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

呼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8-03-28

教      育

【教育工作综述】  2009年,全区有中小学校135所,其中小学99所(城区小学5所,农村小学94所);初中19所(城区初中6所,农村初中1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其中城区3所,农村5所),民办初中1所(位于利民开发区)。高中5所(普通高中4所,民办高中1所);职教中心、国办幼儿园、特教中心、广播电视大学、教师进修校各一所。全区在校学生53‍386人;其中小学生30‍728人,初中学生14‍619人,特殊教育学生139人,职业教育学生990人。在职教职工5‍400人。民办学校132所,学生9‍142人。

【教育经费】  2009年,全区教育事业经费支出总额27‍835万元,其中商品服务类支出3‍355万元,其他资本性支出1‍039万元。人员经费支出23‍451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270‍424千元,比2008年259‍757千元,增加10‍667千元,增长4.11‍%。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税费12‍470千元,比2008年10‍020千元,增加2‍450千元,增长24.45‍%。事业收入(包括学杂费)4‍698千元,比2008年5‍665千元,减少967千元,负增长17‍%。因2009年工改增资兑现、义务教育保障和中职专项资金下拨以及各级政府用于教育税费的增长,教育费附加征收力度加大。2009年教育经费投入在2008年增长基础上进一步增长。各类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全区普通小学生均事业费4‍737.63元,比2008年3‍737.77元,增长26.75‍%。全区初中生均事业费5‍633.16元,比2008年5‍142.16元,增长9.55‍%,普通高中生均事业费4‍291.17元,比2008年2‍821.21元,增长52.1‍%。职业高中生均事业费7‍387.83元,比2008年4‍998.01元,增长47.82‍%。各类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支出为487.47元;普通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支出988.13元;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支出913.56元。教育费附加收入1‍247万元,全部用于学校基本建设、校舍维修及教学仪器设备购置支出。

【改善办学条件】  2009年,全区基本建设项目完成2处,建筑面积3‍159平方米,建设投资420万元。其中省、市投入专项资金209万元,区财政投入49万元,捐助资金约162万元。其中石人镇中学教学楼,寄宿制项目,建筑面积2‍639平方米,投入资金358万元(其中捐助资金100万元);长岭镇中心小学综合楼,捐助项目,建筑面积520平方米,投入资金62万元。扎实推进了呼兰四中、五中、东方红小学、利民二中、大用中学等五所学校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任务,市、区共投入470多万元,完善学校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顺利通过省里验收,利民二中被评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先进单位。2009年,投入资金400余万元维修农村中小学校舍56处。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教师队伍】  2009年,以广泛开展“全员恩师工程,全员学领工程,全员自律工程”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要做到思想上引导、生活上指导、学习上辅导、心理上疏导和智能上育导。积极组织开展“三字一话一文一课”基本功大赛等活动,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名师队伍逐渐壮大。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省模范教师3名,全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全省优秀教师6名,市优秀教师180名。通过公开考试,聘用28名本科毕业生到呼兰一中任教,充实了高中教师队伍。区教育局大力开展师德建设工作。组织两次优秀教师报告会,全区教师深受教育,形成了良好的师德师风。全区涌现出省特级教师1名,市级骨干教师60名,市师德优秀教师69名,市师德标兵1名。

【学前教育】  2009年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管理,1月、8月各利用9天时间有针对性地举办两次幼儿园园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了幼儿园园长、教师的岗位能力和业务水平。11月,按照《哈尔滨市规范幼儿园验收标准》,制定呼兰区二级园和三级园规范幼儿园复评检查验收标准,联合区卫生局组织两个检查验收组,检查验收112所幼儿园,其中19所二级园,93所三级园,应检率达全区幼儿园总数50‍%。

