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
呼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8-03-26
教 育
【概 况】 2011年,全区教育工作围绕夯实基础、注重内涵、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注重实效,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以感恩教育为主线,全面开展德育活动,通过跑操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学生组织性、纪律性明显增强。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开展,大课间操形式多样、创意新颖,受到学生欢迎。区教育系统运动会、中小学生文艺会演的成功举办,使学校艺体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市小学生天文知识竞赛连续四年获第一名,全市党史进校园比赛区获得一、二、三等奖。“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有效开展,多次组织召开安全专项会议,确保学校安全、和谐、稳定。幼儿教育“小学化”得到有效控制,学前教育入学率进一步提升,区幼儿园参加市幼儿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职业教育长足发展,特殊教育成果显著,特教中心在全市残疾儿童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社会力量办学发展有序,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徐洪锐)
【教育教学质量】 2011年,呼兰区完善以学生成长、教师进步和学校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教学视导、教学质量检查等措施,切实加强对全区学校的教学过程与环节的管理,把挖掘教育资源、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摆在教学管理重要位置,坚持在课堂主阵地上使实劲,着力关注课堂,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探索杯教学大赛”、“教学质量提速年”、“青年教师计算机课件大赛”等系列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教学质量整体提高。2011年中考报考人数3673人,比2010年增加441人,报考省、市重点2411人,考入省、市重点637人,比2010年增加26人。高考报考人数为1881人,各批次线上人数为:理科最高分为651分,文科最高分为596分,理科过600分以上21人。重点分数线以上理科为75人、文科为7人,二批次分数线以上理科为233人、文科为62人。2011年,理科600分以上人数比2010年增加11人。
(徐洪锐)
【教师队伍建设】 2011年,呼兰区开展了名校、名师创建活动和师德标兵、模范教师评选活动。有2名教师被评为市级班主任标兵,41人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德育工作者,172人被评为区级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德育工作者,127名教师晋升中级职称。切实加强了机关干部队伍、校长队伍、教师队伍建设,6名校长教师被确定为全市“未来教育家式”校长和教师。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工作,50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省级培训,1000余名教师参加了区级语数外专项能力培训。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有效推进,建立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机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教师整体水平有所提升,拓宽教师来源渠道,2公开招录50名中小学教师,为教师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徐洪锐)
【标准化学校建设】 2011年,许堡中学、石人中学、二八中学、方台中学、方台中心小学、孟家中心小学、腰堡中心小学、二八中心小学共8所学校通过标准化学校验收。前年共投入标准化建设资金884万元,其中学校建设260万元,设备投入624万元。标准化学校建设中在注重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为加速学校标准化达标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政府教育督导组对呼兰区标准化学校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徐洪锐)
【教育基本建设】 2011年,呼兰区新一中建设稳步推进。至年末,新一中项目建设的办公楼、教学楼、食堂、宿舍、艺体楼主体工程完成。新建康金街道中心幼儿园,改扩建利民街道中心幼儿园、孟家乡中心幼儿园和呼兰区幼儿园二八分园,建筑和设备总投资985万元。完成东沈小学、萧红小学维修加固项目,其中萧红小学维修加固面积6500平方米,投入资金780万元。完成莲花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并交付使用。长岭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和杨林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徐洪锐)
