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 载

呼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8-03-26

区委工作报告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为开创呼兰改革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在中共哈尔滨市呼兰区委三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2013年12月29日

中共哈尔滨市呼兰区委书记贾剑涛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这次区委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总结2013年工作,认真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14年改革发展任务,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全区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勇于担当,努力开创呼兰改革发展新局面。

下面,我代表区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工作。

一、2013年工作简要回顾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新战略,稳增长、调结构、聚项目、促发展,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加大各领域统筹力度,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预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2.5亿元,同比增长8.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4亿元,同比增长30.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亿元,同比增长14.1%;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2.1亿元,同比增长22%;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18.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9万元和1.1万元,同比增长11%和12%。

(一)着力实施新战略。落实省委辟建省级重点产业园区和市委“北跃”新战略总体要求,加快建设健康产业城、打造中国北方药谷,创新全面城市化发展路径,激发发展新活力,产城联动迈出可喜步伐。

“一城”建设扎实推进。全力打造健康产业城,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以呼兰区总体规划、开发区总体规划、松江避暑城规划、江北地区协调发展规划为支撑的城市规划体系初步形成。坚持产业兴城,充分释放利民国家级开发区品牌效应,集中发展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文化教育、商贸旅游、都市农业等健康产业,全年规模以上医药、食品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4.7亿元,同比增长16.3%。深入实施“沿江东拓”战略,编制完成松花江呼兰段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呼兰河口湿地公园内部景观设施,湿地旅游品牌在全市叫响。围绕完善城市功能,顺迈医院与国药集团、市第一医院签订框架性合作协议,顺利完成股本改造,计划明年开诊。哈师大附中利民校区启动招生,对呼兰生源实行单独招收的录取政策。

“一谷”建设全面展开。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全年新引进成程集团、齐云医药等大项目27个。哈药总厂、天宏药业等30个医药项目开复工,年内完成投资23亿元。加快药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亿元,新建哈药总厂环路、规划一路,配建药园蒸汽站及哈药总厂污水专线、供电专线、通讯管线等工程,园区开发建设面积拓展2平方公里,增至10平方公里。投资2.2亿元,续建哈医大研发中心和哈药集团药物研究院,以生命医药创业大厦为平台,着手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引进辰能风投、龙信达律师事务所、省医药行业协会等8类中介机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医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20亿元,如期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阶段目标,生物医药园区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北方药谷”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一集”建设开局良好。以建设区域商贸物流集散中心为目标,坚持一手抓城市功能提升,一手抓配套服务产业项目。在经济下行、投资放缓的不利条件下,积极促进投资增长,以商业新地标为特征的3个城市综合体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其中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东北市场项目完成投资10亿元,杉杉综合体和永达名车广场项目完成投资7.5亿元。围绕为新商业体配套,规划建设义乌仓储、物流、生产加工制造园区;围绕为药园配套,引进国药物流战略投资者,筹建药园贸易物流园区。

“一纽”建设初见成效。加快重大交通节点工程建设,积极构建大交通网络,打造省城北部交通枢纽。谋划实施哈铁北站交通枢纽工程,编制完成北站区域城市设计,站前广场、周边市政道路等施工设计通过论证审批。争取市政府支持,启动建设阳明滩大桥北部联络线工程,建成以后,将使我区再增加一条贯穿南北的跨江通道。投资2.86亿元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新建长青大街、雪花路哈伊下穿桥等“5路1桥”①。投资3290万元,完成呼兰河大桥改造工程。对呼兰河二道河桥进行维修加固,呼兰河客运码头建成投入使用,开通呼兰河码头至湿地公园旅游航线。

(二)着力招商引资和上大项目。把抓招商、抓引资、抓项目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强化领导招商,区级四个班子领导打破分工界限,坚持常年抓招商,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抓到底”的专项推进机制。主要领导带头招商,赴上海宁波等长三角、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北京大连等环渤海地区对接考察项目、拜会企业,远赴港澳台、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推介招商项目,对外交流合作领域不断扩大。突出专业招商,充分发挥5个招商分局主渠道作用,瞄准重点产业,大力开展驻点招商、委托招商和以商招商,招商实战能力和“首位”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承担具体招商任务的63个招商工作组不等不靠,变压力为动力,形成了主动抓招商、跑项目的浓厚氛围。同时,借助呼兰情联谊会,捕捉招商信息,全力开展亲情招商。全年新引进台湾大成长城集团、元亨生物制药等大项目77个,签约总额325.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7.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8个,百亿元以上项目1个。实际使用内资107亿元,利用外资1.49亿美元,均超额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利民开发区被评为全市产业项目大招商先进单位。尤其是世界500强国药集团和国内500强杉杉集团、永达集团相继落户我区,对于促进开发区加快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在全市率先打响春季项目开工战役,全年共开复工大项目103个,完成投资136.2亿元,新开工项目达到54个,创历年新高。其中,25个省市重点监控项目完成投资73.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65%。

(三)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坚持量质并举、调转结合,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比重优化为18.4∶43.1∶38.5。克服倒春寒、大洪水等自然灾害,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我区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畜牧业发展较快,新改扩建养殖场16家,建成规模生猪养殖场62个,我区被评为全国生猪养殖调出大区。推动都市农业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新增棚室蔬菜7000亩,新上农家乐旅游项目20余个。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企稳回升良好态势,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105.5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列八区第二位。规模以上医药、食品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4.1%。第三产业繁荣活跃,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旅游产业、物流产业、服务外包产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四)着力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对房屋征收、回迁安置、征地补偿等领域潜在的稳定风险,做到超前预警,主动出击,困扰多年的春秋、宇信、福临家园等一批历史回迁问题得到成功化解。有效应对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考验,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奋力迎战“松花江、呼兰河”双洪峰,创造了“无一处溃堤、无一人伤亡、最大限度降低内涝灾害损失”的辉煌战绩,夺取了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集中力量实施物业管理、牌匾广告、市场摊区、建筑工地等专项整治,城市交通条件、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明显改观。清冰雪工作得到全市肯定。深化省级社会管理综合试点区建设,大用镇“多村一社区”和大学城“三联一创”等综治经验在省市交流。以打造“最具安全感的平安呼兰”为目标,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6.1‍%,我区群众安全感综合指数排名位列全市第二位。法院、检察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服务大局,为经济发展创造了优良法治环境。强化对信访工作的领导,以事要解决为核心,突出化积案、控新案,依法依规调处社会矛盾,信访秩序进一步好转。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深刻汲取“6•21”治水村苯酚罐体爆裂事故教训,加大对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非煤矿山、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监管整治力度,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五)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办好利民惠民实事,积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历时一年科学规划论证,老城区集中棚改一期91.6万平方米项目已准备就绪,明年即可启动实施。立足打通老城区断头路,疏解交通拥堵节点,新建东北环路、改造南二道街等7条道路3.96公里。改造北大街路段、建设路东段排水管线1587米。老城区三水厂建成投入使用,水质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完成利民二水厂扩建工程,区域供水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大环境保护,老城区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营。实施安居工程,推动5个集中棚改项目,配建廉租住房90套。改造农村桥梁23座、泥草房6878户。拆除违章建筑43万平方米,拆出了正气,赢得了民心。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新建区敬老服务中心,全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暨城乡社区建设现场会在我区成功召开。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6000人。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扩建附属实验小学和顺迈小学教学楼,新建改建乡镇中心幼儿园7所。医疗卫生工作取得新进展,新农合参合率达100%,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100%。大力发展科技文化体育事业,成功举办第三届湿地旅游文化节,萧红多媒体数字展馆正式开通。

