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 载

呼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8-03-23

区委工作报告


全面深化改革强化依法治区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2015年1月26日在中共哈尔滨市呼兰区委三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中共哈尔滨市呼兰区委书记朱辉


各位委员、同志们:

下面,我受区委常委会委托,向全会报告工作。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部署要求,总结2014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15年任务,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为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一、2014年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区委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从区情实际出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全面深化“一城一谷一集一纽”①建设,全面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各项工作取得新的重要进展。

(一)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保增长”战役取得明显成效。积极调结构、转方式,综合施策稳增长、促发展,经济总体呈现趋稳向好态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4.7亿元,同比增长6.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7亿元,同比增长6.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7亿元,同比增长12.7%;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9.1%;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1亿元,同比增长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78元,同比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496元,同比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在调整中继续优化,工业对经济的拉动力进一步提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7亿元,同比增长15.5%,增幅列八区第一。农业生产实现新突破,粮食产量“十一连增”,总产达22.7亿斤。

(二)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业创新活力不断增强。聚焦破解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启动重点领域改革,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发展动力。加快政府机构改革,实行工商、质监、药监“三局合一”,并划入物价局市场价格执法职责,新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整合卫生、计生职能,成立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行政执法局划归城市管理局挂牌办公。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一表制”②审批,取消前置要件59个,行政审批中心420平方米第二大厅建设完成。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成立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3个园区管理办公室,实行专业化管理。顺利完成行政区划调整,新组建利业镇。长岭、沈家撤镇设街。生产力促进中心正式运营,医药孵化器③升级为省级平台,哈医大研发团队入驻院士工作站。启动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全面铺开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全市率先完成土地实测任务,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发放率100%。全年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58个,200亩以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扩大到46.2万亩。

(三)突出招引联上项目,优势产业格局加快形成。充分发挥开发区龙头牵动作用,以规划引领、项目支撑、招商驱动合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全年共实施投资2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71个,完成投资40.3亿元。药谷项目建设全面提速,36个医药项目开复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全年医药销售收入实现150亿元,利税19.5亿元,分别增长25%和30‍%。哈药总厂、威凯洱药业等16个项目竣工投产。为天宏药业、派斯菲科、威凯洱等3户重点企业争取省生物医药产业引导资金3500万元。生物医药园区被批准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聚试点区,获得国家连续三年政策扶持,今年到位资金1.7亿元。现代服务业进程加快,义乌小商品城东北市场和杉杉永达商业综合体分别完成投资18.1亿元和10.1亿元,今年将全部启动运营。依托地理信息产业园,辟建北斗产业基地,入驻企业12户。重点强化领导招商、专业招商和中介招商,全年新引进大项目55个,投资总额252.8亿元,到位资金27亿元。全年使用内资127亿元,外资1.5亿美元,其中开发区引进利用外资9658万美元,被评为全市产业项目大招商工作先进单位。

(四)扎实开展文明城区创建,城市形象品位持续提升。围绕市民提素质、管理上水平,扎实开展文明城区创建。成立由区级领导挂帅的创城工作指挥部,将创城180项考评指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具体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7大类120余项主题创建活动。突出问题导向,推动城市管理向背街背巷、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延伸,集中开展非法营运三轮车、交通秩序、占道经营等专项整治,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加大惠民设施建设力度,新城区投入1.3亿元启动建设“8路1广场”④哈药总厂环路等5条道路竣工。争取省市支持,完成哈铁北站站房建设,阳明滩大桥北部联络线开工建设。老城区完成步行街广场改造,维修道路19条2.35万平方米。新建社区物业服务站14个,重点解决老旧小区弃管问题。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8.4万平方米,受益居民2500户。实施棚改项目5个,开工面积6.1万平方米。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79户。一排干综合整治向阳路段启动征收。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更新出租车285辆、公交车88辆。集中拆除违章建筑93处3万平方米。改造农村泥草房1229户10万平方米。

