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 业

呼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8-03-26

农业综述


【概    况】  2012年,呼兰农业生产稳步增长。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设施农业的逐步增加以及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大,生产形势良好,粮食作物总产达12.15亿公斤,增幅11.2%。其中玉米产量96.9万吨,增幅11.1%;水稻20.5万吨,增幅31.1%;大豆0.5万吨,增幅﹣78%;马铃薯3.5万吨,增幅﹣0.5%。农林牧渔业全口径实现产值102.7亿元,同比增长8.7%,各业产值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农业产值39.9亿元,同比增长9.4%;林业产值0.9亿元,同比增长4.8%;牧业产值58.1亿元,同比增长8.2%;渔业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亿元,同比增长15%。农村人均纯收入9817元,同比增长14.6%。(原立伟)

【农业结构调整】  突出结构调整,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1.推动种植业向“特色”转型。以嘉德、大用、郎堡、大堡4个设施农业园区和广君南瓜、蒲井蔬菜、成伟马铃薯3个露地蔬菜基地为引领,实施“粮改菜”1万亩,全区蔬菜产业迅速壮大规模。大用园区建成温室278栋、大棚450栋,标准全省一流。2.推动农业向“休闲”转型。呼兰河口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建成迎客,沿江沿路乡镇发展农家乐项目50余个。3.加强农业基本建设。实施水田扩稻、节水增粮、小型水利重点县项目,增加水田1.8万亩、节水灌溉3.7万亩。实施田间工程,打造高产稳产田2.8万亩。实施呼兰河险工弱段整治项目6处,完成护岸工程2.7公里。植树造林1万亩,超额42%。购置大中型农机具300台套,农机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原立伟)

【新农村建设】  突出新农村建设,推动传统村镇向新型村镇迈进。1.改造农村基础设施。改造通屯路60公里、危桥10座,新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2处。2.认真落实扶贫工作。启动了二八付井、长岭包井、许堡郎堡等三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程,在项目资金没到位的情况下,协调帮扶部门投入130多万元,迅速改善村屯环境。3.实施撤村并屯工作。启动了学院路街道小耿家屯、利民街道西温家屯、小宛家屯等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和大用镇沈八新村、腰堡街道永丰新村、兰河新村等3个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项目。(原立伟)

【农业改革创新】  突出改革创新,推动传统机制向现代机制过渡。1.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本着积极稳妥原则,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完成无异议的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房产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任务。2.扶持农民转移就业。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4000人,新增农民转移就业5400人,超过200人实现了“农民工”向“创业者”的转型。2.发展新型经济主体。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多个。大力组织农民带地入社,康金街道杨木村金山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2012年春经营土地5320亩,春种后陆续签订带地入社协议26280亩,经营规模增长近6倍。(原立伟)

【农业工作存在问题】  2012年,呼兰区农业工作存在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1.农业生产面临较大风险。极端天气现象增多,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多发、高发,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风险加大;农产品价格起伏波动趋于频繁,生产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滑;农民抗风险能力不强,现行的农业保险和民政扶贫等政策不足以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2.农业基本建设欠账较多。由于历史原因,呼兰区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比较突出,农业基本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和都市农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3.农业市场主体培育不足。农民多年从事传统农业生产,但对蔬菜产业、特色产业、设施农业、旅游农业等认知不足、技能不足,不适应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合作社处数量多,但层次不高,多数处于发育完善阶段,覆盖面不大,牵动力不强。(原立伟)


农业综合开发


【概    况】  2012年,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围绕2011年项目验收工作和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本着当年项目、当年完成、当年验收的原则,扎实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开发效果。迎接国办2011年项目检查验收,区农发办历时一个月的时间对2011年8个项目进行了全面的自检,完善了项目的内业资料及项目验收资料,先后通过了市办、省办和国办项目验收小组检查验收,得到项目验收小组的肯定和好评。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省级项目10个,计划投资2536万元,完成项目资金1788万元,其中中省资金2056万元,完成1‍538万元,市级配套90万元,完成40万元,自筹资金390万元,完成210万元。市级农业开发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110万元,完成资金65万元,其中市级配套资金85万元,完成55万元,自筹资金25万元,完成10万元。(张树森)

