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 载
呼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8-03-26
加快实施新战略为实现全面城市化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中共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11月26日
中共哈尔滨市呼兰区委书记张万平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受二届区委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过去五年,是呼兰与全市一道深入实施市委新战略,奋力加快哈尔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进程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组织带领全区干部群众,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超越自我,埋头苦干,开创了区域经济社会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新局面,谱写了“北跃在呼兰”的崭新篇章。
(一)经济社会建设成就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预计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亿元,是2006年的2.2倍;财政总收入、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达到37亿元、15亿元、5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5.6倍、2.4倍、2.9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实现400亿元,是前五年的4.4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21.1∶44.4∶34.5优化到17.7∶42.3∶40。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5%。
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医药、食品、装备制造等主导优势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带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
农业经济进入历史最好时期。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战略转型,2011年,粮食产量达到11亿公斤,畜牧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55%,转移农村劳动力14万人(次)。
第三产业繁荣活跃。以服务外包、现代物流、旅游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预计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1亿元,是2006年的2.3倍。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企业、政府机构、财税体制、医药卫生体制等项改革稳步推进。利民开发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哈大齐工业走廊核心示范区,并成功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批准进区企业132户,引进国内资金345亿元,外资2亿美元,出口创汇3亿美元。利民生物医药园区被列为全省产业建设重点园区。
城乡建设成效明显。累计投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8.6亿元。房地产累计开发面积1260万平方米。完成松浦大道呼兰段、大耿家立交桥、朱家立交桥等一批城市重大基础设施。以庭院整治、中巷路改造为标志的老城区综合改造整治战役取得丰硕成果。农村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新建通乡通村公路897公里。
民生保障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预计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523元和9700元,是2006年的2.1倍和2.2倍。干部职工工资是2006年的2.55倍。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乡低保等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科教文卫、体育计生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三供两治”及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重点民生工程取得实效。信访安全稳定工作扎实推进,重特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平安呼兰”创建成果丰硕,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二)新战略实施为今后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全面实施“北跃在呼兰”发展战略,进一步弘扬“自己出题自己答”、“超越自我谋发展”的创新精神。
一是走出了一条产城融合、互动发展的新路子。五年来,我们坚持以城市空间布局指导产业协调发展,以产业优化集聚明晰城市功能定位,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在新城区开发建设中,不仅注重导入工业项目,而且积极培育发展城市综合体,做到项目选址在哪里,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配套就延伸到哪里。
二是走出了一条产业集聚、园区带动的新路子。利民开发区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但是,与先进开发区相比,项目布局分散,产业聚集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开发区向更高层次发展。为了扩大产业集聚效应,我们适时推进医药、食品、装备制造等主导优势产业向专业园区集中。近两年先后组织实施5000万元以上大项目100个,中航哈轴、哈药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华润雪花啤酒二期等一大批大项目开工建设,增强了园区发展后劲。目前,有49家企业入驻生物医药产业园,42家企业入驻绿色食品产业园,对开发区产业优化升级形成了强大支撑。
三是走出了一条以水定城、生态立城的新路子。从全市看,以江为纲,使哈尔滨的发展跨入了一个大气磅礴的松花江时代。同样,在新战略开局之年,我们秉承“以水定城”的理念,以“生态松花江、文化呼兰河”为总纲,以辟建松花江避暑城为牵动,加快启动建设文化旅游休闲商务区、呼兰河口湿地、腰堡月亮湖休闲旅游区、呼兰国家级森林公园等一批重点景区,着力打造“一江一河”、“六点一线”的生态旅游格局。
四是走出了一条老城支持新城、新城反哺老城的新路子。以“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为目标的老城综合改造整治战役充分证明:新城反哺老城,是老城支持新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新城老城一体发展、共同繁荣进步的有效途径。作为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老城改造会战惠民领域不断扩大,从庭院整治到中巷路改造,从西岗公园、带状公园的修建,到三水厂、污水处理厂项目的实施,从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到保障性住房建设,从新一中的开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得到全面贯彻和落实。
(三)党的建设成果为今后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切实发挥了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民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以创建学习型、发展型领导班子为重点,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新提高。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形成了“正派+政绩”的用人导向和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不断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肃了党纪政纪。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成效显著,经济发展环境有效改善。
坚持民主法制建设,形成良好政治环境。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推动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建设,坚持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加强统一战线和民族宗教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政治局面和民主法制环境。加强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支持法检“两院”依法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五五”普法工作顺利完成,依法治区进程不断加快。党管武装工作进一步强化。工会、共青团、妇联、党校、科协、工商联、老干部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坚持弘扬主旋律,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三优”文明城市建设取得可喜成果。萧红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革命烈士纪念馆、文化公园等一批文化阵地相继建成,推出一系列文化精品力作,成功举办萧红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文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实践证明,过去的五年,是呼兰撤县设区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是城乡环境显著改善的五年,是人民群众普遍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历届领导班子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结果,是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老领导、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驻呼单位、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广大朋友共同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二届区委,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注呼兰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城市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在培育新型主导产业、推进城乡一体化、解决群众根本利益等方面,还需要全区上下艰苦努力、不懈奋斗。