【教育科研工作】 2011年,呼兰区教科研先导作用得以切实发挥,紧紧围绕素质教育、教育现代化、终身教育等主题开展基础研究,积极探索教育发展规律、科学育人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全年共有188项课题通过结题验收,其中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8项,市级课题23项,区级课题156项。2011年立项课题103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21项,区级课题79项。(徐洪锐)
驻区大专院校
【黑大呼兰校区】 2011年,黑龙江大学呼兰校区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转变思想观念和发展方式,务真求实,开拓创新,在抓发展、强管理、促民生三方面下功夫,做了大量工作。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绿色农业。1.试验性种植中草药—水飞蓟。水飞蓟适合于高纬度地区生长,经济效益可观。为了能利用校区的土地资源给学校创造更大的价值,试验性地种植水飞蓟5.3公顷。通过种植前期的考察、学习和种植过程中的精心管理,水飞蓟长势喜人。种植成功,积累了经验。2.种植大田作物。一是种植玉米8.5公顷,初步估计产量为5.6万公斤,按市场价格0.42元/公斤计算,产值约9万元。二是种植黏玉米2公顷,产量约13.5吨,因速冻黏玉米市场供给量充足,价格不是很高,产值约3万元。3.发展绿色蔬菜种植。一是尝试性种植应季蔬菜0.4公顷,如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等,因数量少,只为蔬菜采摘园积累经验,没有走向市场,但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二是种植马铃薯2公顷,产量为3.25万公斤,实现产值大约3.9万元;三是种植冬储白菜、萝卜等2公顷,实现产值大约1.1万元。为能保证蔬菜的质量,达到绿色、有机标准,注重种植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首先在蔬菜选种上下功夫,每种蔬菜都选用品质优良、产量高、深受大众欢迎的种子;在施肥过程中杜绝化学肥料,选用优质农家肥,而且不使用农药,保证了蔬菜生产过程的绝对绿色、有机,为食用者的健康保驾护航。4.筹建绿色蔬菜基地。为尽快把校区建设成为学校职工生活服务的保障基地,为大力发展绿色蔬菜作准备,多方调研、精心设计,于11月破土动工,建造温室6座、塑料大棚6座,基础部分已基本完工,因天气寒冷,已停工,2012年春天续建。要把温室、大棚建设成为集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于一身的亮丽景观。
修整鱼池及周边环境,力争为全校职工提供休闲度假场所。修整原有鱼池和保养设备。5月,单位和校工会进行鱼池工作交接。接手后,首先对鱼池底部淤泥用推土机进行清理,并对鱼池底部进行压实,防止渗水;同时,对鱼池进行全面消毒;对增氧机、船和其他养鱼设施进行检修,使设备能正常运转,为养鱼做了充分准备。6月2日正式投放鱼苗,鱼苗品质优良,经工作人员的精心管理、科学喂养和有效防病,鱼的平均重由原来2—2.5公斤迅速增至3.5—4公斤,肉质鲜嫩。以热情、周到的服务,接待前来垂钓的宾客二十多批次,每位宾客都满意而归。美化鱼池周边环境。利用校本部废弃的步道板,在鱼池四周铺筑人行道;对鱼池四周的杂草地进行修整,一部分栽花种草,一分部改成停车场。一年来,绿化、美化面积2000平方米。既美化了环境,又完善了配套设施,为全校职工提供了休闲度假的惬意空间。
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提高科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1.坚持用制度管事,引导干部职工待人以诚、处事以公、依法办事、依规办事。先后修订和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如完善《财务报销制度》,加强了财务和财产管理;完善了《公务用车管理条例》,加强了公务用车的维修、保养、使用及用油的管理,不但提高效率,而且节约成本;《制定了办公用品采购和管理办法》,统一了办公用品的采购和发放,加强台账管理,勤俭办公,杜绝了浪费现象;加强了大修项目的管理等。2.改善用人机制,激发职工潜能。10月,探索着实施了《班组长岗位公开竞聘办法》,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班组长岗位进行公开聘任,任人唯贤,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让那些业务能力强、工作有热情、深受群众拥戴的职工有了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11月,召开落实岗位责任制动员大会,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从校区领导到科级干部,从班组长到普通工人,人人参与岗位说明书编写,编写内容对岗不对人,对事不对人。通过制定岗位说明书,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工作目标,强化责任意识。做到个人岗位责权明确,关联岗位关系清晰。通过落实岗位责任制,实现了具体工作有人管,宏观工作有人抓,使各科室、各班组工作有了新起色,从而促进了校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3.创新工作方法,增加工作的透明度。采用公开竞标的方法,完成校区房屋的对外出租及炉灰的出售工作,为校区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累计增收5.2万元。
