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 载

呼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8-03-29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全力推进繁荣富庶和谐新呼兰建设

——2009年1月9日在中共哈尔滨市呼兰区二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区委书记    刘世勋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市委全会,以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部署今年任务,审议《中共哈尔滨市呼兰区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组织和动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实现全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全力推进繁荣富庶和谐新呼兰建设进程。

下面,我代表区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工作。

一、认真领会中央和省、市委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报告》深入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总结了一年来的工作,明确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并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作出部署,对党和国家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决定》回顾总结了三十年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辉煌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是指导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传达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审议并通过了《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吉炳轩、栗战书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深刻分析并阐明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我省农村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科学分析了推动我省农村改革发展具备的优势和潜力、所面临的困难和不足,明确了今后的奋斗目标、任务措施和工作要求。会议突出强调我省要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会议还通报了当前经济形势,对下一阶段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传达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审议并通过了《中共哈尔滨市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会议深刻阐述了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推进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客观总结分析了三十年来我市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果、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会议就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市委《实施意见》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实现“三个跨越”、“三个率先”工作目标,开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新阶段作出了具体部署。会议还对确保完成全年任务,做好冬季民生、安全稳定等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全会精神,深刻认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的勇气,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精神,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干劲,推进区农村改革发展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二、回顾总结2008年工作,切实增强建设新呼兰的信心和决心

一年来,在市委的领导下,区委率领全区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同心同德,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2008年,是呼兰区近几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结构调整力度最大、经济运行质量最优的一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60亿元,增长16%;全口径财政收入11.6356亿元,增长36.5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4352亿元,增长22.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32元,增长18.5%;农民人均纯收入5928元,增长17.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3亿元,增长40.1%。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20.3∶43.6∶36.1调整为19.4∶44.4∶36.2。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克服严重春旱、突发病虫害等不利影响,粮食总产达到18.7亿斤,增长10%;现代农业步伐加快,农业开发和生态建设项目快速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提升,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8.8%;食品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中国酿酒、老鼎丰等项目陆续开工投产,雪花啤酒二期工程正在抓紧推进。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7亿元,增长21%。开发区牵动作用日益突出。2008年,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49.8亿元,占全区的31.1%;财政收入6.56亿元,占全区的56.4%。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产业开发布局合理,经济总量逐年递增,反哺能力日益显现。随着哈大齐工业走廊核心示范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开发区对全区经济的牵动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必将成为建设新呼兰的强大动力引擎。

改革开放迈出可喜步伐。筹集资金2640万元(其中政府出资1336万元),有效解决了企业拖欠职工工资问题;厂办大集体改革全面启动,具备条件的67户企业改革范围界定审批提前完成,并在全市推进会上介绍了经验;推进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等财税体制改革。招商引资成果丰硕。2008年,全区共引进项目109个,其中哈轴总厂、哈药生物制药、上海绿地等大项目20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亿元以上项目8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协议投资总额51.3亿元,到位资金8.83亿元。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不利条件下,实现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增长9.6%。经贸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利民开发区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缔结伙伴关系。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坚持规划先行、城乡统筹、建管结合原则,城乡面貌又有新改观。城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总额达3.17亿元。投资520万元,在利民大道哈师大段建成哈市首座无障碍过街人行天桥。投资4500万元,新建新城区育才路、广州路等道路6条,改造老城区东直路南段、北二道街等干路6条,文庙路、卫生路等巷路9条。改造西岗公园仙人掌花房,建成萧红故居主题广场、火车站广场,启动建设清真寺广场。进一步加大了城市绿化亮化建设、现代商住小区开发及棚户区改造力度。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以长莲路为重点,完成通乡通村公路46条、312公里。新农村试点村改良道路132.6公里,新上给水工程、增建生态园林村、改造泥草房、新建节能住宅,农村人居环境明显好转。不断加大城市执法、管理力度,城市文明程度逐步提高。

民生保障成效显著。城镇新增就业3620人,实现零就业家庭成员托底安置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扩面提标。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和农民工法律援助制度逐步完善,城镇居民医保工作积极推进。以污水处理、锅炉改造、建筑节能改造、哈三电厂热电联供等项目为重点,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城乡居民生存环境明显改观。年初确定的利民实事、惠民行动全面落实。扎实开展救灾、救济、救助工作,有力保障受灾群众、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落实优抚政策、提高补助标准,有效解决优抚对象实际困难。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科教兴区战略,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科技金点子”计划荣获全市优秀创意提名奖。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九年义务教育全省领先;职业教育逐步推进,远程教育实现联网开通;高考、中考取得较好成绩;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完成了二八、腰堡寄宿学校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卫生监管和疾病控制能力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倡导新婚风,计划生育达标率稳步提升。统筹城乡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体育事业长足发展。推进“农家书屋”、社区“两校两室”、农村“一校两室”建设,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有效引领社会主流舆论,广电事业取得较大进步。

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市委全会精神等重点工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理论学习、培训、研讨活动。以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充分展示了我区改革开放特别是撤县建区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发展历程与光辉成就。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树立我区良好形象。把握导向,切实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大力弘扬“哈尔滨精神”,积极推进“诚信呼兰”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开展“邻里携手逛新城、喜看家乡新变化”和以“和谐邻里、情系奥运”为主题的邻居节活动,推进和谐社区、和谐单位、和谐校园、和谐机关建设,进一步扩大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参与面和影响力。在支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活动中,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捐款、捐物,弘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

民主法制、政治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依法履行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重大事项决策职能。不断加强党的统战工作,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切实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和武装工作。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顺利完成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加强政法工作,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法治环境不断优化。积极开展“平安呼兰”创建工作,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排查调处各种矛盾纠纷,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确保政治安定、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大接访活动,充实信访力量,规范信访程序,畅通信访渠道,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区党员干部,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发展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各级领导班子谋发展、抓发展的整体功能得到提升。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处级、科级领导干部选任为重点,抓好择优晋级、竞争上岗工作,各级领导班子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扎实做好公务员登记和公务员补考、补录工作。以推进“先锋工程”系列活动为抓手,农村、企业、学校、社区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明显提高。案件查办力度不断加大,从源头预防腐败向纵深发展。廉政文化“六进入”成效显著。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总结过去一年各项工作取得的可喜成绩,我们感到欢欣鼓舞;追溯撤县建区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果,我们更加信心百倍:2004—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由86.3亿元增至160亿元,年均增长16.7%;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五年翻一番,由5.4338亿元增至11.6356亿元,年均增长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877亿元增至5.4352亿元,年均增长1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998元增至9732元,年均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710元增至5928元,年均增长12.4%。民生状况持续改善,财政供养人员月工资平均增长790元,累计增加工资性支出3.32亿元;农村低保年标准由600元提高到900元,城镇低保月标准由104元提高到200元,累计发放低保金4610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6万人;城镇医保向社区有序延伸,新增参保社区居民1.12万人。可以说,呼兰2008年的发展成果是五年来发展势头的一个缩影,为今后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顾2008年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围绕中心、凝心聚力,加快经济发展不动摇;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把握大局、维护稳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结构不够优化,发展方式相对粗放,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财政增长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城乡之间,经济与社会、文化之间发展仍不平衡;个别党员干部作风不实、精神不振,责任意识淡薄,党性观念不强,反腐倡廉建设还有很大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仍很艰巨。这些矛盾和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精心谋划2009年工作思路和举措,努力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新的一年,我们肩负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在全党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部署,市委确定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优化环境,科学发展,当好龙头”的活动主题,为我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更好更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制定出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为我们提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政策机遇;国家陆续出台拉动内需、促进增长的相关政策,省委、省政府推进哈大齐工业走廊核心示范区建设,为我们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发展条件;近年来不断积聚的经济实力、良好氛围和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为我们今后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由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招商合作难、出口创汇难问题,省内外新一轮竞相发展的激烈竞争,多年来没有完全破解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障碍,又使我们承受着巨大的发展压力。为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正确把握形势,坚定必胜信念,以更加昂扬的精神、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有效的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2009年,全区的总体工作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委全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更好更快发展目标要求,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发挥核心示范区作用,加快工业强区进程,建设两大城区,加强“三农”工作,实现“三个适宜”,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为建设繁荣、富庶、和谐的新呼兰而努力奋斗。

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要增长12.6%,全口径财政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计算)分别增长10%、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6.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9.9%、8%。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农村改革发展为动力,全面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党中央的战略之举,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破解“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深入落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努力提高“三农”工作水平。

我们要着眼长远,看到农村改革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在以下几方面下深功夫:

一是在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上下功夫。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在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大胆探索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水平。支持农民以土地经营使用权入股组建股份合作社,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股份合作,积极探索土地变股权、农户当股东、收益靠分红的土地合作有效方式,促进土地集中开发和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工商企业和城镇居民到农村租赁经营农民的承包土地。通过规范土地流转,把土地集中到能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能人手中,把土地集中到特色优势产业上来,造就一批农场主、牧场主、林场主。

二是在发展现代农业上下功夫。加快用现代技术和设施装备改造传统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巩固商品粮基地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布局。调整种植结构,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产品转化加工增值。大力发展畜牧业,积极推进科学化养殖、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增强畜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搞好土地整理,推行节水灌溉,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在统筹城乡发展上下功夫。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建设规划,合理安排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集聚、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实现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坚持三次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的原则,着力形成城乡分工合理、区域特色鲜明、生产要素和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产业发展布局,实现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统筹城乡交通设施、基本生活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坚持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公共服务由重点保障城市向城乡并举转变,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网点,推动服务项目向农村拓展和延伸,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我们更要立足当前,突出农村改革发展的连续性、紧迫性和实效性,2009年,力求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在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上求突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蔬菜农业,突出抓好一个龙头(利民街道现代农业博览园)和两个产业带(沿哈肇路蔬菜小区、沿长莲路生态蔬菜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拓建生产基地,打造知名品牌。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旅游农业,在杨林、腰堡等沿江沿河乡镇、街道,扶持农民开发农家乐、生态游和农园体验项目,推进旅游农业示范点建设。

二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求突破。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努力实现区域共建、城乡联网、设施共享。针对抗旱实际需求,创造条件扩大水源供应,积极防范旱灾造成的损失,不断扩大实溉面积。引进、试验风力提水灌溉,积极探索抗旱新措施。重点扶持农民创办新型农机合作社,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加快气象等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不断增强人工增雨防雹作业能力。

三是在培训引导农民致富上求突破。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重点培养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等农村实用人才,提高农民致富本领。鼓励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机会。深入实施“阳光工程”和“金蓝领”计划,支持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依法保障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确保农民稳定增收。探索集体参股、土地入股等经济运行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促进低收入农民尽快脱贫致富。

(二)以核心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努力迈出对外开放新步伐

进一步增温加压,强化措施,加快形成全党动员、全员参与、全方位启动的招商引资新格局;以全新的视野谋划对外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突出核心示范作用。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着力推进“八大经济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三个“新区”(包括呼兰河工业核心区和利民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有利契机,进一步明确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省市区共建的运营模式,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示范带动作用。整合优势资产、丰富资源和强势项目,抓紧完善呼兰河工业园区规划,努力开发建设出高质量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现代化工业园区、现代化城市新区。

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充分发挥核心示范区和利民开发区招商平台、外向牵动作用,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完善功能构架,以产业链条、上下游产品、产业关联度为纽带,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突出开展“重点企业寻求配套、改制企业适应配套、外来企业跟进配套”的专业化产业协作配套招商活动,重点引进一批带动效应强、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项目,补齐产业链中的缺环、断环。力争通过产业链招商,形成“龙头带配套、配套促龙头”的良性循环,产生“引来一个,带来一批”的“葡萄串”集群效应。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支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充分发挥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力求在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上实现新突破;抓住长三角、珠三角产业梯次转移的机遇,超前做好资源整合、土地整理和项目储备,力求在扩大国内经济合作上实现新突破;研究掌握国家政策走向和国内外资本流动趋势,力求在吸引国内乃至世界500强企业来我区投资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要强化领导责任,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注入“强心剂”;要强化制度建设,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放入“保护剂”;要强化组织协调,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入“润滑剂”;要强化督促检查,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填入“催化剂”;要强化纠风治乱,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投入“消毒剂”。通过创新理念、强化措施,努力形成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行政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助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使企业引得来、留得住、长得大。

(三)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方向,着力实现工业运行质量新提高

提高工业经济质量,必须坚持转变发展方式,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大力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作为战略重点,优化资源配置,拓宽产业发展领域,巩固电力支柱产业地位,做大做强食品、医药等主导产业,积极扶持建材、饲料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扶持技术起点高、市场容量大、拉动作用强的高新技术产业。

推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区校合作委员会作用,以高校、企业、技术支撑单位为主体建立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增加信息化投入,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鼓励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性能,用智能化控制、精确化管理降耗减排。在金融、商贸、物流等服务业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服务业整体素质,完善公共服务功能。

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鼓励原始创新,支持集成创新,重点搞好引进消化再创新,加快提高全区工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发挥院校在科研和技术革新方面的引领作用,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努力在重点行业和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企业发展活力。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增效,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清洁生产,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进入,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努力在促进工业经济增长与保护资源环境上实现双赢。

(四)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促进第三产业再上新台阶

以市场化、产业化为途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哈市商埠新区,使第三产业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重点,支持服务企业与大企业建立专业化合作关系,发展技术服务、管理咨询、信息服务以及包装、仓储、物流、配送、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城市社区为重点,发展社区卫生、家政服务、物业管理以及商贸餐饮、旅游休闲、体育健身等生活型服务业。以农村乡镇为重点,发展以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民生活用品供应为主的便利民生的连锁经营业。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的关键领域、新兴行业和薄弱环节。建立公开、公平、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优化第三产业发展环境。

扩大流通业发展规模。加大商业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推进大学城商圈建设,着力打造功能齐全、特色突出、区域影响力大的新型商业中心。鼓励发展连锁经营,引导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到乡镇布点,推广现代商贸流通模式。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度开发农村消费市场。用好用足国家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政策,加快建立健全辐射全区的市场体系,形成集批发、集市、零售和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相结合的商贸流通新格局。

