一起深入实地勘察核实,根据各乡镇街道划定任务进行“两区”划分。按照“两区”划定规程,绘制各乡镇“两区”空间分布图,作业人员会同各乡镇负责人对划定结果审核确认,最终“两区”划定共涉及乡镇街道14个,确认“两区”划定结果总面积130565.25公顷,其中粮食生产功能区104712.33公顷(玉米生产功能区93533.41公顷、水稻生产功能区11178.92公顷),重要农产品保护区25852.92公顷(大豆生产保护区25‍852.92公顷),全面完成划定任务指标。按照《呼兰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建设方案》要求,划定工作结束后,积极做好“两区”建设和管护工作。1.加强基础建设。率先在“两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和提高“两区”综合生产能力。按照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设施配套标准,不断提升“两区”基础设施水平。加快大型灌区建设,配套农田水利工程,扩大“两区”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大马力拖拉机、玉米联合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和现代植保机械的保有量,提高粮食生产农机装备水平。2.优化生产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坚持适区适种,优化“两区”种植品种结构。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粮食生产,扩大优质粳稻、专品种玉米生产。积极发展高蛋白、高油、高产、多抗大豆新品种,稳步扩大食用高蛋白大豆种植面积。3.强化科技支撑。开展优势粮食作物和优质经济作物等增产增效重大农技推广服务。推进农业“三减”、防灾减灾、秸秆综合利用、保护性耕作、节水农业及水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加快推广“互联网+”现代农业、物联网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两区”率先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王春)

【农业污染源普查】  按时完成国家第二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农业污染源普查是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工作,按照《黑龙江省农业污染源普查方案》文件精神,区成立农业种植业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呼兰区农业种植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抽调技术骨干开展入户调查。在全区抽取98个典型地块,涉及5个乡镇、街道,10个行政村,开展地块面积、肥料、农药、耕作方式、施肥和灌溉等调查,由普查员入户调查采集数据,采用在线填报和纸版填报方式获取数据。入户调查工作结束后,及时对普查数据进行汇总审核,对调查资料等普查文件归档入库,建立本行政区普查信息数据库,完成逐级审核填报。(王春)

林      业

【造林绿化】  坚持造林绿化,加强自然保护体系建设。全面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森林效益增强和生态文明彰显。全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26.73公顷,其中,三北工程造林完成100.05公顷、中央财政补贴造林完成26.68公顷。(杨晓茹)

【湿地建设】  按照省、市政府对呼兰河口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违法违规建设问题处理意见的要求,积极配合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湿地公园范围和功能区调整工作,预计2019年初完成呼兰河口国家湿地公园整改项目建设。(杨晓茹)

【林场改革】  2018年,区国有林场改革工作顺利通过省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的验收,并且得到验收小组对区国有林场改革工作“起步早、推进快、落实好”的高度评价。(杨晓茹)

【爱鸟宣传】  5月4日,区农林畜牧局和市林业局组织30多名工作人员到学院路、顺迈学校联合开展第37届“爱鸟周”宣传活动,展出鸟类科普展板18块、签名板2块、宣传条幅10条,发放各类宣传图册2000余份,向群众和顺迈学校学生赠送300余顶宣传帽,当场放生麻料、黄雀等鸟类25只。

(政府网)

畜    牧    业

【概    况】  2018年,呼兰区坚持以加快现代畜牧业强区建设为总目标,以增强畜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为核心,以确保畜牧产业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以加快畜牧业提质增效进程为载体,加快推进畜牧业强区建设。全区畜牧业生产呈现一定程度下降。全年生猪饲养量70.7万头,同比下降13.16%;奶牛存栏量0.0808万头,同比下降74.14%;肉牛‍饲养量3.47万头,同比下降25.54%;家‍禽饲养量914.42万只,同比下降55.83%,其中肉鸡饲养量738.28万只,同比下降57.38%,蛋鸡存栏113万只,同比下降22.38%。全区出栏猪45.6万头,出栏肉鸡598万只,出栏牛1.53万头,同比分别下降16.9%、59.93%、42%;肉蛋奶产量分别达6.3万吨、1.51万吨和0.2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3.93%、﹣30.08‍%和﹣70.48%。(庞文波)