【九年义务教育】  根据教育形势的新发展,区确定网点布局调整目标:到2010年全区调整为47所小学,22所中学。2009年调整已完成96‍%以上,使办学更加集中,办学条件更加优化。部分学校的教师、校长实行了轮换制度,使人人都可以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基本消除择校现象,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指导各学校实施以“质量留人”的策略,巩固控辍成果,并通过重点扶持、重点倾斜等手段,保障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教育教学的相对均衡发展。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高中教育】  区教育局以切实提高高中教育质量为目标,建立并完善高中教育质量检测评估考核体系,深入开展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9年高考达到一表分数段学生125人,达到二表分数段学生368人(不含一表),艺术体育录取总人数210人,进线总数达890人。2009年,区教育局经深入研究,要求各学校必须梳理学校发展历程,开展广泛的、深层次的研讨,整理出属于自己的、独到的校园精神。呼兰一中首先确立“乐于攀学,乐于成志,乐于超越,做优秀中国人”的校园精神。

【德育工作】  全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举办了全区课本剧大赛,有300余名师生参与了演出,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聘请了市少年犯管教所所长来呼兰区举办法制讲座,400名中小学生参加了此项活动,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法制教育。9月份相继开展了全区高中、初中、小学“十佳教师”评选活动,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树立了先进,确定了典型,弘扬了正气。2009年全区有40名班主任获市级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有10名教师获得市级德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

【文体艺教育】  2009年全区有30余名学生获书法、绘画省、市级奖项。有3所学校获市级艺术基点校称号。9月20—30日的学校艺术节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举办了中小学生文艺会演和开展学校艺术节活动,是对全区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水平的一次大检阅。

【教育教学改革】  依据《呼兰区教育教学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要求,通过开展教育教学质量年系列活动,全区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中考成绩全区有97人考入省级重点高中,比2008年增加35‍%。在哈尔滨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总结表彰过程中,呼兰区提供的展示材料和展板,受到市教育局、省教育厅、教育部领导一致好评。

【特殊教育】  区教育局协调区财政局为随班就读学校教师解决了特教津贴,特教津贴由财政按每人每月每生5元标准发放。

【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呼兰区被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授予“黑龙江省远程教育工程先进区县”称号。利民二中、大用中学被授予“黑龙江省远程教育工程先进项目学校”称号,5人被评为省远程教育工程先进工作者。省教育厅奖励呼兰区两套远程教育“班班通”设备,配发给利民二中和大用中学,年底两所学校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组织各校相关人员进行中小学综合管理系统,共培训3期,80人参加此次培训。中小学综合管理系统在学校的学籍管理和中和素质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局机关建成视频会议室,开通视频会议系统。呼兰一中、四中申报为“绿网教室”,为学生节假日期间提供良好的上网环境。在哈尔滨中小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比赛中,获优秀组织奖。呼兰二中学生作品《草坪监视器》获二等奖,呼兰五中、铁路小学学生作品获优秀奖。呼兰五中被授予“哈尔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实践基地”称号。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责任,明确工作思路,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组织开展首届“网通杯”(原“通讯杯”)教师、学生电脑作品比赛,征集作品近百件。被市教育局授予“2009年哈尔滨市信息技术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职业教育】  2009年区教育局加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力度,整合职业教育生源。制定并下发了《哈尔滨市呼兰区教育局中职招生工作意见》。5月份召开了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会议,进一步增加职业教育生源。为解决好学生就业的出口问题,同天津三G手机、肇东水利技工学校等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对324名家庭贫困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资助。每人每年资助1‍500元。加大了涉农专业免费培训的宣传力度。

【成人教育】  呼兰区加强成人文化学校建设,“三位一体化”学校建设,利用学校的办学场所、设备和教育资源,创建了呼兰区农民学院,在农闲时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和引领性培训,开展农民工转移培训,共培训农民工5‍000余人,转移农民工300多人,发挥了农民学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功能,开放了学校的图书室、微机室、远程教育网,为农民提供学习的场所。

