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

呼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8-03-28

群众文化


【基层文化站建设】  基层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如期完成。方台镇文化站建设是2008年中央拉动内需新增投资项目,这个项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2万元,省级财政补助资金18万元,项目小,但影响大、要求高,因呼兰区地处北方受气候影响冬季不能施工,要求此项目2009年6月底完工。文体局会同方台镇领导克服重重困难,仅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前期准备、征地、建设等工作,现已交付使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2009年黑文改发2号文件要求,文体局协调相关部门,恢复区内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机构,落实了编制、人员。为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打下坚实基础。2009年图书馆添置25台电脑、接入了10兆光纤,增设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演播室,增加了服务职能,完成了区级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工作。文体局积极争取市图支持,优化馆藏结构,整体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村级文化资源共享设备也于2009年底到位,在每个村都建一个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工作室,向基层群众免费提供数字文献资源。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在传播优秀文化、帮助农民科技致富、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送欢笑到基层”活动】  2009年落实《黑龙江省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送戏下乡赴基层演出活动实施方案》和黑龙江省文化厅《送欢笑到基层演出活动》文件精神,呼兰区人民艺术剧院在区文化体育局组织下,于2009年8月6日至9月30日开展了以“送戏到农家、欢乐你我他”为主题的送戏下乡巡回演出活动,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呼兰区人民艺术剧院创排了一批涉及农村题材的优秀剧(节)目。通过近两个月的努力,宣传演出40余场。在巡回演出到白奎镇时候,巴彦邻近村民得知后强烈要求,区人民艺术剧院又深入巴彦友情演出2场。受到省文化厅赞赏。省文化厅发起的“送欢笑到基层”活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项重要举措,是一项文化惠民工程,也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效途径和载体,符合呼兰区实际,符合农民群众愿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谐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农村腐朽文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国庆节欢乐广场系列活动】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在区委宣传部指导下,开展国庆节欢乐广场、欢乐社区系列文化活动,国庆期间在中心广场举办7场文艺专场。参与演出人员300多人,每场观众都达到四五千人。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电影公司在天主教堂广场举办了《呼兰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百部爱国主义影片”露天放映活动》。此项活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为契机,对百部优秀爱国主义影片进行露天放映,丰富活跃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旨在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推动呼兰区文化建设,引导人们勿忘国耻、牢记历史,增强爱国意识,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诚信、务实、创新、卓越”的理念,更好地建设祖国和家乡。受到广大电影爱好者好评。参加并承接省、市举办的各项文化体育活动,宣传呼兰扩大影响。组织参加市第七届合唱艺术歌会,推动区群众性合唱艺术的繁荣发展;承办“送汽车下乡活动”,承办哈尔滨市全民健身展示活动,承办哈尔滨市少儿田径分龄赛。通过以上各项活动为载体,宣传呼兰。

【呼兰区新华书店】  2009年,呼兰区新华书店全年销售完成858万元,同比超额完成73万元;实现利润24.8万元,同比超额完成9.6万元。以“确保教材订数,重点加强教辅发行”为工作思路,严格遵守国家对教材、教辅发行的有关规定,按照市教委圈定的征订目录,做到凡是订单上有的争取开全科、订满数。针对“教材版本复杂和品种繁多”等困难,严把“订单关”。即业务员和班组长共同填写订单、业务科长查对、业务经理复核,避免学校错订、漏订和重订现象的发生。同时做好教材调剂工作,对学校追加、追减的订数及时调剂、上报,确保教材足额、配套、齐全。面对循环使用教材的规定,在订单下降100多万情况下,经全店职工多方努力,销售“资源与评价”50多万元,使销售损失降到最低。利用“天鹅书市”开展优惠促销。在各种节假日展开优惠促销活动,到机关、部队、学校送书征订,配合区有关部门送科技、养殖等图书下乡。同时全年处理不良资产39万余元,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萧乡诗社诗友活动】  2009年3月21日,社员王卓平、姜立凭、陈淑艳、陈丽华、张明艳五人应邀参加《长白山池南撷韵》诗赛颁奖典礼,赛事有百余人参赛,10人获奖,其中5人是诗社社员。同日张文学带队,王玉朋、苏文华、郑宪文、刘景兰、艾永生、许振飞、温广翔等人应邀去依兰诗词采风,受到依兰诗词楹联协会热情接待,两社部分诗友进行诗词交流。3月22日,吉林白城诗社张文学、温贵君来访。参加《哈尔滨诗词研究会》成立庆典。5月9日,萧乡诗社16人参加望奎诗词协会每年一次梨花诗会。5月16日,萧乡诗社举办孙觉老师《兰水情深》再版庆典。30日,诗社组织14人去郊区进行春种农作物诗词采风。5月31日,诗社参加大连辽南诗社“牡丹园杯”诗词书画大赛,8月29日,邮去参赛诗词稿21件(21人)46首。6月28日,康金《八卦街》杂志举办创刊十周年庆典,诗社张文学、王锐、刘成海、佟海、郑宪文、苏文华、陈淑艳、刘晓一、张力军、艾永生应邀参加。9月28日,张文学、姜立凭、陈淑艳、陈丽华、王卓平、张明艳去吉林江源参加关东诗阵第五届年会。10月15日,省诗词协会陈修文、胥春丽来萧乡诗社指导工作。