【省级农业开发项目】  2012年,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0个。其中土地治理项目3个:1.许堡水田改善项目。完成开发任务0.7万亩,占计划的100‍%。完成渠系建筑物8座,灌排渠道整修14公里,无基涵30处;引进良种2.8万公斤,建设育秧大棚40栋,育秧盘1.2万个,温室5栋,管理房120平方米,智能温室控制系统2套,晒场2000平方米,水泥路1200平方米,砂石路3公里;建设农机合作社1处,完成场库棚建设6000平方米,购置农业机械35台套,技术推广2项。项目任务全部按计划完成。项目资金全部完成。2.田堡蔬菜基地项目。完成机电井2眼,农沟护砌524米,有基涵3座,简易涵28座,良种补贴1500公斤,土壤改良2000亩,大棚20栋,温室4栋,水泥路524米,红砖路2380米,绿化5亩,技术培训300人次,技术推广3项。项目排水工程、供水管线、围墙工程未完,计划2013年6月完工。该项目完成拨付工程建设资金549万元,未拨付资金19万元。3.大用节水灌溉项目。完成开发任务0.5万亩,该项目指针式喷灌设备9套已由省办采购完毕。打井手续正在办理中,项目总投资500万元,资金未支付。该项目计划2013年6月完成。产业化经营项目5个:1.种猪(100头)繁育扩建项目。完成猪舍建设1000平方米,设备123套,引进种猪50头,项目任务全部按计划完成,完成项目资金140万元。2.蔬菜储藏保鲜库(1500吨)扩建项目。购置设备12台套,项目任务全部按计划完成,完成项目资金100万元。3.牛粪(6000吨)处理项目。未开工建设,项目计划投资200万元,未支付。4.大豆蛋白(12万吨)加工贷款贴息项目,计划贴息206万元,已完成。5.4.5万亩农作物种植贷款贴息项目,计划贴息50万元,已完成。科技示范推广项目2个:1.葡萄新品种栽培技术示范项目。该项目已引进葡萄新品种1万株,示范推广技术2项,技术培训600人次,建设大棚6栋,全部按计划完成,完成项目资金45万元。2.依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科技项目。该项目已引进水稻良种4000公斤,完成示范推广技术2项,育苗基质50吨,育苗液肥1000袋,育秧盘25000个,建设育秧大棚5栋。其他建设内容如温控催芽机1台,播种机1台,大棚喷灌设备5台未建,技术资料收集整理与宣传展示正在收集中,技术资料收集整理与宣传展示正在收集中,预计2013年5月全部完成项目建设。该项目已拨付项目资金16万元,有29万元未拨付。(张树森)

【市级农业开发项目】  2012年,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0个。其中:1.水稻育秧基地建设项目。本项目建设育秧大棚18栋,规格为12米×55米,每栋面积为660平方米,已完成。2.大豆油(500吨)加工扩建项目。修建加工车间280平方米,已完成。3.康乐牛粪便处理项目。项目计划投资45万元,其中市级30万元,自筹15万元,由于批复较晚,项目尚未开工,计划2013年7月末完工。(张树森)


种  植  业


【概    况】  2012年,按照省市农委的部署和要求,呼兰区努力克服自然灾害、宏观经济变化、市场波动和资金制约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通过调整结构、项目带动、深化改革等措施,推动农业农村工作逆势上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较好势头。尽管先后遭受冬春干旱、夏季强降雨、玉米黏虫爆发、秋季台风等自然灾害,但由于种植结构调整和种植水平提高,粮食总产仍达到12.15亿公斤,同比增长11.2%,增幅近年来最高,也是2012年哈尔滨市唯一增幅超过10%的区县。(原立伟)

【“地理标志”农产品】  2012年,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呼兰大葱、呼兰韭菜,经多年使用和发展,品牌效应带动运输销售等关联行业的繁荣。呼兰大葱主产区兰河街道原野村大葱产量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4年累计外销量突破3000万公斤。在北京、上海、大连、重庆等大中城市,每公斤价格卖到1元以上,是普通大葱二至三倍。(原野村)

【玉米病虫防治培训】  2012年,受15号超强台风“布拉万”影响,呼兰区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普遍受灾,玉米受灾较重。针对农作物受灾情况,呼兰区劳转办联合区农经站迅速组织人员深入乡镇对强降雨和风灾造成的损失,进行全面调查。8月31日对二八镇11个村121名农民进行了农民科学抗灾自救和病虫害防治培训,最大限度地把农作物倒伏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确保农民减产不减收。培训班上,农业专家对玉米的灾情授课:1.半倒伏的玉米植株,轻地可以不动,利用玉米自然生长能力恢复,以免损害根系。2.对于倒伏严重的玉米,应及时进行人工扶直,四五株一组用叶片绑扶固定到与地面成30度左右夹角,保证成活即可,避免绑扶过正再次伤根,并在根部培土,增强通风与透光,以减轻危害,有利于灌浆成熟,减少产量损失。3.适时晚收。充分利用农作物后熟现象,玉米在苦霜后收获,通过适时晚收,降低籽粒含水量,提高粮食品质。4.防治病虫害。湿度大的地块,喷施广谱杀菌剂,防止籽粒发霉、捂烂。接受培训农民表示,竖立的信心,渡过难关。这次培训,为抗灾减灾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劳转办)