突出旅游业发展特色。进一步开发、整合我区旅游资源,探索合作共赢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工业游、观光农业体验游、萧红故里人文游、湿地开发生态游等特色旅游。着力挖潜临江亲水功能,推进松花江森林公园、呼兰河湿地、腰堡生态渔港建设,努力把以松花江森林公园为重点的生态旅游景区,打造成为一条依山傍水的秀美风景线、一条旅游休闲的绿色长廊、一条蕴藏深厚历史和现代文明的文化带和一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

(五)以“三个适宜”为目标,全力打造城乡建设新面貌

坚持以人为本,高站位思考、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精心打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哈尔滨新城区。

注重规划先行、城乡并举。一个好的规划,不仅是城市建设的纲领,也是城市管理的依据,更是城市竞争的资本。在推进城乡建设中,必须以规划统揽全局,以规划指导实践。要突出前瞻性。遵循精致、大气、和谐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呼兰区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沿呼兰河旅游产业经济带总体规划及“二园一港”(呼兰河带状公园、松花江森林公园及腰堡生态渔港)控详规划。发挥城乡规划委员会职能作用,聘请专家科学论证,提高规划的档次和品位。要体现特色性。特色是城市的魅力所在。要综合呼兰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因素,因材构思,多出精品,努力塑造端庄、包容、亲和、灵秀的城市风貌。要坚持严肃性。规划一经批准,任何人不经论证不能随意变动,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

注重建管并重、城乡联动。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硬件基础,城市管理是城市有序运转的软件保障。城市建设要突出精品化、城乡一体化。新城区以核心示范区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力度。老城区以民生工程为重点,推进主干道及中巷路修建改造;启动呼兰河带状公园建设;改造西岗公园,迁建公路客运站,辟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继续推进农村路网建设,加大农村泥草房改造力度。城市管理要突出精细化、人性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方便群众与城市管理的关系,推进城市管理理念人性化、管理机制长效化、管理作业精细化,努力构建干净、有序、文明的城市形象。加快改革现有城市管理体制,探索建立城市管理新体制。进一步完善区为主体、街道和社区为基础的城市管理体制,逐步建立投资多元化、经营企业化、服务社会化的城市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完善各类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的法规体系,加强城市管理法制建设和队伍建设。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夯实城市管理的社会基础。

注重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对耕地、水资源、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构建自然宜居的生态安全网络。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全面实行排水许可管理。严格控制燃煤量,治理机动车排气污染,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加快植树造林和城市绿化步伐,推进松花江和呼兰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体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提高环境监管能力。

(六)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积极构建和谐稳定新环境

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亲民有真感情、爱民有真举措、惠民有真成效。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机制,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尽量采取积极措施,不裁员或少裁员。扩大就业援助范围,大力开发社会公益性岗位,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尤其是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高度重视残疾人、复员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城镇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障体系。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生产生活,加快推进城乡社会救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保障事业。高度重视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完善其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纳入全市统筹。加快推进“两棚一草”改造,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供水、供电、供热、供气、公共交通等公共事业,保证群众的生活需求。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入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以建设创新型城区为目标,以“科技金点子”计划为依托,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全社会科技创新水平。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地位,优化网点布局,积极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全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繁荣先进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城乡文化品位。进一步提高有线电视城乡覆盖率,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相结合反应快捷、控制有力的公共卫生体系。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切实加强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努力构建“党委和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新格局。不断加大对社区的投入力度,完善社区财力筹集机制。大胆借鉴先进经验,力争在完善居民自治、加强社区管理、拓展社区服务、繁荣社区文化、强化社区党建等方面取得突破,使社区真正成为百姓的和谐家园。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维护稳定工作格局。畅通社情民意诉求渠道,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源头预防工作,健全领导干部包案、接访制度,以事要解决为根本,进一步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监管力度,严格安全执法,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完善社会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应对与处置突发事件能力。认真借鉴奥运维稳成功经验,切实搞好“大冬会”期间矛盾排查、综治维稳工作。深入推进“平安呼兰”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敌对势力破坏活动和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全力维护政治安定、社会稳定。

(七)以民主政治建设为重点,大力促进社会和谐新进步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和人事任免权。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政协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参政议政、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让人民群众充分享有宪法赋予的各项民主权利。坚持政务、厂务、村务公开,提高居民、村民自治水平。建立和完善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基础上的政策听证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加强政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提高执法质量,维护公正司法。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体系,扩大受益群众覆盖面。全面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以“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学”为宗旨,切实做好老干部和老龄工作。加强党管武装工作,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水平。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筑牢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深入开展和谐创建活动,进一步弘扬“开放包容、时尚活力、诚信敬业、和谐奋进”的哈尔滨精神。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领域,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群众、社区、农村延伸。进一步整合挖掘以萧红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增强城市软实力。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四、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建设新呼兰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建设繁荣、富庶、和谐的新呼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关键在党,成败在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一)推动思想解放,激发敢试、善闯、求胜的精神状态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今年全区首要的政治任务。要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努力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抓住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利契机,促进全区上下思想大解放,努力以思想上的大解放、观念上的大变革,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解放思想就是要善于自我否定,加快破除传统思维模式。自我否定的过程是思想境界和思维方式不断提升改善的过程,只有敢于并善于自我否定,才能跳出不符合发展要求的思维,才能摒弃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行为,才能找到促进工作上水平的途径,这样就会为自己的思想打开一片新的天地,为呼兰的发展拓宽一个新的空间,既成长了自己,又成就了事业。解放思想就是要善于另辟蹊径,加快破解复杂矛盾问题。当前,招商引资难突破,农民收入难增长,信访积案难解决。破解这些问题,就会进一步化解矛盾,加快发展,促进和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创新思维、打破常规,用新的思路研究对策,用新的方法处理问题,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敢字当头,增强闯劲和冲劲,让一切有利于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解放思想就是要善于抓住机遇,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目标。机遇来临之时就是发展的紧要之处。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把握好国家拉动内需、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以及核心示范区建设为我区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在机遇中寻找发展的突破口,使发展的速度再快一些,发展的步子再大一些,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主动、赢得全局,从而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目标。

(二)夯实组织基础,建设坚强、团结、向上的执政主体

党的基层组织和各级干部是建设新呼兰的重要基石和骨干力量。一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深入实施“先锋工程”,农村党建工作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加强村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和培训,增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社区党建工作要着眼于建设和谐社区,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各方参与的社区党建新格局。积极探索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积极做好党代表任期制的推进工作,使党代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围绕发展选干部、配班子,进一步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努力塑造发展型领导班子。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领导干部择优晋级竞争上岗工作,形成有利于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对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埋头苦干、一心为民的干部不能亏待,真正把那些肯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选到各级领导岗位。积极鼓励机关干部、大学生到乡村任职,关心和爱护乡村干部,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逐步推行从优秀干部中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选拔乡镇领导工作。三要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全区一万九千名党员生活在群众中间,工作在各行各业,是建设新呼兰的中流砥柱。要把党员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提高素质、发挥作用、树立形象上,通过宣传典型、弘扬先进来激发广大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把他们蕴藏的聪明才智挖掘出来,建设家乡的工作热情调动起来,投身于建设新呼兰的宏伟事业中去,真正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党的方针政策的“传声筒”、化解社会矛盾的疏导员和为民办事的服务队。

(三)强化作风建设,坚守为民、务实、敬业的从政宗旨

优良的作风是凝聚民心的巨大力量。只有保持并发扬优良作风,我们才能把党的光辉形象树立在群众心中。要爱民于心,牵挂百姓诉求。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必须带着深厚的感情去面对群众,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时刻不忘为群众排忧解难,紧要关头为群众雪中送炭。要求真务实,不做表面文章。实现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必须坚持出实招、用实劲、求实效,该办的事,马上谋划;定下的事,马上就办。要有目标,但不是简单盲目攀比;要敢竞争,但绝不掺半点虚假;要讲效率,但决不许有一丝浮躁。要旗帜鲜明地支持和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不出事的人受到重用,让说空话、大话、风凉话、泄气话的人没有市场。要勤勉敬业,恪守工作职责。敬业凝聚着心血和责任,体现着作风和意志,反映着能力和水平。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心怀党的事业,在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多动点脑筋,在如何促进工作创新、推动部门工作上多费点心思,在如何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上多下点功夫。只要我们把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就会赢得群众的信赖与支持,就会汇聚起一股强大的力量,为建设新呼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推进反腐倡廉,营造风清、气正、健康的政治环境

深入贯彻《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推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反腐倡廉体系,努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教育要抓实,筑牢反腐倡廉的防线。继续深入开展正面典型教育、反面警示教育和法纪法规教育,使各级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讲原则、明是非,坚守共产党人的道德情操,不曲意逢迎,不随波逐流,使教育真正触及干部的思想和灵魂,让干部不想腐败。监督要到位,消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要坚持以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为重点,紧紧抓住易于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综合运用党内监督、国家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方式,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监督机制,切实规范各级干部的用权行为,让干部不能腐败。惩处要严厉,坚定根治腐败的决心。加大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力度,重点查办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一经查实,绝不姑息,始终保持对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的高压态势,让干部不敢腐败。要坚决纠正不正之风,维护群众利益,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同志们,2009年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起步之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锐意改革,奋发进取,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为全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建设繁荣富庶和谐的新呼兰而努力奋斗!

哈尔滨市呼兰区人大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09年1月15日在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金凤英

2008年的主要工作

2008年,区人大常委会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繁荣、富庶、和谐新呼兰的奋斗目标,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充分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为促进全区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开创新局面

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务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强化财政监督,依法决定重大事项。常委会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坚持程序性审查和实质性监督、预先审查和事后监督并重的原则,按照《监督法》的规定,切实加强对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工作等重大事项的监督。听取审议了区人民政府关于国民经济发展、财政决算、预算执行情况及审计工作的报告,作出了《关于批准呼兰区2007年财政决算的决议》,就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对区人民政府急需调整财政预算的报告,专门召开常委会议,及时作出了《关于增加财政预算对呼兰河城区段和三家子堤防及2008年通乡通村公路专项补贴的决定》,并对资金使用、管理、监督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为抢抓机遇,支持和加快我区重点项目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注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加快发展。常委会高度关注我区的招商引资和大项目推进工作,多次组织市、区人大代表进行视察和调研,并召开常委会听取区人民政府关于利民开发区招商引资和大项目推进情况的工作汇报。对利民开发区近几年取得的显著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认真分析制约开发区发展的不利因素和问题,提出要抓住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核心示范区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乘势而上,把呼兰河工业园区打造成全省工业走廊建设的先行区、全市工业板块的新亮点、呼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重视农业发展,推进“三农”工作。常委会十分重视我区“三农”工作,主要领导及组成人员多次深入农村实地调研新农村建设情况,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提出意见建议。积极倡导和动员有条件的市、区人大代表为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对我区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进行深入调研,召开主任会议听取区政府关于农业产业化工作专项汇报,提出要强化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的意识,加强和扩大品牌效应,努力提升我区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着力改善民生,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常委会在坚持依法办事,维护代表和群众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把促进改善民生作为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紧紧抓住新老城区建设管理这一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市、区人大代表开展专项视察,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区人民政府关于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专项报告,结合经济调研组的调研和市、区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对我区城市的规划与建设、物业与管理、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以及城市园、场、路、区的绿化、美化、亮化等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审议意见,并督促相关部门予以落实和改进,为我区城市建设与管理提层次、上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创造新业绩

常委会把推进依法治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平安呼兰建设作为重大任务,依法履行监督职责。

加强执法检查,促进法律实施。一年来,常委会先后对区人民政府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义务教育法、药品管理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几部法律的贯彻执行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现场视察、检查和调查,听取相关工作报告。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并跟踪督办落实,有效地促进了一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提高了执法检查的实效性。针对药品管理法的贯彻落实情况,常委会提出要建立药品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创新监督管理模式,大力改善医药发展软环境;针对新一轮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常委会提出要抓好新当选村委会成员的培训工作,在组建好新的村委会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制度。规范议事规则、规范村务管理,依法行使权力。

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区人民检察院关于公诉工作的专项报告,要求检察机关继续坚持贯彻“严打”方针,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社会治安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刑事犯罪,深挖严查职务犯罪,全面提升公诉工作水平。常委会还组织市、区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视察了我公安机关“三基”工作,要求公安机关在思想上要重视、管理上要加强、投入上要增加,以“三基”建设为契机,不断提高执法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努力促进平安呼兰、和谐呼兰建设;

加强依法治区,促进民主法制建设。结合全区“五五普法”工作的开展,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区人民政府关于“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报告,肯定了我区制定的普法规划、责任目标和工作措施,要求强化对普法工作的领导,抓好工作的落实。区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和要求,积极组织开展全区学法、普法活动,并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万名相关人员进行普法考试,既增强了法律意识、又促进了法律知识的积累与提高,为全面推进我区“五五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信访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常委会认真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一年来,督办省、市人大交办的信访件15件,接待人民群众来信来访76件(次)、136人(次),及时转交有关部门办理,并跟踪督办,使人民群众反映的一些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深入贯彻落实《代表法》,在开展代表工作中取得新成效

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代表法》,不断强化代表主体地位,积极支持、着力规范和切实保证代表依法履行职责,积极为代表履职搭建平台,扎实做好代表工作和人事任免工作。

