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乡镇
呼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8-03-26
街 道
【呼兰街道】 位于呼兰老城区东北部,南以建设路中心线为界与建设路街道接壤,北与兰河街道原野村相连,西至老城区南北大街中心线,东临哈绥铁路一线与双井街道、腰堡街道接壤,辖区面积19.5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老城区东府路盛福家园后身。2013年,下辖新华、繁华、师范、新民、文化、胜利、金街、东风、铁东、东门10个社区,1个行政村(伟光村),2个自然屯(张家炉、杨树林)。户籍人口18570户、39462人。
社区建设 2013年,呼兰街道秉承“心系民生、服务群众、共创和谐”理念,创建了“街社一体,设施共享”工作模式,倾力打造“服务民生、助推发展”的“六大”平台。打造创新发展平台。立足街情实际,以“服务发展、保障民生”为切入点,注重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构建推动科学发展的工作体系,建立了履行教育、监督、调处、服务四项职能的文化社区纪检监察工作站,确保呼兰街道“12356工程”工作成果的深度释放。打造综合服务平台。为更好地服务居民群众,依托文化社区服务大厅,打造了党务、居务、政务和公共事务所涉及的事项全部入驻的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服务居民“无盲区”,居民群众“零怨言”。打造多元教育平台。注重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势整合,采用“图、文、字、画、书”五结合方式,打造了集廉政教育、党史教育、乡情乡土教育、道德风范教育、文明创建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呼兰河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旨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承继好传统,扬清风、兴廉洁;释放正能量,报党恩、谋发展”。打造文化拓展平台。以社区服务中心的书画美术室、图书阅览室、远程教育室、廉政文化活动室和市民学校为载体,深度释放萧红文化和呼兰河流域文化成果,实现乡土文化、市民文化、创建文化和廉政文化的有机融入、无缝衔接与完美结合。打造双向互动平台。充分运用社区党务公开、居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的形式与载体,教育督导街社干部热诚服务群众,积极吸纳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形成“干部善于服务、群众踊跃参与”的双向互动模式,促进街道、社区各项事业的良性发展。打造资源共享平台。注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高角度谋划、高起点运作、高站位布局、努力找准纪检、组织、宣传、政法所涵盖各项工作的结合点,最终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
文化社区服务中心依托街社一体化资源优势打造“呼兰河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零距离”的版面布局,充分体现开放性。呼兰河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的六大板块,主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一楼大厅、二三楼走廊的墙壁进行展示,打破了以往“廉政教育基地”采取封闭或半封闭、定时定点、限量参观的模式,而实行全方位开放。既可节约空间面积,又使廉政教育无时无处不在,形成立体化、广角度、渗透式的宣教格局,便于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随时参观、浏览,接受教育。“引领式”的教育方略,充分体现示范性。呼兰河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采用“引领式”的教育方式,通过展示先进人物事迹、廉政文化及廉洁性创建等群众性参与类活动的影像及文字资料,针对党员干部及居民群众实行示范教育,使干部群众由“学先进”到“创先进”、“争先进”,由廉政文化活动最初的“观摩者”到“参与者”、“实践者”。“发掘式”的文化传承,充分体现区域性。“地标文化篇”以历史的见证物——呼兰天主堂释放的廉政信息、折射的中西文化印记以及时代赋予的全新意义为基调;“街区文化篇”主要是对萧红笔下繁华的“十字街”——今呼兰步行街广场积淀近百年的文化底蕴的科学传承;“民俗文化篇”主要以呼兰河流域文化中最具乡土性的部分组成,是富有传奇色彩的萧乡传统文化的精品荟萃;“红色文化篇”选取了萧红《生死场》改编的龙江剧《惊蛰时节》剧照作为主题之一,使其更多地汲取了呼兰河流域文化的养料,更具区域性。“广领域”的宣传容量,充分体现多元性。呼兰河廉政文化基地在宣传内容上实行多元化融入,赋予廉政教育以新的视角,丰富了其内涵和主题。“萧乡赤子篇”又堪称“创业篇”、“励志篇”、“报国篇”,通过展示呼兰历史上不同时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的影像及文字资料,激发全区党员干部的奉献情怀和创业之志。“地标文化篇”、“街区文化篇”以开展主题鲜明的廉政文化活动所形成的影像资料为重点,体现了呼兰廉政文化进广场、到社区、入小区的蓬勃开展。“民俗文化篇”又堪称“乡土文化篇”、“古城回望篇”以汲取呼兰河流域文化精髓的萧乡传统书画艺术展示为目的,使干部群众在品味乡土文化精华、领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呼兰古城历史风貌的同时,滋生对乡情乡俗乡史的认同感。“红色文化篇”通过为驱除日寇、建设新政权而涌现出的优秀共产党员和仁人志士表现出来的无畏精神与浩然正气,使干部群众思想上受教育、精神上受洗礼、灵魂上受震撼,增强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自觉性。“创建文化篇”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文化积淀和阶段性成果展示,生动地体现了街道干部群众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所彰显的“热情洋溢的参与精神、积极达观的奉献精神和争先创优的进取精神”。呼兰街道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现已成为一大亮点,通过了市纪委和市科普部门的检查验收,文化社区现已成为市级廉政文化进社区示范点,市级十星级科普社区。
弘扬呼兰文化底蕴,打造呼兰区党建教育基地。呼兰区委组织部依托呼兰街道文化社区,立足基础建设,建立健全制度,延展活动内容,重点打造以“两墙、三室、两中心”为主要内容的党建教育基地。两墙:文化墙。以呼兰天主堂折射的中西文化印记,“十字街”积淀近百年的文化底蕴,代表呼兰河流域文明的乡土文化,在火与血的洗礼中所形成的红色文化以及干部群众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所催生的创建文化为主要内容,彰显了呼兰街道干部群众弘扬传统文化,树立崭新风尚的传承意识和进取精神。历史墙。通过展示呼兰历史上不同时期在各自领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过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的影像及文字资料,激发全区党员干部的奉献情怀和创业之志。特别弘扬了为驱除日寇、建设新政权而涌现出的优秀共产党员和仁人志士的先进事迹,使干部群众思想上受教育、精神上受洗礼、灵魂上受震撼,增强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自觉性。三室:党代表为民工作室。作为落实党代表任期制、发挥党代表作用的重要平台,接待、处理并反馈群众意见,是各级党委政府掌握社情民意,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新载体;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平台;是党代表更好的履职尽责、发挥作用、创先争优的新渠道。另一方面,党代表为民工作室积极推动和保障党代表履职尽责,也进一步激发了党代表的代表意识和责任意识。萧乡民间文化展示室。萧乡民间文化展示室以传承和放大呼兰河流域文化成果为目标,积极吸纳居民群众创作艺术精品、塑造文化品牌,弘扬富有鲜明萧乡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组织社区居民互促共融、取长补短,形成文化集聚群、打好艺术组合拳,持续释放文化热能量;鼓励社区居民充分发挥自身特长,踊跃进行才艺展示;通过辐射引领,打造萧乡民间文化的辐射点和承载区,让文化之花愈开愈艳。图书电子阅览室。图书电子阅览室是集阅览、创作、交流、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室,是社区居民群众和党员干部的学习佳地。图书室也是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基地和互动平台,他们可以在这里潜心研读呼兰河流域文化,捕捉创作灵感。电子阅览室更为居民群众和党员干部搭建了认知外部世界的桥梁,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进行网上学习、查找资料,堪称新时期的“百科全书”。两中心:党员教育培训中心。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的实际需求,科学拟订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对广大党员进行党章和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历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教育,法律法规和党风党纪教育,业务知识和技术技能培训,促使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更好的适应形势需要,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更好地为居民群众服务。党员爱心捐助中心。呼兰区共产党员爱心捐助中心的宗旨是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增强党员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贫困党员和弱势群众献爱心、送温暖。中心接受全区基层党组织、共产党员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的捐助,并负责捐助的物品管理和发放工作,将全区共产党员和社会各界的爱心捐助传递给需要关爱的党员群众,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新农村建设 2013年,伟光村克服困难,大力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结构,工作重点向瓜、菜等高附加值产品转移,减少玉米、大豆等传统产业种植面积,全年全村新建大棚温室30多栋。利用冬闲时期聘请专家讲课,搞科技培训40人次,增加了农民的科技含量。为加强新农村建设,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先后组织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美德教育在农家”等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设立了以宣传党的政策和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的宣传牌。伟光村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筹措资金用于公益事业建设,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方便于民,受益于民,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生产发展的成果。2013年投资320万元,安装路灯400盏;投资30万元,安装监控器40个;投资50万元,新铺设红砖路12条,达6000延长米。伟光村注重环境整治工作,投资10万元,种花卉6万株,清理农民生活垃圾1000余车,绿化3000平方米,为村民创造了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处理各类纠纷20多起,维护了社会稳定,为村集体挽回经济损失60多万元。
民生保障 2013年,在民政部门的安排下,对城镇低保对象进行清理,清理1670户,4509人,清理出不符合条件的低保户212户;全年新办理城镇低保98户,174人,农村低保户59户,108人;有低收入家庭543户,1317人;低收入困难家庭119户,296人;低保户1520户,4509人。临时救助773户,1621人,大病救助89户,特困救助8户。完善和构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体系,辖区内特困户做到应保尽保,将党和政府的温暖在基层体现。全年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完成176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完成582人。实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368人,缴费95760元。在省、市级医院报销47人,报销金额211004.16元。五保户9户,补贴23130元,农村低保54户,92680元,粮食直补462户,47476元,综合直补462户,190762元。计生工作做到将政策和保健知识宣传到户,切实履行好计生工作职能;半年内制作广告牌15块,悬挂过街条幅8条。为社区群众办理独生子女证165个,为辖区群众办理流动人口证明15份。加强廉租房申请把关和资金发放工作,街道有廉租房货币化补贴335户,领取廉租房货币化补助资金354240元,完成辖区内低保户住房普查工作。街道帮扶孤困儿童18人,帮扶资金5500元。开展“优才奖励”助春蕾圆梦行动,帮扶贫困大学生1名。被帮扶大学生吴恬恬以总分584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街道提供帮扶资金5000元。妇联为17名孤困儿童发放生活补助资金5400元,为单亲母亲发放资金3000元,为两癌母亲发放救助资金1万元。
创城工作 在创城工作中,街道以居民入户宣传率100%和居民知晓率100%为目标,发动街道、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入户宣传。活动中共发放宣传单56000余张,在繁华路段和各社区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横幅80余条,宣传挂历500张,在居民小区悬挂宣传板500余块。新组建物业公司志愿服务点37个,招募社区志愿者、物业公司志愿者、小小志愿者200人。通过举办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使广大社区居民对哈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自创城活动开展以来,在执法局的协助下,共清理小广告500余张,清理牌匾200块,净化庭院卫生150处,清理绿化带2300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60处,组织学雷锋志愿者活动200次,开展道德大讲堂100余次,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活动34场次,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活动210余次,开展心理咨询50余次;在呼兰、兰河、利民、学院路、建设路五个街道创城工作评比中,排名第一名。
