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
呼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8-03-26
教 育
【教育综述】 2010年,区教育局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工作全局,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紧紧围绕“六个三”牵动工程。即突出“三个加快”(加快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加快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快办学条件改善);做活“三篇文章”(做活教育资源集约整合、集效互补,集优成势的文章;做活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文章;做活学校自主创新、比拼发展的文章);建立“三项制度”(质量分析联席会议制度,百师讲坛制度,中小学衔接制度);实施“三全工程”(全员恩师工程、全员自律工程、全员学领工程);倡导“三乐精神”(乐于攀学、乐于成志、乐于超越,做优秀中国人);构筑“三个品牌”(构筑高中教育品牌、构筑义务教育品牌和构筑职业教育品牌),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期间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区教育局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本着条件挖足、思路摆对、措施想细的指导思想,以做优基础教育、做强高中教育、做大职业教育、做精学前教育为工作目标,以教育教学质量提速年为工作重点,以创建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契机,全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转变观念、思考作为,抓住机遇、主动作为,突破自我、抢先作为”,构筑高中教育品牌、构筑义务教育品牌、构筑职业教育品牌,促进全区教育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2010年,教育局为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创建标准化学校,深入萧红小学、沈家中学、腰堡中学、利民中学、康金一中、康金七中、聋哑学校7所学校进行标准化建设指导。10月28日,7所学校全部通过省级验收。调整网点布局,2010年上半年撤销学校11所,其中1所初中和10所小学。利民一中行业规划已经完成,石人寄宿制学校竣工,新一中建设正稳步推进。完成二八中学、许堡依兰、方台公家等学校校舍抗震加固和维修工作。维修33所学校等部分校舍,莲花中学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已完成招投标,方台镇东沈小学危房改造工作已开始基础建设。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先后投入561.78万元,进行校舍安全改造,总建筑面积10777平方米。筹措建设资金,将鉴定后需改进的校舍实施建设、加固,成为最牢固、最安全的建筑。“十一五”期间实施专用教室建设工程,先后新建、改建、扩建专用教室49个,为学校新配各类教学器材2万余件(套),满足了教育教学和师生的需要。按照“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要求,近年累计投入资金600余万元用于学校美化、绿化、净化、硬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粉刷墙壁、粘贴瓷砖、硬化操场、更换门窗,加固栏杆,对校园环境进行全方位整体改造取得显著效果。
【依法治教工作】 教育局开展依法治教确保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在依法治教工作中,配齐了法制副校长,聘请了校外法制辅导员。在教师中深入开展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为重点的法律知识学习,组织教师参加普法考试;在学生中开设法制教育课,开展“法律在我心中”主题队会、“少年模拟法庭”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举办自编法制手抄报比赛,设立永久性法制宣传标语和高标准的法制宣传栏,激发了师生的学法、守法、懂法、用法意识;全区中小学校均成立依法治校领导小组,推进师生维权工作,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师生申诉制度”。各校实行民主管理,形成校长负责、校务委员会民主决策、党支部保障、职代会民主监督相互制衡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在工作中实施重大事情集体研究决策制度。对基建工程;人事调动;大宗物品采购;招生政策;转学、择校政策;基层学校校长、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入党、评优、晋级、职称评定;学校收费等教师、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全部向社会公开,依法执教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
【校园安全管理】 教育局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和学生安全教育,要求“高起点,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努力构建平安教育,打造平安校园。投资约52.13万元在全区各中小学安装监控设备。对所属基层单位的要害部位,如:微机室、财务室、实验室、宿舍、电教室等部位安装了报警器及防盗门。加大对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力度,学校利用橱窗、黑板报、校园广播、班队会等渠道开展安全知识宣传与普及教育工作。将“防意外”与“防事故”教育相结合,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班主任向学生介绍了“防绑架、防拐卖、防突发事件”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对学生集中进行“品德教育、法纪教育、安全教育”三项教育活动,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能力。结合学龄特点,开展了预防和应对交通安全、突发事件、饮食安全、用火用电安全等方面知识与技能培训,在各校园已基本形成“人人讲安全、处处有保障”的良好氛围。
