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 业

呼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8-03-30

农业综述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多重自然灾害的冲击下,全区广大农村干部群众贯彻落实新时期加强“三农”各项决策部署,优化发展方式,突破创新,攻坚克难,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3.5亿元,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6‍778元,增长14.3‍%。

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开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以培育寒地现代农业为目标,落实优质粮100万亩,粮食总产达18.7亿斤,在大灾之年保持稳产增收。发展寒地菜24.5万亩、宿根花10万亩,特色种植面积增加2万亩。建成畜牧小区116个、百头牛场24个、千头猪场30个、万只鸡场350个,实现牧业增加值17亿元,增长5.3‍%。绿色食品产业加速发展,绿标认证达232个,50万亩绿色玉米原料基地建设通过国家验收。松花江森林公园、呼兰河口湿地、腰堡生态渔港、团山风景区等重点景观建设进入招商阶段,发展游钓渔业70处,建成双井镇护路村休闲农业项目。乡镇街道招商引资3.1亿元,新上项目35个,农村工业化迈出新步伐。

普及推广现代装备技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植树造林3万亩,绿化村屯181个,建成生态园林村20个,绿化村屯之多、标准之高、投入力度之大,均创历史新高。全年抢打各类抗旱水源井300多眼;实施“引呼济泥”工程,向泥南灌区引水9‍000万立方米,有效扩大水源供应。大用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被确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更新农机具710台(套),深松整地59万亩,农机化水平大幅提高。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改造中低产田60万亩。莲花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全部完工,整理耕地1592公顷,新增耕地61公顷。全年新建水稻育苗大棚620栋、10.7万平方米。

突出强化村镇功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新选建省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镇19个,区级试点村3个。全年新上农村公路390.8公里,自来水工程25处,沼气池514个。改造农村泥草房2‍100户、21万平方米,建设综合活动室9个,休闲广场11个,图书室13个。落实9处太阳能路灯应用试点。积极探索社村一体化,争取大用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增加帮扶投入,沈八村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集中开展村屯卫生环境整治会战,9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村容整洁的目标,沿路村屯实现净化、绿化、美化。

着力破解城乡统筹难题,农村体制机制实现突破创新。推行集体经济“三资”委托代理制,农村财务政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全年发放支农再贷款2.35亿元。注资2‍000万元,组建农业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搭建了“三农”发展新平台。农村“四证”发放试点工作有序推进,为各类资源在市场上快捷流通创造了条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25个,规模居全市第一,已成为呼兰农业的一大特色。以此为牵动,全年共流转土地33.4万亩,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组织驻区企业与农民工对接,扩大“阳光工程”培训,农民转移就业逆势增长2‍000余人。

【打造寒地现代农业】  2009年,经过跑省上市,努力争取,农委具体负责的“一园、两带”和“优质粮、寒地菜、宿根花”基地建设都有项目支撑。在沿哈肇路建设6个园艺小区的基础上,争取市政府把哈肇路设施农业产业带确定为全市10大农业项目之一,正在推进哈肇路两侧7.5万亩耕地的设施农业开发,重点工程北方寒地现代农业博览园项目,聘请东北农业大学专家,正在进行高标准设计。长莲路、呼白路生态蔬菜产业带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蒲井有机菜基地落实有机菜生产5‍000亩,其中2‍500亩取得有机生产认证,7个品种取得有机转换认证。通过“两带”建设,全区发展特色经济作物34万亩,净增长2万亩。此外,三区、四景和绿色肉、洁净奶基地建设都取得重大突破,双井、长岭、康金建设3个规模工业园区,都有500万元以上大项目进区,另有两个千万元以上大项目正在洽谈中。松花江森林公园基础建设基本完成,正在申请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腰堡生态渔港完成填土和护坡建设工作,以上两个景点建设已进入全面招商阶段。呼兰河口湿地正在推进3个湿地管护站工作,湿地管护工作即将启动。以四景建设为牵动,深度推进沿江沿河旅游开发,双井镇护路村采取股份制形式,吸引哈尔滨市宝宇集团投入200万元,建成集休闲度假、农园体验于一体的农家乐项目,成为全区旅游农业开发典范。结合推进寒地现代农业先行区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加强“阳光工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使农民转移就业总量逆势增长7‍000多人,适时组织区内企业与返乡农民工对接活动,安置返乡农民工的做法,得到了市委的高度肯定。