环境整治 在老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积极同各小区环境整治包保单位沟通,在各小区包保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完善小区硬化工作,搞好小区绿化、亮化、美化。2013年,在街道、社区和32家包保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对100个庭院小区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整治庭院小区内环境卫生,清理绿地垃圾,残冰、残雪,捡拾各类生活垃圾,同时设置18个垃圾箱。完成绿化面积8920平方米,彩化面积5181平方米,共栽种树木1.3万株,品种分别为松树、垂榆、独干等十余种及王族海棠、丁香、山杏、偃伏梾木等40余种花木,共计7万株。维修单元门灯、庭院灯共168盏;完成庭院路面面积394平方米;共粉刷墙面4300平方米;油饰粉刷垃圾站1个;维修健身器材6个;新设置14个宣传板,维修2个宣传板;维修排水井盖3个;清理乱贴乱画小广告138处。同时,街道对道路中最脏乱差的一排干路进行整治,整治工作中,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进行义务劳动,清理垃圾10车。对桥北路—双拥路总面积610平方米的破损、翻浆、坑槽的路面进行维修,街路两侧实施绿化、彩化;栽种松树100棵、丁香树150棵、偃伏梾木420棵、银翘110棵、金叶榆120棵,共900棵;栽种串红、万寿菊、牵牛花、扫帚梅,共计30000株;总投资金额15万元。对共和路—星光路—治安胡同中段巷路进行了美化,美化总面积达347平方米。栽种丁香树150棵;串红、牵牛花、手绢花、芍药花等10余种花种;共计10000株、花籽5.5公斤;总投资金额2.4万元。切实解决庭院环境脏、乱等问题,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呼兰街道对巷路改造整治总投资金额17.4万元。
安全维稳 强化安全工作,街道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街道与各社区(村)签订了安全生产和消防责任状,完善了街道应对重、特大安全事故处理预案;建立健全由30多人组成的反应快速、运转高效的应急小分队,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6月份全区开展的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中,街道办事处领导深入辖区部分企事业单位,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增强辖区居民消防安全意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将经常性检查和抽查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到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全年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及抽查35次,处理隐患11处,下达整改意见3条。在做好信访稳定工作中,针对辖区内不稳定问题和可能酿成群体性事件的不稳定因素,逐社区、逐村(屯)开展全方位地毯式排查,不留盲点和死角,共排查出重大矛盾纠纷3处。并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隐患,逐件建立台账,逐件确定调处稳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落实稳控措施,实施严密监控,建立包保工作小组,落实稳定包保责任,气象胡同动迁拆迁上访事件、伟光村村民颜范文与回民墓地上访事件、呼兰钢厂占地问题、王喜上访事件等,经与有关单位多方协商,全面进行妥善解决,并认真进行档案存储管理。
防汛排涝 按照区防汛办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排内涝工作。因雨水量大,街道多处地域严重积水,全体机关干部、社区、村工作人员全部到岗到位待命,积极落实防排内涝工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对街道易涝区域进行实地踏查,启动防内涝应急预案,做到主要领导包街,主管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社区,村、社区人员包户。对辖区内41个地下室、商业网点进行了强降雨防倒灌宣传,出现强降雨倒灌时立即停业,疏散人员,防止人员伤亡。遇强降雨时,将辖区内17户29人危房人员动员转移至四中校安置。在内涝节点设置排水泵站4处,储存汽油300升、机油8升,编织袋2000条,每个排水泵站设置4人看护,编织袋根据以往易涝区域积水多少发放到社区。全街在防内涝工作中,未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招商引资 街道对招商引资工作非常重视,在年初区委召开全区产业项目招商工作推进会后,立即行动起来,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为辖区内企业积极创造条件,扩大经营规模。宾拓物流经过几年的发展,办公条件已不能满足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企业将对现有的办公条件和厂房进行改善,到位资金2500万元。
畜牧工作 在畜牧防疫工作中,能做到对各社区、村进行动物防疫跟踪督查。全年街道出动防疫工作人员20人次,对街道牲畜进行全面防疫。共防疫猪瘟猪口蹄疫6980头,猪蓝耳病6976头、牛口蹄疫392头,禽流感19750只。消毒圈舍12000平方米,使用消毒药0.02吨,生石灰2.2吨,其他消毒药品1吨。发放母猪繁育补贴271头,33户养殖户,金额27100元。(田玉和)
【建设路街道】 位于呼兰老城区南部,南临呼兰河,北以建设路中心线为界与呼兰街道相连,西以南大街中心线为界与兰河街道接壤,东至滨北铁路与腰堡街道相接,辖区面积11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萧红大道111号。2013年,下辖建设、萧红、光明、奋斗、希望、兴盛6个社区,1个行政村(永兴村),2个自然屯(小蓝旗屯、谭家窑)。户籍人口14825户,33239人。
经济指标 2013年上半年成功招商2家企业,投资金额4100万元,全部资金均已到位。超额完成了全年2500万元的招商引资工作任务;在全区率先完成了全年度1.3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金额1.31亿元。
社区建设 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各项措施的强化与执行,有效拓展了社区服务功能,增强了居委会自治能力,推进了标准化社区建设。1.以规范开展便民服务为目标,有机整合网格化管理资源,细化量化各项服务活动措施,积极发挥小网格便捷、高效等优势,深入组织开展综治、计生、安全等工作,同时,按照相关部门工作部署和要求,认真开展了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2.以辟建新型群众文体活动阵地为目标,在兴盛社区建成了以15分钟为半径的“便民服务圈”、“文体活动圈”,极大方便了周边奋斗社区、永兴村辖区居(村)民。3.以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为目标,在省、市、区妇联帮助下,面向辖区流动、留守儿童建成了呼兰区首家“儿童之家”,配建了图书室、健身室、书画室、棋牌室、家长学校等750余平方米的活动场所。为辖区108名流动、留守儿童提供了优质、细心志愿看护服务。4.以推进星级示范社区建设为目标,全力打造萧红社区、兴盛社区五星级标准化社区建设,组织人力在软件资料完善归档、硬件设施配置规划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5.以创建党风廉政教育示范社区为目标,在兴盛社区成立社区纪检工作站,建立党风廉政教育室、廉政文化活动室,并积极组织开展了相关活动。6.以关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为目标,在全区成立了首家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了标准化心理咨询辅导室,迎接市委宣传部相关部门领导检查验收,并获得了高度评价。
创城工作 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街道结合实际,整合资源,组织全街积极开展宣传、创建、治理相关工作。1.提升群众知晓率。在辖区主要巷路、各小区明显位置张挂“讲文明、树新风、遵德守礼”公益广告牌118块,协调物业公司、包保单位张挂条幅15条,发动辖区21家安装LED的商户提供宣传平台。在庭院小区张挂学雷锋志愿服务理念、“三关爱”服务内容、“市民应知应会一到十”、公民道德、文明素质教育宣传画(板)143张(块)。2.提升宣传入户率。入户发放《倡议书》《应知会做一到十》宣传单12000份、2012~2014年创建文明城市主题宣传挂历10000张。以主要领导抓全面、战线领导分工协作、机关干部进驻社区、社区人员分包网格的四级责任包保机制为根本保障,以全员参与宣传、入户为主要措施,辖区内除无人居住房屋外,全部实现2次入户。在市调查队的多次抽查中均取得了较高分值。3.提升居民满意率。为确保入户测评工作取得预期成效,街道组织社区干部入户开展宣传工作同时,向群众阐明支持创城工作长远意义、宣传文明城市建设重要性,对群众反映突出问题进行认真记录,并针对实际情况对其中的51件突出问题给予了及时解决,有效提升了居民满意率。4.巩固文明创建成果。加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力度,积极开展了文明社区、文明小区评比活动。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实现提升居民文明程度、丰富文明创建内涵、促进社区整体和谐的工作目标。5.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加大网络志愿服务宣传和活动发布工作力度,志愿者构成在社区志愿者、党员志愿者的基础上新增了物业公司志愿者、小小志愿者等,在街道志愿服务分队的统一指挥下,累计开展清冰雪、绿化、扶贫、助学捐款等各类“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86次,参与志愿者达1030余人次。
环境整治 2013年,街道继续加强城市环境整治力度。按照《呼兰区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及责任分解牵头部门相关工作要求,制订完善了《建设路街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门前四包”工作实施方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制定了《建设路街道2013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责任分解表》《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责任分解表》。街道组织社区、物业公司严格按照各项制度要求,积极开展辖区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清理门前乱堆乱放214处、占道经营问题57件次,清除庭院小区卫生死角65处、乱贴乱画72处,清理生活垃圾、绿化垃圾59立方米。认真开展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清理农业生产生活垃圾2450立方米,投入整治资金23万余元。
防汛排涝 在防汛防内涝工作中,街道领导班子充分发挥高度的凝聚力和顽强的战斗力,全员参战,24小时上岗监控,在排除内涝区积水工作中,成功转移辖区内涝受灾区域空巢老人、危房住户,并对5条低洼巷路连续三个月实施监控排水等救援工作。在抢修永兴村民堤危险堤段工程中,街道主要领导亲自带队驻守堤坝,民堤险情所涉及的17户、53名村民全部安全转移,组织人力对多处危险堤段进行抢险加固,成功化解一次又一次的突发险情,为确保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棚户区改造 成立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配合相关单位、部门深入光明七委动迁区进行基础数据、信息核实工作,建立健全调查档案,全力做好动迁户稳控工作。配合房屋征收办开展了动迁房屋面积的重新测量工作,目前已完成95户房屋面积的测量,剩余106户房屋面积的测量正在有序推进中。
安全维稳 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应对的方针,加大信访安全稳控工作力度,做好辖区重点人群信访稳定工作。大力疏导、调解各种社会矛盾和民间纠纷,避免矛盾激化。街道成立安全办,通过网格化管理、隐患排查等工作的深入开展,重点加强辖区企业安全检查及安全生产生活知识的宣传力度和隐患排查工作力度,有效提高了全民安全生产生活意识,较好地维护了辖区社会安定有序的发展局面。(杨楠)
【兰河街道】 位于呼兰老城区西部,以南北大街为界,东北为呼兰街道,西南为兰河街道,东至南北大街与呼兰街道接壤,西至呼兰河,南临呼兰河大桥,北与长岭镇的井堡、葛堡村相邻,面积15.5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怡园小区5号楼。2013年,下辖幸福、沿河、世亨、和平、和兴、建国、建兴、民主、民生、富民、田野11个社区,富强、原野2个行政村,富强、岳家粉坊、小果家窝堡、王显屯、李家窑5个自然屯。户籍人口27905户、59869人。
社区建设 解决社区办公用房和公益性用房、增添社区办公设备和文体设施是改善社区管理环境、有效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建立和谐规范化新型社区具有重要意义。实际工作中,通过与明达集团沟通协调解决幸福、沿河社区办公用房2处。自筹资金为富民社区提供公益用房1处,总面积约500平方米。加强社区的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在社区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1.以“敢于承担、勇于创新、勤于工作、甘于奉献”为主题,开展“两委”组织争创一流社区活动,使社区“两委”班子成为敢担当、勇创新、强素质、能干事的坚强组织。2.以“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为主题,开展争做优秀社区工作者的干部队伍建设活动,社区干部队伍素质大幅提升。8月,对1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进行了换届选举,共选出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55名。使新当选的居委会成员更好更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提升服务本领,选举后,对新当选的居委会成员进行两次岗位培训,参加人数100余人。通过培训,居委会成员管理能力、服务能力普遍增强。为提高社区建设标准,提升社区为民服务水平,打造新型现代化文明社区,按照“五创”活动的总体要求,以强化社区基础设施为突破,全面推进“星级社区”创建工作。继续完善以街道、社区、网格为单位的三级管理网格体系,依据社区所辖面积、职能范围、人口分布情况等相关要求对部分安排不合理的网格进行了重新划分,开展网格化管理与“创先争优”和服务民生结合起来的“两个结合”活动。通过活动,树立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各社区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开展了健康长跑、乒乓球赛、文艺会演等多项多次活动。开展了科普宣传、法制宣传、社会公益教育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单2万余份,通过活动开展,有力推动了文明和谐社区的建设。
