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监督管理

呼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8-03-30

发展改革管理

【概    况】  2007年,区发改局紧紧围绕区委二次全会提出的“振奋精神、同心同德、清正廉洁、真抓实干,建设繁荣、富庶、和谐新呼兰”的奋斗目标,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充分发挥本局的工作职能,立足服务、开拓创新,强化监督体系,规范干部工作行为,领导亲力亲为,带头公开承诺,虚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努力提高党支部思想觉悟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谋划全局、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开展好全年工作。发改局坚持把抓全局性、重点性工作作为抓好今年工作的首要目标,认真加以落实。一是牵头组织实施哈大齐工业走廊东北亚科技园建设,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截至目前,东北亚科技园启动区面积实现6.15平方公里,协议入区企业68个,基础设施投资额8.95亿元,项目完成投资额31.94亿元,已开工建设项目59个,竣工投产项目32个。实现产值8.5亿元,税收7500万元。二是牵头组织编制了区服务外包示范区产业发展规划和省哈大齐工业走廊重点示范区规划,已初步被省市列为重点推进项目,将会得到省市优惠政策的重点倾斜。三是立足当前,合理制定和组织实施年度计划,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四是监控经济运行,动态跟踪,适时预警,及时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确保全年工作目标的圆满完成,也为发改局保质保量完成全年工作夯实了基础。

【搭建融资平台】  2007年,是呼兰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动作最大,资金投入最多的一年,为确保全区年初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由发改局具体运作,搭建了呼兰区融资平台。经发改局全力以赴运作,克服困难,积极与省市金融部门沟通协调,首批成功融资8000万元,解决了全区城乡道路建设项目区政府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保证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全年全区实施城乡道路建设36条,全长188公里,总投资13723万元,其中通乡通村公路32条,全长182.5公里;东直路、南北二道街等道路改造4条,5.5公里。除个别路段按计划2008年续建外,其余大部分工程均已竣工投入使用。这些道路建设范围覆盖全区所有乡镇和街道,更大程度地方便了全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出行,让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有效地推进了行风建设,为发改局全年工作迈上新台阶创造了有利条件。

【争取国家专项资金】  2007年,发改局区多方筹措资金,积极支持全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一是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历史机遇,帮助呼兰区一批较好企业,包装项目,完善材料,向上争取。一年来,组织企业申报国家老工业基地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7项,循环经济项目2项,总投资4.4亿元。目前项目已通过专家论证并上报,将得到国家9800万元的专项资金扶持。二是发挥职能作用,积极跑市上省进京,为全区争取上级各专项资金无偿投入。目前已计划下达到位的资金1530万元。分别用于标准良田建设,农村基层派出所、基层司法所建设,小城镇建设,农村人畜饮水项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市政排水建设和畜牧繁育体系等建设项目,使呼兰区各项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大项目工作】  2007年,发改局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力求工作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收获,紧紧围绕项目是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是积累经济实力与发展后劲的重要途径,把抓大项目工作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投入了主要精力:一是抓好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工作。一年来先后组织完成了新老城区的污水处理厂及排水管网建设工程,呼兰水厂扩建工程、通乡通村公路、老城区道路改造等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并已上报国家省市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其中:通乡通村公路和老城区道路改造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投资1.5亿元的5万吨污水处理厂项目已列入国家计划,将获得国家6000万元的资金支持。二是会同开发区及相关部门,招商引资、洽谈项目,成功引进了一批较大的立区项目,发改局积极协调省市发改部门快速立项,确保了这些项目的顺利建设。如:投资3.5亿元的华润雪花啤酒项目,一期工程今年全部正式投产,二期工程总部已正式批准,明年投入建设,该项目全部达产后,仅税收年可实现1.6亿元。投资4.7亿元的15万吨优质酒精项目,一期土建已完成,设备正在安装,明年初投入生产,达产后税收将达到6000万元。投资15亿元的哈轴项目和投资12亿元的哈药集团生物工程等大项目也已落户呼兰区,明年全面开工建设。随着这些大项目如期建设,投产和达产,届时区财政收入将实现跨越式增长,全区群众和广大干部职工的民生福祉必将得到比较全面的改善。

【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2007年,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区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自2006年9月正式启动,根据《哈尔滨市呼兰区城镇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发改局本着用好政策、改善民生的原则,遵循“一厂一议,一企一策,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先后对全区189户集体企业采取了自我改制、放开搞活、关闭销号等办法进行改制,目前已成功改制65户,占企业总数的34%,超前完成工作计划。其余124户企业的改制工作也在紧张有序地开展,截至目前没有一起不稳定事件发生,为构建和谐呼兰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物价管理