(五)竭力增进民生福祉,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努力办好利民实事。改善办学条件,投资510万元对呼兰四中、少年宫进行维修改造,投资944万元为中小学校集中购置教学设备。新一中校区建成投入使用。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完成孟家、许堡卫生院周转房建设,嘉润医院新楼建成,卫生应急示范区建设通过省级评审。加强社会救助,全年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1亿元。省荣军医院护理院落户我区,新增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2处。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扩大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覆盖面,22种重特大疾病全部纳入新农合保障范围。扩大就业再就业,城镇新增就业4800人。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呼兰河口湿地公园晋升4A级旅游景区。推动“强基工程”,社区(村)全部实施网格化管理。区公安分局国保大队获全国业务比武竞赛第1名,受到公安部表彰。呼兰法院解决“六难”和“三案”⑤问题的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命案现案破案率达100%,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坚持依法管访治访,成立区涉法涉诉信访督查中心,大力化解信访积案,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强化食品药品安全日常监管,深入开展“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区委常委会坚持带头学习,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聚焦“四风”,共查摆出188个突出问题,分别制定了整改清单和整改路线图,下大气力抓实抓好整章建制和深入整改。紧紧围绕“七查七治”⑥等专项整治活动,着力解决文山会海、超标超编配置公务用车等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全区共清理超标准公车33辆,清理腾退办公用房485间、办公面积1.3万平方米,压缩“三公”经费600万元,清理清退“吃空饷”人员97人,共查处各类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47个。扎实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总结推广孟家乡“驻村联户、服务群众”成功经验,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软弱涣散党组织得到有效整治。严格执行“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发挥监督考核导向评价作用,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人才保障,启动畅通党员出口试点工作,党员队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全年共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67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83人。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更好地发挥政协民主协商作用,有力促进了科学民主决策。推动法检“两院”依法行使职权,加强统战工作,强化党管武装,工会、妇联和共青团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各位委员,同志们,过去的一年是我们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决顶住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区科学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的一年,也是我们适应政治新生态,党员干部经受思想灵魂洗礼、作风建设持续加强、依法执政能力明显增强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离不开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在此,我代表区委,向所有关心支持呼兰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由衷地感到,之所以能够抵御风浪,奋力前行,关键在于坚持抓改革创新不停步,以改革推动发展,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坚持抓产业项目不动摇,把引进好项目、大项目作为发展第一要务,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坚持抓民生改善不松劲,心中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让群众更多更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抓社会稳定不懈怠,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严格依法办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抓作风建设不放松,持之以恒聚焦“四风”改进作风,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区域发展还面临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发展相对滞后,稳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产业发展层次不高,结构不优,核心竞争力不强,缺乏有明显拉动作用的立区大项目;三农问题未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大而不强,农村相对落后,农民增收速度不快;财政供养人口较多,刚性支出逐年加大,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缓慢,保障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区域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回迁安置等领域矛盾还很突出,维稳压力较大;个别党员干部缺乏责任担当意识,存在为官不为、慵政懒政和不廉洁等问题。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5年是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开局之年。谋划好2015年工作,要科学研判形势,以改革视角和法治思维研究新情况,破解新问题,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从现实机遇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增加城镇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农田水利等方面的投入,为我们稳增长、增后劲创造了有利条件;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省市相继出台实施意见,为我们推进法治呼兰建设指明了方向;全面深化改革步伐加快,简政放权力度前所未有,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为我们加快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国家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加快构建公平市场竞争环境,为我们更好地发挥区位、交通、产业优势招商引资提供了有力保障;国家出台支持东北振兴35条政策措施,省加快实施“五大规划”⑦,构建“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哈尔滨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加快江北地区联动发展,申报建设国家级松江新区,为我们积极融入省市共建、承接产业梯次转移、扩大战略对外开放创造了难得机遇。

从严峻挑战看,国际经济总体复苏还很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区内企业生存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国家严肃整顿用地市场,加之大企业集团投资意愿不强,招商引资面临严峻挑战;新预算法对地方政府举借债务作出限制性规定,国务院出台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我区偿债压力大与偿债能力弱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将面临资金短缺的严峻挑战。

综合分析,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和动力同在,我们要善于在变化中捕捉机遇,在逆境中创造条件,保持定力,主动作为,承担起加快发展的历史重任,在新一轮竞争发展中有所作为、大有作为。

2015年全区总体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一城一谷一集一纽”发展战略不动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建设为重点,以依法治区为保障,更加突出转方式、调结构,更加注重提质量、增效益,更加关注惠民生、谋福祉,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奋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围绕总体思路,确定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增长7.3%,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主要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打牢产业根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坚持存量扩规模,增量调结构,加速产业集聚,促进经济稳健运行、健康发展。

抓实产业项目。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顶住压力,规避风险,精心组织新一轮产业项目攻坚战。要落实领导包保力量,优化项目评审流程,强化要素配给保障,抓好项目运行监控,全力提升项目落地率、开工率、投产率。在入驻项目手续办理、开工竣工、建成投产等重要时段,全程落实跟踪服务机制和定期会商研判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确保项目尽快达产见效。今年重点实施投资2000万元以上大项目50个,总投资23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0个,生物医药项目29个、绿色食品项目8个、商贸项目4个。

抓好“药谷”建设。把“药谷”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按照打造高标准专属园区要求,推动园区“扩容、提质、增效”。启动药园二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利业镇玉林、玉乡两村土地规划调整,新拓展园区发展空间3平方公里。加速医药企业并购整合,推进天津天士力集团与儿童药业等企业兼并重组,盘活扩大存量,实现优势互补。叫响药企品牌,推动派斯菲科、三联药业、天宏药业主板上市,推进成功药业、上东医药新三板上市,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用好用足国家和省市扶持政策,力争2015年争取项目发展引导资金1亿元,医药园区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利税22亿元。完善医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谋划园区加速器,构建完整产业孵化体系,药物中试基地和试验动物研究中心今年建成投入使用。

抓牢新兴产业。发挥区位、交通和资源禀赋优势,培育壮大支柱型和先导型新兴产业。依托松江避暑城,加快健康服务、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建设高端休闲养生基地,打造呼兰未来发展新亮点。今年完成避暑城范围内利业镇治水村2个自然屯的土地流转任务。加快沿江沿河旅游开发,启动呼兰河口湿地公园四期工程建设。积极对接哈尔滨对俄中心城市建设,推动义乌、杉杉永达商业综合体按期投入运营,牵动贸易、物流等上下游产业配套发展。依托省地理信息产业园服务外包和信息技术优势,战略培育北斗产业,完成“一平台五中心”⑧基础建设,申报省级北斗产业基地,加速北斗应用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联强中晖、哈重工等新材料产业项目生成集聚,抓好中小企业工业园提档升级。

抓细招商引资。克服现实困难,坚定必胜信心,持之以恒地抓好招商引资工作。针对企业投资不旺的实际,主动出击,主动作为,强化小分队专业招商和精准招商,积极走出去寻求项目信息和资源,努力捕捉合作机会,下好招商先手棋。坚持领导挂帅招商,突出以商招商、驻点招商,拓展委托招商和中介招商,集聚资源、多点发力推进招商引资向纵深延展。对已有招商线索要紧盯不放,密切跟踪洽谈,落实专人专班,力争恒泰、随心通航等投资意向合作项目取得实质进展。全年力争新引进项目35个,签约总额210亿元。围绕启动编制“十三五”规划和全市申报国家级松江新区,对接省市重大部署和布局规划要求,超前谋划、挖掘储备一批战略重大项目。