二、今后五年的形势和任务
今后五年,是呼兰实施新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并向2020年远景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和困难同在。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奋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要紧扣省市委新战略新部署新主题。新战略的实施,为我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极大地提高了呼兰的城市价值和对外形象。但是,必须承认,按照崖战略的要求,我们还缺乏更为有效的互动,没有完全形成一个先进、成熟的现代化城市发展理念,没有完全形成一个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面对区情,我们必须把呼兰的发展与服务全市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更好地实施新战略,为哈尔滨的全面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要明晰呼兰发展的新地位新作用新价值。作为”北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呼兰的发展必须置于全省、全市发展的大格局中去思考。省委把哈大齐工业走廊列为“八大经济区”战略之首,呼兰作为走廊的核心示范区和重要的枢纽节点城市,成为黑龙江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区,对于提高廊带经济的首位度具有战略作用。市委、市政府强调指出,哈尔滨的未来在江北。要实现“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城市发展战略构想,建设富有生机的北国水城和富有活力的科技新城,发展的空间在呼兰,项目的承载在呼兰。为此,我们必须登高望远,找准定位,潜心笃志,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的雄心壮志和必胜信心。
要充分利用好新阶段新机遇新优势。纵观全局,我们仍处在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国际社会抵御后金融危机合作力度加大,中国等新经济体免疫力不断增强,为我们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了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大限度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指明了前进方向;我省加快建设“八大经济区”,推进“十大工程”,全市深入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新战略,力度之大、范围之广、牵动力之强前所未有,形成了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为我区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从自身情况看,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我区人均GDP开始向6000美元的新目标迈进,进入了一个相对活跃的加速发展期。这些有利条件,让我们对未来五年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要积极应对发展新要求新挑战新使命。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的征程上,最大的挑战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如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而实现全面城市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市委新战略赋予呼兰的历史使命。要看到,全面城市化,既是“北跃在呼兰”战略的具体体现,也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客观需求,不仅是农村人口、资本、资源规模集聚的必然选择,而且是城市发展演进的内在规律。利民开发区经过20年的发展,粗具现代城市的基本框架,为呼兰实现全面城市化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创新思维,从“融入哈尔滨”,适时向“全面城市化”进行战略转折,不断开创呼兰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省市委新战略的总体要求,全面实施“跨河北扩、沿江东拓、产业兴城、强区富民”战略,为早日实现全面城市化目标而努力奋斗。
——跨河北扩,就是城市中心区向北扩展。以呼兰河为界,在南部地区集中发展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文化教育、商务旅游为主导的健康产业和休闲产业;把呼兰河以北的广阔区域,作为利民开发区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传统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承接地。2012年,率先把孟家、长岭、沈家3个乡镇改设为街道,城区面积由目前的656平方公里扩展到1057平方公里,占全域面积的48%;“十二五”期间,争取把大用、许堡、方台3个乡镇改设为街道,使城区面积增加到1460平方公里,占全域面积的66%。
——沿江东拓,就是按照全市打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的构想,将城区沿松花江向东拓展,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以呼兰河口大桥、滨江景观大道建设为契机,以腰堡月亮湖休闲旅游区开发为突破,在哈肇路与松花江围合区域打造生态宜居新城区,带动沿江乡镇、街道加快城市化进程。
——产业兴城,就是坚持以利民开发区为龙头,不断释放国家级开发区品牌效应,在新城区集中打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科技教育、机械装备产业园,在铁东新区打造新型建材产业园,在长岭打造现代物流产业园,在康金、孟家、方台分别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园,为实现全面城市化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强区富民,“强区”就是加快壮大经济总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全面增强综合实力、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富民”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大幅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群众物质文化水平,让呼兰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进入500亿元GDP城区行列;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翻两番。
经济结构实现优化调整。到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43∶45左右,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
现代城市架构基本形成。到2016年,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框架持续拉大,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商圈布局更趋合理,城市核心区域更加突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升。
改革开放取得新的突破。深入推进企业资产运营工作,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文化、卫生、财税、金融等领域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动开发区二次创业,加快形成与时俱进、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全市乃至全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突破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
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幸福。城乡居民收入和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干部职工工资实现与GDP同步增长。着力构建均等化、广覆盖、高标准的公共服务体系,重点解决群众文化、教育、医疗、就业、出行、居住等实际问题,社会成员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三、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做好未来五年工作,使命崇高,责任重大,意义深远。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动呼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以打造RBD休闲商务区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坚持因势利导,把现代服务业摆上重要位置,拓宽领域,提升档次,着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辐射强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突出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按照“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要求,推动旅游业由单一景区旅游向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相结合转型,把休闲旅游业培育成服务业发展的龙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大力发展旅游服务和文化创意项目,重点加快影视文化城、松花江避暑城、呼兰河口湿地、腰堡月亮湖休闲旅游区及呼兰国家级森林公园、团山风景区等项目建设步伐。发展滨江滨河文化景观游和生态观光游,全力打造精品线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叫响休闲旅游品牌。
