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 业

呼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8-03-28

农业综述


【概   况】  2008年,区农业委员会内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关怀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三农”工作,全面完成全年各项工作。

【粮食生产】  2008年,区农业生产经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先后克服历史罕见的严重春旱、水田缺水、突发 性病虫害和生产资料价格暴涨等不利自然条件和外部环境影响,通过普及标准化生产,指导农民严把投入品种关、播种关、施肥关、农时关,使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提高,粮食生产增收潜力得到有效释放。特别是700万元良种补贴及时兑现,调动了农民扩大种粮投入的积极性,全区粮食总产首次实现9.35亿公斤,平均亩产提高10%左右,粮食总产和单产都实现历史性的新跨越。

【农业结构调整】  2008年,按照建设“八型新农村”总要求,以“一品村”建设为载体,全区落实蔬菜、苗木花卉等特色种植32万亩,净增长4万亩,居全市第一位。新认证无公害产品5个,还有15个绿色产品正在申报中,这批绿色产品通过认证后,全区将新增绿色种植面积50万亩。突出推进寒地菜产业开发,蔬菜生产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全区蔬菜面积达5.2万亩,亩均效益在2000元以上。蒲井农民合作社投入200万元,建成省内第一家有机菜生产基地,亩均收入5000元以上。松花江森林公园39.6公里环山路全部硬化,完成自来水改建及旅游度假村工程;辟建呼兰河口湿地保护区;沿松花江旅游经济带开发初战告捷,建设腰堡生态渔港,新上双井农家乐等旅游项目,旅游农业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

【科技兴农】  2008年,推进各乡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沈家、方台、长岭、双井现代农业示范小区初具规模。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院区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培训种植大户400人、科技示范户100人,培训农民10万人次。全区实施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等科技项目50个,累计实施面积580万亩次,挖掘出一批真正实用的新品种、新技术,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农民转移就业】  2008年,克服金融危机后劳动力市场萎缩不利影响,以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助推,加速农民转移就业。“阳光工程”完成引导性培训2.5万人、技能性培训3000人。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000人,累计实现农民转移就业12.9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58.1%。劳务经济创造非农收入9.3亿元,劳均创收6500元以上,转移就业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主要来源。

【新农村建设】  新争取市级试点村1个,试点村总数达到41个,试点面达25%,居全市各区县之首。以改造长莲路为重点,全年共完成通乡通村公路46条、312公里。新农村试点村改良道路132.6公里,通村公路和主街干道全部硬化。新上给水工程10处,解决了10个村屯、1.3万人用水难的问题。拆除农村泥草房2355户,新建节能住宅2971套,双井镇护路村成为全省30个省级泥草房改造示范村的排头兵。新建卫生厕所1340个,改人畜混居1100处,新建生态园林村8个。新上有线电视工程3处,解决了4个村屯看电视难的问题。“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由点向面逐步铺开,试点村镇“十星级文明户”比重达到总户数的85%以上,解决了农民素质提高难的问题。

【农民合作经济】  全区新建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61家,入社农户达6160户,带动农户2.6万户,占总农户的21.6%。2008年61家农民合作社实现总收入2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达6950元,比全区农村人均纯收入高1450元。除上述61家经工商局正式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外,全区还有各类农民专业协会、联合会等农民合作组织44家。


综合开发


【概    况】  2008年,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在省、市农业开发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2008年农业开发项目,扎实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取得较好开发效果。全区共批准确立农业开发项目7个,其中土地治理项目3个、科技项目2个、农机合作社项目1个、新农村建设1个。共计划投资1022万元,其中中省投资760万元。实际完成1052万元,占计划103%,其中中省完成760万元。

【项目建设】  大用优质杂粮基地项目。2008年,完成种植玉米及杂粮0.64万亩,占计划100%。项目计划投资272万元,其中中省投资200万元,全部完成。开挖疏浚排水干支沟13公里,建无基涵40座,打井28眼,购置喷灌设备10套,购抗旱设备及配套设施76个,良种补贴0.64万亩,修机耕路6公里,购农业机械3台套,建农防林0.04万亩,科技培训1000人次,技术推广2项,示范基地0.05万亩。