【学校共同体建设】 教育局针对呼兰区内校际之间教育不均衡现状,科学提出了“抱团发展”的发展策略,实施校区管理体制改革,让薄弱学校与名优学校组成联合体,结成帮扶对子,呼兰区附属实验学校与区四中、利民中学;呼兰八中与五中组成联合校区,把优秀学校的名师和优秀教师有计划的向联合校区的薄弱学校输送,通过强弱学校之间的资源整合,师资资源的优势互补,管理运行步调的一致,有效的解决了学生择校、择班、择师问题,缩小了校际间的办学差距,实现了抱团发展,共进双赢的办学目标。呼兰区是全市区县中唯一开展学校共同体建设工作的区。
【教育队伍建设】 教育局把培养和打造一支政治素养好、发展追求高的机关干部队伍,创新能力强,建设本领硬的校长队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作为主要工作任务。一是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在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中,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重点,整顿机关工作作风,逐步实现“个人主动学、自我提高;名优带动学、借鉴提高;强弱互动学、引导提高”的工作目标,提高了机关干部整体素质。二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组织全区教育系统校长培训班,教育局班子成员做专题讲座。校长工作执行力和学校管理能力提高。选派名优校长到外地参观学习,选派农村校长到哈三中参加哈市免费教育培训,对全区校长进行6次拉练式的培训教育,提高了校长的综合素质。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请市里名师到呼兰送教,组织呼兰名优教师到延寿送教,教育局组织40名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送教、支教工作,提高了全区教师整体水平。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开展教研活动联席会,举办学科探索杯大赛和电教探索杯大赛,在顺迈小学召开创建特色学校创建现场会,提高全区教师综合素质能力。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搭建平台,组织全区班主任教师培训,400名教师到阿城免费培训,对新招聘49名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开展教研员“五个一”活动,即每年蹲点一所学校,辅导一名青年教师,完成一项课题研究,读一本理论书籍,上一节示范课。培养出一批学习型、服务型、专业引领型优秀教研员。
【素质教育】 通过在各中小学全面开展“全员恩师工程、全员自律工程、全员学领工程”载体活动,让每一名学生乐于攀学、乐于成志、乐于超越、做优秀的中国人,使各中小学校通过强化“三全精神”、“三乐精神”深刻领会“教育发展以学生为本,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学生发展以德能为本”的办学内涵。教育教学管理实行质量分析联席会议、百师讲坛、中小学衔接等三项制度,形成教育局、进修校、学校共抓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开展教育衔接大讨论活动,深入探讨“幼小衔接”、“初小衔接”与“初高衔接”的研究与管理。2010年各中小学校开展校校衔接活动20多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现场会5次,教师教学风格展示会40余次。
【课程改革】 教育局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立足课堂主阵地,打好质量攻坚战,促进全区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高。在呼兰五中、利民二中分别召开推进会议,在全区继续推广利民二中“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各农村学校组织教师到利民二中进行学习研讨,达到借鉴学习目的。在全区各学校全面推行教学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教育局与各校签订教学质量目标责任书,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使学校肩上有担子,身上有干劲。加强教学工作指导、检查、督导,把教学质量目标落到实处。通过进修学校开学初教学视导、大督办教学质量检查,教育局、进修校业务科室深入学校指导等措施,加强全区学校的教学过程与环节管理,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完善以学生成长、教师进步和学校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开展监控评估。教育局制定完善《呼兰区教学常规量化管理方案》,细化《备课管理细则》《课堂教学管理细则》《教研管理细则》《作业管理细则》《听评课管理细则》《考试细则》等管理细则,加强各学校常规教学管理,使教师的备、讲、批、辅、考能力有所提高。实行教研组、学年组集体备课制度。实施名师引领,对教师采取不定校、不定期、不定年级、不定班等多种形式、方法进行质量监测来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教育局召开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研讨会、实施会议,下发《呼兰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开展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萧红小学,利民一中、八中、东方红小学综合素质评价进行结题,推动全区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德育工作】 教育局以德育创新为突破口,建立“抓首位、促到位、顾方位”工作格局。