(六)着力推进党的建设。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宣传思想、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大力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有了新提高。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以“好干部”的标准考察、识别和选配干部,全年共调整领导班子48个、区管领导干部138名。创新农村、社区和非公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强化人才工作,各类入库人才超过3万人。完善责任考核体系,启用新的评价机制,目标管理导向作用更加突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上下联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和市委十项措施,对查摆的问题立行立改,“三公经费”和会议支出大幅减少,超标准配置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对路线教育活动期间12起顶风违纪案件予以严肃查处,起到了教育警示作用。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规范“一把手”权力运行,纪检监察服务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坚持执纪从严、有案必查,案件查办数量和质量创历史新高。加强党管武装工作。坚持常委会定期听取人大、政协工作汇报制度,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行职责,调动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工青妇等各方面社会力量,营造了凝神聚力谋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的良好氛围。

各位委员、同志们,即将过去的2013年,是呼兰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一年,也是自我加压、主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开启转型升级的一年,更是抢抓机遇、苦干实干,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基础不断夯实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励精图治、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委,向所有关心支持呼兰事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地的感谢!

总结一年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动摇。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事业的大发展。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敢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就一定能够抢占发展先机,赢得主动,实现新的赶超跨越。必须始终坚持抓发展、抓项目不动摇。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和生产力。我们着力引进一批带动型战略项目的实践证明,只要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一以贯之抓招商、打基础,扑下身子、踏踏实实地抓项目,真正把精力放在抓产业上,就一定能够收获回报,谱写新的发展篇章。必须始终坚持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不动摇。发展是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回应群众诉求、下功夫解决好回迁问题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心一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就一定能够赢得群众信任和理解。必须始终坚持真抓实干、勇于担当不动摇。空谈误国、实干兴区。担当是一种责任心、一种境界、一种追求。一年来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证明,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勠力同心、直面挑战、共克时艰,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我们坚持开拓创新、敢想善为、勇于担当,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这些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要倍加珍惜,并不断发扬光大。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总量小、发展慢仍是我区当前的主要矛盾;产业结构不优,优势主导产业壮大不快,立区的大项目不多;老城区基础设施条件还比较落后,城市承载和吸纳功能不强;中心村镇发展不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较低,改善民生任务仍然艰巨;区域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社会治理和维护稳定压力较大;少数党员干部思想僵化保守,干事创业激情不足,缺乏攻坚破难的勇气;个别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不廉洁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4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实施新战略,加快推进“一城一谷一集一纽”建设的关键之年。纵观全局,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为我们深化各领域改革,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方式和调结构,为我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中央和省委城镇化工作会议突出强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加快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我们推动新老城区改造和中心村镇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我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启动实施,为我们争取资金项目政策扶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抢抓机遇的同时,我们也要对面临的挑战有一个准确清晰的判断。从全局看,全球经济仍然没有完全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受到结构性矛盾的制约,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虽然我们一个时期以来没有出现投资过热、产能过剩的情况,但如何在复杂形势下,进一步夯实“稳”的基础,创造更多有利于“进”的条件,持续推动经济健康向好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对我区而言,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当前经济运行中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区内企业经营面临较大市场压力,企业融资难、产品销售难和出口难等问题仍然突出;中央继续实行稳健货币政策,严格政府举债程序,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将使我区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明年区财政刚性支出多、额度大,新兴财源少,增收渠道窄,财政收支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准确判断形势,努力趋利避害,从容应对新形势和新挑战,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主动权。

201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实施“跨河北扩、沿江东拓”全面城市化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一城一谷一集一纽”建设目标任务,抓改革、促发展,聚产业、上项目,转作风、惠民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勇于担当,为开创呼兰改革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围绕总体思路,确定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增长1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2%。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明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年。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就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任务,出台了涉及农业、城乡一体化等17个方面的改革实施意见,强调指出改革与发展是解决哈尔滨所有问题的关键,能否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已成为决定哈尔滨发展前途的一次严峻考验。如果再错过改革时间窗口,不但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而且还会被继续边缘化,必须以壮士断腕的豪情和勇气深化改革、推动发展。

对呼兰而言,开创发展的新局面,关键在于用改革统领全局,用改革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要成立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结合呼兰实际,制订改革具体方案,确定改革主要任务,有序推进各项改革。要增强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进取意识,一切以改革发展大局为重,坚决克服利益掣肘,勇于跳出条框限制,敢于突破利益藩篱,自觉当好深化改革的拥护者、践行者和促进者。要坚持从呼兰区情实际出发,凸显区域特色,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

抓好政府机构和审批制度改革。牢牢把握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要义,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推动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把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都放下去交给市场,把该管的坚决管起来、管到位、管出成效,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要服从大局,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推动食品药品、卫生、人口和计生、文化等部门的机构及职责整合。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成立行政审批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承接省市下放审批权限,按照“宽进严管”原则,推动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推进审批单位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审批项目和授权窗口权限到位。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确保2015年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阶段性任务。

抓好开发区体制改革。要下定决心、坚定信心,增强改革定力,卓有成效地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围绕增强开发区自我造血功能,以“三个公司”②为依托,积极吸引域内外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融资参股,参与园区开发建设,做实土地收储、基本建设和投融资等各类运营平台,盘活存量资产,放大资本效应,增加经营管理效益,加快开发区经济实体化、建设市场化步伐。坚持突出主业,继续深化开发区社会管理职能剥离,在推动主辅分离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开发区公共服务社会化。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推行人员聘任制和试用期制,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保持精干高效的体制优势。

抓好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把推进农业改革创新作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点,努力走出一条富有呼兰特色的农村改革发展之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扎实做好承包地、宅基地、林地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完善区、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确保土地依法依规流转。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设施农业和规模养殖,促进城市资本向农村流动。创新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与哈尔滨银行、浦发村镇银行、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对接融资平台,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解决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资金、资产、资源形式投资入股企业、合作社,或与其他投资者联合经营,增加集体经营收益,壮大集体积累。