新农村建设 兰河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创新思路、把握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1.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完善。两村投入30余万元对部分道路进行整修,实现白色路面全覆盖;原野村投资76万元安装140盏太阳能路灯,投资13.5万元清理垃圾4000余立方米;区建设局为富强村投资120万元修15条红砖路,富强村投资14万元清理垃圾3800余立方米。2.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充分发挥两村特色产业优势,着力打造特色经济,新增温室大棚25栋。已建成温室大棚1165栋,占地面积825亩,年销售收入2836万元;“寒地菜”基地占地面积6376亩,年销售收入3689万元。3.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不断壮大。充分利用国家对农村经济组织的扶持政策,积极发展农村经济组织,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技术指导方式培育技术骨干队伍,有力地提升合作社辐射带动功能,农业专业合作社达到15家,年产值3200万元。4.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积极引导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培训人员1389人次,年转移劳动力2000余人次,年增加收入1100万元。5.认真开展新农合工作。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5335人,参合率达到84%,超额完成工作任务。城镇人口参加新农合人数达到12197人。
民生保障 在改善民生,拓展服务领域工作中,主要从帮贫解困、帮老助老、平安稳定、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全面开展改善民生的服务。2013年,共办理低保2228户4072人。核报低保医疗救助金5.8万元,对27户因病重或突发事件导致贫困的家庭申请救济金7万元,为4000余名65岁以上老人免费进行体检。组织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进百家门、问百家事、解百家难、帮百家富”为主题的“四百活动”,共募捐1928元。建立了老人志愿服务队,服务老人670人。因黑乳集团辖下的金星乳业停产,致使幸福社区乳品厂家属楼80余户居民家庭用水也同时停止供应,得到反映情况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做好居民稳控工作同时积极运作协调,并按照区政府的安排和指导,铺设了550延长米供水管线,为居民安装自来水。在铺设供水管线前,协调区消防队利用消防车每天对居民供水一次。6月此工程竣工,居民已吃上了安全的饮用水。
安全维稳 认真开展“3531”工程建设活动和“平安社区”建设活动,实现专群结合、以专带群治安防范格局。加强技防,部分小区已实现电子监控全覆盖。加大安全工作检查力度,进行安全检查16次,发现问题107个,及时整改105个。认真抓好信访稳定工作,对矛盾纠纷进行认真排查,并确定包保责任人,对重点信访人进行有效稳控。
棚户区改造 按棚改任务工作分配,兰河街道办事处配合区棚改办、区征收办对顺北棚改一期工程进行走访和实地测量,抽调工作人员配合区征收办公室8个测量小组对顺北棚改一期工程进行测量,共走访居民3079户,房屋总面积374784.64平方米。完成测量2284户,面积257550.48平方米。在区政府开发建设东北环路土地征用工作中,兰河街道责成原野村党总支、村委会抓好土地征用工作,原野村党总支、村委会逐户走访群众,顺利完成征地任务。
防汛抗灾 认真开展防汛抗灾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调集60名抢险人员,清理排水沟126条2600延长米,修筑高0.85米、宽1.2米的围堰200米,封墙涵洞一处。呼兰河大桥桥西居住73户、194名居民,这些居民隶属于松北区乐业镇管辖,街道承担这部分居民临时救助安置工作,组织40余人,经过5个昼夜奋战,对受灾居民进行妥善安置。发放大米80袋、被褥190床、月饼200盒、豆油11桶。
招商引资 街道办事处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完善机制、落实责任,成功引进哈尔滨畅安物流有限公司、哈尔滨普大饲料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实际完成投资额1亿元,到位资金7000万元,超额完成区下达的任务指标。
创城工作 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共筑幸福美好家园”这个主题,认真组织、广泛发动,坚持标准、创新服务,不断提升辖区内城市品位和文明程度。1.通过入户走访、印制宣传衫、发放购物袋、利用电子屏幕和短信平台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极大调动了市民参与创城活动的积极性,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2.在发动宣传的同时,全力整治环境卫生,公共环境得到有效改善。3.在市民中开展说文明话、做文明事、行文明路、做文明人的文明大行动。开设12个道德大讲堂,开展活动60余次,参加人数2200余人次。深入开展“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者服务行动。街道干部、社区工作人员服务群众的意识显著增强,自发为爱心超市和困难群众捐赠物品600余件。700余名志愿者自愿参加公益活动3000余人次,解决了卫生环境、专项服务、法律咨询等问题1000余件,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4.创新思路、突出特色、注入创城新机制。在建兴、和平、世亨、幸福4个人口密集小区打造4处文明楼道。并以“爱祖国、爱家园、爱邻里、爱亲人”为主题广泛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邻里有事帮一帮、家园建设做贡献等活动,共开展活动36次,参加人数1.2万人次。(邓秀娟)
【腰堡街道】 位于呼兰老城区东,东依方台镇,西邻呼兰街道,南隔松花江与道外区东风镇、民主镇、阿城区巨源乡相望,北靠双井街道、沈家镇,面积152平方公里。2004年10月由呼兰镇划出设立,街道办事处驻腰堡村。2013年,下辖松花江、腰堡2个社区,大堡、兰河、水师、靠山、腰堡、永丰6个行政村,14个自然屯。户籍人口9034户,32045人。
新农村建设 2013年,疏通永丰屯、陈排屯、蒙古屯、靠山村、大堡村、腰堡村排水渠33公里;蒙古屯安装路灯100盏,全部投入使用;兰河村呼口屯内白色路面两侧路肩进行了硬化,明沟排水;东岗屯村屯绿化,栽种树木2000株;街道完成泥草房和危房改造100栋;大堡村7000米白色路面两侧修建明沟排水工程完成;蒙古屯和大堡村安装自来水工程完成;十里长街安装“天眼”(100盏)工程完成。
招商引资 2013年,街道引进2个项目。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制品项目是黑龙江省双达电力设备集团投资2200万元,年产20万立方米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企业坐落在腰堡街道兰河村呼口屯境内,有员工50人,年收入2400万元,利润360万元,税金240万元,该产品是一种轻质多孔、保温隔热、防火性能良好、可钉、可锯、可刨并具有抗震能力和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双达农业示范园区项目是黑龙江省双达电力设备集团2013年投产农业企业之一,坐落在腰堡街道兰河村兰河屯境内,企业员工100人,投入资金3550万元,占地60万平方米,年收入500万元,利润300万元。企业利用哈尔滨第三发电厂机组冷却循环水预热,建设连栋温室大棚双拱节能日光温室,光、温、湿均采用电控装置;花卉、蔬菜种植采用无土栽培;施肥灌溉采用滴灌技术,电脑自动控制;采用基质、水培等多种栽培方法,同时,生产的瓜果蔬菜,堪称绿色食品。
植树造林 按照区委区政府下达的植树造林任务,结合街道实际情况,街道充分利用春季有限时间,统筹安排,抢先抓早,确保造林工作进度和造林质量圆满完成。街道确定“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机制。2013年,区里下发的任务是100亩,街道实际完成造林任务103亩,其中农防林造林面积65亩,护路林造林面积8亩,水保林30亩。超额完成任务。
民生保障 2013年,区里下发合作医疗指标任务数是16807人,街道圆满完成下发任务。完成率达到100%。街道率先超额完成新农保、城居保参保缴费任务。新农保缴费任务是9130人,完成9228人。城居保参保缴费任务640人,已完成695人,这两项工作都已经超额完成任务。
秋整地工作 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秋整地工作精神指导,《腰堡街道2013年秋整地工作实施方案》的布置和要求,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第一时间召开秋整地动员会议,成立秋整地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办事处主任任副组长,同时抽调28名街道干部入住各村屯督办工作,划片包干,责任到人,严格执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奖惩机制,确保秋整地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街广大干部群众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攻坚克难,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原则,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全面掀起秋整地工作的热潮,完成深松整地22300亩,超出任务11.5%。
环境整治 按照区政府2013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工作方案通知的要求,腰堡街道针对冬季雪大造成春季主要街路冰雪融化,严重影响居民出行的情况,腰堡街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出动大型钩机4台,清运翻斗车30台,出动550余人次,清运冰雪、垃圾4.5万立方米。清淤挖村屯内排水沟35处,约3000延长米。4月,街道争取资金150万元修地下排水沟1000米。同时组织街道城管、区行政执法局直属二中队清理乱贴、乱挂条幅52条,不干胶63张,牌匾30块。并宣传动员居民,按门前“四包”责任区,清理门前卫生。通过政府牵头,干群互动,调动了居民自觉维护环境、保持市容环境卫生的自觉性,同时政府服务于民的公信度也得到了提升。针对通往河口湿地公园和腰堡渔港沿线路段及腰堡十里长街进行彻底卫生整治,进行了全面铺装、铺垫、整治,出动大、小挖沟机15台,大翻斗车12台,小翻斗车25台,出动700多人次,粉刷树木3.6万棵,打路边草3.2万平方米。清理路边沟1万延长米。街道成立了环卫队,由环卫工人日清日扫,做到了常态化管理。同时对各村各户的柴草垛进行统一整治,做到安全防火,全部出村,减少火灾隐患。
信访工作 2013年,街道对全街信访积案和进京访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且对突出的问题及矛盾纠纷进行梳理。1.排查梳理,分门归类。全街道信访工作上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具体人员着力抓。自年初以来,解决群众上访20余件100多人次,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18件,达到群众诉求有着落,件件信访有回音,事事处理有结果,保证全街道信访安全稳定。2.领导包保,责任到人。根据信访案件内容,每个信访件都由党政领导进行包案,按照包掌握情况,包解决问题,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理的原则,实行责任制,并限时结案。3.深入调研,掌握实情。每个包案领导针对信访对象、内容,分别深入基层走访当地干部群众、广泛听取意见,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等形式,耐心细致地讲解政策法规,分析原因,理顺了上访者的情绪。4.亲自督办,切实解决。对于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能解决的及时给予解决。对诉求不合理但生产生活确实有困难的,综合采取政府救济,社会和民间求助等方式帮助解决,多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好事实事。
防汛抗洪 2013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接到上级命令后,立即成立了防汛抗洪指挥部,街道主要领导任总指挥,主管领导任副总指挥,兰河堤段成立临时指挥部,各村屯也成立了防汛组织。并且严格要求防汛工作期间,战区领导一线靠前指挥,领导带班,轮流值班;巡堤轮流24小时有人值守,街、村干部、领导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各村屯堤段人员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做到街、村、巡堤人员三联动,不定期检查汛情和人员工作情况。街道根据重点堤段及五处强排闸门、泵站出现的险情,投入了大量人力、物资、资金,在街、村、巡堤人员共同努力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腰堡街道沿江27.3公里的防汛工作任务圆满完成。(李文超)
【利民街道】 位于呼兰新城区东部,东临松花江,西与学院路街道毗连,南与松北区接壤,北依呼兰河,面积119.5平方公里。2004年10月从呼兰镇划出设立,街道办事处驻南京路博来雅园。2013年,街道辖兴业、燕京2个社区,利民、裕田、治水3个行政村,31个自然屯。户籍人口14379户,32957人。
社区建设 2013年,街道社区建设项目的工作责任目标为新建裕建、星城、华远三个社区。位于利民大道富佳新天地小区的裕建中心社区(总面积3012平方米)主体工程建设已经全部完成,其中新增居民委员会工作用房500平方米,另有无偿向社区提供使用的文体、娱乐、健身活动用房1912平方米,包括社区超市、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图书馆等;新增华远社区27万平方米住宅区,按规定配建社区公益用房300平方米,另外于华远新家园内无偿提供文体娱乐健身活动用房800平方米;新增滨才星城住宅小区128683平方米,按规定配建了公益用房170平方米,以上房屋已全部投入使用,街道各社区工作人员已经进入办公地点开展社区工作。另外,街道在富佳小区建设运动水系公园3万平方米的责任目标任务正在全面进行中。富佳新天地运动主题公园是省内最大的运动主题水系公园,集运动、健身、娱乐、休闲为一体,完美融合奥运文化、运动主体与欧洲风貌等元素,规划用地达6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已经施工完成,将于2014年投入使用。街道于2013年8月末与哈尔滨裕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顺迈小学联合主办第三届业主运动大会,增加了对体育、文化、趣味、智力等元素的多元化融合,进一步加强了社区文化建设,传播运动健康的养生理念,让全民健身运动真正地走进社区、走进生活。
征地拆迁 2013年,利民街道通过入户走访、排查摸底、妥善沟通等细致负责的工作方法,较好地完成了征地任务。街道共完成土地征收52万平方米,包括利民村滨北工业园区数十家企业,裕田村制药园区15万平方米、制药四厂规划路4.7万平方米及长禹地产11万平方米,治水村利民农化技术有限公司东侧4万平方米,乐泰药业17.2万平方米,地埋电缆4000米。同步加快拆迁步伐与安置进程,在相关部门的技术指导与良好配合下,严格按照有关政策务实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拆迁目标任务。主要完成长禹楼剩余39户回迁户已有14户完成签订协议;北京路工业园征地面积17万平方米,剩余26万平方米,现已与5户居民达成协议;为人防工程前期建设工作,对2户强制拆迁已完成。
招商引资 2013年,街道招商引资项目的责任目标为:投资额度1亿元,年度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00万元。全年街道招商引资投资额20399万元,到位资金9200万元。其中哈尔滨中国标准铅笔公司投资额14399万元,到位资金7200万元,年末投入生产;哈尔滨市鑫盛达电控设备有限公司投资额6000万元,到位资金2000万元,年内厂房已经完工,等待进设备投产。街道已超额完成全年招商引资工作任务。
