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体育

呼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8-03-28

卫      生


【基础设施建设】  2008年6月,区投入资金40万元,改造区口腔病防治院房屋。投资650万元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标准,改造扩建了腰堡、利民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资1300余万元购置兰河、宏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楼,新建兰河街道宏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东风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资68万元购置医疗检测设备。

【公共卫生服务】  2008年,全区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五大卫生的法律法规,完善《呼兰区疾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指挥系统建设,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强化执法监督检查,有效控制传染病。全年全区共接报传染病14种,1459例,报告发病率为242.75/10万。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了手足口病疫情;及时处置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共筛查4474名婴幼儿。

【卫生应急工作】  2008年,区卫生局成立卫生应急办公室,并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医疗救援、卫生防疫、卫生监督应急队伍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工作。保证现场救护及时到位,疫情电话24小时畅通。院前急救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有效控制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工作能力显著提高。

【妇幼保健】  2008年,区贯彻《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增强全社会母婴保健意识。完善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和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产科服务和技术人员行为。对妇幼保健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住院分娩率100%,保证了母婴平安。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保健、孕产期保健和管理、产前检查、产后访视等工作,提高了妇幼保健工作质量和出生人口素质。依法对全区托幼机构进行了监督管理,对入园儿童全部进行了健康体检。

【卫生执法监督】  2008年,继续对卫生执法人员进行素质教育、廉政教育。完善公示制、承诺制和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优化服务环境“六项制度”。卫生监督所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办结行政审批980件。深入贯彻《食品卫生法》,加大食品卫生监督力度。全年检查餐饮业569家,责令整改36家,行政处罚3.6万元。监督检查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和餐饮业4600家次。继续推进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95.8%。开展整治学校周边小饭桌、基建工地食堂和学校食堂等专项活动。依法监督检查公共场所124家,水厂8家,化妆品专卖店16家,有职业危害企业8家,学校食堂26家。

【医政工作】  2008年,继续打击非法行医活动,促进区内医疗秩序好转。全年共接群众举报28件,全部在一周内查处完毕,行政处罚10余万元。通过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和集中清理整顿等措施保证了医疗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按照医院管理年活动要求,各医疗单位抢救组织完善、抢救程序规范,人员配备、抢救设施、抢救药品等均达到规定要求。全年抢救危重患者328例,抢救成功率97.6%。完善医院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各医疗单位以加强医疗、医技、护理、院内感染、信息统计、行政管理为重点,突出了急症科、产科、妇科、计划生育科、中医科、外科等科室和专科专病建设,拓宽了医疗、医技服务领域,医院内涵建设有所加强。全区医疗系统开展争创管理型、技术型、质量型、服务型、学习型、和谐型的“六型医院”活动,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医疗卫生整体服务水平。

【表彰护理工作】  2008年,呼兰区中医院陆咏梅获哈市“十佳护士”提名奖。“5.12”国际护士节,区卫生党委、卫生局对“十佳护理集体”“十佳护士”进行表彰。

【血站工作】  2008年,区血站推进公民无偿献血工作。强化献、输血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完成了区内医疗临床用血和市血站下达的供血任务。全年无偿献血2900人次,采血110万毫升,供血100.6万毫升,未出现血液质量问题。

【中医药工作】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发挥中医药在医疗服务中的优势与作用,区坚持中西医并重卫生工作方针,加强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科建设。强化中医药人才梯队,加强各医疗单位的中医科建设和中医药适用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将中医药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到临床,把中医药在医疗服务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尽可能的释放出来,有效提高中医药工作水平。2008年中药临床使用率达65%以上,发挥了中医药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功能性疾病等作用。中医药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社区卫生服务和防治重大疾病的作用有所增强。