【物价总水平】  2007年,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同期的104.9%,比同期上涨4.9个百分点。属于不合理范围,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扬,主要是食品类价格指数为同期109.9%,其次是居住价格指数为同期105.2%,其他为同期102.2%。说明2007年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不快。其主要原因是:2006年粮食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是旱灾所至。大豆收购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秋季大豆收购价格达到每公斤3.6元,使以大豆为原料的产品都受到一定影响,如豆油、猪肉等价格达到历史高锋。

2007年消费价格指数

类别

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4.9

一、食品类

109.9

二、烟酒及日用品

101.3

三、衣着类

101.4

四、家庭设备及用品

100.3

五、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0.3

六、交通和通讯工具

102.2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

100.5

八、居住

105.2

【价格管理】  自来水价格,继续执行2000年标准,居民2.40/吨,每人月最低用水量为1.5吨,企事业用水3.7元/吨,基建、特种行业用水4.40元/吨。液化气价格,2007年14公斤零售价格在70-85元之间,由于国际原油一直在高位运营,造成副产品价格随之上涨,给广大用户造成沉重负担。石油价格,由于国际原油一直居高不下,使国内原油市场价格创历史新高,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因素,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给市场价格管理带来很大困难。2007年石油调整二次:市场90#乙醇汽油零售价1月份由5573元/吨调整为5875元/吨,11月份调整为6415元/吨。柴油零售价1月份由4833元/吨调整为5373元/吨,11月份调整为5913元/吨。化肥价格,2007年价格供应平衡,对农业生产起到积极作用。尿素1830元/吨至1900元/吨;国产二铵2620元/吨至2600元/吨;二铵进口价格2920元/吨至2900元/吨。种子价格,没有出现波动,调动了农民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种子市场供应充足,品种齐全,满足了不同需要。粮食价格,收购价格从年初开始持续走高,出现不断上涨局面。秋后玉米收购价格收购价每市斤0.67-0.70元。大豆收购价格1.70-1.80元,达到了历史新高。成本调查,主要是为国家宏观调控和制定国家物价政策提供主要的依据。局承担的成本调查任务是蔬菜大棚、4户生猪、3户肉鸡,主要调查投入产出和收益情况,做到数字准确、真实,报送及时,取得良好成绩,受到省、市物价局好评,区被评为省局先进集体。市场价格监测,局有2名人员专门从事此项工作,每天到市采价,10点前由传真上报市物价局。涉案价格鉴证,2007年共受理涉案物品价格鉴证案件121件,其中:公安局治安及刑事案件委托68件、车损评估30件,法院委托安全件7件。局价格认证中心做到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最短的时间做出结论,全年无复议或诉讼案件发生,被评为省物价局先进集体。

【收费管理】  2007年共变更收费许可证417个,新办证6个。全年工作重点是国家共取消对农民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8项、降低收费标准4项,全区涉及收费金额500万元,为群众减轻负担,增加收入。

【监督检查】  2007年,区物价局先后开展农资价格专项检查、电力价格专项检查、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专项检查、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劳动人事收费、涉及出租车收费6项专项检查,责令各单位退还款项总计130多万元,并对价格违法单位进行认真处罚。物价检查分局一直是全国规范化检查分局,价格认证中心是全省优秀认证中心,区物价局连续6年被市物价局评为超标单位、连续7年被省人事厅、省物价局评为先进集体,被评为2007年市级文明单位。

质量技术监督与管理

【监督管理】  2007年,深入开展“春雷行动”,出动执法人员680人次、车辆134台次,开展咨询服务576人次;免费为农民检验农资产品94批次,受理农民投诉举报12起;立案查处计量、标准、质量案件18起,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0.47万元;向农民免费提供各种信息资料及产品标准4.6万余份。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58万元;宣传遍及全区17个乡镇街道、168个行政村,覆盖面100%。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采取把“三关”(把好市场准入关,把好证件管理关,把好产品质量关)战略。抽检食品28大类、174个批次,立案查处119家,端掉黑窝点3处,销毁假冒伪劣产品货值5万余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0多万元。针对季节性产品,还先后开展“查农资,保春耕”“查建材,促建设”“查食品,保安全”等专项打假和服务行动,全年出动执法车辆700台次、执法人员1500余人次,检查产(商)品11大类,检查企业500余家,抽检产品100余批次,立案查处120家,端掉黑窝点1个,收缴罚没款66万余元,挽回经济损失52万元。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共监督检查在用各类锅炉238台、压力容器240台、电梯49部、锅炉安装审批4家、起重机械18台、液化气站5家、自有产权气瓶8000只,下达安全指令书58份,强制停止运行锅炉1台,取缔无证作业人员1名。全区锅炉制造和使用单位287家,共304台;压力容器37家,共192台;自有产权气瓶6家,1.2万只;电梯使用单位11家,49部;起重机械3家,共18台。2007年,召开案件审理13次,开展案卷评查2次,及时纠正错误和漏洞。