【现代畜牧业】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同时,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注重推广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快实施粮改饲工作,加快推广玉米全株青贮、秸秆饲料青贮黄贮工作,全区种植全株青贮玉米206.77公顷,实现玉米全株青贮3024吨,推动全区畜牧业标准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做好全区畜牧业监测工作,保障畜牧产业健康稳定发展。通过黑龙江省畜牧业监测预警系统网络按季度向农业部、省、市上报畜禽生产数据,按月向农业部上报肉鸡生产监测数据,每周向农业部、省局上报畜产品价格信息。能及时、准确掌握各类畜牧业生产信息和生产数据并上报。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2018年,按照省、市要求,开展全区污染源普查畜禽规模养殖场清查工作,分别在5月和6月开展两次清查工作,在10月开展普查工作,完成普查数据汇总上报。(庞文波)

【畜禽防疫灭病】  抓好畜禽防疫灭病工作。1.及时安排部署。3月中旬和9月中旬,召开春季和秋季动物防疫工作会议,对全区2018年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及春季和秋季动物防疫工作做出安排部署。2.‍强化物资保障。2018年区采购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75万毫升,牛羊O型口蹄疫苗18万毫升,奶牛O型-A型双价口蹄疫苗1万毫升,禽流感H5H7灭活疫苗160万毫升,猪瘟活疫苗75万头份。下发猪瘟苗64.5万头份、猪口蹄疫疫苗64.5万毫升、牛羊口蹄疫疫苗17.72万毫升、奶牛口蹄疫苗1.5万毫升、禽流感疫苗120.05万毫升、火碱80袋、肾上腺素227盒、免疫档案2000本、针管9000支。‍建立疫苗管理档案,加强疫苗接收、储运、发放等环节的管理工作。3.综合防治措施推进情况。层层签订防控责任状,建立健全区域督导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结合强制免疫开展清圈消毒,启动重大动物疫情日报告制度,开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治工作、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工作。4.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按照省、市文件通知要求,呼兰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逐级明确排查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形成横到边、竖到底的排查体系,确保非洲猪瘟疫情排查做到区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猪;严格实行疫情排查日报告和非洲猪瘟疫情零报告制度,做到有事快报告、无事报平安;配合公安、交通设立检查站,严禁其他地区生猪进入呼兰区,加强泔水猪等餐厨垃圾管控,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各项突发疫情应急准备,完善应急工作程序,充实捕杀器材、消毒器械、运尸袋等应急物资储备,确保一旦发生疫情,快速反应、果断处置,将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不留隐患。

(庞文波)

【动物卫生监督】  扎实开展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全面推进产地检疫,规范动物产地检疫报检规章制度,统一检疫申报程序和消毒无害化处理程序。以食肉安全为目标,规范屠宰检疫工作。加强跨省、市、区调运及流通领域动物及产品的检疫监督。狠抓专项整治,打击违法行为,广泛开展瘦肉精检测工作,对屠宰厂(场)尿液抽样检测1000余批次,检查屠宰场10余次、养殖场20余次、饲料厂20余次,印发严控瘦肉精宣传单2500份、瘦肉精监测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庞文波)

【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工作】  2018年,积极组织做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年初组织制订并以区政府文件形式下发《呼兰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呼兰区种养结合发展规划(2018—2020年)》。于3月30日组织召开各乡镇街道畜牧发展中心主任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会议。传达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会议精神;解读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案及种养结合规划,转发畜禽养殖三配套一结合工作方案(附规模养殖场建设粪污收集、处理、利用设施、设备标准);对全区2018年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做出工作安排部署。4月,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联席会议办公室召开联席会议,副区长初凯召集,会议对《呼兰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呼兰区种养结合发展规划(2018—2020年)》征求意见稿进行征求意见,区农林畜牧局就两个方案编制情况做了解读。7月,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于6月和10月,区农林畜牧局组织技术指导服务组,深入全区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现场提供资源化利用技术服务,讲解《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规范》《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建设标准》,发放技术指导资料200份。8月,省政府召开全省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现场会,现场参观呼兰区2家养殖企业现场。(庞文波)

