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 业
呼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8-03-26
农业综述
【农业综合状况】 2010年,区农业局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圆满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各项工作任务,农民人均纯收入8156元,同比增长20.3%,明显好于预期。思路理念实现新突破。坚持规划先行,聘请经验丰富、理念先进的农业部规划设计院,高标准、高质量编制了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及3个重点子项目总体规划,总投入100万元。这4个规划,都已拿出讨论稿,正在进一步论证和完善,即突出发展都市农业,标志着呼兰区的农业发展,即将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全年全区粮食总产20.5亿斤,同比增长9.5%,大灾之年实现特大丰收。2010年,呼兰区已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3.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62.1%。一些起步早的农民,已经具备了创业基础。区农业局适时提出农民创业理念,以培养合作社带头人为重点,先后培训创业农民700多人,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25家。各类合作社踊跃投身现代农业开发,成为组织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宝贵平台。
【农村改革工作】 农村改革实现新突破。推进“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各乡镇、街道都建立了“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统一代管村级“三资”事项,从根本杜绝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流失和浪费。推进农村土地确权试点。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为农村土地资源及依附的其他资源确定产权,实现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创造条件。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实现新突破。以试点村镇为重点,全区新上农村公路170.8公里,自来水工程18处,改造农村泥草房3462户,新上3个大型沼气项目,推进3个整村扶贫开发工程。启动建设沈八新村,探索农民集中居住。沈八新村在建农民集资楼一座,主体框架已经完工,计划明春交付使用。全区19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镇都通过了省、市验收,沈八村被确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
农业开发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2010年,呼兰区经省农开办批准的项目有7个,其中土地项目4个(包括1个农机合作社项目),科技推广项目1个,产业化经营项目2个,共争取中省财政资金1610万元。
【土地治理项目】 大用优质玉米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建设任务0.8万亩,总投资902万元,其中中省投资700万元。项目建设地点在呼兰区大用镇的沈八村和大用村。完成建设优质玉米种植基地0.8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50亩;打机电井11眼,购时针式喷灌机5台套;良种补贴1.5万公斤,建育苗大棚10栋,土壤改良0.8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赤眼蜂防虫、节水灌溉和玉米密植4项技术;水泥路及输变电线路已开始施工。腰堡水田改善项目。项目建设任务0.5万亩,项目总投资450万元,其中中省投资350万元(其中包括农业机械合作社投资150万元)。项目建设地点在腰堡镇的腰堡村和大堡村。已完成改善水田0.5万亩;疏浚灌溉干支渠道3公里,疏浚斗渠2.8公里,疏浚排水沟1.1公里;购插秧机3台,良种补贴2万公斤,改良土壤0.5万亩,建育秧大棚36栋;推广大棚育秧、水稻稀植和无土育苗3项技术。项目区组建农机合作社1处。土建工程建办公室100平方米,机车库房300平方米,农具棚600平方米,平整场地5000平方米,建围墙及大门1处,购置部分机械。沈家优质马铃薯基地项目。项目建设任务0.2万亩,总投资128万元,其中中省投资100万元。项目建设地点在呼兰区沈家镇三家村。完成中低产田改造0.2万亩,全部种植马铃薯。打机电井7眼,购置移动式喷灌设备1套,良种补贴3万公斤;测土配方施肥2000亩,购置马铃薯播种机1台。方台水田项目。项目建设任务0.1万亩,总投资128万元,其中中省投资100万元。项目建设地点在方台镇大方台屯。
【科技示范推广项目】 许堡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2万元,其中中省投资40万元,示范面积0.1万亩。项目建设在呼兰区许堡乡郎堡村,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核心区1000亩,辐射面积2万亩。引进东农425良种0.2万公斤;五优稻3号0.2万公斤;水稻对比实验品种0.1万公斤。建育秧大棚5栋,购喷灌设备5套,购育秧盘2500个。购智能温控催芽机2台,播种机5台,病情预报仪1台,育苗基质50吨,育苗液肥1000袋,水稻地膜1吨。