创城工作 街道按照市、区统一部署,继续秉承为群众服务的原则,组织机关、社区、村干部和志愿者共开展了9项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其中“文明城市建设”、“文化进社区”、“绿色环保”主题活动充分宣传了文明创建、提升居民素质等理念,推动社区文化火热开展,为打造文明街道、推进创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温情关爱、“三服务”主题活动中,街道领导、干部深入走访各村、各社区,及时了解情况,对困难家庭、孤寡老人等群体开展爱心捐助志愿活动,切实解决群众困难;通过便民利民、创优质服务、“科普推广、生育关怀、法律援助”主题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基层机关的服务质量,加强效能建设,普及科学和法律知识,更进一步体现政府部门的人文关怀;通过“寻找身边好人、社区雷锋”主题活动,充分发挥了“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先进榜样的示范作用,有效地引导了群众投身道德建设,不断增强道德意识,对居民素质的整体提高起到了显著的积极作用。
民生保障 2013年,街道严格按照区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逐一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体运行平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缓解,受到了广大农民欢迎。1月26日,全街道新农合缴费工作圆满结束,区政府下达街道任务目标12471人,完成19196人,超额完成任务目标6725人,位居全区榜首,得到区政府、区卫生局一致好评。至11月上旬,全街共收集新农合医疗申请报销病历595份,已报销475份,报销金额1776727.47元;为失地农民办理户口农转非952户共计1560人,办理养老保险111人。计生工作方面,街道共计对2431户、2699人颁发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发放农村和城镇无业独生子女费总金额160120元;共计办理独生子女证51例,审批再生育指标18个,开具流动人口婚育证明32例,奖励扶助家庭3个,特扶家庭1个,完成优生优育健康检查158对;通过组织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免费发放避孕药具,计划生育率达到94.5%,男女性别比达到1∶1.3,建立健全了计划工作网络和流动人口户卡档案,较好地实现了计划生育责任目标。
信访工作 2013年,信访办对进京赴省信访案件、重信重访案件等突出问题及矛盾纠纷进行梳理,每个信访件都由党政领导进行包案,按照“包掌握情况、包解决问题、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理”的原则,每个包案领导针对信访对象、内容,分别深入基层、走访当地干部群众,广泛听取意见;通过召开座谈会、个访谈心等形式,耐心细致的向群众讲解政策、分析原因,理顺上访者情绪,对每起信访案件都做到亲自督办、切实解决,全年共排查信访积案8件。(李目)
【学院路街道】 位于呼兰区最南端,位于新城区西部,东与利民街道相接,西与松北区对青山镇为邻,南与松北区万宝镇接壤,北与松北区乐业镇毗连,总面积40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6.6平方公里。2010年8月从利民街道划出设立,街道办事处驻燕京路188号。2013年,辖顺迈、师大、学院路、滨才、裕民、安康6个社区,裕强、裕华、裕发3个行政村,14个自然屯。户籍人口6607户,16651人。
社区建设 街道6个社区中4个社区达到星级标准,其中滨才社区被评为五星级社区。积极打造中心社区建设,滨才社区办公及活动场所用房面积达到4100平方米,中心社区建设达到全区先进行列。同时在滨才社区打造“平安家园”管理模式,社区依托“六个服务功能区”,全面推进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积极打造“六类特色文化”,营造文明和谐氛围;组建“七支为民服务队”,开展20个大类120余项服务;创建“八个基地”,全面提升居民综合素质;全方位、全天候运行好滨才社区网和便民服务热线“两个平台”,形成了较为规范的“66782”的社会管理模式,积极构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征地拆迁 2013年,按照开发区统一安排部署,围绕大项目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共征地120多万平方米,在征地过程中,街村两级克服诸多困难和问题,做了大量积极工作,特别是在征杉杉永达商业综合体项目时,街村两级全力以赴,保障了全区重点项目按时落地开工。解决小耿家拆迁遗留问题。小耿家屯整体拆迁工作是从2010年开始,由于诸多因素,还有30户村民没有就拆迁问题达成协议。街道按照开发区要求,协助企业做好拆迁的历史遗留问题,经细致工作已就拆迁问题与7户签订了动迁协议,拆迁工作目前还在继续进行,回迁楼共规划5栋,有3栋已经开始建设。
环境整治 自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来,学院路街道通过对现有人员、资源的整合,全力以赴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1.大力宣传,创城工作求实效。学院路街道在创城宣传过程中悬挂横幅80条、设立宣传栏10处、宣传台56处,制作尊礼守法提示牌500块,发送宣传单50000份、“心”型创城收藏卡45000份,张贴宣传海报1000张,发送创城宣传短信2500条,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时间5000余小时,“我们的节日”活动多次出现在区级简报上,滨才社区道德讲堂成为全区示范点。2.细致排查,卫生死角不遗漏。学院路街道结合城区实际情况,加大排查和整治力度,设立多个巡查监督小组,进一步完善常态化监督管理机制,认真排查,发现存在卫生死角、乱贴乱画、建筑垃圾等影响卫生质量的问题,及时进行清理和整治。全年开展义务劳动12次,累计参加人员1450人次;国庆期间,开展了“家家户户齐动手、干干净净迎国庆”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城区的洁净度。3.部门联动,综合执法形成合力。对排查出的环境卫生重点、难点问题,逐一专题研究、制订方案,专人负责、限期解决。同时形成街道办、行政执法局、物业公司三家单位联动机制,先后对禹舜小区、柏林四季、鸿林金色地标小区、志华小区、电力小区、上海嘉园小区、城乡结合部进行集中整治,共清运垃圾1398车、5500立方米、清理卫生死角236处,监督制止、拆除违章建筑9处,累计投入资金30余万元。
综治维稳 在深入开展三项排查工作基础上,完善“大调解”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法律诊所”建设;积极推动风险评估,从源头上维护群众利益;以社区村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为依托,完善街综治维稳中心及社区(村)综治维稳工作站建设,强化基层源头治理、未访化解、初访调处的责任和能力。1.抓好信访稳定工作。学院路街道处于开发区核心区域,征地拆迁时间较早,历史遗留问题和征地农民要求“翻烧饼”的较多,一些问题处理起来难度很大,按照处理一批,稳控一批,打击一批的原则,全力做好信访稳定工作。通过落实包保、制定预案、动态监控、每日研判等有效手段,信访稳定工作取得明显效果,没有因为信访稳定工作给区里造成太大影响。化解各类一般性矛盾纠纷150余件、疑难复杂重点信访案件6件。2.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学院路街道辖区内有各类企业商户2800多家,其中重点监管单位300多家,监管任务十分繁重,工作压力很大,但严格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履行好属地监督管理的各项职责,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街道按照区里统一部署,第一时间成立安监办,建立各类监管对象安全管理档案,实行规范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在检查形式上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街道自己检查,由主管领导带队,坚持每月至少15个工作日,对辖区内企业进行全方位、地毯式检查;配合安监局对辖区内企业进行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不属于街道管辖范围的逐级上报,并积极协调安监、消防、质监、交通等上级职能部门联合检查。全年共排查出各类安全隐患691处,已完成整改678处。
民生保障 街道结合实际情况,从居民、群众要求最迫切、受益面最广、最有条件办的事情入手,建立健全低保、特困、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2013年救济困难户100户,发放救济金4万元;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14.5万元,新农保参保人数2762人,办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1300人,新农合参保人数14076人,至10月仅市级以上医院受益人员达到452人、受益金额139万余元。(温馨)
【康金街道】 位于呼兰区境东北部,距老城区28公里。东与巴彦县丰乐乡为邻,西靠许堡乡,南连方台镇、沈家镇,北接大用镇、石人镇,面积244.33平方公里。2009年撤镇设街道,康金街道办事处驻学府社区西湖公园。2013年,街道辖中华、学府、解放、经贸4个社区,历井、孟井、胜平、兰阳、洪家、王佩、大赵、西井、杨木、苏德、头道、永胜、新农、永贵、季德、双合、前进、白家、小赵、东腰、东井、金城、葛家、永昌、王牛、刘家26个行政村,52个自然屯。户籍人口23960户、69285人。
农业生产 2013年,康金街道消除春冻等不利因素影响,抓住生长期内无自然灾害的有利条件,农业生产喜获丰收,粮食产量1.57亿公斤,同比增长4.6%。康金街道用近两个月时间,将连片的13000亩土地的农户工作全部做通,为金山农机合作社和文俊农机合作社规模化经营,为实现合作社加订单种植打下基础。金山合作社经过几年发展,从只有5台农机的小社团,发展到现有玉米联合收割机30台套,大型拖拉机7台套,播种机、液体施肥机各一台的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从刚组建时只有5名社员到带动周边1785户农民入社,经营辐射周边4个村7个屯;从固定资产只有350万元到固定资产的1700万元,2013年合作社经营收入2890万元;从入社土地面积1200亩到3.16万亩,走出一条新形势下农村产业化新道路。杨木村的金山农机合作社种植大垄双行玉米15000亩,亩增产175公斤,仅此一项增加收入450万元。永昌村的文俊马铃薯种植合作社与加拿大麦肯公司签订马铃薯种植订单,种植抗疫白马铃薯1500亩,亩产达到了4000公斤,且淀粉含量高,种植技术和产量、品质得到了省、市、区领导及群众的认可,明年将扩大种植面积。文俊合作社还种植有机水稻700亩,黏甜玉米500亩,已全注册了商标。有相关部门进行全程监督管理,建设了1200平方米的冷冻、玉米速冻、水稻冷冻保存库,形成了生产、储存、销售一条龙的产业模式。牛堡屯的牛堡屯庆农韭菜种植合作社同哈达大市场签订的订单,牛堡屯的韭菜占领了哈市所有市场,牛堡屯仅韭菜一项,每公顷纯收入近8万元。尚家屯的黄心菜,同韩国签订订单,专门做泡菜,批发价格保证0.15元/公斤,收入也非常可观。康金街道农业专业合作社正逐步形成以村带社,以社促村,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走出了以大合作社加大订单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招商引资 2013年,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果。1.康金百货商场扩建项目。招商投资2200万元新建商场一座,地上4层,地下1层,占地8385平方米,建筑面积12643平方米,该项目现已经进入主体封顶阶段,项目建成后可安置劳动力400余人。2.通过多次与胜达钢构公司磋商达成共识,已与胜达钢构公司达成意向性协议,胜达钢构计划投资1.5亿元开发新项目,新项目已在利民开发区签订协议,落户到利民开发区东区。投资1000万元对金山合作社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对永贵村投资1000万元的节水增粮项目已如期竣工。3.招商哈尔滨益野粮食贸易有限公司玉米精深加工项目落户康金街道永贵村尚家屯,项目投资1000万元,已投放到位。该项目占地面积9973平方米,投产后年加工玉米1万吨,项目已开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信访工作 对遗留案件进行积极处理,信访积案77件,多为土地问题、遗留债务问题和民办教师、老兽医、电影放映员等历史遗留问题,严重时上访人员高度影响正常办公。采取按照分管战线领导负责各自战线信访案件,主管信访领导具体负责,主要领导负总责的工作格局。做到分工不分家,到位不越位,用权不越权,使康金信访工作取得突破,现已经解决了69件遗留问题,其余8件正在逐步化解。
民生工作 2013年,民生工作取得新进展。1.排水系统集中整治。上半年康金街道办事处筹措资金50万元,对街道主路两侧的下水道和地下的排水管网进行综合整治。动用运输车辆420台次,人力500人次,清理路边沟1万延长米,清理垃圾1500吨,排水系统维护4000延长米,通过清理提高了城镇排水能力,为汛期康金街道的排涝工作打下坚实基础。2.完成绿化造林任务。康金街道逐村逐地块落实造林任务,林业站技术人员跟踪问效,落实造林苗木和造林质量,全街完成春季造林任务960亩,栽植各类树木22万株,超额完成区政府下达任务指标160亩,增强了防御风沙能力,名列全区第一。3.村屯道路硬化工程。对辖区五个村屯内的恶劣路面进行维修,维修水泥路30公里,投入工程款1200万元,人力1000余人。全部投入使用,解决了五个村近万人的出行问题,促进了村域经济的发展。4.解决金葫芦小区物业遗留问题。金葫芦小区辖两栋居民楼,共14个单元,住户300户,2010年投入使用,因建造时的开发商与物业历史遗留问题,一直为临时用电、用水。私拉乱接问题严重,超负荷用电造成小区经常停电、停水。形成居民拖欠电费、水费的恶性循环。小区居民多次上访要求解决用水、用电问题。区委区政府特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为组长,公安局、执法局、规划局、土地局、电业局、康金街道办事处为成员的专项治理小组。通过走访了解,多次与开发商和物业公司沟通,化解了历史遗留的权属问题。最终协调区执法局、电业局,对金葫芦小区统一接入民用电,安装供水设施,解决了小区千余人用水、用电问题,一举化解困扰小区多年的物业问题。5.解决天奇小区弃管问题。由于天奇小区物业弃管,自2012年12月开始,该小区业户多次到省、市、区和街道上访。街道多次与区物业办及小区住户协商,按照《物业管理条例》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同时与原物业主协商,将原物业管理者遗留的问题分层化解,又与康金唯一一家有资质的物业公司协调,由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签订了物业管理协议。就新物业公司接手后,街道城管办人员对供热管网改造进行全程跟踪问效。天奇楼业户非常满意,遗留多年的天奇楼小区弃管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6.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美化康金小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对康金街道内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把清洁队由原来20人扩大到30人,新增2台垃圾清运车辆。对各临街商铺进行卫生区域划分,开展门前四包,落实卫生责任制。康金交警中队牵头,街道办事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对乱停乱放车辆进行集中治理,集中到指定地点停放。区行政执法局康金中队集中对占道经营商贩进行疏导,集中到康金市场中经营,并对康金市场进行区域划分,规范市场秩序。(魏丙峰)