【畜禽屠宰管理】  区畜禽屠宰管理所进一步规范和抓好屠宰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加强执法巡查,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违法行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畜禽屠宰行业进一步净化,畜禽屠宰管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日常执法监督管理。1.加大对屠宰厂(场)监管力度,对辖区18家畜禽屠宰企业检查335次,出动执法人员1210人次,责令整改企业1家。对不符合《黑龙江省畜禽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要求的企业提出整改意见,对不达标企业予以取缔,严格按照标准整顿和规范屠宰厂(场),确保进厂验收、宰前静养、按规定屠宰流程屠宰加工、宰后肉品品质检验、无害化处理、台账管理等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做到以制度保质量,以质量促发展,实现问题肉品可追溯制度,屠宰后肉品必须具备两章、两证方可上市销售,实行产品检查制度,严把肉制品检验程序,实行一猪一证、一猪一检、一箱一检制度,对经过检疫、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一律不准出厂,严防病死肉、注水肉、私宰肉、未经检验检疫的各类肉品进入流通领域,对屠宰厂(场)肉品进行定期送检,检测肉品水分含量、瘦肉精情况,各屠宰厂(场)都具备无害化处理设备,对病害肉实施无害化处理,杜绝病害肉品出厂。2.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打击生猪屠宰领域违法行为做好非洲猪瘟防控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区畜禽屠宰管理所加强领导,及时安排,制订工作方案,召开生猪屠宰企业防控工作会议,要求禁止屠宰、经营、运输疫区内生猪及产品,注意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发现疑似非洲猪瘟临床症状的生猪及其产品立即报告,并采取封锁、隔离、捕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办法。对全区生猪屠宰企业进厂登记,出厂、产品流向、瘦肉精检测、操作规程、无害化处理等各个环节进行详细排查,配合动物卫生监督所在康金高速公路口进行24小时监控,做到生猪及产品里不出、外不进,死看死守,严禁无检疫证明、疫区生猪及产品进入呼兰,确保呼兰区生猪及产品安全,防止疫情发生。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畜禽生产加工环节整治,确保食品安全质量标准,严查畜禽屠宰加工环节,严防不符合要求肉产品进入市场流通环节。对无证经营、私屠滥宰的违法经营行为加大打击力度,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城市综合执法局、动物卫生监督所对城区沿边街道、早市、农村集贸市场私屠滥宰点及销售未经检疫、检验肉品摊床进行专项整治,出动执法人员125人次,打掉私屠滥宰点4起,并进行罚款处罚,加大对肉品产品流通环节整治,堵塞各种不合格产品进入流通环节,提高经营者对食品安全认识,净化消费市场环节,号召广大市民群访群控,让有害肉制品、注水肉、无检验、检疫的肉品没有销售市场。

加大宣传力度,接受群众监督。从源头上保证消费者合法权益,利用“3·15”宣传日、安全生产月活动,市畜禽屠宰稽查大队、市畜禽屠宰监督管理处、区畜禽屠宰管理所联合在萧红故居广场举行肉品消费安全及畜禽定点屠宰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活动,制作宣传展牌3块,悬挂条幅4条,发放宣传资料1000份,分发给市民群众,实物展示注水肉、病死猪肉等不合格猪肉与正常猪肉对照识别方法,帮助市民树立正确肉品质量安全意识,自觉抵制注水肉和病害肉。

生猪屠宰监管扫雷行动。按照《哈尔滨市畜牧兽医局关于印发生猪屠宰监管扫雷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积极行动,认真开展以小型屠宰点、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和生猪代宰行为为重点,严厉打击无证屠宰、屠宰病死猪、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等违法行为的扫雷行动。1.组织开展宣传告知。通过在农贸市场、超市,向肉品经营户、生猪屠宰户、生猪贩运户、沿边街道等对象发放通知60份,明确告知对私屠滥宰、为私屠滥宰和生猪注水提供场所或设施行为的处罚以及加工、销售未经检疫检验或经检疫检验不合格、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猪肉的处罚,并公布生猪屠宰违法行为举报电话,为生猪屠宰监管扫雷行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2.督促企业认真落实生猪进厂验收、肉品品质检验、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生猪产品出厂等相关管理及登记制度。严格按标准进行屠宰,按规程实施肉品品质检验,落实瘦肉精自检制度,并做好登记,严格禁止不合格肉品流入市场。3.与企业签订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企业是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4.集中组织开展摸排清理,深入生猪屠宰厂(场)排查屠宰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对屠宰环节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集中整治,消除风险隐患,保障肉品质量安全。(何建民)

【畜禽良种繁育】  2018年,重点加强畜禽繁育体系建设和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种畜禽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办法》等法律和法规的规定,认真做好优良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抓好种畜禽场和孵化场的监督‍管理和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现场监督审核工作;加强畜禽繁育改良体系建设、推广和利用,增强畜禽生产性能,促进农民增收。全区奶牛人工授精率达100%、肉牛95%、生猪93%以上。通过动物人工授精的宣传、利用和推广,区畜禽繁育改良工作得到长足发展,良种化水平不断提升。(庞文波)