组织开展“肩并肩,心连心”跑操德育载体活动。潜移默化熏陶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自强自律意志。组织开展第五届哈尔滨市小学生天文知识竞赛,举办中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演讲大赛,全区参加市校园艺术节等活动。校园艺术节活动中有4名学生获市一等奖,10人获二等奖,集体项目获舞蹈比赛一等奖,大合唱和器乐比赛二等奖,教育局获市优秀组织奖。天文知识竞赛呼兰区代表队获全市第一,主题中华魂读书教育活动获全国优秀组织奖。全年呼兰区有6人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标兵,评选市优秀班主任37人,市优秀德育工作者7人。
【教育管理】 2010年,职成教育、幼儿教育进一步发展。教育局组织召开全区民办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和安全工作会议,完成民办学校换证工作,对全区民办学校校长进行校长资格培训。推进职业教育工作,抓好职业教育招生,完成中职新生注册,对符合资助条件的中职学生进行资助。全年重点开设建筑和幼师两个专业班,中职招生学生76人。教育局召开全区幼儿园安全工作会议,对全区幼儿园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做好哈尔滨师范大学第二幼儿园、区幼儿园申报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准备工作,迎接市教育局评审验收。教育局同卫生等相关部门对全区幼儿园进行联合复评验收,重新登记注册,更换执照,重新认定级别。督促家居式中小幼儿园和无证黑园限期整改。举办幼儿园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班,对全区幼儿园园长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了幼儿园园长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2010年呼兰城区内学校和农村初中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即小学阶段三年级以上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初中阶段所有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高中阶段高一、高二开设,每周均为2课时。并在小学六年级下学期、初一年级上学期增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模块。同时促进远程教育优质资源及其他教育资源进计划、进教案、进课堂,学校每周至少安排20节以上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课,全校教师应用面不低于60%;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教师收看远程教育电视节目40课时以上,学科教师每学期网上观摩优质课10节以上。各学校都指定管理人员将接收的资源进行筛选,建立资源库,编制资源目录,供教师选用。教师利用同步课堂、外地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等资源,学习外地优秀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利用信息资源进行教学设计,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容量变大了、教学形式变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变浓了、综合效益提高了。
驻区大专院校
【黑龙江大学呼兰校区】 黑龙江大学呼兰校区管理委员会以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校园,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内部管理,求真务实完成了呼兰校区年度工作任务。
小区有房屋面积36840平方米,其中供暖面积32000平方米。为保证供暖质量在停炉期间对校区内外上下水管道及供热管道进行维修,为锅炉更换了6根排管,维修了挡火墙,更换了除尘器保证冬季供暖质量。对进驻校区的生产企业给予用电安全技术指导,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对水厂设备进行维修保养,为职工和居民提供合格生活用水。小区绿化采用的是自己繁育的丁香、偃伏梾木及各种花卉。共繁育绿化花卉13000株,满足了校区绿化要求。绿化栽种的丁香、偃伏梾木及各种花卉约1500株,成活率良好。铺设家属区沥青路面2500平方米。修缮了办公楼、家属区、车库、变电所、锅炉房等屋顶,对锅炉房、收发室的窗户换成了塑钢窗,及时更换损坏的玻璃保证了供暖期间的防寒要求。
调整闲置房屋和车库使用对象。全年房租收入6万元,水费12478元,电费70500元,供热费134878元,物业费17521元,房费20828元,职工浴池收费20731元。校区农场现有耕地面积52.26公顷,其中甜菜试验地6公顷,布置区1公顷,玉米实验地3.9公顷,压绿肥6公顷,外租26公顷。在确保科研教学用地轮作换茬基础上取得了很好经济效益。土地租金收入106700元,科研用燃料费11532.50元。校区全年收入455168元。校区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积极联系、沟通与协调后在地下水资源、排污等项目支出中节约资金10万余元。
加强安全防范工作构建安全校区。配合校内其他部门工作,为生命科学院的生物工程中心和水稻试验基地、校工会的休闲点、农作物研究院、农学院、机电学院、化工学院做好实验服务保障工作。在供水、供电、安全保卫、环境卫生、提供帮助。并为校工会的休闲娱乐活动提供场地支持。