【计量器械检定】  2007年计量所衡器检定2600多台(次),其中:燃油加油机37家、194台次,医疗器械8家、235台次,天平98家、167台,压力表1540块,电话计费器200台,总收费158万元,再创历史新高。

【质量检验】  为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水平,推动企业快捷健康发展,局质检所先后深入到城乡各生产、经销企业,对酒类、食品、粮油、鲜牛乳、钢材、红砖、涂料等产(商)品质量检验1250个批次,抽样率96%,总合格率96.7%,实现质量检验收费34万元。

【锅炉检验】  2007年,定期检验锅炉265台、压力容器391台、锅炉出厂监检64台、安装检验21台、有机载体锅炉5台,培训水质化验员45人、司炉工151人、压力容器操作人员101人、起重机械人员50人次,共计347人次,实现收费52万元。

【标准化工作】  2007年,综合科先后深入到城乡各企业,制修企业标准23家,为大用农作物种植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申办市场准入。办理条码16家,帮助圣泰药业等17家企业申请市名牌。为正大、老鼎丰、千鹤冷冻有限公司等31家企业办理市场准入证。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食品市场整治】  2007年,分局制定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在2006年学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基础上,启动“呼兰区学生午餐工程”,协调组织卫生、质监、教育、广电等部门,对学生小饭桌、学校食堂、校园内和周边的食杂店、小餐馆进行集中整治。区内未设立食堂的学校推广食用营养配餐,并在电视上广为宣传。针对豆制品小作坊无证经营,监管困难的问题,分局启动“放心豆腐工程”。采取监督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大多数集中加工与少数合格散在加工相结合,在呼兰区打造豆制品集团品牌,逐步在全区形成豆制品加工规模化生产、行业化管理、品牌化销售的格局,改善豆制品加工生产条件和状况。制定《哈尔滨市呼兰区放心豆腐工程实施方案》。由规模较大的豆制品生产企业牵头,联合部分较规范豆制品企业组建豆制品行业协会。协会内成员全面改善企业生产条件、卫生状况,协会对会员统一管理。合格会员单位产品可以使用统一的商标上市销售,协会对使用统一商标的会员单位在产品质量、卫生状况等方面进行监督,在质量检验、技术交流、业务培训等方面提供帮助,豆制品企业在协会的统一管理下,打响协会豆腐的品牌,让百姓逐步认识并认可。春节、元宵节、“五一”等重要节日期间,分局组织有关部门对食品市场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节日饮食安全。在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春季,分局吸取省中医研究院群体食物中毒教训,5月5日在电视上发布一号风险预警:“春季谨防食物中毒”。同月北京市发生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卫生部发出公告,要求任何餐饮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分局看到公告后,立即对区内餐饮市场进行调查,排查加工和销售织纹螺的情况。在电视上发公告,讲解有毒织纹螺识别方法,提醒公众提高警惕,并及时进行监督举报。

【食品安全宣传】  2007年,利用《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做食品安全工作宣传引导、沟通反馈的平台。与呼兰电视台联合开办《食品安全风向标》电视栏目,自2006年11月15日开播,2007年末止,播出二十余期,群众反响强烈,宣传效果好。在节目中,分局与电视台合作,采用新闻播报、访谈、对话、专题、讲座、跟踪报道等多种电视表现手段,体现食品安全的信息发布、消费预警、消费导航、曝光警示、信用征集等功能,为全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公开透明、全面协调起到桥梁作用,为指导安全饮食、提高分辨能力起到导向作用。按照市局统一部署,9月3日开始,到10月末结束,开展食品安全周系列宣传活动。一是开展食品安全宣传进乡镇、进村屯活动。组织食品监管部门,在康金镇及兰阳村,现场为群众讲解食品安全知识,发放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单,受理投诉举报,摆放宣传展板,为最基层的农民群众送去知识、送去安全。二是开展企业现场宣传活动,9月3—15日,部分食品企业积极参与到宣传周活动中来。各食品生产、流通、消费企业在厂区内、大门外、经营场所内摆放食品安全宣传板同时悬挂宣传标语。这些企业的宣传活动在电视台“食品安全风向标”节目中专题播出,收到良好效果。三是为增加宣传效果,活动延续到10月末。每周在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与呼兰电视台联合开办的《食品安全风向标》电视栏目中,组织开办食品安全知识讲座。由质监、工商、卫生、畜禽屠宰各管理部门在电视台《食品安全风向标》栏目中进行有关食品安全常识、假劣食品鉴别、节日食品消费警示等内容的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共播出五期。2007年始,市政府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各区县、各部门的年度考核中。呼兰区政府也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各乡镇、街道及各部门的考核。分局制定下发详细的考核标准。