蒲井蔬菜基地项目。2008年,扩大优质蔬菜种植0.32万亩,占计划100%。项目计划投资136万元,其中中省投资100万元,全部完成。实打组合井25眼,购置喷灌设备30套,修蔬菜暂存场600平方米,建育苗温室2栋,开挖疏浚排水支沟4公里,土壤改良0.32万亩,良种补贴0.32万亩,购农业机械2台套,修机耕路1.3公里,科技培训1000人,技术推广2项。

郎堡小区水田改善项目。2008年,完成水稻种植0.47万亩,计划投资299万元,其中,中省投资220万元,该项目投资计划全部完成。

大用优质高产玉米示范推广项目。2008年,计划投资81万元,其中中省60万元。完成良种引进3000公斤,技术示范5项,玉米新品种示范1000亩,技术培训1500人次,打机电井2眼,购柴油发电机2台,精量播种机1台,坐水种灌溉设备15台、仪器设备3台,均按计划完成。

分散大豆功能性蛋白加工示范项目。2008年,计划投资68万元,其中中省50万元,完成生产分散型大豆功能性蛋白500吨。完成改造厂房500平方米,新打机电井1眼,购置配套设备7台套,建试验室100平方米,购置仪器设备3台套,技术示范2项,技术培训600人次,均按计划完成。

郎堡农机合作社项目。2008年,计划投资136万元,其中中省100万元。购置农业机械9台套,土建工程6000平方米,全部按计划完成。

新农村建设情况。2008年,周化村新农村建设紧紧与土地项目建设相结合,按照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严格执行省农业开发办《关于建设土地治理项目高标准示范农田实施方案》,共完成大棚20栋,项目投资60万元,其中中省投资30万元,全部完成计划。

【其他工作】  对2007年已建完工程项目,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查缺补漏,抓好项目的补课升级及建后管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开发一片,成效一片。根据市委书记杜宇新对《哈市生猪、奶牛、肉牛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的批示和市办要求,进行全区农业开发的专题调研、资源调查、农业开发项目运行情况的普查,根据调研结果,重复修订了呼兰区农业开发“十一五”规划结合规划,做好农业开发项目库建设。


林      业


【概    况】  2008年,全年增加新成林面积8000亩,全区活立木总生长量增加5万立方米,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7.9万立方米。全年采伐消耗蓄积1.5万立方米。全区完成林业秋整地8100亩。区林业局管杰、刘泉两人获黑龙江省政府授予的县域优秀科技人才奖励。

【造林绿化】  2008年,全区共完成造林8000亩。重点推进更新造林、年防林恢复、生态园林村、江河堤防及松花江森林公园绿化四大工程建设。完成村屯绿化30个,其中建设生态园林村8个。全区共植树260万株,总投资达1000万元。松花江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完成33.319公里环山路的建设任务和相关配套的绿化任务。

【森林管护】  2008年,以黄土山林场为重点防火成效显著,全年无森林火警和火灾。森林保护工作,林政案件数量明显下降,查处率、结案率均100%。森林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得到有效控制。


畜  牧  业


【概    况】  2008年,全区畜禽生产稳步发展。生猪饲养量95万头,同比增长17.3%;奶牛存栏量2.9万头,同比增长7.4%;蛋鸡饲养量220万只,同比增长120%;肉牛饲养量9万头,同比增长4.7%;家禽饲养量3500万只,同比增长6%,其中肉鸡3000万只,同比增长8%;全区出栏猪62万头、禽2700万只、牛3万头,同比分别增长21.5%、8%、7.1%;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1万吨、2万吨和8万吨,分别增长14.6%、5.3%和7.8%。2008年实现牧业产值3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8%。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占主导产业地位。