【哈师大基础教育学院】 原呼兰学院与师大合并后的哈师大呼兰学区,2010年改为基础教育学院。学院成立后,新搭建的基础教育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紧紧围绕强校建设的奋斗目标,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学院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团结、干事、高效、廉洁、创新”为工作思路,以“求发展之真、务服务之实”为工作理念,以创先争优活动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为契机,结合大一新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采取积极有力措施,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学院各项事业的加快发展。
教学管理。基础教育学院成立时,2010级新生还没入校,为了使新生入校后就能顺利进入班级,院教务办协助教学院长,利用暑假带领教室管理员对全院大小教室进行了清扫,将各教室桌椅配备齐全,然后合理分配教室,保证各个学院的学生都有小教室、各学院分别有大教室上合班课。院教务办保证了新生学籍注册和发放教材顺利进行。新生军训结束当天,“十一”长假即将开始,教育办的全体人员和辅导员、部分新生一起经过一天一夜的紧张奋战,完成了新生教材发放工作,保证学生节后正常上课。教务办经过一周时间排完公共课课表后,帮助各个学院调整教室,使大教室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满足了各个学院的排课要求。对基础教育学院的教学情况进行期中检查,抽查了老师上下课情况。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基础教育学院教学情况,调动教师上课积极性。由于多媒体教室设备老化,教务办与学校设备处维修人员多次联系沟通,在学校资金紧张情况下想办法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各个班级的小教室设备损毁比较严重,教务办及时维修,确保教学正常开展。为确保大一新生的考试顺利进行,教务办在考前充分准备,将学院现有教室合理分配给各个专业学院用于安排期末考试,对各个学院考试安排进行汇总和调整,确保教室达到最高利用率。新生入学前全院班子和教职工多次研讨新生的教育管理和培养体系。研究制定《基础教育学院发展定位和办学思路》《基础教育学院大一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大纲》《基础教育学院大一新生创新教育方案》《扬帆工程方案》《党旗领航计划》《关爱大学生成长计划》《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等七项计划和辅导员岗位职责、考核条例、班集体建设、学风建设、宿舍管理、学生综合测评的各项制度各种30多项。同时,创建《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大学生安全责任书管理制度》等制度,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学院编印了《大一新生入学导航手册》《收寄萧乡》《致家长一封信》等指导性、使用性手册,深受广大新生和家长好评。启动实施“新翼讲坛”,针对2010级新生实际特点制定了以《齐聚八方学子共筑美好明天》为主题,制定以大学生创新教育为主线的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创新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弘扬大学精神融入大学文化》等10余场专题报告,激发了新生专业学习兴趣。军训工作中,院学生办、保卫科等部门配合校保卫处的军训工作,在军训动员、军训服的发放、教官入连队、军训过程中的学生管理、突发事件的处理、板报大赛、军歌大赛等工作中发挥了极大作用。由院团委牵头在大一新生中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将创先争优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向大学生骨干、积极分子、学生干部、广大团员延伸。通过开展学生骨干高峰论坛、考试诚信倡议书、我的大学生活、常怀感动、党员考试挂牌等活动,充分发挥“青马学员”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率作用。学生办制定《基础教育学院“两早一晚”制度》《正常上课时间而没有安排课的学生在班级上自习的制度》及《基础教育学院请假和销假管理制度》,坚持做好一日两查(查早晚自习和平时自习迟到早退的情况)。辅导员老师不定期深入宿舍,不定期抽查。学生干部在辅导员指导下形成了每周定期查起床、查就寝、查卫生、查安全隐患的“四查制度”,做到了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同时,组织全体新生认真学习《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手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哈尔滨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院班集体考评细则》《哈尔滨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哈尔滨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院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等有关制度和规范,使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增强,形成浓厚学习氛围。