【《八卦街》创刊十周年庆典】  《八卦街》是一份由文学爱好者和志愿者创办的文学刊物,创刊于1999年。6月28日,康金《八卦街》杂志举办创刊十周年庆典,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刚,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主席李曙光,中共呼兰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刘志军,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哈尔滨市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阿成,哈尔滨市广电局副局长徐宝山,中共呼兰区委宣传部部长侯希平,市委宣传文艺处处长孙显梅,康金镇党委书记杨力、镇长沈敬国,呼兰区第二人民医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田广勤等领导及众多作家、诗人、学者出席了会议。王刚发表重要讲话并转达杜宇新书记的美好祝愿。李曙光主席、侯希平部长也分别做了重要讲话,史文祥作为《八卦街》主编,在大会上作了《八卦街风雨十年》主旨汇报。呼兰区第二人民医院在繁荣区域文化、建设先进文化、打造企业文化、支持社会文化建设上给予《八卦街》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对《八卦街》体现关心、关爱。《八卦街》这一文学刊物在省内外影响广泛,深受好评,省作家协会、市作家协会多次为此举行作品研讨会,该刊物已被中国现代文学馆列为民刊馆藏作品。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杜宇新对《八卦街》刊物作出了重要批示,给予高度评价,希望有关部门要精心呵护这一棵植于家乡民族的艺苑小花。

【江南艺术剧团】  2001年成立,是呼兰区由个人出资建立的业余文化团体。创办人姜南、栾国志。现有团长姜南。演员姜南、周影、王美玲、刘雅秋、李丽华、田雅洁、董玉兰、赵大山、刘少楼、王德仁、王世如、孙桂芬、曲洪成、段玉哲、王喜珍、杨忠林、李佳、孙国清、李明远,琴师赵大千、王德仁、王国印、李月白、孙正、黄庆、张荣、郭长海、黄荫田,司鼓丁希武、张德余。创作组栾国志、程少秋、孙本德等30余人。2009年6月20日姜南艺术剧团戏剧小品《崇洋医骗》参加黑龙江省第十二届“群星奖”比赛获三等奖。10月12日艺术剧团戏剧小品《崇洋医骗》在哈尔滨市和平大礼堂参加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会议专场演出获好评。

【萧红故居复原建设】  萧红故居内部完善工作有序推进,2009年完成前期动迁、规划、形制图设计、资金估算、建设方案设计、审批等工作,确保该项2010年顺利实施。萧红故居在恢复原有建筑格局工作中,争取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在省文化厅帮助下,取得中央补助资金80万元,用于萧红故居内部完善、布展、征集展品为萧红故居进一步完善提供资金保障。2009年萧红故居新增萧红及其爷爷的塑像、晾粉架子、马厩等可供游人观赏的景观;从民间新征集到躺箱、麻花被、辘轳等展品,丰富了展示内容。