【药品质量监管】  2007年,按照国务院关于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专项整顿的相关文件精神和市局《整顿和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呼兰区药品市场实际,分局制定下发《整顿和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确定市场专项整顿为重点,加强规范管理和行业引导的监管思路,在辖区内全面开展市场专项整顿工作。专项行动共立案568起,结案559起,收缴罚款1724856.4元,完成药品抽检18个批次,至2007年底部分批次还在检验中。为实现对药品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有效的质量监控,控制住问题药品进入流通环节,分局对生产针剂制剂、生物制剂和特殊药品三个高风险品种的生产企业实施重点整顿,派驻驻厂监督员2人实施质量监控。确定3个药品生产企业监管责任小组,每组负责8家生产企业的药品安全责任,将利民开发区开工生产的24家药品生产企业全方位纳入监管视线,实现责任到人。开展中药制剂生产质量专项整治,将生产中药制剂品种的生产企业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对其在原料药投放等涉及主要生产工艺环节进行全程重点抽检筛查,查处中药制剂生产企业1家。随着药品生产企业监管责任制、专管员制、执法巡查制、执法责任追究制等制度不断完善,明确了企业的安全责任和分局执法人员的监管责任,为药品生产领域的整顿奠定制度基础。结合GMP相关要求,执法人员从原辅料投入开始,详细记录对生产企业监督检查全过程,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入监管档案,以日常监管形成的企业档案和产品档案确定专项行动突击检查的重点企业和重点品种,并及时上报结果,作为GMP跟踪检查和再认证的参考。从GMP角度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对药品质量产生隐患的现象进行及时提醒和制止。落实药品生产企业收集药品不良反应的责任,加强企业对自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局确定专人负责及时收集和上报不良反应信息,上报不良反应信息186条。

【市场经营秩序规范】  2007年,印发《整顿和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到全区药品经营企业,督促企业对自身经营管理开展自检自查,为整顿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打下基础。先后开展经营药品资质的专项整顿,取缔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经营;农村供药网络专项整顿;出租出借柜台,挂靠经营专项整顿;人血白蛋白及狂犬病疫苗专项检查;GSP跟踪检查等专项检查和整顿活动。共取缔无证经营17家,按GSP标准跟踪检查经营企业31家,立案18起,结案18起,收缴罚款405152.86元。排查农村供药网点451家,对证照不符的网点至2007年底还在调查处理中。按照GSP标准要求,开展对药店的帮扶和对涉药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帮助企业规范自身经营行为,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分局组织全区药品经营企业召开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工作推进会,对企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提出具体要求,向经营企业下发了处方药凭医师处方购买的警示牌及处方药销售记录本等,目前辖区内经营企业都在醒目位置摆放警示牌,提示消费者按处方购买处方药品,推进了处方药分类管理工作。

工商行政管理

【市场监督管理】  2007年,开展节日市场专项整治。节日期间,全局出动执法人员200多人次,对辖区内16处有形市场、6个大型超市、480户个体工商户进行多次全面检查和清理整顿。开展粮食市场专项检查,加强对购买陈化粮企业监督管理,建立陈化粮管理“三卡”制度,坚决查处倒卖陈化粮和其他违法购买使用陈化粮行为,检查全区所有储备仓库和30多家粮食加工企业。抓好农资市场监督,市场秩序得到有效维护。深入开展“红盾打假护农行动”,清理整顿农资经营主渠道,对农资商品经营业主体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坚决取缔无照经营。加大对流通领域农资商品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加强霸王条款整治,加大合同欺诈案件查处力度,加大力度清理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滥用支配地位,强制交易和限制竞争行为。加强合同监管,做好动产抵押登记发证。广泛宣传《合同法》,抓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认定工作。积极做好动产抵押物登记发证工作,严格认真审查抵押合同及主合同,建立和完善动产抵押登记档案管理制度和定期回访制,维护银企间信誉和利益。