实施“关爱大学生成长计划”工作。基础教育学院共有学生5372人,困难学生占全体学生的30.8%。学生办制定《哈尔滨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院困难学生认定和管理办法》,对1698名上交材料的困难同学进行审核汇总,将认定的1656名困难学生及时上报到校学生处。坚持能贷尽贷的原则帮助特困同学申请国家助学贷款,523名申请贷款的同学全部贷款成功。缓解了学生家庭困难和学校收费难度大的矛盾。公开、公正、公平评定奖、助学金,共评出应善良助学金24人、黑龙江慈善总会-马克威助学金安心饭卡7人、诺基亚奖学金34人、国家助学金1136人等各类奖学金资助项目近1500人,合计350万元。学生办安排专人负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对学院161个班级的心理委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配合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和学生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做好2010级新生心理普测工作,根据普测结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是主力军,而且兼任教务秘书的重要职责。学生办牵头在假期配合学院领导制定《哈尔滨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院辅导员考核制度》,设计、印制了方便辅导员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笔记》、辅导员飞信群、辅导员工作群。坚持做好每周一辅导员例会工作。筹备基础教育学院辅导员学生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组建学院学生舍务自治管理委员会(简称院舍委会),编制印刷《公寓时讯》公寓报刊,开展公寓文化建设活动。通过各专业推荐和舍务办面试分两批选出院舍委会成员,通过聘请舍务办老师和对原舍委会干部进行培训后开展工作。成立编辑部,设计出版《公寓时讯》报,给学生提供了言语的平台,成为更好联系公寓学生的桥梁和纽带。
科 技
【科技工作综述】 2010年,科技局围绕区政府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围绕区主要技术需求,以产品创新为切入口,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着力点,以重大科技项目和基地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加大引才引智引科技力度,鼓励和支持规模以上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培育评选一批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抓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技术转移对接工作,利用高校院所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为全区经济建设服务。建立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电子信息产业的知识创新体系,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全年专利申请63件,授权48件;发明专利申请17件,授权9件。在科技局引导下,锅炉厂、优质酒精厂等民营企业与东北农大、哈尔滨师范大学等驻呼大专院校进行了锅炉清洗、冬虫夏草的应用、林蛙养殖等项目对接,充分发挥高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进一步探索高校与地方政府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合作运行机制。双方以项目为纽带,组织科技力量,共同承担高新技术和支柱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性技术课题,发挥“孵化器”的作用,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发展格局。
【科技项目建设】 科技局围绕全市产业基地建设和主导产业培植,加强重大科技项目的整合和集成工作,加强呼兰区科技计划与省、市各类计划的对接,以开展技术攻关和组建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为突破口,争取更多重大项目列入省、市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及科技专项。积极推进韭菜综合技术推广项目并组织申报各类科技项目7项,其中,呼兰区依托东北农业大学农科院的高淀粉玉米高产高效技术已经申报了省级的《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项目,项目区建成后,玉米平均亩产可达到550公斤,农民人均增收达600元以上。
【区校合作工作】 科技局发挥大学生创业园“服务于师生、造福于社会”的理念,加快辟建创业孵化区、实践区、培训区以及金融服务体系,为驻区高校和企业开展创业实践、培养创业意识、锻炼创业能力提供了广阔平台。呼兰区大学生创业园已建立了专业的组织机构实施管理,并拟定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园区用于创业培训面积达6500平方米左右,共4层。一楼是省人才代理服务大厅;二楼入驻11个创业团队,共50人;三楼和四楼均为专业科技培训公司。园区面向省外和国际等服务外包企业,一季度已培训100多名大学生,可达75%就业率。
【服务外包工作】 科技局依托黑龙江省地理信息园等单位,扩大呼兰区服务外包企业影响,宣传呼兰区对服务外包的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引进服务外包企业的招商力度。现有35家企业进入省地理信息园,70%以上是服务外包企业,年利税达800余万元。园内有员工百人以上规模8家企业。全园共有1035名服务外包人员,超过95%是专科以上毕业生。
气 象
【气象工作综述】 气象局针对呼兰地区的自然灾害程度,对干旱、沙尘暴、大风、雷电等气象灾害加快预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预测预报服务能力。对气象灾害加大监测力度,建立灾害应急体系,丰富预报服务产品,全年发布预报产品77期,其中决策气象信息6期;干旱监测信息16期;气象信息21期;气象专报13期;农业气象情报21期;这些科学翔实气象信息,减少气象灾害对呼兰造成的经济损失。
