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 载

呼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8-03-26

区委工作报告


凝神聚力攻坚克难为呼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在中共哈尔滨市呼兰区委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

2012年12月23日

中共哈尔滨市呼兰区委书记    贾剑涛


同志们:

这次区委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市委实施新战略、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总体要求,总结2012年工作,部署2013年重点任务,组织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凝神聚力、攻坚克难,为呼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下面,我代表区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工作。

一、2012年工作简要回顾

今年是宏观经济形势异常严峻的一年,也是全区上下攻坚克难、逆势而为、实现跨越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新一届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凝神聚力谋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开创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一)经济企稳回升,“保增长”成效明显。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坚持科学预警,不断加大调控力度,区域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预计到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67亿元,同比增长10%。三次产业比重动态调整到18.7︰42.9︰38.4。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9.8亿元,同比增长25.8%;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1亿元,同比增长1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6亿元,同比增长30%。

(二)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招商引资迈上新台阶。全年实施省市区重点监控项目19个,完成投资58.4亿元,占年计划的170%。新引进项目31个,投资总额18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1亿元。哈药总厂、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东北市场、杉杉永达商业综合体、哈师大附中利民校区等四个项目的成功引进,对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城市载体功能具有里程碑意义。新组织实施威凯洱、派斯菲科等23个医药项目,其中19个项目实现当年引进、当年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实施华润雪花啤酒二期、太子乳品二期等绿色食品类项目12个,省中医药学校、剑桥舞蹈学校等文化教育类项目8个,大润发超市等商贸类项目8个,区域优势主导产业集聚步伐明显加快。

(三)惠民成果日益显现,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7416元,同比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0883元,同比增长12.1%。在财力趋紧的情况下,持续加大民生领域的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力度,第三水厂、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大民生工程相继建成完工。哈师大附中利民校区明年9月可正式对外招生。新农合覆盖率和参合率均达到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区敬老服务中心和3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全部完成。

(四)新老城区改造步伐加快,城市载体功能进一步增强。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城乡居民点空间布局规划及城市设计、公交线路规划,开发区村镇规划通过市政府审批。完成呼兰河公园续建工程。老城区新建停车场15处,划定停车泊位1260个。朱家立交桥主体建成并通车。呼兰河口大桥主体完工。呼兰河大桥维修加固改造工程顺利启动。新城区新建深圳大街等10条道路。老城区维修道路41条12.8万平方米,东府路全线贯通。改造棚户区14.9万平方米。累计拆除违章建筑面积33.3万平方米。改造农村泥草房5500户,新建农村住宅41.8万平方米。建设农村公路16条84公里,改造危桥19座。

(五)体制机制创新纵深推进,开发区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树立经营理念,开发区不断创新体制、完善机制、深化运营、强化服务,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哈大齐核心示范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等三个公司初步实现市场运作,逐步由依靠政府投入向自我滚动发展、增强造血功能转变。坚持“精干主体、剥离社会职能”,推动了开发区经济管理等核心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相分离。围绕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正在构建“人员能进能出、经营者能上能下、收入分配能增能减”的新机制。引进哈尔滨医科大学高科技人才团队,共同打造医药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园区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六)都市农业稳步发展,“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坚持都市农业发展方向,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粮食总产达12.15亿公斤,同比增长11.2%。新建扩建规模养殖场44家,被农业部评为生猪养殖调出大区。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42家,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2家。呼兰河口湿地公园一期建成营业,沿江沿路乡镇发展特色农家乐项目50余个。

(七)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化,文明城区创建取得可喜成果。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人大法律监督作用进一步发挥。加强统战工作,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支持法检“两院”依法行使职权,依法治区进程不断加快。作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区,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模式,继续保持省级平安区荣誉称号。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带头接访、包案下访等活动,一批信访积案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了“化积案、控发案”的目标。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安全生产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创建,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三优”文明城市建设先进城区。

(八)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加强换届后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形成了共谋科学发展新跨越的生动局面。深化农村、社区和非公党建工作,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注重在实施新战略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树立“正派政绩”和“有为才有位”的用人导向,共调整领导班子56个,调整区管领导干部118人,公开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5名。科级干部管理权实现下放。目标管理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大,工作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开展喜迎十八大系列宣传活动,加强正确舆论引导,营造了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深入开展以行政问责为核心的政风建设年活动,有力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和工作效能提升。大力推进基层纪检监察体制机制创新,廉政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得到进一步推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探索重大项目全程跟进监督新机制,纪检监察工作助推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切实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等桥梁纽带作用,党管武装工作进一步强化。

同志们,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班子成员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结果,是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老领导、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驻呼单位、各人民团体和广大朋友参与共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委,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呼兰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一年的工作,我们做到了“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传承和弘扬呼兰精神,推动发展思路和体制创新。20多年来,呼兰人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气魄、以“拓荒牛”的勇气和执着,敢闯敢为,演绎了利民开发区辉煌壮丽的传奇。历届领导班子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淀形成了敢想善为、负重前行、团结拼搏、艰苦创业的呼兰精神。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继承并进一步弘扬,按照“跨河北扩、沿江东拓、产业兴城、强区富民”的发展战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继承中推进改革、发展和创新,确立了“建设呼兰健康产业城,打造中国北方药谷”的发展思路。同时,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入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和二次创业,牢固树立经营开发区的理念,打破了开发建设完全依靠政府主导、土地出让、财政支持和“封闭式”管理模式。这些思路和举措,符合区情实际,既凝聚了士气,更提振了信心,得到了全区上下的广泛认可和大力支持。

二是坚持把产业集聚和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不断加大产业项目建设力度。一年来,面对国内外经济低迷、投资放缓的不利局面,我们坚定保增长、促发展的信心不动摇,坚定推进产业项目建设的思想不放松,坚定谋事尽心、干事尽力的韧劲不懈怠,持之以恒抓招商、抓产业,相继引进了义乌、杉杉永达等一批牵动作用大、发展后劲足、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大项目,为区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践证明,抓招商、上产业项目抓住了牵动全局经济发展的关键。