驻区大专院校

【黑龙江大学呼兰校区】  黑龙江大学呼兰校区管理委员会班子成员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班子的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校园的能力,坚持和完善领导班子集体学习制度,制订学习计划,领导班子集体学习每学期不少于2次,领导干部自学时间每月不少于10小时,并能认真做好笔记,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提高领导干部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通过学习,领导班子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群众观和生命至上的安全观。确保理论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班子的执政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针对校区职工中工人多、干部少,学历层次较低,将来不能适应构建和谐校园的需求的实际情况,校区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学习工作。坚持在日常工作中渗透思想教育,不断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会议精神的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职工的头脑。为特殊岗位员工提供上岗资格培训,培训锅炉工3人,水质化验员1人。鼓励职工通过自考、函授等方式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以“工会活动日”为载体,以“职工活动室”为活动场地,加强“职工之家”建设,开展职工篮球赛,增强职工文化体育素质。

运用学校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产管理规范化。财务科根据校区的实际,在汇总各部上报预算的基础上,编制了全年的收支预算,按照上级的要求及时、准确报送相关的财务报表和年度决算,及时向领导反馈经费执行情况和财务收支情况。总务科严格执行安全作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确保了水、暖、电的安全运行,较好地完成了供水、供电、供暖、庭院绿化、室外卫生、平房防寒等工作,改善了办公环境。在各项工作中树立节约意识,量化和细化各项支出,为校区节约资金。保卫科通过图片、消防知识讲座等形式宣传,建立完善组织机构,以每天安全巡查和全年四次安全联合大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排除安全隐患,加大夜间巡防密度,有效控制可防性案件发生。产业科将固有闲置房屋和车库进行重新调整使用,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年初繁育绿化花卉1.3万余株,满足了校区绿化花卉幼苗的需求。还繁育了丁香和偃伏梾木等绿化苗木,为将来园区绿化作准备。校区农场现有耕地面积52.26公顷,其中甜菜试验地6公顷,布罩区1公顷,玉米试验地3.9公顷,大豆试验地2.2公顷,高粱试验地0.5公顷,银中杨树4.6公顷,压绿肥6公顷,外租27公顷。在以往为农学院、甜菜研究所、机电工程学院等部门提供科研用地的基础上,2009年又为生命科学院提供了水稻试验田。在服务对象不断增加的同时,用地的轮作、田间管理等方面又有了新的要求,农场人员能够精诚合作、锐意进取,不但保证了各项基础服务工作的质量,而且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呼兰校区为生命科学院的生物工程中心、校工会的休闲点在供水、供暖、供电、安全保卫、环境卫生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并为其提供场地支持。呼兰校区全力配合生物工程中心酸菜基地的建设,按照学校的指示精神,暑假期间,农场职工克服重重困难,在校区呼兰其他部门的协助下,在半个月之内将农场整体迁移,将原农场土地全部让给生物工程中心,为酸菜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最大的场地支持。校区还为经济作物研究所通勤车提供了车库。

【哈师大呼兰学区】  2009年是原呼兰学院与师大合并的收官之年。学校党委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促进校院之间的实质性融合”。呼兰学区管委会深刻理解学校党委的这一要求,把消除合校及合校进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针对原呼兰学院教职工购房、引进人才住房分配等与师大现行政策不符,引起部分教职工情绪不稳定等问题,分不同层面积极主动做好疏导劝解工作,同时也主动和学校主管领导,主管部门汇报、请示、协调沟通,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消除了不和谐因素。影响实质性融合的另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干部的安排问题。特别是自2007年合并之初由于干部数量大,不可能对每个干部及时做出适当安排,学院原有部分正、副处级干部暂时降格任用。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干部势必产生情绪不稳定,工作热情受到影响。学区党委一方面在民主生活会上请大家畅所欲言,讲出心里话,引导大家认清合校大局,理解学校党委的暂时困难,讲清党员干部应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一时得失,确保工作平稳,个人心情舒畅。同时学区党委也积极向学校党委组织部门和主要领导反映这些问题,引起学校重视,促进干部安置问题逐步加以解决。保证学区干部队伍一直保持思想积极,工作上各司其职,尽职尽责,主动承担困难。干部队伍和谐积极,确保学区各项工作平稳顺畅。2009年末呼兰学区管委会完成合校过渡时期的历史使命。

