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呼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8-03-26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概  况】  2013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按照实施“两大战略”、推进“两大建设”、深化“两项改革”的总体要求,稳步推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四大板块”工作。努力实现“业有所就,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才有所用,权有所维”的工作目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定的104项考核指标中,涉及区、县排名61项量化考核指标,呼兰全部超额完成,社会保障达标率100%。(白明伟)

【人才管理工作】  积极开展人才推介工作,为“人尽其才”搭建平台。组织圣泰、三联等10余家企业参加了哈尔滨市大型春季人才交流会;深入开发区企业开展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宣传和人才需求调查工作。走访企业20余家,发放宣传品100多份。共引进人才55人,推荐毕业生就业66人。积极开展人事代理工作,解除人才发展的后顾之忧。人事代理4000余人,创历史新高。新增人事代理66人,“三支一扶”安置18人。积极开展人事管理工作,为留住用好人才提供保障。机关队伍管理工作,完成公务员考核1403人,嘉奖294人,记三等功23人,完成事业单位人员考核10590人,其中模范工作者37人,记功728人;对805人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和考核。清查“吃空饷”工作。抽调相关人员配合财政、教育部门,完成对教育系统清查“吃空饷”工作。兑现工资福利待遇。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对增资人员办理考核认定和待遇兑现手续。专业技术人员晋升工作。认定初级职称75人,签转上报评审中级职称158人,高级职称176人。(白明伟)

【就业再就业】  始终坚持就业优先发展战略,以创业带动就业为主线,以稳定和扩大就业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就业惠民工程。针对创业就业能力低问题,强基础,抓培训。依托河口湿地旅游项目开展特色培训,对全区社会养老护理员开展技能培训;对下岗失业人员、毕业大学生、农民工、退伍军人等开展创业培训,免费培训1.2万人。其中就业再就业培训1875人,实现市级目标的104%;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前培训1310人,实现市级目标的109%,创业培训380人,完实现市级目标的135.7%,劳动预备制培训1320人,实现市级目标的120%。培训企业职工2920人,实现市级目标的108%。民办职业教育培训3‍380人,实现市级目标的102%。职业技能鉴定620人,实现市级目标的103%。针对怎样创业问题,拓渠道,提供创业就业信息项目。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创建创业项目库,存储创业项目8000个,提供就业岗位信息近万个。哈尔滨市就业地图在人社局社保服务大厅正式启用,通过就业地图,求职者可以找到就业管理机构、职业介绍机构、培训机构、小额担保贷款机构等10项服务功能,共植入8000多个信息点,包含市本级和8个区、287个街道办事处、696个社区综合信息,打造10分钟就业圈,并通过GPS定位,位置准确、信息量大。为求职者提供有效信息。针对资金瓶颈问题,促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小额担保贷款发放2266万元,实现市级目标的113%。全区享受小额贷款384人,实现市级目标的640%,带动就业2000余人。努力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贷款范围,使小额贷款真正做到“放得出,用得好,收得回”。针对人企对接、创业意识与创业项目对接问题,搭平台,构建职介载体。先后组织开展了“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场招聘会;向求职者发放“春风卡”、维权手册、用工信息等各种宣传资料5000余份;提供适宜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岗位1000余个,求职登记8450人次,实现市级目标的101.8%,其中下岗失业人员6500人次,实现市级工作目标的114%;推荐成功就业4850人次实现市级目标的108%;其中下岗失业3310人次,实现市级目标的130%;城镇劳务输出7850人次,实现市级目标的101%。针对自主创业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抓保障,开发公益性岗位。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局与各相关单位积极协商、密切配合。呼兰区全年开发公益性岗位225人;对就业困难人员、没有创业能力人员进行有效安置。针对创业就业长效机制问题,建网络,强化就业体系。全区街道、乡镇建立234个基层服务中心、站(所),其中19个服务中心,47个社区服务站,168个行政村服务站。有专职协理员250人,兼职协理员168人。年内全区先后有12个社区被评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其中1个社区被评为省级星级社区。实现城镇新就业5654人,实现市级目标的102.8%;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数为5000人,实现市级就业目标的104.2%。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的目标,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下。(白明伟)

