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区人民政府
呼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8-03-28
一、政府领导
2006年区政府领导名录表
届别 |
职 务 |
姓 名 |
民族 |
性别 |
籍贯 |
生年 |
党派 |
学历 |
任职时间 |
备注 |
一届 2004 | |
区 长 |
刘世勋 |
汉 |
男 |
哈尔滨 |
1954 |
中共 |
大学 |
—2006.12 |
|
曲 敏 |
汉 |
男 |
尚志 |
1963 |
中共 |
研究生 |
2006.12— |
|||
副区长 |
王文力 |
汉 |
男 |
双城 |
1965 |
中共 |
大学 |
2006.12— |
||
赵新宽 |
满 |
男 |
呼兰 |
1965 |
中共 |
大学 |
— |
|||
孙绍文 |
汉 |
男 |
呼兰 |
1958 |
中共 |
大专 |
2006.12— |
|||
杨天悦 |
汉 |
女 |
阿城 |
1976 |
中共 |
大学 |
2006.12— |
|||
高 岩 |
汉 |
男 |
哈尔滨 |
1968 |
— |
大学 |
2006.12— |
|||
陈跃山 |
汉 |
男 |
2006.01— |
挂职科技副区长 |
二、政府会议
【常务会议】 (待查)
【政府全会】 2月14日,区政府召开第四次全体会议(详见2006.2.23呼兰报头版)。
三、政府工作
【经济和社会发展】 2006年末,全区生产总值实现10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2002年增加45.1亿元,年均增长14.3%;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6.61亿元,比2002年增加2.99亿元,年均增长16.2%,其中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3.48亿元,比2002年增加1.74亿元,年均增长1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6.5亿元,年均增16.5%;城镇居民人可支配收入7300元,农村人均收入4400元,年均分别增长15.5%和12.6%。
【改革开放】 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90%,实现并轨工作如期完成责任目标。事业单位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公共财政体系框架基本确立,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初见成效。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免征农业税及附加6384.7万元,共拨付“两补”基金9781.5万元,农民人均累计减负增收360元。招商引资质量大幅度提升,累计引进项目587个,实际到位资金79.3亿元,新上投资项目157个。利民开发区外向牵动作用日益突出,成为拉动区域发展的动力源;东北亚科技园创建两年累计入园项目55个,共完成基础设施和建设项目投资37.8亿元,是哈大齐工业走廊中成长性较好的启动区之一。
【城市建设】 四年来老城区房地产开发总面积463.5万平方米。新建西安大街、时代大街、师专路、东方路等主干线33条,改造主干街道39条,新建白色路面中巷路12条。打通西环路、建设南路、利民大道,哈肇公路呼兰段建成通车。28条道路安路灯2591基。完成北京路、珠海路、四平路等30多条主干街路绿化,建设南京路、学院路景观大道,建成朝阳特色大街,新增绿化面积141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25.9%。扩建第一给水厂,新建第二给水厂,铺设光明路,西环路等街路给排水管线50余公里,完成利林污水处理厂一期建设工程,日处理污水能力2万吨。修繕改建天主教堂、清真寺、文庙、关岳庙等一批旅游景点,辟建了建身广场、人民广场。改善农村交通基础条件,农村高等级公路里程达149.6公里,形成了“一横三纵”路网格局。
【群众利益】 多渠道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95万人,累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4986本,为1148名下岗失业人员减免说费961.8万元。新增企业基本养老参保人员8381人,支付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88亿元。全区城镇符合条件的4081户、6975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累计发放低何金1260万元。通过“十件实事”载体,四年来共办结涉及就业、民生、解困等利民实事66件,群众诉求得到妥善回应,政府公信力逐步提高。
【社会事业】 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实施区域科技项目17项,争取省、市无偿资金450万元。推进信息进农村、进社区,建设标准化信息网点2处。教育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筹集资金1。3万元,改善中小学教学房舍2万多平方米。完成D级危房改造26处,全区90%的农村中学实现平改楼。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呼兰一中被评为重点示范高中。医疗卫生“三项建设”步伐加快,区疾病控制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新型农作合医疗覆盖面达79%。