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在改造提升老城区传统商圈的同时,结合新的城市规划,积极引进新兴高端商业业态,不断丰富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培育消费热点,扩大消费规模,全面促进商业与旅游、会展等行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哈尔滨永利国际商贸城和卓展、奥特莱斯等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尽快形成江北新的商业核心。
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加快中国医药集团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和哈药生物物流中心二期工程建设步伐,打造东北地区重要的生物医药物流枢纽;推进西钢物流园区建设,打造哈埠最大的钢材配送中心。积极培育粮食、果蔬、冷链等专业物流市场。加快物流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引导物流行业规范发展,提高物流现代化水平。
(二)以哈大齐工业走廊核心示范区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利民开发区的开放度和竞争力
以开发区二次创业为统领,以建设国家一流开发区为目标,进一步发挥利民开发区在全省哈大齐工业走廊中的核心示范作用、在全市“北跃”战略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在全区全面城市化建设中的龙头牵动作用。
打造中国北方药谷。以优化产业布局为先导,把生物医药园区作为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尽快做大做强。坚持省市区三级共建,深入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到2012年,全面做实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销售收入100亿元;第二步:到2016年,园区面积扩大到10平方公里,销售收入500亿元;第三步: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销售收入1000亿元,建成省内最大、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园,着力打造中国北方药谷。
建设绿色食品基地。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把2平方公里的绿色食品产业园做大到1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果蔬加工、肉制品、乳制品、饮品、休闲保健食品及相关配套产业,力争5年内,打造一个销售收入500亿元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全省重要的绿色食品加工、出口基地。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以中航哈轴、华优动力等项目为依托,建设5平方公里的机械装备产业园。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加快软件服务外包、地理信息、文化创意、动漫产业等专业园区建设。集中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新型建材产业园。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探索招商引资新模式,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实际利用外资水平。要提高项目入区门槛,瞄准国际国内500强企业,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要超前搞好项目谋划、包装、推介等工作,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强化项目资源统筹配置,助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三)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重点,加快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进程
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是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方式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的现实选择,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全面城市化具有战略意义。
提升农业发展层次。大力发展休闲农业,集中创建一批高起点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率先把50公里长的哈肇路都市农业产业带打造成绿色蔬菜产业基地和农业休闲体验基地;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把60公里长的呼白路现代农业示范带打造成在全市范围内有影响力的粮食高产攻关示范基地。以正大、千鹤、鸿福、高金等龙头企业为牵动,加快现代化畜牧养殖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着力发展有机农业,实现都市休闲农业品牌化。
壮大新型经济主体。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培育一批规模较大、规范发展、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推广“大用沈八模式”,探索实践镇、村、社一体化发展道路,为农村城市化提供借鉴示范。
改善农村发展环境。继续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城乡一体的交通网、信息网、生态网、水网、电网、气网,努力实现区域共建、城乡联网、设施共享。加大村庄整合力度,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农民新型居住区。实施农村沼气工程、秸秆能源化利用工程,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消除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全面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带动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全力打造充满活力、宜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不断提高承载力和吸引力
全面城市化是呼兰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要不断扩大城区规模,拓展发展空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承载力和吸引力,为人口、资本、资源、产业集聚创造条件。
以全新的视角规划好城市。突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权威性,围绕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定位、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风貌特色规划,组织编制城市给排水、供电、供热、通讯、交通等专项规划,启动区域详细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和乡镇、村庄整合规划,形成衔接紧密、协调统一、系统完善的城乡规划体系。同时,加强规划管理,全面提高城乡规划管理的层次和水平。
以一流的标准建设好城市。要遵循哈尔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规律,启动新一轮大规模城市建设,切实完善城市功能,大幅度提升城市品位。在城市组团框架上,逐步向多中心、开敞式的空间结构转型;在内外协调发展上,由偏重城区开发向更加注重城乡联动、小城镇牵动及兼顾跨界空间合作转变;在支撑功能开发上,由形态开发为主适时转入完善公共配套、凸显主导功能、提升城区品质的新阶段,逐步构建有利于产业集聚的现代城市框架。
重点实施“一都”、“两网”、“三桥”、“四园”工程。“一都”即避暑旅游之都,以建设北国水城高端示范样板区为目标,构建“一心九镇十六岛、三山五湖十八湾”景观格局,使松花江避暑城成为“北国特色水乡、欧陆园艺博览、国际人居荟萃、世界风情之窗、公共艺术之都”的特色载体,打造哈尔滨新时期城市特色名片。“两网”即在老城区打通西环路,建设东环路和北环路,形成老城区环城路网;在新城区完善以“一环七横八纵七射”为主框架的新城区路网格局。“三桥”即改建的呼兰河大桥、在建的呼兰河口大桥和规划中的联结新老城区跨呼兰河的第三座大桥。“四园”即呼兰河带状公园、水上公园、利民公园和运动公园。此外,要结合城市扩张需求,进一步完善供水、排水、供电、燃气、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强化调控措施,确保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以精细的手段管理好城市。全面落实环卫清扫保洁和清冰雪分级管理责任,完善垃圾收运机制,提升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打造干净城市。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着力改善居民出行条件。抓好交通环境治理,完善交通配套设施。加大牌匾广告、违章建筑、违规占道等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改革城市管理体制,完善以城市管理部门为主体、街道和社区为基础的城市管理体系,确保责任到位、管理到位。继续推进精细化、网格化、智能化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五)以提高人民满意度为重点,卓有成效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始终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群众生活更有质量、更有保障、更有尊严。
努力扩大城乡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和创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就业援助。继续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抓好医保参保扩面工作。深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加快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低保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城乡低保标准与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做好老龄工作,健全完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让困难群众住有所居。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目标,规划建设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全力聚焦文化名城建设。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文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经常化。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市民综合素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切实增强城市软实力。