【产业化经营项目】 财政补助项目,大用杂粮加工扩建项目,项目投资428万元,其中中省投资200万元。该项目为超前启动项目,项目建设地点在大用镇,生产车间967平方米已建完,生产设备已安装完毕。财政贴息项目,明达油脂加工流动资金贷款贴息项目,项目运行良好,贷款已贷,贴息已付。
种 植 业
【农技推广】 2010年,全区农业部门实施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等科技项目50个,累计实施面积达到580万亩次,有效提升了单产水平,全区粮食平均亩产497.4公斤,比2009年增长9.5%。
【典型示范】 典型示范实现新突破。以大用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平台,流转集聚土地,建设固定的、长效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园区流转集聚土地4万多亩,新上秸秆腐熟还田、玉米高产创建、水稻智能化浸种催芽等各类农业项目15个,结合高产创建,建设千亩大方4块,平均亩产945公斤,接近了吨粮田标准。
林 业
【林业综述】 呼兰区林业工作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总体目标,根据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北跃在呼兰”发展战略,把“自己出题自己答”作为自我解压、破解困难动力源泉,立足呼兰区作为哈市北部生态屏障的突出地位,按照省、市部署,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强化领导,奋力推进,林业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造林7.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4年的6.4%提高到现在的8.7%,提高了2.3个百分点,蓄积量由2004年的74万立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91万立方米,提高了23%,区政府在全省绿化杯竞赛中连续两届荣获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先后有9人荣获省、市绿化奖章。
【造林绿化】 2010年,区把推进“生态呼兰”建设,加大新、老城区各乡镇造林绿化力度以及流域治理作为林业重点工作,使全区造林工作更上新台阶。全区完成造林18000亩,占计划100%。其中三北防护林工程10000亩,村屯绿化8000亩。营造农防林373条,面积6590亩,护堤护岸林750亩,护路林1660亩,绿化村级以上道路50公里,水源涵养林1000亩。完善农防林网270条,重建方田林网56个。绿化村屯120个,其中高标准村屯绿化10个。育苗完成3000亩,义务植树93万株。造林绿化栽植各类针阔叶苗木250万株,投入苗木资金1100万元,总投资2160万元。造林平均成活率超过85%,绿化工程合格率达95%以上。全区森林覆盖率达8.7%,比2009年提高0.92个百分点。通过大力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以道路江河水系为线,以方田为网,以用材林、薪炭林、水保林为片,以村屯绿化为点的经济型防护林体系。
【林权制度改革】 呼兰区集体林总面积135137.7亩。根据省、市、区会议精神,林业局成立了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办公室,配备专人专门负责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针对呼兰区2005年已经发放的1442份林权证,102500亩林木的林权进行重新确认,需重新确权面积占呼兰区集体林总面积的90%,其余的10%将根据国家要求进行重新踏查,直接把林权证发放到户。
【林业项目建设】 经多方努力,呼兰区于2006年9月经国家批准在黄土山林场设立“松花江省级森林公园”。继而用3年时间,完成修筑公园环山公路39.32公里,改建森林公园宾馆450平方米,新建了自来水供应配套设施。为启动招商,引进项目奠定坚实基础。2009年12月“松花江省级森林公园”晋升为“呼兰国家森林公园”。2010年,森林公园已经进入实质性启动招商、引进项目阶段。黄龙岗公墓已完成前期规划,预计引进资金15亿元;风力发电项目正在二次测风阶段,预计引进资金30亿元。两个项目建立完成后,将解决林业待业人员50人。每年为呼兰区增加财政收入6000万元。并着手筹备建立黑龙江呼兰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为保护江河流域湿地资源,经过申请、规划、论证、立项等程序,于2008年1月,经国家批准在呼兰区设立“黑龙江呼兰河口湿地”项目,经多方筹措资金,2010年已建设完成3个湿地管护站。修筑通往管护站的道路1.5公里。正在申报由省级湿地保护区向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的晋升。