学区管委会全力为学区学生工作服务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学生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以各院为主垂直管理,依据这一工作原则,以不越权、不越位为前提,拾遗补阙,以保证学区工作平稳为主旨,集中精力抓好学生社团等校园文化活动,活跃校园气氛。先后开展了学区内的“迎新生篮球比赛”,各种主题演讲比赛,纪念“一二••九”征文大赛;组织专题文艺晚会四场;组织了鼓励学生成才的“校园新星大赛”。充分利用板报、广播站等形式强化校园文化气息,营造大学校园应有的生活氛围,促进专业之间的交流。针对呼兰校区地处闹市区、周边环境复杂,大力强化宿舍管理。成立由学生工作办牵头的舍务管理委员会,坚持每周对学生宿舍进行检查评比,发现问题及时汇总、通报给各个专业,较好地协助各院做好宿舍管理工作,确保三年来宿舍工作平稳安全。缓解了各学院工作压力。在工作过程中,坚持经常召开驻呼各单位辅导员工作会议,及时通报反馈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对突发事件集中指挥,统一协调。防控甲流工作中,由于组织得力、工作落实迅速,确保新生入校时对全体新生和家长进行近万余人次的体温检测,完成了学校交给的任务。

学区重视安全工作,呼兰学区在校学生7‍000余人,学区坐落在一个老县城的居民区中间,这里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治安环境、交通环境等方面都较其他几个学区情况复杂得多,为有效贯彻落实学校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学区领导数次召开会议,商讨安全工作,分析情况,解决问题。真正将学区安全工作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坚持经常组织有关部门人员一起深入学区各单位,了解安全工作情况,排查安全工作隐患,及时解决安全方面存在问题。特别是节假日、新生入校等特殊时期,领导都能亲临一线指挥领导安全工作。突出工作重点,攻克难点,以防为主,管防结合。工作中加强重点部位的管理和防范,学区领导和综合办保卫科等人员经常检查防火、防毒、防水、防盗重点部位,如实验室、微机房、药品库、变电所、公寓、食堂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向有关单位下达整改通知单,事后及时催办,使得整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加大校园检查巡逻力度,确保值班制度检查到位,落实到位。学区也经常与驻呼单位所属领导沟通,帮助他们共同解决安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如计算机学院、物理学院防护栏问题、西语学院语音室防护栏问题等,这些安全隐患都逐一得到了解决。为了保证校园的日常安全秩序,保卫科在保卫人员短缺的情况下,建立巡逻制度,组织人员每天在校内进行巡逻,特别是加强重点部位的巡逻,在特殊时段巡逻延伸到师专路,为校园的平安提供了保证。

科      技

【科技三项费】  截至2009年11月,区科信局累计下达科技三项费1‍776万元,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1项、市级科技成果1项;工业技改项目1个;乡镇工业规划技改项目1个;立项实施市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2项,实施申报市级科技项目30项,引进资金800万元。完成专利申请66项,专利授权42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30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职务授权专利12项,其中科研单位4项,企业8项。全区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达2‍180万元。

【科技立项服务】  科信局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情况调查,编制产学研合作发展规划,整合全区科技创新资源,逐步健全完善专家人才数据库、企业技术人才库、科技项目储备库、农业技术人才库等,搭建产学研合作对接平台。引导和鼓励各乡镇(街道办)和企业主要领导主动到高校院所洽谈合作事宜,实现直接对话沟通,全面提升产学研合作的对接协商层次,推动落实一批重大科技合作创新项目。至2009年底区科信局已与东北农大、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省农科院、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兽研、哈尔滨国家大豆工程研究中心等8家大学大所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交往,建立了密切友好的合作关系。为地方有关企业与大学大所嫁接了一些项目,经区科信局直接确定的合作项目已达9项。较典型的合作项目有哈尔滨顺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无糖烘焙甜味改良剂产业化项目》总投资260万元,申请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60万元,该项目产业化后,可实现年产3‍000吨甜味剂,实现收入4‍500万元,利税684万元;“正阳河”二期工程建设项目,落实首批专项资金50万元,该项目采用国际化运作方式,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充分利用开发区大学城的科研资源,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年综合生产5万吨,预计实现销售收入9‍000万元,利润1‍800万元,上纳税金950万元;哈尔滨三发新型节能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利用炉底渣生产新型墙体砌块》项目,已完成投资1‍100万元,年可综合利用粉煤灰、炉底渣8万吨,节水30‍%、节能率提高65‍%,减少用煤7‍000吨。该项目达产后,可实现新增销售收入2‍000万元,新增税金332.59万元。