抓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尽快完善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明年,要以制度监管为突破口,探索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明确考核办法,规范考评内容,加大对商业、粮食、供销、工业等重点领域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力度,全面做好各类资产、资源的清理、登记和审核工作,确保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范有序,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抓好社会体制改革。以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为切入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按照农民意愿,逐步把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城镇居民。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实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畅通师资流动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推进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建立科学补偿机制。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落实医师多点执业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确保区域社会和谐稳定有序。

抓好非公经济领域改革。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供水、供气、供热等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二)聚焦产业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产业项目事关全局、决定未来。必须牢固树立“全党抓发展、重点抓经济、突出抓产业、关键抓项目”的工作理念,大力促进产业招商、产业转型升级。

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做强医药产业,抢抓医药行业产业整合、资产重组和大企业并购扩张的有利机遇,加速引进生产、配套、销售类医药项目,尽快形成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重点推进投资5亿元的国药物流、投资2.76亿元的农业部疾控中心动物疫苗产业化等大项目建设,促进乐泰药业、齐云医药等10个已签约项目尽早开工,誉衡药业、派斯菲科、威凯洱药业等10个在建项目建成投产。积极推进上药集团、复星医药集团兼并、重组区内医药企业。做优食品产业,围绕落实全市食品工业倍增发展计划,推动老字号食品企业增资扩产、做大做强。力争2015年食品工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做实文化教育产业,广泛开展区校、区企合作,依托高校智力资源,面向企业需求,打造各类实训基地,为园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依托大学城,加快发展软件服务外包、地理信息、创意创智、动漫设计等新兴产业。做大商贸旅游产业,继续加大谋划实施力度,确保奥特莱斯、义乌、杉杉、永达等6个商贸物流项目明年按期开复工,力争早动工、早建设、早出形象、早出规模。同时,积极运作沿江旅游产业带战略招商,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

谋划生成产业项目。坚持以规划指导产业发展,紧扣“一城一谷一集一纽”目标任务,围绕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尽快生成一批商贸物流产业大项目;围绕开发区东区规划建设,启动谋划一批新型建材、粮食物流和环保产业大项目;围绕沿江旅游产业带开发,集中谋划一批休闲观光旅游大项目;围绕发展近郊都市农业,积极谋划一批以果蔬为主的园艺产业大项目;以地理信息产业园为依托,打造北斗导航战略新兴产业,重点谋划一批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大项目。力争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00个,亿元以上项目41个,年度投资100亿元。

强化产业项目招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今冬明春有效时间,深入开展冬季大招商活动,为明年项目建设储备后续资源,努力形成“冬季招商、春季开工、夏季建设、秋季投产”的工作格局。着眼解决“招商信息不畅、渠道不宽、反馈不快”等问题,以医药和食品产业招商为重点,加快建立连接国家省市行业管理部门的纵向工作网络,构建联系专业协会、中介公司、驻外办事处的横向沟通渠道。深入研究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动向、投资意向,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有效性和成功率。以区级领导为主体,发挥7个招商工作组作用,紧紧围绕重大产业项目跟进洽谈,全力以赴开展定向招商;以招商局为主体,5个招商分局根据产业和地域分工,制定有针对性的招商策略,驻点开展专业招商;发挥呼兰情联谊会桥梁纽带作用,挖掘乡友和企业老总的人脉资源优势,实行以情招商和以商招商。确保全年实现签约总额270亿元的目标。坚持域内外企业同等对待,对域内本土企业增资扩产和新上项目给予域外投资同样政策扶持。

完善要素配套保障。坚持“配套围绕项目建”的原则,加快开发区“11路1泵站2桥1广场”③建设,重点推进阳明滩大桥北部联络线、药园规划一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医药园区、食品园区扩容和哈铁北站提供配套保障。完成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为接纳哈药总厂污水处理做好前期准备。围绕药园建设,加快推动行政区划调整,增加3平方公里园区发展空间,不断满足建设项目用地需要。

搭建生产力服务平台。按照“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推动产业集聚”的目标要求,以哈医大研发中心和哈药集团药物研究院为依托,加快建立集新药研发、成果孵化和检验检测于一体的公共平台,打造研发高地、孵化洼地和检测基地。明年生命医药创业大厦、院士工作站、实验动物中心投入运行,药物中试基地通过专业认证,GLP实验大楼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哈药集团药物研究院年底投入使用。借鉴上海张江、江苏泰州和武汉光谷等成功经验,加快标准化工业厂房规划论证,高水平建设企业孵化器,吸引企业入驻发展。

(三)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抢抓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验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农业大区资源优势,主动先行先试,推动城郊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推动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对接大都市肉蛋奶菜的市场需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哈肇路、呼白路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带,大力发展蔬菜生产为主的园艺产业和设施农业,加快“粮改菜”步伐,打造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努力提高畜牧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扶持新建、扩建和改建标准化畜牧示范场。突出水生态和水文化,推进呼兰河口湿地公园(三期)、黄土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等沿江旅游农业项目建设,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培育农产品品牌,加大“呼兰韭菜”、“呼兰大葱”等地理标志品牌开发力度,推动都市农业提质增效。

推动中心城镇建设。把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作为目标要求,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以“一带两城三线四镇”④空间布局为指引,坚持科学规划、基础先行、配套推进、分步实施,集中建设康金、大用、沈家、二八等中心镇和一批中心村。强化政策扶持,制定中心镇加快发展、提高管理水平的配套政策,推动中心城镇供水、排水、供热、电力、燃气等公共设施建设,增强中心城镇发展活力和承载能力。重点打造大用田园新城和沈家大罗小镇等新型村镇试点。加快城中村、近郊村改造,推动利民裕田村、腰堡永丰村整体搬迁,逐步把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人口有序转为城镇居民。加强镇村财务管理,推动债务化解,严厉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等突出问题。

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公路公交、供热供气、供水排水和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向农村延伸。明年,维修农村公路67公里,改造危桥14座。加快建设沈家、大用白奎中心幼儿园,推动大用镇卫生院医疗楼投入使用。

(四)全面提高城市建管水平,努力打造现代都市新城区

坚持高水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不断增强新老城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充分发挥规划的统领作用,进一步增强“一城一谷一集一纽”一体规划的整体意识,科学谋划城市发展整体框架。高标准编制开发区东区城市规划和新组建的利业镇规划。搞好城市道路交通、给排水和乡镇村屯等专项规划,完善开发区、老城重点区域和沿江沿河区域控详规划,统筹提高城乡规划水平,切实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权威性。

推进城区建设改造。围绕建设宜居城市,加快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旧城改造向纵深发展。举全区之力,实施老城集中棚改一期91.6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项目,明确开发模式,完善征收方案。明年率先启动20万平方米、800户征收工作,先期建设回迁安置区、配建学校、医院等公用基础设施。着眼增强城区畅通能力,明年重点建设萧红大街、谷丰路等道路,加快构建“两环四射”⑤路网格局。启动呼口大桥与哈肇路联络线建设,加快电机厂二期、城隍庙地块等4个棚户区改造。

