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化

呼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8-03-28

群众文化

【文化事业】  2008年春节,文体局和呼兰街工委联合主办,由文化馆承办迎新春文艺晚会,在呼兰区电视台播出。正月十五配合区政府举办呼兰区焰火晚会,丰富了全区人民业余文化生活。春节期间文化馆举办春节书画展,深入基层单位进行辅导,辅导呼兰区公安局、呼兰区公安局利民分局两家单位举办春节联欢晚会。5月参与教育局和红十字协会联合举办赈灾义演及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与街工委联合举办重阳节广场大型文艺汇演。7月组织老年合唱团去巴彦参加大合唱汇演。8月组织呼兰区文化馆萧乡舞蹈团参加哈尔滨市社区企业退休人员文艺汇演,获表演一等奖;参加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激情广场歌手大赛,有6名选手参加,其中王文哲获金奖,苍立松获银奖,其余4名歌手获铜奖。9月16日组织区秧歌队参加哈尔滨市在木兰县举办的“庆丰收”大型秧歌汇演。9月28日在呼兰区文武庙举办纪念孔子诞辰2559周年大型文艺演出,同时举办大型书画展览。全区有业余舞蹈团、京剧团、合唱团、评剧团、民乐团、萧乡诗社、老年书画院、呼兰河画院、油画协会等10余家群众文艺团体,常年在文化馆活动,举行各种形式演出展览20余次。7月成立呼兰区美术馆,现在美术馆正式对外开放。举办多次国内外名家的书画展览,为区内书画爱好者增加学习和宣传舞台。

【文艺下乡】  2008年,在抓好文艺创作、出新戏、排好戏的同时,大力宣传区内新变化、新气向,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开展文艺下乡活动。文化馆排练了一台具有乡土特色文艺节目,同相关部门一同前往呼兰区双井镇进行室外演出,受到广大农民朋友欢迎。开展“文企联姻”活动,拓宽演出市场。同双达公司、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进行宣传演出活动。

【图书馆】  2008年,区图书馆全年开馆360天,接待读者7500多人次。图书流通11250多册次。完善目录组织,补充公务书名目录,加工标引,编目新进图书,全年著录;分类图书1118多种,1953多册。全年订阅各种报纸20多种30多份,期刊80多种90多册;改进服务态度,做到文明用语、礼貌待人。阅览室、资料室、电子阅览室达到环境幽雅整洁,明亮,为读者提供良好读书环境,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对少儿阅览室装修改造,增添新设备,新增设少儿图书200多种,“六一”期间正式对外服务,受到少年读者和家长的好评;倡导全民阅读,构建学习型社会,宣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面向社会,面向群众提供文化信息服务;对基层图书室进行业务辅导,新建立中小学生图书流动站4个,送书1000多册,帮助呼兰监狱图书分馆加工整理图书3000多册。举办未成年人青春期性健康科普知识图片展,通过60多幅图片,对生命的起源到性成熟、青春期性健康知识,毒品危害,进行详细的图片展出,530人次参加。科普知识展览使广大家长和青少年朋友受到很大教育,获取青春期如何做好性健康,生理卫生保健和预防,远离吸毒等方面知识。举办新书展两次,展出新书300种,为青少年推荐新书40多种,受到青少年朋友的好评。宣传周期间,张贴大幅标语、发放宣传单,在图书馆门前和步行街张贴宣传品和活动主题,发放宣传单200多份,解答咨询70多条,办借书证7个。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为更好地增加服务设施,新购置铁书架36个,新增加书库面积60多平方米,少儿阅览室重新装修,期刊架、阅览桌椅重新购置,总投入5万余元。筹建资源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设备已基本就绪,正在调试中。

【新华书店】  2008年,呼兰区新华书店全年销售完成7855619元,利润实现152459元。在图书销售的同时,教材、教辅销售实现销售12万元。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  2008年,收集整理以朱玉臣、张志霞为代表的二人转北派艺术;呼兰端阳文化大集;张庆生的评书三项文化遗产材料,申报为市级文化遗产。各种材料现已上报市里。