【区校合作工作】  区委、区政府为加强呼兰区与各高校和企业之间交流协作,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凸显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实现共赢、促进区、校、企对接,成立呼兰区区校合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科信局)。2009年初召开了区校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呼兰区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由科信局组织协调各部门、驻呼高校在华德学院建立呼兰区首个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园于9月26日正式揭牌,其主体建筑为四层,使用面积1‍700平方米,内设29间写字房。下设综合培训部、信息宣传部、企划外联部、安全管理部、科研开发部、基金管理部等多个职能部门。已经吸引入驻创业团队11个,经营范围涉及商贸流通、农业开发、文化教育、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等多个领域。创业园的发展建设受到了市委书记率领的考察组的一致好评。

【推进防控建设】  根据区政府的指示精神,按照城乡电子防控、视频会议及电子政务三网合一的要求,科信局组织制定“天眼工程”实施方案,协调开发区、区公安分局、城建局、区广播局、电业局、财政局、电信运营等相关部门,对电子监控点位、线路进行踏查,确定了60个点位,采取分光器组网,光纤路由,数字智能传输,设计投资280余万元。

【服务外包工作】  经科信局多方协调,组织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等有成果和条件的单位参加哈洽会,扩大呼兰区服务外包企业的影响,宣传呼兰区对服务外包的相关优惠政策;依托呼兰区相关院校,确立1—2个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设置服务外包专业,为服务外包蓄积人才。

【科技进步考核】  按照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的有关要求,2009半年科信局全面启动2007—2008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县)迎检考核准备工作。通过近1个月的努力工作,完成科技进步工作领导与管理、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技发展三大项31条标准的情况调研、基础数据汇总、佐证材料综合等工作。其中,科技部对区政府三项一票否决指标考核顺利通过省科技厅的初检并上报科技部。

【科学技术普及】  2009年“科技活动周”、“三下乡”、“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工作期间,针对农村养殖户的需求,邀请有关专家进行防疫专题讲座3期、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75人次,发放宣传手册4‍000余份。已累计举办技术培训班213场次、电视专栏讲座14期、印发技术资料近3万份,培训师资160人、骨干8‍000人,系统培训农民11.2万人次,使农民户均1.5人以上受训,80‍%以上农民掌握了1—2项农业科技新技术,有效提高了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

气      象

【气象工作综述】  2009年,气象局被列入全区首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单位。在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认真制定学习计划,按照学习计划组织学习,并对每个阶段学习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取得很好的果,干部职工理论素质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有了提高,切实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奋发向上精神风貌。加强业务理论与业务知识培训与学习,努力为职工创造宽松学习环境,提高职工业务能力与服务能力。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使干部职工知法懂法,依法办事。对职工各类学习笔记进行自检,严格按照规定验收。气象局以全区实施“三优”工程、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契机,积极开展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单位、创文明城区主题活动。每周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参加一次“义务劳动日”,对本单位责任区内的白色垃圾、丢弃物进行清理,对责任路段进行清扫。同时,把“义务劳动”活动内容进行丰富,在保洁时把活动与宣传教育相结合,发现乱扔垃圾的行人,及时说服教育。通过“义务劳动日”活动,增强“爱城市、建家乡、创文明”的责任,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目的,带动市民、感召社会各界爱护家园,保护环境,形成文明、健康、卫生的生活环境。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积极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作用。2009年是“整顿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年,局召开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传达学习区直机关工委下发的《关于在区直机关开展“整顿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年活动方案》和《关于加强呼兰区党政机关工作纪律的八条规定》等文件精神。要求干部职工不断加强工作作风,塑造形象,提高工作素质,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能力,使气象局工作作风不断改进,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设专人负责文明单位创建工作,11月12日顺利通过市文明办对气象局市级文明单位复查验收。2009年,初对党风廉政工作进行了认真安排部署,健全和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力度。根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及时建立以局长为组长,纪检监督员为副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成员的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党风廉政建设现状,专题分析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先后组织召开多次专题研究分析会议,为在全局全面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2009年7月1日,被呼兰区直机关工委授予“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制度健全,制定操作性很强的局务公开制度,并按时公开规定的项目并严格执行,建成了学习型部门。