【标准化养殖】  2008年,开展技术培训,全年共培训19场次,培训3000余人。落实畜牧业“丰收计划”项目,开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推广,科技人员定期深入标准化养殖业示范场地咨询指导。建立鸿福养殖场、金山种禽场、长岭海良养殖场、宏伟养殖场和康乐奶牛场等一批畜牧业标准化规模饲养场,推动全区畜牧业标准化技术的应用推广。

【惠农政策】  2008年,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带动畜牧业健康发展。开展能繁母猪保险工作,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户自愿、共同推进”的原则,开展全区能繁母猪保险,全区共有能繁母猪32170头,涉及10696个养猪户。2008年投保户已有1286头母猪得到理赔。开展能繁母猪补贴工作,按照国家规定,2008年能繁母猪补贴由2007年的每头50元提高到100元。按照省局以能繁母猪耳标实际佩戴数进行补贴的要求,开展母猪耳标佩戴工作。截至10月30日,全区母猪佩戴数51892头,力争年底前补贴到户。落实优质后备母牛饲养补贴工作,根据国家农办《关于下达2007年优惠后备母牛饲养补贴项目实施方案》和省畜牧兽医局、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2007]216号文件精神,开展奶牛良种补贴工作,全区共有3137头优质后备母牛得到补贴。每头补贴500元,共计156.85万元,其中国家补贴109.795万元、区补贴47.055万元。2008年实施了鸿福养殖场、金山种畜场、外郎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争取国家资金260万元,争取到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一个(康乐奶牛场),争取国家资金50万元;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两个(海良养殖场和义利养猪场),争取国家投资90万元。

【畜牧防疫】  2008年,强化各项防控措施落实,保证全区畜牧业生产安全。3月6日和9月25日,区委、区政府分别召开全区春季和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会议。组织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会战,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全力推进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会战。区政府投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资金33.5万元,发放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97.5万毫升,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63.6万毫升,猪口蹄疫0型疫苗95万毫升,牛羊口蹄疫双价苗64万毫升猪瘟脾淋苗103.2万毫升、新城|系苗60万羽份,和四系苗30万羽份。加强常规免疫工作,及时组织下发各种动物疫苗,发放猪丹毒苗42万头份、仔猪副伤寒苗42万头份、猪肺疫苗42万头份、禽霍乱苗120万羽份;免费下发消毒药品216万毫升;下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各200本。免疫密度和质量全部达省、市规定标准,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完成5.4万头能繁母猪和2.6万头奶牛耳标佩戴工作。

【畜禽及产品检疫】  2008年,依法加强对畜禽及其产品检疫与监督工作。2008年加强了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委派检疫人员深入到利民、长岭、双井、康金等乡镇开展产地检疫。开展普法教育,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2008年2月18日,举办以新修订《动物检疫法》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培训班,参加培训班的人员有各街道办、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畜牧中心主任、在职兽医、村级防疫员及畜牧局机关全体干部420人。10月21日,组织开展全区《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学习培训活动,各奶站负责人、乳品企业负责人、各街道乡镇畜牧中心主任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条例》讲解会议,同时印发《条例》宣传单1000份,印发《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宣传手册200册,为各奶站和养牛户发放《乳品质量安全知识》挂图100份。强化驻场检疫工作。2008年出动消毒车辆1.2万余车次,查处动物防疫违反案件10起。共检疫猪63万头、禽5500万只,无害化处理病死猪55头、禽类3000只、犬18条。把住进京畜产品质量关。责任落实关、产地检疫关、运输监督关、驻厂检疫关、投入品监控关、检查督导关,确保涉奥动物产品生产、监控等环节工作落到实处。呼兰区2008年被农业部评为助奥先进单位。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奶站专项整治的总体工作部署,畜牧局于9月25日组织召开了全区奶站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开始奶站专项整治行动。由畜牧局牵头,协调质监、卫生、公安等9个部门参加对全区奶站进行联合检查。于9月26日开始深入全区17个街道和乡镇逐一排查,并落实监控措施,同时实施驻场监督,严把监督控制关。对不达标奶站落实整改目标与措施。通过专项整治,核实,全区共有42家奶站符合标准,已办理证件的有18家,具备奶站基本条件正在落实改进措施的有19家;取缔不合格奶站(点)5家。加强兽药和畜禽饲料企业管理,落实责任,不定期检查,规范经营行为,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