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形成制度化、网格化、规范化管理新格局。明晰城管局与街道在城市管理的职责,发挥好街道和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加大监管力度,延伸管理触角,加强私建乱建的管控,深入推进违法建筑治理。扎实开展交通秩序整治活动,严厉打击非法运营行为。强化物业行业管理,提高物业服务水平。加强城市管理法制建设和城管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建设宜居生态环境。树立“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加强生态保护,打造靓丽清新环境,建设美丽呼兰。启动实施一排干综合整治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有效改善区域环境。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快三电厂脱硫脱硝改造,扎实推进节能减排。推进呼兰河综合整治,改善水环境质量。依法加强对排污企业监管,强化执法力度和实效。继续抓好植树造林、水土流失防治等生态建设,推进长岭平坊村等3个生态文明村建设。

(五)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治理,加快构建和谐幸福呼兰

关注群众切身利益。进一步强化就业扶持措施,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等就业再就业援助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广泛开展就业培训,免费为失地农民提供再就业培训服务。搞好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就业信息服务网络,重点为高校毕业生、下岗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等群体提供就业信息支持。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继续扩大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落实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巩固新农合成果,推动社会保障城乡全覆盖。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加快社会化养老服务进程。加强社区建设,推进滨才社区争创国家级和谐示范社区。完善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扩大廉租住房租金补贴范围,尝试配建公共租赁住房。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成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和顺迈小学教学楼扩建项目,推动哈师大附中利民校区、顺迈中小学9月份开班,打造优质初高中和小学名校,创建8所标准化学校。统筹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大医疗惠民力度,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启动新建区第一人民医院综合医疗楼项目,加快顺迈医院开诊进程,推动嘉润医院新综合楼投入使用。强化乡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化村卫生所50‍%以上。深入开展覆盖城乡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重点打造萧红文化品牌,提高城乡文化品位。扎实推进科技、人口和计划生育、残疾人和红十字会等工作。

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坚持管理重心下移,深入实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基工程”,健全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使群众问题在基层能反映、矛盾在基层能化解。进一步加大“平安呼兰”创建工作力度,全面加强防控网络建设,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运行处置非正常访联勤联动工作机制,着重解决好重复访、越级访、群体访、极端访等问题。抓好回迁房建设,下功夫解决好回迁安置、征地拆迁等牵扯面广、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处理。加大公共安全监管力度,重点抓好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安全工作,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按照“市民提素质、管理上水平”的要求,打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重点抓好“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和未成年人工作测评”,扎实开展以“八大环境,一项活动”⑥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城市创建,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三、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党领导改革发展的能力水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新任务,并将其首次纳入改革总布局,作为全面统筹推进其他“五位一体”改革的重要制度保障。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以创新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实施新战略、实现新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一)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明年一月份将在区县正式启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紧扣“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整改落实”三个关键环节,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全区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投身教育实践活动。要迅速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制订活动方案,搞好调查研究,摸清存在问题,全面做好启动准备工作。要坚持开门搞活动,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认真查摆党员干部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和突出问题,贯彻和体现整风精神,高质量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坚持问题导向,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要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着力形成一批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从根本上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推动全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二)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主动权,进一步会聚改革发展稳定的正能量。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宣传思想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切实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作用。要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扎实开展“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推进理论下基层、党委书记理论讲座等理论实践活动。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把握主基调、弘扬主旋律、占领主阵地、传播正能量。要深化舆论监督,加强和改进对社会热点问题及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做到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在关键时刻不失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感动呼兰人物(事件)”评选活动和以“三大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载体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弘扬以“艰苦奋斗、创新创业、无私奉献、敢想善为、勇于担当”为代表的呼兰精神。要不断强化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政治意识敏锐的高素质宣传思想干部队伍。

(三)坚持从事业出发选干部配班子,打造高素质执政队伍。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选好一把手,进一步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打造一支有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干部队伍。完善干部选拔制度,突出“凭德才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把干部得票和干部一贯表现结合起来,做到全面历史辩证的使用干部,真正把那些敢担当有作为、能干事干成事、廉洁自律的优秀干部及时选拔使用起来,坚决纠正唯票取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把关作用,创新干部日常监督制度,加强党员八小时以外监督,制定出台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办法,努力拓宽干部监督渠道,规范干部行为。建立干部推荐责任制,强化推荐失察责任追究,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制度。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注重考核发展思路、发展规划的连续性,考核积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的情况,把是否存在“新官不理旧账”“吃子孙饭”等问题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重要内容,引导各级干部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不断创造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一流业绩。

(四)强化服务保障功能,增强党组织的发展活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把投身改革、服务发展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鲜明主题,积极创建服务型党组织。要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按照“区域化、网格化、党群一体化”的要求,努力实现基层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功能。对新出现的各类新型经济和社会组织,采取单独组建、联合、依托、挂靠等多种形式,及时跟进党的工作。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巩固好社区“两委”换届成果,精心指导村级“两委”换届工作。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引导和激励基层党员干部在拆迁控违的主战场、安全维稳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和改善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建立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新机制。

(五)加大反腐倡廉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大力宣传呼兰特色廉政文化,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系列教育载体活动,筑牢新时期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防线。全面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公开权力运行流程,确保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持续推进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建立健全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保障体系,坚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制度,督促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建设,主动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探索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基层纪检监察体制建设向非公企业和“两新组织”覆盖,进一步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查违规违纪、从严惩贪治腐,以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成果凝聚人心、取信于民。

(六)巩固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团结和谐的政治局面。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加强区委常委会自身建设,更好地发挥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大力支持人大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加强和改进依法监督工作,推动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常态化。大力支持政协充分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切实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确保决策科学。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继续加强人民武装、民族宗教、老干部、党史研究等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职能作用,引导他们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当好党的得力助手。

各位委员、同志们,改革永无止境,发展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勇于担当,为开创呼兰改革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简称术语解释

①5路1桥:规划一路、哈药总厂环路、长青大街、福州路、雪花路、雪花路哈伊下穿桥。

②三个公司: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利民投资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哈大齐核心示范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③11路1泵站2桥1广场:11路即阳明滩联络线、哈药总厂环路、昆明大街、规划一路、济南路、北京东路环路、北站一路、北站东路、金马路、四环辅路、沈阳大街维修;1泵站即昆明大街给排水泵站;2桥即规划一路下穿桥、北站北侧下穿桥;1广场即北站广场。

④一带两城三线四镇:“一带”即沿松花江滨水宜居、旅游休闲、都市农业景观带;“两城”即呼兰新老两个城区;“三线”即哈肇公路、老哈绥公路、滨北铁路三条交通干线;“四镇”即康金、大用、沈家、二八4个中心镇。