【农业与农村改革】  组建农业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为三农发展注资。学习四川双流经验,争取区财政扶持,投入2000万元,组建了全新的农业发展投融资平台——农业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区财政将改变过去分散注入支农资金的做法,每年把支农资金集中注入公司,集中打捆支持寒地现代农业先行区建设,公司再充分发挥政策优势、融资优势和撬动功能,争取国家政策性政府信用贷款,吸引和带动社会资金,放大资金规模,并建立投入—回收—再投入的良性循环,克服过去支农资金单纯靠政府投入有投无回的弊端,实现有限资金的永续利用。推进农村土地确权试点,为农村土地松绑。坚持试点先行原则,在双井护路、长岭小王岗、沈家大罗推进三处土地确权试点,研究制定农村资源变资产的管理办法,探索通过出让、转让、出租、作价(出资)入股、联营、抵押等形式,解决农村集体土地进入市场的瓶颈问题,使农村土地资源及依附在土地上的其他资源能够在市场上快捷流通,为集聚土地资源创造了条件。同时,使农民能够以收租金、领薪金、拿股金、地生金等形式,有效拓宽增收渠道。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10年,土地确权工作将在全区推进。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创业搭台。坚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战略支点,引导和扶持农民兴办专业合作社,使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成为“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区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49个,累计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75个,总量占全市三分之一。大用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凭借其规范化管理方法、产业化发展模式、市场化经营理念,发展成集绿色食品种植、加工、销售以及良种繁育、生物有机生产、农机作业于一体的大型经济实体,这一成功典型,引起中央媒体关注,央视一套新闻联播和七套农业频道都对此做过专题报道。

【新农村建设】  2009年,以试点村镇为重点,全区新上农村公路425公里,通乡通村公路全面硬化,基本解决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弱问题;新上25处自来水工程,解决3.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改造泥草房2‍100户,改人畜混居1‍860处,试点村镇全面实现了人畜分离;绿化村屯176个,占村屯总量的36%,绿化村屯之多、绿化标准之高、投入力度之大,均创历史新高;新上综合活动室9个、休闲广场11个、图书室13个,发展信息终端312个,新开通3个村屯、2‍100多个农户有线电视工程,为活跃农民文化生活搭建了载体平台。在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转变工作理念方式,侧重创新源头活水性质的建设机制。创新建设模式。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的血脉联系,提出了社村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创意,首次在沈八村试点,争取大用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投入930多万元,完成沈八村道路硬化、绿化、亮化、村外畜牧小区和自来水、综合活动室、休闲广场、五保户养老房建设,使沈八村后来居上,被评为省级文明示范村,这个创意意义重大,代表区委参选全市创意奖。建管模式创新。在环境整治方面,建立农村环境整治“月查季评”机制,把环境治理作为农村工作的一种常态,做到劲头不松、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努力保持村屯卫生环境的长洁永净。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把管护工作前置到建设环节,重点解决路灯建得起、用不起的问题,2009年分别在沈八村、护路村等6个村推进太阳能路灯试点,尽管造价比传统路灯略高,但由于节省了日常用电支出,深受群众欢迎。


农业开发


【农业土地项目开发】  2009年,农业土地项目开发3个,许堡水田改善、大用优质玉米基地、许堡优质蔬菜基地。许堡水田改善项目,开发任务6‍000亩,计划投资450万元。其中包括蒲井农业合作社1个。该项目完成水利构筑物涵洞3座,涵闸1座,排灌渠道整修完工,引进水稻良种2万公斤,实施测土施肥6‍000亩,购置抑菌抗病有机肥5吨、484农用整地车3台,机耕路路基建设完成6公里,技术培训1‍000人次。年检合作社办公室、库房、机具棚等土建工程建设框架完成,政府采购东方红1254拖拉机、洋马水稻收割机及608型农用车已到位。大用优质玉米基地项目开发1.1万亩,计划投资515万元,完成机电井5眼,购置配套喷灌设备5套。购买抗旱设备30台,整修排水干沟15公里,引进玉米良种2.75万公斤,实施测土施肥1.1万亩,购进抑菌抗病有机肥5吨,建粮食仓储库房800平方米、晾晒场5‍000平方米,进行技术培训1‍000人次。许堡优质蔬菜基地项目开发任务2‍700亩,计划投资128万元,已引进蔬菜良种1‍500公斤,实施测土施肥2‍700亩,进行技术培训1‍000人次。