【气象业务管理】  强化业务管理措施。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造成气象灾害越来越重。区气象局加大业务管理力度,强化业务管理措施。分解目标,层层落实,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狠抓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严格奖惩制度,实行奖优罚劣,激发职工自觉完成本职工作热情。业务质量稳步上升。2009年,启用自动气象观测站进行观测。全体业务人员努力学习,尽快适应新业务工作需要,业务质量稳步上升,全年地面气象测报平均错情率0.0‰;24小时一般降水预报质量准确率(Ts)80‍%以上,24小时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质量准确率(Ts)74‍%以上,24小时温度预报绝对误差在±1.6℃;24小时降水、温度短期预报准确率在上级部门规定标准范围内。

【气象防灾减灾】  在气象灾害应急及气象灾害预警建设和管理中,编写呼兰区大风与沙尘暴、重大暴雨灾害、重大暴雪灾害、冰雹灾害等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加强与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体系建设与管理。根据呼兰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业务实际,实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预报服务产品,充分发挥网络、电话、传真、广播电视及气象信息员(乡镇气象协管员17人,村屯气象信息员185人)等作用,及时将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到各街道、乡镇乃至村屯,扩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覆盖面,覆盖率达95‍%以上。

【气象服务与决策】  每到农业气象服务的关键时节,提前针对农业服务各时期的特点,积极制作农业气象情报,报送区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全年共完成各类相关气象服务信息计有气候评价共17份;干旱监测信息共25期;气象信息10期;预警信息共20次;气象专报4期;决策气象信息4期;秋收秋翻气象服务信息5期;汛期系列化服务气象信息3期;农业系列化服务信息3期;特色农业专项服务气象信息2期。

【自动雨量站】  2009年4月9—14日,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区16个加密自动站进行全面检修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上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以保证仪器设备运行正常,在2009年呼兰区抗旱保苗的气象服务工作中了关键作用。在汛期到来之前,进行监测网络业务自查,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彻底检修,并对防雷设施进行自检自查,确保仪器设备安全正常运行,保证汛期服务需要。

【人工影响天气】  区气象局不断完善人影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接收能力和资料分析处理能力有很大提高,灾害性天气预警能力明显增强。区人影办全体工作人员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增强了作业指挥,科学设计作业方案,指挥能力。规范管理力度,人影作业安全系数不断增大。区气象局会同区财政局、区农委编制呼兰区2009年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计划,并报请区政府批准,为全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有序开展,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及不断增强人工增雨防雹作业能力奠定了基础。配合市降雨办对高炮、火箭进行检修,并对检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使所有作业装备性能良好,处于临战待命状态。监督各炮站严格执行省人影办颁发的八项安全管理制度和高炮作业流程。完善安全设施。4月,对全区10个防雹炮站的电源系统进行全面改造,安装电源避雷器,由专业防雷工程公司进行设计和施工,改造后的电源系统达到了防雷规范要求;层层落实安全负责人,要求各乡镇、炮站都分别确定一名安全责任人,把安全工作贯穿到每个环节,确保人影作业安全有序开展;经常深入炮站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并且与区农委、区安监局、区财政局等单位深入炮站进行联合检查,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加强对炮手的警示教育。区人影办常把外地发生事故的案例作为反面教材,教育炮手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做到警钟长鸣。通过高频电话和下发文件等形式部署安全工作,做到了常抓不懈。气象局领导靠前指挥,出现强对流天气时,冒雨深入炮站现场指挥作业,确保作业安全性。提高人影作业人员操作水平,加强岗前技术培训。4月21—23日,采取下乡分片办班形式,对全区40余名炮手进行岗前培训。实地授课既方便炮手就近学习,又便于对知识的掌握,经考试全部达到持证上岗标准,为全年人影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5月14日,召开2009年度全区气象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人影工作。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及各乡镇乡镇长、主管乡镇长、街道主任、副主任、气象协管员、各炮站炮班长参加会议。副区长赵新宽就全区如何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雷电防护工作、乡镇雨量站建设及管理工作做了具体安排部署,并与各乡镇签订目标责任状。全年实施火箭增雨作业4箭次,耗弹16枚;高炮增雨5炮次,耗弹111发;高炮防雹作业222炮次,耗弹5431发,累计受益面积483.5万亩次,创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