【文物普查工作】  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在呼兰区全面展开,取阶段性成果。第一阶段工作顺利完成,第二阶段田野调查工作正全面推进。经过对全区13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68个行政村、462自然屯走访、对文物遗址进行数据采集、GPS定位等实地普查工作,在普查中发现大量青砖、布纹瓦、陶片、瓷片还有少量铜钱。普查队共普查文物遗址74处。其中新发现38处、复查31处、消失5处。文物普查覆盖率达到100‍%。

【文化市场管理】  文化市场管理坚持专项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从严打击文化市场违法经营行为,文化市场经营秩序明显好转。全年出动检查人员280人次,出动62车次,检查经营单位500余家次,受理举报24起,罚款总额7万元。其中联合执法6次,下达《经营整改通知单》27份,立案处理32起,收缴各类违规经营电脑主机箱40台,交换机等物品27件,违规经营音像制品7‍300盘,书籍期刊3‍500册。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者嚣张气焰,保证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广播电视


【广电事业综述】  2009年,召开会议认真组织全局工作人员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党风廉政建设及关注民生服务发展方面的文件。通过学习教育使广大职工端正了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好广播电视的态度,坚持抓好新闻宣传工作和网络建设工作。在机关管理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政工、组织、人事机构编制管理,档案职称申报、信访、统计等工作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有关的政策。执行局机关考勤签到制度,做到了早晚签到,及时为局领导提供准确的出勤数据,为局领导抓机关工作作风和奖惩提供了可靠依据。在安全保卫、防火、食堂卫生管理工作中,广播电视局严格制度、制订方案,定期检查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做到安全无事故,把值班值宿制度落实到位,并施行奖惩制度。在半年考评工作过程中,按区考评文件要求,在评优选先工作中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评选优秀工作人员。

【广电安全播出】  技术部门按照局总体要求,认真执行广播电视发射播出节目规章制度和维修制度,全年检修有线电视前端48次,排除隐患故障3次,检修无线电视发射播控设备46次,排除隐患故障4次,确保安全播出无事故,出色完成转播任务。在节日安全播出上,对各电视站签订责任状,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工作都取得很大成绩。

【广电行政执法】  行政执法工作做到依法管理,依法行政。2009年初,在全局建立各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并进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目标分解,落实了通用目标和专用目标。第一季度查处非法安装卫星、销售卫星的厂家和个人,主要查处接收龙塔信号“机顶盒”。由主管局长挂帅,联合工商、公安部门一起端掉销售卫星设施黑窝点,并没收和处罚(处罚由工商部门执行)。第二季度查处卫星非法安装的个人33人。第三季度查处农村非法安装卫星25座,下乡6次。到城镇、农村宣传法规条例300份,宣传4次,全年查处非法卫星58座,下乡10余次。

【广电新闻宣传】  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牢牢把握新闻舆论导向,大力讴歌时代精神,以宣传科学发展观为主旋律,宣传先进典型,助贫扶困,关注民生,弘扬社会正气,做到节目丰富,栏目多彩,报道有力,为全区经济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2009年广播电视局把宣传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工作重点,多次深入基层进行全方位报道,充分发挥广播电视舆论导向,使广大人民群众对科学发展观有了及其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关注民生,贴近百姓,做好党和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是新闻工作的宗旨和使命。新闻采写工作始终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民生民愿为主题,在不同的时段开办相应栏目,作为重点新闻报道。先后开办《巾帼风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五一礼赞》《关注民生,服务发展》《十一献礼》在呼兰区率先发起《关爱母亲河,文明在行动》等一系列新闻报道。同时播发52期综合类节目《新闻星期天》。共播出新闻稿件1‍276篇,其中社会新闻189篇,新闻特写5篇,新闻专题20部。编辑制作了反映呼兰区经济发展《通向百姓心中的路》《希望田野谱新曲》、《祖国迎华诞》《盛世欢歌话民生》等10余部专题片,开办栏目12个。

【广电广告工作】  2009年广告专题部克服困难,团结协作,广告收入营业额104万元。完成广告编辑、制作2‍000余条,专题片5部,公益广告10条及节目带审查等工作任务,保证节目正常播出。广告专题部人员对待客户做到礼貌、热情、耐心,每条广告做到精编细作,有较熟练业务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赢得客户好评。为办好娱乐节目,扩大收视率,经济创收作出贡献。