三是坚持规划先行,大气魄、大视角描绘呼兰发展蓝图。一年来,我们坚持以规划为纲,不断完善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在新城区,规划筹建哈铁北站、江北公路客运枢纽,规划打通雪花路穿哈伊高速公路、学院路至阳明滩大桥连接线;在老城区,结合改造区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小学校,谋划9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项目;规划建设呼兰河口大桥至哈肇路连接线,打通西环路、北环路、东环路。在农村,规划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沿江旅游产业带,启动编制大月亮湖旅游风景区规划。这些惠及长远的城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有的已正式列入国省干道和省重点路桥建设计划,有的正在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支持,实施后,将会极大地提升城区的总体形象。

四是坚持正派政绩用人导向,突出在新战略实施中选拔和使用干部。把以德为先、崇尚实干、正派政绩、群众公认的标准贯穿选干部、配班子的始终,把“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营造出“有为才有位,自己提拔自己”的良好氛围,努力打造“谋划发展有胆识、创新发展有思路、推动发展有激情”的领导干部队伍,为实施新战略提供坚强保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从发展层面上看,优势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弱”,产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具有品牌影响力和发展牵动力的大项目“少”,缺乏一批支撑城市发展的立区产业项目;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步伐“慢”,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化较为突出,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进程不快;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水平“低”,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改造建设难度大;社会内在的发展任务“重”,信访问题突出,社会管理和维稳任务繁重。归结起来,发展缓慢和发展不足仍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从思想根源上看,少数班子和个别干部眼界不高、谋事不深、精神不振,缺乏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精神;不思进取、作风拖拉漂浮,干事创业劲头不足。特别是个别部门和干部存在着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观念,遇到矛盾绕着走,不敢碰硬,执行力弱;为企业和群众服务不到位,弄权勒卡、以权谋私、铺张浪费和不廉洁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矛盾和问题亟待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3年重点目标任务

2013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调结构、转方式,确保经济稳中求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年,更是全市上下实施新战略、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关键一年。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振奋精神、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积极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跨河北扩、沿江东拓、产业兴城、强区富民”发展战略,凝神聚力谋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快推进“一城一谷一集一纽”建设,着力在招商引资、产业大项目建设、开发区转型升级、城乡统筹、民生保障、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上实现新突破,为呼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跨河北扩、沿江东拓、产业兴城、强区富民”是呼兰实现全面城市化的发展战略。建设“一城一谷一集一纽”是落实发展战略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也是全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

“一城”——就是建设呼兰健康产业城,这是呼兰未来发展的科学定位。以发展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文化教育、都市农业、商贸旅游等健康产业为重点,全力打造健康的产品、良好的生态、宜居的环境,夯实城市和产业互动发展的基础,打造产城一体的示范区。

“一谷”——就是打造中国北方药谷,这是振兴发展的巨大引擎。以开发区生物医药园区为载体,建设5大功能区36个功能单元,力争2020年集群产能超千亿元,建成省内最大、国内一流、全国有名的专属医药园区,打造产业聚集的承接地。

“一集”——就是形成大江北商贸物流仓储集散中心,这是依托区位、交通、门户优势的战略选择。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东北市场和杉杉永达商业综合体为龙头,引进、生成、发展、壮大集散贸易功能性项目,加速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打造现代化物流集散中心。

“一纽”——就是构建省城北部中转枢纽,这是打通“血脉”、通达四方、融入都市大交通网络,带动区域发展的关键。规划城区重点内环,贯通开发区与阳明滩大桥的连接,建设滨江特色生态景观大道,全面激活水路、铁路和公路交通资源,打造省城通往北疆腹地重要交通枢纽节点。

201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增长1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2%以上。重点抓好六项工作:

(一)围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全面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

市委、市政府决定把2013年作为全市产业项目大招商启动之年,明确了各区(县)、各开发区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市委、市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重视程度之高、推进力度之大、目标考核之严尚属首次。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把全区上下的思想和干劲统一到大招商、招大商上来,确保明年完成新签约项目70个、签约总额220亿元的目标任务。

深化大招商理念。招商引资、产业集聚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是培育壮大产业的突破口。无论是发达地区的发展实践,还是利民开发区的成长壮大,都无可辩驳地证明,没有招商引资的大举措,就没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跨越。要转变“挖到筐里就是菜”的招商理念,严格依据产业规划择商选资;要转变“到处跑、撒大网”的招商理念,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开展产业链招商和配套项目招商。要优化发展环境,大力营造亲商、富商、安商、护商的浓厚氛围。

明确大招商重点。要突出招商重点区域,紧盯国内外500强、行业100强企业和国内外大学大所,着力引进技术含量高、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要突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围绕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商贸物流、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精心组织产业专题招商活动。

创新大招商方式。要打破传统招商模式,重点开展敲门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雇员招商和网络招商。要发挥好呼兰情联谊会和驻区企业作用,利用企业家人脉资源广、口碑相传等优势,牵线搭桥,吸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入驻。要鼓励和引导驻区企业与资本实力雄厚、科技研发能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合资合作,以存量换增量、以产权换资金,在招商引资中实现良性发展和做大做强。要积极聘请发达地区企业家和乡友作为产业招商代表,通过雇员机制和奖励机制,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强化大招商考核。要明确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和工作职责。区级领导要牵头抓好分管战线的招商引资工作,对分管战线招商引资任务目标完成情况负总责;承担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部门和单位都要成立招商引资工作班子,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要确定主管领导和具体招商引资人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要将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各部门、各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作为评先选优及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进一步强化跟踪考核。对招商引资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二)围绕产业集聚,集中力量推动大项目建设

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动力在产业项目,潜力在产业项目,希望在产业项目。没有产业大项目,跨越发展就是一句空话。要把产业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千方百计谋产业、上项目。

突出规划引领。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空间布局规划指导产业建设。在新城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文化教育、商贸旅游等主导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在老城区,大力发展粮食、煤炭、钢材、木材物流和冷链物流,构建大交通、大物流、大市场格局,配套发展仓储、运输、商贸、金融及电子商务等产业。在“沿江一带”,突出发展都市农业和旅游、休闲、商住等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加快建设呼兰河口湿地公园二期、腰堡月亮湖休闲旅游区、松花江国家森林公园等标志性工程,带动人口规模集聚,加速优势要素汇聚,力争把沿江区域早日打造成哈尔滨市高端的商住、旅游样板示范区。