【草原管理】  2008年,加强草原监管力度,抓好饲料青黄贮工作。依法实施对全区草原资源监理。区草原监理站组织人员深入二八、杨林、方台、腰堡街道等地开展草原执法检查。4月,依法查处二八镇平粉屯11起破坏草原案件,依法进行查处,已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有10家,涉及草原520亩;实施退耕还草1起60亩。印发《法律法规须知》1000份,有效控制了破坏草原的势头。会同有关部门对大顶子山水利工程淹没区草原进行实地调查上报。加大玉米青贮和秸秆青微(黄)贮利用力度。全区新建青贮窖5000立方米,为4户养奶牛户争取四台秸秆切揉机的购置补贴。

【良种繁育】  2008年,实施畜禽良种工作为重点,发挥畜禽优良品种优势作用。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奶牛继续推广以特优级冻精为基础的冻精配种改良技术,良种覆盖率达100%。2008年全区有3137头优秀后备母牛得到补贴。继续推进生猪、家禽、黄牛和山绵羊等畜禽品种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品种改良工作,畜禽良种化率90%以上。开展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应用。全区已有鸿福养殖场、杨林乡、双井镇和腰堡街道等场(镇)开展了人工授精技术,全年配种量1.1万头,准胎率97%。完成全国第一次畜禽污染源普查工作。


渔      业


【概    况】  2008年,区水产总站内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加快发展现代化渔业,加强渔政管理和水产资源保护,提高现代渔业标准化、产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大力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增强渔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经全系统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全年任务,并取得了较好成绩。

【渔业生产】  2008年,全区放养面积4.4万亩,收获面积3.46万亩(大顶山淹没各类水面近1万亩)。其中:成鱼池投产4.06万亩、鱼种池投产4000亩。共投放春片鱼种970吨、931尾,平均亩投放24公斤、230尾;投放夏花鱼苗2000万尾,平均亩投放5000尾。全区水产品产量达到6800吨其中养殖产量6600吨、捕捞产量200吨。鱼种产量1500吨。渔业产值实现6040万元,渔民人均收入4900元,比上年提高4.2%。驯化养鱼面积完成12000亩,养蟹面积500亩,绿色面积6500亩,综合养鱼面积15000亩,名特优养殖面积4600亩,完成市级“丰收计划”项目2520亩,全部达到项目规定招标,并通过专家验收。休闲渔业发展迅速,全区垂钓点已达40处,面积3000亩。换发捕捞许可证320本,船舶证书发放320本,船检率100%。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基本完成,由于受大顶山工程影响,编制规划暂未被批准。到2008年底,全区共发放养殖证179本,面积3.61万亩,占全区养殖面积82%。

【养殖结构】  2008年,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区有关会议精神,把增加渔民收入作为中心工作,从领导上、政策上、服务上加大工作力度,明确目标任务,并分解落实到各乡、镇、街道办。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承担市农委下达的“丰收计划”项目面积2520亩,全部为名、特、优养殖,均都达到项目要求,通过验收,提高了全区渔业生产科技含量。全区推广名、特、优养殖面积4600亩,生产名、特、优水产品800吨,养殖品种发展到彭泽鲫、团头舫、怀头、六须鲶、鳜鱼、湖白鲑、牛尾巴、重唇等20多个品种。调整生产结构推动综合性经营渔业发展。全区共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垂钓点40处,面积3000亩,鱼的品质、规格都较上年有很大提高,服务水平和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增加效益800万元,游钓已成为渔民增收的手段。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渔畜、渔禽相结合的综合养鱼,养殖面积达到1.5万亩,占池塘养殖面积的43%。调整技术结构,推广颗粒饲料驯化养鱼、复养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800—1200万元。调整质量结构,推广绿色渔业,促进水产品质量提高。全区绿色渔业面积6500亩,比2007年提高30%,生产绿色水产品2500吨。双来渔场、区鱼种场已完成水产品产地和绿色水产品认证申报工作。申报面积10360亩。为推动绿色渔业发展,按照农业部《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等精神对渔药市场进行集中检查,对农业部规定的11类禁用药物进行查处,特别是对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的使用进行专项检查,净化了渔药市场