林      业


【概    况】  2012年,区林业局坚持门为群众开、事为群众办、利为群众谋,使林业各项事业服务于群众、服务于发展,努力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使群众手中木材及时变现,组织专业技术队伍,深入村屯,为农户现场审批木材,使群众手中的不动资产变为流动现金,群众腰包鼓了,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解决无钱购造林苗木问题,紧紧抓住广大群众高度关注林业建设事业的有利契机,在克服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无偿为群众提供优质苗木用于造林,激发广大群众的造林积极性,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巩固造林绿化以个体造林为主的格局,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赵鹏飞)

【造林绿化】  2012年春,按照省下达造林计划,结合全区实际,完成造林10000亩,占计划的100%,建设高标准生态村8个,育苗完成3000亩,义务植树完成130万株。按工程类别分:农防林5057亩,护路林2550亩,水源涵养林2‍050亩,村屯绿化343亩。栽植各类针阔叶苗木200万株,群众投工投劳达30多万个,用车30余万个台班,总投资达2‍000余万元。按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全面发展,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在强力推进五大工程建设上实现新突破。1.农防林恢复工程。把农防林恢复重建列为造林绿化的重点工程之一,把多年造林不见林、已规划未成林、被违规侵占的林地全部收回用于造林。共恢复营造农防林820条,收回违规侵占林地2600亩。2.水源涵养林营造工程。利用田间隙地、废弃地、荒地等未利用土地,营造大片林,既发挥涵养生态的作用,又为广大群众建立起商品用材林基地。3.村屯绿化工程。建设高标准绿化村屯8个。白奎镇三道村杏山屯,石人镇双榆村双榆屯,二八镇鲍堡村鲍堡屯,杨林乡七佰村郝家庙屯,杨林乡佟井村金堡屯,杨林乡佟井村肖堡屯,方台镇方台村泉眼屯,长岭镇包井村包井屯。绿化标准之高,投入之大,开创呼兰区村屯绿化工程建设的先河。(赵鹏飞)

【退耕还林】  2012年,区退耕还林主要开展三方面工作。1.全面进行一次幼林抚育管理。退耕还林地块,全面进行实地踏查,杜绝林地内建筑物、堆柴草、放牧等现象,清除病死树、火烧树,林粮兼作的杜绝高棵作物和攀缘植物。近三年造林新调串到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地块,全面进行一次林地除草,彻底消灭草荒。对新植林进行扶正踩实。2.退耕还林档案建设。按照国家、省、市要求,完善到户档案、小班档案、林班档案,做到图、表、卡、现地四个一致。技术档案、文书档案分类归档,材料齐全。档案材料要有独立档案柜,按照档案局建档要求归档。3.乡镇、街道林业站工作人员,熟悉退耕还林地块,熟悉通往地块的道路情况,当好检查组的向导。掌握退耕还林户的一些基本情况,对造林地块的造林年度、林种、树种、株行距、经营管理等情况,了如指掌,对检查组提出的问题要对答如流。迎接国家退耕还林检查的面积为10094亩,其中2003年面积为9094亩,2004年面积为1000亩。(赵鹏飞)

【森林资源保护】  2012年,充分发挥区森林公安局和乡镇林业站的骨干作用,贯彻执行《森林法》依法严厉打击滥伐、盗伐林木和各种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坚持依法治林,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实现了无重特大案件发生。案件查处率和结案率达100%,发案率与同期相比明显下降,滥伐、盗伐林木和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凭证采伐制度,既严格采伐管理程序,又实行人性化审批。加强植物检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因2011年食叶害虫种群数量较大,种类较多,加上春季持续干旱少雨,食叶害虫大量繁殖,哈绥绿色通道两侧杨树树叶有被全部吃光的危险。区林业局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病虫害防治领导小组。市病防站亲临现场指导防治工作,并派防治检测车实施防治,共防治作业面积7000亩,出检测车40台次,防治人员60人次,防治药剂2吨,投入经费10万余元。虫情得到了控制。(赵鹏飞)

【林权制度改革】  呼兰区集体林权流转工作起步较早,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前已有90%的集体林地发生了流转,由于时间较长,致使在林权确认方面困难较大。经过区林业局党委认真研究,征求所在地村民代表的意见,妥善解决了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困难。2012年,全区13.51万亩集体林已全部明晰产权,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面积的100%。已发证1‍600本。(赵鹏飞)