【双井街道】 位于区境中部,距老城区12.5公里。东依沈家镇,南连腰堡街道,西邻呼兰街道,北接长岭镇,面积82.06平方公里。2009年撤镇设街道,双井街道办事处驻双井村。2013年,街道辖双井、工农、小罗、勤劳、护路、新兴、何家、光荣、前井、黄平10个行政村,26个自然屯。户籍人口9153户、27925人。
种植业 街道积极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按照种植业往绿色无公害、特色上调的总体思路,在“绿色”认证和标准化生产上下功夫。现代农业发展方面以哈肇路双井段沿线为重点,在护路村打造了休闲农业园区雏形,初步在工农村建立蔬菜种植园区。经过科学调整,全街道经济作物面积2.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1%。其中,种植各类蔬菜15000亩,两瓜3000亩,苗木花卉2000亩,其他类经济作物7000亩。全面完成了秋整地任务。
招商引资 引进哈尔滨晟昱百加饲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于立。4月企业在双井街道护路村投资5000万元建厂,占地6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现已经竣工投入试生产阶段。该项目完全达产后年生产生态饲料20万吨,销售收入可达3亿元,利税为3800万元,可以安排100名以上劳动力就业。
基础建设 双井街道在道路硬化、绿化、环境整治、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继续加以完善。全街道环境整治继续推进,绿化植树305亩。前井村硬化道路5公里,工农村安装路灯40盏。街社服务中心主体已经完工,即将投入使用。
民生工作 双井街道认真抓好信访稳定、“创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3531”工程等安全稳定工作;认真解决了土地等热点难点信访问题;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粮补、能繁母猪补贴等资金发放到位;农村扶贫解困、民政优抚、低保工作等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和贯彻;畜禽防疫工作细致到位,防疫率100%;认真落实了计划生育政策。(李权)
乡 镇
【沈家镇】 位于区境中部,距老城区20公里。东邻方台镇,西连双井街道、长岭镇,南接腰堡街道,北靠许堡乡、康金街道,面积108.56平方公里。镇政府驻沈家村。2013年,镇辖吉堡、郭堡、大罗、北三家、文化、柳泉、福利、裴堡、沈家、致富、祁堡、罗斌12个行政村,23个自然屯。户籍人口8566户、26983人。
农牧副业 沈家镇是农业大镇,农业是支柱产业。沈家镇坚持以农业生产为中心,同步发展牧业、副业,各项事业互为依托,同步发展,齐头并进。2013年,绿色无公害农业生产取得了迅猛发展,全镇绿色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5万亩,绿色水稻1.2万亩,另有裴堡村3000亩的绿色黏玉米,绿色农业生产达到了种植总面积的25%,农业总收入的40%。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全年有53栋温室,530栋大棚投入生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加大,两瓜、苗木种植面积达5000亩,既丰富了农产品种类,又提高了经济效益。牧业生产方面坚持做好畜禽防疫工作,做到应防尽防,保障畜牧业安全有序发展;扩大各村以及牧业生产小区的养殖规模。全年肉鸡出栏100万只,生猪出栏4万头。镇农业收入达2.4亿元,牧业、副业总收入达1.1亿元,均较2012年相比有较大地提高。
经济调整 继2010年引进凯莱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后,2013年又在大罗村与哈尔滨滨兰建筑有限公司、哈尔滨市水务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大罗湾绿洲现代农业项目,该项目包括农民新居、绿色水稻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及健康养老休闲旅游区等四项内容。该项目已流转土地120公顷,并建成了2000平方米水稻智能催芽温室一座、1000平方米越冬储藏窖一座、育苗温室2栋和育苗大棚150栋等现代农业设施,大大加快了镇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
招商引资 2013年,完成招商项目5个,其中超过亿元投资项目2个,分别为位于大罗村的大罗湾绿洲现代农业项目和吉堡村静脉产业园项目,均已完成项目规划、土地流转和部分初期基础建设。超过千万元项目3个,分别为沈家村的瑞中粮食贸易项目、罗斌村的鑫誉源粮食加工项目、吉堡村的满仓粮食贸易项目,年底均可完成建设投入生产。另外还有太子奶养殖基地等多个项目正在洽谈中。
基础建设 2013年,道路硬化率继续提升,在沈家村、吉堡村、罗斌村福昌屯等3个村屯新修了砂石路5公里。进一步推进“美化、亮化”工程,在罗斌村安装了太阳能路灯110盏。全镇共完成街道美化2万延长米,种植景观树木1.5万株、各类花卉500余万株。2013年,沈家村被评为省级“四星级新农村”。
社会事业 政府职能逐步向服务型转变,政府法制工作获得新突破。成立便民服务办事大厅,简便办事手续,方便群众办事。新建2000平方米健身广场一座,组织群众成立了民间秧歌队和舞蹈队,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在沈家村、大罗村、吉堡村、三家村、祁堡村、西南屯等村屯安装了监控设备,完成泥草房、危房改造68户,新建2000米中心幼儿园一座。(唐海龙)
【二八镇】 位于呼兰区东部,距呼兰老城区40公里。东邻杨林乡,西靠方台镇,南隔松花江与宾县相望,北连康金街道,东北隔漂河与巴彦县相望,面积114.71平方公里。镇政府驻二八村。2013年,镇辖元宝、头屯、王柱、傅井、长山、二八、罗井、鲍堡、阿堡9个行政村,18个自然屯。户籍人口7103户、22582人。
经济发展 201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1300元,比上年增长5%。
农业生产 2013年,农业经济取得历史上特大丰收,全镇粮食总产量实现0.7亿公斤,比上年增产10%。1.面对异常的特殊气象条件,镇村两级干部和农民群众抢前抓早,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开展抗春涝保春种工作,打赢了一次播种保全苗这场农业生产攻坚战。2.国家实施粮食补贴政策,激发了农民种田积极性,中央、省、市区农业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区委区政府对农业工作坚强有力领导。3.农民实施科学经营,规模经营,努力增加科技含量,从品种选择、肥料实施到田间管理,都采取了科学方式方法。4.农业机械发挥了良好作用,加强整地工作,保证了土壤墒情,为一次播种保全苗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农村建设 2013年,重点推进了鲍堡村中心村建设,主要开展了鲍堡村四星级文明村建设,鲍堡村自筹资金20多万元,对村内绿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环境卫生、村容村貌进行了完善和提高,在9月已经通过了省级检查组的工作验收,鲍堡村新农村建设也因此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积极推进革命老区头屯村10公里村内街道砂石路维修工作。头屯村村内无一条白色路面,百姓出行非常不便,群众对修路要求十分迫切,头屯村党支部千方百计自筹资金50多万元,对村内街道进行了砂石维修,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通过镇村两级争取,区交通局对二八至傅井村7公里通村公路进行了砂石维修,确保了通往贫困村傅井村的交通畅通。统一时间集中人力对镇松花江段所有违法建筑进行了依法强制拆除,共拆除违法建筑19处,拆违面积8910平方米,确保了松花江防洪通道工程建设顺利实施,镇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受到了区领导高度好评。
多种经营 大力发展养牛、养猪、养鸡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2013年重点发展长山村、头屯村肉牛、奶牛养殖,全镇奶牛存栏450头,黄牛存栏5200头,重点发展了元宝村养鸡合作社,2013年养鸡户增加至32户,年出栏肉鸡120万只,畜牧养殖发展势头迅猛,成为镇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半壁江山。同时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在哈肇公路以阿堡村张达屯为主扩大两瓜种植面积,以阿堡屯、二八村为主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全镇两瓜种植面积500多亩,马铃薯种植面积2000亩,均得到较好收成,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
劳务输出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抓好农村富余劳力转移工作的要求,镇劳动力转移办公室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多方搜集各地用工信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资源档案,认真搞好供需双方对接,促进了农民工有序流动,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阿堡村党员全刚成立了劳务输出服务公司,为哈市、大庆等地建筑市场输出劳务,2013年该公司输出劳务达700多人,为农民致富增收提供了便利途径。全年全镇转移劳动力4580多人,占全镇劳动力总数的45%,增加农民收入1.3亿元,人均增收3120元,真正使劳务输出收入成为农民重要收入来源。
招商引资 2013年,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努力吸引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来镇投资兴业,镇通过招商建成了阿堡烘干塔、阿堡粉皮厂,鑫怡非食用油脂加工厂,引资额达2100万元,圆满完成区政府下达的任务指标。
秋整地工作 镇秋整地工作多年来由于群众思想认识低,工作难度相当大。2013年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超前谋划、超前准备、超前落实,坚持“十一”镇村干部不休息抓秋整地工作,落实领导包片,镇干部包村、包地块责任制。镇领导班子成员靠前指挥,不分昼夜,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全体镇干部深入一线进行劳动,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全镇完成农业秋整地5.8万亩,其中深松整地4.7万亩,完成造林整地360亩,提前超额了区下达的秋整地工作任务,实现了二八镇完成秋整地工作的历史性突破,得到了区领导好评。
民生保障 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任务,全镇95%以上农民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解决了群众看病难问题。认真完成新农保费用收缴工作,按照区里要求时限,于9月30日前,全面超额完成新农保收费工作,全镇共完成保费收缴人数8349人。积极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办事效率,确保符合条件人员及时纳入低保范畴,全镇2013年民生保障工作有了新成效。
信访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信访工作会议精神,严格落实领导班子成员和镇村干部一岗三责包保责任制,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解决群众反映的合理问题和诉求,做到不推不拖,尽最大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对镇里能够解决的问题,给予明确地答复和处理,对镇里不能解决的问题,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汇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先后处理解决了傅井村村民因土地承包上访问题,有序接待处理长山村平粉屯等人多次进京上访问题、阿堡村等人反映原村干部问题。切实做好民师及兽医稳控工作,做到认真排查,确保不出现问题。通过一系列工作,有效地维护了二八镇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桂志明)
【石人镇】 位于呼兰区东北部,距老城区45公里。东临漂河与巴彦县丰乐乡为邻,西依大用镇、莲花镇,南靠康金街道,北接白奎镇,面积129.28平方公里。镇政府驻站前村。2013年,镇辖双榆、德安、金星、于家、古城、石人、站前、中兴、永平、双宝、永发、城子12个行政村,34个自然屯。户籍人口8775户、30096人。
经济发展 2013年,全镇实现总产值6.6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农业总产值4亿元,同比增长11%;工业产值7500万元,同比增长5%;三产业产值1.85亿元,同比增长9%;农民人均收入10950元,同比增长3%。
基础建设 2013年,镇自筹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建设。完成两桥一涵的改建修复。永发村桥、双宝村桥和德安村水涵洞都是年久失修,经镇党委向上级争取资金,已完成了维修和改建。完成古城村路边沟修筑、路灯和监控的安装。修筑路边沟8000延长米,上养护料百余车;安装路灯35盏,达到村村不走夜黑路;安装“天网”监控工程,村民安全保障得到巩固。
农业生产 全镇共有耕地157290亩,其中旱田141350亩,水田15940亩;粮食玉米等作物140625亩,产量9.6万吨;水田15940亩,产量8767吨;蔬菜725亩,产量3625吨。农业水利工程。完成城子村和中兴村的自来水改造工程。进行自来水设施更新改造,包括房屋建设、打水井、上净化水设备、管道更新等,共计投入资金500多万元,9月底已完成。经镇领导与水务局多次联系和沟通,为双宝村争取10眼抗旱井,促进了水稻生产的进步和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完成上级交办防汛包括出物出人的各项工作任务。秋整地工作。全年完成秋整地20000亩,已验收。造林工作任务是700亩,至5月25日,就超额完成植树造林工作任务,造林758亩,已经区林业局检查验收,代表呼兰接受省市检查,平均造林成活率达到96%;完成义务植树计划和植树基地建设;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千分之五内。全镇的畜牧业生产得到提高,奶牛存栏量350头,生猪存出栏量13324头,肉鸡饲养量59万只。发展农业合作社2家。一家是洪君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是李洪君,坐落在石人镇城子村,成员出资总额500万元,业务范围有提供农机服务、技术指导和信息咨询服务。另一家是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是李洪君,坐落在城子村,成员出资总额为500万元,经营项目有玉米、大豆、马铃薯种植、销售和技术培训、交流和信息咨询。
招商引资 党政“一把手”集中精力抓,分管副职具体抓,有关部门协调抓;变被动为主动,广泛联系了解石人的名人和能人,通过他们进行广泛宣传;优化招商工作环境,采取项目到人,达到“一条龙”式服务。2013年,镇建设项目是保温节能墙体材料项目,建设单位是哈尔滨广为节能墙体材料开发有限公司,厂址坐落在城子村,负责人是赵海元,计划总投资4000万元,已投入资金2000万元。内容主要是节能墙体材料技术研发、生产加工、墙体安装技术、技术推广。购置土地面积1200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2029.75平方米,主要单项工程或系统工程。产品是节能墙体材料,具有抗震、保温、节能和环保作用,是中国北方建筑的理想墙体材料。