【农业产业化项目开发】  2009年,产业化开发项目4个。其中财政补贴项目3个,即长岭5万只蛋鸡养殖扩建项目、5‍000吨畜禽饲料加工扩建项目、1‍000吨牛粪无害化处理项目;贷款贴息项目1个,即明达油脂项目。长岭5万只蛋鸡养殖扩建项目。计划建鸡舍1‍088平方米,库房300平方米,引进鸡雏5万只,购置饲养设备11套,项目计划投资135万元,其中中省资金50万元。已全部完成计划。5‍000吨畜禽饲料加工扩建项目。计划建设厂库房1‍000平方米,购置饲料加工设备7套,架设输电线路1公里,项目投资135万元,其中中省投资50万元。该项目土建工程全部按计划完成,生产设备已经购置到位。1‍000吨牛粪无公害化处理项目。项目计划投资135万元,其中中省资金50万元。该项目已经完成。土建工程正在准备阶段,尚未开工建设。明达油脂贷款贴息项目。项目运行良好,贷款已贷,只待贴息资金到位下拨。


种  植  业


【种植业综述】  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15.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6.5万亩,比2008年增加3万亩。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结构比为95.96∶4.04。粮食生产战胜春低温、夏连旱等灾害,实现总产9‍400万公斤,与2008年持平。


林      业


【造林绿化】  2009年,省下达呼兰造林计划3万亩任务,实际完成造林34‍331亩,占计划144.3‍%,绿化村屯181个,育苗完成3‍000亩,义务植树完成130万株。其中农防林5‍860亩,护路林4237亩,护渠林252亩,水源涵养林10‍161亩,护堤护岸林2‍030亩,水保林553亩,村屯绿化11‍238亩。栽植各类针阔叶苗木450万株,总投资达3‍500万元。哈肇路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涉及5个乡镇,绿化里程44.2公里,建成了一条针阔乔灌相结合绿色长廊,成为呼兰区继哈绥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建设之后又一条靓丽风景线。

【重点工程项目】  2009年,区林业局抢抓大顶山航电枢纽工程建设的大好机遇,跑省上市,进京立项,争取国家资金,筹建了松花江省级森林公园,辟建了黑龙江省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这两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对保护植物、动物、水域等资源,发展区域经济,提供就业岗位,调整农业结构,开发旅游项目,建立哈市北部生态屏障具有重要作用。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黑龙江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于2008年8月被批准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成立后,区林业局加大对保护区的管理与保护工作力度。组成了保护区管理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委常委、副区长赵新宽兼任,副组长由区林业局刘国珍局长兼任,主管副局长孟繁斌分工具体负责实施;制定了2009年自然保护区管护与建设规划。同时积极争取省、市的支持,准备2010年晋升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成立了管护队伍。在区政府大力支持下,在有关单位抽调了十几个管护人员组成执法大队,同时会同公安、水务、水产,畜牧等单位对保护区内违法采砂、捕鱼、捕鸟等行为进行了取缔;加大宣传力度,印制了2万份保护湿地宣传单,分别发到湿地周边乡镇、村及农民手中,增强农民环保意识,同时在街心广场设置宣传台,向广大市民宣传介绍湿地,增强市民环保意识,扩大湿地知名度;积极推进湿地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10月,湿地基本建设正式开始,三个管护站,一个鸟类环志站,一个动物救护站已开工建设,完成50‍%工程量,预计2010年7月中旬完工交付使用。

【松花江森林公园建设】  松花江省级森林公园批准于2006年9月,为了使松花江森林公园提档升级,申报松花江森林公园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申报的各种材料已全部完成,并上报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专家组来呼兰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专家组对公园前期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于2009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呼兰国家级森林公园。为加快公园建设,区政府成立松花江森林公园开发建设工程指挥部及办公室,负责做好公园开发、协调、宣传、招商引资等工作。

【森林资源保护】  资源工作。森林资源稳步增长,全区林业用地面积21‍748公顷,有林地面积19‍140公顷,森林总蓄积量达907‍670立方米,森林覆被率8.7‍%。公安、林政工作。以保护林木,林地资源为核心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有序进行。形成了以森林公安局为中心,以林业站为骨干,以个体造林户为成员的护林网络。坚持依法治林和依法行政,坚持有案必查和查处必究,有效地打击了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森林资源得到了保护。全年发生林政案件12起,查处12起,结案率100‍%。病虫害防治工作。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得到加强,2009年全区苗圃地开展了苗木产地检疫工作,全区共有苗圃102个,其中国有2个,个体苗圃100个,受检面积0.3万亩,清除病虫害苗木300万株,检疫率达到100%。合格调出苗木15万株、花卉5万株。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按照省、市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对林权制度改革的部署要求,区召开了林权制度改革推进会议,会议公布了呼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区领导对林改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区的林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现阶段工作是对已发生流转的林地、林木进行梳理,确认权属。在错综复杂的林木确权过程中,做到严格程序,严把关口。森林防火工作。根据省、市森林防火会议精神要求,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区林业局及时召开全区春季和秋季森林防火工作会议。会议研究布置森林防火工作,并成立森林防火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责任状,认真踏实地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确保了森林的安全,全年没发生火警火灾。完成了全年森林防火工作任务。