【体制对接过渡】 经过大量沟通协调工作,明确了三电厂管辖权,为核准收支基数奠定了基础。按体制对接要求,完成了区政府25个职能部门机构设置,落实了3个部门管理机构和5个直属事业单位,重新核定了机构、人员编制,理顺了部门职能。撤销原呼兰镇,组建利民、呼兰、兰河、腰堡4个街道办事处,顺利完成区县体制阶段性过渡,为呼兰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调整产业结构】 挖掘整合资源禀赋,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按照做大、做强、做优的原则,促进要素向“洼地”流动,生产向规模集中,形成了以利民开发区为牵引,医药产业园、东北亚科技园、乡镇工业园等各具特色的园区经济群体。引进了华润雪花啤酒、中国酿造优级酒精、地理信息产业园等投资超亿元项目22个,为经济发展积累了后劲。加大科技创新和名牌产品研发力度,有11个老工业基地改造项目获得国家批复。圣太聚明胶肽注射液、天宏盐酸氯克罗孟、祥鸿龙丹通络胶囊、天戈参南星口服液等7个项目,被列为市级百个重点扶持项目。
【城市居住环境】 按照“精致、大气、和谐”的要求,科学谋划城市发展整体框架,同步推进新城区开发改造和中心镇建设,以此辐射全区,形成了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独具特色的城市发展模式。在城市规划上,以增强载体功能、拓展发展空间为目标,立项推进呼兰河、三家子堤坊整治、沿松花江观光旅游经济带、松花江森林公园等四大城市开发工程;在城市建设上,累计投资十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气、热、广场、公园等设施条件日益改善,实施整村迁移,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开发区已初具现代城市框架;在优化人居环境上,裁植各类绿化树木54万株,新增绿篱5。7万平方米,城市面貌、城市内涵、城市品位有了质的提升。
【新农村建设】 采取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村的统筹办法,强力推进城乡一体联动发展,率先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任务,被评为全省农村工作先进区。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指导原则,探索“三个放权,四个尊重,五个功能”的运行模式,促进主导产业向农村覆盖、财政资金向农村倾斜、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全区新农村建设走在了全市前列。
【增进群众福祉】 2006年安置下岗失业工人5005人,输出城乡劳动力16860人;投资212万元,在健身广场、明达花园小区安装健身路径2处、233台套;投资750万元,开通13个乡镇有线电视光缆,受益群众达到8700户;实施许堡乡周化村整村脱贫,累计投资628万元,完成村内道路硬化、饮水工程和生态村建设;建立爱心超市22个,其中四个街道及康金镇各2个,其他乡镇各一个;投放支农贷款5.5亿元,超额完成任务目标;多方筹资4300万元,改造农村公路18条83。4公里,惠及7个乡镇街道20余万家农村居民;投资280万元,建成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的健身广场;为肉鸡养殖专业户提供“五项”新技术服务,科技饲养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政府办工作
【综合调研工作】 全年完成各类文字综合材料170多份、150多万字。承担了《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准备了区政府主要领导在农业、林业、城建、财税、银企对接等专业会议上的讲话及省、市领导视察呼兰的各类汇报提纲;撰写了报刊、年鉴、电视台约稿。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形成了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新农村建设、个体私营经济、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的调研文章10余篇,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必要依据。还多次配合省、市政府调研部门完成相关调研课题
【文秘政务工作】 落实“首问负责制”,充分发挥窗口作用,全年共接待来人、来访及信访5000余人次,接听政务电话2万余次,协调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3000余件。全年制发文件193件,其中政府文件50件,政府办文件43件,上呈文件40件,政府常务会议纪要40件,其他文件20件;接转中央、省、市以及区政府有关部门文件2000余份,传递文件4000余次,归档文件1200余件,收发文件做到及时、准确、保密。强化保密工作,制定了保密守则、涉密人员岗位责任制、政务工作保密责任制、文书工作保密责任制、微机室保密责任制等5项保密制度,重要涉密岗位坚持持证上岗。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了档案部门的充分肯定。严格执行《机要交换制度》,全年上呈省市及有关部门5000件,下发11000件,平传12000件。开展电子政务工作,通过政务网传递接收文件230余件,会议通知60余次;回复“中国哈尔滨”网站百姓谈栏目反映事项200余件,百姓满意率100%。积极开展信息报送工作,向省、市报送信息100多条,被省政府采纳15条,被市政府采纳50条,编发《政务要报》10期。组织政府全会、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会议、区长办公会议、电话会议等各类会议150余次,做到会前准备充分,会中服务到位,会后高效落实。严格落实政务值班制度,值班人员都能按时交接班,没有漏岗现象发生,确保了政府工作正常运转。