【科技服务】  2008年,为提高渔业科技水平,全区共举办各类养鱼技术培训班、研讨班5期,培训400人次;进行技术咨询、鱼病防治100次。帮助调剂各类水花和夏花2500万尾、春片鱼种30万公斤、饲料2500吨,销售商品鱼4500吨,协调解决资金450万元。

【渔政管理】  2008年,组织全体渔政人员集中学习《渔业法》《行政许可法》及《渔业船舶检验条例》《哈尔滨市渔业船舶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提高渔政人员政治思想水平。根据呼兰区渔政实际情况,制定全年工作规划。继续做好年检、发放“两证”工作。4月,下发年检、“放渔业捕捞许可证”“渔业船舶证书”通知330份。从4月份开始,组织人力物力到各村、屯及渔业生产网点,对渔业船舶逐船检验。对被检船只要求统一着色、统一刷号,并统一配备消防和救生设备。全年共年检渔业捕捞许可证、渔业船舶证书320本。强化水上安全工作,增强渔民安全生产意识,对船主进行培训和考试,并签订生产安全责任书。采取分段、突出重点地对渔业船舶进行安全检查。在开江、禁捕期、汛期、大顶山工程蓄水、封江前进行重点检查。全年发放《关于加强渔业船舶水上生产安全的紧急通知》2次,共660份。加强渔政管理,增殖保护水产资源。区政府出资4万元为省水产总站购买冲锋舟一艘。从4月份开始对重点江、河段进行巡回检查,对非法渔具进行清除,对私捕滥捞人员进行批评教育。为把5月25日至7月10日“禁渔期”工作做好,在5月初,把“禁渔期公告”380份、“渔船水上安全生产有关规定”350份、“禁渔期通知”330份发放到沿江、河有关乡镇、村及渔业生产点。组织渔民集中学习渔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禁渔期公告”35次,联合工商等部门对农贸市场水产品检查2次,联合交通局、公安局、海事处等部门对渔船安全检查20天,联合市渔政检查3次,10天。全年渔政检查共出快艇54航次、108天,参加检查人员328人次;出车36天,参加检查180人次,查处非法捕捞案件27起,罚款1.37万元。对呼兰区负责的两处冰封期渔业水域水质点按时监测、及时上报。全年共上报20次。2008年7月13日,区水产总站组织人工放流活动,将50万尾鲤鱼、鲫鱼、鲢鱼和团头魴鱼苗放入松花江、呼兰河。落实惠农政策。按照《省财政厅《关于对渔民和渔业企业成品油调价给予财政补贴的通知》和《哈尔滨市财政局关于下达渔民和渔业企业成品油财政补贴指标的通知》,为全区320余艘从事捕捞及养殖用机动渔船发放燃油补贴79万元。开展水产养殖业污染普查工作,共普查养殖专业户248户、规模化养殖场3家。全面完成普查任务,得到省、市主管部门认可。