(二)集中攻坚突破,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增强加快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推动改革举措落地实施,坚定不移把改革引向深入。

持续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重点围绕破解当前开发区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瓶颈制约,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继续深化开发区市场化运营,积极引入公私合作PPP⑨新模式,拓宽园区开发建设融资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完善园区专业管理模式,整合管理职能,提升管理水平。依托生产力促进中心,强化风险投资、信贷担保等中介机构公共服务职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结合省人才发展试验区建设,制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设立人才引进专项基金,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开发区创新创业。

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巩固政府机构改革成果,全面理顺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和计生局行政事权,扎实做好城管执法合并后续工作,确保职能转换到位,运行良好。加快制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政策,严格控制机关事业编制,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对接全市新的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做到统一受理、并联办理、同步审批。以第二审批大厅为依托,推动179项审批事项全部入驻审批大厅集中办理。建立审批项目评估清理机制,动态清理和调整审批事项,进一步优化精简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

全面加快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着眼化解土地矛盾,完善确权颁证工作方案和操作细则,推动土地权证能颁尽颁。加快区、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互联互通,推动区土地纠纷仲裁大厅和产权交易场所一体建设、标准建设,实现“一庭三室”⑩全面运转服务,及时妥善受理和处理土地矛盾纠纷。加快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步伐,拓宽涉农贷款抵押、融资担保途径。启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实施农技人员服务补助试点,调动公益性农业服务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力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提高国有资产监管水平,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工业、商业、粮食、供销等国有土地、厂房、设备等有效资源,要在全面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积极纳入全区产业招商平台,引进战略投资者,盘活存量资产,实现国有资产效益最大化。

(三)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坚持调优产业结构,调精农业内部结构,推动农业增产增收、提质增效。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开发规模种养、园艺产业和乡村旅游项目,推动农超、农企、农旅互动对接、深度融合。继续深化“粮改菜”工程,建设镔捷、双达等5个农艺园区,辐射带动“粮改菜”5000亩以上。扶持鸿福、康泰等规模养殖场做大做强。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发展规模化的要求,重点打造大用、金山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呼白优势特色粮牧产业带。

创新农业经营主体。按照扶龙头、扩基地、创品牌、促升级的思路,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合作社内部运行监管,明晰国有资产所有权、持有权,力争金山、郎堡、白奎3个合作社晋升国家级合作示范社,全年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0个。鼓励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搞好家庭农场试点,支持专业大户扩大生产规模,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制,加大培训农民力度,从根本上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

推动新型城镇建设。以哈尔滨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和户籍制度改革为契机,做好统筹规划,努力在农民变市民、带资进城、城镇化融资等方面有新突破。以全面城市化为目标,扩张主城区、壮大中心镇、建设新农村,推动棚户区、城中村和园中村改造,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中心城镇道路、供水、排水、供气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对沿江20个村屯实施分批推进。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推进扶贫开发整村推进。

(四)巩固创城成果,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坚持文明城市创建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推动创城常态化、创建群众化,持续提升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

规划好城市。着眼提高城乡规划水平,突出规划的前瞻性,保持规划的连续性,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对接大江北协调发展,积极推动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与松北区规划衔接,实现一体规划、统筹推进。以规划统领园区建设,编制完成利业镇17.14平方公里控详规划和开发区东区产业规划。结合老城区北部棚户区改造,高标准、高水平编制“1场3园3路”⑪基础设施规划。启动编制康金、腰堡、方台、杨林总体规划及部分村屯规划,推动城乡一体建设。

建设好城市。坚持区分轻重缓急,科学合理安排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坚定不移推动老城区北部集中棚改项目,抓紧启动房屋征收工作。围绕一排干综合整治,启动项目一期综合管网配套建设和项目区内棚改工程。着眼大江北交通路网互联互通,加快阳明滩大桥北部联络线征地拆迁,推动哈铁北站广场、北站道路和公交站台建成投入使用,保障哈铁北站开通运营。增强城市道路承载能力,启动建设新城区哈肇路拓宽改造、老城区萧红大街东段拓宽改造等道路工程。围绕解决老城区供热超负荷运行问题,启动新热源厂建设,整体改善老城区供热质量。

管理好城市。完善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健全以城市管理部门为主体、街道和社区为基础的城市管理体系,确保责任到位、管理到位。巩固创城工作成果,进一步加大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专项整治力度,着力解决背街背巷、市场摊区、露天烧烤、基建工地、城乡结合部等薄弱环节环境脏乱差问题,推进城市管理向纵深延展。推动物业管理工作提档升级,重点解决弃管楼房无人管理问题。以高压态势拆违控违,坚决防止产生新的违法建筑。

加大环境管控和污染防治力度,从源头防治环境污染。围绕提高空气质量,着力做好小锅炉撤并、秸秆回收利用等工作,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园林绿化和湿地保护。编制呼兰河水污染防治规划,推进呼兰河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加快生态村镇建设,推动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畜禽粪便集中处理,努力建设生态美丽乡村。

(五)推进依法治区,建设法治平安和谐呼兰。突出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努力打造公平正义社会环境。

强化依法行政。依法全面履行行政职能,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积极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促进政府科学依法决策。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积极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科学制定、严格落实行政执法队伍定期培训制度,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保证司法公正。落实司法体制改革任务,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规范司法行为,提高司法效率,促进司法公正。深化司法监督,集中开展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拖案不办、违反立案程序等问题的专项治理,提高司法公信力。扩大司法参与,深入落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观察庭审、参加听证等制度,推进司法民主。