【应对气候变化】 对极端天气事件及气候趋势的监测、预报和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等提高服务工作质量,注意灾害性天气预警的时效性提高预报准确率。24小时一般降水预报质量准确率(Ts)73%以上,24小时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质量准确率(Ts)80%以上,24小时温度预报绝对误差在±1.4℃;24小时降水、温度短期预报准确率均在上级部门规定标准范围内。气象局与区内各相关部门建立了气象灾害应急响应联动机制。2010年初,气象局召开全区气象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主管副区长和相关部门领导参加,充分利用网络、电话、传真、广播电视及气象信息员(乡镇气象协管员17人,村屯气象信息员185人)等传播手段,及时将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到各街道、乡镇村屯,扩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覆盖率取得共识。呼兰区的气象灾害应急反应工作进展迅速,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通报覆盖率达95%以上。气象局还制定了具体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春季气象服务】 气象局根据历史资料和呼兰区2010年初气候异常,初春季节降水偏多、气温偏低、土壤墒情较差的气候特点,制作各农业时节的气象信息、决策气象信息、气象专报等相关信息,并及时向区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服务,为农业丰产丰收做出了贡献。根据市局的汛期工作安排,成立汛期气象服务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汛期气象信息服务工作。把汛期气象服务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一把手”负总责,抓组织,抓落实,抓服务。适时做出翔实预报为党政领导指挥防汛抗灾提供保障。对全区岗、平、洼三种典型地块气象局进行土壤墒情监测分析,同时每旬初将上旬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和0—30厘米土壤测墒结果,以“呼兰区干旱监测信息”的形式,上报区委、区政府和涉农部门,7月16日至8月24日完成了全区大田土壤常数测定。
【气象预报质量】 气象局全体业务人员努力学习,很快适应自动站新业务工作,在观测员不能全部正常上班情况下,保证业务工作正常开展,业务质量保持稳定,全年地面气象测报平均错情率0.0‰;预审没错情;上传数据文件传输及时率达100%,纸质报表上报及时,打印清晰,表面整洁;常规观测资料(包括地面、AB报等)传输及时率达100%,无缺报;自动站数据资料传输及时率达100%;精细化预报资料传输及时率达100%;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资料传输及时率达95%以上。
【人工影响天气】 2010年初,气象局会同区财政局、区农委编制了呼兰区2010年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计划,并报请区政府批准。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及不断增强人工增雨防雹作业能力等奠定坚实基础。为确保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有序开展,层层落实安全负责人,与区农委、区安监局、区财政局等单位深入炮站进行联合检查,消除不安全因素,并对炮手进行警示教育。通过使用高频电话和下发文件等形式部署安全工作,出现强对流天气时,气象局领导靠前指挥冒雨深入炮站现场指挥作业。对高炮、火箭进行检修,并对检修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使作业装备性能良好,处于临战待命状态,保证作业安全性。全年高炮增雨作业1炮次,耗弹20发,人工防雹作业116炮次,耗弹3200发,受益面积483.5万亩,创经济效益近2000多万元。
【气象科技服务】 气象局为推动科技服务健康发展,加大对科技服务实体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制定完善了科技服务管理制度;对科技服务实体加强监督,消除各种违规违纪现象;扩大手机短信定制数量,增加“12121”拨打率。电视天气预报全年播出无事故,创收达2.5万元;9月防雷工作正式纳入政府行政审批大厅,防雷工作实行零收费,增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防雷图纸审核、竣工验收等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全区完成各类建(构)筑物防雷监测90多家单位,检测覆盖率为98%。防雷工作全年创收40余万元。
【气象宣传工作】 2010年初气象局建立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主抓宣传工作领导和信息员。制定宣传信息工作管理办法,激励措施、手段。利用科普宣传、科技下乡,“3.23”气象日、安全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等大型活动平台,印制3万多张宣传单(卡),图书等资料,走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广泛宣传,普及气象科技知识和法律常识。并走进田间地头,把普及气象知识送到农民手中。截至11月末,气象局在《中国气象报》《生活报》各发稿4篇,《黑龙江气象信息》发稿12篇,《哈尔滨气象简讯》发稿6篇,《呼兰报》刊登1篇。