【广电网络建设】  在抓好新老城区有线电视建设工作中,广播电视局以服务为宗旨,为广大用户办好事、做实事,出台优惠政策。老城区平房有线电视入网费由原来每户300元降至200元。有线电视收费工作也有很大改善,规范收费制度,改变收费方式,收费人员上门收费,文明热情服务,博得全区有线用户认可,有线电视收费创历史新高,有线电视费总收入1‍067万元,比2008年增收280.2万元,其中收视费收入848.3万元,入网费收入217.6万元。2009年新增楼区覆盖用户7‍695户,其中利民开发区新增4‍385户,老城区楼房新增2‍951户,平房新增359户,申通网络公司有线电视入网户达57‍498户。经广播电视局努力,哈尔滨元申广电数字公司落户呼兰,数字公司大厦年初完工,交付使用。到2015年全市数字电视将全部平移。呼兰区HFC网络750兆赫全区达到全面覆盖。努力实现村村通工程,农村有线电视全部利用光缆进行传输,13个乡镇、4个街道、168个行政村、429个自然屯全部开通,无线覆盖达100‍%。


档案管理


【档案行政执法】  2009年,档案局认真履行法定职责,执法案卷符合归档立卷规则。规范性文件备案,行政处罚情况统计数字及时准确。实现全年来信、来访零举报、零投诉。在档案行政执法中认真贯彻“一法两例”,为全区各界热情服务,得到各部门认可,通过对各有关部门征求意见表明,行政执法工作受到全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好评。

【档案开放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的规定,区档案馆于1998年制定《档案馆开放档案实施细则》,实施档案开放工作。至2009年末区档案馆开放一号全宗县委办1948—1965年永久档案,有12本开放档案目录。档案网络信息政务公开,在政务网上建立网页,及时更新信息。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完成。自2003年以来,呼兰区现行文件利用工作没有间断,各立档单位及时报送,档案馆按时接收各部门产生的规范性、政策性文件,接收现行文件总数2‍365件,初步实行计算机目录检索,为各部门、各单位及社会各界提供良好服务。

【重大事项档案管理】  2009年,执行《重大事项档案管理办法》,接收孟家乡沉船事故档案。档案局与组织部联合发文规范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归档工作,学习结束后接收入馆。坚持执法常态化管理,上半年对城市调查队专业档案和城镇中小学学籍档案进行检查。国家统计局呼兰调查队专业档案总计44盒,529件。其中畜牧业调查12盒182件;总作物播种面积8盒67件;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4盒46件;粮食实割实测5盒80件;农产品价格9盒64件;农村住户收入调查6盒90件,全部规范管理。

【民生档案工作】  全年贯彻国家局《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做好民生档案的调查和登记。一方面档案部门内部协调,健全机制,整合力量,配合行动,在宣传、指导、执法、接收等方面积极配合。另一方面强化外部协调,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特别是紧紧依靠档案资源整合领导小组,以及各层次的档案工作协作组,借势造势,形成推进工作的良好环境。档案法规体系建设是综合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国家局和省市局已制定有关民生档案的意见,档案局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资源体系建设。随着各部门在改善民生方面不断出台的新政策,开展新工作,将会形成多种类型的民生档案。继续做好新领域民生档案调查和登记工作,全面掌握呼兰区民生档案的总体分布和管理情况,将其纳入全区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实行有效监管。利用体系建设。分析、梳理群众利用率高的馆藏民生档案是婚姻档案,有重点地进行数字加工,建立起民生档案信息数据库,为百姓提供便捷服务。档案馆还接收水务局专业档案目录707条,土地局专业档案目录701条,2010年接收环保局专业档案目录462条入馆。为退休的县志办主任姜世忠家建立特色家庭档案,共建立档案3盒38件、整理资料500卷(册)。2009年9月末呼黄土山林场,启动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林业局安排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建档工作,档案局与林业部门配合,对此项工作的建档进行跟踪指导。