【社会保障工作】  呼兰区着力破解不同群体的社保难点,社会保障工作开创新局面。让百姓吃上养老“定心丸”,努力实现“老有所养”。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21.7万人,实现市级目标的100.3%;新增参保800人,实现市级目标的400%;适龄人员16.4万人,收缴保费1900万元,享受养老保险待遇5.3万人,发放养老金3200万元,发放率100%。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997人,完成市级目标的114%;新增参保100人,实现市级目标的1‍000%;适龄参保人数1572人,享受保险待遇1425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单位56户,其中差额拨款事业单位19户,自筹37户。参保职工3‍271人,离退休职工1462人。收养老保险费3250万元,实现市级目标100.1%;拨付养老金2818万元,基金滚存结余4001万元。撑起百姓“医保伞”,实现“病有所医”。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9.2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9万人,新增参保1980人,实现市级目标的11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3万人,新增参保23600人,实现市级目标的118%。工伤保险参保7916人,比上年新增参保620人,实现市级目标的124‍%。生育保险参保10719人。加大工作协调力度,落实离休老干部等人员医保待遇。积极与老干部局、民政局、残联、街道等部门沟通,妥善处理248名离休干部、138名军转干部、52名1~6级伤残军人、36名干转工等人员医疗保障,确保以上人员及时享受到医保惠民政策。打开再就业“助力器”,努力实现“失业有所助”失业保险参保2.6万人,新增参保3500人,实现市级目标的350%。新参保企业60户,收缴失业保险基金1‍000万元,实现市级目标的204%。为3.9万人次发放失业救助金3000万元。(白明伟)

【维护弱势群体权益】  破解弱势群体维权难问题,维护弱势群体权益上取得新成效。劳动合同签订、解除备案工作。签订劳动合同21255份(网上办公),录入用工企业298户,集体合同网上录入44户,集体合同备案率100%,解除劳动合同备案3890份。人事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仲裁案件立案122件,涉案人数122人。受案112件,不予受理10件。结案94件,其中调解38件,审理裁决56件,时限内结案率为100%,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220余万元;全区76家规模企业已成立调解组织69个,组建率达90.6%,完成市级90%的工作目标。建立人事争议调解组织39个,基层调解组织93个,占应建数的100%。农民工工资保障。根据建筑施工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突出特点,劳动监察机构对进区的建筑施工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发挥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作用、分片到组,落实到人,统计基本情况,梳理查处积案,排查工资发放,快速调处投诉,配合信访部门处理上访。受理农民工投诉拖欠工资案件63起,涉及拖欠金额2675万元,涉及农民工3282人,通过行政调解及劳动监察手段,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50起,追回拖欠工资1675万元,涉及农民工1782人。收缴农民工工资保障金4646万元,其中新城区3921万元,老城区725万元。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日常巡视检查用人单位208户,实现市级目标的104%。重点检查建筑施工企业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通过常规巡视监察,为4550名劳动者补签了劳动合同。进行用人单位信息采集、录入、书面审查、信息评价各1410户,完成市局下达指标数的100.7%。(白明伟)

民政事业

【概  况】  2013年,区民政部门围绕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努力推动全区发展战略,高效发挥民政职能作用,攻坚克难,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民生工作任务,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和谐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基层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完成区敬老服务中心和4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任务;新增社会办养老机构3家,增加床位746张;新建千米社区服务中心2个。全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暨城市社区建设现场会在呼兰成功召开,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刘志彦)

【双拥优抚工作】  深入开展走进军营警营活动,对驻区部队开展了科技拥军、法律拥军、文化拥军活动,培养双拥共建单位16个。及时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政策开展重点优抚对象修建房工作,帮助重点优抚对象建房13户、买房3户、修房26户、租房9户。进一步解决了城镇退役士兵安置难问题,安排上岗21人,办理自谋职业57人,对35名退役士兵进行了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刘志彦)

【社区建设】  继续夯实“中心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六个中心示范社区全部达到或超过市级标准。继续推动千米社区、达标社区工作。双井街道双井社区2688平方米已建成,兰河街道幸福社区1500平方米在建;学院路街道裕民、安康、学院社区,利民街道星城社区,双井街道铁农社区和兰河街道世亨社区6处达标社区建成。推进“星级示范社区”达标创建活动,申报五星级社区3个,四星级社区6个。圆满完成第四届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实现一次选举成功。(刘志彦)