强化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洽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落地、开工项目早建设、续建项目早投产,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努力形成“谋划生成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见效一批”的良性格局。新签约项目抓开工。要从立项报批、规划设计、报建评审等环节入手,抓紧完成项目开工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力促签约待建项目早日开工。重点推动义乌、杉杉永达综合体项目完善整体规划,加快建筑设计,抓紧启动实施。其中,义乌项目、杉杉永达项目明年6月启动一期建设。投资3亿元的大润发超市项目,明年5月要力争开工建设。在建项目抓进度。围绕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包保服务,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重点组织哈药总厂、派斯菲科等大项目按工期、按进度开复工,尽快尽早实现达产达效。洽谈项目保签约。加大洽谈项目的跟踪力度,确保签约率和落地率。重点推进哈药集团旗下企业陆续入驻园区,实现园区扩张发展。同时,建立大项目资源储备库,抓紧编制项目建议书,筛选优质项目对外推介招商。

完善配套服务。强化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完善“一门受理、全程代办”、“一家牵头、协同推进”的“一站式、一条龙”审批服务体系,能简则简、能放则放、能快则快,全程跟踪,快捷办理,助推大项目建设。坚持“配套围绕项目建”,启动医药园区二期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征地拆迁,推动路、水、电、气等配套建设及时跟进,做到项目落地到哪里,基础设施跟进到哪里。建设雪花路穿哈伊高速公路下穿涵,推进基础设施延伸,加快土地开发,为食品园区扩张发展创造条件。

(三)围绕二次创业,加速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

开发区“二十年磨一剑”,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如何创新体制机制,搞好二次创业,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必须牢固树立经营服务的理念,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管理职能等方面实现由“建设开发区”向“经营开发区”的重大转变。

大力深化园区市场化经营。深化经营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增强开发区的造血功能,这是开发区二次创业的核心点、关键点。要着眼于实现开发区可持续发展,坚持从创新体制、完善机制入手,做大做强各类经营主体,全面加快开发区哈大齐核心示范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等“三个公司”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以公司制为主导的开发建设经营模式。要以“三个公司”平台为依托,稳步加大土地收储和一级开发,积极探索BT、BOT等方式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主动参与区域商业、物流等优质经营性项目的开发建设。要统筹谋划、整体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启动建设土地储备中心、土地整理中心等新的融资平台,不断创新更为灵活、更为适用的融资方式,着力构建“借、用、管、还”于一体的新型投融资管理体制。

全力打造生产力服务平台。对投资者预期而言,服务既是一种环境,更是一种现实生产力。在项目引进、落地、运营中实行“保姆式”一条龙服务,封闭式管理,这是营造良好环境,但只满足于这些还远远不够,进区企业需要更高层次的生产力平台服务。要致力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竭力打造企业“经营便捷、沟通方便、提质增效、品牌提升”的优质环境“洼地”。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以哈医大医药创业大厦股份制运营为试点,加紧组建企业孵化、产权服务、检测报批、网络信息、产品展销、人才培训交流等6个服务平台,引进风险投资、信贷担保、企业策划、科技服务外包、资产评估、医药行业协会等6类中介机构。要学习张江、泰州等园区建设市场营销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会展交易中心的成功经验,全力拓展园区服务空间。同时,加快筹建标准工业厂房,吸引中小企业和海外归国人员入园创新创业。

加快剥离社会管理职能。要下定决心,把开发区从繁重的社会事务中“解放”出来,最大程度保持开发区精干高效的体制优势,切实保证开发区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抓项目、抓招商、抓产业、抓服务上。要正确处理好开发区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坚持政企分开,明确各自权限和责任,做到事权明晰、各负其责。各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配合意识和服务意识,把该承接的职责担当起来,努力为开发区集中推进开发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四)围绕强农惠农富农,大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针对全区农业大而不强,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的实际,切实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三农”,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着眼缩小城乡差距,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深化新农村建设,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要优化整合城乡教育、文化、卫生资源,促进公益事业均衡公平发展,推动城市公交、供水、供热、供气等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2013年,完成14所标准化学校建设,启动许堡乡寄宿制学校和方台中心幼儿园项目;建设农村公路124公里,改造桥梁12座。实施农村供水工程,解决17个村屯2.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发展壮大中心城镇。这是加快农村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支撑点。要以中心城镇为重点,加快道路、供排水、新型农民居住区建设,提高区域承载能力,推动农民向中心镇和城区集聚。要坚持改造城中村、拓展中心镇、集中建新居、开辟旅游区和打造产业园,适度、适当、适时撤并村屯。研究制定配套措施,简化农民新居建设相关审批手续,本着让利于民的原则,放宽政策限制,集中搞好农民集居区建设,辐射带动村屯撤并。加快推进大用沈八新村、腰堡永丰新村、兰河新村等村屯改造示范项目。

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广大用合作社模式,以先进技术、先进装备改造传统农业,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城郊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发展,重点围绕哈肇路、呼白路交通沿线,逐步打造沿江、沿河、沿路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带,突出发展特色、生态、设施、体验、旅游“五型”都市农业形态,全面对接市民旅游观光、农家体验、休闲娱乐等消费需求。

培育壮大集体经济。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资金、土地使用权及其他资产形式投资入股企业,或与其他投资者联合经营,增加集体收益。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发展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优势互补的混合型经济。加快推进长岭平坊村集体入股合作社试点,建立集体经济积累机制,规范管理集体经济收入,培植集体经济的发展后劲。

(五)围绕建设哈尔滨现代化都市新城区,全力打造江北生态宜居城市

坚持“生态立城”,以创建文明城区为契机,进一步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城市,打造美丽呼兰、宜居呼兰、健康呼兰。