【文物管理】  2008年,贯彻《国家文物保护法》和《黑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以完善萧红故居全貌,收集保护呼兰历史文物为重点,宣传萧红文化。完成恢复萧红故居全貌工作,让观众感受到一个完整的故居原貌,满足了观众的要求,扩大了萧红故乡的影响。同萧红小学、第六中学、实验学校、黑龙江省第四医院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省电台四个频道节目播放提供了有奖问答免费参加故居活动,提高了萧红故居的知名度。对全区文物遗址进行普查,对腰堡、石人、方台、孟家等古城遗址及呼兰区城内保护单位进行测量、录像、拍照、建档。对当地村民宣传文物保护法,并与村领导和有关村民签定了文物保护责任书。

【文化市场管理】  2008年,对全区无证照经营的歌舞娱乐场所重拳出击,在市文化市场稽查支队、治安大队、本地区工商、公安等部门配合下取缔了5家歌舞娱乐场所。违法、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等问题是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工作的重点。区文化市场稽查大队全年以“扫黄”、“打非”行动为开端,参加各项市场综合治理行动、清理校园周边环境秩序。全年共出动执法检查93次,其中联合执法检查8次。检查各类文化场所153家,查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123起,立案处理42家。与工商、公安等部门一起取缔了5家无证照经营的歌舞娱乐场所,6家黑网吧,7家电子游艺厅。扣押违法、违规经营场所的交换机、电脑机箱、游艺厅电路板等物品332块,下达《经营整改通知单》43家,收缴各类盗版音像制品软件光盘5300盘,印刷品书刊1200册,保证了文化市场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继新城区网吧管理经营模式提升后,老城区网吧更新换代明显,从机器配置、装修和经营理念方面已达到目前网吧行业最高标准,省、市主管部门领导在指导检查时给予高度评价。电子游艺场所已经走出低谷,大型数字化、电子化高科技的游戏机取代老式的模拟机器,从单一游戏功能逐渐向知识化、智能化普及转变,经营成本投入的大幅增加,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区电子游艺场所经营出现繁荣态势。音像市场已经从小柜台、小橱窗的经营模式向连锁经营、店面经营转变,几家大型的音像店以及软件市场正在积极酝酿和筹备中。

【群众文化团体】  江南艺术剧团。2001年成立,是呼兰区由个人出资建立的业余文化团体。2008年,演员主要有姜南、周影、王美玲、刘雅秋、李丽华、田雅洁、董玉兰、赵大山、刘少楼、王德仁、王世如、孙桂芬、曲洪成、段玉哲、王喜珍、杨忠林、李佳、孙国清、李明远,琴师赵大千、王德仁、王国印、李月白、孙正、黄庆、张荣、郭长海、黄荫田。司鼓丁希武、张德余。创作组栾国志、程少秋、孙本德等30余人。

呼兰舞蹈团。除少数在职工人、职员外大多是退休老人。2005年8月,在哈尔滨市首届老年人“多彩人生”艺术大赛舞蹈比赛中,自主创编扇花舞《世纪春雨》获银奖,红裙舞《西班牙女郎》获铜奖。文化馆获组织奖。2006年6月,在哈尔滨市第二届老年人“多彩人生”艺术大赛舞蹈比赛中,胸鼓舞《欢天喜地》获金奖。文化馆获组织奖。2007年,在哈尔滨市第19届老年舞蹈百花赛中,台湾山地舞《高山情歌》获金奖,文化馆获组织奖,姜琳获优秀编导奖;参加2007年全国青少年春节电视联欢晚会暨展演选拔活动,黑龙江赛区中老年特邀组舞蹈《高山情歌》比赛中获全省十佳金奖,姜琳获最佳编导奖,区文化馆获最佳表演组织奖。《高山情歌》入选全国青少年春节电视联欢会。现代舞《奥运畅想》获2007年国际文化艺术交流选拔活动黑龙江赛区全省十佳金奖,姜琳获最佳编导特等金奖,文化馆获最佳组织奖。2008年,舞蹈团共编排各种形式舞蹈十余个,参与公益活动如:呼兰春晚、社区联欢、慰问子弟兵、“七一”和“十一”庆祝、哈夏调演等演出十余场,参加比赛演出8场,为呼兰区争光,为群众文化事业作出贡献。