加强代表培训,提高代表履职水平。按照代表培训总体计划,常委会适时举办培训班,邀请我区全国人大代表传达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盛况和主要精神,并结合自身的履职经历,介绍了如何当好人大代表的体会。为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常委会还邀请了省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就人大代表如何依法履职、代表的责任义务、代表活动的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培训。面对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常委会及时组织市、区人大代表对省工商银行哈尔滨支行进行视察、调研,邀请资深金融专家分析经济形势,进一步提高了代表对全球经济危机的认识和应对能力。通过多渠道培训与交流,代表的履职意识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为加强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常委会将242名区人大代表全部编入代表小组,各乡镇人大和街道人大工委立足自身实际,采取多种措施开展代表小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兰河、呼兰街道人大工委开展了以“走访一次选民,提一条建议,办一件实事”为主题的代表活动,城区的96名人大代表深入选民家中,征集意见建议,并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协调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规范代表活动,提高工作质量,常委会大胆探索实践,以专业对口、市区人大代表交叉、就近方便原则,组建了经济、法制、城建、农业、卫生、科教等六个代表专业组,有重点、分层次的组织开展专项视察和调研活动。代表们在视察和调研中,关注民生,体察民情,谏言献策,提出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为鼓励代表履职创业的激情和热情,常委会征集优秀代表履职事迹,编辑出版《代表风采》一书。在全市创先制定了《人大代表守则》,细化代表的行为准则,规范和约束代表的履职行为。同时,还开通代表意见、建议直通车,安装联通及时雨软件,努力为代表履职提供高效、快捷服务。

督办代表意见建议,增强办理实效。区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以来,代表共提出意见建议78件。这些意见建议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对改进政府工作,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常委会认真督促代表意见建议的办理和答复工作,召开主任会议专门听取了区人民政府关于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工作的汇报。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责成政府督办室及时分办、加强协调、督促落实。目前,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均按照规定时限办理答复完毕,办理答复率100%。

组织参与公益事业,积极回报社会。鼓励引导人大代表在做好本职工作和代表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去年,我区4名人大代表慷慨解囊,捐助40万元参与呼兰区慈善事业。“5.12”汶川地震后,我区的各级人大代表通过多种渠道捐助款物近2000万元,有力支援了灾区的恢复重建。有的代表还加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长期为困难群众服务。一些代表还积极为新农村建设、通乡通村公路建设与城市道路建设捐资出力,热心资助贫困大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代表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行动,在社会引起反响,为人大代表树立了良好形象。

加强任命与监督,促进执政为民。常委会坚持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的一致性,认真行使人事任免权,注重对干部任前、任后的监督,促进了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一年来,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5人,补选市人大代表2人、区人大代表5人,暂停代表职务2人。

四、注重素质的提升,在加强自身建设中树立新形象

常委会自觉接受区委领导,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高履职能力,有力地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建设奋发有为领导班子。一是强化党性观念,落实区委决策。区委的坚强领导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一年来,常委会始终与区委一条心,一个调,一股劲,召开重要会议,开展重要活动,都主动向区委请示汇报,让区委随时掌握人大工作。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得到了区委的重视、支持和认可。二是强化大局意识,促进“一府两院”工作。人大与“一府两院”都是党领导下的国家机关,虽然职责和分工不同,但工作目标都是一致的。一年来,常委会坚持目标一致性,对“一府两院”重点工作和需要人大决定的重大事项,及时纳入工作规划,适时开展视察和调研,依法作出决议、决定。三是强化效能意识,加强自身建设。严格坚持理论学习制度,领导带头深入实际搞调研,凝神静气抓培训。重点学习《监督法》,不断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率先垂范、作风扎实,整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一年来,深入基层单位35个,走访群众450余人,召开座谈会42次,发放调查问卷760余份,形成调研报告20余篇,有力促进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建设务实高效干部队伍。常委会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结合我区人大工作实际,改革创新,制定了《区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等31项人大工作制度,编辑出版了《哈尔滨市呼兰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制度汇编》,科学规范了人大工作的相关程序和方式。以创建市级文明单位为载体,积极开展“对标、定位、创先、争优”活动,营造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人大机关获得了市级文明单位称号。通过新闻媒体积极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扩大人大工作影响。一年来,编印《区人大常委会公报》6期,在市级刊物上发表文章6篇,在全市人大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2篇,在呼兰报刊发信息12篇。参加全国十五城区人大联席会议,并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重视机关党建工作,积极开辟创建党员活动阵地,为老干部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受到老干部好评。成功引进投资1900余万元的家得乐商贸有限公司,超额完成了招商引资工作任务。

建设充满活力基层人大。乡镇人大和街道人大工委是人大工作的基础,是代表履职最直接的平台。常委会注重加强对乡镇人大和街道人大工委的联系和指导,制定了《乡镇人大、街道人大工委联席会议制度》,并召开了街道人大工委主任、乡镇人大主席和各代表小组组长联席会议,及时通报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要点,总结交流好经验好做法,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基层人大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起到了通过交流促进工作、通过典型促进提高、通过对比自查促进基层人大工作整体上水平的目的。

各位代表,一年来,区人大常委会在监督中支持,在支持中监督,始终与区委保持一致,与“一府两院”同向,与人民群众同心,认真履行法定职责,聚精会神抓工作,尽心竭力求实效,开创单项工作有创新,整体工作有提高的良好局面。成绩的取得,是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体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以及常委会机关工作人员辛勤工作的结果,也是与区人民政府、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分不开的,更是全区人民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大常委会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常委会的工作与新形势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常委会的监督实效还需进一步探索和提高;开拓代表工作、提高代表素质以及发挥代表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与创新;代表议案建议的质量和办理工作还需进一步提高和规范;对乡镇人大和街道人大工委工作的研究和指导还需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2009年工作安排

2009年,区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繁荣、富庶、和谐新呼兰的奋斗目标,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完善监督工作,创新代表活动,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为我区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全会精神,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重大部署是人大工作的基本准则。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打造哈大齐工业走廊核心示范区这一重点,审时度势,找准定位,站在全局的高度设计和谋划常委会工作,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坚定信念、服务大局,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始终把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人大工作的第一要务,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最大限度地支持政府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全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紧紧围绕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各项改革,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等重要工作,充分行使人大法定职能,加大对政府关于国民经济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等重大事项的监督力度。

二、依法行使职权,在改善民生、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上抓落实

要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常委会工作各个环节和全部过程,把维护民权、改善民生作为人大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和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听取审议教育、卫生、粮食安全、法院执行等工作情况的报告。对道路交通法、城乡规划法、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开展执法检查。适时组织代表对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老城区改造、平安呼兰建设等进行视察。要坚持监督公开的原则,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把人大各项工作置于人大代表、人民群众和全社会的监督之下。进一步探索建立听证会、公民旁听人代会和常委会制度,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让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认真做好人大信访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多做暖人心、解民忧的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三、改进和创新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加强和规范代表活动,积极搭建和努力探索代表履职的平台和方法,多层次、多形式组织代表开展视察、检查和调研活动。加强代表的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代表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召开优秀人大代表表彰会议,树立典型,弘扬先进。加强对乡镇和街道人大代表小组活动的指导,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坚持常委会同代表的联系制度,把发挥代表作用作为人大工作的主体和基础。在全区人大代表中开展“看发展、比贡献、创先优”活动,积极引导、鼓励代表为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谏言献策、献计出力。加强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提高议案、建议的办理实效。

四、进一步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

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省、市、区委全会精神,自觉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进一步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理顺工作体制,健全工作机制,巩固市级文明单位建设成果。加强机关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各位代表,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新的一年,压力与动力同行,挑战与机遇共存,我们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同心同德、真抓实干,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繁荣、富庶、和谐的新呼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哈尔滨市呼兰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1月15日在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曲    敏

一、200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工作部署,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维护社会稳定,圆满完成了区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取得了建设“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区的新成果。

(一)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坚持率先发展、健康发展,全面落实市政府“倍增”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好中求快。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亿元,增长16%。经济运行质量效益同步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7.3%。化解复杂减收因素,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1.6356亿元,比去年净增3.1168亿元,增长36.59%,比年预算净增2.262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4352亿元,比去年净增1.0067亿元,增长22.73%,比年预算净增7424万元,总量居全市八区第四位。呼兰河工业园区被确定为哈大齐工业走廊核心示范区。利民开发区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实现生产总值49.8亿元,财政收入6.56亿元,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节能减排成效突出,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万元GDP能耗下降4.8%,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二)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0.3∶43.6∶36.1调整为19.4∶44.4∶36.2。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战胜严重春旱、突发病虫害,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总产量达18.7亿斤,增长10%。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9.4万吨,畜牧业实现产值35.5亿元,增长9.1%,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7%。发展蔬菜、杂粮、食用菌、苗木花卉等特色种植32万亩,规模居全市第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累计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71家。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实现工业增加值59亿元,增长20%,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5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52户增加到62户。新型食品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中国酿造”、“老鼎丰”等项目陆续开工、投产,年产23万吨的雪花啤酒二期项目已列入集团财年计划。投入资金110万元,回购酒厂、镀铜钢带厂债权8000万元。67户企业纳入厂办大集体改革范围,完成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及改革方式确定工作,并在全市推进会上介绍了经验。第三产业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7亿元,增长21%。

(三)投资拉动效应明显。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3亿元,增长40.1%,是近三年来投资贡献最显著的一年。利民开发区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缔结伙伴关系,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新批准哈轴、哈药生物制药等大项目20个,协议投资总额51.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83亿元,项目开工率达33.3%。哈药集团制药四厂成功收购名目药业和三虎压力机厂。生态涵养与保护力度加大。呼兰河城区段、三家子堤防改造工程完成投资3.4亿元。松花江森林公园39.6公里环山路全部硬化,完成自来水改建及旅游度假村工程。辟建呼兰河口湿地保护区。建设腰堡生态渔港,新上双井镇农家乐等一批旅游项目,投资增长带动生态友好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四)城乡建设步伐加快。修编老城区控详规划,完成“15路1桥2园3场”重点工程规划设计和8个乡镇示范村规划。新城区新建育才路、广州路等6条道路,铺设排水管线5公里,供热管网5.6公里,燃气管网36公里,新建扩建换热站7座,新增燃气用户5960户。老城区改造东直路南段、北二道街、顺记路等6条干路和文庙路、卫生路、通达街等9条巷路。全区新安装路灯418盏,改造棚户区7.1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启动建设清真寺广场,建成萧红故居主题广场、火车站广场,更新14条街路人行步道板8.15万平方米。完成广场、庭院、道路绿化面积75万平方米。新建基督教中心堂,改造西岗公园仙人掌花房。在利民大道哈师大段建成哈市首座无障碍过街人行天桥。全年完成通乡通村公路46条、312公里。新农村试点村改良道路132.6公里。新上农村给水工程10处,选建生态园林村8个。拆除农村泥草房2355户,新建节能住宅2971套,双井镇护路村成为全省30个省级泥草房改造示范村的排头兵。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试点工程取得良好效果。

(五)社会事业协调进步。“科技金点子”计划荣获全市优秀创意提名奖。教育改革稳步推进,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双高普九”工作第一批通过省市验收。巩固基层文化阵地,新建康金、双井2个文化站。开展“邻里携手逛新城、喜看家乡新变化”及“和谐邻里、情系奥运”为主题的邻居节活动,广场、校园、社区文化活跃丰富。竞技体育取得好成绩,我区连续四年被省市评为输送人才标兵单位。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成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参合率达96%。加大违法生育专项整治力度,全区计划生育率达98%。启动建设区第一农村敬老服务中心,建成区敬老服务中心二八分院。无偿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80例,安装残疾人假肢20例,为重度肢残人员捐赠轮椅车80台,先后为百名精神病患者免费赠药。新增有线电视初装入网用户9000户,哈尔滨数字电视公司正式进驻我区。

(六)民生质量显著提高。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32元,增长18.5%;农民人均纯收入5928元,增长17.79%。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可喜变化,住房、教育、汽车、旅游成为消费新热点。拓宽就业渠道,安置零就业家庭81户、81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4050”人员105人。将1415名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参保企业职工达3.36万人,社会化发放养老金1.1868亿元。失业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参保人数2.28万人,7409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发放失业保险金955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9171人。2.6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达到1.12万人。为3744名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632万元。为101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2万元。解决企业拖欠职工工资2640万元。收缴农民工工资保障金2400万元,并监督实名发放。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增加工资补贴,人均月增长235元。加大困难群体救助力度,1.58万人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支付低保资金971.5万元,城镇、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200元和每年900元。落实廉租保障住房补贴341户,实物配建廉租住房20套,为134户低保户发放住房补贴15.2万元。

(七)公共服务得到强化。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安装“平安灯”6614盏,电子监控眼2098个,喷涂报警提示编码路灯杆2379个。新“110”指挥中心“三台合一”系统投入使用,完成道路交通治安监控中心系统建设。全区刑事案件综合立案率下降12.3%。加强安全执法机构建设,在全市率先组建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大队。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两个百日专项督察行动,全领域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安全生产形势逐步好转。建立食品安全整治长效机制,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取得实效。坚持依法治访,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效果突出,大维稳格局初步形成。推进政务公开,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共信息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加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编制各类专项预案59个。四川汶川地区发生特大地震后,全区人民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抗震救灾精神,累计为灾区募集款物折合人民币2696万元。全面完成了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呼兰县志》续志正式出版发行。

审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人防、人事、统计、档案、地震、老龄、气象等工作,也取得较大成绩,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各位委员,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呼兰改革开放成果的展示年和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倍增年,也是新一届政府提高科学、依法、为民施政能力,深入推进“六型”政府建设的显效年。一年来,我们积极应对外部竞争越来越强、群众诉求越来越高、和谐维稳压力越来越大等诸多挑战,更加深入地践行科学发展观,着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与创新,大力实施产业融合、代理招商、大项目牵动、城市空间增拓等一系列发展战略,强化对经济运行的预警和调控,有效破解了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更加自觉地遵循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把百姓的福祉放在心上,全力做好低收入群体救助、全民医保、城乡低保扩面提标、义务教育、新农合、廉租房及城中村改造、农村公路建设等工作,保障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更加有力地推进政府法制建设和廉政建设,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达100%。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勤政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关心帮助的结果,是区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人大依法监督、鼎力支持和政协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结果,是全体市民群众开拓创新、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中省市直驻呼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积极配合、合力共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体纳税人,向驻呼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呼兰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呼兰历届老领导、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主要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任务仍然比较艰巨;发展方式还较为传统粗放,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招商结构、项目结构、税收结构还不尽合理,因财政与开发区分灶吃饭,区本级人均财力较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政府部门职能转变不到位,有些公务员精神不振奋、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随着改革发展进程加快,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出来,动迁、征地中争利现象加剧,社会群体贫富差距拉大,就业、公共医疗、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问题仍比较突出。上述矛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继续着力加以解决。