【农村合作医疗】  2008年,区进一步完善并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对合作医疗资金使用和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全年参合农民达到29.83万人,参合率96.01%。按照补偿方案的规定,受益农民住院补偿金额1920.86万元,受益农民16525人,获1万元以上补偿的130人,其中获1.5万元补偿的51人。家庭门诊医疗账户补偿金额187.61万元,受益农民54483人。确定具合法资格的村卫生所为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农民患小病实现不出村即可得到治疗。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2008年区政府成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门研究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制定了《呼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呼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方案》;区卫生局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公立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方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培养规划》,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合理配备各类人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落实“六位一体”功能,做到“十统一”。以社区为基础,以预防保健为主要手段的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及妇女儿童保健等工作顺利开展。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提高了社区居民健康水平。市、区人大领导和部分代表对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行视察后,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成绩给予肯定。呼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市卫生局评为优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卫生行业作风建设】  2008年,卫生党委采取多种形式,抓职工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开展形象年建设活动,加强卫生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六项制度”、行业作风建设“十项制度”、“十条禁令”,增强了卫生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群众对医疗卫生工作满意度不断提高,卫生局在“双评”活动中被评为最佳单位。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卫生党委向全系统发出号召为地震灾区捐款。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共为灾区捐款28.3万元,其中党员交纳特殊党费6.34万元。

【结核病防治】  呼兰区是结核病高发地区之一,其疫情高于全国和全省,2005年5月结核病疫情抽样调查表明:呼兰区结核病患病率696/10万,省为594/10万,全国347/10万;涂阳患病率139/10万,省为121/10万,全国为122/10万,呼兰区已有近25万人被结核杆菌感染,每年新发肺结核病人约4000人,传染性肺结核600人,死亡人数200余人。呼兰区为控制结核病的蔓延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控制等措施取得成效。2008年,报病费应下发1060元,实发1060元,发放率100%;配套经费全年应15万元,已到位15万元,到位率100%。2007年10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发现登记新发涂阳病人270例,完成全年指标268例的100.75%,发现登记初治活动病人586例,初治涂阳与初治活动病人的比例为46.08%;可疑症状者和疑似病人数为889人,查痰人数为868人,可疑症状者查痰率为97.64%。2008年7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网络直报病人84例,主动到位50例,主动到位率为59.52%,应追踪34例,实际追踪34例,追踪率100%,追踪到位29例,追踪到位率85.29%,总体到位率为94.05%。2008年9月1日至10月31日,应存涂片1515张,实存1515张,保存率100%,随机抽查20张,经第一、第二复检单位复检,未见假阳性、假阴性和定量误差涂片,涂片质量较好,实验室开展项目全,盲法复检其他单位涂片,经第二复检单位复检,符合率100%,实验人员安全防护用品较全,有设备保养和污物处理记录,有消毒指示卡,每日进行痰涂片质控,开展乡镇查痰点工作,有涂片保存,并且有乡镇查痰点质控记录。2007年10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健康教育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按要求使用“工具箱”,每季度宣传一次,乡村医生培训三次,综合医院培训三次;省级投稿1篇,省级采用1篇。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  按照省、市卫生局下发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签卡管理规定》和《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呼兰区卫生局于2008年11月24日至12月3日,历时9天,对辖区的1个三级医疗机构,5个单位二级医疗机构、14个一级医疗机构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全区各医疗机构均建立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制度;建立麻醉药品采购、验收、储存、保管、使用、过期销毁空瓶等相关制度,明确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均使用从省厅购置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专用处方,并进行专册登记;麻醉药品专用表、簿、卡、《麻醉药品专用账》《逐日消耗账》《处方登记簿》《空瓶销毁记录》等专用账册,记录翔实,入库登记的数量与《印签卡》中购入的数量一致,账物、账账相符;库房储存的麻药一、二级医疗机构均配备保险柜,病区不配备麻药,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手术室存放麻药严格限制数量,存放麻药有防盗设施,有专人管理。对过期、损害麻药,事先向区卫生局医政股申请销毁,医政股接到医疗机构申请函,派主管药政人员到医疗单位现场监督销毁;各医疗机构参加市卫生局举办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使用培训班,103人参加培训并获证书。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2007年11月,呼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东四道街师专路成立。由院长么秀丽,副院长白雪、杨晓微、苗玉海,总支委员刘志民组成领导班子。聘任原卫生局长刘杰为顾问;李淑兰、姜晓敏、张艳、姚彩杰等医疗技术骨干到社区应诊;李鸿雁、刘清岩、白雪、赵永芳为社区医疗技术顾问。对疝气、阑尾炎、子宫肌瘤,其他小手术均能及时诊断和及时手术。至2008年1月末,日接待患者超115人次,健康观察床爆满。收入达22万多元,按正常医疗为群众优惠近18万元。