呼兰合唱团。群众业余文化团体,2005年成立,2006年进入文化馆,有团员40余人。2007年“七一”、国庆节、新年参加区内组织的多场演出,《长征组歌》演出特别成功。演出节目有于凤人创作的群口快板《呼兰家乡美》、歌曲《故乡是北京》、《祝福祖国》、《爱我中华》等曲目。参加区组织的春节晚会演出大合唱《祝福祖国》、《爱我中华》获好评。

《八卦街》杂志社。由孙德福策划,史文祥主编,刘建国、贲兰增任执行主编,姜福生、徐宝山、张翔任顾问,李昕昊、杨立、沈敬国、田广勤监制的综合文学期刊“八卦街”是完全由个人筹资创办的。至2008年底累计出版20期,2008年度出版19、20两期。

萧乡诗社。2008年,诗社仍坚持每个星期天下午为诗友活动日。在活动日开展诗词创作基础讲座,由华晓光和彭英志等讲课。3月9日,萧乡诗社举行成立十七周年庆典。省、市诗协领导陆伟然、杨克炎,区委宣传部长侯希平、副部长宿涛、文联主席李昕昊出席。李昕昊宣读对萧乡诗社的表彰决定,授予萧乡诗社为区文化先进单位。萧乡诗社特聘区委书记刘世勋、宣传部长侯希平为萧乡诗社名誉社长。3月30日,中国南方特大冰雪灾害,诗社开展以“军民同心战冰雪”为题的诗词赛事,收到作品86首。4月9日,诗社创办《萧乡诗讯》报,由区委宣传部长侯希平题写刊名,两月一期,对开四版,设综合、时代新声、兰河风采、百花园四个固定栏目,每期300份,年底完成三期。8月5日,呼兰区电视台专门为萧乡诗社做了两个专题节目并播出。12月30日,萧乡诗社用六块板面在步行街广场出展《新春诗词书画展》。年内,高凯的作品《沁园春·大兴安岭赋怀》在由黑龙江省诗词协会、黑龙江日报、大兴安岭古莲河露天煤矿共同举办的“古莲杯”全国诗词歌词大赛中荣获二等奖。诗社26人参加哈市《顺达实业杯》喜迎奥运诗词楹联大赛,13人获奖。陈淑艳的作品《小年第二天,不寻常的参观》在东北网举办的“讲述你关于过年的故事”征文中荣获二等奖、《沁园春·清风颂》在广东省英德市举办的“廉政诗词大赛”中获三等奖。在哈市诗词楹联协会与顺达集团举办的“顺达实业杯”喜迎奥运诗词楹联大赛中,诗社有13人获奖,其中陈淑艳、姜立凭、郑宪文获三等奖;张文学、华晓光、彭英志、王文达、刘景兰、杜长安、陈丽华、赵有利、曲奎、雷进明获优秀奖。在保定诗词楹联协会与河北曲阳定瓷有限公司在“奥运情·定瓷杯”诗词楹联大赛中陈淑艳《沁园春·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获三等奖,陈丽华《西江月·咏奥运开幕式焰火》、王卓平《赞乒乓球运动员》获优秀奖。高凯《沁园春·原上临风赋感》在长江日报和武汉市园林局暨黄鹤楼公园管理处举办的第四届黄鹤楼诗词大赛中获“玉笛奖”。

楹联学会。2008年7月20日呼兰区楹联学会理事会选举换届。嵇成录为会长,丁峰、赵凤岐、孙世平为副会长。丁峰兼秘书长,周相鹏为秘书长。孙茂山、潘义春为顾问。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侯希平、副部长毛猛平、文联秘书长李昕昊、建设局局长王明杰、原会长王佰民为名誉会长。同年,《呼兰楹联》内部印发14、15期,主编丁峰,副主编赵凤岐、周墨、孙士平。