⑤两环四射:两环即内外环路,四射即东府路、南北大街、萧红大街及计划新建的滨河北路四条出城道路。

⑥八大环境,一项活动:“八大环境”即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一项活动”即开展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


政府工作报告


哈尔滨市呼兰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在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2013年12月30日

哈尔滨市呼兰区人民政府区长朱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人大代表予以审议,请政协委员予以协商。

一、2013年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一城一谷一集一纽”①战略布局,积极应对挑战,合力攻坚克难,区域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

结构调整持续优化,经济运行又有新提高。农业基础地位继续巩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现代服务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18.8∶43∶38.2调整为18.4∶43.1∶38.5,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2.5亿元,增长8.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4亿元,增长30.7%;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亿元,增长15.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亿元,增长14.1%;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2.1亿元,增长22%;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5亿元,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万元,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万元,增长12%。

园区建设持续提速,品牌形象又有新提升。开发区全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65亿元,增长17.7%;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3.03亿元,增长12.8%;固定资产投资166亿元,增长38.3%。“药谷”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新引进德顺长、成程集团等医药项目27个,天宏药业等30个项目开复工,园区新增建设面积2平方公里,集聚医药企业63家,形成了以科技研发、生产加工、贸易物流为主导的全产业链体系,被工信部批准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建设深入推进,食品企业增至48家,在省市产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东北市场、杉杉商业综合体等大项目开工建设,大商贸格局初步形成,城市载体功能逐步完善。

招商引资持续升温,项目建设又有新突破。构建了以区级四大班子领导挂帅,5个招商分局、63个招商工作组齐上阵的引资工作新格局。全年新引进杉杉商业综合体、武汉柏霖生物、台湾大成长城集团等大项目77个,签约总额325.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7.6亿元,分别完成全市产业大招商任务指标的112%、156%、184%。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8个,百亿元以上项目1个。全年实际使用内外资分别达107亿元和1.49亿美元,完成任务指标的114%和129%。在全市率先打响春季集中开工战役,全年共有哈药新厂、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东北市场等103个大项目实现开复工,完成投资136.2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54个。15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4.7亿元,完成计划的101%;1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7亿元,完成计划的387%。利民开发区被评为全市产业项目大招商先进单位。

转型发展持续深化,都市农业又有新跨越。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0.4亿元,增长7.5%。大灾、大汛之年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增幅列全市第三,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坚持农业向特色、规模、深度开发调整,新增棚室蔬菜7000亩;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16家,新建千头猪场4个,建成规模生猪养殖场62个,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生猪养殖调出大区;新发展杨林湿地水上乐园等旅游农业项目20余个。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节水灌溉工程58处,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实施田间工程,新打机电井87眼,打造高产稳产田4万亩。积极争取国家购机补贴政策,新增各类大型农机设备163台(套)。植树造林7‍500亩,更新农防林352条。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00余家,流转集聚土地66万亩。

宜居环境持续改善,城乡面貌又有新变化。新城区以规划引领城市建设,编制完成36平方公里控详规划、哈铁北站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以提升城市承载功能为重点,投资2.86亿元完善基础设施,新建长青大街、福州路等“5路1桥”②;对四平路扩建维修,对呼兰河二道河桥进行加固;扩建利民二水厂,新增日供水能力3万吨。老城区立足打通断头路、疏解拥堵节点,加快路网升级改造步伐。总投资6443万元,新建东北环路、文明东路等7条道路3.96公里。维修巷路38条9.2万平方米;完成建设路东段沥青罩面2万平方米。改造建设路东段、北大街路段排水管线1587米,老城区积水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呼兰河大桥改造工程如期竣工投入使用,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道靓丽景观。呼兰河客运码头建成投入使用,开通萧红故居至湿地公园旅游公交专线。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2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580户。完成90套廉租住房配建、分配任务,新增廉租补贴140户。老城区三水厂实现并网供水,居民用水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城市管护力度进一步加大,拆除违建房屋43万平方米,新增城区绿化面积3.15公顷,购置各类环卫绿化机械设备44台(套)。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全区争创四星级村3个、五星级村1个。全年改造桥梁23座、泥草房6878户。利民街道城中村改造搬迁安置4个村屯525户,腰堡街道大堡村1.4万平方米灾民回迁楼投入使用。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社会事业又有新进步。科教文卫协调发展。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86家,高新技术产值同比增长10%。哈师大附中利民校区招生工作顺利启动,降低30分招收呼兰学生80名,占年度招生总额的28.6%;顺迈中小学校教学楼和体育馆主体封顶;实施校安工程6所,创建标准化学校7所,新建、改建幼儿园7所。推进顺迈集团、国药集团、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顺迈医院开诊进程加快;村级医改工作全面启动,大用镇卫生院医疗楼和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顺利推进,农村居民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萧红多媒体数字展馆正式启用;成功举办第三届湿地旅游文化节,对外旅游形象进一步提升。建立市级体育示范社区2个。深入开展“惠家工程”,为2244对育龄夫妇实施了国家免费孕前健康检查。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城乡低保分别新增1280人和3670人;发放各类救助资金9700万元,发放救灾救济资金1008万元。新农合参合34.8万人,参合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21.7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9.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6万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9万人,社会保障达标率100%。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266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225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下。基层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完成区敬老服务中心和4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任务;新增社会办养老机构3家,增加床位746张;新建千米社区服务中心2个。全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暨城市社区建设现场会在我区成功召开,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文明创城持续推进,社会管理又有新探索。围绕“干净起来、秩序起来、文明起来”,扎实推进“三公九重工程”③,城市交通秩序、卫生环境、市容市貌明显改观。清冰雪工作得到市里肯定。科学进行区划调整,新增社区9个,完成新设利业镇和沈家、长岭撤镇设街申报工作。深化“平安呼兰”建设,大用镇“多村一社区”以及大学城“三联一创”等综治经验在省市会议上交流,群众安全感综合指数排名列全市第二位。进一步理顺安监工作机制,我区率先建立基层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的做法在全市进行推广。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渐进稳妥推进。全面开展信访积案攻坚战,福临家园等一批回迁安置老大难信访案件得到成功化解。

机关作风持续转变,自身建设又有新加强。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上下联动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有关规定,加大精文简会力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强化审批服务,为70个项目办理审批要件302件,现场办公11次,无偿代办12项,政府效能进一步提升。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意见32件,政协委员提案97件。深入开展“政风建设年”活动,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对全区29个行政执法部门进行现场评议,公务人员不作为、慢作为等“四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保持行政问责的高压态势,先后查处作风建设案件12起,问责公职人员23人,并将违规发放购物卡等4起典型案件向全区通报,机关纪律、工作作风明显好转。