【森林资源保护】 资源采伐,编制了呼兰区10年集体林采伐规划,并按计划完成集体林采伐1.8万亩,占计划的100%,其中改造天牛虫害木1000亩。资源管理,以保护林木、林地资源为核心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有序进行,形成以森林公安分局为中心,以林业站为骨干,以个体造林户为成员的护林网络,全年共查处毁林案件10起,涉及刑事犯罪案件2起,已移交公安机关处理。接受受理市长公开电话受理案件6起。有效打击了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森林病虫害防治】 2010年春,全省突发杨树灰斑病和杨小舟蛾,区林业局及时筹措投入资金7万元,治理病虫害面积1.8万亩,防治率达到95%。使林木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天牛虫害木改造工作共投入资金7万元,改造治理了天牛虫害木2000亩。天牛虫害木改造治理工作历经8年时间,已接近尾声。
【森林防火工作】 根据省、市森林防火工作会议要求,成立森林防火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责任状,认真踏实地做好森林防火工作。2010年共投入资金10万元,出动防火车辆500台次,专兼职护林员50人,摩托车2000台次,适时巡护,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保证了呼兰区37年全年无火灾火情和火险,确保了森林资源的安全。
畜 牧 业
【畜牧业综述】 2010年,全区畜牧业增产增值效果明显。生猪饲养量92.4万头,奶牛存栏量2.8万头,蛋鸡存栏230万只,肉牛饲养量10.5万头,肉鸡饲养量3697万只;出栏猪56.5万头,出栏肉鸡2957万只,出栏牛3.9万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1.3万吨、2.3万吨和7.6万吨。全年实现牧业产值40.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57%,畜牧业经济占据农村经济“半壁河山”的主导产业地位得到增强。贯彻四项工程战略规划,推进规模场建设。呼兰区2010年新建30个规模场和改扩建17个规模场。长岭镇信生蛋鸡养殖场,占地2.5万平方米,拟建成存栏蛋鸡20万只的现代化蛋鸡养殖公司。呼兰区畜禽规模养殖呈现快、好的发展局面。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康乐奶牛场、信生蛋鸡场已经被定为全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单位。开展生猪中远期市场建设。组织畜禽养殖场(小区)备案登记工作,区现有7家规模场通过备案。加快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继续推广奶牛、肉牛优质冻精繁育改良技术,良种冻配改良率达到100%和80%,与松北区联合举办“家畜繁育职业技能培训班”,全区从事家畜繁育技术人员70人参加了培训,建设良种猪供精场2个,武装了13个生猪人工授精点,并已全面开展工作。
【动物疫病防控】 围绕“北跃在呼兰”战略贯彻及省、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会议》和《畜牧兽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为确保呼兰区畜牧业实现“好、快、大”发展,区畜牧兽医局及时开展专题研究,迅速行动,及时组织推进落实。及时动员部署。3月17日和9月20日,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工作会议,部署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任务,全面安排部署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组织签订并落实呼兰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有序组织推进。全区、各街道、各乡镇严格按照春防会议工作部署,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推进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病、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会战。区政府投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资金34万元,为呼兰区畜禽散养户免费发放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224万毫升,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53万毫升;免费发放猪口蹄疫O型苗87.5万毫升,免费发放牛羊口蹄疫双价苗45万毫升;免费发放猪瘟苗55万毫升。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会战防疫目标任务能够及时有效完成。开展普查消毒。结合春季畜禽强制免疫会战,开展普查清圈消毒工作,全区共普查了17个街道、乡镇210个村(屯)8万户,普查圈舍10万个,普查面积150万平方米。区下发消毒药300万毫升,应用火碱、石灰等消毒药360吨。深入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区域督察责任制。呼兰区畜牧兽医局把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摆在首位,为确保免疫密度,由主管局长带队组成区秋防督查领导小组,对全区17个街道、乡镇巡回督导检查。努力实现“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目标要求。适时开展监测。呼兰区认真开展了免疫抗体监测工作,对全区17个街道(乡镇)50个监测点进行抗体监测工作,坚持在每次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后,每周重点监测一个乡镇2—3个监测点,采集40—60份血样进行抗体监测,为实时补免提供科学依据。