环境整治 3月初开始抓环境整治工作,制订方案、成立组织,要求每户实现庭院清洁、牲畜圈养、两旁(路旁、沟旁)整洁,清理四堆(灰堆、粪堆、柴草堆和垃圾堆),每条街巷路都达到清洁卫生。全年又结合柴草垛出村工作,进一步督促各村屯加大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出动人力、机动车辆多次,共清理垃圾65000立方米。全镇各村屯柴草垛按要求堆放,街路干净、边沟通畅、绿树成荫,镇内的各种商企经营按照统一要求、按指定地点规范经营,全镇呈现出环境清洁、人们生产生活有序的良好局面。
民生保障 全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任务数20925人,在12月中旬已完成。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年社保中心下达给镇任务是11236人,已全部完成。农村低保,设立社会救助受理窗口,积极热情服务;对低保户按照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程序进行确认,做到公正、公平和公开;低保金发放无截留、挪用、串用、滞留现象;按照标准向低收入困难家庭、低收入家庭发放“两节”生活补助、供暖补助。计划生育,全年的计划生育各项工作都能按要求完成,镇村级人口计生基层基础重点工作达标率分别为90%和80%以上;农村一孩符合政策生育率在85%以上;积极预防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高出部分下降了10%。
信访工作 成立信访办公室,负责全镇的日常上访接待工作,同时镇村干部也结合职务抓信访。全年共接待处理信访62件,处理完60件、调解处理中2件。经信访办和镇村干部努力,信访量明显减少,全镇日趋和谐稳定。(杨利民)
【白奎镇】 位于呼兰区东北部,距老城区60公里。东临漂河与巴彦县隔河相望,南连石人镇,西接莲花镇,北与巴彦县接壤,面积138.09平方公里。镇政府驻白奎村。2013年,镇辖双山、金牛、朝阳、庆平、白奎、望山、东山、迎春、三道、双平、大坊、青山12个行政村,39个自然屯。户籍人口9808户、30895人。
基础建设 1.修建道路,解决部分村屯路难行问题。在原有村村通道路改造完成基础上,进一步投资55万元,修建青山村白色路面1公里、白奎村砂石路2公里,并修建桥涵1处。2.安全生产工作严抓不怠。镇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相关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并分别与相关责任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农机安全”等责任状144份,开展安全检查30余次,参与检查人员120多次,发放宣传标语、传单8000余份,制作防火旗、执勤袖标60套。通过对全镇厂房、学校、商企、交通、粮储、重点农户等单位和个人的检查和宣传,提升各单位和个人的安全防范意识,消除安全隐患,达到了控事故、降目标、护稳定。3.农村油料需求得到有力保障。2013年,投资近200万元,进一步对办公楼进行重新建设改造,加大了服务农村油料市场力度,解决了农村供油质量和服务问题,为镇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资保障。4.农田水利工作得到进一步提升。全面完成清淤除涝排障和防汛工作,完成旱改水1800亩,庆平村马铃薯生产基地打农业抗旱井24眼,漂河沿岸村屯打水田深水机电井10眼,为农业生产、农业增收提供基础保障。5.农业农技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白奎镇认真组织村屯群众,加强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及时提出黏虫防治措施,并完成赤眼蜂防治玉米螟10000亩;全镇共实施水稻促早熟15000亩,向涉及补贴的9个村下发叶面肥总计100箱;10月下旬对10个行政村开展测土配方及重金属监测工作,已于10月29日完成土样采集工作。通过对农作物病虫防治、促早熟和科学测土施肥,有力推进科技兴农的发展目标,为农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种植业 种植业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加大对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形成以漂河为纽带的万亩水田规模种植,以庆平村为中心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以大坊村为中心的千亩“大垄双行”示范园区,形成特色种植体系,为加快发展农业特色经济,走农业绿色品牌发展之路打下坚实基础。为提高科学种田,2013年多次请来农业专家培训各类种植业农户500多人次。为加快发展适度经营规模,新筹建庆平村王成士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张传海马铃薯种植合作社2家,并完善双万亩以上经营规模的专业合作社“白奎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并采取购买、吸收入股和代耕等形式不断扩大规模,形成农业机械化操作,有力地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形成农业稳镇发展思路。秋整地工作取得可喜成果。2013年,白奎镇圆满完成秋整地工作目标,共完成整地任务7万亩,旱田整地6万亩,其中深松整地4.5万亩;水田整地1万亩。圆满完成督办目标秋整地工作任务。
畜牧业 畜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2013年,在党委政府引导下,推动以白奎金明养猪专业合作社、王氏养鸡场、三道养鸡场和望山养鸡场等7个养殖小区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又新成立1家养猪专业合作社,不断扩大养殖队伍。全镇形成年出栏生猪5700头、肉鸡125万只、黄牛存栏960头、奶牛存栏160头、山羊存栏1700只、貉子存栏8600只等养殖规模,使养殖业由传统养殖向特色养殖、规模养殖和科学养殖迈出了一大步,为畜牧业多样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经济增长点,畜牧生产总值实现1.4亿元,有力促进牧业强镇的发展目标。
林业整合 林业用地资源,落实植树造林工作。按照林业部门下达造林植树任务,并进一步分解到村屯,落实到人,明确地块,对原有林带更新、对现有荒地绿化。2013年春季共完成造林600亩,其中三道村、东山村各完成100亩,其他村屯累计完成400多亩。现林木成活喜人,为生态保护屏障再添亮点,有力促进了生态环境改善。
劳务输出 抓劳务、搞输出,加速外部资本流入。为扩大劳务输出力度,提高创业就业机会和市场竞争本领,镇成立“劳动力培训服务中心”已经组织4次培训,累计培训种、养业等各类技能人员500多人次,有力推动劳动力转移步伐。全镇累计外出从事各业的劳动力达11300多人,涌现出以东山村杨航为代表的天津胜芳千万资产的物流企业和跨国劳务的典型事例,达到劳务经济收入近亿元,同时也加快了耕地的流转速度,形成“走一富二”的双赢良性发展,为镇域经济不断注入外部资金,形成资本积累,发挥资本积极作用,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促进各业的发展,彰显劳务兴镇的发展之路。
环境整治 加强环境整治力度,强化人居环境改善。2013年,白奎镇环境保洁投入资金40万元,建环卫保洁队伍1支,聘用环卫保洁员3人,负责中心村环境卫生管理。通过组织人员、车辆对镇村环境卫生常态化清理,规范整顿违章停放车辆、小商贩乱摆乱放床位、违规牌匾的举措,环境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环境,有力提升环境整体改善,走出了一条环境优镇的发展之路。
民生保障 农村养老保险新起色。镇多次召开农村养老保险专题培训会议,积极采取多种宣传方法,做到“宣传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发动农民群众缴交农村养老保险,争取让更多农民享受到国家惠民利民政策,充分体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靠的保险政策,发挥农村养老保险积极作用。基层文化建设步伐加快。开展丰富多彩文化体育活动,镇建设文化活动室1处,设置图书室、乒乓球室和台球室;修建了“四棵松”文化广场,同时配备了跑步机、单杠、双杠、篮球架等健身器材,为群众提供活动场所和设施。4.新型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全镇农业人口28780人,应参保任务人数20146人,实际参保人数20421人,完成区下达工作任务,超额完成2%。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白奎镇着力抓好提高“三个群体”(困难群体,优抚群体,孤残、孤儿等特殊群体)生活水平保障工作,明确责任、规范管理,创新思路,优化服务,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实现保障到位,救助公正,群众满意。全年解决城镇低保10户10人;农村低保651户979人;农村分散五保户102户112人;农村孤儿8人;高龄老人(90周岁以上)22人;享受60周岁以上农村退伍兵优待122人;重点优抚对象42人;烈士子女3人;精神病患者64人,其中常年住院4人;全镇病残近800人,办理二代病残证件532人。并进一步开展医疗救助、救灾救助等活动。在粮补发放方面:全年共发放农业财政补贴资金1268万元,其中粮食直接补贴249.5万元,粮食综合补贴854.8万元,水稻良种补贴17.3万元,玉米大豆良种补贴146.4万元,全部按照政策和时间要求,及时足额发放到户,为促进农业生产、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农用物资,提供资金保障。
综治维稳 综治工作建设有条不紊。镇开展“强基工程”、“三项排查政治”、“集中整治年”、平安建设等重点工作,健全组织机构、落实工作职责,整合各部门力量,开展矛盾纠纷调解、治安防范、法制宣传、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法轮功”和吸毒人员帮教管控、反邪教等工作,同时,进一步开展扫黄打非、禁毒工作,专项打击各类黑恶势力,不断创新综治社会管理、推动创建平安白奎发展。构建和谐稳定新环境。牢固树立“抓稳定就是抓发展,抓信访就是抓民生”工作意识,做到认识到位、感情到位、作风到位、能力到位。同时,突出抓好“三个重点”(即解决好综治队伍建设问题;解决好突出安全问题;努力完善防范措施),围绕“三个难点”(消化一批遗留积案;排查突出矛盾隐患;建立维稳应急机制),着力实现“三个目标”(不发生大的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到市赴省进京集体访和非正常进京访零数据;信访案件办结率、结案率、重信重访率达指标),努力实现白奎和谐稳定发展。镇维稳工作开展良好,实现案件零积压,案件查处率100%。(周年富)
【大用镇】 位于呼兰区西北部,距老城区34公里。东与东南靠石人镇、康金街道,南邻许堡乡,西依泥河水库,西北与绥化市长发镇隔河相望,东北接莲花镇,面积121平方公里。镇政府驻沈八村骆家屯。2013年,镇辖佟家、刘家、民主、立业、沈八、公立、大用、沈明、小路9个行政村,26个自然屯。户籍人口8812户、26959人。
新农村建设 2013年,重点解决乡与乡之间断头路,修建2.9公里的大用镇公立村至康金镇王佩村白色路面,对路边沟排水管等加固改造。超额完成区里下达的植树造林任务400亩。有线电视、固定电话、宽带入户率实现全覆盖。在新农村建设中,重点抓好省级示范村沈八村建设,在沈八村开始探索实施整村搬迁项目,在建设11000平方米农民新居一栋,167户农民上楼集中居住基础上,二期工程二号楼主体工程已完成,2014年开始入户居住。投资350万元的乡镇卫生院即将投入使用。
产业结构调整 巩固粮食基础产业。全镇粮食播种面积16万亩,其中水稻面积达到4.5万亩,旱改水5000亩,投资500万元,亩增收400元。打造吨粮田1万亩,投资3000万元。突出发展畜牧业。镇拥有2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6个,1000只以上养鸭场1个。奶牛存栏145头;黄牛存栏1600头;生猪存栏14600头,其中能繁殖的母猪3400头;家禽存栏306350只,其中肉鸡213500只、蛋鸡37000只、鹅31350只、鸭24500只。建设占地面积1700亩的设施农业园区,建设温室278栋,大棚450栋,开辟了北方寒地生产蔬菜、花卉、樱桃的历史。
环境整治 2013年,全镇投入人工2500多人次,出动车辆150台次,投入资金近15万元,清理生活垃圾1万多立方米,清除牲畜粪便2500多立方米,打路边杂草5000延长米,清理路边沟600延长米。
农田水利建设 2013年,农田水利建设日益完善。大用镇“节水增粮”工程分三年完成,三年落实旱田面积18500亩,涉及16个村屯。2013年落实9500亩,主要分布在长莲路两侧。其中上大型喷灌设备5000亩,卷盘式喷灌3500亩,移动式喷灌设备1000亩。在沈八、民主、佟家、沈明四个村实施田间道路、排水沟渠等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达到标准化农村科技示范田的标准,项目总投资1700万元。
招商引资 2013年,招商引资项目成功落地。大用镇成功引进哈尔滨海畅园公司,投资5000万元,进行绿色农产品种植加工。哈尔滨市农科院与大用农业农机合作社合作投资3000万元兴办农机零部件加工厂。
安全维稳 在安全生产上,从年初到年底先后开展了多次安全大摸底、大检查、大整治、建立翔实准确的工作台账,尤其是对建设工地、人员密集场所、冷冻企业等进行严格监管,确保不出现问题。在信访工作上,在抓好汪家屯、达户屯两起历史遗留案件跟踪处理同时,对新发生的信访案件及时化解,对民师、小兽医、乡镇电影放映员等群众做好稳控工作,力争不出现集体非正常访。(李柏峰)
【方台镇】 位于呼兰区东部,距老城区30公里。东邻二八镇,西连沈家镇,北接康金街道,南隔松花江与宾县相望,面积148.76平方公里。方台镇政府驻方台村。2013年,镇辖榆林、方台、小方、宋家、高家、田家、黄花、东沈、高堡、公家10个行政村,32个自然屯。户籍人口9634户、28510人。
种植业 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2013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12.3万亩,其中玉米面积10万亩,水稻面积1万亩,马铃薯5000亩,其他作物5000亩。各类种植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达到37家,300亩以上种植大户达178户,使土地逐渐向种田大户集中,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益和粮食生产安全。
畜牧业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镇生猪饲养量65000头,大牲畜达4000头,两鸡饲养量达到600万只,各类养殖大户达到350户,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58%以上。建立健全畜禽疫病防治体系,畜禽防疫率达到100%。
劳务输出 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全镇培训农民工达到2000人次,输出劳动力达到8700人,其中到天津、北京等地从事物流行业人员1550人,务工收入2.2亿元,实现了农民的转产增收。
农业示范 “大垄双行”农业示范项目效果显著。2013年春季,公家村玉米“大垄双行”项目总投资200万元,省委书记王宪魁、副省长吕维峰等省市领导亲自到项目现场指导工作。“大垄双行”玉米收获完成,亩产可达1050公斤,比传统种植增产近40%,效益明显,得到农民认可。
土地流转 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工作。按照区政府工作总体部署,配合沿松花江防洪景观大道修建工作,镇迅速组织人员对修建防洪景观大道占地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测量,经镇村干部与被占地农户多次协商达成一致,已为方台村、小方村24户农户流转鱼池面积近190万平方米,24户农民得到补偿款近1900万元,强有力推进了全市防洪通道工程顺利开展,为明年景观大道竣工奠定坚实基础。