【新农村建设档案】  2009年8月,档案局转发《哈尔滨市行政村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和《哈尔滨市行政村档案管理办法》,以加强村级档案工作。组织各乡镇有关人员到孟家乡综合档案室参观学习,把孟家乡好经验带到各乡镇。在呼兰街道选择伟光村作为全区规范化建档试点村,伟光村级规范化建档工作顺利完成。全区已建立的各乡镇综合档案室都可以开展档案接收、整理和提供利用工作。2009年初按照市档案局目标要求,档案局对区农业开发项目建档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由于实行报账制,由区农业开发办负责,形成的所有材料都在开发办保存,自项目建设开始,开发办注重材料收集整理,从项目调研请示审批到建设,所有文件材料都按要求整理,建立档案7卷。开展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的农副产品种植、检测、加工等大田、蔬菜增产增收项目21个,档案局派人指导,进行归档,形成永久科技档案21盒。

【重点建设项目建档登记】  通过区发改局了解到,2009年全区共有重点建设项目20个,其中已竣工1项(哈尔滨市呼兰区三家子堤防工程)已验收,档案已整理完毕并接收进档案馆保存;有1项基本完成(呼兰河城区段河道及堤防整治工程),档案归档正在进行中,整理完毕后接收入馆。其余18项正在建设中。对哈大齐工业走廊核心示范区呼兰河工业园区近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呼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呼兰区农村泥草房改造工程项目的重点进行了建档登记工作。

【档案馆功能建设】  档案馆进馆名册和接收范围划定工作。已接收统计局、发改局、审计局、物价局、水产局、畜牧局、纪检委、党校、科协、人大、供销联社、政府办、信访办、劳动局、工商局、商业局、粮食局、科信局、中小企业局、检察院等20个单位,1996—2004年文书档案1‍934卷(盒),正陆续接收全区其余各单位1996—2004年文书档案。专业档案接收重点建设工程呼兰三家子堤防档案95盒367件,照片档案5本,光碟3张;专业档案目录2009年接收环保档案目录462条。对全馆馆藏的档案及馆藏资料已经清点完毕,形成了清点报告。与宣传部联合制作“呼兰改革开放60周年”展板,与组织部联合拍摄《呼兰印记》纪录片,采取了多种形式公布档案史料。现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已初步建成。现馆藏档案总数56‍122卷,文件级目录录入342‍340条,完成了馆藏总量61%;案卷级著录48‍265条,完成馆藏总量86‍%。民国档案431盒,12‍551卷,采用扫描方式进行抢救完成,完成扫描22万页,全部完成图片挂接。全文数据库完成12‍551卷,占馆藏总量22.37‍%。接收结婚登记档案进馆2‍330卷,完成录入100‍450条。实现计算机检索,提高查阅速度。

【民营企业档案管理】  区档案局建立民营企业指导名册,对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进行登记,全区26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建档,达规范化水平。圣泰药业、誉衡药业、双达公司多次代表省、市民营企业档案迎接各方面调研组和检查团检查,拍专题片等。

【档案宣传与学会工作】  与区委宣传部联合承办“呼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活动,制作了20幅展板,分为四部分内容:岁月交响、经济腾飞、盛世华章、美好未来。国庆期间在机关办公大楼一楼展览,后移到呼兰老城步行街展览,供广大群众观看,以激发热爱呼兰、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该展板作为档案馆爱国主义基地的一部分正在萧红故居展出,供游人观看。学会工作。“一报两刊”联通工作超额完成任务,受到省市局的好评,10月中旬呼兰区作为先进,在全省档案刊物联通会议上进行了典型发言。认真开展学会工作,制订工作计划,并积极组织开展活动,进行学术交流。4月15日在教委会议室组织1次学术研讨活动。开展档案宣传工作,向国家和省档案刊物投稿,有8篇论文在《黑龙江档案》上发表。其中一篇被评为省级优秀论文奖。


党史方志


【党史编研】  2009年,区委党史编研室编辑整理了题为《回顾党的辉煌历程,喜迎建国六十华诞》党史知识统揽进行了连载刊发。组织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的优秀学生代表开展了以“弘扬革命精神,传承地方文化”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宣传教育目的。为区校合作、校企联合和进一步丰富大学生创业园的学习文化生活拓展了新的渠道。完成了《中国共产党呼兰执政实录2006》(含2004年呼兰区历史大事记)的内容审核、校对、排序、版面编排、设计和出版;完成了《执政实录2008》编撰等工作10月份正式出版;《执政实录》2009年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初稿整理编辑;补充核实《中共呼兰区2008年组织史资料》(上报本);征集《组织史资料》第五卷本资料。