【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建设取得全新成果。截至10月末,新增城市低保对象683人、总人数11569人;新增农村低保对象1963人,总人数22666人。发放城乡低保金总计4576万元,其中城市低保2677.3万元,农村1898.7万元,及时到位率100%。落实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政策,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122人,发放医疗救助金218万元;落实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政策,救助城乡困难群众398人,发放临时救助金54万元。落实城乡低保、城市低困、城市低收入家庭大学生一次性助学救助政策,救助城乡低保家庭大学生70人,城市低困家庭大学生3人,城市低收入家庭大学生1人,累计发放助学救助金21.87万元。开展城乡社会救助对象动态管理,清除不符合条件城市低保对象922人,农村低保对象653人,做到低保对象有进有出、低保标准有高有低,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刘志彦)

【农村养老服务】  按“服务全区老人,突出区域特色,创新体制机制,示范引领全省”的目标要求,为有效解决农村养老事业相对滞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努力抓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社区建设工作,以深化农村敬老院整合和城市社区建设为契机,充分展示养老服务工作和社区建设工作成果。经过近两年精心筹备,全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暨城市社区建设现场会于10月在呼兰顺利召开。养老服务基础建设力度加大。完成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和2个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站及幸福(小)院的基础建设;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立足区养老和社区工作实际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和管理制度。邀请专业机构培训区半数以上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积极落实扶持政策,申请补贴资金鼓励引导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快速发展。年末,全区有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23家,床位共1543张。其中老年公寓14家,床位1418张;助老家庭9家,床位125张。(刘志彦)

【区划地名工作】  协助省厅、市局完成了利业镇区划调整及长岭、大用、沈家撤镇设街前期调研工作,并将区划调整申请报告送交省、市政府。加强地名标志安装管理,安装老城区主要街路牌、门牌5300个,基本实现了老城区地名标志的全覆盖。(刘志彦)

残疾人事业

【概  况】  2013年,区残联以加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为主线,围绕呼兰区委提出的“跨江北扩、沿江东拓、产业兴城、强区富民”战略工作目标,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积极落实惠民政策,使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程度逐步提高。3月,召开全区残疾人工作会议。全年狠抓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做到了残疾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共规划、同安排、同实施,本着全心全意搞好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残工委和残联“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作用,不断抓实服务渠道和领域,将“十二五”规划执行和任务指标进行层层分解,作为每年目标任务考核的主要内容,强化落实到各相关单位及具体负责人,形成各司其职,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有力地保证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全面开展残疾人基本情况及需求调查工作,为促进全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和做好残疾人社会保障,以及优惠政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赵瑛琦)

【“强基育人”工程】  按照省残联实施残疾人组织建设“强基育人”工程的总体要求,为加强区残联组织建设,注重对残疾人干部的培养。8~10月,先后有6名干部提拔为科级干部,其中有一名为肢体残疾人。为增强区残联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在基层选拔一名优秀干部,担任区残联办公室主任,党组成员(正科级别),并分管一条线工作。既有利于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解决了班子的梯队建设,为残联后续领导干部奠定了基础。同时,着力加强完善残疾人工作架构,全区各街道乡镇均设立了残疾人组织机构,配备基层残联理事长19人,38个社区均配备残疾人专职委员58人,形成了纵横交错上下贯通的组织网络。为提高残疾人专职委员整体素质,提升为残疾人服务的效率,从3月份开始,每月召开两次例会,对他们进行系统管理和业务培训。(赵瑛琦)

【助残志愿者活动】  为继承中华美德、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全区开展助残志愿者义务服务,2013年志愿者登记在册人数200人,受助残疾人350人。区残联与街道、发丽王靓发会馆等私营企业协调沟通,使广大青年加入到助残志愿者队伍中来,志愿者服务队走进社区,走进家庭,与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建立“一帮一”或“一帮多”对接服务。服务内容有:维修电器、义务理发、清扫卫生、送油、送面、送煤气等家庭服务工作,建立服务档案,开通“助残热线”。(赵瑛琦)

【换发二代残疾人证】  第二代残疾人证换发工作是一项耗时耗力耗财的大工程,全区有残疾人3.2万人,面对这个庞大的群体,换证工作显得格外的紧迫和重要。本着“高效、方便、快捷、人性化”的原则,做好换证办理工作,成立办证工作组,由专人负责,严格把关,保证了此项工作的质量和时速。针对部分重残患者居住偏远、出行困难情况,协调鉴定医院,走进残疾人家里进行办理。目测残疾客观公正,对难以评定的视力、听力、智力、精神残疾,要求出具市级以上医院的诊断。由副理事长审批签字后,再录入黑龙江省残疾人办证系统。(赵瑛琦)