【林业重点项目建设】  2012年,区林业局结合“北跃在呼兰”发展战略,积极协调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统筹推进黑龙江呼兰国家森林公园和黑龙江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这两个项目的建设拉开了松花江旅游经济带的序幕。完成了森林公园道路硬化工程及相配套的绿化工程。投资4.5亿元完成公园建设项目区内土地收储和滨江大道基础工程的建设;湿地恢复和保护工程。2008年启动湿地恢复工作以来,使破碎化的湿地连成片,对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实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松花江流域的保护十分重要。2012年,在采取人工种植和天然恢复相结合的办法恢复水生植被的同时,湿地自然保护区又移植大树360棵,栽植各类树苗3000余棵、灌木3‍600平方米,插柳120万株,使湿地自然保护区呈献出新的面貌。(赵鹏飞)

【河口湿地公园建设】  至2012年末,呼兰河口湿地公园一期建设投入共资金8000万元。完成:1.景区大门、2万平方米露天停车场、大门渡船码头、大门洗手间、售票处等配套设施。2.由石头铺设的1.8公里的香蒲景观大道及大道两侧的绿化等项目。3.星星岛餐饮服务区面积共6万平方米其中包括:一个游客餐饮服务中心、5栋特色餐饮别墅、演艺广场以及新疆特色烧烤广场,此外还设有星星岛渡船码头以及游客自驾游船码头。4.日月广场建设面积共4万平方米,其中包括:长140米宽15米中心码头、特色旅游超市、冷饮厅、景区展厅、洗手间等配套设施。5.景区内建设2000米木质观光栈桥及亮化工程。游客可通过栈桥感受最天然,最生态的北国湿地风光。6.月亮滩面积有6万平方米,建设项目有阳光浴场、沙滩排球、沙滩足球、儿童戏水区都将投入使用。7.太阳滩预期建设面积10万平方米。其中包含沙雕大世界、沙滩摩托车、帐篷营地、沙地乐园、风筝广场等项目。8.景区还将在冬季继续建设雪道、滑雪场、冰上游乐等项目。该景区已具备基本观光要求,公园已于6月10日正式对外开放。(赵鹏飞)


畜  牧  业


【概    况】  2012年,呼兰区以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强区为总目标,以增强畜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为核心,以实施“畜禽安全防疫、标准化规模养殖、人才培训”三个工程为载体,加快推进畜牧强区建设。全区生猪饲养量112.7万头,同比增长2.6%;奶牛和蛋鸡存栏量2.2万头、191.7万只,同比基本持平;黄牛及肉牛饲养量9.9万头,同比下降16%;山绵羊饲养量10.7万只,同比基本持平;肉鸡饲养量4432万只,同比增长5.2%;全区出栏生猪71.2万头,出栏肉鸡3‍431.1万只,同比分别增长8.9%、1.25%;肉类总产量13万吨,同比增长2.07%;鲜蛋和鲜奶产量2.6万吨、6.9万吨,同比基本持平。畜牧业产值56亿元,同比增长18.3‍%。区畜牧兽医局党委被评为全区创先争优活动十佳党工委。(庞明波)

【动物疫病防控】  区畜牧兽医局按照省、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要求,专题研究,迅速行动,及时组织推进全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1.及时安排部署。3月6日、9月5日、9月27日,先后三次召开全区重大动物疫病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2.加大投入,物资保障有力。全区发放猪瘟苗90万头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110万毫升和22万头份、猪口蹄疫疫苗98万毫升、牛羊双价口蹄疫疫苗60万毫升、奶牛A型口蹄疫苗8.23万毫升、禽流感疫苗125万毫升,消毒药21‍000毫升。区政府共投入资金56万元,全部用于购买疫苗和防疫物资,孟家、许堡、长岭等乡镇加大动物疫病防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购发防疫器材、消毒药等物资,每乡投入在4000元以上,各乡镇、街道投入16万元,为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和及时完成奠定了物资和资金基础;3.开展督查,确保免疫效果。为加强完善区域督导责任制,按照目标管理,划定区域,分区负责,层层分解,落实责任,注重实效的原则。区成立三个督导组,对全区街道、乡镇进行全面督导,适时提出督导检查意见和建议。全区各类畜禽病死率分别控制在规定指标(大牲畜0.5%;生猪3%;禽类10%)之内。同时,按照《哈尔滨市重大动物疫病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要求,完成动物免疫、检疫监督、预防控制3项工作目标,全区有效控制了重大动物疫病发生。4.加强培训,提升防控能力。3月6日和11月26日,在区政府东五楼会议室举办两期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班,全区19个乡镇(街道)畜牧兽医工作主管领导、畜牧中心主任、村级动物防疫员共600人参加培训,通过培训,明确规程,夯实基础。6月29日,市政府在呼兰区体育场举办哈尔滨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呼兰现场观摩会。通过演练,建立和完善了全市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机制,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能力全面提升。(庞明波)