广播电视

【队伍建设】  按照《市、区2008“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最满意单位评议》活动方案,广电局通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取得好效果,全区近20家单位评比中广电局排名第十。广电局坚持开展保持共产主义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党风廉政建设学习教育活动,提高了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和廉洁自律的自觉性,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了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使机关工作作风有新的转变和起色,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效地促进了机关工作。贯彻落实“八项制度”,抓好窗口服务制度建设,在新闻采访、有线电视、广告服务工作中坚持为民服务,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全年没有上访案件。

【新闻宣传】  2008年,广播电视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重点报道了全区经济发展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利民开发区招商引资、法制宣传、农民工离土创收等重大新闻题材。广电局在党的十七大召开时重点报道了各行各业收听和收看情况及贯彻十七大精神新闻。报道了群众身边难点、热点问题服务百姓。全年三台共发稿3600篇,其中农业报道2000篇,法制宣传45篇。创办各类专栏47期,其中“新闻星期天”栏目播出45期。向市新闻单位投送稿件2000篇。制作反映呼兰经济发展工作电视专题片10部。有12篇论文在省广播电视学会和新闻工作者协会获奖。文艺节目及广告节目反响良好。广告收入80万元,获全省广告行业文明单位称号。

【广播电视事业建设】  2008年广电局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全面建设广电事业,经过努力,哈尔滨元申广电数字公司已落户呼兰区,数字公司大厦今年全部完工,到2015年全市数字电视将全部平移。呼兰区HFC网络750兆赫,达到全面覆盖。农村已全部利用光缆传输电视信号。13个乡镇、4个街道、168个行政村、429个自然屯全部联通。呼兰区地理位置优越无线覆盖达到100%。呼兰光缆网产权自主情况是:呼兰老城区有发展自主产权,利民开发区全部属自主产权。农村专网通协作经营。全年有线电视总收入850万元,其中:收视费收入630万元,入网费收入220万元,总收入比2007年增加159万元。其中:收视费增加181万元,入网费增加4万元。

【安全播出工作】  2008年,区广电局认真贯彻执行广播电视法规、条例,对“三台”的宣传纪律严格把关,建立了公示板,把办事制度、责任分解负责人公布在公示板上,实现执法程序化。为确保“五一”、“十一”和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等重大节日期间安全播出,技术工作人员执行24小时值班、巡查制度,全年安全播出无事故。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和省、市局具体部署和要求,广电局完成全区有线电视前端和区委组织部、区教育局的卫星广播电视远程教育以及其他卫星广播电视接收点的转星调整工作。实现呼兰区有线电视信号源与市有线电视信号数模转换工作。加大了安全播出的可靠性。同时制定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和行政执法责任制专用目标考核方案以及依法治理工作计划。

【档案管理】  行政执法。2008年档案局完成行政执法依据梳理工作,建立32项制度。档案局配备人员,成立执法监督股,依法行政。执法人员均经过法律、法规培训,有执法证件,建立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考核档案。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哈尔滨市档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在行政执法检查过程中,认真履行法定职责,没有行政不作为情况。执法案卷符合归档立卷规则。规范性文件备案,行政处罚情况统计数字及时准确。执法工作没有举报、投诉等现象。开展了国有企业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情况执法检查。区内共有国有产权变动企业8家,现只有中药四厂完全改制,档案已整理完毕,收入档案馆,总计人事与会计档案进馆1766卷。其余7家部分出卖,还有留守人员,有会计档案和厂办大集体职工档案。现厂办大集体职工并轨工作刚刚开始进行,并轨结束企业整理档案后,方可收入档案馆。联同区劳动局和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对区内民营企业进行招工用人档案执法检查。黑龙江圣泰药业集团、誉衡药业、乐泰药业、儿童药业、天宏药业、济仁药业、博莱药业、三联药业、天丰药业、名目药业、文明药业、神康药业、成功药业、祥鸿药业、同一堂药业、哈轴集团、北大实业、双来集团、双达集团、大江集团等用工单位档案管理规范,均有人负责,有些单位还是专职。2008年上半年派专人和信访办一起整理、规范信访档案13盒95件,使信访档案整理有序。