围绕服务保障这项中心任务,开展了以下工作:1.供暖:校区有房屋面积36840平方米,其中供暖面积32000平方米。为保证冬季供暖,在停炉期间,对校区内外的上下水管道及采暖管道进行了维修,并对其他辅助设施(引风机、水泵、链条等)进行维修保养。工作人员了解学校资金紧张,从大局出发,克服困难,减少雇工,在维修过程中自己加工部件,自己维修,为校区节约资金几千元。在锅炉运行期间,严格执行锅炉的操作程序,保证了正常供暖,得到大家的认可。2.供电:在遵守国家电力法规的前提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对进驻校区的几家生产企业,给予了用电方面的技术指导,确保了企业的生产安全。对楼宇灯及路灯经常性地维修、养护,为居民的夜间出行提供保障。为职工浴池检修热水泵,为校区节约资金两千多元。3.供水:加强水厂的管理,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修、保养,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为职工和居民提供安全的生活用水。与水资源办协商、沟通,节约水资源费近10万元。4.卫生、绿化:自繁自育绿化花苗,适时栽种,并定期对花草树木进行灌溉、修剪,美化了环境;及时清理垃圾,时刻保持楼内外、道路的整洁。5.维修工作:防止夏季漏雨,对办公楼、家属区楼顶、车库、变电所、锅炉房等进行修缮,对平房、活动室等处的坏损玻璃进行更换,一并采取防寒措施。
关注民生,解决职工关心的问题。维修办公楼,学校投入资金,把办公楼的铝合金窗换成塑钢窗,室内温度明显上升了3—4度。同时还对报告厅、会议室、卫生间等部位进行了简单装修,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环境。关心离退休职工,经常与老同志谈心,向他们征求意见;在生活上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新年来临之际,与离退休工作处的同志一道对校区离退休职工进行慰问,并积极配合离退休工作处在校区开展退休职工游艺活动。为增加节日气氛,主动出资置办联欢会糖果、饮品等。(高艳霞)
【哈师大基础教育学院】 哈师大基础教育学院2010年9月正式迎来第一批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摸索及运行,在学校党政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在各职能部门和兄弟学院的支持和配合下,班子建设及支部建设日益加强,各项制度日渐完善,学生基本完成了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日常行为习惯初步养成。这一学期,在上一学期既定目标完成的前提下,大胆的尝试在学业规划、能力拓展、育人环境建设等方面有所侧重。按照建设强校和高水平大学的总体要求,本学期学院继续以“养成教育”为统揽,以“奠定基础,夯筑学养,拓展能力,提升素质”为目标,以“大学生扬帆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和实施“四大板块”和“七项计划”,通过抓基础、抓载体、抓党建、抓队伍,切实帮助大一学生从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发展到了解大学生活、热爱大学生活和规划大学生活。一年来,获得省级以上奖项近10项,校级奖励若干项。其中全省优秀团干部、全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各1名;学生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5项,其中两项进军黑龙江省“挑战杯”创业大赛总决赛;新翼创新学习研究协会获得全省优秀学生社团、动漫协会舞台剧晋级全国总决赛、“爱超越”团队的“我健康我快乐”项目,成功入围全国百个学生公益团队,项目设计取得了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此外,学院开展的新生入学教育、军训、党建、庆祝一二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周年等工作先后被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电视新闻联播以《哈师大启动实施党旗领航计划》《大学生传诵新版三字经》《大学生的历史责任——隋丽娟做客新翼讲坛》《新生阅兵表演向祖国61华诞献礼》《大一新生祝福祖国生日》《环保时装设计表演大赛》为题报道近20次,在校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实施学业导航计划,围绕“十个教育”的开展,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有所作为。以“创新、责任、使命”为主题,围绕生活、心理、学习、安全、爱国、爱校等方面开展“十个教育”,通过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心理健康档案、举办专家导航、专题讲座、心理服务、升华“感恩节”等活动,帮助大一新生稳定专业思想、讲究诚信、明礼感恩、遵章守纪。黑龙江日报以题为《大学90后开篇就是创字歌》《讲创新学者为何忧虑》给予重点报道。