【畜产品安全监管】  区畜牧兽医局强化“六个监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2012年,与局内设科室、相关事业站及各乡镇畜牧发展中心签订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状,强化对养殖、屠宰检疫、畜牧业生产投入品、收购贩运、源头、生鲜乳等六个环节监管。与规模畜牧业养殖户签订《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承诺书》等4620份,发放《严控瘦肉精宣传单》等2.5万份,全年开展瘦肉精抽样检测、三聚氰胺抽样检测2‍800批次。对生猪定点屠宰场5家、禽类屠宰生加工企业10家、牛屠宰场2家采取派检疫员驻场检疫方式,通过认真开展入场检测、抽检监测、产品检测、强化消毒灭源等环节工作确保屠宰环节安全。对生猪屠宰企业活猪进行“瘦肉精”试纸条现场抽检1.2万批次,对肉牛“瘦肉精”试纸条现场抽检1500多批次,对5家兽药生产企业、24家饲料生产企业、30家饲料经营单位、65家兽药经营企业定期开展抽样监测、强化监督检查,畜牧业生产投入品市场监管监督检查覆盖面100%;对区内32家收购鲜牛奶站及乳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监督检查,监管面达100%;屠宰加工企业监管面100%;确保畜产品安全。检查饲料生产企业达240余次,检查自配饲料养殖户25家,检测265批次,均未检出三聚氰胺。呼兰区在19个乡镇街道设立32个产地检疫报检点,使呼兰区畜禽养殖产地检疫环节工作得到加强,同时采取对32家乳品收购企业派驻检疫员实施乳制品安全第三方检测,与相关部门配合强化瘦肉精监测监管,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环节控制工作。(庞明波)

【扶持畜牧产业】  区畜牧兽医局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发展畜牧业生产各项惠农政策,注重强化监督检查,严惩违规违纪行为。2012年,认真落实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榨奶机械补贴、奶牛良种补贴等多项惠农政策。会同财政局及时审核、发放了2011年度全区能繁母猪补贴资金410万元(每头补助100元),同时开展了2012年度能繁母猪数量统计与上报工作。为8家生鲜乳收购站争取购买榨奶机械、设备12台套,争取补贴39万元,全部落实到位。积极协调、争取资金政策扶持,加快推进畜牧业基地向标准化规模养殖方向迈进。通过积极协调,为全区争取3个生猪养殖基地、1个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争取国家和省无偿扶持资金120万元,用于养殖建设猪舍等;争取生猪良种补贴项目资金150万元,使采用生猪人工授精改良技术的养殖户享受生猪良种补贴优惠;通过几年不懈努力工作,2012年呼兰区首次被农业部评为生猪养殖调出大区,国家给予奖励资金350万元,用于发展养猪生产。全区各类畜禽饲养量及产品出栏量同步增长,呈现“稳中有升”态势,完成畜牧业产值56亿元,同比增长18.3%。成功举办三个现场会:一是6月29日举办全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呼兰现场会;二是7月23—24日举办全市在呼兰区召开动物防疫半年总结及区域服务中心现场推进会;三是11月26日承办了2012年全市畜牧业现场推进会。谭乐伟副区长、畜牧局、信生蛋鸡场、鸿福猪场等分别作典型发言和经验介绍,得到省部门、市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的一致好评、认可。2012年呼兰区连续被评为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先进单位。(庞明波)

【畜禽良种工程】  推进畜禽良种工程建设。全区大力推广生猪、家禽等良种繁育改良技术,继续推广奶牛、肉牛优质冻精繁育改良技术,奶牛冻精配种完成29000头次,肉牛冻精配种39150头次,分别占完成年初任务的100%和70.2%。认真贯彻省、市、区家畜繁育改良工作会议精神,抓好全区的畜禽繁育改良工作。呼兰区的奶牛高产核心群建设已初见成效,高产核心群初产奶量可达5吨以上,二产可达6吨以上,并在不断的改良发展进程中。通过狠抓鸿福种猪场、杨林崔立志种公猪站的生猪人工授精的推广应用,进而带动义利、宝元、鑫源、金山种猪场的人工授精技术配种,建立13家生猪人工授精改良站,生猪人工授精改良技术的应用覆盖面达到56%以上,繁育后代仔猪的各项生产性能均有明显提高,全区畜禽良种化建设进程切实得到加快。(庞明波)