【方志工作】  2009年,呼兰区志办共有人员11人,其中在编3人、聘任8人。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要求,坚持科学发展、全面推进、又好又快的工作方针,采取有力措施,真抓实干,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区志办被评为省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市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标兵,有1人被评为省地方志工作先进工作者,有5人被评为市地方志工作先进工作者。

2009年《呼兰年鉴》(2008、2009)合卷编纂出版,共90万字。鉴稿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年度情况,为社会各界提供了解、研究呼兰的基本资料。

编纂完成年度资料长篇。按照市志办要求,区志办自2008年起开展地方志资料年度化工作,至2009年10月,完成2004—2008年历年地方志资料年度化工作,累计收集文字资料1‍000余万字,其中收集纸质年度化资料600余万字,平均每年100余万字,收集电子年度化资料400万字,平均每年60余万字。收集图照资料300余幅,平均每年50余幅。汇编完成2004—2008年历年资料长编6部(总文字量近400万字),录入微机,存档备用。

完成《哈尔滨市城市通鉴·呼兰部分》撰稿工作。2009年,受区档案局的委托,担负为《哈尔滨市城市通鉴·呼兰部分》的撰稿任务,历时3个月时间,完成15万字的《哈尔滨市城市通鉴·呼兰部分》撰写工作,并打字上报给《哈尔滨市城市通鉴》编写委员会办公室。

整理旧志,完成民国四年刊行的《呼兰府志》文字录入工作,共录入文字30万字,刻录成光盘。还完成区委,区政府及政府办交办其他工作。为“呼兰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提供摄影作品及资料,受到区委宣传部的表彰奖励。


旅游事业


【旅游事业综述】  2009年区旅游局认真按照全市旅游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区委年初会议确定的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工作要求,抓好全区旅游景区建设的各方面相关工作,以推进新农村旅游为重点,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高呼兰旅游的形象,进一步建立并规范区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旅游工作不断推进,旅游经济得到较快发展。2009年,全区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旅游人数稳步增长,黄土山旅游度假区护路村等旅游的目的地发挥其潜在优势,发展态势较好,萧红特色文化特色浓郁,吸引力较大,人气较旺,影视城项目的签约和文化呼兰河、生态松花江的打造以及沿江五点一线七个项目的建议为呼兰未来旅游提供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为加快呼兰旅游发展,围绕打基础、改善发展环境和条件,2009年,以滨水重点项目为主的重大旅游项目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推进。1.清真寺广场建设完工;2.基督教堂建设完成对外开放;3.影视城项目已签约;4.呼兰河带状公园正在修建;5.呼兰河口湿地已经成立湿地保护局并着手研究湿地旅游项目建设;6.大顶子山电站一日游项目红火;7.护路村建设完成游客接待中心、采摘园、农家旅馆等建设。

【发展特色旅游】  呼兰区发展特色旅游势头较好。为加快呼兰区乡村旅游建设步伐,在2008年护路村和黄土山休闲旅游度假区被评为省农业旅游示范基础上,2009年分别大量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护路村旅游区由“休闲公园、豆腐房、垂钓、李家菜园、双井香瓜、采摘区、健身广场、葡萄乐园、希望田野、农家旅馆”等12个景区组成。直接从事农家旅馆、采摘等旅游服务业农户有10余户。按照面向市场、突出主客源市场,多层面、多角度宣传呼兰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充分利用媒体优势,突出主题宣传,努力开拓呼兰区旅游市场,先后在哈尔滨日报、新晚报、生活报、新东方杂志上宣传呼兰区特色旅游。组织旅游部门参加全市的各种各类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哈尔滨师范大学桃李园宾馆2009年被评为三星级宾馆,并正在为晋升为四星级宾馆做各项准备。已申报“呼兰旅游名镇”“腰堡旅游名镇”为省内旅游名镇,申报“护路旅游名村”为省内旅游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