【文卫协调工作】 组织文卫战线各类会议70余次,协助领导完成接待任务20余次。全年完成文卫部门的综合材料40多份,约30余万字。针对群众反映的教育乱收费、百姓看病难,文化市场秩序乱等热点问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80余次,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对文化市场、医疗市场、食品卫生市场进行综合检查,维护了文化、卫生、食品市场秩序。
【政务公开工作】 制定了《呼兰区2006年推行政务公开工作方案》,对政务公开程序、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等事项重新进行了规范。指导各单位、各乡镇街道编制了政务公开目录,进一步明确了公开内容和范围。区政务信息网开设了政务公开专栏,为群众提供政务服务。通过行区政审批大厅服务平台,共受理审批服务事项188件,其中即办件164件,承诺件18件,联办件6件,减少了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信息中心工作】 完成了各单位信息收集、整理和录入工作,上网信息量达600万字,在全市八区政府网站评比中,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全年共答复市政府网站“百姓谈”帖子103次,完成区长信箱答复42次,回复区政府网站网民帖子65次。另外,在政府网站还开设了百姓谈、生活导航等栏目,为群众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督办检查工作】 制发了《呼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目标责任分解表的通知》等文件,为全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落实提供了保障。完成了“十件利民实事”的督促检查任务。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年共收到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50件,办结59件,因条件限制不能立即解决,但已经研究了解决办法并列入部门计划的65件,因条件不具备给予政策性解释或说明情况的26件。切实加强领导批示和交办事项的督促检查工作,积极协调、限时办结、按时反馈,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法制、行政复议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起草并下发了《呼兰区人民政府2006年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计划的通知》和《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意见的通知》,进一步细化了目标任务、责任单位和工作机制。严格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在建立健全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对各单位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的情况进行了评估检查。对全区22个行政执法部门163名执法人员进行法律素质测试,提高了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积极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对原县政府和县政府办公室发布和转发的文件全面进行了清理,除93件需要修改并重新发布外,其余全部废止。开展行政复议工作,全年共受理办结复议案件5件,其中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3件,撤销的1件,做其他处理的1件,切实维护了公民、法人及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
【民族宗教工作】 全年共办理民族身份变更31件,为26名少数民族考生办理了加分证明。根据《哈尔滨民族工作条例》取缔假冒清真饭店1家。今年,全区共有3家单位和3名工作者被市委、市政府分别授予哈尔滨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加大法律法规宣教力度,举办法律知识讲座3次,受教育信教群众1500余人。开展了取缔私设基督教聚会点工作,取缔私设聚会点11处,合并聚会点34处,确定以堂带点的“点”227处,认定“传道人”62人。协调滨凯建筑公司补偿清真寺7万元,明达集团为清真寺建设450平方米讲堂1处,解决了因动迁引起的部分回族群众上访问题。指导各宗教团体开展大型宗教活动6次。对全区18处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了安全检查,维护了宗教活动正常秩序。开展了增创“五好宗教活动”场所活动,我区共有4个宗教场所被市民宗局认定为市级五好宗教活动场所。