【残疾人事业宣传】  营造良好的残疾人事业工作氛围,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专栏、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展开以《残疾人保障法》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动员全社会共同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在第23次全国助残日期间,开展以“扶贫助残,圆你梦想”为主题的庆祝活动。现场开展系列活动,设立咨询台,解答群众问题和法律维权咨询;助残志愿者义务服务;医疗义诊等。同时,各街道社区以多种形式开展庆祝活动。5月,全区有5个单位为市残联“助残圆梦”捐款5万元。呼兰电视台对此次活动进行报道宣传。利用“爱耳日”、“自闭症日”、“爱眼日”、“盲人节”等节日开展活动,大力宣传区残疾人事业取得的成绩和先进工作典型,倡导理解,尊重残疾人,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社会新风尚,激励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形成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2013年,全区庆祝残疾人节日活动8次,悬挂条幅30条,发放宣传单5000份,群众咨询410余次,志愿者义务服务520人次。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对全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善举及时报道,积极投稿,先后在省、市残联、区委办网站上发表39篇,调研报告《呼兰区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1篇。(赵瑛琦)

【残疾人康复服务】  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使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不断满足各类残疾人康复需求。强化康复机构建设,大力推进“康复进社区、康复到家庭”,满足社区残疾人康复训练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全区建有社区康复站38个,乡、镇残疾人康复站19个,社区、村康复指导员58名,形成了以乡(街)、村(社区)为主体,以家庭康复为依托的三级康复体系。为提升社区康复协调员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提高康复理论知识和服务意识,有效地为社区残疾人服务,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为社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2013年共举办培训班12期,参加人次为696人次。为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减轻他们的痛苦和压力,重返社会,残联开展复明、助行、助听康复项目。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60例、为10名肢残人免费安装了假肢、免费为12名听力残疾人发放助听器、为11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发放药品、为4名全喉切除患者赠送电子喉,不断满足残疾人的各种康复需求,提高残疾人自立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同时依托街道乡镇卫生部门设立康复站和聋校康复训练基地,开展各类残疾康复训练工作,帮助残疾人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其中聋儿受训7名、家长培训8名、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55名、贫困肢残儿童矫治手术3例、成人肢残康复训练60名、肢残儿童康复训练5名、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110人、精神病患者住院5人、低视力配用助视器40名、盲人定向行走50名、残疾人矫形器装配8例、辅助器具供应180件。(赵瑛琦)

【残疾人助学助业】  根据《残疾人教育条例》的要求,区采取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残疾学生的教育工作,全区残疾儿童入学率90%以上,有效地维护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力。对符合条件的10名学生发放助学资金9600元。为聋哑校提供专业康复设备20多件,康复经费3000元。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儿童和残困家庭子女实行“两免一补”,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残疾和残困家庭学生给予特殊救助,为残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实施“千人就业”工程。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协调劳动、税务、工商等部门帮扶残疾人就业。2月份启动“一对一面对面”为主题的就业帮扶援助月活动。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通过公益性岗位、按比例就业安置等办法,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和残疾人自主创业,使135人特困残疾人实现就业。帮助6名盲人开办了2个盲人按摩所。9月为17名困难残疾职工争取到中央财政专项帮扶资金8500元。通过资金补贴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21人。提升技能,促进就业。开展城镇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农村残疾人使用技术培训工作。2013年全区8个街道办事处,共培训残疾人121人,11个乡镇,共培训残疾人126人。7月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举办培训班,邀请哈尔滨市商贸大学熊墨翔教授主讲,培训历时7天,共有51名残疾人参加。为解决残疾人就业难题,12月9日,呼兰区残联邀请北京海达网畅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培训师,在呼兰区微机学校举办“众智汇”网络就业平台残疾人岗前培训班。“众智汇”网络就业平台,由哈尔滨市残联就业指导中心和北京海达网畅合作开发,是承接各大金融保险机构服务外包业务的新型互联网工作平台。是一项稳定、有保障非常适合残疾人从事的职业,这次招收的残疾人,经过系统培训考核后,可实现集中就业。此举为了缓解残疾人就业压力,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探索出一条积极有效的工作途径。第一期共有30余名肢体和听力残疾人接受了岗前培训。(赵瑛琦)