新农村建设 2013年,为加快新农村建设,镇总投资近200万元,对镇村道路、桥、自来水进行维修建设。1.投资30多万元,对方台村入村大门进行装饰粉刷,维修建设了村社区服务中心。2.新建1500平方米泉眼屯休闲广场,配置健身器材10套。3.投资65万元对通田家村、黄花村、季家屯镇北环路5.5公里进行维修,方便群众出行。4.投资40万元,宋家村新修水泥路2公里,并对2条道路进行砂石硬化。5.投资30万元,将公家村自来水进行全面改造,受益520户1860人。全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百姓得到真正实惠。
环境整治 环境整治力度加大,农村环境得到改善。1.环境整治效果显著。为给村民营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全镇组织3次大型清冰雪活动,出动劳动力2000余人次,出动推土机、挖掘机、四轮车200台次。同时对镇内乱搭、滥建,居民生活垃圾、哈肇路两侧乱草堆、粪堆、生活垃圾和各村主要街道进行全面清理整治。清理路边沟2万延长米,清理卫生死角20多处,清运各种垃圾5万立方米,拆除违章建筑4家,新建下水道3000延长米,实现道路畅通,村屯整洁。2.打造宜居、生态农村环境。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新修镇道路排水3600米,铺设镇主街路旁步道板5000平方米,镇区栽植各种景观树500余株,建设花草绿地面积1.6万余平方米,打造泉眼绿化、美化示范第一村,实现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农村新环境。3.推进“3531”工程,营造安全新环境。方台村投入资金20万元,在出村屯各道口安装卡口4个,电子眼45处,农户安装声控灯和报警1100户,监控平台2处,巡逻车4台,维修警务室和网格监控中心170平方米,建车库3个,辖区“网格”覆盖率100%,形成物防、技防、人防有机结合。
安全维稳 加强信访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稳步推进。构筑信访维稳“安全网”,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对一些信访疑难案件,实行领导包案制,对原民办教师、兽医员等重点涉访人员实行干部24小时轮流值班监控,极力做好思想稳控工作。把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内部,消灭在萌芽状态,全镇无越级访、集体访,信访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2.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组织人员对防火、水上安全、农机交通安全、送子车安全等重点领域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排查各类安全隐患,自上而下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提高村民安全防范意识,确保社会安全稳定。(张志涛)
【莲花镇】 位于呼兰区北部,距老城区45公里。东和东南靠白奎、石人两镇,西南与大用镇接壤,东北与巴彦县为邻,西北隔泥河与绥化市长发镇相望,面积121.44平方公里。镇政府驻莲花村。2013年,镇辖马家、蟠龙、孤榆、兴业、井沿、老哈、永安、莲花、梁家、大东10个村,15个自然屯。户籍人口7902户、25314人。
集体经济 镇村集体经济有效恢复。1.镇财政形势有所好转,紧缩银根、节俭度日。取消镇干部的差旅费等费用支出;加强对集体资源管理工作;减少办公费用支出。2.镇农经推行逐级审批,核查资产、整合资源。继续推进农村“三资”委托代理工作,实行“理财小组盖章、村主要领导签字、镇领导审批”管理办法;加强对村机动地工作管理,通过将机动地竞价发包,从而提高土地价格;加强对村现有固定资产、资源管理,全镇各村共清理资产、资源达45.3万元,有力的壮大集体经济。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1.农业结构调整,增加水田和经济作物面积,减少玉米面积,2013年新增水田面积3000亩,增加经济作物面积2000亩。2.农业生产逐步实现机械化。全镇水稻插秧机150台、水稻收割机40台;现有农机合作社2家,大型旋耕整地机车16台、大型收割机车20台、大型喷药机4台,为全镇土地集约化经营、规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水田电网管理改造,全部达到合闸给水,取消了小型机电井和对口抽机电井,从而增加水稻产量。经济作物收入有大幅度提高,仅两瓜、马铃薯增加收入105万元。3.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全年集中培训3次,组织劳动技能培训200人,使农民知识和技术得到全面加强,全年共输出劳动力8200多人,劳务收入达6700万元。4.加大对农业生产投资力度。经政府协调,全年共投入农业生产贷款2500万元。5.农田治理工作实现新发展。通过镇村共同努力,莲花沟得到全面彻底清理,秋季雨量大,内涝情况严重,镇没有发生因内涝导致农作物受灾情况。
畜牧业 畜牧业发展有新突破。全镇畜牧养殖大户163户,百头猪场75家,生猪存栏14570头、出栏31500头、黄牛存栏1135头、蛋鸡25000只、肉鸡154000只。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加大疫情防控措施,建立健全防控体系,定期对养殖户畜禽进行防疫,切实抓好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等疫病防治工作,加强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管控,使防疫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确保无重大疫情发生,以促进镇养殖业健康发展。
新农村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1.井沿村新修砂石路2公里,为群众出行提供极大便利。2.梁家村富有屯安装太阳能路灯26盏,安装LED路灯48盏。3.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东村新修通往小东屯砂石路2公里。4.马家村李宪屯新修2.5公里土路实现全面硬化,极大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5.推进优质水稻提档升级,新建蟠龙村水稻育苗基地一处,建水稻育秧大棚10栋。6.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马家村新建一处图书馆,馆内有各种书籍1200余本,为农民学习专业文化知识提供便利条件。孤榆村新建文化健身广场一处,浇筑水泥地面1000平方米,文化广场两侧安装太阳能路灯6盏,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搭建平台。
民生保障 推进民生工程有效落实。1.民政工作有新举措。完善低保、五保户审批手续核查等管理制度,由原三级变为二级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进退及时。全镇共落实“五保户”56人,兑现“五保”资金14.39万元;落实农村低保793户,1342人,兑现农村低保金155.9万元;发放民政救灾款4万元;农村医疗救助55户,落实医疗救助资金13.5万元。2.新农保、农合工作有新跨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运转,至10月,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5381人,参合率100%,农民报销医药费(外转)1100.626万元,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进一步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养老保险参保工作全面完成,参保人数8031人,参保率达100%。3.计生工作有新突破。加大对计生违法对象处罚力度,对出生人口瞒漏报进行专项治理、奖惩结合,深化优质服务,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加强网络建设。全镇出生人口90人,计生率100%,出生误差、漏报率和多胎率为0,奖励扶助对象12人。
招商引资 2013年,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果。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作为发展镇域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全力以赴抓招商、抓项目。全力优化招商环境,发挥产业集群优势,运用以商招商、亲情招商等形式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实现招商引资额突破1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0%。
安全维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整治活动。加强安全隐患经常性排查机制,加大对各村、各中小学、各企业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制定学校、企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对学校安全工作进一步全面检查、部署,确保万无一失;与送子车车主签订安全责任书,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对居民危倒房、商店、饭店等公共聚集场所消防、食品等安全情况开展经常性排查处理,镇未发生安全事故。稳定工作。明确责任,领导干部分户包干的办法,将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户。镇综治办与各村、各单位负责人签订综治责任书30份。加强矛盾纠纷化解调处力度。在排查过程中,一旦发现不稳定因素、矛盾纠纷,就地解决处理,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由综治办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有效地化解了大东村小东屯土地发包、民师、兽医上访问题。全年排查包括土地纠纷、房产边界等矛盾纠纷33件,化解33件。未发生集体、个人,进京、进省、进市越级访,维护了社会稳定。加强“平安村”创建活动。通过发放法律知识宣传单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平安建设进一步深入人心。2.环境治理进一步增强。镇集体共投入45万元专项资金,成立专业清洁队伍,建垃圾场2个,垃圾站15个,全年共清运1300吨,使镇容村貌逐年变化,群众生活质量逐年提高。(王军成)
【长岭镇】 位于呼兰区中部,距呼兰老城区9公里。东邻沈家镇,西接孟家乡,南连兰河街道、双井街道,北依许堡乡,面积83.59平方公里。长岭镇政府驻长岭村。2013年,长岭镇辖大王岗、新民、井堡、东八家、吴堡、包井、小王岗、长岭、平坊9个行政村,19个自然屯。户籍人口8263户、人口25879人。
经济发展 2013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6.5亿元,农业总产值3.3亿元,工业总产值11.7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280元,分别同比增长6.4%、10%、6.4%、6.7%和8%。
种植业 狠抓结构调整,农业发展迈出新步伐。落实种粮大户综合施肥促早熟面积达5000亩,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全区三秋动员会后,迅速组织干部包村到户宣传督促,调动机车30余台,按照时间节点完成了秋收任务,确保粮食颗粒归仓、丰产丰收,完成粮食产量0.595亿公斤,同比增长10.2%。调整农业内部种植结构,深入推进“菜篮子”工程,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30余家,其中蔬菜、两瓜、马铃薯等专业合作社占70%,种植面积8000多亩;鼓励发展庭院经济,参与农户1500余户,农民可实现年增收100余万元;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平坊村引进的以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的佳田种植专业合作社项目,平坊村2000亩大垅双行玉米新品种高产示范项目,信生家禽养殖有限公司家禽粪便与东北农业大学合作生产生物有机肥颗粒项目,八家村杨玉屯50栋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项目,大王岗村以大用现代农业合作社试验田为依托的600亩家庭农场等农业产业化项目扎实推进。完成春季造林任务380亩,超计划80亩,并在全区率先报捷。
畜牧业 主辅换位步伐加快,全镇蛋鸡、肉鸡、鹅、猪、肉牛存栏量达到40万只、300万只、20万只、7.5万头、3000头;做好畜禽“三防”工作,检出阳性布病羊15只,通过集中捕杀有效控制疫病传播,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招商引资 全力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招商活动,全年引进百强医药物流、省农科院研究所马铃薯培育基地、神华墙材、钢板卷材等项目4个,分别落户井堡村、平坊村、长岭村、吴堡村,投资总额1.2亿元,到位资金7000万元,工业强镇、产业兴城步伐加快,已具备了规划长岭工业园区和承接利民国家级开发区产业转移的条件。紧密跟踪新项目建设、老项目改造,加强与区统计、发改部门协调沟通,完善固定资产入统要件,做到应统尽统,完成固定资产入统投资4亿元以上,在全区排位靠前。工业企业健康发展,极大拉动镇餐饮服务业及运输业,全镇上规模餐饮企业增至10余家,运输专业户达到700多户。
新农村建设 加快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得到新改观。1.联手建新村。2013年,在民政部门牵头完成平坊五保新村主体工程后,镇村两级积极配合、不等不靠,协调林业局投入树苗价值20万余元,完成五保新村周边、通村路两侧绿化4公顷;投入20万元,硬化边沟500米;投入15万元,铺设砂石路1000米;投入5万元,保持村内外环境整洁;投入5万元,完善五保新村现场会软硬件设施。9月11日,全省农村养老体系暨城乡社区建设平坊现场会胜利召开,会议筹备工作得到省、市、区相关领导高度评价。会后,为保证入住新村五保老人住上暖屋子,协调区财政局解决碳晶电热器80台;协调区农电局按成本价新上100千伏安变压器。2.同饮安全水。抓紧推进长岭农村自来水集中供水工程,制订《长岭镇集中供水承包协议》,经过有关专家把关、物价部门认可、区领导同意,通过招标形式确定承包人,对承包内容、期限与方式,经营权转让、经营质量与服务标准、违约责任等事宜都做出明确规定,确保1月28日在全省率先顺利完工、安全供水,真正实现长岭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3.自主修村路。鉴于长岭镇农村公路历史欠账多、省市没有配套指标实际,坚持自己出题自己答,支持有自主建设能力的井堡村、八家村量力而行、自己先干,再争取上级以奖代投资金支持。井堡村自筹资金160万元,修建白色路面4.86公里、健身广场6.84平方米,八家村自筹资金170万元,修建白色路面4公里,8月中旬开始施工,10月末全部完工,议事程序、工程质量得到群众广泛认可。4.扶持贫困村。与区扶贫办积极沟通,为包井村争取省级贫困村扶持资金82.8万元,安装路灯41盏,修建砂石路4.5公里。5.打造新环境。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创城”工作结合起来,实行门前三包,明确责任分工,初步形成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管理机制。发挥各村卫生专业队作用,清理垃圾3万立方米、边沟2万延长米,处理环境死角45个,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全面改观。
劳务输出 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促进农民增收。邀请各类各层面专家教授,组织职业技能培训5次,参加培训人员600余人次;通过劳动部门往外招、各级组织往外送、打工老户往外领、本地能人往外带等有效措施,全年共输出劳动力6500余人次,农民年增收7000余万元;对劳务输出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定期回访,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保证外出农民工都能及时足额得到劳动报酬。