二、2009年工作安排

根据中共呼兰区委二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的具体部署,确定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委全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更好更快发展目标要求,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发挥核心示范区作用,加快工业强区进程,建设“两大城区”,加强“三农”工作,实现“三个适宜”,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为建设繁荣、富庶、和谐的新呼兰而努力奋斗。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

——坚持结构调整“一条主线”。把扩大内需,增加投资,促进消费作为抵御金融风险,提升经济增长动力的根本措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8.7:44.9:36.4;食品、电力、医药等主导产业占GDP比重达到3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4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5亿元,增长14.9%。

——实施工业化、城市化“两轮驱动”。推进主导型、协调型特色新型工业化,加快新型城市化,形成以工业发展推动城市空间增拓,以城市开发加速工业化、信息化的良性互动格局。工业化率达38%,城市化率提高到47%。

——开发新城区、老城区、新农村“三大板块”。对接都市圈扩容,实行城乡统筹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逐步实现道路、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无缝链接。城乡建设投资完成20亿元。

——实现率先、科学、和谐、健康“四个发展”。更加突出发展的科学性、协调性、全面性和可持续性,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力争投资率、税收对财政的贡献率、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有大的突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亿元,增长12.6%。全口径财政总收入12.53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81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2%。

——建设优质粮、绿色肉、洁净奶、寒地菜、宿根花“五大基地”。发展优质粮100万亩,寒地菜10万亩,宿根花2万亩,新建规模养殖场30个。

——突出和谐、生态、平安、宜居、知识、文化呼兰“六大品牌”。着力建设全体呼兰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新家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00元,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6400元,增长8%。城镇人均建筑面积24.6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万元GDP能耗下降6.3%,森林覆盖率10.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8天以上。刑事发案率控制在总人口万分之二十以内。

——构建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生态居住、旅游文化、商贸物流、教育培训、信息及服务外包“七大产业集群”。推进生产要素集中、产业规模集聚,建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优势骨干产业为主体,配套产业和特色产业跟进发展的簇群经济新格局。呼兰河工业园区实现生产总值56亿元,增长20%。出口创汇6300万美元,增长5%。

围绕上述思路目标,着力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一)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打造寒地现代农业先行区

呼兰农业资源禀赋优越,产业化程度较高,耕地八区第一;粮食产量八区第一;肉鸡养殖量全省第一;奶牛养殖量全市第二;生猪存栏量全市第三;渔业养殖量八区第一;苗木花卉、蔬菜种植面积全市第一;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市第一,具备了打造寒地现代农业先行区、样板区、展示基地的基础和条件。

发展寒地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寒地有机农业、绿色食品产业和园艺产业,加快构建以寒地城郊农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体系。重点推进“一园两带”建设,“一园”即推进寒地现代农业博览园建设,“两带”即沿哈肇路,启动建设200栋蔬菜温室、600栋大棚,逐步建设20万亩的设施农业产业带;沿长莲路、呼白路,辐射发展寒地绿色、有机蔬菜2万亩,逐步建设30万亩的寒地生态蔬菜产业带。实施100万亩优质粮产能工程,在白奎、石人、大用等乡镇建设3万亩标准粮田,在康金、沈家、二八、方台等乡镇建设50万亩绿色原料基地,在大用、许堡、康金、莲花等乡镇改造中低产田7万亩。组建农机合作社5个,更新大型拖拉机50台、收割机20台、插秧机100台。新打各类抗旱井130眼。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生态游和农园体验项目,在杨林、方台、二八、大用、孟家、腰堡、利民等乡镇(街道),分别建4个以上旅游农业示范点。

培育寒地农产品加工集群。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做大双井、长岭、康金3个工业小区,力争5户企业晋升为省市级龙头企业。扶持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项目,同步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以奶牛、肉鸡、生猪、优质粮、冷水鱼、马铃薯、寒地菜、宿根花等8大产业链为主体的龙型经济框架,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到60%以上。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推出10个名优系列农产品,加大展会营销推介力度,培育品牌经济。

实现农村经营组织化。完善、提档、推广“大用模式”,在乡镇街道广泛开展合作社试点,探索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公司+农户”等合作经营模式。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支农项目建设的实施主体,跨村、跨乡镇组建种养型、购销型、加工转化型专业合作社,实现由生产环节向加工、流通领域延伸,牵动“一品村”、产业带和产业群加速发展。2009年,全区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以上。

提高农村改革效益。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适度推进土地向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流转,促进土地集中开发、集约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加快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整合现有8户粮食购销企业资源,成立国有控股公司,推进集团化经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林地权属。推进水务体制改革,变工程水利为资源水利。推进畜牧兽医体制改革,设立首席兽医官,整合所属机构。积极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力争我区列为市级试点。

优化农村发展条件。强化城乡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及公益事业由中心镇、试点村,逐步向所有村屯延伸,构建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格局。实施农村康居工程,推广节能住宅,力争5年内全面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抢抓省、市支持“一镇一村”建设的机遇,率先把康金镇打造成全省小城镇建设的示范镇,把双井镇护路村打造成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扶持带动更多的试点村镇走在农村改革发展的前列。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依托农民学院,造就新型农民。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二)实施聚焦发展战略,打造哈大齐工业走廊核心示范区

在全省921平方公里、29个哈大齐工业走廊园区中,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四有”(有投入、有形象、有企业、有增量)标准,呼兰依托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的成果,赢得了开发建设核心示范区的重大机遇,打造好核心示范区是呼兰更好更快发展的新支点、新潜质。

明确高端发展定位。细化“6+3”产业构架,搭建新产业圈,集优创建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精工制造、科技教育和信息服务外包、研发孵化与创意创智以及旅游文化等产业园。配建现代物流、公共服务、生态居住三个功能服务区,高质量编制核心区总体规划、控详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对22.18平方公里建成区全面提档升级,对47.16平方公里未建设区域,坚持高起点规划、高速度启动、高标准建设。2009年完成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推进城市空间增拓。战略规划呼兰河城区段、三家子堤防新增城市建设用地,为园区提质扩容打牢基础。实施土地二次收储,激活土地存量,带动投资增量,实现土地开发利用效益最大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土地一级市场开发。对占而未建或开而未达的项目实行“退出制”,逐步淘汰一批产出率低、占地多、污染大的劣势项目,实施“腾笼换鸟”,“移草接木”,增加投资强度和密度,提高土地产出比。

集中导入大项目、好项目。优化储备-论证-推介-申请-生成-推进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建设流程。完善项目库建设,尽快落实一批符合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具有牵动作用的重大项目。配补产业缺失环节,做大做强“点”、“链”、“环”,推动招商向选商、数量招商向质量招商、一次招商向二次招商转变。开展代理招商、定点招商、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推进上海绿地、呼兰河畔影视城、香港汇赢城中村改造、宝宇康居等签约项目;争取国家轻工产业园和香港工业园项目;跟踪康普乳业、英霞大豆多基肽、迪康电梯等储备项目。

实施主导型、协调型新型工业化。依托园区基础,突出区域产业特色,提高经济核心竞争力。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突破口,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释放食品、电力、医药、房开等主导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加速产业融合衔接,积极发展2+3生产性服务业、1+2+3农产品商贸流通业,延伸产业链条,拓展覆盖领域。

发挥示范区体制优势。实施品牌牵动战略,推进呼兰河工业园区、利民开发区协同发展,全面释放体制、机制竞争活力。坚持省市区三级共建,强化融资、投资、建设、招商等职能,探索公共信贷投融资机制,用足、用好省政府对哈大齐工业走廊1+5分属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贷款贴息政策,搞活城市开发建设。

(三)培育现代服务业,打造江北商贸物流集聚区

呼兰在江北两区中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4.7%,全口径财政收入比重达54.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75.9%,加快推进大型商贸配套,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完全切合省市“开发江北,两岸繁荣”的战略构想。

融入大江北商贸圈。借鉴江南城区商贸业发展经验,充分发挥大江北区位优势,按照服务江北、服务哈尔滨、服务全省定位,积极参与大江北商贸产业布局调整,推进城市服务功能与江南城区互补,全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商贸业发展。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围绕老城区增强商埠功能,扩大超市、连锁经营比重,整合规范木材批发市场,启动以粮油交易市场为主体的寒地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围绕大学城新商圈建设,链接江南商业运营机制,导入高端服务项目;围绕新城区大型体验式商贸中心建设,启动建设医药物流园区,推进中华商贸物流商会、浙江市场协会两个市场项目建设,以及上海绿地商贸中心、香港汇赢商贸城建设;围绕新农村,搞好“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改建60家农家店;实施“家电下乡”工程,力争农村家电拥有量增长10%。

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启动地理信息产业园二期工程,鼓励、扶持地理信息产业园服务外包项目做大做强。跟踪推进绿地“亚太创谷”项目,引进食品、医药、新能源、化工等研发总部,建设孵化和创意平台。扶持华德、德强、广厦等大学生创业园建设。

拉动旅游经济。以培育“夏都”品牌为核心,建设萧红博物馆和仿古一条街,整合老城区旅游资源,发展“萧红故里”人文游;推进呼兰河畔影视城项目,发展寒地黑土文化游;加快松花江森林公园、呼兰河口湿地、腰堡生态渔港建设,完善团山风景区载体功能,深度推进沿江沿河旅游开发,发展都市郊野生态游;延展工业文明,集中展示食品、电力、医药等现代企业,发展新型工业体验游;依托大学城浓郁的知识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发展大学城一日游。

(四)对接文明干净秩序理念,打造“三个适宜”试验区

随着新农村建设速度的加快,老城区改造力度的加大,新城区开发强度的增加,呼兰具备了进行“三个适宜”文明城市试验的基础。

推进新型城市化。立足大江北开发,坚持开发新区、改造老城和建设新农村并重,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生态良好、宜居宜业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新城区突出释放规模、集聚、品牌三个效应,以构筑现代化城市形态为目标,着力打造“三个适宜”试验区和“夏都”品牌集中区;老城区弘扬历史、人文、宗教、生态四种文化,培育城市滨水特质特色,着力打造哈市近郊旅游名城;新农村建设“优质粮、绿色肉、洁净奶、寒地菜、宿根花”五大基地,延展寒地黑土现代农业,着力打造都市城郊农业新天地。推进“交通联结、能源联供、信息联通、生态联保”,将新型城市化成果惠及到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提升规划管理水平。贯彻《城乡规划法》,遵循精致、大气、和谐的原则,着力优化城区功能布局。进一步丰富完善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完成沿松花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总体规划及“二园(呼兰河带状公园和松花江森林公园)一港(腰堡生态渔港)”控详规划,加快修编镇村建设规划。全面提高城乡规划监察水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

深化城乡建设改造。加大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率先把利民大道建设成全市的景观路,把学院路建设成全市的样板路。新建续建南京西路、北京西路等道路12条,建设一次、二次变电所各1座。启动呼兰河漫滩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力争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管网延伸至利民开发区。老城区完成清真寺广场、西环路北段、南二道街、师专路南段等工程,建设文化东路、顺记路等主干道路5条,改造建兴路、丰华路等6条中巷路。铺设三道街、北二道街、建设路西段、西环路东侧、东直路(三道街至东门桥)、光明路(萧红故居南侧)人行步道板4.28万平方米,安装中华路、共和路、城建路、世亨路等8条道路路灯178盏。改造西岗公园,修缮四望亭。启动垃圾处理场、燃气站建设,完成老城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一期工程。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有责任、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老区“北城”改造。支持康金国家级小城镇综合试点改革,推进长岭、双井卫星城,二八、沈家、大用等中心镇建设。规划农村公路47条、212.2公里,力争农村公路建设三年攻坚战提前一年完成。

突出城市精细化管理。强力推进“干净城市”建设,抓好沿江沿河、城乡结合部、背街巷路等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对南大街、西环路、师专路、东直路以及广场、公园等重点路段场所实施严管。提升数字城管工作。加大城市管理资源整合,推行并联执法,完善城市依法管理、市场化运作、市民参与和科技助推四个机制。强化公共设施日常管护,增加便民公厕。细化和加强物业管理,启动房屋大项维修资金。加强商品房及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共建共享,共享共建”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财政金融工作,打造财税健康运行创新区

巩固财政增长成果(2008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量均列全市八区第四位,哈市10县市和按县管理2个区的第一位),破解体制性障碍,增强保障能力,探索符合区情的财税运行新模式。

拓展建设融资渠道。发挥城投公司和呼兰河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总公司的作用,采取建设-经营-移交、资产证券化、委托借款等模式,多渠道、多元化筹集资金,缓解城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困难。加快酒厂、镀铜钢带厂、亚麻原料厂回购债权变现,为新项目落地创造条件。争取省市支农、财源建设等专项资金。全力构建政、银、企“零距离”无缝对接的融资机制,为企业提供高效的融资服务。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风险防范能力。组建财政金融专家组,加强财税运行分析、研究和指导。

构筑财税保障平台。加强经济运行的调控和引导,集中精力抓好一批基础性、先导性重大项目,确保财税经济增长目标如期实现。探索开发区财政与区本级财政过渡并轨的有效途径,为区、市财政体制对接做好准备。克服和化解各种财税减收因素影响,全方位构筑“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的保障平台。

优化财税收入结构。抢抓上海绿地、哈轴集团入驻以及华润雪花、中国酿造等一批重点项目扩产、投产的有利契机,搞好税收规划,强化税收征缴,确保增量税收及时入库。在促进电力、建筑、房开等主体税收实现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把食品、医药产业作为年度财税收入的主要增长点,强化引导扶持,增加效益,提高贡献率。培育服务外包、研发创意、物流配送等新兴财源,提高第三产业税收比重。丰富财源项目库,不断推动后续财源建设。