【依法治牧工作】  区畜牧兽医局严格贯彻《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和《哈尔滨市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规定》,全面提升全体执法人员的执法理念和综合素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切实加强政风建设,不断增强为企业和群众服务的能力,增强履职尽责和创新发展的能力,坚持依法治牧。全年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种畜禽场1家,查处涉嫌销售假劣兽药11起,查处加工、流通病害畜产品案件3起,对查处的病死动物453头只及1600公斤病害动物产品严格按照病死动物及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进行处理,对染疫或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率100%,有力地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庞明波)

【鸿福养殖基地】  2012年,呼兰区鸿福养殖基地投资6‍000万元,新建26栋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标准化养殖区,年产优质种猪1.5万头、有机猪2.3万头,同时启动沼气综合利用、有机肥料加工等项目,形成了“养殖全链条”,实现了从规模经营向循环经济发展的跨越。(徐建东)


渔      业


【概    况】  2012年,呼兰区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提高现代渔业标准化、产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大力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增加渔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全区投产各类养鱼水面达35000亩,其中成鱼池投产31000亩,鱼种池投产4000亩。全区投放春片鱼种1050吨,1150万尾,平均每亩投放25.6公斤,280尾;投入夏花鱼苗2200万尾,平均每亩投放5500尾。全区水产品产量8000吨。其中养殖产量7500吨;捕捞产量500吨。鱼种产量1500吨。渔业产值实现9200万元,比2011年8000万元提高15%,渔民人均收入8000元,比上年提高14.3%。无公害驯化养鱼面积完成12000亩,无公害综合养鱼面积15000亩,名特优养殖面积7000亩,全区健康养殖面积35000亩。休闲渔业发展迅速,全区垂钓点达70处,面积达6000亩。换发捕捞许可证320本,船舶证书发放320本,船检率达100%。渔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面积达100%。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待区政府审批。全区自繁自育鱼苗6500万尾,外购鱼苗8000万尾。鱼类越冬2100吨,其中秋片鱼种1500吨,商品鱼600吨。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区标准化池塘改造2500亩,所需资金自筹解决。(孟凡彬)

【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  针对名特优水产品市场需求大、价格高、效益好的情况,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推广名特优养殖面积7000亩,生产名特优水产品1000吨。养殖品种发展到彭泽鲫、团头鲂、六须鲶、鳜鱼、淡水白鲳、河蟹等20多个品种。(孟凡彬)

【水产养殖生产结构调整】  推动综合性经营渔业的发展,利用呼兰区地缘优势,拓宽渔业产业领域,发展旅游观光渔业。全区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垂钓点70处,面积6000亩,服务水平和环境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增加效益1000万元,其中集餐炊、观光、垂钓为一体的度假村、冬钓馆10余家。游钓已成为渔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渔畜、渔禽相结合的综合养鱼。坚持主副结合、多业并举,一水多用,一池多养,渔稻、渔林、渔禽、渔副相结合的综合渔业,养殖面积15000亩,综合渔业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渔民增收的新亮点。(孟凡彬)

【水产养殖技术结构调整】  大力推广颗粒饲料驯化养鱼,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驯化养鱼面积达12000亩,亩产平均近450公斤,呼兰恒利养殖场最高达1000公斤。(孟凡彬)

【水产养殖质量结构调整】  大力推广绿色渔业,促进水产品质量的提高。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积极引导渔民适应市场需求,生产绿色水产品,举办健康养殖技术培训班,创建部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一处、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一处,有两个渔场申报无公害养殖基地,进行了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全区健康养殖面积达到35000亩,推行水产品标签制度、养殖生产记录和用药记录。同时开展了水产苗种生产专项检查和禁用药物的检查监控,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孟凡彬)

【渔业科技服务】  全区共举办各类养鱼技术培训班、研讨会5期,培训480人次,进行技术咨询、鱼病防治100次,帮助调剂各类水花、夏花3000万尾,春片鱼种25万公斤,饲料3000吨,销售商品鱼3000吨,协调解决资金150万元,科技服务对呼兰区渔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孟凡彬)