高起点规划。突出“疏朗、明快、清新、亮丽”的城市风格特色,按照“城、谷、集、纽”的发展定位高标准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特别要搞好科学统筹,与大哈尔滨城市发展规划相衔接,“谋定而后动”,确保不留败笔、不留遗憾。加快编制完成交通、供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为新城区建设、老城区改造提供科学指导。完善细化《松花江呼兰段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未来沿江旅游的系统性开发。

高标准建设。以“宜居宜业、运行安全”为根本原则,健全完善水、电、气、暖等网源、管线设施,全面夯实城市管理运行基础。2013年完成呼兰河大桥改建工程,维修和新建城区道路43条,改造排水管网3600延长米。抓好调峰锅炉建设。规划建设公交首末站3座。搞好公园、道路、重点工程配套绿化。稳妥推进老城9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与合作方的项目洽谈,尽快成立项目公司,明确建设模式,为项目启动做好基础工作。加快实施电机厂等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改造农村泥草房5320户,建设农民新居42.6万平方米。推动拆违工作向纵深推进,杜绝新的违建行为发生。

高水平管理。以打造秩序城区为目标,坚持精细化、制度化和网格化管理,以市容、交通、清扫保洁等综合管理为重点,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由突击式整治向常态化、长效化管理转变,由单纯行业部门管理向政府主导、部门组织、社会参与的管理方向转变,从根本上实现城市管理事事有人管、有人抓,确保城市靓丽、有序、安全。

(六)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大力倡导民生至上,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持续推动民生改善,全面增进社会福祉和民生和谐。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深入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进一步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优先发展教育,提升教育基础设施水平,扩建顺迈小学、实验学校,完成5所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在乡镇新建、改建7所幼儿园。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引进以哈师大附中为代表的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区校合作,支持驻区高校全面可持续发展。加快医疗和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区第一人民医院综合医疗楼项目,完成大用镇卫生院医疗楼建设。全力推进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村级卫生组织的服务能力。

扩大就业再就业。认真落实就业政策,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强化就业培训,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努力促进充分就业。进一步强化扶持措施,落实好小额贷款、创业培训等优惠政策,降低创业门槛,以创业带动就业。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稳步提高社保待遇水平。扎实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报销比例,完善大病救助机制,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加快和谐社区建设。大力推广滨才社区、萧红社区、文化社区综合服务管理模式,加强千米以上中心社区建设,落实16个类别100项服务内容;创造条件,进一步扩大农村社区覆盖面,强化综合服务管理,逐步实现设施规范化、服务一体化。

深化社会综合治理。扎实开展“平安呼兰”创建活动,认真执行《哈尔滨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领导责任查究办法》,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部位监管力度,有效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健全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强化实施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完善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加快文明城市创建。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大力实施“环境整治、秩序改善、服务优质、素质提升”四大工程,集中开展道德讲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高度重视文化产业,以“萧红故里”品牌建设为牵引,打造全新的文化产业链条,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层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建设大繁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三、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推动呼兰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关键在干部,根本在加强党的建设。

(一)加强思想建设,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引领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新思想、新观点武装头脑,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成为科学发展理念的忠实执行者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要以学习十八大精神为契机,在全区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学习实践教育活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切实为加快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一流的干部团队带动发展。要配齐配强领导班子,突出选好党政“一把手”,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着眼于增强领导班子的集体战斗力,进一步优化结构,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梯次配备的良好格局。特别是在班子自身建设中,要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着力打造创业型、担当型、发展型的领导班子。要善谋划,潜下心来,吃透上情、掌握下情、熟悉区情,全面领会、深刻把握区委的战略发展思路和工作意图,做到“谋事有深度、干事有力度”,全面提高干事创业水平。要敢创新,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思维,用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大力弘扬和激发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战胜挑战,超越自我。要真执行,凡是上级出台的政策规定,都必须紧密结合区情实际认真执行、坚决落实落靠;凡是区委明确的目标任务,都必须不打折扣坚决完成,向组织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凡是基层和百姓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要放在心上,躬身力行,做到有诺必践。要促团结,倍加珍视同志间共事的机缘,珍惜组织给予的创业空间和舞台,求同存异,同心协力,坚持遇事多协商、多沟通,多说有利于团结的话,多做有利于发展的事,真正把心思用在事业上,把精力用在工作上。

(三)强化作风建设,以拼搏进取的精神推动发展。实干兴区,贵在从转变干部作风做起。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改进工作作风8项规定,进一步深化作风建设,以良好的作风促进和保障发展。要大兴勤学善思、刻苦钻研之风。学习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面临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都要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大兴学习之风,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切实增强高层次谋划工作的能力和实际驾驭工作的能力。要大兴敢于负责、勇于担当之风。各级领导干部要识大体,顾大局,谋在前、想在前、干在前,做到敢想敢为、善想善为。要敢字当头、敢闯敢试、大胆工作,做到在难题面前,敢于直面不回避;在矛盾面前,勇于破解、敢于碰硬;在风险面前,敢于作为、勇于担当。要大兴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之风。恪守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工作中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不应付、不对付、不凑合,想实事、抓要事、干大事。领导干部要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了解实情,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思路,到群众工作被动的地方去打开局面。要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区,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以务实之举、实干之行赢得群众的信赖与支持。要大兴敬业奉献、进取拼搏之风。各级党员干部都要履职尽责、恪尽职守,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进取状态,自觉践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承重”的路桥精神,进一步树立和展示干部“走在前、干在前”的良好风貌。要大兴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之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决抵制铺张浪费,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集聚到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上来。今后,各乡镇、各街道、各部门要严格遵守财经制度,从严规范资金管理。领导干部要带头厉行节俭,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作风,坚决反对奢华之风,坚决抵制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切实把中央各项规定的要求和部署落到实处,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切实在全区上下形成风正、心齐、劲足的大好局面。

(四)开展反腐倡廉建设,以风清气正的环境保障发展。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深入开展正面典型、反面警示和法纪法规教育,加强各级干部党性修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和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向上级纪委全会述廉制度,确保权力运行的科学化、透明化和规范化。创新监督方式,强化监督重点,突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监督;丰富监督内容,拓宽监督渠道,加强对审批部门的监督和行政效能的检查,清理纠正职能部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全面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筑牢“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三道防线,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加大对违法违纪案件的惩处力度,重点整治“为政不廉、律己不严、从政不勤、处事不公”等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