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科学搞好教育规划和布局,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快以新一中、哈师大附属中学为代表的学校建设,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均衡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支持驻区高校健康发展,建成一批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等学校。积极推进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成果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以区第一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为代表的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安全、方便、价廉、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抓好人口计生工作,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推广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关心离退休职工生活,建设退休职工活动中心。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依法保护山林、湿地、滩涂和水域资源,加快绿地建设,大规模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绿化水平。发展低碳经济,搞好节能减排工作,建设环境优美、风光秀丽的现代宜居城市。
(六)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重点,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要深刻认识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切实加强社区办公用房、服务设施和队伍建设,逐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将其纳入社会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范围。进一步完善社区治理结构,发挥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依托社区服务工作站,发挥街道、社区工青妇组织“群众之家”的作用,不断拓展社会服务领域。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力求民情联系无遗漏、社区管理无盲点、社区服务无间隙。
强化“两新”组织管理。完善新经济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绩效评估体系,教育引导新经济组织自觉将经营目标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尊重职工合法权益,主动回馈社会。完善和落实扶持新社会组织发展的优惠政策,推动政府部门向社会组织开放更多的公共资源。
加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完善诉求表达机制,畅通诉求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诉求、解决矛盾、维护权益。加强社会舆情分析,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以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三调联动”为主导,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强化信访服务中心职能,大力提高直接答复处理能力和调处的权威性。
深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强化对特殊人群的帮教矫正工作。切实加强“六五”普法,持续开展“平安呼兰”创建活动,巩固“3531”民生保障工程建设成果。健全社会治安群防群治网络,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预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实现未来五年发展战略目标,关键在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实现全面城市化提供坚强保证。
(一)推动思想解放,激发敢闯、敢拼、敢于担当的动力源泉。思想解放天地宽。要牢固树立全面城市化的新理念,打破传统思维定式,让创新的思想竞相迸发、让创业的活力充分涌流,以思想大解放促进观念大转变,推动经济大跨越,实现城市大发展。
要牢固树立开放包容的意识。以创业创新为先,凡是有利呼兰发展的事,都要做到敢想、敢试、敢闯,把该放的政策坚决放宽、放开、放到位,大力营造支持创新、鼓励创业的发展环境,让一切到呼兰发展的人才都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一切来呼兰投资的客商都能找到合适的项目,让一切落户呼兰的资本都能获得增值的空间。
要始终保持奋勇争先的激情。甘落人后、不思进取,就会在发展中停滞不前、无所作为。我们要勇于与高的比、与强的争、与快的赛,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昂扬斗志,有一种敢打敢拼的魄力和勇气,有一种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锐气和拼劲。唯此,我们才能创造奇迹,再造辉煌,在激烈的竞争中闯出一条新路。
要大力倡导勇于担当的精神。事业呼唤担当。担当造就干部、成就伟业。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强化主人意识,大力弘扬“超越自我谋发展,自己出题自己答”的拼搏进取精神,自觉担当使命、担当责任、担当压力,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二)充分发扬民主,营造同心、聚力、和谐的政治氛围。
发扬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更好地发挥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履职,巩固壮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继续加强人民武装、民族宗教、老干部等工作,充分发挥工青妇、工商联、科协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要进一步推进党务、政务、厂务和村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紧紧围绕实施新战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和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有利因素,努力形成更加强大的发展合力。
(三)夯实组织基础,打造团结、向上、干练的执政队伍。
应对严峻挑战,战胜急难险重,完成艰巨任务,关键在班子,关键在干部。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按照“正派+政绩”的用人导向,大力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注重选拔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埋头苦干、一心为民的干部,特别是要选拔实践经验丰富、驾驭全局能力强、善于处理复杂矛盾的干部,真正把那些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着力打造一支善打硬仗、敢打硬仗的干部队伍。
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素质,努力铸就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中坚力量。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在全区营造一个尊重人才、爱护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
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创业、创新、创优作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常态,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要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坚持把提高素质、发挥作用、树立形象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点,不断激发广大党员踊跃投身“全面城市化”的伟大实践。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重点,不断改进发展党员工作,为党的事业持续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要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切实做好党员服务工作。
(四)强化作风建设,牢记为民、务实、敬业的从政宗旨。
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群众诉求和期盼作为第一需要,尽心竭力解民忧、办实事。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坚决杜绝铺张浪费,坚决制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继续巩固扩大政风建设年成果,切实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效能。
(五)推进反腐倡廉,营造风清、气正、健康的政治环境。
反腐倡廉建设,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勤政廉政的楷模、廉洁自律的表率,认真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要严肃查处腐败案件,始终保持反腐败的强劲势头,坚决做到有案必查,违纪必究。要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班子、管好队伍,以清正廉洁的良好风范带领人民群众共谋发展、共创大业。
各位代表,同志们!实现全面城市化的宏伟目标,是撤县设区后萧乡儿女的热切期盼,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负重前行,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再攀高峰,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新呼兰而努力奋斗!(区委办)