【防雷周期检测】  防雷检测覆盖率不断提高完成呼兰区易燃易爆和人员密集场所及多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防雷装置检测工作;对所辖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构)筑物的检测覆盖率达到100‍%,发现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有效地预防或减少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对全区防雹炮站的避雷系统进行全面改造,安装电源避雷器,改造后的电源系统达到防雷规范要求。

【气象宣传】  建立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主抓宣传工作的领导和信息员。制定宣传信息工作管理办法,激励措施和宣传手段,配备数码相机等宣传设备,在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下乡,“3.23”气象日、安全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等大型活动中,气象局印制3万多张宣传单(卡),图书等资料,走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广泛宣传,普及气象科技知识和法律常识。走进田间地头,送到农民手中。在扩大气象科技知识、气象法规宣传覆盖面、提升气象工作形象上,取得一定效果。截至12月末,气象局在《中国气象报》、《黑龙江日报》各发稿1篇,《黑龙江气象信息》发稿7篇,《哈尔滨气象简讯》发稿6篇,《呼兰报》刊登1篇。

【气象安全生产】  气象局始终注重安全工作,强化安全意识,时刻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逐步完善行车安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防雷安全、安全保卫等方面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局领导与各股股长分别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多次召开全局安全工作会议,定期对工作区、生活区的水、电设施和防雷设施(包括防雹作业点)进行检查,配齐了灭火器等必备设施。对车辆进行全面检修,杜绝安全隐患。安排专人维护计算机网络,确保单位计算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经常进行自检自查,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使气象局生产安全稳定发展。

【气象行政管理】  为了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2009年初,区气象局建立一整套局务管理机制,如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安全管理责任制、工作激励机制和创新机制,严格工作纪律和考勤制度,促进全体职工多想事、多干事、干好事。动员全体职工不仅要认真完成好日常的本职工作,还要勤动脑、多思考,进行工作创新。凡是工作在本局或在全市、乃至全省有突出贡献的,有创新的,都将会受到不同奖励。局务公开工作更加深入,单位各项工作都做到了公开、透明,单位一些事务实行民主参与、集体决策。认真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努力做到依法行政。为进一步加强呼兰区气象行政执法,保障气象行政管理工作依法进行,按照市法规处和区法制办的要求梳理执法依据、明确执法责任、分解执法权限,建立完善相应规章制度,确保局气象行政执法工作顺利进行。规范防雷工程管理工作,推进防雷工程图纸审核、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工作。