创建平安呼兰。加快省级社会管理试点区建设,深入推进“强基工程”,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创建平安呼兰。保持严打严控犯罪高压态势,重点打击非法集资、非法传销、黄赌毒、地痞村霸和黑恶势力等违法犯罪活动。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机制,积极稳妥解决群众信访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健全完善生产、交通、消防和食品药品等公共安全体系,确保城市安全运行、企业安全生产、公众安全生活。

营造法治环境。扎实开展“六五”普法,深入乡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开展法治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推进全民普法守法。强化党员干部法治意识,领导干部带头守法用法,示范带动法治呼兰建设。

(六)坚持民生为先,提升社会事业整体水平。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把有限的财力用在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上。

实现广泛就业创业。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鼓励全民创业、万众创新,落实好小额贷款、创业培训等优惠政策,降低创业门槛,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活动,针对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农民、下岗就业困难人员,广泛开展就业培训,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下。

发展教育医疗事业。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推进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建立教师录用长效机制,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相对短缺的突出问题,在开发区规划新建2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加大财政投入,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今年维修加固老城区呼兰一中、康金中学等5所学校教学楼,启动顺迈小学、实验小学、康金二小教学楼建设项目。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重点抓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扩建孟家、石人、长岭卫生院,启动急救中心和康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建项目。

强化社会保障能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加强社会救助,持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按照国家部署,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推动“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泥草房改造力度,努力实现困难群众住有所居。稳步推进文化体育、人口计生和科技、残疾人、红十字会等工作。

三、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为区域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一)强化思想建设,牢固树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新共识。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补足精神之钙,打牢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基础。突出加强党性教育、道德教育和警示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让广大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守规矩。各级党委(党组)书记要自觉履行管党治党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把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确保党的建设各项任务取得明显成效。

(二)持续改进作风,时刻牢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新要求。作风建设是从严管党治党的永恒课题。要适应作风建设新常态,牢固树立持续整改、长期整改的思想,始终拧紧螺丝、上紧发条,防止反弹回潮,进一步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要下大气力深化后续整改工作,对于已经解决的问题要继续巩固提高,对于正在整改的问题要尽快完成到位,对于列入中长期计划的深层次整改任务要专人推进、逐步解决,绝不允许出现“烂尾”工程。要坚持严字当头,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⑫和“四有”⑬要求,增强宗旨意识,决不允许以“为官不易”为借口而“为官不为”,以反“四风”为借口不作为慢作为甚至假作为,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以实际行动树立为民务实清廉良好形象。

(三)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切实凝聚履职尽责、干事创业新动力。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要深入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选优配强领导班子,突出选好党政“一把手”,着力打造一支善打硬仗、能打硬仗、敢打硬仗的干部队伍。完善干部选拔制度,制定出台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实施办法,着力从源头上把好选人用人关,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创新干部日常监督方式,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严格执行乡(镇)领导干部“走读”纪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完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提高绩效考核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四)筑牢基层基础,大力开创晋位争先、服务发展新局面。“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创建服务型党组织,落实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加快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进一步扩大党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加快在农村新型合作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步伐。严格党内组织生活,认真贯彻执行“三会一课”⑭、民主评议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使之成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提高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的重要法宝。启动开展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对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展集中培训,继续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探索建立疏通党员队伍出口机制,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五)坚持铁腕肃纪,科学构建有腐必惩、有贪必肃新机制。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进一步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让干部感到处处有戒尺、随时受监督。依纪依法做好中央和省委巡视组批转案件办理工作,对违规违纪问题一律快查快办,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探索建立案件线索早发现、早查处长效机制,对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廉政提醒和诫勉谈话,推动党员干部转变作风、廉洁自律。

(六)巩固民主政治,积极营造勠力同心、团结奋进新氛围。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加快全区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要抓好区委常委会自身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依法履职,行使监督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推动协商民主,支持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充分调动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改革发展献计出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入推进人才、老干部、民族宗教和人民武装等工作,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各位委员、同志们,加快法治呼兰建设、推动呼兰又好又快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奋勇前行,为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奋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简称术语解释

①一城一谷一集一纽:建设呼兰健康产业城,打造中国北方药谷,形成大江北商贸物流仓储集散中心,构建省城北部中转枢纽。

②一表制:是将各职能部门的表格进行整合,简化成一张表格,实行“一个窗口录入信息,所有窗口信息共享,窗口审批同时进行”的审批模式。

③孵化器: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④8路1广场:哈药总厂环路、沈阳大街、长青大街、远东大街区间路、南京东辅路、济南路、北站一路、北站东路和北站广场。

⑤“六难”“三案”: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

⑥七查七治:排查心中没有群众的问题,整治“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排查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排查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整治滥用公权、执法不公;排查漠视群众诉求的问题,整治信访案件积压不办;排查克扣群众财物的问题,整治不按政策办事;排查拖欠群众钱款的问题,整治“打白条”、耍赖账;排查增加群众负担的问题,整治各种乱收费、乱摊派。

⑦五大规划:《黑龙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验方案》《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

⑧一平台五中心:北斗公共位置服务平台和检测认证中心、地图制作中心、网络运营中心、企业孵化器中心、CORS站运营中心。

⑨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⑩一庭三室:仲裁庭、合议调解室、案件受理室和档案会商室。

⑪1场3园3路:1个公共广场,3个小公园,萧红大街、兰河大街、南北大街3条道路。

⑫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⑬四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⑭三会一课: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党课。


政府工作报告


哈尔滨市呼兰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月27日在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报告