【抢救一氧化碳中毒患者】  2008年1月8日上午10时30分,呼兰区中医院“120”接到紧急呼救电话:某发廊内工作人员陆续呈昏迷状态。救护车迅速将8名患者接回医院急诊科。8名患者均诉头痛、头晕、个别病人口唇出现樱桃红、口吐白沫,病情危急。副院长邢海鸥、急症科主任田春雨诊断为群体性一氧化碳中毒,按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程序流程图,及时报告。卫生局局长曲学芳、李淑艳院长亲自指挥,启动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分批将8名患者送入高压氧舱治疗。后中毒患者全部脱离生命危险,痊愈出院。

【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检查】  为搞好2008年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区卫生局成立领导小组,区卫生监督所和区疾控中心设立应急办公室,疾控中心组建专家技术指导组。3月21日,卫生局组织有关人员分成四个督导检查组,深入基层对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重点督导检查杨林、二八、方台、沈家、双井、腰堡、利民等14个乡镇,呼兰、兰河、腰堡、利民4个街道,区一院、区二院、区中医院、区保健院、区红十字医院5个医疗机构和托幼机构、中小学、大中专院校、建筑工地、监狱和看守所。通过听汇报、查阅资料、现场复核等方法,检查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此次检查28日结束。

【卫生下乡活动】  2008年3月17日,呼兰区第一人民医院参加了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区文明办、农委、科信局、教育局、卫生局、司法局、文体局、计生局、广播电视局、科协、团区委、区妇联、供销社、气象局等15家单位在双井镇联合开展的呼兰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示范活动。“三下乡”活动开幕式由区政府副区长杨天悦主持,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侯希平参加开幕式并作讲话。活动中,卫生局党委副书记李晓东、区一院周帷院长、王洪宇副院长带领医院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心电、B超等十余名各科专家给农民群众免费义诊。免费诊治病人110余人次,免费发放各种药品折合人民币4000余元。

【爱国卫生工作】  2008年开展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区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各乡镇、各部门按照要求迅速行动,城乡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在春秋两季灭鼠活动中,全区共投放灭鼠药9000公斤。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新建长岭镇小王岗村和白奎镇白奎村、东山村、庆平村4处自来水,受益农民5000人,改厕4800座。完成了5个市级卫生先进单位、5个省级卫生先进单位、3个市级卫生先进村、3个省级卫生先进村和1个市级健康促进社区创建工作任务。


驻区医疗单位


【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  2008年,黑龙江省结核病防治院更名为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1月2日举行揭牌仪式。1月11日正式启用GE双排螺旋CT。3月17日,住院患者首次突破603人。10月21日,肿瘤介入科正式收治患者,拓宽医疗服务领域。各科室床位分配情况。内一科80张,内二科80张,内三科80张,内四科80张,内五科80张,内六科80张,肝病科40张,综合内科50张,综合外科40张,骨一科40张,骨二科40张,胸外科40张,二门诊0张,肿瘤介入科40张,共770张。全年门急诊诊疗人数为57647人次;住院病人9583人次;床位使用率59.15%;抢救危重病人191人次,成功率98%;全年业务收入8344万元。全年获得省级荣誉称号2个,市级荣誉称号3个,全省卫生系统荣誉11个,1名同志被黑龙江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1月4日田国华院长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4月9日传染病防治院成为黑龙江省卫生监督协会集体会员单位。田国华院长成为黑龙江省卫生监督协会理事。5月8日《黑龙江日报》第七版整版以“团结奋进争一流,与时俱进创辉煌——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发展纪实”为题目予以报道。