健全财政运行机制。深化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非税收入“收缴分离,收支脱钩”四项改革,向加强财税监管要效益。依法强化税收征管,严厉打击逃、偷、抗、骗税行为,做到应缴尽缴、应收尽收。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和贡献企业奖励制度,在已有奖励政策的基础上,对晋升为规模以上、成长性好、三年内纳税翻番的企业予以重奖,形成奖惩结合、鼓励纳税的组合机制。坚持有保有压的方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打造公共财政。

(六)突出六大品牌,打造百姓心中和谐美好新家园

呼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归功于全体呼兰人民,也必将惠及全体呼兰人民,在共建共享、共享共建的过程中,让群众得实惠是我们赢得百姓和社会认同的基石。

建设和谐呼兰,增强凝聚力。实现家庭和谐、部门和谐、社会和谐和人的自我和谐,是打造和谐美好新家园的强区之本。一是实施创业工程。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完善政策和创业服务机制,鼓励扶持自主创业,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2000人,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200万元。推动零就业家庭“托底”安置,强化劳动保障监察。二是实施医保工程。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纳入市级统筹。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以上。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医疗保障的投入。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三是实施助老工程。继续扩大敬老院改造整合力度,建成区第一农村敬老服务中心,维修沈家、孟家2所敬老院。争创市级双拥模范区。四是实施济困工程。及时将困难群众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落实廉租保障住房补贴165户,配建廉租住房30套。做好残疾人康复、就业、安居工作。五是实施育民工程。制定村规民约,以契约的形式规范村民行为;三年内在所有行政村全面推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不断提高农民自我教育管理的能力。六是实施强基工程。落实社区办公经费、办公用房标准,夯实社区在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传承先进文化方面的基础作用。

建设生态呼兰,提升竞争力。构筑生态屏障,彰显“夏都”风情,提高区域知名度和美誉度,是打造和谐美好新家园的兴区之举。一是加速生态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呼兰河城区段、三家子堤防改造工程,建设安全、生态、景观大堤。规划建设呼兰河带状公园。加快筹建松花江森林公园码头、旅游服务中心、综合瞭望塔、沙滩浴场、水上项目、花圃花园等配套项目。启动建设黄土山公墓。成立呼兰河口湿地野生动物救护站、巡护站,组建湿地管理局。二是扩大生态涵养成果。围绕打造全市的“后花园”、“大氧仓”,植树造林2.5万亩,绿化村屯130个,建设10个生态文明村,村屯绿化率达60%,耕地林网庇护率达到80%以上。绿化城区路11条,创建生态小区6个。三是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年底前完成老城区污水处理厂和新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辟建老城区垃圾处理厂和医疗废弃物处理中心。推进呼兰河水污染防治及小流域综合治理,在一排干渠建设景观林带,启动杨林、二八、方台、康金等乡镇水土整治工程。四是培育生态洁净产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利民开发区循环经济专业园区,重点推进以粉煤灰为原料的产业链工程,农村太阳能、沼气、风能的清洁能源建设,以及华润雪花、中国酿造、济仁药业中水回用项目,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建设平安呼兰,强化保障力。企业平安经营,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是打造和谐美好新家园的安区之基。一是搭建治安防控新体系。以新建“110”指挥中心监控网为平台,推进重点防控单位、居民小区对接并轨工作。实施“平安灯”和警务进社区、进村屯工程,强化人防、物防、技防各项措施,扩大治安防控覆盖面。二是建立安全生产新秩序。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职能,明确部门责任,形成联合监管机制,重点推进消防、道路及水上交通、危化、非煤矿山、建筑、特种设备等领域专项治理,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以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为重点,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公共突发事件防范处置能力。三是构筑信访维稳新格局。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突出信访维稳工作,畅通社情民意诉求渠道,及时排查化解不稳定因素,营造和谐社会环境。四是建立矛盾调处新机制。高度重视改革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研究、梳理其内在的规律和特点,坚持标本兼治,努力寻找破解顽疾的措施办法,探索建立化解的有效机制。

建设宜居呼兰,提高承载力。宜居、康居,是打造和谐美好新家园的建区之要。一是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基础设施无缝衔接,以通乡通村路建设为重点,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提升城乡配套功能。配建一批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新区名校引建步伐,启动建设荣军医院,推进顺迈医院、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建设。三是提升住宅开发档次。建立以商品房为主体,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为补充的房源供给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群体的居住需求。鼓励有实力、讲诚信的房开企业开发建设生态居住精品社区。

建设知识呼兰,激发创新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构筑人才智力优势,是打造和谐美好新家园的活区之源。一是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发挥大学城品牌优势,构建学历+技能的适用型技术人才高地。加强区校企合作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实施教育兴区战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推进职教、成教、普教统筹发展。突出教育行政机关干部、教研员、校长、教师四支队伍建设,办好每一所学校,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启动新城区省级优质高中建设,筹建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孤残学校。省级学校标准化率达到5%。三是实施人才兴区战略。依托大学生创业园、产业工人创业园、新型农民创业园,着手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专家人才库和科研项目成果库、企业技术人员人才库、农村致富带头人人才库,以及企业科技项目和专利库,不断提高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四是实施智力兴区战略。以上海绿地“亚太创谷”项目为牵动,围绕大学城,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着力打造知识产业支撑型新城区。

建设文化呼兰,扩大影响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塑造和张扬城市文化品格特质,是打造和谐美好新家园的立区之根。一是弘扬历史文化。整合四望亭、百年仙人掌、团山金代遗址等历史景观资源,进一步彰显古城魅力。二是弘扬人文文化。深度挖掘萧红故里人文资源,重点打造“萧红”品牌,推介萧红故里系列文化旅游产品,带动区域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弘扬宗教文化。利用天主教堂、清真寺、基督教中心堂、文武庙等资源,传承宗教优秀文化精髓,培育地域宗教特色文化。四是弘扬生态文化。依托松花江森林公园、呼兰河带状公园、呼兰河口湿地、沿江旅游经济带开发和呼兰河畔影视城建设,打造生态旅游文化亮点。五是弘扬黑土文化。启动地方文化大戏编制工作,创建地方文化刊物,推出一批精品黑土文化产品。做大禹舜美术馆对外交流平台,提升地域文化品位。加强基层文化体育载体建设,建设许堡、方台、沈家3个乡镇文化站,创建2个体育示范社区,配套广场健身路径1台(套)。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打造呼兰、兰河邻居节品牌。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2009年是政府施政的届中年,也是检验科学发展成果,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承上启下的关键年。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国内经济不确定因素叠加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大局观,站在保增长、促和谐高度,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作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重要保障措施,进一步巩固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按照打造“六型”政府的建设目标,切实提高政府施政水平。

(一)加强队伍建设。全面贯彻执行《公务员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和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教育和引导全体公务员增强大局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赶超意识,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克己奉公、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促进政府全体工作人员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坦荡处事、尽职办事、高效成事。以落实领导干部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纠风专项治理,完善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打造廉洁政府。

(二)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加强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不断提高决策质量水平。继续推广“一线工作法”,努力做到干部在一线历练,问题在一线解决,业绩在一线创造,作风在一线转变。改进政府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改进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搞好行政审批中心建设,加大即时办件比重,提高审批服务“窗口”的办结率。加强服务能力建设,集中精力为市场主体创造宽松经济发展环境,为社会和市民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三)加强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公众的社会监督和媒体的舆论监督。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复议新机制,落实行政纠错和行政赔偿制度。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规范行政行为和行政执法裁量权,重点做好征地补偿、改制企业职工安置、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工作,促进社会成员利益相对均衡。增强依法行政观念,坚决防止多头执法、执法不公、执法违法等现象,确保各项行政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公开、透明、规范运行。

(四)加强绩效考核。健全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严格责任追究,落实行政问责制。创新政府管理模式,强化责任定位法,一线工作法,绩效评估法,推动工作落实。建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优化和拓宽目标考核内容,细化指标考核、公众评议、察访核验等流程控制。加大政务督查,确保政令畅通,杜绝推诿扯皮行为,有效提升政府效能。

各位委员,今年是呼兰撤县建区五周年。在这样一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充满创业激情和挑战的一年,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履行好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抵御特殊时期的金融风险,为建设繁荣富庶和谐新呼兰、打造百姓心中和谐美好新家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哈尔滨市呼兰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09年1月15日在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区人民法院院长    谢碚松

2008年区法院主要工作

2008年,区法院在区委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的工作部署和区人大决议,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继续加强司法审判和自身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一、职能作用进一步发挥。共受理各类案件4171件,结案4129件,结案率为98.99%,同比提高0.42个百分点。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刑事审判的首要职责,认真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审结各类刑事案件297件。把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作为民商事审判的工作目标,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3023件,结案率为99.86%,同比提高0.04个百分点。积极采取行政案件处理新机制,注重采用协调解决方式化解行政争议,审结行政案件10件,促进了人民群众与行政机关的理解与信任。积极推进执行威慑机制建设,受理执行案件796件,执结率95.22%,同比提高3.75个百分点。认真开展清理执行积案工作,共清理积案1141件,保障了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大力加强司法警察工作,市中院在我院召开基层法院法警训练现场交流会,总结推广了我院的经验和做法,并给予充分肯定。

二、信访工作成效显著。进一步健全信访工作机制,规范了立案信访工作等制度和措施,层层签订涉诉信访工作责任状,将责任分解到庭、落实到人。认真落实领导班子成员包案件、包处理、包结案、包稳定以及全员抓信访、全程抓信访的要求,切实将信访工作的各项制度措施抓到实处,做到每天都有正副院长负责接访,经立案庭审查后凡要求向院长反映问题的,均做到有求必见、有访必接。对于紧急突发事件,由院领导亲自协调、妥善处理,赢得了当事人的理解与信任。对已发生的信访案件,由责任部门对上访诉求认真进行合议,并邀请区政法委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街工委干部等人员参加信访听证会,对当事人的诉求是否有理认真进行听证、确认。及时通报信访工作情况33期,通报批评55人次,表扬22人次,促进了涉诉信访问题的解决。今年发生的10件信访案件已全部息诉罢访。在国家、省、市重大会议、活动期间,有效避免了信访案件的发生,信访工作在全市法院的考核排序始终位居前二位,被评为全省法院涉诉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三、业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认真落实调解优先原则,积极推进和谐司法,确保案结事了,民商事案件调解撤诉比率达77.98%,始终在全市法院居于前列。着力提高司法效果,建立健全案件请示、沟通、研讨、协商、座谈、听证、联动等新机制,穷尽各种手段加强沟通协调,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努力寻求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切实加强审判管理,先后制定院庭长办案、案件质量通报、案件质量评查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院长和副院长办案34件,庭长和副庭长办案1396件,进一步规范了司法程序,强化了监督制约。充分发挥审判监督职能,把日常案件质量检查与发改案件评查相结合,评查发改案件25件,通报案件质量情况42期,通报法官92人次,普遍增强了公正司法意识。

四、人民法庭建设进一步推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加强法庭建设,充分发挥法庭的服务保障职能。这是我院党组研究法庭工作形成的共识。为此,我院成立人民法庭专项建设领导小组,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订方案,从选址、规划、设计、投资预算到施工建设进行认真部署。继康金、呼兰镇法庭之后,纳入2003年国家投资建设计划的长岭、利民法庭已建成投入使用,并配备了监控系统、微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在此基础上,为提前完成人民法庭建设任务,我们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主动给自己加担子,积极向党委汇报,在政府等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又基本建成二八、双井人民法庭,全年新建建筑面积2400余平方米。目前,已给付承建单位工程款282万余元,偿还区法院大楼工程款等历史债务50余万元。在抓好人民法庭建设的同时,我院大力加强物质装备建设,陆续更新了车辆,购置了微机等装备,改善了办案办公条件。

五、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从加强机关建设和管理出发,健全了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庭审纪律和庭审水平检查评比、财务管理等管理制度,完善了通报制度、督促检查制度和机关管理制度,形成一整套管用有效、可操作性强的内部管理体系。把从严管理作为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来抓,建立政治处等有关部门联合检查的联动机制,加大明察暗访力度,狠抓责任追究。全年发纪律作风通报14期,通报批评部门2次,通报批评干警49人次;发表扬通报26期,通报表扬部门19次,通报表扬干警24人次;发纪检监察通报3期,通报批评干警3人次。开展以防治“三案”为重点的“零违纪”廉政建设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召开两次案件剖析会,由办案人、院级后备干部对重点案件进行剖析,院长对干警的剖析进行观场点评并打分、排序,促进了廉政建设。

六、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继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制定了理论学习及教育培训实施方案,将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及业务理论作为学习培训的主要内容,采取以自学为主、集中培训为辅的方法,切实加强理论学习。同时职能部门按照各部门的学习计划,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通报。大力加强司法业务建设,继续抓好业务素质考试,将考试结果逐人排序通报,激发了干警的学习热情;积极倡导钻研业务和调查研究,全年共完成各类调研文章30篇,为全国、省举办的各种调研成果交流活动选送优秀论文13篇,有4篇获省级二等奖,6篇获省级三等奖。重视选拔后备干部,不断加强班子建设,大胆探索,改革院级副职后备干部选拔方式,将民主推荐情况、素质测试情况、年度考评情况按比例折算得分,按得分排序确定人选。同时,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分别选拔中层正、副职后备干部各10人,并注意在一线考察锻炼后备干部,组织后备干部轮流进京接访。扎实抓好绩效考评,经反复研究并多方征求意见,制定了《呼兰法院2008年度主要工作考评方案》,将信访工作、职能作用发挥、业务管理、法庭建设、内部管理、队伍管理均纳入考评范畴,由院机关考评到部门,对部门进行排序,部门考评到人,逐人进行排序。考评结果和评先评优、奖金、干部推荐挂钩。按照方案要求,我院对三名副院长及院党组副书记也进行了公开排序,进一步激发了干警的工作积极性。

一年来,我院坚持在区委领导和区人大监督下开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人大的决议、决定,积极办理人大代表监督、交办和关注的案件,同时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有力促进了公正司法。我院党总支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区法院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标兵”。

过去的一年,虽然区法院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深知全院整体工作水平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尚有一定差距。一是个别干警司法为民意识不强,机械司法问题依然存在;二是个别法官裁判不公、司法不廉,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的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三是个别干警司法水平不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不强,有的案件还不能做到案结事了;四是基础建设、装备建设、经费保障等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采取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09年工作意见