哈尔滨市呼兰区人民政府代区长于传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市战略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科学应对复杂严峻宏观形势,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坚持稳运行保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4.7亿元,增长6.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7亿元,增长6.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7亿元,增长15.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7亿元,增长12.7%;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4.7亿元,增长9.1%;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1亿元,增长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78元,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496元,增长10.5%。万元GDP①综合能耗下降4%。

——坚持调结构转方式,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9.4∶39.6∶41.0,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增幅列八区第一位。现代服务业取得突破性发展,义乌小商品城东北市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预计今年9月启动运营;杉杉永达商业综合体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预计今年7月启动运营。旅游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呼兰河口湿地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北斗产业异军突起,初步形成了集上游研究开发、中游产品制造、下游行业应用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坚持拓空间建平台,药谷品牌进一步树立。开发区全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48亿元,增长30%;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8.9亿元,增长16.9%,综合经济指标列全市四个国家级开发区首位。通过区划调整,将松北区两个村划归新增设的利业镇,使开发区新增面积31平方公里,解决了医药园区发展空间受限问题。北方药谷建设持续提速,园区一期10平方公里实现了基础设施全配套。引进国药物流、上东医药等17个项目,哈药总厂、威凯洱药业等16个项目竣工投产。生产力促进中心正式运营,孵化器②升级为省级平台,哈医大研发中心投入使用,药物研究院土建工程全部完工并移交哈药集团使用。利民医药园区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聚试点区。

——坚持招大商聚产业,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速。全年新引进泽尼生物制药等大项目55个,投资总额252.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7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亿元以上项目20个。实际使用内外资分别达127亿元、1.5亿美元,完成任务指标的103%、105%。在全市率先打响春季集中开工战役,开复工率列八区第一位。10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7亿元,开复工率100%;2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3亿元,开复工率95.2%;投资2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71个,完成投资40.3亿元。

——坚持重功能提品位,宜居环境进一步优化。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牵动,扎实推进城市基础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城区面貌明显改善。新城区启动“8路1广场”③建设,哈药总厂环路等5条道路已竣工,北站一路等3条道路和北站广场有序推进。启动阳明滩大桥北部联络线工程。第二水厂扩建工程全面完工,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老城区完成南大街、南二道街等4条道路沥青罩面4万平方米,维修道路2.35万平方米。完成步行街广场改造工程。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0栋18.4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500户。实施棚改项目5个,开工面积6.1万平方米。维修老旧住宅楼房31栋17万平方米,对12个老旧住宅小区庭院进行升级改造。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79户,为1200户发放廉租补贴518万元。改造老旧供热管网29段5.8万米、供气管网3870米。完成排水改造1090米,更换排水管线260延长米。三水厂试运行并正式达标生产。新建停车场3处,对14条主干道3万余平方米道路进行交通划线。新增垃圾中转站1处、水冲公厕5座,新建环卫工人休息房(室)11处。持续加大城市管护力度,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占道经营、露天排挡、乱贴乱画和非法营运等不文明行为,拆除违章建筑93处3万平方米,新增城区绿化面积8.2万平方米,宜居环境进一步优化。

——坚持促统筹增后劲,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粮食产能大幅提高,总产达到22.7亿斤,同比增长3.2%,实现“十一”连增,我区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建设种植业示范园区20个,示范面积15万亩。依托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实施科技项目52个。落实“粮改菜”1万亩,全区棚室菜面积达到2.1万亩,露地菜面积20.6万亩。新建水稻育秧小区10个,育秧大棚300栋。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3万亩。更新农机具200台(套),植树造林7458亩。新建规模养殖场2个,改建扩建各类畜禽养殖场(小区)18个,畜禽规模养殖比重65%以上。推进杨木、鲍堡等10个美丽乡村建设,建设康金双合、沈家大罗2个生态村。金山、郎堡、白奎3个合作社通过“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初评。启动建设农村公路61.5公里,改造危桥10座。拆除泥草(危)房10万平方米,新开工17万平方米。建设农村饮水工程9处,解决1.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大力推进村屯环境整治,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坚持增福祉办实事,民生保障进一步强化。不断提升社会救助能力,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1亿元。新农合参合人数35.9万人,参合率100%,22种重特大疾病全部纳入新农合保障范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分别扩面21.6万人、2.1万人、1.5万人、140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63万元,为近万人发放社保补贴260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4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下。创新养老方式,兰河街道幸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经验在全省推广。省荣军医院护理院设置床位400张,推动社会办养老由“供养单一型”向“医养护综合型”发展。投资510万元对呼兰四中、少年宫进行维修改造;投资944万元为中小学校购置教学设备。新一中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首批接纳学生677人。完成孟家和许堡卫生院周转房建设。嘉润医院新楼建成,并启动三级乙等医院申报工作。卫生应急示范区建设通过省级评审。成功举办首届农民文化节和第四届湿地旅游文化节。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双百示范”④工程项目,新建千米中心社区1处。利民街道与省荣军医院物业公司联合共建荣军社区,开创街企共建社区新模式。强化助残服务,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10例,免费为重度瘫痪病人捐赠轮椅280台,免费为11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发放药品。

——坚持抓改革破瓶颈,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整合组建了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行政执法局划归城市管理局挂牌办公,调整了民政、司法、发改、交通和文体广电旅游局部分职能。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部分事业单位上报审批工作。推进开发区管理机制创新,成立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工业及商贸旅游3个园区管理办公室,形成“一个园区、一个主导产业、一支服务团队”的管理模式。顺利完成长岭、沈家撤镇设街和新增利业镇区划调整审批工作。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外业测量工作全部结束,整体转入内业审核阶段。推进政府和部门预算公开,完善各项财经制度,强化财政投资项目评审,依法理财水平进一步提升。