【草原工作】  依法加强草原工作。1.积极推进草原执法工作,加大执法力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黑龙江省草原条例》有关规定,对中央环保督察交办案件进行多部门现场核查,核查结果进行上报。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坚决打击处理。2.认真做好群众信访工作。重点在《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占地和淹没区土地补偿问题》《呼兰区与绥化市北林区草原边界权属纠纷问题》进行调查处理,耐心做好上访人思想稳定工作,依法依规讲解补偿依据和政策规定,合情合理、实事求是解决上访提出的问题要求,接待处理信访案件十多起,稳控化解矛盾。3.草原防火工作。针对春秋两季草原火灾频发的特点,利用多种形式,适时开展草原防火宣传普及活动,出动宣传车,悬挂宣传草原防火宣传板,指定专人在重点区域看护,进行不间断的草原防火监督检查工作,有效遏制草原火灾的发生。(庞文波)

渔      业

【概    况】  2018年,呼兰区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提高现代渔业标准化、产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大力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增加渔业生产科技含量,全面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并取得较好成绩,促进区渔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省、市主管部门的部署开展全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经过对养殖水域摸查、测绘,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并报区政府颁布实施。新版养殖证颁证、换证工作也将全面开展。加大渔业科技服务。全区举办各类养鱼技术培训班、研讨会4期,培训400人次,进行技术咨询、鱼病防治50次,科技服务对区渔业生产发挥重要作用。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标准化池塘改造166.75公顷,投资300万元,自筹解决。(赵晓东)

【渔业生产】  积极开展渔业生产。1.‍全区投产各类养鱼水面1320.66公顷,其中成鱼池投产1053.86公顷、鱼种池投‍产266.8公顷。投放春片鱼种515吨545万尾,平均亩投放32.6千克345尾;投入‍夏花鱼苗2200万尾,平均亩投放5500尾。2.全区水产品产量4800吨。其中养殖产量4‍600吨、捕捞产量200吨。鱼种产量1500吨。3.渔业产值实现7500万元,‍比2017年提高7.1%。渔民人均收入8500元,休闲渔业产值1200万元,休闲渔业占比逐年提高。4.无公害驯化养鱼面积完成667公顷,无公害综合养鱼面积400.2公顷,无公害名特优养殖面积533.6公顷,健康养殖面积1320.66公顷,稻田养鱼面积72.24公顷,网箱养鱼1872平方米。5.休闲渔业发展迅速,全区垂钓点70处,面积400.2公顷。6.对全区320‍条捕捞渔船进行年审,船检率100%。7.开展《渔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宣传面达100%。9.全区夏花生产6000万尾,鱼类越冬1500吨。(赵晓东)

【养殖结构调整】  开展渔业养殖结构调整。1.调整养殖品种结构。针对名特优水产品市场需求大、价格高、效益好的情况,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全区推广名特优养殖面积533.6公顷,生产名特优水产品1400吨。养殖品种发展到大白鱼、彭泽鲫、团头鲂、六须鲶、鳜鱼、淡水白鲳等20多个品种。2.调整养殖生产结构。推动综合性经营渔业的发展。利用区的地缘优势,拓宽渔业产业领域,发展旅游观光渔业。全区共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垂钓点70处,面积400.2公顷,鱼的品种、‍规格都较上年有很大提高,服务水平和环境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增加效益1200万元,其中集餐饮、观光、垂钓为一体的度假村、冬钓馆30余家。游钓已成为区渔民增收的重要手段。3.调整养殖技术结构。大力推广颗粒饲料驯化养鱼,提高经济效益,驯化养鱼面积达667公顷,亩产平均380千克以上。4.调整养殖质量结构。大力推广绿色渔业,促进水产品质量的提高。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质量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积极引导渔民适应市场需求,生产绿色水产品,举办健康养殖技术培训班,创建健康养殖示范场,全区实现健康养殖,推行水产品标签制度、养殖生产记录和用药记录。同时开展水产苗种生产专项检查和禁用药物的检查监控,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赵晓东)