畜  牧  业


【畜牧业综述】  2009年,全区生猪饲养量96万头,同比增长6.7‍%;奶牛存栏量2.8万头,同比持平;蛋鸡存栏270万只,同比增长27‍%;肉牛饲养量10万头,同比增长18.7‍%;肉鸡饲养量3355万只,同比增长10.8‍%;全区出栏猪61万头,出栏肉鸡2684万只,出栏牛3.6万头,同比分别增长6‍%、9‍%、16‍%;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1.5万吨、2.1万吨和8.5万吨,分别增长13.6‍%、3.9‍%和2‍%。2009年实现牧业产值38亿元,占农业产值比57‍%,畜牧业增加值17亿元。呼兰区牧业经济在农业经济中占据“半壁江山”的主导产业地位得到巩固增强。

【动物疫病防控】  2009年,呼兰区严格按照国家、省、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精心组织、注重督查、强化保障,有力促进和保障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有序进行。及时动员部署。3月27日和9月27日,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工作会议。17个乡镇街道主管领导、畜牧中心主任、17个抽调区直部门的负责人、畜牧局全体业务干部参加会议,认真研究并部署了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任务,全面安排部署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组织签订并落实呼兰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有序组织推进。全区、各街道、各乡镇严格按照春防会议工作部署,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分别于3月初至4月中旬及9月15日初至10月15日,全力推进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病、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会战。区政府投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资金29万元,发放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230万毫升,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80万毫升;组织发放猪口蹄疫O型苗63万毫升,发放牛羊口蹄疫双价苗47万毫升;发放猪瘟苗49万头份,鸡新城疫I系苗120万羽份、鸡新城疫L系苗120万羽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会战防疫目标任务能够及时有效完成。坚持标准,严格开展了各项常规畜禽免疫项目的免疫工作,及时已经完成常规动物免疫目标任务。开展普查消毒。结合春季畜禽强制免疫会战,开展了普查清圈消毒工作,全区共普查了17个街道、乡镇210个村(屯)8.5万户,普查圈舍8万个,普查面积145万平方米。区下发消毒药198万毫升,应用火碱、石灰等消毒药360吨。深入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区域督察责任制。为贯彻省、市业务部门有关精神,制定并推行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区域督导责任制方案》,采取区包街道、乡镇,街道、乡镇包村屯(场)的方式,逐级实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区域督导责任制制度。在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呼兰区畜牧兽医局把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摆在首位,为确保免疫密度,对全区17个街道、乡镇巡回督导检查。主要检查疫苗发放、领取明细、储运和免疫标志加戴情况,检查规模养殖户和散养户免疫档案建立情况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物资储备情况,检查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情况等。抽查两个村,每个村抽查20户,发现免疫密度不够,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提出整改意见,有效落实“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工作目标要求,促进和保障了全区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努力实现“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的目标要求。组织培训。年初,畜牧兽医局及时开展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考试、考核、录用及发放资格证书工作,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为提高畜禽防疫灭病免疫质量提供了保证。2月6日和12日,举办了全区村级动物防疫员开展集中培训与考试,全区各类动物防疫人员303人参加集中培训和考试,247人成绩合格。区制定《哈尔滨市呼兰区村级动物防疫员暂行管理办法》,对村级防疫员实行聘用制动态管理,考试合格的防疫员核发呼兰区村级动物防疫员资格证书,村级防疫员实现持证上岗。适时开展监测。认真开展免疫抗体监测工作,对全区17个街道(乡镇)50个监测点进行抗体监测工作,坚持在每次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后,每周重点监测一个乡镇2-3个监测点,采集40—60份血样进行抗体监测,为实时补免提供科学依据。