业务培训。2008年黑龙江省卫生厅、省结核病防治所、北京地坛医院等多家单位来传染病防治院举行各类培训20余期,全年培训学员3000余人。在传染病防治院进行全省卫生系统职称考试的评卷、材料评审工作。传染病防治院执行新版《黑龙江省病历书写规范》,组织全院医生进行培训,学习新规范,按照新规范的要求,结合专科医院特点,制定全省统一的医疗文书表格,病历质量显著提高。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强医疗法制教育,学习贯彻执行《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德奖励规范》等,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通过加强和规范院内会诊管理,解决了临床危重、疑难病人的诊断和治疗问题,防范和避免医疗纠纷发生。全年共组织院内会诊45次,化解可能出现的纠纷3起。

加强感染监控,实施医防合作试点。传染病防治院,制定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管理方案,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将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纳入各科室总体质量考核内容,使医院感管理控制工作更加规范化。每月有专人对手术室、供应室、腔镜室、输血科等科室进行细菌监测。全年空气培养合格率100%,消毒液合格率100%。8月黑龙江省卫生监督所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采样20份均符合消毒卫生标准。2008年3月26日,黑龙江省卫生厅、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黑龙江省结核病防治所等多家单位到传染病防治院举行医防合作试点工作启动大会,举办省结核病防治所对实施方案的培训。医防合作是传染病防治院代表省卫生厅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的项目,按照省卫生厅的要求,学习贯彻落实《医防合作实施结核病防治规范试点工作方案》。今年传染病防治院向国家疾病控制中心报告肺结核病疫情2325例,向省结核病防治所报告肺结核病人电子管理卡1843例,出院转诊病人1826例。为有效控制结核病疫情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科学临床依据,得到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肯定和好评。

抗震救灾。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级地震,地震造成汶川地区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5月19日,召开全院职工抗震救灾誓师大会,号召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去。组织党员交纳特殊党费,组织全院职工开展多次赈灾捐助活动,共捐款86395元。共有700多名职工踊跃报名要求加入到志愿者行列,抗震救灾期间随时开赴灾区。派出4人组成的医疗小分队赴灾区,为灾区群众防病治病。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传染病防治院被省卫生厅授予“全省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标兵”称号;有1名同志被授予全省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标兵;有3人被授予全省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体      育


【体育工作】  2008年初,在哈尔滨市体育工作会议上呼兰区代表哈市各区作了业训工作经验介绍。举办呼兰区2008年中小学生速度滑冰比赛,并获2008年全省上冰雪先进集体,3所学校获全省上冰雪先进学校,13所学校获哈尔滨市上冰雪先进学校。3人获全省上冰雪先进个人、13人获哈尔滨市上冰雪先进个人。

【全民健身活动】  全区晨晚练人数逐年增多,晨晚练人数累计已达到20万人参加,其特点是老年人及中年人居多,活动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打太极拳、打门球、跳舞、扭秧歌、跑步等。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个体、自行举办各种形式多样体育比赛。小区体育活动如新华社区举办歌、舞、象棋比赛,单位及个体协会举办篮球、乒乓球比赛、门球比赛等。农村乡镇也多次举办篮球赛、乒乓球比赛。2008年6月,参加哈市举办的“百日系列活动”,全民健身展示周表演。区被评为2008年哈尔滨市“全民健身”百日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和优秀表演奖。8月,举办2008年呼兰区“好男人杯”乒乓球比赛。8月下旬举办呼兰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开展“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冬季户外活动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争创哈尔滨市体育示范小区,新华社区、革志小区被市体育局批准为哈尔滨市体育示范社区。2008年向上级体育部门申请两套健身路径器材,分别为许堡乡蒲井村、大用镇刘家村、方台镇方台村、二八镇鲍堡村申请了篮球架和单双杠等器材。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重点抓体育项目传统校的巩固提高,区内现有体育传统校5所,省级速滑1所,市级速滑2所,市级田径2所,各体育项目传统校做到有领导负责,有专兼职教练,有计划,有总结。

【奥运会火炬接力境内传递】  2008年,呼兰区在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境内传递活动中,工作安排有序,组织工作严密,收到良好效果。这次活动组织观众人数1500人,其中开发区200人,教育职工600人,机关职工干部300人,医务工作者200人,执法者队伍200人。这次活动做到工作布置到位、检查到位、协调到位、组织到位、落实到位,保证传递任务顺利完成。区内参加火炬传递接力手分别是圣泰药业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高翔;全国第一人徒步成功穿越罗布泊者雷殿生。在呼兰区的体育发展史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