【企业登记管理】  2007年,多方构筑发展平台,壮大各类市场主体。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通过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来规范办事程序,延伸服务领域,切实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市场准入环境。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认真清理行政许可项目,规范登记行为,简化办事程序,深入实行“一审一核”登记制度,缩短办事时限,实行“一个窗口”统一受理,集中办结,统一送达,努力提高注册登记水平和质量。实行企业联络员制,定点联系,定期深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全区注册登记企业2101户,新发展企业183户,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企业有93户。依据国务院《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向个体工商户征收管理费,依据国务院《城乡集贸市场管理办法》规定,向进入集贸市场进行商品交易的单位和个人征收集贸市场管理费。2007年呼兰分局两费收入784.4万元。

【个体工商户监管】  2007年,落实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监管措施,运用登记监管职能,下放个体工商户登记权限,积极鼓励和支持全民创业。农村工商所实现办照到户、送照到户。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优惠政策,减免工商管理费和登记费,积极引导扶持下岗职工、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私营经济,鼓励自谋职业。2007年全区个体工商户9524户,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239户。

【商标、广告监管】  2007年,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引导申请商品注册商标。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指导和帮助企业创立省、市著名商标,增强企业和全社会商标意识。支持企业实施战略商标品牌,充分发挥商标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省、市著名商标创立档案,全年共走访企业10户,新增注册商标33件。2007年全区共有省著名商标26件、市知名商标28件。认真履行商标管理职能,加大对著名、知名商标的法律认定和保护力度,严厉查处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社会反响强烈的商标侵权案件,切实维护企业商标合法权益。同时,充分利用调节机制,妥善处理商标纠纷,全年共立案查处商标侵权案件4件,罚没金额3.8万元。加强广告经营管理,广告行为得到有效规范。认真贯彻实施《广告法》,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广告,重点针对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广告,进一步清理“广告垃圾”,净化广告市场,立案查处广告违法案件43件,罚没金额8.7万元。

【工商行政执法】  2007年,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新成绩,圆满完成“红盾维权行动”各项工作任务。全年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486起,其中一般程序案件304件、简易案件182件,执法办案罚没入库217.4万元。制定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方案,结合工商所实际工作,细化工商所目标责任制,健全执法监督体系。严把案件审核关,逐步完善网上审批程序,规范了立案、结案、备案、销案制度,以规范立案调查、强制措施、行政处罚三种行为为重点,加强对程序、文书制作及案件规范化审核力度,核审后案件及时录入。多方配合,严打传销与变相传销行为,以取缔传销人员窝点为重点,以打击“拉人头”团队计酬、收取入门费和假借直销名义从事传销活动的组织者为突破点,采取科所联动,工商、公安等单位密切配合,全面清查,集中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20人次、车辆80余台次,查处传销窝点10个,清查驱散传销人员近1800人,查扣一批用于传销活动的物品。

【维权体系建设】  2007年,“一会两站”执法维权体系建设取得新成绩。建立基层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站25个,建立乡镇、城区街道、农贸市场消费者申诉举报站10个,工商干部进社区3个。“一会两站”接待消费者咨询2000人次,受理消费者投诉案件167件,调解率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2万元。加强12315维权网络建设,围绕“消费和谐”年主题,以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为重点,举办大规模“消费宣传咨询月”活动,通过新闻媒体宣传送法下乡、举办打假成果展、公布典型案件等形式,形成有力的维权声势和氛围。

【食品安全监管】  2007年,全面加强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督,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消费安全。着力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组织落实,加强与有关部门配合,承担起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职责,层层签订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书,建立起流通领域食品风险防范机制。围绕“六查六看”规范食品经营者经营行为。积极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和查处制售假冒伪劣、掺杂使假、有毒有害食品等违法行为,强化对食品商标、标识、包装的管理。集中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加大农村食品经营主体监管力度,严格规范经营主体资格,加大对农村、城镇、集镇等经营食品和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农村大集等监管力度,加大对消费者反映强烈和与农民群众日常生活消费关系密切的食品品种监管。加大对食品大要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打击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行为,打击利用农村作掩护印制食品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等违法行为,打击以“送货下乡”之名,游乡串村向农民兜售各种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完善长效监管机制,逐步建立健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企业自律、行政执法、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统计工作

【统计综述】  2007年,区统计局完成统计数据搜集、整理上报任务。调查研究,以调研课题进行专项或不定期进行调研。开展执法检查,执行统计法规建设,进行监督检查。统计服务,主要对上级业务部门和基层进行统计服务。完成国家规定调查任务和普查工作。