审计、统计、法制、档案、残联、老龄、气象、物价、人防、区志、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等工作,也都取得较大成绩,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人大依法监督、鼎力支持和政协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开拓创新、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呼兰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地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成功应对复杂形势的挑战,保持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把抓招商、上项目、聚产业作为既管当前又利长远的根本举措,统筹规划,综合施策,强力推进,成为引领发展的核心支撑。特别是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国药集团和国内500强企业杉杉集团、永达集团,对提升区域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加速发展的重要途径,牢固树立“筑好巢才能引来凤”的发展理念,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引导全区上下强化“做主人、靠自己”的责任意识,倡导“难为别人就是难为自己,方便别人就是发展自己”的服务理念,通过完善配套、提升效能、规范执法、强化问责等一系列强有力举措,全力打造一流的发展环境,吸引了投资,争取了主动。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把民生改善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赢得了百姓的理解支持、信任和拥护。特别是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总投资11.6亿元,启动实施了新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饮水工程以及困扰老城区多年的供热、供水、地下管网改造等15件民生实事,共计136个项目,除个别项目如农村公路因上级计划调整没有实施、150万平方米集中棚改因慎重考察合作企业、论证具体合作方案,计划明年正式启动外,其余近百个项目全部得到有效落实。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把打造过硬队伍作为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的重要内容,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锻炼干部、在为民服务的最前沿磨砺干部、在急难险重的第一线检验干部。特别是面对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各级干部组织带领人民群众,以“保家护民”的果敢和担当,连续奋战堤防一线,成为我们迎战松花江、呼兰河双洪峰的中流砥柱,使我区在大灾之年没伤一人一畜,取得了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呼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底子薄、基础弱、总量小仍是我区当前的主要矛盾;优势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链短、配套产业不完善,投资大、牵动力强的立区大项目还不多;城镇化进程缓慢,新城区载体功能不完备,老城区基础设施欠账多,中心村镇建设迟缓;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刚性支出多、新兴财源少、增收渠道窄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善;体制机制不完善,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部分部门职责交叉、效率低下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个别干部思想解放程度不够,缺乏攻坚破难的勇气和创新突破的方法。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4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根据中共呼兰区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的部署,确定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实施“跨河北扩、沿江东拓”全面城市化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一城一谷一集一纽”建设目标任务,抓改革、促发展,聚产业、上项目,转作风、惠民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勇于担当,开创呼兰改革发展新局面。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增长1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2%;万元GDP④综合能耗降低4%。

同时,区政府还要竭力办好以下12件民生实事:

1.维修农村公路67公里,改造平交道口30个,安装警示标志225个,改造危桥14座。

2.新城区建设阳明滩联络线、昆明大街、规划一路、北站广场等“11路1泵站2桥1广场”⑤。

3.启动老城区内、外环路⑥建设;完成萧红大街景观大道建设,维修扩建3条城区道路;启动建设呼口大桥至哈肇路连接线。

4.改造老城区2.8万户旧楼供水计量设施,更换20栋旧楼地下供水管线,清洗30公里供水主管线;改造排水管线2条,重新铺设排水管线3条;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解决9个村屯1.2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5.启动老城区集中棚改一期91.6万平方米项目;完成电机厂二期等4个棚户区改造任务;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200户15万平方米。

6.实施一排干综合整治工程,加快推进干渠整治、道路修建和绿化美化项目;完成人工造林5000亩;新增城区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

7.加快呼兰河公园配套建设;改造步行街广场和历史文化公园。

8.加快交通、城管等公共设施建设,新建停车场20处,完成40个公交站亭建设;增建垃圾中转站2个、水冲式公厕6个、环卫工人休息房8个。

9.启动水毁工程修复和呼兰河治理工程,修复加固呼兰河堤防麻家围子等险工弱段,加高培厚呼兰河左岸孟家堤防段。

10.启动附属实验小学和顺迈小学扩建项目,续建幼儿园1所,维修改造学校2所,创建标准化学校8所。

11.启动区第一人民医院综合医疗楼建设项目;争取顺迈医院尽快开诊、嘉润医院新综合楼投入使用。

12.新建200张床位的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维修改造第二殡仪馆。

为实现上述目标,着力做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把改革作为最大“红利”,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致力以改革促进转型发展,靠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按照精简机构、优化职能的总体要求,全面清理内设机构,推进食品药品、卫生和计生、文化等部门的机构及职责整合,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做好补充和完善政府职能部门“三定”⑦工作,切实解决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权责脱节等问题。继续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非行政审批事项,做好省市行政审批权限下放的承接工作,建立行政审批联席会议制度,加大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力度,推进“两集中,两到位”⑧,启用新的行政审批服务流程,全面提高行政效能。

推进开发区体制改革。坚持精干主体、理顺关系、企业运营、高效管理,继续深化开发区社会管理职能剥离,加快开发区体制由政区合一向区企一体转型。以“三个公司”⑨为平台,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吸引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融资参股,做实土地收储、基本建设和投融资等各类运营平台,提高资产运营、资本运营和经营管理效益,增强开发区服务效能和自身造血功能。建立新型的用人管理制度,面向社会公开引进专业人才,逐步实行人员聘任制和试用期制。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积极落实“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通过先行先试,获得先发优势和改革红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继续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推进农村产权要素市场化、资本化进程。全面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农田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区乡村三级服务机构及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落实机构编制、规格经费等事项。建立与哈尔滨银行、浦发村镇银行、信用联社对接平台,拓展合作社融资渠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新型主体发育。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指导意见,促进合作社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推进财税工作创新。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开源节流两手抓。积极争取省、市财源建设专项资金,巩固壮大主体财源。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做到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推进公共信贷平台建设,努力破解项目建设融资瓶颈。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编制,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制度改革,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加大对商业、粮食、供销、工业等重点领域国有资产监管力度,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切实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进一步完善偿债措施,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加大对街道乡镇转移支付力度,专项化解乡镇债务。

推进社会体制及其他领域改革。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积极落实、稳步推进涉及民生等领域的社会体制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一体化管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引导非公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支持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领域,最大限度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园区转型,进一步提升药谷品牌影响力。围绕打造“药谷”品牌,进一步加快生物医药园区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确立在省、市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拓展园区发展空间。投资2.5亿元,建设昆明大街、哈药总厂环路等“4路1桥”⑩基础设施,提升园区载体功能。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新拓展3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吸纳更多医药企业入驻。

加速医药产业集聚。抢抓生物医药产业整合、并购和大企业扩张的难得机遇,加速引进研发型、生产型、配套型项目,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重点推进投资5亿元的国药物流、投资2.76亿元的农业部疾控中心动物疫苗产业化等项目,年内力争引进医药产业大项目18个。

完善公共平台建设。依托哈医大研发中心和哈药集团药物研究院,建立集生产力促进中心、新药研发、成果孵化和检验检测于一体的公共平台,打造研发高地、孵化洼地和检测基地。确保生命医药创业大厦、院士工作站、实验动物中心上半年正式运行,药物中试基地争取年底通过认证并具备生产能力,GLP⑪实验大楼年内完成设计并争取开工建设,药物研究院力争年底投入使用。