农业机械


【概    况】  2008年,区农业机械管理总站(以下简称农机总站)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农机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指针,以服务“三农”为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春整地60万亩,其中标准化整地38亩;完成机械根茬粉碎还田60万亩;完成机械化播种199万亩,其中精少量播种188万亩;完成玉米产业带机械化精少量播种120万亩、水稻产业带机械化播种6万亩、大豆机械收获27万亩、玉米机械收获5.5万亩、完成秋整地100万亩、深松整地53万亩,连片面积达77万亩,有80万亩达到标准化作用、90万亩达到待播状态。全年共投入更新资金1394.58万元,其中省市投入补贴资金408.25万元、农民自筹资金986.33万元,购买90马力以上拖拉机40台、40-55马力拖拉机45台、机动播插秧机73台、各种收割机19台、配套农具144台套。全区各类拖拉机检验率80%、挂牌率70%、驾驶员持证率70%、拖拉机技术状态完好率80%、主要配套农具技术状态完好率75%、农机违章率17%、清理黑车480台、非驾55人。全年共检修大型机车700台,其中恢复性修理300台,检修大型农机具500台套。全区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3245人,其中,农机管理人员125人、农机驾驶员120人、科普人员3000人次。2008年组建农机合作社2家。按照国家政策和省市工作精神,做好农机公司、农机修造厂、农机青年厂三家企业的改制并轨工作,2008年为农机公司在册职工补齐社会养老保险29万元,补交职工失业保险10.9万元,农机公司在册123名职工在10月份前领到失业保险存折,解决了失业期间生活困难问题,使企业的信访工作得到稳定,同时对农机公司16名遗属人员一次性发放了遗属补贴。2008年上半年,完成了14个乡镇服务站人员下交乡镇的工作。

【农机化生产】  2008年,在春耕生产中,凭借机车马力大、状态好、机具先进的优势,进行连接作业、昼夜作业,歇人不歇车,以保为核心,扩大深松作业面积,严把质量关,提高作业标准,达到待播状态。在春播中,抓住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集中机械力量,适时抢播、快播,发挥农机化在旱涝、抢积温、促早熟、夺丰收的作用,使大田作物抢种在最佳播期上,实现春播作物全苗、壮苗。在秋整地工作中,区委、区政府安排区直部门包扶乡镇(街道)推进秋整地工作,要求包扶部门安排人员吃住在乡镇,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按照“三三”轮耕制要求,把计划落实到村、落实到地块、落实到车组,按照任务量、作业地块积极与机车做好衔接,做到大中小型拖拉机相结合,各有分工,在重点抓好倒地的同时,最大限度争取时间进行作业。作业质量严格执行《黑龙江省农机田间作业标准》,做到“深、平、细、实、严”,确保作业质量,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新农机具、新技术推广】  2008年,重点推广田间机械标准化作业项目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全面提高农机田间作业质量,提高土壤肥力,提高降水利用率,减少土壤风蚀水蚀,使耕层稳定,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推广站进行的项目试验有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和种子等离子机械处理技术。引进20余台各式玉米收获机进行大面积和大范围的试验,效果比前两年更好,机械使用效果更趋成熟,被广大农民群众接受。种子等离子机械化处理技术效果与对照田相比长势和收成都很突出,水稻株高相差11厘米,增产50公斤。为加快农机科技普及新技术应用,所选更新机车、农具型号适应当前农业发展,更好地为农业标准化服务,推广站在具体工作中采取广泛宣传、集中培训、分别指导,现场演示、带机作业等手段,起到以点带动全区农具发展的局面。

【农具管理】  2008年,年初召开农具监理工作会议,对全年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落实各项工作指标,制定下发工作方案,规定完成实限和具体要求。3月底完成全年检验任务。为使农机监理工作尽快适应新形势需要,切实做到依法行政,组织人员系统地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使全体监理员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提高了农具监理队伍的整体行政执法水平,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开展以清理“黑车”“非驾”为重点的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区监理站成立两个“打黑”小组,集中开展了以清理“黑车”“非驾”为重点的农具安全大检查,共取缔违章620余起,受教育驾驶员90%以上。继续巩固完善“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明确“平安农机”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30个、示范户300个。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实施,建立乡村管理组织,落实管理人员,完善工作制度,年底前全面完成创建任务。结合全区开展的农业“春雷”活动,打击假冒伪劣农机配件商品,规范农机市场秩序,维护农机消费者合法权益。