【残疾人扶贫工作】  按照呼兰区《农村残疾人产业扶贫计划(2011~2015年)》的要求,成立区残疾人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同步实施,重点倾斜,有力地促进全区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稳步推进。开展多种形式帮扶活动。在全区开展干部职工“一帮一”扶贫助残结对子活动,126名重点帮扶对象列入长期帮扶计划。同时,坚持残疾人贫困户巡访制度,利用元旦、春节、“助残日”等重大节日,多方筹集资金,深入到贫困残疾人家中以及聋哑校进行慰问。为确保呼兰区贫困残疾人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平安的节日,在新年、春节来临之际,区残联深入社区、村屯,走进贫困残疾人家中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两节”期间,区残联慰问活动历时5天,共计走访慰问了51个社区和村屯,慰问了贫困残疾人500户,送慰问金、慰问品,共计人民币10万元。慰问受灾残疾人家庭。8月份松花江流域遭遇自1998年以来最大的洪水,全区有9个街道乡镇、22个村屯遭受外洪内涝,受灾残疾人家庭共131户310人;农田受灾面积900顷;受淹房屋105间;财产损失达150万元。市残联领导高度重视残疾人受灾情况,市残联党组成员、纪委书记邵玉民曾先后两次到孟家乡白旗村和腰堡街道兰河村,看望并慰问受灾残疾人家庭。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战胜困难、重建家园。实施扶贫项目工程。组织开展“科技扶贫助残”活动,通过呼兰区华中水稻合作社,扶持残疾人水稻种植户200户(残疾人社员50户),年销售总收入达6000万元,每户增收6000元。实施托养补贴。整合资源、创新发展,全力做好残疾人托养工作。为减轻和解脱低保、重度残疾人家庭护理压力和经济负担,2013年呼兰区有50名重度残疾人得到居家托养补贴;4名处于稳定期的精神病患者进入白鱼泡托养中心。呼兰区托养机构,设在区聋哑学校。该校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设有残疾人教育、文体活动、康复训练等场所,备有食堂、卫生间等设施。师资力量雄厚,在职老师23人,智力残疾学生44人,其中在校托养学生14人。启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镇贫困残疾人享受低保2240人,农村贫困残疾人享受低保的共5077人。(赵瑛琦)

【残疾人文体活动】  在区图书馆设立残疾人图书角,供残疾人免费阅读。持证残疾人免费或优惠进入西岗公园、萧红故居、腰堡湿地公园游玩。组织残疾人参加盲人象棋赛、飞镖赛、歌唱比赛、足球比赛,有1名盲人歌手选进哈尔滨市残疾人艺术团;1人获得男子飞镖单打冠军和团体第二名、2名盲人进入象棋决赛、1人获全运会盲人足球季军和省残运会冠军。(赵瑛琦)

【配发残疾人辅具】  免费为重度瘫痪残疾人捐赠轮椅90台;为4名全喉切除患者配发高科技产品——电子喉,使他们摆脱长期有口难开的痛苦;为12名听力残疾人配戴助听器,总价值8万元,使他们消减听力障碍,走出无声世界;为50名视力残疾人配发盲杖,解决他们生活和出行等诸多难题;为2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配发了轮椅、语言带盲文电磁炉、压力锅、电饭煲、I型扶手等不同类型的辅助器具22件,总价值4.5万元。为学院路街道滨才社区捐赠16万元的康复器械、图书以及电脑等,满足社区残疾人康复训练和文化生活的需求。(赵瑛琦)

【改善残疾人生活环境】  区政府投入50多万元,全面改造修建老城区主干道盲道3000延长米。老城区主干道、重要商业街、步行街及人行道等公共场所全部建有标准的盲道。广场、客运站、体育馆、医院等地段设置的路口坡道,均符合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要求,成为残疾人正直的“绿色通道”。10月中旬,为33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配发了轮椅、语言带盲文电磁炉、压力锅、电饭煲、I型扶手等不同类型的辅助器具,使无障碍设施逐渐从公共场所延伸到残疾人家庭。(赵瑛琦)

【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区残联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成立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接待。依托司法所,成立“爱心助残”法律援助服务站49个,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51件,免收各种费用近万元,为61名残疾人提供了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极大地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开展“送法下乡”法律宣传咨询活动,全年法制宣传活动10余次,散发宣传资料5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100余人次。在管理非法营运的残疾人车辆方面。全区共有各类残疾人代步车141台,用于非法营运的残疾人车辆49台。从3月开始针对非法营运残疾人驾驶员进行教育劝导,49名残疾人车主全部同意放弃非法营运。区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已登记100台,9月底,为80台残疾人港田车免费置换新型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在置换现场由市残联的督导,过程严格把关、手续齐全,置换后残疾人使用的新型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作为代步工具,不允许进行载客运营。(赵瑛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