档案管理。数字档案馆建设。档案馆有微机多台,配备刻录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实施现代化档案管理。区政府为档案局配备交换机、服务器、电脑、复印机等设备,在使用单机版档案软件基础上又安装一部网络版软件,建立档案现代化信息中心。加快了档案的录入速度,提高信息化水平。建设馆藏档案数据库。从2000年始开展档案数据库建设工作,每年有专人负责数据录入工作,2008年投资1.8万元购买档案管理系统网络版。利用局域网开展录入工作,档案馆现存档案51454卷,完成案卷级目录19271条,文件级目录15416条。婚姻档案著录18000条。进行历史档案抢救工作,已委托专业公司进行扫描,扫描已完成,正在进行挂接。贯彻落实《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完成区内56个机关单位审批工作。全区各单位已审批结束。

档案利用。对利用率较高的区委办、政府办及旧政权档案已经实现全宗扫描,全文与目录链接。2009年可实现计算机检索利用。区档案馆基本完成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重要档案全文数据库建设,实现档案信息远程在线查询和服务,开始多媒体档案数据库建设。接收现行文件总数为2345件,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2008年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将收集到的建区后各部门各项活动纪实照片1000多幅制作了二十块活动展版,更新了展厅,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六个方面,展示区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全年为400人次查婚姻档案,方便了群众。

民营企业档案工作。2008年初召开会议,探索与民营企业人员沟通的途径,指定专人负责,及时转发有关档案工作政策法规,如把省档案局致全省民营企业的一封信、《黑龙江省档案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指南》等传达到位。区内现有71家民营企业,规模以上的24家,其中抓12家建档,规范化、标准化管理8家。圣泰药业、誉衡药业、双达公司已多次代表省、市民营企业档案迎接来自各方面的调研组和检查团的检查,拍专题片等。

新农村建设档案。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开调研。与有关部门“走镇入村”对新农村建设中档案工作进行调查摸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档案硬件配套服务。已经为几个试点村提供了硬件服务,送装具进村,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基础。指导规范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管理业务。组建镇、村两级档案管理网络,明确各镇、村档案工作分管领导、职能部门、网络人员,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区、镇、村三级档案管理。强化档案人员业务培训,主动做好档案工作业务指导。理顺撤并村档案归属问题;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新农村档案实现规范整理;规范村镇建设档案管理,纳入镇机关综合档案室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加强乡镇机关档案工作;实施档案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开展档案专业知识培训及各类业务培训,提高了新农村档案人员业务水平。按照市档案局、民政局、农委的文件精神规范村级建档工作,归档内容涵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绿化、农民工转移等各个方面。提高新农村档案工作水平,发挥档案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作用。区内规模以上项目在许堡乡蒲井井村。此工程还未竣工和验收,待竣工后进行档案验收。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区还在运作中,没有正式开始。现在已对7个协作组织进行业务指导,每个组织档案均已成型,详情看《呼兰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名单》。同时开展旅游和自然保护区建档工作。

民生档案工作。业务职能股专人负责民计民生档案工作。呼兰区档案馆馆藏民生档案有婚姻档案2330卷,从1975-2006年度,已上架规范管理。目前,婚姻档案正录入微机,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人民。开展农村医保、社保、合作医疗、养老保险、义务教育档案建设。呼兰区下辖13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协同劳动局、教育局、卫生局,建起医保档案211678件、社保档案360盒、合作医疗85盒、养老保险档案997盒、义务教育档案46039卷、屋拆迁档案59005件、农民宅基地档案建设122586卷。在巩固社区档案建档成果基础上,以建国社区为样板逐步向全区扩大社区档案建设。在开展环保、园林、绿化、疾病控制、卫生防疫领域档案建档工作中,建立环保档案66卷、园林档案23卷、疾病控制档案346667件、卫生防疫档案446786件。农村合作医疗全区298298人参保,建档9943盒。民政局低保共计1.6万人。社保局养老保险33826卷;劳动局工伤保险(电子信息)4026条;失业保险档案6200卷;医疗保险(电子信息)29322条;区有残疾人员13235人,为残疾人服务部门形成残疾人档案92卷。