狠抓培训,提高素质。区畜牧兽医局把举办全区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建立和完善基层防疫队伍工作作为落实区委二届四次会议精神,推动全区畜牧业实现“好、快、大”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超前谋划,精心组织。以村级动物防疫员必备的岗位基本知识和从业技能以及当前动物疫病的防控技术等方面为重点,对全区在岗的267名村级动物防疫人员进行了全面系统培训。1月25—30日组织了为期6天的全区2010年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班,分两期进行,每期集中培训3天。通过培训,村级动物防疫人员业务素质和从业技能得到明显提高,责任意识和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为全区扎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奠定了技术和技能基础,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得到增强。
【畜牧执法工作】 依法强化对畜禽及其产品检疫与监督工作,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规范执法,高效服务。努力减少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法定工作日,严格兑现承办时限,规范审批程序,做到快捷、高效服务。依法加强草原资源监管工作。依法强制退耕还草8000亩,治理“三化”草原5000亩。
【扩大内需建设项目】 畜牧局2009年承担中央第三批扩大内需建设项目有2个,为两年项目:一是哈尔滨市呼兰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建设项目,另一个是县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两建设项目实验室改扩建于2010年全部完工,仪器设备138台套和24台套已完成招标采购。项目建设多次接受国家省、市检查,受到好评。
渔 业
【渔业综述】 2010年,全区投产各类养鱼水面35000亩,其中成鱼池投产31000亩,鱼种池投产4000亩。全区投放春片鱼种930吨,850万尾。投放夏花鱼苗2000万尾。全区水产品产量7200吨,其中养殖产量7000吨,捕捞产量200吨。单产200公斤。鱼种产量1500吨。渔业产值实现7000万元,比2009年的6700万元提高4.48%,渔民人均收入5200元,比2009年提高4%。驯化养鱼面积12000亩,养蟹面积500亩,健康养殖面积12000亩,综合养鱼面积15000亩,名特优养殖面积5000亩。休闲渔业发展迅速,全区垂钓点70处,面积6000亩。换发捕捞许可证320本。船舶证书发放320本。渔业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面达100%。完成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发放养殖证46本,面积5456亩,占养殖面积15.59%。
【渔业结构调整】 2010年,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全区推广名特优养殖面积5000亩,生产名特优水产品1000吨。养殖品种发展到彭泽鲫、团头鲂、六须鲶、鳜鱼、湖白鲑、河蟹等20多个品种。在呼兰区鱼种场进行吻鲟养殖(套养),作为承担市级丰收计划项目。计划100亩,实际完成150亩,共产吻鲟商品鱼8550公斤,平均亩产57公斤,亩增效益1500元。调整养殖生产结构。利用呼兰区地缘优势,拓宽渔业领域,发展旅游观光渔业。全区共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垂钓点70处,面积6000亩,增加效益1000万元,其中集餐饮、观光、垂钓为一体的度假村、冬钓馆10余家。游钓已成为呼兰区渔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渔畜、渔禽相结合的综合养鱼。坚持主副结合、多样并举,一水多用,一池多养,渔水稻、渔林、渔禽、渔副相结合的综合渔业,养殖面积达到15000亩,占池塘养殖面积的43%。调整养殖技术结构。大力推广颗粒饲料驯化养鱼,提高经济效益,驯化养鱼面积达到12000亩,亩产平均900斤,呼兰恒利养殖场最高达到2300斤。调整养殖质量。大力推广绿色渔业,促进水产品质量提高。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引导渔民适应市场需求,生产绿色水产品,举办健康养殖培训班,在呼兰恒利养殖场和呼兰鱼种场创建省级养殖示范场,全区健康养殖面积达到12000亩,推行水产品标签制度、养殖生产记录和用药记录。开展水产苗种生产专项检查和禁用药物的检查监控,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网箱养殖试验。2010年,区水产总站在松花江杨林江段进行网箱养殖,面积100平方米,进行暂养试验。
【渔业科技服务】 2010年,全区举办各类养鱼技术培训班、研讨班5期,培训480人次,进行技术咨询、鱼病防治100次,帮助调剂各类水花、夏花3000万尾,春片鱼种40万公斤,饲料3000吨,销售商品鱼5000吨,协调解决资金400万元。