(五)充分发扬民主,以团结和谐的政治局面共促发展。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营造同心、聚力、和谐的政治氛围。严格履行民主集中制,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支持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支持政协围绕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切实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行使职权,推动司法公正。完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点制度,充分体察民情、反映民意,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巩固和发展新时期党的爱国统一战线,调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在促发展、惠民生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发挥好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继续深入推进老干部、科协、民族宗教和党管武装等工作。

同志们,我们已经奠定了发展之基,营造了快上之势,积蓄了崛起之力。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果敢必胜的坚定决心,咬定目标、抢抓机遇,凝神聚力、攻坚克难,为呼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


哈尔滨市呼兰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在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

2012年12月24日

哈尔滨市呼兰区人民政府区长    朱    辉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12年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一年是我区面临外部环境趋紧、自身压力加大、矛盾和困难错综复杂的一年,也是我们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力拼搏、逆势而为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城市化”目标,深入实施新战略,凝神聚力谋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经济企稳向好的局面不断巩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水平不断提升,开创了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崭新局面。

坚持稳中求进谋发展,区域经济再登新台阶。预计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67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6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7亿元,同比增长15.1%;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①19.8亿元,同比增长25.8%;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②6.01亿元,同比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16元,同比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883元,同比增长12.1%,首次突破万元大关。

坚持产业集聚抓招商,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年重点组织推进项目9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1个,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19个省市区重点监控项目全部按计划开复工,完成投资58.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70%。今年新引进哈药总厂、康隆药业、馨滋食品等项目31个,投资总额18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9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实际到位资金71亿元。特别是哈药总厂、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东北市场、杉杉永达商业综合体、哈师大附中利民校区四个项目的成功引进,对于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完善城市功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坚持打造品牌建药谷,园区形象得到新提升。开发区全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1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药园全年组织实施医药项目23个,总投资88.8亿元。哈药生物二期等19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0亿元。投资30亿元的哈药总厂项目推进顺利,成为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旗舰”。药园配套建设的哈医大研发中心、哈药集团药物研究院主体已全部完工,沈阳大街、深圳大街北延线和规划路全线通车。

坚持转型发展调结构,都市农业又有新进展。全区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2.7亿元,同比增长8.7%。粮食生产大灾之年获得大丰收,总产达12.15亿公斤,同比增长11.2%,增幅全市第一。落实“粮改菜”1万亩、“旱改水”6.8万亩,建成嘉德等4个标准化设施农业示范区和蒲井等3个万亩露地菜基地。新建、改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44家,种、养业规模经营比重分别达到34.5%、55%。我区被农业部评为生猪养殖调出大区。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42家。购置大中型农机具300台(套)。完成造林绿化1万亩,退耕还林通过国家验收。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2家,累计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510家。

坚持建管齐抓塑形象,城乡环境展现新面貌。新城区着眼于城市空间拓展、服务项目建设,全年投资1.22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深圳大街等10条道路7.2公里,修建园区便道8条3.7公里。老城区全面推进市政重点工程建设,总投资达1亿元。东府路拓宽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对兰河大街等41条街路进行整修维护,总面积达到12.8万平方米。呼兰河大桥维修加固改造工程顺利启动。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0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14.9万平方米,落实廉租住房补贴886户382.7万元;呼兰河公园续建工程基本完成。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新增城区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11盏。建成停车场15处,划定停车泊位1260个。增设更新公交站亭站牌132个,增改公交线路2条。购进垃圾压缩车16台、干扫车2台,新增保洁面积27万平方米。全区累计拆除违法建筑595处33.3万平方米。我区被评为省级“三优”文明城市建设先进城区。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改造农村泥草房5500户27.5万平方米。投资3600万元改造农村公路16条84公里;投资1400万元改建农村公路危桥19座。新上长岭镇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学院路街道小耿家屯等撤屯并村项目7个、大用镇沈八村等农民新居项目2个。

坚持民生改善促和谐,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科教文卫协调发展,哈师大附中利民校区土建工程全部结束,9月启动招生;创建标准化学校6所,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1所,改建公办幼儿园4所。推进体育设施建设,建成9个市级体育示范社区。区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晋升为省二级甲等医院,完成大用镇卫生院医疗楼主体建设,新农合覆盖率和参合率均达100%。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城乡低保提标扩面成效显著,城市低保标准由每月360元提高到41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年1500元提高到1718元。新增城市低保2488人、农村低保2963人、低收入困难家庭50户。新农保参保人数21.6万人,参保率99%,发放农村老年人基础养老金3175万元。开展各种免费创业培训12264人,开发7类公益性岗位207个。为586名创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3350万元。企业养老保险扩面1716人。城镇新增就业5120人,失业再就业3058人。新建4个公办敬老服务中心。新增社区用房12处,全年新建、改建2000平方米以上中心示范社区6个。我区获得全省社区建设先进单位、省级平安区等多项荣誉。

坚持优化环境提效能,政府建设得到新加强。围绕开展“政风建设年”活动,全力打造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意见42件,政协委员提案134件;成功组织全区执法人员考试,政府法制工作取得新突破。严格执行《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全面开展教育系统“吃空饷”清理整顿,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带头接访、下访活动,“回民墓地”等21起疑难案件得到妥善解决。集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道路交通专项治理,收到预期效果。全年受理行政审批事项62081件,办结率99.8%。广大公务员人心思进、人心思干的氛围日趋浓厚,敢于担当、超越自我、勇于承重成为全区主流,政府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审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人防、统计、档案、老龄、气象等工作,也都取得较大成绩,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关心帮助的结果,是区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人大依法监督、鼎力支持和政协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结果,是全体干部群众开拓创新、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中省市直驻呼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积极配合、合力共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呼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呼兰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呼兰历届老领导、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必须自觉服务和对接省市发展大局,坚持新战略不动摇,抢抓机遇,扎实推进“全面城市化”向纵深发展;必须全力加速产业集聚,坚持大项目建设不放松,攻坚克难,有效推动“保增长”各项措施落实;必须竭力办好人民群众热盼的大事、实事、好事,坚持民生改善不自满,施政为民,不断扩大群众共享成果;必须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坚持提振精神不懈怠,担当有为,全面提升跨越赶超的素质和能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一是优势主导产业整体规模不大,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具有较大品牌影响力和发展牵动力的项目不多,拉动力不强,缺乏一批支撑型立区产业项目;三是城乡一体化推进步伐缓慢,城乡传统的“二元结构”特征依然明显,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任务繁重;四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较低,老城区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改造建设难度大;五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仍然很大,群众关注的收入、就业、老城区供热、农民工工资、城市管理等热点、难点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六是政府效能有待继续加强,部分单位工作不规范、随意性大,少数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漂浮,工作落实和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重点加以解决。