档案征集。为推进呼兰区整合资源工作进程,成立以主管区长为组长的呼兰区整合档案资源工作领导小组。已接收审计档案781卷,干部死亡档案1152卷,纪律处分档案2963卷,婚姻档案2330卷(2008年接收330卷),水务局专业档案目录707条,土地局专业档案目录701条。房产局、建设局等部门正在移交中。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全市档案工作的意见》,参与重大事项,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对区内重大事项、重点建设项目档案进行认真登记、检查和指导。与区委办、区政府办、区发展改革局、区建设局对重大事项和重点建设项目情况进行调查。区有许多名胜古迹及宗教、旅游场所,如亚洲之最仙人掌、文庙、武庙的重建、三光庵扩建、天主教堂、萧红故居等,在扩建、改建和宗教活动过程中形成材料,经与宗教局协商,把文庙作为建档试点,整理档案7盒145件、照片40张、基建档案10盒,得到了区宗教局的认可。在原区教育局局长、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士会家庭建立家庭档案,建档案21卷、334件、影集5册。接收了烈士李振华档案1卷,名人萧红档案4卷。对区内孟家乡沉船重大安全事故进行档案指导,档案局和事故所在地乡政府对沉船事故的文件材料及时整理、归档。已接收沉船事件档案2卷进馆。把原呼兰县委员会和呼兰县政府牌子收藏进馆,作为呼兰在改革开放后进步的永久纪念。完成全区56个机关单位档案登记。

档案宣传与学会工作。在2期、3期黑龙江档案刊物发表4篇论文。9月4日在步行街广场进行宣传活动,纪念《哈尔滨市档案管理条例》颁布5周年。设咨询台1处,悬挂横幅2条,发放宣传单2000张,接待咨询解难答疑100余人次。5月15日组织开展档案学会活动,参与活动会员24人,向市档案学会提交2部论文。向市局报送信息10条。

【地方志编纂】  2008年8月,《呼兰县志》(1991—2003)出版发行。该志由哈尔滨市呼兰区地方志办公室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04年2月呼兰县撤县设为哈尔滨市呼兰区前该县编纂的第二部县志,也是哈尔滨市所属18个区、县(市)第二轮修志以来第一部续编完成的志书。全书120万字,诸体并用,首设概况、大事记,后殿附录和索引,中列22编,目录、序言和凡例为中英文对照。该志全面客观的反映本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变化,重点记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充分展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成果与现状,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内容翔实,编排严谨,详略得当,图文并茂。志书为16开精装本(889×1194),定价220元,国内外公开发行。

完成《呼兰年鉴》(2008年卷)编纂任务,该鉴是呼兰区第四部地方综合年鉴。记述时限为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部分内容适当上溯或下延,以反映事物全貌。旨在全面、客观、准确地连续记载呼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方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为社会各界提供了解、研究呼兰的基本资料。至2008年底,《呼兰年鉴》(2008年卷)制作完成电子版,并刻录光盘,通过网页对外发布,读者可通过“哈尔滨市呼兰区政务信息网”点击政府办“呼兰史志”网页查询。纸质版鉴书计划2009年底与(2009年卷)合卷出版发行。

同年,呼兰区志办在《哈尔滨史志》上发表文章5篇,在《中国地方志》上发表信息一条。圆满完成2008年度呼兰区地方志工作,呼兰区志办被评为2008年度哈尔滨市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标兵,刘雪松、赵禹、丁锋、李爽被评为哈尔滨市地方志工作先进工作者;呼兰区志办被评为黑龙江省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赵禹被评为黑龙江省地方志工作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