驻区科研单位

【黑龙江省农机维修研究所】  科研工作。2009年承担废旧柴油再生质量检验项目,已按计划完成征求意见稿;再生润滑油质量检验,已按计划完成征求意见稿等国家标准2项。完成农机维修设备选型;农机专业合作社维修能力规范农业部课题2项。承担柴油发动机电喷系统维修研究项目已通过课题鉴定;液压系统不解体检测仪项目已通过课题鉴定省科技厅课题2项承担新型喷油器试验器研究项目已通过课题鉴定;辊轴类零件表面高频熔覆修复工艺及设备的研究项目已完成向省科技厅申报工作,并完成科技厅组织的答辩;新型农用动力机械维修工艺的研究已完成数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现场维修切削设备的研究已通过课题鉴定;4Y-2型玉米收获机项目已完成了河北邢台、黑龙江的呼兰、青冈、宁安、肇州、齐齐哈尔的全部田间中试任务;经过对样机的中试表明,各项技术指标能够达到设计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在生产效率和收获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造价低廉,只相当于其他同类产品的2/3,配套动力和消耗功率小,只相当于其他产品的1/2,节能环保、性价比高,同时样机采用的立式摘穗技术,损失率极低,深受农户欢迎。该项目技术已经转让,受让厂家正准备在2010年小批量试生产;等财政厅自拟课题5项。

农机维修学会工作。2009年筹备中国农机学会农机维修分会第九次代表大会暨第十四次全国农机维修学术会议,通过中国农机化信息网和《农机使用与维修》杂志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会议论文52篇,会议拟定于2010年初举行。

农民工培训。2009年农民工培训中心改变以往的培训模式,由过去的找学员转变为老师走出去,到各市县去集中办班培训。既节省了经费,又方便了学员。

科技产业化及对外合作。2009年农业机械维修研究所对科技产业化部门进行内部合并重组和资源整合,形成以农机技术研究室、试验工厂为核心并以4Y-2型玉米收获机生产项目为主体的所经济开发公司,以表面工程技术研究室为核心的龙达成套设备检修公司,以检测技术研究室为核心的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和以燃油喷射技术研究室为核心的哈龙达喷油泵服务站等4个支柱产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产值达到1‍500多万元,纯收入150多万元,工作质量和效益都得到提升。农业机械维修研究所加大对玉米收获机项目的管理中试力度。积极开展科研成果转化,与山东泰安金石集团合作,两家共生产30台样机,对玉米收获机进行小批量中试试验。机器售出后,经过10月份20多天的跟踪服务,发现一些部件可靠性较差等问题,经过不断的跟踪改进、完善,产品的性能已经过关,顺利地完成了一个收获作业期。做到“不丢穗、不落穗,扒净率在90—95‍%,玉米秸秆完整”效果良好。该项目共取得国家专利10项,为了防止产品在批量上市之前技术流失,农业机械维修研究所将全部售出的产品召回并分解,确保该产品在2010年顺利上市。该产品已经通过省农机试验鉴定站的产品鉴定和推广鉴定。

吉林石化、大庆石化达检修项目。2009年4月,表面工程技术研究室和龙达成套设备检修公司完成对吉林石化化肥厂、动力二厂的大检修任务。6月,完成对大庆乙烯化肥一厂的压缩机壳体、化二厂的配件加工修理项目。9月,完成对大庆乙烯化肥厂透平体的修理并分几次对吉林石化动力二厂进行检修。这些检修项目均获甲方好评,并创造较好经济效益。

燃油喷射技术进步和社会化服务。农业机械维修研究所的燃油喷射技术研究室始终站在行业的技术前沿,千方百计提高燃油喷射维修技术水平。先后深入农场、混凝土搅拌站、公交公司等单位进行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同时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形势,努力拓宽服务渠道,设立沈阳办事处,大力开发辽宁市场,取得了一定成效。已有省内外客户1‍500多家,既服务了社会又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2009年检测站经过农业机械维修研究所自筹资金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检测质量、检测速度得到较大提高,全年检测机动车4‍000多辆。

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动员全体党员、中层干部开展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性的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不断提升职工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开展“先优模”评比工作,大力弘扬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表彰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其中有7人获“省农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组织春节游艺会、职工篮球赛、四院所篮球赛和军警民篮球友谊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党员干部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工作,进一步开展对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活动。

《农机使用与维修》杂志为国家级刊物,双月刊。2009年,编辑出版《农机使用与维修》期刊6期,发行量有所增长,刊登论文616篇,计816页,126.7万字,论文质量显著提高。《农机使用与维修》杂志社创收41万元。其中版面费24万元,杂志款11.5万元,广告费5.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