——坚持转作风提效能,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七查七治”⑤等专项整治活动,全区共清理腾退办公用房485间、办公面积1.3万平方米;清理超标准公车33辆;压缩“三公”经费600万元,下降17.9%;清理整治“吃空饷”人员97人;查处各类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47个,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4人,“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意见44件,政协委员提案86件,办复率均达100%。推进行政审批“一表制”⑦,取消前置要件59个,完成行政审批中心第二大厅建设,行政审批实现提速升级。实施领导带案下访,省市下交的28起信访案件、区内97起重点信访案件,已息诉罢访87起,中央巡视组下交案件办结率100%,有理访化解率87%。

审计、统计、法制、外事、侨务、人防、档案、老龄、气象、民族宗教、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工作,也都取得较大成绩,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各位代表,在2014年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下,我区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依法监督、鼎力支持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呼兰事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一年来的发展实践使我们深切地感到:之所以能够在逆境中砥砺前行、在困难中创新突破,关键在于我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稳增长与调结构、转方式有机统一起来,强化运行监控,助推企稳回升,使经济发展在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继续保持了积极向好的平稳态势;关键在于我们锐意改革创新、打破成规,秉承“难为别人就是难为自己,方便别人就是发展自己”的服务理念,扎实推进政府机构、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真正凭创新促进转型发展,以改革激发内生动力,靠服务创优发展环境;关键在于我们始终遵循“群众所期待的就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这一民生导向,从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做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各项民生工作,使全区人民在推进民生实事中、在深化创城中、在群众路线教育专项整治中得到更多实惠,凝聚起全社会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关键在于我们时刻绷紧“依法行政”这根弦,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的权责观念,真正把依法行政的理念融入到思想深处,转化为做好一切工作的行为准则,确保了政府依法行政、高效施政;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强化“做主人、靠自己”的担当意识,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境界打基础、利长远,以永不言败的执着韧劲抓推进、促落实,唱响了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昂扬旋律。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稳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受外部需求不振和内生动力不足双重因素叠加影响,地区生产总值等部分主要经济指标未能实现年初预期。二是产业规模小、竞争实力弱,缺少品牌响、体量大、牵动力强的龙头项目,主导产业集群优势还不明显。三是财政保障公共服务的能力仍然较弱,地方性债务负担较重,在实行新《预算法》、禁止地方政府融资的新形势下,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四是城乡建设管理、道路交通、环境卫生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信访稳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改善民生和社会维稳的任务依然繁重。五是政府职能和作风转变还不到位,部分公务员思想不够解放、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有的甚至不敢担当、为官不为。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主要任务

2015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法治呼兰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更是呼兰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务繁重,意义重大。根据中共呼兰区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的部署,确定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一城一谷一集一纽”⑧发展战略不动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建设为重点,以依法治区为保障,更加突出转方式、调结构,更加注重提质量、增效益,更加关注惠民生、谋福祉,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转作风,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奋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201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增长7.3%;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2.4‍%。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着重做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继续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在提升药谷品牌形象上实现新突破。加速空间拓展、产业集聚和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药谷”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启动园区二期建设,新拓展园区发展空间3平方公里,继续拉大园区框架,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完成医药园区乐业线10千伏农网线路整理工程,完成派斯菲科、威凯洱药业10千伏备用电源新建工程,完成哈药总厂二期60千伏利药乙线送电工程。

加速医药产业集聚。争创国家医药战略转移承接示范基地,用好用足国家和省市政策,吸引项目入驻园区;推进哈药总厂二厂区迁建、乐泰药业护发美容产品产业化等大项目开工建设;力促天士力集团与儿童药业、上药集团与园区企业兼并重组,激活扩大存量;推进派斯菲科、三联药业、天宏药业主板上市,推进成功药业、上东医药新三板上市,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完善园区服务平台。力争研发中心全面建成,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引领作用;确保杨宝峰院士的8个科研团队入驻院士工作站,为园区企业提供“双十”⑨服务;完成药物中试基地和试验动物研究中心建设,力争今年7月投入使用。充分发挥省级孵化器功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人员提供产品孵化培育和初级产业化服务。

(二)继续抓好产业项目建设,在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上实现新突破。把项目建设作为聚产业、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突破口,持续保持“举全区之力抓大项目”的推进态势。

着力提升项目谋划水平。结合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全市申报国家级新区工作,对接省市产业布局规划,超前谋划一批战略项目。推进“大项目库”建设,搭建项目建设“谋划、设计、生成、储备”一体化平台。重点围绕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两大平原”综合改革试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哈尔滨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等国家战略,着力在谋划生物医药、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大型专业化市场、北斗导航等项目上下功夫。全年力争谋划产业大项目30个,年内达到商业计划书深度项目20个以上。

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全年计划实施2‍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投资金额23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亿元以上项目30个。按产业类别划分,实施生物医药项目29个,绿色食品项目8个,商贸项目4个。尽快完成利业镇玉林、玉乡2个村的土地规划调整,提前做好组卷报批,确保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及时做好征地、拆迁、供电、供水等前期工作,确保亚康北药生物、永康商贸城等签约项目落地开工,确保齐云医药、好德食品等续建项目按期复工,确保康隆药业、蜂龙实业等15个项目建成投产。

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大招商。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全方位开展专业招商、商会招商、产业链招商,确保中丹建业秸秆乙醇、新加坡30万吨粮食物流等成熟项目早日签约落地;对恒泰、随心通航等有投资合作意向的项目加快跟踪步伐,争取尽快进入实质性阶段;对海促会台湾中小企业、辽宁日林集团、福建达利食品、神威药业等已接洽的项目,定期跟踪联系,随时掌握企业投资信息,做好项目储备。以联强中晖成功上市为契机,加速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力争全年新引进项目35个,签约总额210亿元。