实施关爱成长计划,帮助特殊群体健康成长。在上一学期对学生整体状况进行全面摸排、基本全面了解基础上,制定了专门的帮扶计划,重点围绕新生适应期的心理问题开展一对一会话式疏导工作,对学习生活困难的学生,帮助安排勤工助学岗位、推荐家教、帮助后进生等,关爱其健康成长。
以学生班集体建设为主线,大力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高度重视学生的班集体建设,并将其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载体,着眼于班风、学风和班级文化建设,制定完善《基础教育学院班集体考评细则》、《一日行为规范》、《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等班级管理制度,通过举办优秀班级ppt大赛、主题班会、设计班旗、班徽、班歌、班级口号、开设班级飞信群和博客等方式,引导大家共同建设文明、和谐、进步的班级氛围和班级文化,利用早晚自习举办以三笔字、晨读、即兴演讲、外语沙龙和计算机活动月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全院163个班级均形成自己特色成果。6月初举办为期一周的优秀班级汇报会,各专业学院共推选出61个优秀班级,27个标兵先进班级。
以标准化宿舍建设和四查制度为保证,巩固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的行为养成。高度重视学生公寓这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阵地,上学期组建的学生舍委会经过一个学期的工作积累,不仅在常规检查工作上有很大提高,同时创新工作理念,创立寓刊《公寓时讯》,开展独具特色的标准化宿舍建设,形成每周定期查起床、查就寝、查卫生、查安全隐患的行之有效的“四查制度”,做到了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建立了《“两早一晚”制度》、《公寓管理制度》等,坚持做好以查上课出勤与听课效果、查早操出勤及出操质量,查自习出勤及自习秩序等为内容的常规检查。通过起早贪黑、持之以恒的工作,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增强,上课时间,宿舍空无一人,校园、教学楼静悄悄,继续巩固了学风建设和行为养成的成果。
“新翼讲坛”开花结果,浓厚校园学术氛围,弘扬大学精神,培育大学文化显成效。“新翼讲坛”这一平台的启动实施,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感受到高等学府的学术魅力。围绕《创新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弘扬大学精神、培育大学文化》、《创新成就梦想》、《发明创造与专利申请》等主题,邀请了孙慕天、隋丽娟、乔文章、王则柯、邱政政等国内外、校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成功人士做客讲坛,激发和培养了大一新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极大地鼓舞了同学们科研创新、发明创造的信心,为同学们在平常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指导。经近一年的实践,学院王华晶等同学自发申请成立了“新翼科技创新学习研究协会”,协会同学们的《可折叠被子支撑架》、《带智能识卡装置手包》、《噪音提醒装置》、《智能电子复读装置》、《钥匙提醒电子门卫》等5件科技作品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协会被团省委授予2011年度黑龙江省优秀学生社团称号。
以目标管理月卡为手段,合理规划学生个性化发展。经过学业导航计划实施,学生学业规划意识逐步增强,为针对学生学业发展个性化需求,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和监督,创立目标管理月卡制度,提倡和帮助每位大一学生制定能最大限度满足自己学习自主性和符合自己个性发展的学业生涯规划,做法是向每位学生发放目标管理月卡,通过月卡规划,记录自己的日计划、周计划和月计划,提示自己要实现的目标,记录已达到的目标,完成的途径,个人评语、老师评语和月末感悟等,旨在激励自己积极努力的实现一个个目标。
以原创新版三字经——大学生基础文明公约为约束,强化大学生文明意识,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进一步养成。学院针对学生实际自创了新版“三字经”——大学生基础文明礼仪公约。新版三字经分生活篇、学习篇、友情篇、感恩篇和厚德篇五部分用此方法在学生引起强烈反响。通过识三字经、背三字经、创建三字经活动社团,以三字经为主题的各样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尤其是在活动中使学生明礼,促进了良好行为习惯的进一步养成。
以主题突出、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为依托,为大学生素质拓展提供良好舞台。学院组建艺术团、合唱团、舞蹈队、体育队、乐队、动漫协会、科技创新学习协会、爱超越等30个学生社团组织,本学期社团活动百家齐放。同时开展“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女生节”等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举办“党史上今天”板报赛、“军歌嘹亮、放飞梦想”红色歌曲合唱赛、“我与祖国一起欢歌”联欢、厨艺大赛、校园歌手大赛、时装表演大赛等群众性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拓展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黑龙江电视台对活动给予宣传报道。