【渔政管理】 集中学习《渔业法》《行政许可法》及《渔业船舶检验条例》《哈尔滨市渔业船舶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渔业两证年检工作。2010年5月份,对全区305条渔业船舶进行了全面、严格检验。对渔业捕捞许可证、渔业船舶证书进行审核年检。强化水上安全管理。对船主进行培训考核,签订生产安全责任书。分段对渔业船舶进行水上安全检查。开江前进行江河检查2次,出动20人次,禁止渔民过早下水生产。全年组织专项安全检查33次,出动快艇20次,车辆13次。做到三级风以上严禁作业生产,严禁超员超载,严禁渔船载客、载货,严禁不配备救生、防火设备等,提高渔民的安全生产意识。渔政执法检查。从4月下旬开始,组织车船两路出击,对重点江、河段进行巡回检查,对非法渔具进行清除,对私捕滥捞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全年发放350份“禁渔期公告”。渔政检查,共出艇56航次、出车检查38次,参加检查人员180人次,查处非法捕捞案件28宗,罚款3.7万元,销毁非法网具168趟(件)批评教育112人。水质监测工作。对呼兰区负责的两处冰封期渔业水域水质监测点做到按时监测、及时上报。全年共上报20次。增殖保护水产资源。7月16日,组织大规模人工放流活动,将50万尾鲤鱼、鲫鱼、鲢鱼和团头鲂放入松花江、呼兰河。落实渔业生产惠民政策。按照《省财政厅关于对渔民和渔业企业成品油调价给予财政补贴的通知》规定,为全区320余艘从事捕捞及养殖用机动渔船发放燃油补贴20万元。
农 机
【农业机械化综述】 2010年,全区完成机械秋整地100万亩,其中深松整地65万亩,连片作业30万亩,秋整地标准化作业程度达85%;达到待播状态90万亩;全年完成机械根茬粉碎还田130万亩;完成春耕机械化播种201万亩,完成机械化中耕面积136.5万亩。
【农机体系】 在农机作业生产上,继续对大型拖拉机深松整地实施补贴政策,推进“三、三”轮耕制,建立合理的农机耕作制度。水稻产业带机械化插秧和机械化收获技术。推行工厂化育秧,推进机械插秧和机械收获技术作业面积。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田间机械标准化作业项目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项目的推广应用。加强技术指导和装备倾斜,做好农业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的数据整理和总结,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实施提供理论依据。玉米机械收获作业。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做好收割机选型工作,重点在农机作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中推广应用。种子等离子机械化处理技术。2010年试验面积扩大到18845亩,秋后通过测产对比玉米亩增产116.5公斤,水稻亩增产105.6公斤,作物均增产幅度18%。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积极将新式农机具、新技术进行引导示范,带动周边的乡镇农业机械化发展。2010年新组建的14个大型农机合作社引进18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及其大型配套农具在秋季农机化生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秋季实现标准化作业面积12.82万亩。其中拖拉机作业量1万亩,单车平均作业量850亩;玉米收割机作业量11.82万亩;单车作业量1410亩。总收入1022.25万元,纯收入659.85万元,平均单车收入6.5万元。发挥现有的农机合作社规模大、机制活、服务能力强的作用,融生产、示范、推广、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农机服务机制,坚持多元并举原则,提高田间农机标准化作业程度。同时推进农机化维修网点的管理工作,普查农机销售网点40户,农机维修网点50户,发放《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100多册,农机技术合格证累计核发46个。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主推技术,抓好农机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一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农机化学校的办学条件。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质量。三是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开展多种方式办学。采取专业培训、联合培训、以会代训、现场培训、农机“科技之冬”等多种培训形式广泛开展培训,努力提高农机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农机执法管理和服务职能。一是加强法制宣传,开展农机普法宣教活动,抓好《哈尔滨市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宣传贯彻工作。二是加大执法力度。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抓农机具技术状态升级,促安全生产;抓专项整治活动,促“三率”提升;抓标准化监理站建设,促规范管理;抓创新服务,促工作水平提升。规范农机市场秩序,加强和技术监督、工商等部门的沟通、合作、齐抓共管,切实抓好农机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和售后服务工作,严厉打击制售伪劣农机产品。对农机销售人员和维修人员实行行业准入制管理,对无证人员组织好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