强化配套服务支撑。深化校企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支持科技要素和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围绕“药谷”建设,强力推进雷帕霉素等10余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借鉴上海张江、江苏泰州等地“筑巢引凤”的成功经验,在园区内规划建设标准化工业厂房1万平方米。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继续把抓产业、上项目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始终保持“举全区之力抓大项目”的推进态势,再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着力提升产业项目投资规模。全年计划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00个,投资总额57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1个,10亿元以上项目8个。按产业类别划分,生物医药项目30个,绿色食品项目12个,商贸物流项目6个。

着力提升产业项目谋划水平。谋划产业大项目30个,年内达到商业计划书深度项目10个以上,力争生成和落地一批千万、亿元级大项目。围绕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以上海复兴集团、康夷宝保健品、鼎泰丰、秋林食品为重点,加紧谋划一批园区项目;以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所检测平台、义乌小商品工业园区为重点,尽快生成一批配套项目;强化与上海张江、江苏泰州等医药园区联系,及时引进一批转移项目;加大对沿江旅游产业带等项目包装力度,策划运作一批储备项目;把握国家和省市政策导向,积极对接,向上争取一批规划项目。

着力提升产业项目集聚能力。在深入推进药谷和食品产业园建设的同时,围绕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延伸产业链条,重点推进总投资50亿元的杉杉商业综合体项目,打造一站式品牌购物中心。推进投资22亿元的永达名车广场项目,打造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高端汽车销售有形市场。推进总投资5亿元的国药物流项目,打造全省最大、最先进的物流配送中心。实施北斗综合示范应用工程,打造北斗产业基地。

着力提升产业项目推进质量。坚持谋划项目抓洽谈,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推进,竣工项目抓达产。重点对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实施领导包保、监控服务和要素保障,确保齐云医药、开润包装、大成农牧等签约项目按期开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东北市场、杉杉商业综合体、天宏药业等在建项目如期复工,誉衡药业、威凯洱药业等竣工项目全部投产。

(四)坚定不移地推进招商引资,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继续保持“大招商、招大商”的推进态势,加速由全员招商向专业招商、定向招商转变,着力在“招大引强”上实现新突破。

注重招商质量。严格执行入区项目评审制度,科学评价论证,严格准入标准,重点面向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100强企业,着力引进投资强度大、产业支撑强、财税贡献突出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年力争新引进项目55个,签约总额270亿元,年度到位资金41亿元。

创新招商方式。继续推行部门招商、乡情招商和代理招商,实现招商方式、招商主体多元化。以区级领导为主体,发挥7个招商工作组作用,围绕重大产业项目跟进洽谈,带队开展定向招商;以招商局为主体,5个招商分局根据产业和地域,开展专业招商;以开发区领导为主体,针对所主抓的产业,开展产业招商;以国药集团、杉杉集团、台湾大成长城集团等企业老总为主体,发挥其人脉资源优势,实行以商招商。

提高招商成效。强化同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地区的联系,对国内外500强以及行业龙头企业,以聘请招商顾问、设置区域代理等形式,全面掌握重点企业的发展布局和业务拓展方向,主动推介,强化对接,提升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成功率。对国药物流、上东医药等已达成投资意向的项目,主动靠前对接,尽快签约落地;对北京亿阳、四川沱牌等意向性项目,加快跟进步伐,达成投资意向,努力形成洽谈一批、签约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格局。坚持域内外企业同等待遇,支持本土企业增资扩产、新上项目。

(五)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统筹,进一步加快都市农业发展步伐。抢抓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历史机遇,全力推动农业转型、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加快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全力打造优质稻米产业园区、高效蔬菜产业园区、畜牧规模养殖园区、龙头企业产业园区。扩增种植业示范园区5个、面积10万亩,实施“旱改水”2万亩,沿江扩稻8000亩。推进滨兰公司、双达集团大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辐射带动“粮改菜”5000亩以上。扩大与麦肯集团合作,依托文俊、金山合作社发展专用马铃薯3000亩。推进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新改扩建标准化畜牧示范场20个,发展网箱养鱼3处。强化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认证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以上。以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为重点,推进呼兰韭菜和大葱等地理标识品牌开发。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和节水增粮行动,新建各类水源井233眼,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5万亩。实施水毁工程修复和呼兰河治理工程,对呼兰河堤防麻家围子等险工弱段进行修复加固,对呼兰河左岸总长14.4公里孟家堤防加高培厚,达到20年一遇标准。更新大型农机具200台(套),新建水稻育秧小区7个,打造高产稳产田3万亩。实施孟家乡补充耕地项目,新增耕地84公顷。启动沈家周边7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综合整理土地4万公顷。

着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鼓励村集体走“内涵挖潜、合作发展”的路子,以现有村级资产资源参与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入股农业企业,以存量换增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逐步解决村集体“空壳”和债务积重难返问题。选择一批基础好、潜力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涉农企业,启动村社、村企合作发展试点,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积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扩大补贴范围,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扶持农村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增加生产性收入。扶持农民自主创业,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增加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加大农民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增加工资性收入。全年开展“阳光工程”技能培训4000人,新增农民转移就业6000人。

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以规划为引领,强化政策扶持,配套推进中心村镇建设。加快大用田园新城、沈家大罗小镇建设,带动周边3个村屯撤并,打造新型村镇建设样板。加快腰堡街道永丰村搬迁进程,年内实现应迁尽迁。推进许堡蒲井、方台小方、莲花老哈3个村整村扶贫开发,力争两年内整体脱贫。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完成农村公路养护中心建设,维修农村公路67公里,改造平交道口30个,安装警示标志225个,改造危桥14座。

(六)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建设,进一步彰显现代都市城区新形象。坚持用经营城市理念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城市,扎实开展以“八大环境,一项活动”⑫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城市的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按照“一城一谷一集一纽”的城市空间布局,围绕“完善功能、彰显特色”的规划主题,重点推进老城区道路交通、给排水、一排干及周边环境整治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启动滨水岸线及重点区域的控详规划,进一步提高中心城区控详规划覆盖率。继续完善新城区总体规划,完成东区产业规划、北斗规划和重点园区概念规划,编制利业镇规划、6平方公里控详规划和阳明滩联络线等重点管网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乡村规划,引领城乡一体发展。