2009年全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区委的决策部署和区人大的决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重要指导思想,以服务保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推进法院自身科学发展为目标,强化审判职能作用,狠抓案件质量,加强队伍建设和法庭建设,狠抓信访稳定工作,为建设“繁荣、富庶、和谐”的新呼兰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总抓手,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认真抓好落实。要把人民法院自身的发展与法院服务于全区科学发展大局有机结合,把法院当前的发展与长远的科学发展有机结合,把法院局部的发展与整体的科学发展有机结合,把干警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

突出特色,务求实效。结合法院工作和干警思想实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突出特色,务求实效,努力提高案件质量,力争取得办案的最佳效果。要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信访工作、队伍管理、法庭建设、业务管理、内部管理和职能作用发挥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过程,成为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的过程,成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司法能力、改进司法作风、创新制度机制、推动法院自身科学发展的过程。

二、以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抓手,在服务大局上实践科学发展观

牢固树立为大局服务的理念。充分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找准法院工作与全区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做到谋划思路、部署工作、处理问题、审理案件,都置于大局中去思考,都从有利于大局来把握,使法院各项工作都能紧紧围绕大局,服从服务于大局。对区委的工作部署,对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都要主动做好工作,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坚持以公正的裁判、和谐的手段,努力实现办案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认真落实司法政策和要求。刑事审判正确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坚持依法惩罚犯罪与依法保障人权并重,做到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严相济,罚当其罪。民商事审判要充分发挥司法调解作用,做到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行政审判要探索建立行政和解制度,做到依法独立公正审理行政案件。立案审判要充分发挥保障、过滤、疏导、化解和救济五项功能,畅通诉讼渠道,保障合理诉求,提高审判工作水平。

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参与构建“和谐呼兰”、“平安呼兰”。依法严厉打击杀人、抢劫、绑架和黑社会组织性质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贪污、贿赂、渎职等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走私、制售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努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增加人民群众安全感。认真审理涉及国企改制、土地流转、建筑承包、劳动争议等民商事案件,积极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及时解决行政争议,妥善处理行政群体性事件,推进依法行政。继续规范执行行为,认真落实执行威慑机制和社会联动机制,抓好执行清积案工作,努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大力推行便民利民措施。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积极推行便民审判,切实解决群众诉讼困难,对居住偏僻的当事人和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孤寡老人实行登门立案;深入偏远农村办案,即时调解、当庭结案;实行节假日预约开庭,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缩短案件审理时间,减轻当事人的诉讼负担。切实加强司法救助,对农村“五保户”、城市低保人员和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依法减、缓、免收诉讼费,保障困难群体的诉讼权利。

认真做好涉诉信访工作。完善信访案件的接待、分流、处理工作机制,妥善解决群众信访中反映的突出问题;认真总结信访工作经验,探索建立在党委领导下的信访案件终结机制;通过提高司法水平,加强源头治理,努力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化解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积累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以提高案件质量为抓手,在强化权力监督上实践科学发展观

牢固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理念。监督是实现公正司法的重要途径。必须强化自觉接受监督意识,真诚欢迎来自各方面的监督。正确处理好依法独立审判与接受监督的关系,主动接受监督,开门接受监督,广泛接受监督。既要虚心接受人大的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也要强化审判委员会和院长对司法活动的管理监督、审判执行各个环节之间的互相监督以及纪检监察部门对干警的纪律监督,以监督保公正、促廉洁、树形象。

强化监督制度落实。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全面落实“院长每周接访、发改案件评查、信访案件听证、重点案件剖析、典型案件邀请当事人述说”五项监督制度,强化审判监督。通过对案件和审判人员开展有效监督,解决司法不公、司法腐败、司法作风不端、诉求渠道不畅、司法不作为等问题,提高案件质量,促进司法公正。

强化审判责任追究。以防止审判权滥用为核心,严格实行“法官停止审判权、领导引咎辞职”两项追究制度,强化审判问责。对案件发改率高、信访率高的法官,停止审判权、调离审判岗位,直至免去法职,促使法官不出问题,少出问题;对失职、失察、失管造成案件问题多、队伍问题多的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实行引咎辞职,直至调离领导岗位,促使领导干部触及问题、解决问题。

四、以深化从严管理为抓手,在队伍建设上实践科学发展观

深化法院日常管理。进一步完善通报批评机制,创新督查、纪律作风、纪检监察、案件质量和信访等五项通报制度,严格通报标准,重点查找纪律作风散漫、审判质量不高、工作落实不力等问题,防微杜渐,扶正纠偏,树立法院的良好形象。

深化工作目标管理。进一步完善考评排序机制,实行目标考评季排序和各部门主要工作半年排序并公布等制度,明确评价标准,实行结果检验,重点解决考评办法不合理等问题,全员调动,整体提高,在目标上激励,激发干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深化干部队伍管理。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用工作实绩考核和评价干部,进一步强化激励措施,让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不出事的人受到重用,让说空话、大话、风凉话、泄气话的人没有市场,确保“有为才有位,不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的人得利”的用人导向,重点抓好后备干部的滚动选拔工作,成熟一个就推向领导岗位一个,促使人人努力工作,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五、以法庭建设为抓手,在基层基础建设上实践科学发展观

切实加强基层建设。推进人民法庭办公用房建设,改善人民法庭办公条件,加强人民法庭党支部建设,形成坚强的战斗堡垒,以管理制度化、工作规范化、装备优良化为目标,努力完成人民法庭建设的各项任务。

切实加强基础建设。加快局域网建设,提高办公现代化水平。推进全院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深入开展“争创人民满意的好法院、好法庭、争当人民满意的好法官活动”,努力提高基础建设的工作水平。

各位代表,2009年,我院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及区委二届三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区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在政府的支持下,锐意改革,奋发进取,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充分发挥审判工作职能作用,为全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建设繁荣富庶和谐的新呼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哈尔滨市呼兰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2009年1月15日在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孙长国

2008年区人民检察院主要工作

2008年是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成绩喜人的一年,也是我院检察工作在创新中实现稳步发展成效显著的一年。一年来,区人民检察院在区委和市检察院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全面履行检察职能,各项检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认真履行检察职责,自觉服务全区发展大局

(一)维护大局稳定,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实现新进展

全年共批准逮捕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405人,同比上升17%;提起公诉425人,同比上升31%。其中,批准逮捕杀人、抢劫、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嫌疑人42人,提起公诉58人;批准逮捕盗窃、抢夺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嫌疑人56人,提起公诉69人;对22起重特大及有社会影响的刑事案件提前介入,快捕快诉。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参加有关专项打击突出类型犯罪活动8次,为创建“平安呼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加大工作力度,查办职务犯罪工作取得新成效

全年共立案查处贪污贿赂、玩忽职守等职务犯罪案件13件15人,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3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其中大案要案10件12人,占立案数的77%和80%;查办贪污贿赂案件7件7人,占立案数的54%;反贪办案数量同比上升44%和67%。我院被评为“黑龙江省检察机关追逃工作先进集体”;反渎职侵权局办理的两起渎职案件分别被评为全省、全市检察机关反渎职部门“十大优质案件”;在省院全年目标分类管理考核过程中,我院反贪、渎检工作均名列全市A类院第2名

(三)履行监督职能,促进司法公正实现新突破

加强侦查监督。全年共参加公安机关重大案件讨论10余件,出席重特大案件现场勘查3件,防止错捕4人,追漏罪3人,追诉2人。通知侦查机关立案6件,纠正应该立案而不立案3件,纠正不应该立案而立案1件。

加强审判监督。对刑事案件依法提起抗诉1件,打破了近几年来没有刑事抗诉案件的现状。对民事行政案件提出抗诉7件,其中已有4件得到改判,抗诉改判率为57%。

加强监管场所监督。全年对监管场所进行安全防范检查222次,提出书面建议7次,同在押人犯谈话12次,超期羁押实现了零控制。我院申报的国家三级规范化检察室顺利通过省院的考核验收,跨入了国家级规范化检察室行列。

(四)服务大局,促进社会和谐工作取得新成果

积极开展处理涉检上访工作。全年共接待来信来访者40件66人,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13件全部办结。办理上级交办督办案件1件,刑事申诉案件1件,刑事赔偿案件2人,赔偿数额达30余万元。一直保持着没有涉检越级访和进京上访事件的良好记录,为此,省检察院专门在我院召开全省检察系统信访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

深化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结合办案,重点对10件大要案开展个案预防,帮助发案单位整章建制提出检察建议7件。与教育、税务等单位开展了系统预防,主动到有关单位上法制课3次,开展警示教育2次。围绕全区的重点工程建设,对呼兰河城区段和三家子堤防等重大工程开展专项预防。我院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经验得到了省院领导好评,并被《黑龙江检察简报》转发。

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对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重特大刑事案件严厉打击的同时,我们十分注意对符合有关刑事政策的轻微刑事犯罪案件采取宽大措施,做到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全年依法对30件33人做出无逮捕必要的不批准逮捕决定,对12件12人轻微刑事案件依法做出相对不起诉决定。充分节约了诉讼成本,真正化解了矛盾,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

二、坚持科学发展,大力加强检察队伍和基础建设

(一)队伍思想政治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检察人员的头脑,保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恪守“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的检察职业道德,自觉实践“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宗旨,使全体干警正确履行检察职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观念不断强化。

(二)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始终坚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全面加强班子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检察长、副检察长率先垂范,亲自办案、亲自出庭、亲自撰写高水平的调研文章,班子成员带头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在年底全区考核过程中,我院班子被区委评为好班子。

(三)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能力明显提高。加大正规化分类培训和助学力度,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全市检察机关信息化大赛中,我院获得了团体三等奖,有1名干警获得了技术组第2名的好成绩。在08年的司法考试中,我院有3名干警通过了考试。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成功举办了由哈尔滨工业大学4名博士生导师、教授和6名硕士研究生参加的“检察文化建设研讨会”,其成果为检察机关检察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撑。积极参加高层次的理论交流,我院承办了“哈尔滨市首届公诉人与律师辩论赛”,参加了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的仅有极少数基层院参与的第六届全国检察长常州论坛、第四届全国高级检察官重庆论坛和“履行检察职能,服务科学发展”绍兴论坛。调查研究、检察宣传硕果累累,全年在《检察日报》、《中国检察官》、《龙之剑》、《黑龙江法制报》等报刊上公开发表调研文章20余篇、检察宣传稿件80余篇,我院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全国检察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四)检务保障和队伍形象明显改观。在区委、区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我院的检务保障工作很快走出了低谷,检察公用经费、办案后勤保障、检察信息化建设、从优待警工作、数额巨大的债务负担等都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和改观,真正实现了检务保障跨越式发展,被评为“全市检察财务装备管理先进集体”。加强检察队伍纪律作风建设,努力树立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七一”前夕,我院同时荣获了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两项殊荣;侦查监督科被市委授予全市“人民满意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省院全年目标分类管理考核中,我院总体工作在全省、全市基层检察院的排名位次实现了大幅度的前移,取得了全省A类院第9名、全市A类院第3名的好成绩;我院被评为“全市先进基层检察院”;继续保持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荣誉称号。

(五)自觉接受监督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始终坚持把检察工作置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主动向其报告工作。认真落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检察工作提出的建议。坚持以《检察简报》和《检察信息》为载体,向人大、政府、政协报告检察工作进展情况和有关专题工作情况。接受区人大常委会的专项检查,报告了公诉工作的全面情况,对区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的整改。深化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院各项检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这是区委和上级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和广大人民群众监督、支持的结果。区检察院深深感谢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对我们工作的领导、监督、关心、支持,深深感谢全区人民特别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检察工作的鞭策激励、指导帮助。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法律监督工作在有的方面存在不到位和力度不够的问题;二是检察队伍的素质和执法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有很大的差距;三是个别干警工作作风沉闷,积极性、主动性较差;四是有些部门负责人创新工作水平不高,视野不开阔。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以解决。

2009年检察工作安排

2009年区检察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检察工作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坚持检察工作主题,以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为核心,以深化检察工作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加强检察基础工作为重点,以建设高素质检察队伍为保证,全面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繁荣、富庶、和谐的新呼兰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2009年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立足检察职能,更好服务全区工作大局

(一)着力保障全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一要更加注重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积极参加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依法打击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特别是金融、证券、房地产等领域的犯罪活动,深化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二要更加注重保障政府投资安全。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工程建设和项目资金使用的法律监督,积极做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严肃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犯罪行为。三要更加注重改进办案方式和方法,高度重视依法妥善处理涉及企业的案件。

(二)着力促进农村改革发展。一要依法打击侵犯农民利益、危害农业生产、影响农村稳定的犯罪活动;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活动,维护农村社会大局稳定。二要继续开展深入查办涉农职务犯罪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涉农职务犯罪预防。三要强化涉农法律监督和司法保护,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坑农害农的犯罪。四要密切与农民群众的联系,积极探索加强农村检察工作的有效途径。

(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要严肃查办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征地拆迁、医疗卫生等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严肃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权犯罪案件。二要严厉打击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等犯罪活动,依法及时介入重大责任事故调查,坚决查办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背后的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三要探索实行对生活确有困难的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问题,体现司法的人文关怀。

(四)着力维护司法公正。一要重点加强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量刑畸轻畸重和违法立案、刑讯逼供等问题的监督,切实防止放纵犯罪和冤枉无辜。二要重点围绕用好现有法律监督手段,建立健全各项监督机制。三要加大查办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背后职务犯罪的力度。

(五)着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一要依法严惩严重刑事犯罪。坚决遏制严重刑事犯罪高发的势头。加强检察节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参与平安建设,促进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二要切实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健全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工作机制和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当事人达成和解刑事案件办理机制和对初犯、偶犯、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犯罪中一些罪行轻微的人员适当从宽处理的机制。三要进一步加强涉检信访工作。深入开展重信重访专项治理,加强涉检信访分析、研究和排查,探索建立重大敏感案件风险评估预警机制。