【畜牧生产】  继续推广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通过畜牧业“丰收计划”项目落实,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开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推广,科技人员定期深入标准化养殖业示范场咨询指导,发放畜禽市级标准化技术手册500份。建立鸿福养殖场、金山种畜场、长岭海良养殖场、宏伟养鸡场和康乐奶牛场、信生蛋鸡场、汇康蛋鸡场等一批畜牧业标准化规模饲养示范场;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带动畜牧业健康发展。开展能繁母猪保险工作,按“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户自愿、共同推进”原则,开展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全区有参保能繁母猪35‍542头,占全区母猪存栏总量71‍%,涉及1万多个养猪户;完成全区青贮机械购置、TMR全混日粮搅拌机购置和青贮窖建设,全区购置青贮机械12台,享受省级30‍%补贴;订购TMR两台,享受国家和省级50‍%补贴;全区新建青贮窖6‍000立方米,省市补贴资金正在积极争取;为养殖户免费发放饲料黄贮菌液80箱,可贮秸秆1.6万吨;完成两个生猪场和一个奶牛场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完成“两个规划”建设任务。按照黑龙江省《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和《五千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工程规划》要求,完成一个万头猪场、三个6‍000头猪场和11个2‍000头猪场改扩建工作,完成两个500头奶牛场和3个150头奶牛场改扩建工作。

【畜禽繁育改良】  积极申请并实施良种生猪繁育体系建设项目,省、市批准呼兰区2009年建设良种猪供精场1个(落实在鸿福种猪场),全区新建13个生猪繁育人工授精站点,省畜牧兽医局拨给的器械设备全部到位,鸿福种猪场、义利、宝元、鑫源、金山种猪场全部采用猪人工授精技术,13个生猪人工授精点全面开展工作。二八镇新建种公猪鲜精配送中心,饲养种公猪3个品种6头,8月建成,开始供精,提供鲜精配种2‍580头;杨林乡崔立志开展猪人工授精技术较好,饲养10头种猪,2009年提供鲜精配种8‍000余头;围绕畜牧业标准化生产需要,继续推广奶牛、肉牛优质冻精繁育改良技术,全年奶牛冻精配种2.1万头,冻配率100‍%,肉牛冻精配种2.27万头,冻配率86%。2008年国家项目冻精任务28‍400剂已配种用完;定期组织各乡镇繁育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和实施良种繁育技术。以奶牛肉牛为主,狠抓猪、羊等家畜的人工技术培训。

【畜牧执法工作】  依法加强对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与监督工作。加强动物产地检疫,全面开展到户(场)和到点集中检疫,确保产地检疫扎实有效地开展。强化驻场检疫工作,狠抓了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工作。消毒车辆1.1万余车次,查处动物防疫违法案件15起,销毁病害动物3‍700头只、病害产品6吨,均按规定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共检疫猪23.8万头,检疫禽2‍918万只,检疫大牲畜6‍163头。并建立与青冈、兰西等周边检查站联动机制,为畜禽及其产品流通环节安全有效监管奠定基础;依法加强草原资源监管工作。适时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出动宣传车8台次,条幅18条,利用老城区中心广场法律宣传日活动,发放宣传单2‍000张,宣传资料1‍000份。立案查处草原违法案件5起,对毁坏草原依法强制退耕还草。

【畜牧项目建设】  2009年,畜牧局承担中央第三批扩大内需建设项目2个,一是呼兰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建设项目,另一个是县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两项目于2009年8月正式实施,期限为两年。总体进展情况是,质检站建设项目实验室改扩建360平方米,土建工程已完工,仪器设备138台套已完成招标采购,待省配套资金及2010年中央投资到位后,即可及时完成;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建设实验室200平方米,土建工程已完工,仪器设备24台套已完成招标采购。


渔      业


【渔业综述】  2009年,全区放养水面34800亩,收获面积34‍800亩(大顶子山淹没各类水面1万亩)。全区水产品产量达7‍000吨。鱼种产量1‍500吨。渔业产值实现6‍500万元,渔民人均收入5‍000元,比2008年提高4.2‍%。驯化养鱼面积完成1.2万亩,养蟹面积500亩,绿色渔业面积6‍500亩,综合养鱼面积完成1.5万亩,名特优养殖面积4‍600亩,完成市级“丰收计划”项目2‍520亩,全部达到项目规定指标,并通过专家验收。休闲渔业发展迅速,全区垂钓点40处,面积达到3‍000亩。换发捕捞许可证320本,船舶证书发放320本,船检率达到100‍%。