【防震减灾工作】 2010年,区地震局在机构调整中并入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8月30日,区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通知,设立呼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为区政府工作部门。在职责调整部分第四项规定中将原地震局职责整合划入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成立防震减灾科(挂房屋安全办公室牌子),主要负责拟定城乡建设、防震减灾发展重大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组织研究分析城乡建设和防震减灾综合性、系统性、长远性问题;负责城乡建设情况的综合统计分析;负责全区防震减灾、地震监测预报、抗震设防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地震科学技术研究及其成果的推广应用。
驻区科研单位
【黑龙江省农机维修研究所】 2010年承担省科技厅新开科研课题“辊轴类零部件感应熔铸合金层修复强化工艺及设备研究”项目,已进行到设备购置安装阶段。承担省财政厅结转自拟课题“现代农机装备修理工艺的研究”项目,已完成调研工作,正在撰写调研报告;“4Y-2型玉米联合收获机”项目,已完成全部中间试验,并由财政厅组织专家在牡丹江宁安进行现场验收,为下一步研制自走式机型奠定基础。承担“废旧柴油再生质量检验”和“再生润滑油质量检验”,软件课题国家标准2项均已完成送审稿正在征求专家意见。
科技产业化。2010年科技产业化产值达24262559元,上缴2745960元。哈龙达喷油泵维修服务站。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900多万元,较同期增长30%。修理方面:加大市场营销和开发力度,争取到一些大客户,同时加强三包服务,向服务要效益,指定专门人员填制三包服务作业单,强调协调配合和服务的及时性,使三包服务收入有很大增长,三包服务的加强又进一步拓展了客户资源。销售方面:严格控制进货数量和质量,压缩库存、活化资金,严禁面临淘汰型号的配件商品进库,防止库存商品长时间沉淀,同时积极争取优质商品和品牌的代理权,上述措施的实施保障了龙达油泵的稳定运行,完成了当年指标任务。龙达成套设备检修公司。2010年6月承担吉林石化化肥厂、动力二厂的大规模检修工作,7月对大庆石化有机合成化工一厂、化肥厂的设备承担改造检修工作,实现产值150多万元。还进一步开发了哈尔滨三电厂、化工热电厂等哈市周边市场。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2010年在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同时,加大内部管理力度,严把关键环节,全年共完成车辆检测16610台,完成产值210多万元。综合服务中心。2010年举办阳光工程培训班四期,培训546人,建立个人档案546份,整理上报材料及黑龙江省阳光工程培训转移台账6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共办证500多份,获经济效益6.5万元。配合依安县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学校,全年共办班十多次,培训小四轮拖拉机驾驶员近500人。中试基地继续以玉米收获机项目为中心,全年实现玉米收获机小批量试生产,10月26日圆满完成项目任务,在牡丹江宁安市通过了省财政厅组织的专家验收,与会的专家结论为该机具基本成熟,机型非常实用,尤其秸秆收割整留部分填补了国内外机型的空白,可以实现秸秆的有效利用,如生物质发电,或作为饲料、沼气原料等,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建议尽快交给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这个项目经老工业基地研究会介绍,所长办公会议研究拟转让黑龙江省勃利农机有限公司,主要条款已经协商完毕。
学术交流。2010年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机维修分会换届年,经主任会议研究,换届年会9月26日在绥芬河市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机主管部门和大专院校的代表92人,农业部农机鉴定总站同彩同书记出席会议,参会代表中有12人为各省农机局长或副局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总会发来了贺文,省农机局罗世刚副局长和绥芬河市副市长出席会议并致词,会议还邀请了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原院长刘世参将军做了农机再制造的学术报告,与会代表就农机维修与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以及节能减排、农机行业的循环经济作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会议一致通过上届农机维修学会委员会所作工作报告,会议产生了新一届主任委员会,并一致推选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维修研究所为新一届学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会议还研究了新一届农机维修学会的工作。
《农机使用与维修》杂志社。2010年《农机使用与维修》杂志编辑出版期刊6期,共刊登论文500余篇,总计720页,122.4万字。截至12月20日,共收稿件3000余篇。抓住全国各地建立农家书屋时机,利用杂志社与各家媒体关系扩大发行,新增宁夏和山西两家农家书屋,共征订期刊2200份完成了全年发行任务。杂志社实现创收39万余元。其中版面费25.68万元,杂志款7.14万元,广告费6.22万元,利润6.6万元。严把稿件录入关,安装了“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软件,要求论文的复制比不能超过30%,经过一年的使用提高了杂志录用文章的质量。防止抄袭稿件,重复稿件再出版。杂志社建立审读制度,使刊物进一步标准化,刊物的编辑质量大幅提升。2010年杂志社全体编辑参加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举办的编辑务实网络学习培训班,重点学习编辑具体业务知识,提高编辑技术水平。杂志社2010年每期杂志比历年多印100份赠阅杂志,给各省份相关大学、大专院校及农机总站等赠阅。新增发行云南和浙江两个大省,初见成效,浙江和云南的录用稿件明显多于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