【农机装备】 投入更新资金2000多万元,其中国家补贴资金769.53万元,市级补贴资金40.56万元。装备大中型拖拉机267台,大型农具94台套;装备大中型收割机46台,装备水稻插秧机58台。
【农机培训】 培训农机人员3936人次,其中培训农机管理人员90人,农机销售员30人,驾驶员培训200人次,农机修理工50人,科普培训3500人,阳光工程培训66人。
【农机服务】 2010年,组建大型现代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14个,总投入资金1.5亿元。其中2000万元合作社1个,1000万元合作社13个。14个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场库棚占地12万平方米。装备18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105台;大型配套农具138台套;玉米大型收割机118台;加油车14台;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14台;液体施肥机15台。
【农机具检修】 夏季检修大中型拖拉机600台,检修大中型农具500台(套),检修小型机车2800台。
【农机新技术推广】 完成机械精少量播种133万亩;水稻机械插秧13.5万亩;机械深施化肥172万亩;机械收获70万亩,其中大豆机械收获27万亩,玉米机械收获35万亩,水稻机械收获8万亩。
【农机依法治机工作】 2010年,全区各类机车检验率达80%;拖拉机挂牌率70%,驾驶员持证率70%,拖拉机技术状态完好率75%,主要配套机具技术状态完好率75%,拖拉机违章率17%。清理黑车300台,清理非驾350人。
水 务
【水务依法行政】 执行《行政许可法》,实施行政取水。2010年,审核换发工企业及大机电井取水许可证56件,新办取水许可13件,办理采砂许可证9件。实现审核率、发放率两个100%。按照《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严格执法执纪。主汛期开展江堤清障工作。清理违法建筑物17户,砂场2家。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20份,行政处罚通知书10份。利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及普法宣传平台,开展水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组织干部职工500人次,发放宣传品1万份,悬挂宣传横幅50幅,设置咨询宣传台5处,水法宣传街一条,出动流动宣传车22台次。
【水资源保障供给】 2010年,加强水源设施节水改造和配套建设,对泥南、腰堡灌区渠道进行防渗护砌,提高灌溉用水利用率。改善农村饮水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争取省、市支持资金近600万元,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8处,配套建设小型供水厂15座,完善水处理设备及管网设施,解决18个村屯1.5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为满足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供水需求,计划筹建第三水厂,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和选址等前期准备工作。为解决老城区水质问题,进行一水厂水质改造工程,老城区供水水质得到改善,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改善水生态环境】 2010年,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推进田堡小流域治理年度工程,在市级专项资金未到位情况下,帮助乡镇并自筹资金10万元建设沟路交叉工程盖板涵一处,完成植树造林400亩,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提防河道治理。按照《市江河堤防险工弱段三年治理规划》,已将呼兰河孟家段堤防险工弱段治理计划上报市防,区级配套资金将要纳入全区2011年财政预算。进行污水排放综合治理。呼兰老城区污水处理厂工程于2010年年初动工,于12月15日前通水运行,调试使用。
【防灾减灾工程】 科学安排分区而治防范强降雨。全区制定实施《呼兰区2010年强降雨灾害防御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乡镇村、新老城区和中小学四个区域防御强降雨指挥部。区水务局成立防御强降雨四个应急指导组,与市水务局应急指挥部相对接,并按责任与区内四个防御强降雨分指挥部相配套。对重点区域发放防御强降雨明白卡2729张。积极应对应急消险度春汛凌汛。由于大顶子山蓄水和春汛影响,松干堤防腰堡方台段出现大面积坍塌、脱坡,为确保防洪安全,累计投入人工5000个工日,土方1万立方米,编织袋11万条,松木杆1500根,完成应急消险重点堤防5公里。协调大顶子山指挥部,启动未移交的高家、蒙古等四个泵站进行强排运行。并在腰堡永丰村和利民胡秀屯设置2个临时泵站,应急除涝。汛情涝象得到缓解,促进了农业丰收。储运防汛备土,防御特大洪峰。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下,呼兰区实施了松干堤防腰堡方台段应急度汛工程。抛石护岸7公里、修筑堤顶路10公里和储运防汛备土15万方。工程规模位居全市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