【渔业生产】  2009年,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承担市农委下达“丰收计划”项目面积2‍520亩,全部为名特优养殖,完成项目面积2‍520亩,均达到项目要求指标,并通过有关专家验收,提高了全区渔业生产科技含量。全区推广名特优养殖面积4‍600亩,生产名特优水产品800吨,养殖品种发展到彭泽鲫、团头鲂、怀头、六须鲶、鳜鱼、湖白鲑、牛尾巴、重唇等20多个品种。调整生产结构,推动综合性经营渔业的发展。利用呼兰区的地缘优势,发展旅游观光渔业。全区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垂钓点40处,面积3‍000亩,鱼的品种、规格都比2008年有很大提高,服务水平和环境条件得到很大个改善。增加效益800万元,游钓已成为渔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渔畜、渔禽相结合的综合养鱼。养殖面积达到1.5万亩,占池塘养殖面积的43‍%。调整技术结构,推广驯化养鱼、复养技术。推广颗粒饲料驯化养鱼和复养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800—1‍200万元。调整质量结构。推广绿色渔业,促进水产品质量提高。全区绿色渔业面积6‍500亩,比2008年提高30%,生产绿色水产品2‍500吨。区双来渔场、区鱼种场已完成水产品产地和绿色水产品认证申报工作。申报面积10‍360亩。按照农业部《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对渔药市场进行了集中检查,对农业部规定的十一类禁用药物进行查处,特别是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进行了专项检查和净化了渔药市场。全区举办各类养鱼技术培训班、研讨会5期,培训400人次,技术咨询、鱼病防治100次,帮助调剂各类水花、夏花2‍500万尾,春片鱼种30万公斤,饲料2‍500吨,销售商品鱼4‍500吨,协调解决资金450万元,科技服务对呼兰区渔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渔政管理】  组织全体渔政人员集中学习《渔业法》、《行政许可法》及《渔业船舶检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提高渔政人员执法素质。完成年检、发放“两证”工作。组织人力物力到各村、屯及渔业生产网点,对渔业船舶逐船检验。对被检船只要求统一着色,统一刷号,并统一配备消防和救生设备。对有证的渔民及时年检,使渔民按时、按季从事生产。全年共年检渔业捕捞许可证、渔业船舶证书各320本。强化水上安全工作。举办了以水上安全为主的渔民培训班,对350个船主进行培训和考试,并签订生产安全责任书。工作安排上分段突出重点的对渔业船舶进行水上安全检查。开江、禁捕期、汛期、大顶子山工程蓄水、封江前进行重点检查。常规检查与渔政管理同步进行。2009年发放“关于加强渔业船舶水上安全的紧急通知”两次,共660份。保证了全年无水上安全事故。加强渔政管理,增殖保护水产资源。2009年渔政管理工作得到了区政府的大力支持,购买了冲锋舟一艘。从4月下旬开始,组织车、船两路出击,对重点江、河段进行巡回检查,对非法渔具进行了清除,对私捕滥捞人员进行批评教育。5月初,把380份“禁渔期公告”、350份“渔船水上安全有关规定”330份“禁渔期通知”发放到沿江、河有关乡镇、村及各渔业生产点。组织渔民集中学习渔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禁渔期公告”35次,联合工商等部门对农贸市场市场水产品检查两次,联合交通局、公安局、海事处等部门对渔船安全检查20天。联合市渔政检查3次,10天。检查出车、船109次,参加检查人员610人次,查处非法捕捞山东大网137趟,13‍700米,地龙挂网800多件、小型迷魂阵362趟700多米,扣押非法捕鱼船6只,没收鱼产品1‍500公斤,销毁电鱼非法网具4趟,电瓶4只,逆变器2套。对呼兰区的两处冰封期水域水质监测、及时上报。共上报20次,完成了水质监测任务;增殖保护水产资源。7月8日,区水产总站组织大规模人工放流活动,将120万尾鲤鱼、鲫鱼、鲢鱼和团头鲂鱼苗放入松花江、呼兰河。落实惠农政策。按照《省财政厅关于2009年上半年石油价格给予财政补贴的意见》和市财政局2009年74号文件安排,为全区320余艘从事捕捞渔船发放燃油补贴203‍022元。