二、加强检察队伍建设,狠抓检察基础工作

(一)抓好思想政治建设。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等结合起来,不断加强理论武装,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观念和职业精神,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

(二)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政治学习制度、述职述廉制度、民主生活制度等,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全面推进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能力。

(三)抓好队伍专业化建设。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加大制度建设和创新力度,抓住检察队伍建设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抓住最需要解决的紧迫性问题,积极研究措施,逐步建立起符合检察工作特点的专业化管理体制、机制。

(四)抓好法律监督能力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法律监督工作实际、具有检察机关特点的教育培训机制。必须着眼于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检察教育培训体系模式和内容方法创新,实现由知识型培训为主向能力型培训为主转变,由应急性培训为主向正规化分类培训为主转变,推动高素质检察队伍建设。

(五)抓好检察基础建设。研究分析检察基础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以现代管理理论为指导,进一步完善检察业务、队伍、保障和信息化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把从严治检与从优待警相结合,着重加大检务保障、检察文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推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里,区检察院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区委和上级检察院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按照高检院“创一流业绩、创优秀班子、创过硬队伍、创坚实保障、创规范管理、创公正形象”的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各项检察工作,为建设繁荣、富庶、和谐的新呼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认真履职服务大局为建设繁荣富庶和谐新呼兰作出新贡献

——2009年1月13日在区政协二届三次会议上

政协呼兰区委主席    张得宝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常委会在市政协的指导下,在中共呼兰区委的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和区委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围绕“科学发展,建设强区,振兴呼兰”目标,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区工作大局,团结和组织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认真履行职能,扎实开展工作,为建设繁荣、富庶、和谐的新呼兰作出新的贡献。

(一)履职能力不断提升。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要求,常委会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机关建设为支撑点,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履职能力明显提升。采取党组会议、主席会议、常委会议及机关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强了政治理论学习。重点学习了中共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精神、省市和区委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并结合实际,举办了委员培训班,加强了委员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委员依法履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推进了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按照履行职能,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党政领导参加政协会议通报情况、听取意见,区委、区政府领导向政协常委会议通报提案办理情况等行之有效的相关机制。认真研究制定了《政协哈尔滨市呼兰区委员会全体会议出席制度》,使政协工作制度更加健全,程序更加明确,活动更加规范,运行更加协调。切实加强了机关自身建设。以打造“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为目标,进一步加强了机关作风建设。强化了服务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整体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开展政协工作提供了有效服务。在支援汶川抗震救灾中,政协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表现突出,积极响应区委的号召,交纳“特殊党费”6300元,向灾区捐款近万元,充分表达了对灾区群众的关爱和真情。进一步加大了对政协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点提案的宣传报道力度。全年共编发《政协简报》28期。在《呼兰报》上发表宣传报道10余篇,使政协工作对外影响不断扩大。

(二)协商监督活动亮点纷呈。围绕“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及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政治协商。全年召开政协全会、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专题协商会议、政情通报会议共计17次。分别就“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经济工作、“平安呼兰建设”和提案办理等工作进行了协商讨论,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围绕加速发展我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工作开展了常委会专题协商。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结束后,常委会认真研究,精心选题,把推进我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作为2008年专题协商的重点,由专委会牵头,组织部分常委、委员就专题协商的内容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常委会举行了专题协商会议,有11名委员围绕如何加快我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专题发言。委员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形成的调查报告已由区委转发,为我区在探索建立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新机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实施民主监督。2008年,常委会把民主评议作为深化和拓展民主监督职能的重要方式,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从“评”字上入手,在“促”字上求实,在“改”字上较真,取得了较好成效。重点就我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分四个阶段采取座谈、走访、问卷等形式,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客观地对我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评议。并对评议工作进行了追踪反馈。通过评议和整改,使相关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三)献计出力求真务实。常委会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围绕全区工作大局,运用大会发言、座谈会、调查、视察等形式,求真务实,建言献策,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突破常规,积极探索了参政议政的有效形式。为了使全会开的更加务实,更加有效,常委会组织相关常委和委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走访活动。并在全体会议上,15位委员围绕我区新农村建设、加强城区环境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等重大问题建言献策,提出许多具有前瞻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引起了与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对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搭建平台,鼓励引导企业家委员为促进发展作贡献。围绕促进发展,与工商联联合,首次举办了区政协委员中工商联会员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有18名委员先后对自身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发言。区政府主管领导对这次座谈会高度重视,到会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并通报了全区经济运行情况,解答了相关问题,同时对企业家委员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和要求。座谈会为充分调动企业家委员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自觉性、主动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委员们以实际行动积极为建设家乡作贡献,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做大做强自身企业。2008年共增加投资6000余万元,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同时,常委会充分发挥委员和界别优势,实现招商引资4000万元。

注重调研,认真抓好履行职能的基础性工作。常委会把调查研究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精心选题,深入实际,就“加快我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和谐社区建设”等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调查研究工作,并形成了调查报告,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大量翔实的依据。

关注民生,积极开展了委员视察活动。围绕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由各专委会牵头,分别对文化教育、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旅游产业开发、节能减排、提升新城区人气指数等5项工作开展了视察。区委、区政府对政协的视察工作高度重视,对视察中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和采纳,促成了一些问题的解决,推动了工作。

抓住重点,加大提案工作力度。区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以来共收到委员提案128件,确定立案116件,没立案的12件,作为信访处理的5件。区委、区政府对提案承办工作高度重视,主管领导亲自督办,推进了提案的办理和落实。常委会加强了对提案工作的领导,坚持重点提案由主管主席督办,一般提案由提案委会同区委办、区政府办联合督办,同时严格执行检查考评制度,推进了提案办理和落实。各承办部门把办理提案工作摆上了突出位置,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2008年委员提案的办复率和满意率都达到100%,是历史性突破。在提案工作中,根据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确立了两个重点提案,由主管主席亲自督办,取得较好效果,充分发挥了政协提案民主监督主渠道作用。

拓宽渠道,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常委会扎实抓好社情民意工作,反映社情民意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共向区委、区政府和省市政协反映社情民意28条。这些社情民意反映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声音,引起了党政领导的关注,一些意见建议被采纳,较好地推动了相关问题的解决。

(四)团结和民主活动持续推进。举办了迎新春茶话会、迎中秋庆十一座谈会,增强了人民政协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坚持了政协领导走访联系委员制度,区政协领导主动走访,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联系。同时,走访与委员所在单位领导见面相结合,积极主动争取该单位领导对政协工作和委员工作的支持;认真做好对外联络联谊工作,接待省市政协领导来我区调研、视察以及市内外兄弟区县政协客人和其他各界友人来呼兰参观考察7批次96人,并在联络联谊中不断宣传呼兰,扩大呼兰的知名度;充分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积极开展了文史资料的征集、编撰工作;主动协助党委和政府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界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各专门委员会团结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三下乡”活动。为许堡、杨林等乡镇的农民群众送去支农专家联系卡200份,玉米种子和各种药品1万余元。同时还开展了义诊和文艺演出活动。各委员活动组围绕发展,关注民生,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履职活动。2008年,全体政协委员在常委会的领导下,勠力同心,奋发有为,尽其能,作贡献,在支援汶川地震灾区重建,扶贫济困等活动中,共捐款120多万元,充分展示了新时期政协委员的风采。

各位委员、同志们,过去的一年,区政协常委会创新工作思路,认真履行职责,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这是中共呼兰区委加强领导,区人大、区政府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积极配合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协常委会,向所有关心支持政协工作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向为政协事业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全体委员和政协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与时代的要求和形势的发展还有差距: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委员参政议政意识、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政协理论的学习和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协机关协调服务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我们要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新一年的政协工作。

二、2009年主要工作任务

2009年,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政协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重要一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困难加大,对我区财政、投资、工业以及就业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将逐步显现。按照中共十七大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区委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认真理解把握中央和省、市、区委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把保增长、促发展作为服务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关注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作为履行职能的根本取向,立足新起点,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2009年呼兰区政协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委、市委和区委的工作部署,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努力为建设繁荣富庶和谐的新呼兰做出新贡献。为此,要努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自觉维护核心,努力夯实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

紧紧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维护核心是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按照区委的总体部署,联系呼兰区的实际,结合政协的职能,认真安排好全年的各项工作。要以自身的积极作为,扎扎实实地推进人民政协工作向前发展。

要加强理论学习,牢牢把握政治方向。根据市委和区委二届三次全会精神,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学习的重点,利用政协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专委会议、委员活动组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学习活动。同时要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与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与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结合起来,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把学习的成果体现在履行职能的各项工作中。常委会组成人员要带头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要从本职工作出发,不断探索履行职能新的形式和方法,推动政协工作的创新发展。

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履职水平。加强政协常委会的自身建设。加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理论学习的力度,努力提升参政议政能力和建言献策水平,切实发挥常委会的集体领导作用。加强政协专委会建设。总结经验,完善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充分发挥专委会和活动组的作用。加强委员队伍建设。努力引导政协委员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健全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严格委员管理,树立政协委员的良好形象。加强政协机关建设,围绕建设“学习型、效能型、服务型”机关的目标,积极推进机关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使政协工作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主动服务中心,努力夯实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履行协商职能。围绕哈大齐工业走廊呼兰河工业园区建设、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扩大就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支持企业抓住内需拉动等问题,组织委员和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士,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为协商议政提供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坚持全委会议重点协商、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专门委员会对口协商制度,深化协商形式,促进区委、区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履行监督职能。围绕优化和改善发展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深化教育和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环境治理等问题,组织委员开展评议和视察,提出有见地、有深度的意见和建议,为推进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认真履行好民主监督职能。

(三)广泛凝聚人心,努力夯实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主旋律。区政协要牢牢把握团结与民主两大主题,继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促进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代表人士团结与协作,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为推动呼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和智慧。

一要着眼团结稳定。充分发挥政协密切党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走访委员制度,加强委员活动组的联谊工作,努力协助党委政府,促进政党关系、社会各阶层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和海内外关系的和谐,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维护稳定的工作。增强政协工作的开放性,做好来访接待工作。进一步加强文史资料征集、编撰和宣传工作以及《政协简报》的编辑发行工作,不断扩大政协的社会影响力。

二要着眼科学发展。把工作重点放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更好更快发展”目标的实施上,放在全面建设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进程上;把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引导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团结奋斗创伟业上来,凝聚到建设繁荣富庶和谐新呼兰的共同奋斗目标上来。

三要着眼服务民生。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组织委员开展“进社区”、“三下乡”等活动,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四)切实反映民心,努力夯实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

充分运用各种渠道和平台,为委员参政议政、协商监督创造更好的条件。进一步加强提案工作。要努力提高提案的质量,增强提案的办理实效。继续加强政协提案委与区委、区政府督查室的联系,重点抓好“办前加强沟通、办中充分协商、办后督促检查”三个环节,不断加强和改进提案的督办工作。继续完善区级领导分工督办重点提案制度,选择重点提案开展现场督办、现场答复、抓好落实。进一步做好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反映社情民意要着眼于全区的大局,着眼于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和各界别联系各方利益的优势,及时高质量地向区委、区政府和市政协反映重要社情民意,并向委员反馈社情民意的办理落实情况,使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不断创新发展,收到实效。

各位委员,同志们,团结奋进创伟业,继往开来谱华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提供了广阔舞台,党的十七大已经指明了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在中共呼兰区委的领导下,发扬民主、致力发展、关注民生,为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惩防体系努力开创反腐倡廉建设新局面

——2009年2月12日

在中共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区纪委书记    李春仁

一、2008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8年,在区委和市纪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反腐倡廉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卓有成效,为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惩防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认真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将内容细化分解为6大项85小项,明确了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并确定了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和纪委协调科室,形成了统筹科学、分工明确、运转协调的良好局面。

服务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突出“四检查、四建立”,深化“五必查、五必纠”,确保上级重大决策措施的落实。强化市场价格监督,处理违价单位52个,收缴罚没款4.6万元;对23家污染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和强制关停措施;依法惩治生态破坏行为,强制退耕150余亩;对萧红故居、南二道街和师专路的动迁改造工作进行了监督检查。同时认真解决违背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共查处破坏发展环境的案件6起。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得力。在抓好责任落实、监督检查、工作考核、责任追究四个环节的同时,对2008年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重点工作进行了责任分解,共细化为八个方面63项重点工作,并确定了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和区纪委协调科室,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交叉到位”的责任网络。

廉政制度建设成效显著。落实廉政教育谈话制度,与8个基层单位的16名党政主要领导进行了廉政教育谈话;落实任前谈话制度,与66名新提拔的副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任前廉政教育谈话,村官任职谈话制度也得到有效落实;落实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共有11名领导干部申报了婚丧事宜;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全区45个党委和总支按要求召开了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为主题的专题民主生活会。

宣传教育工作扎实开展。先后组织在全区开展了岗位廉政教育、“四讲、四重”等专题教育活动;以《偏离》和《马德落马警示录》为反面教材,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警示教育活动,共播放警示教育片87场;以“七一”表彰为契机,总结宣传了一批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先进事迹;建立完善了反腐倡廉“四个基地”即:宣传基地、理论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基地;深入推进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廉政文化建设,启动了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在1000多名村官中开展“六要六不要”行为规范主题教育活动。

案件查办工作力度继续加大。共受理信访举报264件,立案30件,结案30件,其中大要案11件,占案件总数的36.7%。查办案件数同比上升20%,大要案同比上升36.3%。共有55人受到党政纪处分,其中副处级以上3人,科级7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500多万元。

纠风治乱工作不断深入。认真治理教育“三乱”,对城区内“三乱”行为进行了集中检查;认真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查处经销假劣药品案件28起,涉案金额20余万元;抓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查处涉农案件6起;深入推进部门和行业作风建设,开展了“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最满意单位评议活动,并开通了“纠风直通车”。

源头治腐工作向纵深发展。“五项改革”逐步深化,其中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效果尤为明显,通过择优晋级、竞争上岗、常委会票决和任前公示,共有66名领导干部走上了正副处级领导岗位,同时工作范围拓宽至各街道及区直有关部门的中层科级岗位。国有产权交易规范化进程不断加快。“三公开”成效显著。党务公开领域进一步拓宽。