【国家统计局呼兰调查队】  队伍建设。2007年是国家统计局呼兰调查队成立的第一年,工作中面临很多新情况、新业务、新职能。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呼兰调查队全体干部坚持与时俱进、继往开来,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建设,充分发挥统计调查职能作用,提高服务水平,抓好干部队伍的政治、业务学习。坚持每月集中学习两次,一是组织大家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此提高干部队伍的政策水平、创新意识;二是组织业务学习,学习统计新知识、新方法,特别是现代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以提高干部队伍统计调查工作技能。三是加强调查员业务培训。2007年队采取召开调查员工作座谈会、举办专门业务培训班、调查户记账现场观摩会、典型经验介绍等多种形式,对调查员住户调查、生产者价格调查、中间消耗调查、畜牧业调查表业务、粮食实割实测调查、规模以下工业调查、调查员工作方法等内容进行培训,取得良好效果。

基础建设。坚持以数据质量为中心,牢固树立数据质量第一的理念,从加强农村统计基层工作抓起,确保数据质量真实可靠。3月末和7月中旬,组织人员,集中力量,两次对调查网点基础工作和当年定期报表工作进行全面的基础工作调查,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按照总队要求,进行及时整改。加强调查数据质量评估工作。为保证质量,验证调查数据的可靠性,对相关指标运用多种质量验证办法进行系统分析和论证。尤其是对农产品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畜禽存出栏等重要指标的评估工作,更是运用多种验证办法进行系统分析和论证。对每季度农民收入、粮食产量、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都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情况,达成共识,使上报调查数据更加趋于实际。坚持建立报表会审制度,对于统计数据质量,不仅事后查,还立足事前防,在严格规范上下功夫,确保调查资料的准确性。

开展调查。除高质量地完成农产量调查、农村住户调查、畜牧业调查、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查、农产品价格和中间消耗等调查外,还完成区领导“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收益成因及还需解决的问题”,以及“我区农民居住情况的改善和变化情况”等专题调研,准确及时地为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全队共撰写《统计调查资料》13篇,其中《呼兰区2006年农村人均收入持续上升》被区委书记批示、《呼兰区农村居民支出情况浅析》被区长批示、《呼兰区2007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支特点》被常务副区长批示。

信息收集。积极搜集、大力开展《重大信息》的搜集整理上报工作。建立农村信息员档案,把全区13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划分为9个区域,每个区选出信息员及时报告本区域生产、生活中发生的难点问题和新信物类信息。2007年队上报《重大信息》39篇,其中上半年上报23篇,总队上报国家19篇,国家统计局采用14篇、中办采用9篇、国办采用1篇、国家领导批示3篇;上报省委18篇,采用8篇;上报省政府17篇,采用5篇,省领导批示2篇。上报总队《政务信息》60篇,其中1-9月上报《政务信息》53篇,总队采用28篇。《重大信息》《政务信息》被国家两办、国家统计局、省委省政府及总队采用率均列全省区县级调查队第一名。

审计监督

【审计项目管理】  2007年,区审计局安排计划审计项目22项,其中上级指令性计划9项、自定审计项目13项。经过年度内项目计划调整,追加8个审计项目,年末共完成30项,其中:上级指令性计划12项、自定项目18项。查处违纪违规金额10475万元,损失浪费金额67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3万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10万元;应减少财政拨款和补贴金额65万元;应调账处理金额171万元,已调账处理金额103万元;应上缴财政金额154万元,已上缴财政84万元。移交司法机关案件5件,涉及涉案人员2人,涉案金额66万元。

【审计质量管理】  2007年,区审计局在审计过程中注重审计质量,除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制定的《中国审计规范》以及省、市制定有关规定外,先后制定《呼兰区审计复核办法》《呼兰区审计局审计执法过错追究办法》《呼兰区审计局审计全过程管理暂行办法》《呼兰区审计局横向延伸制度》《呼兰区审计回访制度》《呼兰区审计局审计机关审计听证办法》《呼兰区审计局审计机关重大审计处罚备案办法》《呼兰区审计局向社会做出五项承诺》等项制度,有效地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在省、市各项质量检查中名列前茅,受到上级审计机关好评。2006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审计署“六号令”,全面提升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先后制定呼兰区《审计局审计质量考核办法》、《审计信息化建设考核细则》,2007年进行了完善补充。在年度工作中,审计质量得到提高。