完善城区载体功能。坚持“配套围绕项目建”,进一步提升新城区服务“北方药谷”的保障能力。全年计划投资3.08亿元,建设阳明滩联络线、北站广场等“11路1泵站2桥1广场”,重点为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园区和哈铁北站配套。完成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做好接纳哈药总厂污水处理的前期准备。加大与电力规划、热力燃气等部门的协调力度,推进药园和已建项目的相关配套建设,确保园区发展和项目投产运行。围绕改善群众宜居环境,进一步加大老城区改造建设力度。启动老城区集中棚改一期91.6万平方米项目。投资1.8亿元启动内、外环路建设,逐步形成“两环四射”⑬的路网格局。完成萧红大街景观大道建设,维修扩建老城区3条道路。启动建设呼口大桥至哈肇路连接线。对20栋旧楼地下供水管线进行更换,对30公里供水主管线进行杂质冲洗,迁移配置户外水表2.85万户,对小十字街至食品公司、新胜路西段2条排水管线进行改造,对东府路加油站东侧等易涝地段3条排水管线重新铺设。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200户15万平方米,新增廉租补贴135户,完成电机厂二期等4个棚户区改造任务。推进呼兰河公园建设,对步行街广场和历史文化公园进行改造升级。建设停车场20处,完成40个公交站亭建设。增建垃圾中转站2个,建设水冲式公厕6个,环卫工人休息房8个。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景观建设,对呼兰河桥及南大街、萧红大道实施亮化、美化。深入开展交通秩序、小区环境、市容市貌、公共卫生、建筑垃圾等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净化市容环境。加强市场摊区管理,规划设立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购置专用车辆设备,提升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推进“五定”⑭制度,建立城市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配合城市改造和道路建设,有序推进街路命名及街路牌设置工作。加大违建治理力度,坚决杜绝新的违建发生。

建设绿色生态家园。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完成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各5000亩,新增城区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加大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力度,投资7.5亿元启动一排干综合整治项目,加快推进干渠整治、道路修建和两侧绿化工程,打造城市景观绿带。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推进呼兰河综合整治,改善水环境质量。推进华电哈三电厂一期脱硫、脱硝改造项目建设。强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推进哈尔滨义利农牧科技大型沼气、富强益民养殖合作社沼气工程2个农业源减排项目建设。推进村屯和道路绿化建设,打造“美丽乡村”。

(七)坚定不移地推进民生改善,进一步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坚持民生优先,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好事,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启动附属实验小学和顺迈小学扩建项目,推动哈师大附中利民校区9月正式开学;续建幼儿园1所、维修改造学校2所、创建标准化学校8所。加强卫生事业建设,启动区第一人民医院综合医疗楼建设工程,推进农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达标率50%以上;争取顺迈医院尽快开诊、嘉润医院新综合楼投入使用。

继续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深化“惠家工程”和“黑土甘霖”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进一步打造“萧乡文化”品牌,完成文庙布展开园,启动龙王庙修复工程;举办第四届全民运动会,创建市级体育示范社区2个;推进河口湿地公园三期建设,组织好第四届湿地旅游文化节。加强广播电视工作,提高节目播出质量和覆盖率。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要求,继续推动各项保障提标扩面。推行城乡低保区乡两级审核审批体制,强化动态管理,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新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600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1‍800人。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分别扩面2万人、1100人、550人、500人,社会保障达标率100%。进一步巩固新农合成果,参合率、覆盖率均为100%。促进就业再就业,免费实施再就业培训30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80个,新增城镇就业4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下。加强社区建设,推进滨才社区争创国家级和谐示范社区,结合城市建设和改造,积极推进社区配建和达标社区创建工作。做好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快社会化养老服务进程,新建200张床位的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1所。维修改造第二殡仪馆。做好残疾人扶贫、就业、康复工作。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完善综治责任体系,强化日常巡防,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提升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管控能力,打造最具安全感的平安呼兰。深入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切实提高社会治理法制化水平。继续开展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9个行业和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基本信息档案库和隐患排查治理平台,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创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排查和“大调解”工作机制,及时解决群众来信来访问题。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要求,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高效政府。

强化责任意识,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继续强化“做主人、靠自己”的责任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自我革新,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斗志。敢于担当、敢于承重、敢于碰硬,积极开拓尚未涉足的“盲区”,勇于探索令人望而却步的“难区”,奋力突破阻碍发展的“禁区”,努力在学习中开阔眼界,在创新中谋求发展,在探索中有所突破。

强化宗旨意识,大兴勤政为民的务实作风。扎实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好征求意见、问题整改、整章建制等各个环节工作,着力完善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把人“沉下去”,把心“带下去”,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增强施政为民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大兴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务实之风,进一步精文简会,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加大工作推进落实力度,努力以作风的大转变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强化规范意识,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强化法治观念,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处理问题,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强化对政府投资项目监督检查,确保“项目优质、干部安全”。坚持软硬环境两手抓,把软环境当成硬任务,用硬措施治理软环境,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规范执法行为,保持行政问责的高压态势,努力打造一流的发展环境。

强化自律意识,塑造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引导广大公务员筑牢思想防线,守住廉政底线,划清公私界限,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推进政务公开,切实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晒在阳光下。坚持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以廉政建设的扎实成果树立形象、赢得支持。

各位代表,实现发展新跨越、开创工作新局面、追求幸福新生活,是时代的召唤,是人民的期待,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纵然一路险阻,我们也要砥砺奋进、勇往直前!让我们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凝神聚力,创新进取,为加速“一城一谷一集一纽”建设进程,共创全区人民幸福美好新生活而努力奋斗!


简称术语解释

①一城一谷一集一纽:就是建设呼兰健康产业城,打造中国北方药谷,形成大江北商贸物流仓储集散中心,构建省城北部中转枢纽。

②5路1桥:规划一路、哈药总厂环路、长青大街、福州路、雪花路、雪花路哈伊下穿桥。

③三公九重工程:“三公”即重点部位的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共关系。“九重”就是突出“九项重点工作”,即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教育治理、道德模范学习评选表彰、“道德讲堂”建设、文明餐桌、“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网络文明传播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④GDP: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

⑤11路1泵站2桥1广场:11路即阳明滩联络线、哈药总厂环路、昆明大街、规划一路、济南路、北京东路环路、北站一路、北站东路、金马路、四环辅路、沈阳大街;1泵站即昆明大街给排水泵站;2桥即规划一路下穿桥、北站北侧下穿桥;1广场即北站广场。

⑥内外环路:内环路即打通西环路,新建谷丰路、向阳路;外环路即西环路向北延伸600米,新建北环路、滨河北路和东环路南段。

⑦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

⑧两集中,两到位:即推进部门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审批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审批项目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到位,授权窗口权限到位。

⑨三个公司: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利民投资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哈大齐核心示范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⑩4路1桥:即昆明大街、哈药总厂环路、沈阳大街、规划一路及下穿桥。

⑪GLP:是英文GoodLaboratoryPractice的缩写,中文直译为优良实验室规范。

⑫八大环境,一项活动:“八大环境”即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一项活动”即开展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

⑬两环四射:两环即内外环路,四射即东府路、南北大街、萧红大街及计划新建的滨河北路四条出城道路。

⑭五定:定时、定员、定岗、定职责、定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