【侨务外事工作】 认真学习贯彻宣传《归侨侨眷保护法实施办法》,全年接待上访问事、法律咨询、经商办企、办理有效证明的归侨侨眷16人次,为华侨百货商场协调贷款1万元,为4户归侨侨眷认定了身份,为5户归侨侨眷子女升学办理了加分证明手续,为1户归侨侨眷残疾儿子办理了特困低保补助,走访慰问了10户归侨侨眷,切实维护了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积极促成香港应善良基金会为石人镇捐建小学的外事资金30万元。成功接待了以日本新澙县上越市市长木浦正幸为团长的日中友好代表团和市侨商协会商务考察团。通过接待外事团组,主动宣传我区投资环境和招商政策,进一步提高了我区的对外知名度。加强出国人员审批和护照管理工作,简化出国审批手续,对符合规定按时办理,并在出国前做好安全教育,确保了全区各出访团组顺利完成出访任务。
【人防工作】 编写了《呼兰区防空袭预案》和《人防办突发事件预案》。向《哈尔滨人防》投稿1篇,向区以上报社、电台、刊物等投稿5篇,向市办秘书处报送信息1条。结合纪念《人防法》颁布10周年,开展了“一法一例”宣传活动,切实增强了全民防空意识。全年收缴结建费19.3万元,四项费用9万元,抢险1处,回填报废地道450平方米,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新安装报警器1台。2006年区人防办荣获市人防系统安全工作优秀单位,通信指挥先进单位,工作目标超标单位,报警工作优秀单位的称号。
【地志办工作】 完成了续修《呼兰县志》复审评议稿的编纂任务,该志稿150万字,是黑龙江省第三部,哈尔滨市第一部进入复审的续志稿。创编了2006年《呼兰年鉴》1部,该书50万字,现已打印装订成册。2006年区地志办分别荣获省、市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的称号。
【后勤保障工作】 加大后勤工作管理力度,建立完善各项管理机制,提高了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全年完成接待任务150多次,没有出现过任何纰漏;坚持以急事、要事为主的原则,合理安排使用办公室车辆,全年没有因车误事现象发生;严格执行办公室财务管理制度,本着“高效、务实、节俭”的原则,严把资金支出关,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浪费,有效提高了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机构编制
【内设机构】 2005年全区事业单位259个,其中区直216个,街道4个、乡镇39个。2006年没变化。
【人员编制】 2005年全区乡镇机关编制1929名,其中党委108名,人大15名,政协8名,区政府940名,街道loo名,法院105名。检察院59名,乡镇机关297名。全区事业单位编制9154名,其中区直事业单位8680名,街道事业单位73名,乡镇事业单位401名。2006年法院编制增加22名,检察院增加7名,其它部门编制没变化。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002—2005年,审批项目由208项减为118项,其中审批项目33项,核准项目53项,审核21项,备案项目11项。2006年项目减少13项,现审批项目105项,其中审批项目30项,核准项目的项,审核18项,备案项目10项。
【机构管理】 没变化。
【工资基金计划管理】 2005—2006没变化。
【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 2004年事业单位登记数没变化,2005年由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取消事业单位法人资格28家,由于教育系统各中小学独立设置,具备条件新登记事业单位29家,其他系统具备条件补登记20家。2006年具备条件补登记11家。截止2006年年末,全区已登记事业单位183家。
六、行政审批
【概 况】 哈呼编发[2006]10号通知成立哈尔滨市呼兰区行政服务中心。为区政府直属行政支持类事业单位,机构规格正处级。处级领导职数2名(正处级1名,副处级1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核定事业编制8名,经费渠道为财正补助,所需人员、编制从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选调、划转。哈尔滨市呼兰区行政服务中心主要职责任务:受区政府委托,全面负责区行政服务中心日常工作;对进驻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管理和提供办公服务;协调有关部门办理重点审批事项;协调和规范行政服务中心审批和服务程序;在权限内负责部门入驻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人事考核和奖惩、日常业务监督。
【进驻单位】 2006年进驻单位:房产分局、工商分局、地税分局、国税分局、发展改革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建设局、卫生局、文体局、劳动局、公安局、质监局、民政局、交通局、城管局。
七、安全监督