以社会实践活动为途径,拓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空间。通过上学期组织学生利用寒假返乡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本学期进一步开展以志愿服务、绿色环保、支教扫盲等为内容的实践活动,开展为聋哑学校的儿童献爱心,为敬老院孤寡老人送温暖,为呼兰河畔、呼兰街道清理垃圾,为东方红小学生讲授绿色环保知识等志愿服务活动,并成功印制《大一新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集》。与区教委、公安分局、萧红故居等部门合作共建项目——大学生素质拓展实践基地即将启动。
通过抓基础、抓载体,学生的良好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基本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极大增强。在建校60周年文艺晚会上,学院的学生们昼夜联排、废寝忘食,将一个高质量、催人泪下的节目呈现给观众,在感动观众的同时也感动、教育了自己。在哈师大53届田径运动会上,学院以406分获得团体总分的第一名和各集体项目的第一名。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热爱学生的辅导员队伍。学生辅导员队伍是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他们除了带学生外还肩负着教务秘书的重要职责。严格辅导员例会制度,挂牌上岗制度、值班制度和“五个一”制度,积极搭建学习培训和交流平台,通过定学生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引导其向专家化方向成长。学生办编印的方便辅导员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笔记》、《基础教育学院学生工作经验材料汇编》、《学生工作典型案例集锦》等成为工作中互相学习的宝贵的经验交流材料。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打造朝气蓬勃、勇于创新的学生干部队伍。通过举办“学生干部大会暨学生干部述职大会”,使广大学生干部深刻了解自身的岗位和责任,树立带领同学、团结同学、服务同学和维护同学的坚定信念,充分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作用。
(杨宝成)
科 技
【概 况】 2011年,呼兰区科技工作取得优异成绩,高新技术产值比上年增加10%;加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与使用力度,达到财政当年收入的1.1%;专利申请量提高8%以上;加大科普工作力度,办好“科技宣传周”、“科技三下乡”等有特色的科普活动,营造全社会崇尚科学,重视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制订“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发展专项规划;扶持科技类中小企业10家,提高区级科技支撑经济发展。
(孙丽娜)
【国家科技进步考核】 2011年,区科技局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经过一个多月准备时间,对所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类、审查、汇兑、最后装订成册;对于国家科技部考核一票否决指标所涉及的内容,本着从实事求是出发、从大局出发的原则,使上报的材料达到翔实、准确、真实。申报材料真正地体现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开展科技工作,推动科技进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已报省里审核通过,并上报科技部。(孙丽娜)
【项目申报工作】 2011年,区科技局统筹安排,积极申报项目。组织富民强县项目的申报,该项目是省科技厅立项项目,在全省申报,立项成功两年后可申报国家级富民强县项目。结合区的实际,借助呼兰产粮大区,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全区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二,确定高淀粉玉米种植面积、深加工,富民强县项目申请资金45万元,区级配套45万元,总投资180万元,上报全省评审并通过。积极配合市局韭菜绿色蔬菜种植技术的前提准备调研工作,市局已在网上招投标,计划项目实施周期2—3年,完成后可达呼兰区韭菜绿色食品标志,成为呼兰品牌。成功申报区县重大产业化项目,黑龙江明达油脂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750万元,新上全自动生产线,利用副产品油脂生产食用大豆浓缩磷脂。科技含量高,工艺技术节能节水。年加工大豆油脂7000吨,生产浓缩磷脂3000吨,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大豆加工产业链条,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推进区级科技项目开发,加快地方特色产业化发展,加快以玉米秸秆压块设备研制、试制,区投资10万元,借助哈工大技术,加快推进步伐,组织试制。另外,顺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无糖烘焙甜味改良剂区县产业化项目已经通过市里验收。(孙丽娜)