二、2013年主要任务

2013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启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攻坚克难的重要一年,更是区委、区政府履职尽责、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根据中共呼兰区三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的具体部署,确定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跨河北扩、沿江东拓、产业兴城、强区富民”发展战略,凝神聚力谋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快推进“一城一谷一集一纽”③建设,着力在招商引资、产业大项目建设、开发区转型升级、城乡统筹、民生保障、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上实现新突破,为呼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结合区情实际,确定201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增长16%以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④增长12%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4%。

同时,区政府还要竭尽全力办好以下15件民生实事:

1.建设农村公路124公里,改造桥梁12座;

2.改造农村供水工程17处,解决2.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3.老城区建设道路12条,维修改造街巷路24条;

4.新城区建设北站广场、客运站,新建道路4条,维修道路4条,完成3条街路给排水和供热管线工程;

5.建设呼兰河口大桥—哈肇路3.9公里连接线,建设昆明大街和阳明滩大桥连接线;

6.建设3座公交首末站、40个公交站亭;

7.谋划启动老城区90万平方米集中棚改项目。改造电机厂、城隍庙等5个棚户区;

8.建成90套廉租住房并交付使用;

9.完成呼兰河大桥维修加固改造工程;

10.启动区第一人民医院综合医疗楼建设项目;

11.启动哈师大附中利民校区招生工作,改扩建幼儿园7所,扩建顺迈小学、实验学校;

12.建成4个公办养老服务中心和1所爱心养护院;

13.新建调峰供暖锅炉,确保老城区供热安全;

14.改造老城区部分排水管网,解决城区道路积水问题;

15.新增城区绿化面积2.55万平方米,绿化庭院0.5万平方米。

为实现上述目标,紧紧围绕加快“一城一谷一集一纽”建设,着力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园区转型,全力打造中国北方药谷。坚定不移地走产业集聚、项目带动、要素整合、机制创新的开发区转型之路,着力推动生物医药园区出进度、树形象、创效益。

加速医药产业集聚。继续推进哈药总厂、派斯菲科、威凯洱等10个续建项目,力争年底前建成投产。集中面向跨国医药企业100强、国内医药企业50强和省内知名药企,加大医药项目引资力度。盯紧哈药集团旗下企业,力争打包入驻药园;盯紧哈药六厂、北京世纪元亨药业、德顺长中药饮片、润泽医药包装、哈医大制剂车间、康夷宝保健品等6个投资项目,力争早日签约落地;盯紧北京大基康明、乐泰和同一堂3个医药企业,力争达成投资意向。全年确保落户生物医药企业10家,开复工项目完成投资20亿元。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药园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长青大街和哈药总厂东、南两侧环路。加快哈药总厂一期配套建设,扩建第三水厂和药园蒸汽站,启动给排水、供电线路等工程。启动药园二期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征地拆迁,推动路、水、电、气等配套建设及时跟进。

加大配套产业支撑。以生命医药创业大厦为载体,加快引进中介机构和服务平台,启动建设园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整合GLP⑤实验大楼和省级食品药品检测平台项目,启动建设园区食品药品检测检验体系。力争完成哈医大研发中心和哈药集团药物研究院建设项目,加快培植新药研发配套产业。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把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经营管理,作为推动开发区二次创业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继续深化开发区社会管理职能剥离,明确承接部门职责,推动承接事项落实,确保承接功能发挥,再造开发区精干高效体制新优势。进一步深化哈大齐公司、利投公司、基础设施公司体制改革,健全完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机制,提升土地、融资等要素保障能力,增强园区自身造血功能。

(二)突出项目建设,奋力提升区域发展层次水平。坚定不移地把大项目作为推动产业大集聚、经济大发展的重要引擎,围绕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文化教育和商贸旅游四大主导产业,全年实施省、市重点监控项目30个,年度计划投资40亿元以上。

抓好续建结转项目。加快推进高金食品、电碳厂、关东老窖、派斯菲科等亿元以上大项目,确保年底建成投产;推进哈尔滨标准铅笔、威凯洱生物、上海波拉根生物、哈轴新厂等项目按计划复工,提高项目的完工率,力争早日达产。

抓好落地新建项目。进一步强化“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大项目推进落实机制。启动义乌小商品城东北市场项目一期工程,确保年底前主体结构封顶。力促杉杉永达商业综合体项目和大润发超市项目及时开工建设。全程跟踪馨滋食品、毛毛食品等签约项目,确保早日建成达产。

抓好谋划储备项目。建立大项目资源储备库,加大月亮湖旅游休闲区、萧红文体中心、民俗文化一条街等100个项目的谋划力度,抓紧编制项目建议书,完成市场预测,出台配套政策,对外推介招商,真正形成“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项目建设梯次推进格局。

(三)强化招商引资,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以全市启动“产业项目招商年”为契机,加大招商理念、方式、机制创新力度,努力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崭新局面。

转变招商引资方式。创新招商理念,着力推动由“招商引资”向“选商引资”转变,重点引进产品附加值高、生产能耗比低、财税贡献度好的生产、生态型项目。创新招商方式,加大引资力度,在京津、长三角、珠三角、胶东半岛等发达地区设立专门办事机构,实行定点、定向招商。推行代理招商、以商招商,扩大网上招商、中介招商、专业招商成果,实现招商方式多元化。