农      机


【农业机械化综述】  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构建全区农机作业生产体。在农机化生产上要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大机深松整地作业。继续对大机深松整地实施补贴政策,推进“三、三”轮耕制,建立合理农机的耕作制度,建立深松整地档案,逐步实行微机管理,确保深松整地三年轮一遍,用好补贴资金,调动农民深松整地的积极性。要严格制定深松整地标准,按照“深、平、细、实、严”的质量标准推进深松整地的实施,实现标准化作业。二是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要逐步推行工厂化育秧,实行机械插秧和机械收获作业环节。三是农机械化示范基地工程。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指导和装备倾斜,组建高水平的农业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四是玉米机械收获作业。分阶段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做好收割机选型工作,在玉米种植区的农机作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中推广应用。五是旱田保护性耕作作业,在玉米主产区进行试验示范,实行垄作免耕播种作业技术和药剂除草作业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为目标,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发挥现有的农机合作社的规模大、机制活、服务能力强的作用,加快推进农机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逐步建立以服务为手段,融生产、示范、推广、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农机服务机制,坚持多元并举的原则,积极将新式农机具、新技术进行引导示范,带动周边的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同时推进农机化维修网点的管理工作,针对区大多数农机维修网点设备陈旧,维修能力严重不足,维修质量难以保证实际情况,拟筹建具备维修资质农机维修网点一个。以发展节约型农机化为目标,构建农机技术装备支撑体系。大力发展高效节能农业机械,区现有农业机械大部分技术含量低,超期使用,不仅效率低下,还消耗能源,按照节能减排要求,通过补贴政策,实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制度,加速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老旧机具,发展节能环保和多功能机具,推动区农业机械化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技术水平提高的方向转变。加大农机新技术推广力度,要做好水稻机械插秧和机械收获、玉米机械收获、机械深松、机械深施化肥、水田节水少耕、保护性耕作、等离子种子处理等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提高农机从业人员专业化为目标,构建农机教育培训体系。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主推技术,抓好农机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一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农机化学校办学条件;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质量;三是强化培训针对性,开展多种方式办学。采取专业培训、联合培训、以会代训、现场培训、农机“科技之冬”等多种培训形式广泛开展培训,努力提高农机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以实现农机管理法制化为目标,构建农机执法保障体系。加强农机化执法管理和服务职能,一是加强法制宣传,深入开展农机普法宣教活动,切实抓好《哈尔滨市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宣传贯彻工作。二是加大执法力度。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抓农机具技术状态升级,促安全生产;抓专项整治活动,促“三率”提升;抓标准化监理站建设,促规范管理;抓创新服务,促工作水平提升。同时强化农机市场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机市场秩序,加强和技术监督、工商等部门的沟通、合作、齐抓共管,切实抓好农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和售后服务工作,严厉打击制售伪劣农机产品,维护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对农机销售人员和维修人员实行行业准入制管理,对无证人员安排组织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农机从业人员业务和技术素质。年内组建农业机械合作组织1个,全区农机合作社总数达到15个。全区培训各类人员3‍891人次,其中驾驶员培训92人次,农机从业人员培训3‍840人次。

【农业机械化生产】  2009年,全区完成大中型机械秋整地115万亩,其中深松59万亩,连片作业达到29.8万亩,达到待播状态114万亩;完成机械根茬粉碎还田60万亩;完成机械化播种214.16万亩,其中水稻机械插秧11.5万亩。秋整地标准化作业程度达到88‍%以上。

【农机新技术推广】  全区完成机械精少量播种130万亩;水稻机械插秧11.5万亩;机械深施化肥168万亩,机械收获40万亩,其中大豆机械收获30万亩,玉米机械收获10万亩,水稻机械收获6万亩。

【农机装备与农机具检修】  全区装备大、中型拖拉机86台,大型农具97台套;装备大中型收割机72台,装备水稻插秧机9台。全年累计检修大中型拖拉机800台,检修大中型农具1‍200台(套)。

【农机化执法管理】  全区各类机车检验率达85‍%;清理黑车300台,清理黑驾200人,拖拉机挂牌率85‍%,驾驶员持证率85‍%,拖拉机技术状态完好率80‍%,主要配套机具技术状态完好率80‍%,拖拉机事故率控制在10‍%以内。


水      务


【抗旱防汛工作】  2009年,呼兰区遭受较为严重的大面积春旱,全区受旱面积达到150万亩,玉米缺苗面积达到80‍%以上,面对严重旱情,区水务局制定实施《呼兰区2009年抗旱行动方案和抗旱保苗行动方案》,积极争取省、市抗旱资金,打抗旱水源井34眼,维修病井20眼,维修泵站2座,购置抗旱设备20台套,较好地完成了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旱情日报、周报和月报工作,较好地完成省防设在呼兰区沈家镇土壤墒情监测站的监测工作。2009年,区防汛工作总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抢结合方针,做到“一个毫不放松”,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三个保证”。即对大江大河和城镇的防洪毫不放松;抓好河流和水库的防洪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度汛安全,确保超标洪水不死人,努力把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区水务局按照“只能水不来,不能我不备”原则,做好各项汛前准备,防汛办编制完成呼兰区《2009年度防汛方案》、《2009年城市防洪预案》和《2009年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水资源管理】  截至2009年11月末,新审核换发工业企业及大机电井取水许可证13份,取水许可管理从单一的水量管理向水质水量全面管理过渡,取水许可证发放率达100‍%,取水许可证审核率达应审核100‍%,从源头上把好水资源开发、使用、配置、节约和保护关。2009年安排区供水计划2‍238.4万立方米,其中公共设施供水708.2万立方米,自建设施供水575.2万立方米,企业直接开采松花江1‍000万立方米。预计完成1‍283.4万立方米,为计划的100‍%。2009年呼兰区纳入全市计划用水重点单位19户,安排用水计划2‍418.4万立方米,实际用水2‍283.4万立方米,计划指标内节约用水110万立方米,实际节水110万立方米。全年审批水源井10眼,对核发取水许可的水源井进行了全程质量跟踪,保证了水源井建设的质量。水源井审批质量监督率达到100‍%,提高监管过程中的科技含量,提高施工及验收技术资料立档水平。彻底杜绝违章建井现象。2009年截至11月30日,共征收上缴水资源费405.6万元,全年可征收水资源费420万元,其中追缴2009年以前欠款252万元。在2008年的基础上增收215万元。