【科技服务工作】 2011年,区科技局抓平台建设,推进产学研对接。积极参与利民医药园区平台建设,借助集全省之力,技术先进国家级利民医药园区,启动哈药集团、医科大学、哈医大与利民开发区搭建产学研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哈师大研究成果转化,锅炉清洗项目正在与呼兰区相关企业洽谈对接,黄花菜项目也正在调研对接,初步与黄土山林场合作建立黄花菜生产地基,产品品种多样化,有黄色、红色和混合色等,合作成功能推动呼兰旅游与特色农产品开发,前景看好。结合本区实际,深入乡镇、街道、民企与高新技术企业调研,扶持科技类中小企业的发展,扶持科技类中小企业10家。(孙丽娜)
【知识产权工作】 2011年,区科技局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提档升级。借助学院路大学城的优势,知识产权宣传周与哈师大联手,进行了呼兰区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仪式,得到省市知识产权局的大力支持,参加人员达700余人,市电视台做了报道,取得了明显效果。2011年,市知识产权局在各区、县知识产权监督检查试点中,唯一授权呼兰区作为全市的试点单位。(孙丽娜)
气 象
【概 况】 2011年,区气象局努力实现台站的“四个一流”,全局以服务社会、营造优美的办公及生活环境为目标,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6月,气象局台站入驻新的预警基地,建立了现代化气象业务平台,更换了新的办公家具,提高了局现代化办公水平,使干部职工的办公条件、工作、生活环境得到彻底改变。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气象局长会议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思路开展工作,干部职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在基础业务、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科技服务和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杨婧媛)
【气象基础业务】 2011年,区气象局稳步推进气象基础业务工作。把测、预报工作作为全年重点工作,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杜绝使用超检仪器,严格预审制度,保持观测场环境符合要求。区气象局全年业务质量地面测报平均错情率为0.0‰;预审错情率达到标准;24小时一般降水预报质量准确率(TS)78%;24小时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质量准确率(TS)98%;24小时温度预报绝对误差±1.8℃;24小时一般降水预报、24小时温度预报质量均在市局规定的标准范围内。(杨婧媛)
【气象服务】 2011年,区气象局继续加强农村气象信息和防御体系建设,不断强化气象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气象服务能力。3月22日,区政府应急委以文件形式印发《呼兰区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全面完成了兰河、双井、沈家等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全年通过业务培训,贯彻落实国家局、省、市气象局关于春季气象服务、汛期气象服务、秋季气象服务的一系列关于气象服务的讲话精神和安排部署。强化服务意识,并在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上下功夫。在重大气象灾害预报中,加大对重大气象灾害预报的工作力度。在春季、汛期服务工作中,及时发布重大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在气象决策服务中,积极向区委、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准确、及时、优质的气象服务,并根据历史资料和区气候特点,精心制作各农业时节的气象信息、决策气象信息、气象专报等服务材料,及时向区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服务,为区农业丰产丰收作出巨大贡献。全年发布决策气象信息7期;气象信息10期;气象专报17期;农业气象情报16期;土壤水分公报15期;农用天气预报19期。努力完成四要素区域自动气象站和大喇叭建设,2011年开春之后,局派专人对全区乡镇自动雨量站进行升级改造,于4月中旬开始呼兰“区域自动站”土建,到5月20日,全部完成呼兰“区域自动站”建设任务和仪器调式任务。同时,气象局向区政府申请建设资金,及时与厂家订购仪器设备,10月份完成区168个行政村的气象预警广播大喇叭建设,完成兰河、双井、沈家的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任务。(杨婧媛)
【防雹作业】 2011年,区人影办根据市人影办的指导和省雷达中心的监测信息,对全区所有炮站进行了科学指挥,成功地抓住了几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如,6月20日,7月12日,9月10日,防雹作业效果特别显著的是7月12日这次天气过程,根据哈尔滨市台临近预报和省人影雷达监测中心传来的雷达信息:在哈市附近有一股很强的对流云系,回波强度达到52.5dBZ,请注意预防。区人影办立即通知所属炮站,抓住有利时机,做好防雹作业准备。各防雹站接到通知后,严阵以待。1时30分至3时15分这股强对流云系自西向东先后移到了呼兰区的许堡、杨林、二八、白奎、石人、莲花等乡镇上空,各炮站联合作业,这次冰雹云强度大,范围广,在移到呼兰区上空之前冰雹云系已经形成,这次防雹作业共作业14炮次,耗弹430发。在省、市、区人影办的科学指挥下,经全体炮手们的奋力拼搏,这次作业效果非常显著,保护了64.5万亩的农田,减少经济损失300多万元。全年人工防雹作业115炮次,耗弹5000发,受益面积483.5万亩,创经济效益2000万元。(杨婧媛)