加速构建现代服务业集群板块。抓住哈尔滨成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有利契机,加快培育战略新兴服务业。加大商贸项目推进力度,确保义乌小商品城东北市场、杉杉商业综合体正式投入运营。抢抓江南城区商贸业态划行归市、分流外迁的机遇,依托义乌小商品城东北市场,承接溢出商贸产业,打造江北商圈新高地。坚持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沿江旅游带建设,配合市直部门,推进松花江避暑城建设;推进河口湿地公园四期建设,组织好第五届湿地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整合“大学城”各类文化资源,推出禹舜美术馆—哈师大文博馆—萧红故居—河口湿地公园精品旅游线路,构筑呼兰人文、生态旅游新优势。围绕生物医药园区各类平台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信息、咨询、创意、总部和楼宇经济等新兴服务业。依托地理信息产业园现有资源,加快北斗综合示范应用工程建设,申报省级北斗产业基地。

(三)继续推进城乡一体化,在现代都市农业创新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城镇化“三化”同步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推进农业产业化。抓好种植业“稳量提质”工程,新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8个,面积6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23亿斤以上。以镔捷、双达等5个园艺小区建设为牵动,辐射带动“粮改菜”5000亩以上。大力发展旅游农业,以景观大道建设为契机,推动沿江乡镇街道旅游农业开发,重点建设杨林乡大顶子山旅游观光采摘园、腰堡街道双达生态农业园和明达绿色发展中心项目。加快发展畜牧业,新建改建标准化养殖场(区)20个。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200个,200亩以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扩大到50万亩。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750万元,实施田间工程建设项目,打造高产稳产田2.5万亩。新建水稻智能化育秧小区28个、育秧大棚840栋。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更新大型农机具200台(套)以上。启动大顶子山工程淹没区12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综合整治土地2万公顷。推进腰堡街道水浸地田间路改造项目,主干路全部硬化。完成呼兰河左岸堤防孟家乡双发段、麻家围子段水毁修复工程,对呼兰河左岸12公里堤防进行加高培厚。完成孟家涝区一排干和三排干清淤工程。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适时启动节水增粮工程,做好泥南灌区、腰堡灌区改造立项工作。

加快城镇化步伐。以全面城市化为引领,加快培育一批资源开发型、产业带动型、管理创新型的特色示范镇。深化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对沿江20个村屯实施分批推进,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启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试点15个。建设农村饮水工程13处,解决26个村屯2.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农村泥草房1500户,维修农村公路200公里。将杨林田堡、二八头屯等7个村屯纳入市级扶贫工程,扶持大顶子山工程淹没区经济社会发展。

(四)继续巩固扩大创城成果,在打造现代宜居都市新区上实现新突破。坚持现代化都市新区发展方向,围绕彰显风格、完善功能、保障运行,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搞好城乡规划设计。启动老城区“1场3园3路”⑩基础设施规划。完成利业镇17.14平方公里控详规划和开发区东区产业规划,启动利民大道沿线、呼兰河沿线、利民带状公园(高压走廊)及周边地段城市设计。加快推进康金、腰堡、方台、杨林的总体规划及部分村屯规划。

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扎实推进老城区北部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项目规划报批,完成顺记路以北项目区房屋征收工作,启动回迁区以及学校、医院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一排干综合整治项目进度,完善项目审批手续,启动项目一期和二期范围内的棚改工程。完成向阳路一期工程,启动二期工程建设,推进一期范围内综合管网的配套建设。完成亿兴花园二期2.6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任务。

完善城市载体功能。新城区坚持配套围绕项目建,启动哈肇路拓宽改造工程,维修改造长青大街和四平路,新建中航哈轴立交桥,续建北站一路、北站东路和北站广场;协助推进阳明滩大桥北部联络线建设,配合启动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启动建设市级备用水源,对部分供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改善新城区居民饮水质量。推进老城区市政基础建设,启动萧红大街东段拓宽改造工程,对东府路等5条道路进行维修改造。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5万平方米,维修改造老旧楼房25万平方米,新增廉租住房补贴360户。对20栋旧楼地下供水管线进行更换,对30公里供水主管线进行杂质冲洗,对小十字街至食品公司、新胜路西段2条排水管线进行改造,对东府路加油站东侧等易涝地段3条排水管线重新铺设,对革志等3个小区进行燃气管网改造。启动老城区新热源厂建设,改善老城区供热质量。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继续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和要求,完善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加大背街背巷、市场摊区、露天烧烤、基建工地等薄弱环节卫生整治力度,全力消除卫生死角和管理盲区。深入开展街面秩序、校园周边环境、残土车、烧烤大排档等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净化市容环境。加快推进与松北区共建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建设。始终保持拆违控违高压态势,零容忍、零补偿,最大限度维护城市建设秩序。加强城市景观建设,新增城区绿地13万平方米。

(五)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在持久释放发展活力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推进一批看得准、有条件、有权限的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进展。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做好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等机构整合后的职能理顺工作。根据省市意见,继续做好全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公务用车等专项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围绕市政府核准确定的179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继续推进“两集中、两到位”⑪,完善行政审批“一表制”,简化流程,缩短时限。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健全“借、用、还”相统一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把政府债务分门别类纳入预算管理,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继续推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农业金融保险服务新机制,创新担保、抵押方式,拓宽农业融资渠道。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测绘内业审核,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稳步推进荒地、林地、草原、水面、宅基地确权颁证工作。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实现市、区、乡(镇)“三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全覆盖。按照“一庭三室”⑫标准,推进土地纠纷仲裁机构规范化建设。