政府工作报告
——在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2011年12月2日
哈尔滨市呼兰区人民政府代区长朱辉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工作简要回顾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北跃在呼兰”发展战略,抢抓机遇、攻坚克难,负重前行、超越自我,圆满完成了区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这五年,是呼兰经济发展提速增效,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的五年。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实现成番论倍增长。2011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240亿元,是2006年的2.2倍;财政总收入、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达到37亿元、15亿元和5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5.6倍、2.4倍和2.9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实现400亿元,是前五年的4.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亿元,是2006年的2.3倍。
这五年,是呼兰结构调整实现突破,园区经济快速壮大的五年。三次产业比重由2006年的21.1∶44.4∶34.5优化为17.7∶42.3∶40。哈药生物、摇篮乳业、中航哈轴等一批大项目相继落地投产。生物医药、绿色食品、装备制造、休闲商务旅游等新型产业渐成体系。利民开发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哈大齐工业走廊核心示范区,生物医药园被列为全省产业建设重点园区,2011年4月10日,利民开发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建成区面积32平方公里,入区企业335户。
这五年,是呼兰现代农业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成效突出的五年。2011年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亿元,年均增长12.8%;粮食连续八年夺得大丰收,产量达到11亿公斤。新建千亩现代农业园2个。畜牧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55%,转移农村劳动力14万人(次),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50个,完成省市新农村建设试点61个。新建农村公路897公里,改造危桥15座。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6处,新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48处,建设综合活动室63个,休闲广场14个。五年造林10.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6年的5.6%提升到8.6%。
这五年,是呼兰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城区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启动编制了《呼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呼兰区总体规划》、《呼兰区景观风貌特色规划及核心地区城市设计》三个规划。累计投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8.6亿元。房地产开发总面积1260万平方米。积极参与北国水城建设,长盈渠利民示范段全面竣工。重点推进了松花江避暑城“三横三纵三桥”①生物医药园“四横五纵”②基础设施建设,大耿家立交桥、松浦大桥北延线呼兰段、朱家立交桥等重点项目如期完工。按照“一年初见成果,三年大见成效”要求,总投资21亿元,完成了老城区庭院整治、“两街、五路”③百条巷道和西岗公园改造、历史文化公园主体建设,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8.7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63.2万平方米,呼兰河公园道路、排水等一期工程完成80%。相继完成了一、二水厂改造及新老城区污水处理厂建设。
这五年,是呼兰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持续迸发的五年。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三资”委托代理顺利完成;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政府机构、财税体制、基本药物制度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2011年预计实现进出口总额7800万美元,年均增长6.7%。五年累计引进项目139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70个,亿元以上项目48个,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引进外资2亿美元。
这五年,是呼兰社会事业加速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五年。新建寄宿制学校7所,改造标准化学校22所。新建区属医院医疗楼、门诊楼4个,改扩建乡镇卫生院6个,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个。改造萧红故居、体育场、文化馆,新建萧红纪念馆、图书馆,辟建广场4个,建设乡镇文化站13个。新建、改造农村敬老服务中心5处。城乡低保应保尽保,补助标准与全市接轨;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纳入市级统筹,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累计达38600人。深入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共为4.42万名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按时足额发放基础养老金1946万元。为并轨后解除劳动关系2.2万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金1.37亿元。为城乡(农村低保户)2100名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260万元。五年累计启动城区棚改拆迁项目35个,拆迁面积100万平方米,涉及拆迁户13000户,竣工面积280万平方米,回迁居民13371户;配建廉租住房80套,发放廉租补贴751户、324.4万元,安排低收入家庭50户;改造农村泥草房1.2万户。2011年,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523元、9700元,分别是2006年的2.1倍和2.2倍。干部职工工资是2006年的2.55倍。
这五年,是呼兰民主法制进程加快,行政能力不断提升的五年。认真办理人民来信来访,千方百计化解各种矛盾。深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万余项。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和非法传销等活动,平安小区创建经验在全市推广。深入推进“天眼”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800万元,完成点位建设380个,视频监控基本覆盖主城区,延伸到乡镇,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以“超越自我”为动力,全面强化政府执行力,仅用18天时间全部完成“松花江避暑城”15平方公里土地收储工作,创造了哈尔滨土地收储的利民速度。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意见189件,政协委员提案456件;受理行政复议案件28件,办结率100%。坚持从严治政,加强审计监督,广泛开展行风评议活动。集中开展了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厉查处阻挠重点项目党员干部14名。
计生、人防、老龄、气象、区志、档案、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等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力监督的结果,是历届班子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各界人士理解支持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注呼兰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执政为民、改善民生,赢得群众的信赖支持,是做好政府工作的根本前提;坚定信心、奋勇争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政府工作的强大动力;重点突破、勇于创新,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是做好政府工作的有效手段;上下一心、众志成城,营造强大的发展合力,是做好政府工作的坚强保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牵动力强的大项目和财源项目不多,优势产业不突出,产业集群发育不快的区情没有根本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公共服务水平总体较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较大;城乡规划不到位,老城区改造任务艰巨,供热、供水质量亟待提高,环境脏乱差等问题较为突出;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还存在不足和薄弱环节,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矛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新一届政府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我们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峻的挑战,既要统筹科学、和谐、跨越三大发展,又要面对调整转变、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三大任务,更要应对市场竞争加剧、资源环境约束、群众诉求提升三大压力,时刻考验着我们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省市委新战略和区第三次党代会的总体要求,全面实施“跨河北扩、沿江东拓、产业兴城、强区富民”战略,为早日实现全面城市化目标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围绕推进全面城市化,重点实现六大目标任务:
(一)基本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进入500亿元GDP城区行列。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12.6%以上,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翻两番。加快发展生物医药和绿色食品产业,打造哈大齐工业走廊核心示范区。到2016年,生物医药园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0平方公里,销售收入500亿元;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销售收入1000亿元,建成省内最大、全国一流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园。绿色食品园区由2平方公里做大到10平方公里,力争5年内,打造一个销售收入500亿元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文化旅游休闲商务区。大力推进奥特莱斯商业综合体、松花江避暑城、月亮湖休闲旅游区、呼兰河口湿地公园、呼兰国家级森林公园、团山风景区等项目建设。到2016年,文化旅游休闲商务区粗具规模,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18亿元以上。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打造现代都市农业区。加快农业园区建设,到2016年,新建蔬菜、花卉、畜牧养殖园区200个,温室大棚达到7万栋,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7万亩,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9000公顷。
(二)基本构建“北扩、东拓、多园”城区发展框架,为打造特色新城区奠定基础。“北扩”就是城市中心区向北扩展。以呼兰河为界,在南部地区集中发展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文化教育、商务旅游为主导的健康产业和休闲产业;把呼兰河以北的广阔区域,作为利民开发区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传统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承接地。2012年,率先把孟家、长岭、沈家3个乡镇改设为街道,城区面积由目前的656平方公里扩展到1057平方公里,占全域面积的48%;“十二五”期间,争取把大用、许堡、方台3个乡镇改设为街道,使城区面积增加到1460平方公里,占全域面积的66%。“东拓”就是按照全市打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的构想,将城区沿松花江向东拓展,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以呼兰河口大桥、滨江景观大道建设为契机,以腰堡月亮湖休闲旅游区开发为突破,在哈肇路与松花江围合区域打造生态宜居新城区和沿江休闲旅游产业带,带动沿江乡镇、街道加快城市化进程。“多园”就是坚持产业兴城、多园发展,以利民开发区为龙头,不断释放国家级开发区品牌效应,在新城区集中打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科技教育、机械装备产业园,在铁东新区打造新型建材产业园,在长岭打造现代物流产业园,在康金、孟家、方台分别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园,为实现全面城市化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三)基本建立便捷快速交通体系,交通畅通能力明显提高。搞好“北扩、东拓”路网规划,打通西环路,建设东环路、北环路,形成老城区12公里环城路网;完善以“一环七横八纵七射”④为主框架的新城区路网;加快推进三环路与松花江避暑城南北大道、哈肇路相连,打通利民开发区大学城与松北区科技创新城路网。推进呼兰河口大桥新建、呼兰河大桥改建和联结新老城区跨呼兰河的第三座桥梁规划工作。完成呼兰客运站、货运停车场建设。加快公交系统建设,完善公交线网,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加快哈铁北站交通枢纽和轨道交通规划建设。
(四)基本构建生态环保体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以水定城、生态立城、产业兴城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松花江避暑城建设,打造“北国水城”高端示范样板区。以“一廊四园”为重点,着力提升园林绿化水平。“一廊”就是高标准完成5.15平方公里高压走廊园林景观设计与绿化;“四园”即抓好呼兰河公园、水上公园、利民公园和运动公园建设。抓好老城区集中供热改造,搞好呼兰河水污染综合整治和水生态修复。推进呼兰河口、月亮湖等湿地保护与开发。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0%,完成污染物减排任务;中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11.1%和37%以上。
(五)基本建立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力推进城乡土地利用、社区和村镇布局、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等一体化建设,加快建设城乡一体的交通网、水网、路网、电网、气网、信息网,努力实现全区共建、城乡联网、设施共享。5年内新建通村通屯路300公里,改造危桥59座,新建农民新型集中居住区5个,解决98个村屯11万余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泥草房改造任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城市化率达到45%以上。
(六)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建设人民满意城区。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城区新增就业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85%和96%,城镇、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95%和98%。完成标准化学校改造任务,新建寄宿制学校10所;重点发展高中教育,新一中建成省级示范高中;重视学前教育,建成省、市级示范幼儿园15所;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建成市级示范性民办学校20所以上。完成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及大用、白奎乡镇卫生院新建工作。建设文化体育中心。
三、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做好2012年的各项工作,对于本届政府开好局、起好步、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和任期目标至关重要。
201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2%和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左右;完成市下达的节能降耗和重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抓园区、上项目,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园区和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引擎。要充分释放利民开发区发展活力,放大国家级开发区优势,引领牵动全区经济提质增速,重点在谋划和引进大项目、产业配套项目、新型工业项目和高科技项目上下功夫。
着力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按照“在建项目抓进度、新建项目抓保障、建成项目抓达产、招商项目抓签约”的要求,对太子乳业二期、华润雪花二期、关东老窖、哈电碳厂等续建项目,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力争早竣工、早达产、早见效;对凯程药业、派斯菲科生物、奥特莱斯商业综合体、利丰汽车公园、永康国际商贸城等新建项目,要积极创造条件,做到项目报批、规划设计、建设资金、用地指标、征地拆迁“五到位”,力促项目尽早开工;对哈药六厂、国药物流、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等洽谈项目,要全力跟进,提高签约率。
着力推进选商引资。改进和创新招商模式,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围绕园区产业集群发展,采取普遍招商、重点招商、专项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努力提升项目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对生物医药园区内原有非医药类项目实行“腾笼换鸟”,为专业园区建设腾出发展空间。提高入区门槛,重点引进产品附加值高、生产能耗比低、财税贡献度好的生产、生态型项目,放大开发区品牌效应。
着力提高载体建设水平。加速生物医药园区建设速度,在建设3平方公里启动区的基础上,推进一期剩余2平方公里区域内的道路、给排水、通信、燃气、供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重点加快研发中心建设,完成实验动物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和生命科学创业大厦三个主体工程,启动GLP⑤实验室、药物中试基地建设工作,促进研发中心尽快发挥平台作用。
着力破解项目制约瓶颈。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增加园区投入。坚持积极争取增量、挖掘盘活存量并举,加大土地整治和建设用地指标争取力度。加快推进征地拆迁工作,今年园区要完成200万平方米征地拆迁任务,确保园区和项目供地需要。严格落实领导包保、部门推进、跟踪问效、考核问责工作机制,真正形成“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套人马、一抓到底”的推进态势。
着力深化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提高整体运营效益。启动呼兰制酒厂、阀门电机厂等企业厂房及土地收储工作。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坚定不移地抓三产、调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和重要经济增长点,全力打造文化旅游休闲商务区。