【渔政资源管理】  做好渔业两证年检工作。5月,对全区320条渔业船舶进行全面、严格的检验。强化水上安全管理工作。1.为了让渔民增强生产安全意识,对船主进行了培训和考试,并签订了生产安全责任书。2.分段突出重点的对渔业船舶进行水上安全检查。开江前进行江河检查4次,出动24人次,禁止渔民过早下水生产;在正常的生产中组织专项安全检查28次,出动快艇20次,车辆15次。做到三级风以上严禁作业生产,严禁超员超载,严禁渔船载客、载货,严禁不配备救生、防火设备等,以提高渔民的安全生产意识。加大渔政执法检查力度。从4月下旬开始,组织车、船两路出击,对重点江、河段进行巡回检查,对非法渔具进行了清除,对私捕滥捞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发放330份“禁渔期公告”,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年出艇40航次、出车检查8次,参加检查人员290人次,查处非法捕捞案件2宗,销毁非法网具138趟(件),罚款0.68万元,批评教育170人次。进行增殖保护水产资源。7月初,组织大规模人工放流活动,将150万尾鲤鱼、鲫鱼、鲢鱼苗放入松花江、呼兰河。省、市主管部门及区级四大班子领导参加了放流活动,周围渔民主动参与,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起到教育和提高人们对水产资源保护的意识。落实渔业生产惠民政策。按照省财政厅《关于对渔民和渔业企业成品油调价给予财政补贴的通知》精神,为全区320艘从事捕捞及养殖用机动渔船及时、足额发放燃油补贴。(孟凡彬)


农      机


【概    况】  2012年,呼兰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走“农民自主、政府扶植、市场主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的农机化发展道路,围绕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以“立足农机、科学发展”为理念,以“兴机富民、服务三农”为主旨,充分发挥农机管理部门职能作用。全年培训农机人员5679人,其中新技术培训4300人,管理人员培训173人,农机驾驶员培训1206人。审验农机维修从业人员110人,农机销售从业人员50人。发放农机维修从业人员资格证26人、核发技术合格证25户。(方海军)

【农机耕作】  贯彻落实市农村工作和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抢农时狠抓农机春耕备耕,对春耕机具全面进行检修保养,自筹检修资金195万元,共检修大中型拖拉机380台;其中大修大型拖拉机80台。小型拖拉机2000台;大型农具360台套。全区春季机械整地面积95万亩,标准化整地作业面积93万亩,其中水田整地面积14万亩;全区完成春播面积216万亩,其中完成机械化播种面积215.24万亩。完成水稻机械插秧面积32.84万亩。2012年的秋整地工作是历史难度最大的一年,呼兰区克服一切不利因素,打好攻坚战,秋季深松整地任务计划42万亩,实际完成62万亩。为2013年粮食生产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方海军)

【农机装备更新】  加大农机投入,促农机装备更新。全年投入更新资金1763万元,其中中央补贴投入资金444万元,市财政投入资金41万元,农民自筹资金1278万元。更新玉米收获机140台,植保机械28台,水田机械35台,整地机械75台,各类拖拉机60台,计338台套。(方海军)

【农机化技术推广】  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全年完成玉米全程机械化项目示范共60000亩;种子等离子体机械化处理技术试验示范共50000亩。完成田间机械标准化项目面积共10万亩。完成玉米产业带精少量播种技术项目面积共130万亩;完成大豆产业带精少量播种技术项目面积共20万亩。(方海军)

【农机合作社建设】  完善、发展、壮大农机合作社规模。续建和完善15个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场库棚建设,制订合作社农业标准化生产以及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会计核算办法》进行财务管理,并制订出台了《农机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2012年呼兰区农机合作社获得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两个、黑龙江省“十佳”合作社一个。(方海军)

【金山现代农机合作社】  2012年,康金街道金山现代农机合作社成功签约1785户农民,农民分别来自合作社周边4个村,带地入社面积3.16万亩。金山现代农机合作社成为省内土地经营面积最大、入社人数最多的现代农机合作社。该社成立于2010年。2012年春,投资人分组逐村、逐户到农民家去宣传,并带领附近村屯150多位农民代表到兰西县榆林镇参观玉米大垄双行高产示范区。合作社章程明确一些关键内容:即政府扶持的资产平均量化给社员、每亩保底400元并分红、建立个人账户、民主管理一人一票等,让农民心中有底。加之市、区等涉农部门深入合作社帮助解决难题,使合作社最终赢得广大农民认可和响应。(宋丹辉黄春英)

【农机安全管理】  抓安全生产,确保农机安全。年初召开了农机监理工作会议,落实各项工作指标,制订各项工作措施及检验工作方案,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限及要求。3月完成检审任务。监理站按照省公安厅和省农委黑公通〔2009〕50号文件精神,区农机安全监理站与区公安交警大队联合成立四个乡镇交警中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打击农机违法违章行为,全年清理黑车830台、非驾946人。全区各类拖拉机检验率达90%,拖拉机挂牌率70‍%,驾驶员持证率90%,拖拉机技术状态完好率80%,主要配套农具技术状态完好率80%。全年没发生农机安全事故,确保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实施。(方海军)