突出招商引资重点。围绕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商贸物流、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着力在谋划引进大集团、名企业上下功夫。全年力争新签约项目70个,签约总额22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继续加大葵花药业、秋林食品、华大基因、黑宝熊胆、北大荒药业等品牌企业的跟踪对接力度,力争如期签约。

完善招商引资机制。进一步强化战线领导牵头招商作用,逐一落实部门引资指标,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完善招商奖励政策,把招商引资与干部升降、任免和经济利益挂钩,全面建立起“招商有计划、引资有项目、工作有监督、业绩有考核”的招商引资责任落实体系,着力形成领导带头招商、骨干部门示范招商和各个部门全员招商的工作格局。

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抓好设施硬环境建设,真正做到“配套围绕项目转”,进区企业在哪里选址,配套设施就延伸到哪里。推动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无偿代办等制度落实,追求零缺陷服务,精心打造一流服务软环境。深入开展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的正当权益,大力营造亲商、富商、安商、护商的浓厚氛围。

(四)引进高端业态,加速构建现代服务业集群板块。以义乌小商品城和杉杉永达商业综合体入驻为契机,着力实施一批具有牵动力、影响力的商贸旅游项目,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层次和水平。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发挥义乌小商品城、杉杉永达商业综合体大项目龙头作用,配套引进国际名品折扣店、超市影院、餐饮娱乐、星级酒店等高端商业业态,构建电商、物流和信息等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东北亚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和品牌购物中心。启动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区的规划论证,加快培植医药、钢铁、粮食、煤炭、木材和冷链物流产业。重点推进哈药物流、北海物流企业建设;启动投资2亿元的双达集团水上物流平台项目,加快拖船泊位和码头建设。

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按规划继续推进呼兰河口湿地公园建设,着力办好区第三届湿地节;加快完善腰堡生态渔港、松花江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节点,启动腰堡旅游培训基地项目,精心打造沿松花江旅游风景线。启动呼兰河码头建设,辟建老城至河口湿地公园两条水上旅游线路。整合历史、人文资源,规划“古城老街”项目,做好文庙、昭忠祠布展工作,打造萧乡文化旅游精品。

(五)实施城乡统筹,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创新发展。围绕城乡一体化,推动城郊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升级,分散居住向集中居住过渡,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城镇化进程。2013年,力争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0亿元,粮食总产13亿公斤以上。

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培植壮大生猪、乳品、肉蛋鸡、瓜菜、调味品和白酒六大农业产业,加快产业基地建设。依托大用现代农业园区改造项目,建设10万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依托郎堡水稻合作社,建设6600亩优质水稻示范基地。以嘉德和大堡等园区为龙头,建设4万亩优质蔬菜基地。加快牧场改造步伐,新增4家优质畜产品养殖基地。

推进农村城镇化。用好土地、房屋产权和税费等小城镇建设相关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小城镇开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推进长岭、沈家、大用撤镇设街工作,启动杨林、许堡、孟家撤乡设镇工作;按照撤乡并村规划,启动利民街道小任家屯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沈家镇大房子村等并村试点5个。建设农村公路124公里,改造桥梁12座。改造农村泥草房5320户42.6万平方米。在白奎等乡镇建设供水工程17处,解决17个村屯2.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推进经营规模化。在区、乡两级分别建立农村耕地流转平台,指导和规范土地依法合理流转。鼓励多种成分参与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土地集中开发和适度规模经营。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实现土地集中连片经营66万亩。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标准化牧场达到56个。利用五年时间,全区规模种、养业比重分别提高到50%和80%。

推进设施现代化。投资3000万元在康金等乡镇实施田间工程项目,打造高产稳产农田4万亩;投资2000万元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区项目,建设节水灌溉工程58处,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更新大中型农机具250台(套)。

(六)提升品位形象,全面打造现代宜居都市新区。深入推进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彰显现代都市城区新形象。

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建设精品城区。按照“城、谷、集、纽”的发展定位,高标准编制完成呼兰区总体规划。深入挖掘老城区萧乡历史人文特色,进一步完善景观特色规划及核心地区城市设计,加紧编制公共空间、地下空间、城市色彩等专项规划,提高中心城区控详规划和修详规划覆盖率。围绕新城区产业空间布局,启动重点区块概念规划设计,着力做好义乌小商品城东北市场物流加工区、北京东路总部经济区和松浦大道、北京东路两侧的产业规划。完善城镇、村屯建设规划,做到城乡一个盘子、一个规划。

加大开发改造力度,建设宜居城区。着力提升新城区载体功能。建设北站广场、客运站、北站北路、北站西街及下穿涵,启动春天大道、荣城大街、北站西街和义乌小商品城给排水和供热管线工程。投资3.4亿元建设阳明滩联络线,实现昆明大街与阳明滩大桥相贯通。建设工业一路等4条道路,维修哈肇路、沈阳大街、四平路等3条道路。建设3座公交首末站、40个公交站亭。对松浦大桥北延线呼兰段进行绿化。进一步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重点强化与中国水利水电集团、北京智荣诚投资公司和明达集团的对接洽谈,启动顺记路以北90万平方米集中棚改项目。改造电机厂、城隍庙等5个棚户区。投资3600万元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0万平方米。建成90套廉租住房并交付使用。启动建设西环路、东北环路等12条道路,对建设路东段等9条街路进行维修,改造巷路15条。投资1.3亿元建设呼兰河口大桥—哈肇路3.9公里连接线工程。投资3300万元完成呼兰河大桥建设工程。投资900万元改造老城区排水管网,解决胜利校、北大街食品公司、公安分局、通达加油站附近路段积水问题。投资2亿元启动调峰锅炉项目,确保老城区供热安全。