【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  教练工作。2008年,呼兰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狠抓人才培养,注重招收新生,保证人才输送,创造赛事佳绩。定期对教练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除参加市体育局举办的各种培训班之外,还定期对教练员进行培训,聘请专门教师对教练员进行关于少年儿童业余训练内容的知识讲座,开阔教练员的视野,提高教练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教练员与运动员的配置比例为1∶12,达到比例要求。

招生工作。2008年5月至10月是体校重点招生期,适逢市第十七届运动会召开,赛期从2月一7月,全体教练员在保证十七届训练、参赛的同时,还抽出时间深入到全区各基层学校招生,解决运动员的“梯队”问题。9月开始,体校教练员在主管校长带领下,分成4个组下到各乡镇学校招生,截止10月末体校有运动员128名,其中城镇运动员94名,农村吃住班运动员34名。

人才输送与比赛。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在输送和迎上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全年共向上级体校输送运动员12名,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8名运动员的目标;在今年哈尔滨市第十七届运动会上,呼兰区代表团获得团体总分和奖牌总数双第六的好成绩,比十六届运动会前进了2个名次。其中田径队获6金、10银、14铜,团体总分第四名;冬季项目团体总分第五名:速滑大道获5金、14银、13铜,团体总分第三名;速滑短道获1金、2银、2铜,团体总分第五名;举重队获4银、1铜,团体总分第四名;摔跤队获5银、1铜,团体总分第四名;柔道队获2金、8银、7铜,团体总分第三名;武术、篮球、乒乓球、中国象棋等项目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市第三重点业余体校】  哈尔滨市第三重点业余体校,位于呼兰区,建筑面积1734.71平方米,使用面积12756平方米。培训科目有摔跤、举重、柔道、速滑、田径五项。现有高级会计师赵文娟、中长跑高级教练王忠坦、短跑高级教练张福祥。摔跤中级教练孙绍鹏、男子举重中级教练孙凤春、女子举重中级教练孟德娟(女)、速滑中级教练李延涛。柔道初级教练于江鹏。自2004年至2008年末向上级输送运动员36人,在国际、国家、省市各级比赛中共取得138个冠军。较突出的运动员有:昌春风(女)2007年全国田径锦标赛获女子标枪第一名,2008年获北京奥运会女子标枪第十一名。张会2008年获世界短道速滑比赛3000米接力第一名。尹红星2006年全国柔道冠军赛男子-100公斤级第一名,2008年全国柔道锦标赛男子-100公斤级第二名。计成2008年环南中国海自行车赛深圳站总成绩第一。�服务的能力。6月,区计生局对各乡镇、街道采取直接进村、入户、不打招呼的方法,检查了34个村(社区)人口出生及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在统计执法检查过程中,坚持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的原则,进行地毯式排查。核对公安落户、核对婴儿防疫卡、核对村计生专干手册等相关人口出生统计资料。纠正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人口出生统计数字更加翔实。主管区长经常督促信息化建设这项工作的落实,6月中旬,委派由政府督办室主任、计生局主管局长、文卫口秘书参加的督查组,利用三天时间深入进度慢的白奎等8个乡镇实地督办,效果很好。计生局投入资金购置设备,培训录入人员,提高录入质量。对白奎镇计生工作省检出现的问题,实行为期一年重点管理。目前10个镇、3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户卡录入工作已全部完成,并上传到省人口计生委数据库。此次调查违法生育12例,立案12例,依法处理1例,调查出生总数3520人,其中:瞒报2人,漏报40人。全年共清理出违法生育167例,立案76例,处理11例。计生局4月18日召开落实市计生委关于深入基层走访服务活动的专题会议。参加人员有各乡镇、街道计生助理及各乡镇街道选拔的2—3名优秀计生专干共计60人。每月上报一次没有领取结婚证的“非婚”人员名单。通过深入基层调查,发现现孕人员1235名。其中计划外怀孕18名。通过对计划外怀孕人员做思想工作,落实补救措施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