【财政审计】  2007年,对4个乡镇政府财政决算进行审计,重点检查和揭露财政收支中有无不真实、不合法和不规范等问题,保障财政收支真实可靠,促使被审计单位严格执行《预算法》和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依法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搞好财政收支审计基础上,向财政效益审计方面延伸。通过审计,查处未按规定征收缴纳财政收入18万元、隐瞒转移截留财政收入16万元等问题。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2007年,为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保证资金合理使用,2007年对公安局办公楼装修工程、呼兰区健身广场竣工决算及全省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审计中,区审计局承担的建设项目共16条,其中呼兰区13条、松北区1条、香坊区1条、道里区1条。计划规模96.6公里,实际完成96.378公里,计划总投资7256.87万元,合同价总投资5352.44万元,实际投资完成额5357.62万元。上述16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已按计划竣工日期全部完成投入使用。但审计中也发现存在配套资金不到位、施工单位偷工减料等问题,区审计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严肃处理。

【经济责任审计】  2007年,在完善区经济责任审计委员会工作制度、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调查摸底工作及建立有关经济责任审计档案基础上,根据年度计划安排和组织部门提请,完成1个单位党政领导干部及3个企业法定代表人离任(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查出被审计单位违规资金4751万元,查出管理不规范金额67万元;查处被审计领导干部涉嫌个人经济问题1人,涉及金额63万元,依法移交司法机关。

【行政事业审计】  2007年,以规范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和收费行为、加强罚没收入管理、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为目标,重点揭露乱收费、乱罚款、应缴未缴、坐支收费和罚没收入、隐瞒截留收入等违纪违规问题,对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浪费等效益问题,进一步分析原因,提出加强管理和完善制度方面的审计建议。全年对5个国家机关6个事业单位进行了财务收支审计。通过审计,查出上述单位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1134万元、应缴未缴预算收入71万元、隐瞒截留收入26万元、未落实收支两条线和专户管理139万元、账外资产16万元等问题,我们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对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等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专项资金审计】  2007年,按照上级审计机关安排,对全省小型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补助资金、全省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区社会保障资金及农村养老保险资金4项专项资金进行审计。通过对区2005—2006年度小型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补助资金审计,促进被审计单位规范水利专项资金管理,投入的425万元水利专项资金在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上起到重要作用。呼兰河双发闸排涝工程为周边4个村17个自然屯2315户农户38560亩土地不同程度受益,实现除涝面积31.4平方公里,年均增产粮食140万公斤,增加收入112万元,平均每户增收483元;对4个乡镇人畜饮用水改造工程使5个村7个自然屯2758户农户34478亩土地不同程度受益,年增加收入85万元,人均增收308元,同时农民的饮用水也得到改善,充分发挥了水利专项资金作用。在对区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审计中,省投资432.8万元对经房产部门鉴定为D级危房的4处校舍进行改造,原面积5182平方米,改造后建成新教学楼8213平方米,新增面积3031平方米,新增加教室19个,并新增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及会议室等设施。各项目在完成主体工程同时都修了学生活动场地和围墙等附属设施,上述工程均于2006年8月投入使用,大大地改善了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在今年统一安排的社会保障资金及农村养老保险资金审计中,按照审计实施方案要求,重点对各项社会养老保险资金、医疗保险资金、事业保险资金的征收、支付及管理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计,尤其将涉及农村养老保险作为单独项目进行重点审计,审计资金8040万元,审计中发现由于企业破产等原因欠缴各项基金数额大、时间长问题。还发现部分商业银行未按规定计算存款利息,少付社保部门利息55万元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局提交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审计报告和审计信息,为政府及社会保障资金管理部门管好用好资金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内部审计】  2007年,全区共设立内审机构17个,其中专职机构8个、兼职机构9个。内审人员36人,其中专职15人、兼职21人。内审机构审计项目计划完成62项,其中财务收支审计48项、专项审计调查8项、经济责任审计4项、内控评审2项。查出损失浪费金额8万元,纠正违规金额25万元,促进增收节支金额2万元,提出审计建议被采纳15条。区审计局被评为市审计系统先进集体、区国家机关先进集体、新农村建设帮建工作先进单位。

国土资源管理

【耕地保护】  2007年,根据国家“坚守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红线”目标,区始终把耕地保护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耕地保护力度。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实行用途管制制度,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层层签订基本农田责任状,实行政府负责制,每年进行一次检查考核;严把用地审批关,对建设用地审批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选址,对不符合规划项目,坚决不予报批。