行政监察工作全面加强。加强对落实农民粮食补贴政策的监督,查处挤占截留粮食直补款案件2起,收缴违纪资金44980.62元;加强对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重点对孟家乡“10·23”重大水上沉船生产安全事故的9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追究;加强对有形建筑市场招标投标行为的监督检查,纠正处理违规行为2起;开展交通环境治理工作,配合相关部门上路检查2次,销毁报废车辆30余辆。

农村基层反腐倡廉优势凸显。按照上级纪委要求,在全区乡镇成立了3个纪工委和监察分局,实行分片派驻、统一管理,实现了纪检监察工作体制创新。目前3个纪工委和监察分局工作优势已经凸显,共查处违纪案件5起,收缴违纪资金4.5万元,廉政谈话和村官任职谈话等先进经验得到上级纪委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推广。

机关队伍风貌焕然一新。加强思想建设,不断开展学习观、宗旨观、大局观、廉政观教育;加强组织建设,6名同志顺利通过公务员考试,1名同志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加强作风建设,“双创一争”主题实践活动收到实效;加强制度建设,对《机关制度汇编》进行了重新修订和完善;积极参加赈灾捐款、交纳特殊党费、中华慈善总会入会、迎接奥运火炬传递等公益和文体活动,展示了纪检监察干部良好的精神风貌。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顺利通过了检查验收。区纪委、监察局在全市2008年度“双创一争”主题实践活动中被评为信访举报工作先进单位和案件监督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2008年,我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现象还客观存在;违背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还时有发生;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影响社会和谐的主客观矛盾依然存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相对薄弱;源头治腐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一些机关工作人员责任心、事业心不强,违反工作纪律,不作为、乱作为现象还经常出现。这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9年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年是全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动荡的前提下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之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极其繁重,做好反腐倡廉工作,意义重大。2009年反腐倡廉工作的整体思路是:按照中央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省纪委十届四次全会、市纪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以及区委二届四次全会的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工作规划》为指导,基础工作着力抓,重点工作突出抓,特色工作创新抓,努力实现两个突破,求得四个实效,做到七个确保,为实现呼兰的繁荣、富庶、和谐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实现两个突破即:在抓好“四个规范”和探索“四种模式”上实现突破;求得四个实效即:在解决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求实效、在解决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上求实效、在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上求实效、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设上求实效;做到七个确保即:确保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确保领导干部权力的正常行使、确保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确保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确保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向纵深领域拓展、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严肃党的纪律,确保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落实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纪检监察机关要通过严明政治纪律,为学习实践活动提供有力保证。要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区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执行情况、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政策执行情况、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支援地震灾区资金物资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处理违背科学发展观、违背和谐社会建设要求的问题。要加强对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执行纪律的力度,依纪依法严肃处理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

市纪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要结合我市实际,着眼于提高监督保障能力,积极抓好“四个规范”,探索推广“四种模式”。抓好“四个规范”,即:规范行政审批流程和审批方式,着力解决审批环节多、审批周期长等问题,健全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减少环节,缩短周期,提高效率;规范机关工作秩序和从政行为,从根本上树立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廉政勤政的良好形象;规范专项资金立项审批和管理使用行为,着力解决一体运作、缺少制衡的问题,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管,保证专项资金发挥出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规范城乡房屋建设审批信息传递和流程管理工作,建立房屋建设、土地、规划、产权证照网络统一管理系统和审批工作监督制约规则,完善城乡房屋管理制度,着力解决部门之间互不通气、审批与监管脱节等问题,保证惠民政策的落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探索实行“四种模式”。即:探索监督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基本模式,关口前移、预警护航,逐步建立支持改革者、鼓励干事者、追究诬陷者的工作机制;探索实行重点工程项目跟进监督保障模式,协调各方、惩防并举,确保重点工程项目顺利实施;探索实行区直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模式,强化监督检查职能,适应反腐倡廉建设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探索实行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模式,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教育管理和监督,保证利民惠民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区要结合区情实际,精心谋划、统筹安排、全力推进、分步实施。

(二)加强教育和监督,确保权力的正常行使

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强化科学发展观教育、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增强党员领导干部为民务实、廉政勤政、服务发展、促进和谐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反腐倡廉教育列入教育培训规划,同领导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相结合。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四个基地”的资源优势和各种传播手段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继续推进廉政文化创建活动,抓好“精品工程”,扩大廉政文化建设的影响力和教育面。

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认真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和函询等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认真落实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开展党内询问和质询的制度。推进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加强党风巡视工作。推进党务公开,深化政务公开,拓展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领域。把党内监督与其他各方面监督紧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监督的有效性。

进一步加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力度。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1)深入治理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送现金和代金卡(券)、收受干股、插手市场交易活动以及利用各种名目收钱敛财等问题。(2)落实领导干部的配偶和子女从业、投资入股、出国(境)、到国外定居等重大事项申报登记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情况的监督检查,严禁发生与公共利益冲突的行为。(3)清理领导干部超标准建房、多占住房、在风景名胜区或公园区建房、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购置住房以及用公款改建、扩建、装修住房等问题。(4)认真治理领导干部利用招商引资谋取私利的问题。严禁利用和操纵招商引资项目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套取优惠政策,获取非法利益。(5)严禁领导干部相互请托,违反规定为对方的亲属或特定关系人在就业、投资入股、经商办企业等方面提供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规范和控制领导干部职务消费,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和高消费娱乐活动。继续开展治理“小金库”和规范津贴补贴工作。纠正超预算、超标准新建和装修办公用房,以及超标准、超编制配备小汽车等问题。从严控制出国(境)团组数量和规模。要把严格执纪与必要的组织措施结合起来。

(三)加大案件查办力度,确保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要突出查办案件重点。以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为重点,严肃查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案件,利用人事权、司法权、行政执法权、行政审批权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的案件。严厉查办领导干部干预招标投标获取非法利益的案件,非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违规审批项目或擅自变更规划获取非法利益的案件,环境执法和环保项目审批中谋取非法利益的案件,挪用保险资金、违规发放核销贷款和资产处理的案件,在国有企业重组改制中隐匿、侵占、转移国有资产以及企业领导人员搞同业经营、关联交易的案件。严肃查处严重侵害群众利益和违反政治纪律与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为黄赌毒和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和因失职渎职而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重点查处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和经销等领域以及银行信贷、商业保险等方面的商业贿赂案件,建立和完善商业贿赂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加大对违法违纪人员及其亲属和特定关系人非法所得的追缴力度,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宽严相济、区别对待,讲求查办案件工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纪效果的有机统一。

要健全查办案件工作组织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反腐败协调小组,由纪委书记担任组长,在党委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加强信访举报工作,健全完善腐败问题发现机制、监控职务犯罪预警机制和执纪执法机关移送案件线索及协作配合制度,并注重把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同全区“大信访”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大冬会”、全国两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迎庆活动等重要阶段的信访稳定工作。坚持依纪依法文明办案,正确把握政策和策略,综合运用法律、纪律、行政和经济处罚、组织处理等手段,提高执纪办案水平。加强案件监督管理、案件审理工作,落实重大案件通报制度和典型案件“一案双报告”制度,充分发挥办案的治本功能。

(四)深入开展专项治理,确保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不正之风,贻害无穷,疏于治理,则腐败丛生。要从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加大纠正和治理力度。(1)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严肃查处食品药品安全重大事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2)开展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责任事故调查处理力度,坚决查处失职渎职问题和事故背后的腐败行为。(3)集中整治环境违规违法问题,强化对环境行政审批权、评审权、执法权的监督。(4)加强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资金和救灾救济资金的全程监管,严肃处理违纪违规问题。

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有关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变相新增收费项目、乱收费等行为。深入开展对涉农负担、教育收费、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等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继续治理公共服务行业侵害群众消费权益等问题。切实加强对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的监管,实行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规范其服务和收费行为。继续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认真查处侵害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问题。以打击“黑车”、“套牌车”为重点,开展经常性的无路权车治理工作,严厉查处其背后的腐败行为。

(五)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项目建设年”,也是我区“哈大齐工业走廊”核心示范区建设和沿呼兰河工业带建设的起步之年,我区《2009年项目实施计划(草案)》中汇总的续建、新建和拟建项目就达110多个,总投资近170亿元,做好今年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为重点项目“落地”和创造效益提供保障,是纪检监察工作为第一要务服务的首要政治任务。工作中要做到“六个强化”:(1)强化服务意识。督促职能部门进一步转变观念,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改变服务方式,把各项服务措施落到实处,全力支持政府投资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2)强化领导责任。要督促各部门、各单位建立健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新型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领导责任,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要作为第一责任人,对所承担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负总责,确保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3)强化制度建设。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完善关于优化我区投资环境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探索建立健全对破坏投资环境行为实施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暂行规定等相关制度规定。(4)强化组织协调。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协助党委、政府抓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要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纳入纪检监察工作的总体布局研究部署,并充分发挥改善办的作用。(5)强化督促检查。要加强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各地各部门强化措施,真抓实干。要认真受理影响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投诉举报,对于重大或典型案件要直接进行查处。(6)强化治理功能。要把纠风工作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纠风治乱,为区域发展营造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行政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要深入开展“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最满意单位评议活动,办好网上“纠风直通车”和“行风热线”,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要从抓好“四个规范”入手,结合全市开展的“整顿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活动,重点解决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浮于事、工作秩序混乱、工作效率低下、精神状态不佳、服务意识不强、工作纪律松弛、态度方法简单粗暴等问题,坚决纠正和处理不作为、乱作为,刁难勒卡、暗箱操作、弄虚作假、推诿拖延、擅离职守行为。要抓紧协调沟通,尽早成立效能监察室并使其充分发挥其整肃作风、提高效率的职能作用。要坚持集中检查、定期抽查和跟踪暗访相结合,并加大正面典型选树和反面典型曝光力度,发挥带动和警示的双重作用。要建立和完善作风建设责任追究制,对发现问题的部门和单位,要严格追究领导责任。

(六)推进改革和创新,确保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向纵深领域拓展

坚持以改革的办法破解预防腐败的难题,以创新的方式谋划预防腐败的思路,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1)认真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举报投诉处理机制,推行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加强对政府投资工程招标投标的监管。(2)认真治理房地产开发领域的突出问题。完善房地产开发领域和城乡规划管理制度,加强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开发建设等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处理擅自变更规划、提高容积率等问题。(3)认真治理土地管理领域的突出问题。完善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实行土地出让计划、土地信息、集体决策、公开审批程序、出让价格、出让结果“六公开”,严肃处理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违纪违法行为。(4)认真治理司法领域的突出问题。积极推进司法公开,规范司法人员自由裁量权行使。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提高司法公信力。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将预算外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积极推进公共财政“参与式预算”,增强预算管理透明度。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实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和公示制度。加强金融监管协调,督促银监会加大监管力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健全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企业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加强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健全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管制度。完善政府采购运行程序和监管机制,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系统建设,加强采购活动的监管。

(七)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

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直接关乎民计民生,关乎党的执政基础。最近,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区委制定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对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为确保《决定》和《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要结合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过程的监督。在支持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同时,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在土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人为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改变土地用途,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问题,以及林地、林权流转过程中的违法违纪问题。认真治理征地拆迁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严肃处理不履行征地审批手续、征地补偿不到位,甚至采取暴力手段强行侵占农民土地等行为。(2)促进农业投入保障机制的完善。严肃查处在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以权谋私、降低土地出让收益等问题,借农村公益性建设之机贪污、挤占、挪用资金问题,以及在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下拨过程中徇私舞弊问题。加强对代补代投、先建后补奖励资金以及各项补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防止问题的发生。(3)确保金融支农政策的落实。督促建立现代金融支农机制,促进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严肃查处农村党员领导干部借支农贷款之机从中渔利,收取提成等问题,维护农民合法利益。(4)加大农业风险防范责任追究力度。对于对农业风险预见不足、工作不够、引导不力的党员领导干部,要严肃进行责任追究。(5)加大农村民主管理力度。以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和“两委”成员监督管理为重点,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管理的有效方式,大力推进村务公开,同时深入开展“村民参与、村官承诺”活动,完善村级“两委”成员监督制约措施。继续抓好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六要、六不要”教育,积极培养树立农村干部廉洁典型,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建立健全基层站所管理制度,规范收费行为,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工作效率。要加强派驻纪工委、监察分局建设,切实发挥出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优势作用。

三、措施和要求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为建设繁荣、富庶、和谐的新呼兰提供坚强政治保证,重在实践,贵在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要牢记责任,明确任务,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健康发展。

(一)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上下功夫

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是反腐倡廉工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结合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促进发展、确保和谐。要紧紧抓住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认真加以解决,使反腐倡廉工作真正成为改革发展的有力支撑,成为社会进步的坚实保障。

(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上下功夫

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要担负起反腐倡廉建设的神圣职责,切实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主要领导要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总责,班子其他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职能,并积极主动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各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要主动承担起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主体,细化任务分工,确定工作目标,讲求完成实效。要逐级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等环节,通过责任制的落实促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在贯彻落实《工作规划》上下功夫

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就是要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反腐倡廉体系,努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要抓好教育环节,通过开展正面典型教育、反面警示教育和党纪条规教育,使党员干部讲党性、懂法规、守原则、明是非,不想腐败;要抓好监督环节,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方式的监督,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党员干部受约束、慎行事、就规矩、成方圆,不能腐败;要抓好惩处环节,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以儆效尤,使党员干部知后果、晓利害、畏法纪、常自警,不敢腐败。

(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在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上下功夫

按照区委和市纪委的统一部署,以“双创一争”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纪检监察系统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自觉提高促进发展能力、创新工作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要在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同时,还要在客观上建立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制约机制,通过主客观作用的充分发挥,促进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同志们,反腐倡廉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使命神圣而光荣。让我们在区委和市纪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反腐倡廉建设新局面,为建设繁荣、富庶、和谐的新呼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