民生保障 坚持民生优先,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率90%,低保扩面40户,解决困难群众住房86户。人口计生工作长足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内。农村“三资”委托代理严格程序,规范运行;土地确权发证圆满完成年度任务目标。
安全维稳 坚持接访、下访、领访相结合,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力求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全年无越级访、重复访发生;坚持“事要解决”与标本兼治相结合,确定重点人员,落实层层包保责任,确保重要政治敏感时期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办理省长热线、市长热线、区长热线等信访交办件12件,办结率100%。加强企业安全监管,建立健全企业安全档案,实行月检查、季总结、周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与送子车、农用车车主签订责任状,报交警部门备案;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及建立安全站工作分别接受市政府包保组暗访和省安监局检查,得到一致好评。加强农村消防安全管理,配合市消防培训中心组织培训2次、100余人;严格控制玉米秸秆进村、进林带,防范安全隐患,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活动,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刑事、民事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指数明显上升。(乔国义)
【杨林乡】 位于呼兰区东南部,距老城区55公里。东及东北隔漂河、东南隔少陵河与巴彦县相望,西及西北与二八镇接壤,南隔松花江与宾县相望,面积187.08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小杨林村。2013年,乡辖七佰、渥集、吉祥、小杨林、田堡、南房、沈井、佟井8个行政村,29个自然屯。户籍人口9727户、29016人。
经济发展 2013年,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农业稳步发展。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完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积极推进农机化建设。狠抓招商引资,旅游业成为乡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随着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的结束及松花江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的逐步推进,外地游客不断来这里观光旅游,沿江逐步形成新的经济带,度假村、渔村、采摘园、山野菜等农家旅游度假初步形成规模,哈市一日游已经开通,从而带动乡第三产业发展。加强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资金和账目,切实抓好“人”“财”“事”三个重要环节,规范提升和完善“三资”管理,实现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和增值,增强农村财务透明度,有效化解干群之间矛盾,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开展。有效发挥村民代表大会和民主理财小组作用,强化民主监督。
基础建设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的出行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2013年,进一步完善公路建设新建设施工3.7公里,乡政府多方争取项目,精心组织实施,解决了饮水、桥涵建设、农田水利,建桥2座,七佰村、渥集村吃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过滤自来水,已经有6个村达到了这个标准,其他2个村也在积极争取和筹划中,田堡村为种水稻农户免费打电井30眼。
民生保障 围绕构建和谐杨林的总体目标,扎实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农村低保、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资金足额、及时、公平兑现。农村养老保险这一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工作率先完成,8个村农家书屋全部落实,各村都有休闲娱乐活动,农村合作医疗走向规范,农民积极参保,参保率常年保持96%,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农民医疗负担有所减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状况得到初步缓解。民政救助不断加强,严格落实农村低保政策,做好贫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做好民政救济救灾工作。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得到有效及时发放。
安全维稳 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重点落实交通安全和水上安全,层层签订责任状,定期不定期检查送子车和松花江非法船只,重点地点设立警示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未雨绸缪,减少或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综合治理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做好“六五”普法,强化公民法律意识,安置帮教工作,“平安杨林”创建活动成效显著。信访稳定取得重大成果,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占地补偿工作圆满完成,兽医上访、民师上访得到有效处理,全乡处于无上访状态。(薛庄)
【许堡乡】 位于呼兰区北部,距呼兰老城区22公里。东依康金街道,西北隔泥河与兰西县相望,西南靠孟家乡,南接长岭镇,东南连沈家镇,北邻大用镇。面积179平方公里。许堡乡政府驻许堡村。许堡乡辖许堡、朱井、黄岗、蒲井、富裕、周化、杨美、小得、张井、依兰、郎堡、水稻12个行政村,29个自然屯。户籍人口9992户,29497人。
经济发展 2013年,全乡社会总产值实现6.9亿元,固定资产完成投资4000万元,招商引资1700万元,人均纯收入实现10500元。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2013年,全乡粮食播种面积17.5万亩,其中玉米面积9万亩,水稻面积7万亩,马铃薯1万亩,蔬菜面积0.5万亩。各类种植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20余家,300亩以上种植大户达68户,土地逐渐向种田大户集中,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益和粮食生产安全。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乡生猪饲养量达到45000头,大牲畜达到3000头,两鸡饲养量达到120万只,各类养殖大户达到150户,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38%以上。建立健全畜禽疫病防治体系,畜禽防疫率达到100%。林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全乡完成造林面积800亩,同时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秋整地和林业整地任务。
劳务输出 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2013年,全乡培训农民工达到3500人次,输出劳动力达到8700人,其中到哈尔滨、大庆等地从事物流行业人员350人,务工收入5000万元,实现了农民转产增收。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民真正得实惠。全乡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600万元。投资180多万元,新修了杨美村村内路2.5公里,安装路灯60盏,新修排水沟2000延长米;新修许堡村内路1公里;在郎堡村新建休闲广场1处3000平方米;投资240多万元新修郎堡村路6公里,同时完善周化排水沟、蒲井生态村建设,全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百姓得到真正实惠,进一步提升了新农村建设档次和品味。积极打造宜居、生态新农村。全乡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积极实施泥草房改造和绿化、亮化、美化等改造工程。共拆除泥草房186间;栽植各种苗木5000余株,建设花草绿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实现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农村新环境。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乡域经济快速发展。2013年,许堡乡成功引进大庆和富公司,项目总投资1亿元,已完成征地和规划设计工作,正在与设备厂家协商,确保2014年春季开工建设;哈尔滨家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建农家采摘和开心农场项目,完成投资300万元,已完成征地和规划工作,一期已经投入生产使用,二期将于2014年春季正式生产经营。
环境整治 环境整治效果显著。为给村民营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全乡共出动劳动力2750余人,出动推土机、挖掘机、四轮车200台/次,对乡内乱搭、滥建,居民生活垃圾、哈伊路两侧乱草堆、粪堆、生活垃圾和各村主要街道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共清理路边沟1万延长米,清理卫生死角20多处,清运各种垃圾3万立方米,拆除违章建筑板房6座,实现了道路畅通,村屯整洁。
安全维稳 强化信访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稳步推进。1.构筑信访维稳“安全网”。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对信访疑难案件,实行领导包案制,把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内部,消灭在萌芽状态,富裕、朱井村民反映的粮食补贴发放问题已基本处理完毕,上访人基本满意,小得村董长春反映土地问题属多年遗留信访案件,得到有效解决,信访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2.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组织人员对防火、水上安全、农机交通安全、送子车安全等重点领域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排查各类安全隐患,自下而上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提高村民安全防范意识,确保社会安全稳定。3.营造安全新环境。全乡投资30万元在各村安装电子眼60处,监控平台1处,巡逻车2台,建车库1个,使辖区“网格”覆盖率达100%,形成物防、技防、人防有机结合,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率。
民生保障 建立健全机制,弱势群体得到帮扶。将符合低保条件人群列入最低生活保障,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对贫困危房户实施帮建,已全部完成。同时,对因自然灾害造成的贫困户发放临时救济1万元,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积极落实惠农政策。圆满完成粮补、合作医疗、新型农保收缴及发放工作,农民参合率96%以上,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90%以上。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农民自发地扭秧歌等文体、娱乐活动不断繁荣。加强计生国策宣传教育,计划生育率达到85%,提高育龄妇女健康水平。(赵洪全)
【孟家乡】 位于呼兰区西北部,距呼兰老城区9公里。东邻长岭镇,西面与松北区隔呼兰河相望,南邻长岭镇大王岗村,北与兰西县隔泥河相望。面积175平方公里。孟家乡政府驻孟家村。孟家乡辖孟家、红旗、双发、成功、团山、前房身、友好、金家、东营、幸福、八家、西营、丁家13个行政村、45个自然屯。户籍人口11176户,35313人。
种植业 2013年,孟家乡在遭受罕见的外洪内涝等自然灾害情况下,全乡上下共同努力奋战,最终夺取抗洪抢险全面胜利,同时对乡域排水干渠进行清淤,排出内涝积水,把外洪内涝对农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全乡粮食绝产面积达2.7万亩,粮食单产达533公斤,总产达96288吨,较2012年略有下降,确保大灾之后粮食总产无大减目标得以实现。
乡镇企业 2013年,全乡有乡镇企业17家,其中粮食收储企业8家,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牧业企业3家,全年屠宰量达50万头的生猪屠宰加工厂1家,这些农牧产品精深加工,大大提高了农牧产品附加值,推动乡农牧业快速发展,全乡实现工业产值1.2亿元。有万袋黑木耳种植基地,有机肥生产等2个投资5000余万元企业落户孟家。
畜牧业 畜牧业生产有新发展。全乡牧业生产已粗具规模。现有万头猪场1个,千头猪场3个,百头猪场15个。全年生猪量达9.8万头,蛋鸡饲养量6万只,家禽饲养量达48万只,实现牧业生产值2.46亿元,占乡域经济半壁江山。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有新进展。全乡通村公路达43.5公里,团山、成功、七家、范家等四个村投资近500万元完善断头路及村内道路硬化11.5公里,修路边沟5500延长米。红旗、东营两村安装路灯80余盏,安装监控探头76个,红旗、八家两村投资140万元,使7个自然屯近800户农民吃上自来水。乡政府投资10余万元成立了环境保洁队,使通乡公路及乡政府所在地的环境卫生管理专业化、常态化。
劳务输出 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引导和培训力度,积极鼓励富余劳动力离土离乡进入二、三产业,强化对外出务工农民服务和权益保障工作,使广大农民出得去,站住脚,挣到钱,不返乡。2013年,全乡外出务工人员7450人,劳务收入1.2亿元,劳务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极。
民生保障 积极稳妥地把国家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全年共发放粮补1200万元,危倒房改造资金149万元,能繁母猪补贴资金70.68万元,计生奖扶费21万元,新农合报销医药费155.9万元,每月发放养老金22.3万元,低保金发放102万元。全乡有24092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11033人参加新农保,有788户1266人列为低保对象,真正实现小病能报销,大病不致贫,老有所养,贫有保障。(李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