优化开发区发展环境。依托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试点区优势,争取更多扶持项目和资金。推进人才发展试验区建设,制定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建立专项基金,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到开发区创业;依托哈医大研发中心资源,建立人才市场和基地,加速企业和人才对接;整合大学生创业资源,打造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基础配套、管理规范的大学生创业园。

推进社会层面综合改革。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积极落实、稳步推进涉及民生的社会体制改革。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制对口招生。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新途径,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环境治理等公共事业领域。

(六)继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呼兰。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坚决执行大气污染治理规定,强化大气污染源监管,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继续推进集中供热,加大拆炉并网力度。全面落实秸秆禁烧措施,积极推广秸秆粉碎还田、生物质燃料和青黄贮饲料技术,探索建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体系。

加强环境保护。推进《呼兰河呼兰段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实施田堡小流域治理工程。加强项目环境准入,严格执行环评制度。扎实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及畜禽粪便处理示范项目建设。实施人工造林5‍000亩,创建生态村2个。

加强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强化对新老城区3个污水处理厂和重点水污染源的环境监管,确保排放达标。启动老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

(七)继续强化民生保障,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努力让广大人民生活更有保障、更加幸福。

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大力改善教育办学条件,启动顺迈小学、实验小学、康金二小教学楼建设项目,维修加固呼兰老一中、康金中学等5所学校教学楼;在新城区规划新建2所公办学校。采取公招和选调相结合的方式,补充教育师资力量。启动急救中心与康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建项目,完成石人、孟家、长岭卫生院改建项目。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加强中医药和妇幼保健工作。推进农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进萧红故居、历史文化公园等人文景观修缮保护工作,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施26个中心村文体广场修建工程,安装健身器材10处。加强广播电视工作,提高节目播出质量和覆盖率。继续做好残疾人扶贫、就业、康复等工作。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实施扩大就业再就业工程,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免费实施再就业培训2400人,开发公益岗位100个,为50个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00万元。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下。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分别扩面21.6万人、2万人、1100人、500人;企业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9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覆盖率均保持100%。加强低保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新发展大型社会办养老机构4家,新增床位500张;新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18个,建设老年人休闲驿站10个,互助式居家养老服务点20个。

持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深化“平安呼兰”创建活动,完善社会治安防范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充实基层司法所力量,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落实大案包保、领导带案下访制度,集中处置历史积案,推进访诉分离,依法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扎实做好基层安监站培训指导工作,持续抓好道路交通、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工地、危险化学品、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治理,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积极践行“四有”⑬要求,全力打造廉洁高效、法治服务政府新形象。

强化宗旨意识,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作风建设的各项规定,进一步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持问题导向,以“四风”问题的持续整改、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加速推进政风建设。继续唱响“做主人、靠自己”干事创业的主旋律,以振兴呼兰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以争先锋、作表率、创一流的昂扬斗志,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务实作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强化法治意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更加自觉地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政府权力、履行政府职责。认真梳理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加大决策过程公开和重要事项公开力度,坚决杜绝权力滥用和设租寻租,确保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

强化服务意识,全力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强化“筑好巢才能引来凤”的环境意识,树牢“难为企业就是难为自己、方便别人就是发展自己”的服务理念,坚持用改革转变职能、以服务提升效能、靠环境助推发展。扎实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全面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加大正风肃纪和责任追究力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执法监督,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通过持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增强区域吸引力和竞争力。

强化廉政意识,始终坚持干净干事。引导广大公务员筑牢思想防线,守住廉政底线,划清公私界限,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一岗双责”⑭、“一案三查”⑮,加强制度刚性约束,真正以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权力运行监督,重点加强对行政审批、项目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发扬艰苦朴素作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以廉政建设的扎实成果树立形象、赢得支持。

各位代表,今天的呼兰正在转型跨越发展的征途上快步前行。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竞发,奋勇者当先。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进一步振奋精神,勠力同心,埋头苦干,为开创呼兰更加美好的明天,谱写跨越发展的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简称术语解释

①GDP: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

②孵化器: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③8路1广场:哈药总厂环路、沈阳大街、长青大街、远东大街区间路、南京东辅路、济南路、北站一路、北站东路和北站广场。

④双百示范:每年在全省新建1000平方米以上城市示范社区100个,500平方米以上农村示范社区100个。

⑤七查七治:排查心中没有群众的问题,整治“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排查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排查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整治滥用公权、执法不公;排查漠视群众诉求的问题,整治信访案件积压不办;排查克扣群众财物的问题,整治不按政策办事;排查拖欠群众钱款的问题,整治“打白条”、耍赖账;排查增加群众负担的问题,整治各种乱收费、乱摊派。

⑥“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项经费。

⑦一表制:是将各职能部门的表格进行整合,简化成一张表格,实行“一个窗口录入信息,所有窗口信息共享,窗口审批同时进行”的审批模式。

⑧一城一谷一集一纽:建设呼兰健康产业城,打造中国北方药谷,形成大江北商贸物流仓储集散中心,构建省城北部中转枢纽。

⑨双十:研发中心向园区企业转化研发成果优先、优惠10%以上;技术攻关、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服务费用,对园区企业让利10%以上。

⑩1场3园3路:1个公共广场,3个小公园,萧红大街、兰河大街、南北大街3条道路。

⑪两集中、两到位:即推进部门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审批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审批项目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到位,授权窗口权限到位。

⑫一庭三室:仲裁庭、合议调解室、案件受理室和档案会商室。

⑬四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⑭一岗双责:是指各级干部在履行本职岗位管理职责的同时,还要对所在单位和分管工作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

⑮一案三查:查本人、查本人上级领导、查本部门纪检监察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