【防雷减灾】 2011年,区气象局全面开展雷电防护装置安全检测工作,全年完成各类建(构)筑物检测90多家单位、其中易燃易爆场所十多家,中小学107所,检测覆盖率为95%以上,有效地预防或减少了雷电灾害发生。区气象局从服务态度和业务熟练狠抓严管,严格按行政审批流程办事,行政审批案卷二十多起。(杨婧媛)
【气象宣传】 2011年,区气象局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社会对气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利用“3·23”世界气象日、安全宣传月、走进农村中小学一百多所,在大学张贴宣传画接近一百多幅,制作宣传板十块,进行气象、雷电科普知识的宣传活动,散发宣传材料、制作宣传展板、设立咨询台向过往群众讲解雷电防护法律法规和雷电预防知识。并与区第五中学结成防雷宣传科普基地,开展雷电方面救护预防等实际应用方面的演练,结合区实际,指导群众科学防雷,合理避雷。在提升气象知名度,扩大气象宣传面上,取得了一定宣传效果。年内气象局在《中国气象报》、《生活报》各发稿1篇,《辉煌九十年》发稿1篇,《黑龙江气象信息》发稿6篇,《哈尔滨气象简讯》发稿2篇,《呼兰报》刊登2篇。(杨婧媛)
【气象安全生产】 2011年,区气象局始终坚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强化安全意识,时刻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逐步完善行车安全、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安全、防雷安全、安全保卫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适时召开全局安全工作会议,定期对水、电设施和防雷设施(包括防雹作业点)进行检查,提出相应整改措施,按要求完成整改。通过努力,杜绝安全责任性事故的发生。(杨婧媛)
【气象工作存在问题】 2011年,区气象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服务手段比较滞后,还适应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新设备使现代化服务手段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现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自我发展能力不强。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多引进大学生,增加新鲜血液,不断优化队伍结构,使局人员的整体素质继续得到提高。三是科技服务比较单一,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服务。要加强与地方各部门的联系,寻找一切可利用的机会,用气象科技优势为社会服务,取得社会各界的认同,逐渐形成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杨婧媛)
【防震减灾】 2011年,区地震局贯彻《防震减灾法》,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利用“5·12”汶川地震纪念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散发传单,开展宣传活动。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提供避难场所信息。以强化防震减灾意识,提高防震避震、自救互救、自我防护为目的,加强群测群防队伍建设。在每个乡镇建“三网一员”,即:每个乡镇建立宏观观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宣传网,设三名观测员。区财政局把“三网一员”经费纳入预算管理。(白彩虹)
驻区科研单位
【黑龙江省农机维修研究所】 2011年,省农机维修研究所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科研和科技产业化工作的协调发展,科研课题顺利实施,科技产业化产值达2000多万元,实现创收达400多万元,有效弥补了事业费的不足,有力地支撑了科研工作的开展,保障了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行,同时职工明显增收。
科研及对外交流、培训工作。1.省科技厅课题:轴类零部件感应熔铸合金层修复或表面强化工艺及设备研究项目,已完成项目的80%,主要对电源、非标设备进行改进设计。2.自拟课题:现代农机装备修理工艺的研究项目,已完成调研报告。3.自拟课题:4YZ-2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项目,已完成设计方案。4.国家标准:废旧柴油再生质量检验已完成送审稿,正等待鉴定。5.国家标准:再生润滑油质量检验已完成送审稿,正等待鉴定。6.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电力钢结构件超音速电弧喷涂锌铝合金防腐涂层工艺参数研究》已完成申报工作。7.2011年农民工培训中心举办学习班5期,培训635人,整理上报材料及省阳光工程培训转移台账8册。此外,中心教师还积极走出去,与依安县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学校配合,全年办班6次,培训小四轮拖拉机驾驶员近500人,受到当地农机局领导的好评。8.研究所作为中国农机维修学会理事长单位,在新疆召开了农机维修学会年会。9.崔奎顺同志参加了农业部组织的农机维修赴美考察培训。