【黑龙江省玉米秸秆捡拾打捆机械化技术现场会在呼兰召开】  2012年9月24日,黑龙江省玉米秸秆捡拾打捆机械化技术现场会呼兰召开。黑龙江省是全国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现已达9千多万亩,随着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和玉米机械化收获面积的增加,秸秆随意抛弃、焚烧现象严重,并对秋整地的速度和春播质量影响较大,而“秸秆捡拾打捆机械”突破这一难点技术。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任晓东介绍,多年来,每年秋整地前,农民为尽快倒地,也是为省力,都有焚烧秸秆的习惯,全省大约70%的秸秆被烧掉。而燃烧秸秆的危害特别大,污染环境、可能酿成火灾不说,还会造成土壤板结,养分流失。因为焚烧秸秆时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充分吸收,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而秸秆捡拾打捆机械化技术是现代化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在秋季处理秸秆具有效率高、密度大的优势,可大大减少贮存占地面积、提高运输能力,易于储存,减少火灾可能性。现场会有国内外12家企业、18种机型进行演示,基本涵盖在黑龙江省引进试验示范的主要作业机型,具有品种多,适应性广的特点。参加会议的有省农委有关领导;全省各市(地)、县(市、区)农机推广站站长及有关农机现代化合作社负责人员;同时又聘请了省农机鉴定站的专家进行现场测评。(邵立红)



水      务


【概    况】  2012年,呼兰区水务工作围绕“服务民生、改善生态、确保安全”的总体目标,累计投资1.66亿元,实施了水田扩稻、节水增粮、小农水重点县、农村饮水、城市供水、堤防整治等一系列重点项目,为全区水务工作跨越式发展和“北跃”战略的顺利实现奠定了基础。(刘香玉)

【水利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民生水利。1.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争取资金3218万元,组织实施水田扩稻、节水增粮和小型重点县项目,增加水稻面积1.895万亩,增加节水旱灌面积3.66万亩。2.改善农村饮水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争取资金1328万元建长岭镇集中供水厂一座,安装管网22万米,解决15个村屯2.08万人饮水安全。下半年又争取资金1218万元,建单村人饮井站12个,解决1.94万人饮水安全;打建抗旱井13眼,改善旱区条件。3.加大城区供水建设,改善居民用水质量。投资9000万元建设三水厂,历时8个月,年底并网供水,老城区水质将得到改善。(刘香玉)

【水务依法治理】  坚持依法治理,实施生态水利。1.依据《河道管理条例》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建议区政府出台《呼兰区河道采砂联合审批管理办法》,纳入呼兰区河道项目管理指挥部领导范围和市国土局矿产资源平台。配合全区“拆违”行动和湿地建设,清理违章设施12处,下达整改通知书13份,处罚通知书7份。2.依据《水法》加强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审核换发取水许可证22件,新办取水许可8件,核发率均达100%。结合两堤建设效益成果,向政府提交了《关于两堤工程新增土地移交管理的报告》,明确新增土地范围及管理责任,为开发利用创造了前提条件。3.依据《防洪法》筹划中小河流整治。聘请黑龙江省正业设计有限公司完成漂河流域可研设计;聘请省水院编制完成呼兰河孟家段治理可研上报国家批准。

(刘香玉)

【水利安全管理】  坚持人水和谐,实施安全水利。1.科学编制《年度度汛预案》、《呼兰河洪峰防御预案》和《呼兰区强降雨防御应急预案》,创新了分片指挥体系。按照《黑龙江省水利厅关于哈尔滨市呼兰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实施方案的批复》,投资360万元在杨林、二八、方台、白奎、石人、康金6个乡镇(街道)建设山洪灾害防治雨量监测站36处。2.按照“一年松花江,二年呼兰河,三年小河流”的险工弱段度汛整治设想,争取上级资金1500万元,完成呼兰河团山子等6处护坡护岸工程2.735公里。3.迎对3次强降雨和呼兰河洪峰,履行防汛抗洪和强降雨防范职责。组织了地形选择、架泵安装6项技能培训;探索了洼地直排、干路接力导排4种助排方式;采取了道路危区交通管制,垒砌了沙袋筑堤挡水,群众避险自救等8项单独或同时使用的实战措施。有效迎对了7月2日、7月22日强降雨,8月9日呼兰河洪峰和8月28日“布拉万”台风。确保呼兰城镇安泰,江河安澜。(刘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