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2012年投资2亿元,完成呼口大桥工程建设;投资2000万元,实施松花江避暑城南北大道工程一期建设。完成黑龙江影视城、呼兰河文化生态创意园规划设计,启动基础设施配套工程。规划建设月亮湖旅游区,启动航空城、游艇俱乐部和腰堡渔港续建工程。抓好呼兰河口湿地公园、呼兰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态恢复、基础设施及部分景区景点建设。整体包装推介萧红故居、天主教堂、西岗公园、团山子、文武庙等历史文化古迹,打造“萧红故里”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大力发展商贸金融业。加快奥特莱斯商业综合体、永康国际商贸城等项目建设,加速打造利民商圈。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建农家店21家;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入驻设立分支机构,完成浦发银行、黑龙江银行办公大楼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做大西钢物流产业园,年内吞吐能力扩大到80万吨以上,打造省内重要钢铁物流中心。做强哈药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加快推进二期建设,力争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抓好中国医药集团医药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启动。
(三)坚定不移地抓增收、强基础,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大力发展都市型生态高效农业。以松花江沿江旅游产业带为依托,鼓励沿江乡镇、街道发展农家乐、兴办采摘园,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农民发展特色种养业。完成嘉德公司、大用合作社2个千亩设施蔬菜园区建设,抓好广君南瓜、蒲井蔬菜、成伟马铃薯3个万亩露地蔬菜基地建设。2012年启动设施农业园区4个,建成温室大棚2000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和园艺产业,重点在扩大总量、打造品牌、拓展营销上下功夫,培育壮大生猪、乳品、肉蛋鸡、大豆、调味品等产业链条。全年新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2家。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5家,改扩建25家。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水稻智能化育秧中心2个,高标准粮田2.8万亩。推进“两堤”工程建设,完成呼兰河左岸堤防孟家段险工弱段整治。以创建全国第三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为契机,加快长莲路、哈肇路两侧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新增灌溉面积2.6万亩。抓好中小河流治理。更新大中型拖拉机250台。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启动许堡水田改善项目,开发面积6600亩。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多种成分参与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探索土地变股权、农户当股东、收益靠分红的土地合作有效方式,促进土地集中开发和适度规模经营。2012年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抓好农民技能培训,新转移农村劳动力3000人。抓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启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造试点。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农村路、水、能、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通屯路60公里、危桥10座,新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2处,改造农村泥草房6292户。抓好大用镇沈八村新型农民居住区建设。加快扶贫开发步伐,启动二八镇傅井村、长岭镇包井村、许堡乡郎堡村3个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
(四)坚定不移地抓建设、树形象,全面提升城区建设品位
充分发挥规划指导作用。完成《呼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呼兰区总体规划》、《呼兰区景观风貌特色规划及核心地区城市设计》编制工作,2012年重点抓好城乡一体化规划和城区路网、给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做好区域控详及修详规划,完成老城区城南5平方公里区域规划,高标准搞好新老城区重点地区、重要地段城市设计,切实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权威性。
加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城区重点推进青岛大街、南京西路跨四排干桥等16路3桥建设,完善以“一环七横八纵七射”为主框架的新城区路网格局。完成呼兰河口大桥建设和南京路跨哈伊高速公路下穿涵项目,启动松花江避暑城滨江大道、南北大道和呼兰河大桥改建项目。推进汇赢、滨才星城、裕田、长禹嘉园、小任家等城中村改造项目。打好老城区三年综合整治收官战,打通2.6公里西环路;对南大街、萧红路、东府路、公园路、历史文化公园东侧路等进行拓宽改造;改造排水管网2500延长米;启动区第一人民医院北侧、萧红故居东侧及胜利校、城隍庙周边1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加大力度,解决好老城区供热管网老化和供热不达标问题;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7万平方米。完成呼兰河公园和第三水厂建设。适时启动66KV输变电工程建设。
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按照创建“三优”文明城市的要求和标准,进一步加大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重点整治牌匾广告、违章建筑、违规占道以及出城口周边环境,切实解决城区环境脏、乱、差的问题。落实环卫清扫保洁和清冰雪分级管理责任,完善垃圾收运机制,提升环卫机械作业水平。继续抓好交通环境治理,解决老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大力发展公交运力,明年新增公交线路2条,更新公交车10台。转变以打“突击战”为主的城市管理思维,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城市建管交接机制,完善以城市管理部门为主体、街道和社区为基础的城市管理体系。整合资源,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⑥启动数字城管扩建工程,提高城区精细化、网格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五)坚定不移地抓整治、建机制,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规范资源开发。加大对砖厂、砂场等非煤矿山的清理力度。以呼兰河为重点,对河道区域、新老堤围合区域全面进行清理整治,严格履行项目规划、建设报批程序,加大违法违规项目查处力度。根据市场需求和河道现状,制订2012年呼兰河道采砂规划,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实行市场竞价、公开竞拍,联动审批、综合治理,规范采砂经营运输管理行为。
加强生态建设。实施园林绿化提档升级,2012年启动高压走廊园林绿化一期工程建设,抓好呼兰河公园、道路、小区绿化。构建以高压走廊园林绿化带、呼兰河畔绿化带为轴,以城区公共绿地、小区绿地、风景林绿地为点,以呼兰国家级森林公园、农防林和村屯绿化为条块,带、线、块、点相结合的城乡绿化体系。新老城区新增绿化面积16公顷。加快污染企业治理达标进程,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呼兰河口湿地规划建设,涵养湿地生态。抓好省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建设。
推进节能减排。以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为抓手,加快建设专业配套、集约运营、清洁生产、高效循环的新型工业园区。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确保完成年度节能减排指标。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倡导全社会开展节电、节能活动。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的日常监管,完成重点污染源、重点工程减排项目在线监控和联网运行,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确保排污稳定达标。
强化污染防治。完善城区污水处理系统,加强大气、水、噪声污染源整治。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发展无公害畜禽、水产养殖。提高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确保医疗垃圾废弃物集中处理。加大城乡饮用水源保护。
节约集约用地。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强化单位土地投入产出强度约束,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加强城市建设用地的二次开发利用。将河道工程新增土地纳入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设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提高用地效率。
(六)坚定不移地抓统筹、促协调,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优先发展科教事业。完成新一中建设,推进新附中建设,启动哈师大附属实验学校顺迈校区和许堡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强化校车更新与管理,确保师生安全;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推进“高淀粉玉米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10个重点项目。
加快发展卫生事业。投资1亿元,建设区第一人民医院;新建大用、白奎2所卫生院医疗楼,村级卫生所标准化率达50%以上,增设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巩固新农合成果,覆盖率、参合率均达到100%。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搞好重大文化工程项目规划。弘扬萧红文化,打造文艺精品。推进国有院团改革,推广萧乡起舞、兰河放歌、广场文艺等群众活动,做好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作。
积极发展计生、体育、广电等各项事业。提高优生优育服务质量,落实城镇无业人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推进文化体育示范社区建设,在符合条件的社区建设文化体育活动室。继续推进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力争实现年内整体转换100%目标。