【河道管理】  2009年,收缴河道采砂管理费92万元。按照法定程序严格实施,依法办理《采砂准采证》。每道程序都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既杜绝了腐败现象的发生,又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涝区管理】  涝区管理站负责全区排水泵站10处,构筑物650座,排水干支渠115条576公里的维修,管理和排涝任务,由于许多泵站年久失修,设备老化,为能够在夏季保证农民种地,管理站提前制定了排涝预案,提前做好设备检修工作,在涝区乡镇发生涝情时,涝区工作人员及时安装排涝设备进行排涝。从4月20日至10月30日启动友好、双发、永丰、蒙古、杨家坟、十八垧、胡秀等7个强排站进行排涝。由于利民新堤强排站未建成投入使用和腰堡永丰村涝情较重,采取建临时泵站,筹集资金购买设备,在利民新堤和腰堡永丰村各铺设2台排水设备,从4月28日至9月20日进行排涝,不仅保证了当地农民种地,而且获得了丰收。

【灌区管理】  泥南灌区。2009年,完成离任审计与财务交接工作。通过审计查出泥南灌区职工8人欠2003—2008年承包费491‍676元,其中欠款最多的达128‍912元,最少欠22‍871元。灌区领导到供水水源单位——泥河水库拜访、接洽、沟通;到“引呼济泥”关系单位——绥化永安灌区接洽并交纳5万元引水费用。通过接触、沟通初步了解灌区基本情况,与关系单位加深感情,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供水期间,灌区领导组织职工在干支渠上巡视,发现跑、冒、漏现象马上组织人员处理。防止大水漫灌及浪费水资源现象发生。在比较干旱的情况下,供水2‍580万立方米,圆满完成全年供水工作。腰堡灌区。为了确保灌区供水任务,更好地保障供水,并做到职责分明,各负其责,经管理站与大堡村协商,达成协议,在水务部门服务百姓的基础上,水费由村委会代收,盈亏自负,村委会向灌区交纳部分运行经费,人民币一万元。协议的签定为灌区正常供水提供了保障。检修机泵,保障供水,顺利完成灌区供水工作。4月初,组织技术人员对高低压配电设备、启动设备、水泵等进行了全面检修,安装、调试。供水期间从未出现因设备设备故障停水的事件发生,24小时值班值宿,达到随时要水随时供水。春季泡田期间,每天凌晨3点开始供水,晚11点停水。全年腰堡灌区共供水350万立方米,用时610小时,用电15.9万千瓦/小时。为腰堡3000余亩水田提供了充足水源,使灌区水稻获得大丰收。

【供排水管理】  2009年,全年自来水公司总收入750万元,公益事业管道更新改造两处:二道街DN300供水管线220延长米,文明东路DN200供水管线440延长米。4月,自来水公司为呼兰军械仓库驻军单位铺设DN150给水管线600延长米。9月,改造光明路段水干线与排水交叉DN200管线穿越一处。10月,先后完成文明小区DB150管线94延长米,DN100管线68延长米,大江广厦1#DN100管线15延长米,萧乡名苑小区DN150管线80延长米,二供热鑫阳小区DN100管线56延长米进户管线的施工任务,2009年铺设多种规格供水管线2‍100延长米。完成土方量5‍528立方米。安装居民、企事业单位水表1‍580块,处理支干线漏11处,居民维修40户。完成排水管线8‍736.15米,清淘检查井187座,清淘雨水井363座;更换和维修检查井58座、雨水井108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