【农机培训】  2008年,农机培训工作坚持突出一个主题,即以科技培训为手段,加大农机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普及面和受益面。通过开展“科技之冬”活动,丰富培训形式、内容,农机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机培训工作,培养农民朋友学习农机知识的积极性,让农机科技成果转变为生产力的载体和前提,实现农业机械化。


水务管理


【概    况】  2008年,区水务局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水务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富民强区这一理念,坚持以确保工农业生产用水安全、软水安全、生态环境用水安全为主攻方向,以建设和谐的现代水利为目标,全局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努力工作,按计划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被评为市水利工作先进单位。

【抗旱防汛】  2008年,应对出现的旱情,区水务局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抗旱服务组,深入各乡镇、街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指导抗旱。打水田补水井和各类抗旱水源井600余眼,维修泵站3处,维修病井100眼,维修抗旱设备120台(套)。泥南灌区从绥化永安灌区引水7000万立方米,清淤整修渠道12公里,保证了泥南灌区泡田期间的用水安全。

2008年,区防汛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抢结合的方针,做到“一个毫不放松”、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三个确保”(即对大江大河和城镇的防洪安全毫不放松;抓好河流和水库的防洪安全;确保发生超标洪水不死人)。努力把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按照“只能水不来,不能我不备”的原则,做好各项汛前准备工作,防汛办公室编制完成呼兰区2008年度《防汛方案》《城市防洪预案》和《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开展防汛应急工程建设,双发排涝站电力线路工程改造,投资65万元,采用机改电运行模式,新上200千瓦变压器1台;组织实施腰堡灌区东截流沟清淤工程,完成清淤土方3.3947万立方米,筑堤土方2.736万立方米;呼兰河红旗护岸河道全长5200米,投资52万元,完成塌岸较严重的500延长米护岸工程;完成呼兰河堤防西营排水闸的维修工程,工程投资45万元,完成土方3700立方米。

【水源工程建设】  2008年,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周密部署,组织精干力量,会同区发改局和有关乡镇的主要领导,深入到规划项目的村屯,认真抓工程落实、抓工程建设。经区、乡、村各级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及群众的积极配合,完成对无井村屯的普查、计划编制等任务。全年完成13个乡镇的31眼饮水井的建设任务。在建设中,严格按水利工程建设“四制”执行,为保证全区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质量,区水务局组织抽调技术人员5名,成立呼兰区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技术指导组,从工程开工前开始准备,对钻井、泵房建设、压力容器、管网设计及铺装等各分部、单元工程全程指导,按设计施工,规范建设。

【供排水管理】  2008年,区水务局,把提高供水质量、保证市民吃上纯净水及增强排水能力、合理做好污水分流、保障全区排水畅通列为工作目标。全年排水工程完成东门桥至火车站2100米、顺记路150米、胜利18道街270米、二热源130米的建设任务。自来水公司投资20万元,将液氯净化工艺改为相对安全的二氧化氯净化工艺,保证居民饮水安全。

【“两个工程”建设】  2008年,完成呼兰河城区段、三家子堤防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征地、移民、动迁安置大部分的工作任务,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三家子、呼兰河右岸堤防土方建设工程已经全部完成,呼兰河左岸征地移民动迁任务完成98%,完成工程投资1.12亿元。呼兰河堤防主体工程已经全部充填到设计高程,堤防固脚工程已经结束,共完成筑堤土方391.37万立方米,河道清淤360万立方米,完成了一号排水闸的9项分部工程验收。三家子堤防工程,完成投资1.55亿元,堤防工程主体已经竣工,堤防标高达到设计标准120.89米,共完成土方565万立方米,林台标高117米,林台植树40万株,护坡工程的堤顶路面、台阶工程和泵站的土建工程、电器安装工程已经进行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