(七)坚定不移地抓实事、谋福祉,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努力扩大就业再就业。以创业带就业,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就业援助、财政投入等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免费实施再就业培训1600人,农村劳动力输出前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各1200人,创业培训230人,大中专生创业意识培训500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00人,其中“4050”人员17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70个。为10000人发放社保补贴2000万元,为300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2000万元。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分别扩面17000、900、500人;继续做好新农保适龄参保人员扩面,开展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完成厂办集体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养老保险接续和失业保险参保工作。企业养老保险人数达到4万人。推进城乡低保年审、清查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推动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资2000万元,建设占地1万平方米的区敬老服务中心;新建沈家镇沈家村、大用镇沈八村、许堡乡许堡村、长岭镇平坊村等4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一步做好残疾人扶贫、就业、康复等工作。强化廉租住房保障,配建廉租住房30套,发放租金补贴886户。提高市民待遇,做好职工热费补贴和供暖救助工作。
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充实社区管理人员,健全社区管理体系;切实解决好社区公益用房,协调新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2处;抓好5个精品样板社区建设。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完善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制度,教育和引导诉求方依法有序理性表达诉求,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搞好“六五”普法教育,加强法律服务和援助工作。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员管理服务。加大公共安全投入,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大整治,健全对事故灾难、食品安全事件、消防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和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八)坚定不移地抓落实、求实效,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用全面城市化的新理念、新思维武装广大干部群众,统揽政府各项工作。
坚持解放思想,提高政府创新力。全面城市化是呼兰实施”北跃”战略、建设现代新城区的根本目标。区政府要自上而下开展全面城市化大讨论活动,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推动经济大发展,城市建设品位大提升。
坚持科学理政,提高政府决策力。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信息反馈和决策后评估机制,加强对重大事项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和群众观念,千方百计解决好就业保障、住有所居、社会治安、拆迁安置等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突出问题,努力做到重大决策依民而定,工作措施应民而出,安危冷暖为民而系。2012年,每个区政府领导和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都要完成一个重点调研课题。
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公信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水平。严格执行区人大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社会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和行政问责制,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抓好政务公开和诚信建设,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的信息公开。
坚持廉洁从政,提高政府约束力。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严格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等公共资源管理,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加大行政监察力度,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大对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问责力度。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建设性作用。坚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会议、节庆活动、公费出国、公务购车等经费支出。做到用清新的政风服务于民、用出色的业绩造福于民、用良好的形象取信于民。
坚持高效施政,提高政府落实力。强化责任落实。大力弘扬真抓实干、超越自我的精神,对确定的目标任务,雷厉风行,一抓到底,务求实效。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部署,逐级分解目标责任,制定具体推进方案,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今年确定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要深入实际察民情、解民忧、平民怨,今年要全力办好一批涉及民生的便民利民实事⑦。完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树立言必信、诺必践、行必果的良好形象。优化政务环境。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精减审批项目,规范审批行为,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认真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年度考核和岗位责任,努力建设一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政府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我们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全面城市化,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待,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让我们继续发扬“超越自我谋发展,自己出题自己答”的创业精神,在新一届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负重前行、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再攀高峰,为实现全面城市化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简称术语解释
①“三横三纵三桥”:“三横”即北京东路、北海路、南京西路;“三纵”即松浦大道、南北大道、滨江大道;“三桥”即四环匝道与松浦大道立交桥、中源大道与四环路立交桥、呼口大桥。
②“四横五纵”:“四横”即四平路、长沙路、宝安路、珠海路;“五纵”即药园1路、药园2路、深圳大街、沈阳大街、长沙大街。
③“两街、五路”:“两街”即萧红大街、南北大街;“五路”即顺记路、文化路、建设路、松江路、清平路。
④“一环七横八纵七射”:“一环”即结合现有北京路、西安大街及北侧规划路,规划形成四个组团的环形快速路,加强利民整体联络性,减小过境公路穿越城区的交通压力。“七横”即考虑各组团横向联系及相邻区域的交通联系,规划形成横向的七条主干路:学院路-通海路、南京路、广州路-兴业东路、四平路、规划一路、规划二路、规划河堤路。“八纵”即长青大街、沈阳大街、哈绥公路、远东大街主干路、上海大街、哈黑公路、青岛大街、规划路。“七射”即与主城区及对外交通联系,联至松北科技城、松北、松浦、伊春、绥化、黑河、乐业。
⑤GLP:是英文GoodLaboratoryPractice的缩写,中文直译为优良实验室规范。GLP是就实验室实验研究从计划、实验、监督、记录到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管理而制定的法规性文件,涉及实验室工作的所有方面。它主要是针对医药、农药、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兽药等进行的安全性评价实验而制定的规范。制定GLP的主要目的是严格控制化学品安全性评价试验的各个环节,即严格控制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各种主客观因素,降低试验误差,确保实验结果的真实性。
⑥“网格化”管理:即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对于政府来说的主要优势是政府能够主动发现,及时处理,加强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将问题解决在居民投诉之前。⑦便民利民实事:改善交通环境,完成新城区16路3桥、老城区2.6公里西环路、南大街等5路拓宽改造和呼兰河大桥改建任务;新增公交线路2条,更新公交车10台。改善教学条件,完成新一中建设,确保新学期投入使用;推进新附中建设,启动哈师大附属实验学校顺迈校区和许堡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改造老城区棚户区10万平方米,农村泥草房6292户。改善医疗条件,启动区第一人民医院建设,新建2所医疗卫生楼,增设2个卫生服务中心。完善供排水体系,提升自来水质量,启动三水厂建设;改造老城区东部排水管网2500延长米。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新建区敬老服务中心和4个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失业、工伤保险扩面18400人,企业养老保险达到4万人。完善就业再就业体系,免费实施再就业培训1600人,创业培训230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70个。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造通屯路60公里、危桥10座,新建安全饮水工程12处。提高市民待遇,做好职工热费补贴和供暖救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