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建设文明城区。提高城市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城区机械化清扫率和清雪率分别提高到45%和50%,垃圾密闭化运输率达到75%。建立分片、分块、分责的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⑥,杜绝环卫管理死角盲点,全面塑造秩序井然、环境整洁的城市新形象。建立“定人、定点、定责、定时”日常监管机制,深入开展街面秩序、市场摊区、基建工地、露天烧烤、牌匾广告、残土车等市容环境秩序专项整治,全力构建源头治理、管控有力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建立以区块管理、联合巡查、依法拆违、集中会战为重点的管控机制,对违法建设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坚持一拆到底,着力形成公平正义、科学规范的城市建设新秩序。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城区。以全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为契机,把生态文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建设碧水蓝天的美丽呼兰。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争取投资7800万元实施呼兰河整治工程,治理堤防18.9公里;推进利民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提高污水排放标准,全面改善呼兰河水生态环境。推动漂河以及侵蚀沟治理,启动长山等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围绕打造哈尔滨北部生态屏障,加强防护林生态体系建设,全年植树造林0.5万亩,绿化乡村道路23公里。新增城区绿化面积2.55万平方米,绿化庭院0.5万平方米。实施新一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农村环境持续好转。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落实雪花啤酒、三联药业等企业锅炉脱硫、脱硝项目,推进工业减排。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城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不低于315天。

(七)坚持民生优先,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好事,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区人民。

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完成哈师大附中利民校区基础建设工程,确保9月份投入使用。启动许堡乡寄宿制学校建设,扩建顺迈小学、实验学校,新建、改建幼儿园7所,创建标准化学校14所,实施校安工程5所。加强卫生事业建设,启动区第一人民医院综合医疗楼建设项目,完成大用镇卫生院建设项目,标准化卫生所比重50%以上;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提升卫生应急能力。繁荣文化事业,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创建市级体育示范社区2个,办好第四届全民运动会。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广播电视工作,提高节目播出质量和覆盖率。

努力扩大就业再就业。以创业带就业,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就业援助、财政支持等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免费实施再就业培训1800人,开发公益岗位170个,为60个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8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430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下。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低保和社保扩面,全年计划新增城镇和农村低保各4000人,新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000人。继续抓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工作,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分别扩面1700人、1000人、500人;企业养老保险人数达到4.1万人。巩固新农合成果,覆盖率、参合率均为100%。加强劳动维权与劳动合同管理,签订用工合同备案率100%,农民工投诉结案率90%以上。加大社区公益用房建设力度,新建兰河街道幸福社区、利民街道星城社区、学院路街道安康社区3个千米以上中心社区。启动海员医院投资1亿元的爱心养护院建设项目,发展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2家,新增床位500张。做好残疾人扶贫、就业、康复等工作。

持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入开展“平安呼兰”创建工作,严格执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平台,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继续开展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安全等9个行业和领域安全专项整治,重点强化学校、医院、车站、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管治,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八)转变工作作风,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要继续围绕“转作风、提效能”的工作主题,以更加务实的措施抓推进、促落实,推动政府自身建设再上新水平,努力打造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谋划落实。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开眼界,激发干劲,提振精神状态。始终牢树敢于担当靠前、敢于承重舍己的责任意识,始终弘扬“自己出题自己答”、超越自我的创业精神,始终保持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工作劲头,始终激发埋头苦干、奋力拼搏的昂扬斗志,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以更加规范的行政行为推动落实。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认真执行重大决策、重大问题、重大事项请示、报告与协商制度,自觉接受区委的核心领导、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公众舆论监督。深化政务公开,重大决策必须坚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等程序,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促进落实。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提倡开短会、讲短话,精简会议活动和文件简报,戒虚务实,删繁就简,切实改进文风会风。巩固“政风建设年”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大对“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的问责力度,做到“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大兴雷厉风行、真抓实干之风,切实做到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确保机关作风有新转变,部门效能有大提升。

以更加严明的廉政纪律保障落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力度,严格政府投资、行政性收费和事业单位经营性收入管理。深入开展用地管理、工程建设、产权转让、政府采购等领域的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健全监管机制,倡导厉行勤俭,反对铺张浪费,努力从源头上、机制上预防腐败。坚持用勤政廉政建设的新成果保障发展、取信于民,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和行政环境。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逆势而为,因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欢欣鼓舞;展望未来,我们团结奋进,为呼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激情满怀。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凝神聚力,创新进取,为加速全面城市化进程,共创全区人民幸福美好新生活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简称术语解释

①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即原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

②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即原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③“一城一谷一集一纽”:“一城”就是建设呼兰健康产业城,这是呼兰未来发展的科学定位。以发展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文化教育、都市农业、商贸旅游等健康产业为重点,全力打造健康的产品、良好的生态、宜居的环境,夯实城市和产业互动发展的基础,打造产城一体的示范区。“一谷”就是打造中国北方药谷,这是振兴发展的巨大引擎。以开发区生物医药园区为载体,建设5大功能区36个功能单元,力争2020年集群产能超千亿元,建成省内最大、国内一流、全国有名的专属医药园区,打造产业聚集的承接地。“一集”就是形成大江北商贸物流仓储集散中心,这是依托区位、交通、门户优势的战略选择。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东北市场和杉杉永达商业综合体为龙头,引进、生成、发展、壮大集散贸易功能性项目,加速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打造现代化物流集散中心。“一纽”就是构建省城北部中转枢纽,这是打通“血脉”、通达四方、融入都市大交通网络,带动区域发展的关键之举。规划城区重点内环,贯通开发区与阳明滩大桥的链接,建设滨江特色生态景观大道,全面激活水路、铁路和公路交通资源,打造省城通往北疆腹地重要交通枢纽节点。

④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即原来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加权计算得出。

⑤GLP:是英文GoodLaboratoryPractice的缩写,中文直译为优良实验室规范。GLP是就实验室实验研究从计划、实验、监督、记录到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管理而制定的法规性文件,涉及实验室工作的所有方面。它主要是针对医药、农药、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兽药等进行的安全性评价实验而制定的规范。制定GLP的主要目的是严格控制化学品安全性评价试验的各个环节,即严格控制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各种主客观因素,降低试验误差,确保实验结果的真实性。

⑥网格化管理:即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一定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对于政府来说的主要优势是政府能够主动发现,及时处理,提高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将问题解决在居民投诉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