【用地管理】  2007年,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开展大顶山航电枢纽工程、呼兰河治理、三家堤防、四环路东段等重点工程征地拆迁补偿工作。积极完成招商引资项目用地报批工作。市国土局下达区用地指标50万平方米,经多方协商,经省政府批准区用地指标1.3平方公里,保证2007年进区项目落地。同时到省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加班加点,全力以赴,完成哈尔滨轴承厂、哈尔滨正阳河调味食品公司等项目4批次项目用地组件报批工作,面积88.7066公顷,保证区建设用地需要。为重点进区项目提供优质服务。引进哈轴总厂整体搬迁呼兰,征地工作已开始,勘测队已进入现场,建成后利税达9亿元;引进哈药集团投资12亿元,年利税达1.5亿元;广电总局项目和华润啤酒二期工程上马,年利税又增加8000万元;中国酒精二厂,年利税达1亿多元;康师傅、三五等项目正在洽谈中。在区里“大招商、大引资”政策引导下,区充分发挥协调和攻坚作用,为进区企业搞好服务,积极协调好用地问题。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2007年,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土地使用权招拍挂规定,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全部实行招拍挂。全年共进行七个批次土地挂牌出让工作,共挂牌41宗土地,揭牌竞买成交18宗,面积77.1369万平方米,收缴土地出让金1.3384亿元。其中:老城区7宗,面积16.7120万平方米,收取土地出让金1809.43万元;开发区11宗,面积60.4249万平方米,收取土地出让金1.1574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财政。推进存量划拨土地有偿使用步伐。凡是进入市场流转的,全部实行有偿方式供地,对符合租赁方式供地的,全部实行租赁方式。为国企改革搞好服务。2007年为企业改制用地审批16宗,面积8.4公顷,显化和处置资产1500万元。同时,积极支持企业利用土地资产融通资金,为68家企业,近30公顷土地办理抵押登记手续,为企业融资约1.2亿元。

【执法监察】  2007年,明确职责,落实分工。将工作人员分成2个小组,将监察责任落实到人,定期深入乡镇村屯开展巡查,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措施得力,认真开展两个行动。在开展“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和“查处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中,积极调动执法监察局全体人员,采取强有力措施,对违法违规案件进行查处,确保专项行动有计划、有步骤、高质量地开展。

【宣传与信访】  2007年,法律法规宣传常抓不懈。以“6.25”土地日为契机,进行大规模宣传活动,设立宣传站17处,悬挂条幅30条,散发传单3万份,出动宣传车10台次,并利用秧歌表演和电视媒体向广大群众宣传,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热情接待群众来访。年内接待来访1000余人次、信函20余件,全部得到妥善处理。调处权属争议,维护土地使用者合法权益。全年受理土地权属争议5起,调解3起,办结2起;行政复议8起,维护7起,终止1起;行政诉讼4起,维护2起,正在诉讼中2起。

【土地整理】  2007年,先后对许堡乡和沈家镇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申报。10月,批准实施莲花镇国家级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项目核算投资1426.17万元,可净增耕地61公顷,增产粮食482.40万公斤,每年净增农业生产总值414万元,项目已开始实施。

【矿产资源管理】  2007年,整规工作取得显著效果。滥采乱挖、盗采盗挖砂石土违法现象减少,案件率下降60%;违法越界开采行为得到控制,案件发生率下降20%;无证开采违法行为受到严厉打击,查处无证开采2起。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整合工作。制定《呼兰区非煤矿区资源整合实施方案》,2007年关闭制砖企业3家。首次实行矿山环评工作,对9家延续采矿权矿山进行环境评估。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收缴采矿权价款60万元,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面100%。

【土地收购储备】  2007年,扩展土地储备内容和方向。把储备工作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对已收入储备库的哈绥高速公路取土地场进行全面现状调查,取土场总面积计112.98万平方米。盘活企业存量土地,显化土地资产。已达成收购呼兰区亚麻原料厂37万平方米晾晒场土地使用权协议。对已收储的哈黑路原工业用地2.2万平方米土地实施挂牌出让,预计可增值近百万元。

【基础业务建设】  2007年,加强土地登记规范化建设。全年完成土地登记发证963宗,其中国有土地216宗、楼房600宗、集体土地147宗,发证准确率100%。完成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工作,变更总面积10052.8亩。解决占补平衡指标问题,从外市县协调购买300万平方米用地指标,缓解区占补平衡用地指标缺少的实际问题。土地测量工作成绩突出,完成外业测量29宗地,涉及土地面积近300公顷;协助耕保科组卷10个批次,涉及土地面积275公顷;协助执法监察局测量7宗;协助土地交易中心测量18宗,协助土地收储中心工作2宗,收缴测量费31.98万元。收费工作超额完成,全年收缴土地租金2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