【渔政资源管理】  加强渔政资源管理。1.学习渔业方面法律法规。集中学习《渔业法》《行政许可法》《渔业船舶检验条例》‍《哈尔滨市渔业船舶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渔政人员政治思想水平,加深对渔政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渔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性质和任务。2.做好内陆“三合一”捕捞渔船证书年度审验工作。5月,对全区320条渔业船舶进行全面、严格检验,‍组织人力、物力到各村、屯及渔业生产网点,对渔业船舶逐船检验。对被检船只的机械设备、质量、规格及消防和救生设备逐一进行检验。对捕捞渔船证书进行审核年检,确保渔民按时从事渔业生产。3.强化水上安全管理工作。让渔民增强生产安全意识,对船主进行培训和考试,签订生产安全责任书。分段突出重点地对渔业船舶进行水上安全检查。开江前进行江河检查4次,出动24人次,禁止渔民过早下水生产。在正常的生产中组织专项安全检查28次,出动快艇20次,车辆11次。做到三级风以上严禁作业生产,严禁超员超载,严禁渔船载客、载货,严禁不配备救生、防火设备等,以提高渔民的安全生产意识。利用国家和区财政专项资金200万元购入28.5米渔政检查船一艘。4.加大渔政执法检查力度。为切实保护水产资源,从4月下旬开始,组织车、船两路出击,对重点江、河段进行巡回检查,对非法渔具进行清除,对私捕滥捞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在渔政检查同时,对生产区域网具、船只进行合理安排,重新选出责任心强、有工作能力渔民担任各生产滩、点负责人,便于更好地为渔民服务,保护渔民的合法权益。发放320份《禁渔期公告》,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年出艇89航次、出车检查18次,参加检查人员428人次,销毁非法网具304趟(件),法律法规宣传6次。5.落实渔业生产惠民政策。按照《关于印发黑龙江省2015—2019年度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为全区320艘从事捕捞及养殖用机动渔船及时、足额发放燃油补贴。(赵晓东)

农      机

【概    况】  2018年,呼兰区加强农机监理管理力度。根据《黑龙江省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方案》要求,全年农机购置补贴3820.365万元,在录入当中。截至年末,全区已录入补贴资金近1000万元。(杨晓茹)

【免耕播种观摩】  2018年5月6日,‍呼兰区召开农业工作现场观摩会。区委副书记司炳春、副区长初凯及涉农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参加现场会。与会人员到腰堡街道华阳合作社观看免耕播种现场,合作社做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的现场演示。工作人员介绍免耕播种技术核心内容、技术规范和工作要点。免耕播种作为全程机械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但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缩短农时,还能使秸秆腐烂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政府网)

【收割机田间作业】  2018年10月,呼兰区水稻进入收割期,在呼兰区水稻主产基地可以看到,数台大型收割机在田间作业,机器所到之处一簇簇成熟的水稻被揽入机内,稻粒源源不断地从机械自动化出口流出。相比人工收割,机械收割效率倍增,收割成本降低。呼兰区不断加大农机服务力度,大力推广机械收割模式,同时积极强化农机燃油、技术指导等要素保障,为机械化收割创造良好条件,确保成熟稻谷颗粒归仓。(政府网)

【秋整地工作】  2018年秋,呼兰区采取有效措施,抢抓晴暖天气,发挥大型农机作用,争取在上冻前,保质保量完成秋整地工作任务。截至11月,全区完成秋整地面积3668.5公顷,其中深翻整地1800.9公顷。(政府网)

水      务

【河长制工作】  推行河长制工作稳步开展。2018年5月,印发《关于调整呼兰区各级河长河道警长的通知》,全区共确定区河长2人、区级河长12人、乡镇(街道)河长75人、村屯(社区)河长446人、区局和乡(街)派出所二级河道警长63人,全区“河长+警长”组织体系全面建立。修订完成《呼兰区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全区17条河流配置巡河员(保洁员)162人、社会监督员71人。按照要求,定期组织开展巡河、清河行动,有效保护江河水域岸线良好环境。(杨晓茹)

【环境整治】  利用上级投资5550万元完成一排干黑臭水体综合整治项目自来水公司反冲洗废水处理工程、7.03千米污水管线工程和污水提升泵站工程,根据2018年10月国家环保巡察组反馈意见,确认一排干城区段实现“三无”和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目标;区投资金45万元实施杨林七佰侵蚀沟头防护治理工程,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按照《防洪法》,严格执法执纪。4—6月,按照河道岸线清理整治工作要求,在呼兰区松花江和呼兰河流域组织开展5次河道拆违行动,共拆除砖木房屋1处100平方米、彩钢房3处28平方米、遮雨棚7处35平方米、鱼窝棚15处60平方米,清理开滩种地2处10000平方米,保障河道畅通。(杨晓茹)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投资1417.4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367万元、地方配套50.45万元,新建机井76眼,配套水泵76台套,配备水量计量设施76套,配套柴油发电机76台套,喷灌工程76处,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00.5公顷,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杨晓茹)

【饮水安全】  农村饮水脱贫攻坚饮水安全项目有序开展。投资10999.92万元,其中省级投资5305万元、区级投资5‍694.92万元,在全区200个村屯打井114眼,建设水处理厂房114处,铺设管网149.56万延长米,完成区贫困人口饮水安全脱贫攻坚任务。(杨晓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