科技产业化工作。1.2011年,省农机研究所哈龙达喷油泵服务站实现营业收入2150多万元,创收近120多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被评为无锡威孚股份有限公司华北、东北地区唯一金奖服务站,并获得10000元配件奖励。初步建立锡柴和玉柴两家发动机维系服务站,实现发动机维修服务和油泵维修服务的有机结合,提高了综合实力。为扩大服务规模,在哈南龙运汽配城建立了新的服务场所,解决了地缘发展劣势问题和经营场地过小问题。未来的哈龙达油泵服务站将发展成为集发动机维修、油泵维修、配件经营及技术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站。与博世公司、深圳金德检测公司联合举办了第五期欧Ⅲ电控共轨培训班,共培训学员80名,在扩大影响的同时还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2.表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炎热的六七月进行了吉林石化、大庆石化的大量检修任务,同志们克服了人手少、任务重的困难,顶着酷暑以及停车后管道依旧余温的恶劣条件,安全、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检修工作。在控制成本,缩减开支方面也做出许多努力,全年实现产值150多万元。3.中试基地今年以抓好安全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强化内部管理,降低经营成本为重点,承揽各种外委加工项目,不仅受到了甲方的好评和信任,而且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指标任务,实现产值100多万元,取得利润近30万元。4.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今年完成车辆检测18000多台,实现产值300多万元,去年以来所对检测站进一步加强了管理,严格堵塞漏洞,检测收入增幅明显。5.2011年杂志社在编辑出版、扩大发行等方面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年编辑出版期刊6期,共刊登论文500余篇,截止12月10日,共收稿件3500余篇,较去年稳中有升,实现收入39.9万余元。同时,为了扩大稿源,每期杂志多印刷100份,赠阅给各省份的相关大学、大专院校及农机总站等。目前,《农机使用与维修》杂志的作者群已遍及全国。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1.经过所党委办公室和全所上下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的验收工作,使研究所的精神文明建设再上了一个新台阶,职工的文明意识和爱所如家的意识逐渐提高。2.继续开展“先优模”评比工作,大力弘扬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表彰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其中有7人荣获省农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3.组织全所职工篮球赛、参加在齐齐哈尔举办的六院所篮球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仅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同时还提高了职工素质,增强了集体凝聚力。
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大力提升研究所科研装备实力。近几年来,欧Ⅲ产品市场保有量逐年增加,特别是农机合作社网点配备的多是进口大马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其燃油系统多是德国BOSCH和日本DENSO公司的电控、高压共轨产品。由于这些大马力拖拉机燃油系统核心部件油泵已进入维修期,而这些燃油系统的维修都离不开EPS-815试验台。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经过多方努力,德国博士公司已经授权研究所哈龙达喷油泵服务站建设BOSCH黑龙江特许维修中心,但该特许维修中心必须购置德国博士公司EPS815试验台,但该试验台十分昂贵,售价2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近200万元,所现有能力无力承担,放弃太可惜,买不起这台设备,就建不上德国博士公司特许维修中心,德国博士公司特许维修中心就会被其他企业抢建,由于该领域国际上通行的是特许服务,也就意味着喷油泵服务站要被挤出该领域,所几十年在该领域的辛苦努力将付诸东流。所领导亲自带领财审科同志先后多次到省财政厅向主管领导汇报,费了很多周折,感动了有关领导,180多万元的采购资金已经全部落实到位。以后省500马力以下的大型拖拉机的燃油系统故障处理可以方便解决。EPS815试验台的添置为所喷油泵服务站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并使所真正迈入了高端油泵调修行列。
(张建龙 邢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