【完善安全工作机制】 一是强化责任管理体系建设。区政府重新调整《呼兰区安全工作包保责任制》建立区级领导安全生产工作包保责任体系,区级领导负责监督检查各自包保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各战线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强化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制度,以实行安全工作目标管理为切入点,逐步落实安全责任。1月25日区委区政府如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区政府同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分别鉴定了《安全工作责任状》,各部门街道也同基层单位签定了责任状,将安全工作目标和事故控制指标逐级分解,量化到各责任单位,通过不断加大督办检查力度和实行严格考核制度,确保安全措施有效落实。二是制定完善《呼兰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委员会,下设31个应急指挥部,建立应急救援体系,明确各责任单位的职责任务。同时消防、交通、环保、危险化学品等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个自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识开展演习。保证救援体系灵活运转。增强处理化公共突发事件和应急救援的能力。三是严格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推进“三同时”工作。加大对开发区企业“三同时”工作的推进力度,现已有近30户入区企业开展申报工作,其中益衡药业、成功药业、济仁药业等5户企业已完成“三同时”审批工作。通过“三同时”工作推进,各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经理安全资格、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持证上岗,执行国家行业标准等方面得到进一步规范。
【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以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和《黑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为重点,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安全生产月期间,区政府组织安监、公安、交通、质监、气象、中小企业等部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区交警大队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入”(进村屯、社区、单位、学校、家庭)并在哈绥高速公路赵家口和哈肇公路收费口及客运站对过往车辆和旅客发放宣传材料。区消防大队对重点单位帮助开展灭火演练,完善灭火疏散预案,同黑龙江广厦学院、哈尔滨师范学院、建国小学、志达商城开展了联合演狭练。
【严格检查,消除隐患】 以市场、地下商城、宾馆、加油站、液化气站、中小学校、易燃易爆单位、建筑企业为重点,逐个单位进行检查,建立监管档案,对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登记造册,落实整改时间,整改资金、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对短期整改无望的重大隐患予以关停。2006年开展安全大检查13次,专业安全检查17次,检查了14个乡镇、24个部门、70个重点单位和村屯,消除了一大批安全隐患。取得一定成果。
八、信访工作
【概 况】 2006年1—12月份,我区共发生上访1103批(件)次,9676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8%,信访人次上升24%。发生到区访1083批(件)次、8146人次,其中集体访392批次、4866人次,个体访886件次、1280人次;发生越级上访220批(件)次,其中进京访87件次,53人次(未登记25件、43人次),到省访44批(件)次,627人次(未登记46件、579人次,其中集体访5件、75人次),到市访89批(件)次,850人次。去年同期相比,进京访上升16%,到省上升13%,到市上升15%。
【信访反映的问题】 一年来群众来访反映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土地问题。主要原因是政策调整发生的人地矛盾问题,如符合政策应予补地但没有地源的人地矛盾问题、解除土地承包合同引发的矛盾等,此问题占信访总量的30%。2.国企改革问题。主要是由于一些企业改制成本资金不足,职工又不愿意垫付引发的矛盾和集体企业的职工强烈要求并轨问题。此问题占信访总量的32%。3.困难企业拖欠老保工资问题。主要是群众要求发放统筹项目外的25%,困难企业无力解决。此问题占信访总量的15%。4.拆迁回迁问题。如一楼多卖,水、电、气等设施不完善,回迁困难等问题。此问题占信访总量的10%。5.劳动争议问题。主要是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此问题占信访总量的8%。6.涉法涉诉问题,此问题占信访总量的5%。另外,大顶子山水电枢纽工程和三家堤防工程引发了被淹、被占堤外土地的补偿的上访问题,由此引发的上访问题虽在2006年的访量中占很小比重,但预计在2007年会由此引发大批上访。以上上访问题量大且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其原因主要有主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由于农村土地政策调整,人地矛盾较尖锐;企业改革成本资金不足的矛盾涉及面较广,人员较多;开发商违法经营,违规操作等引发了大量矛盾。上述矛盾有很大一部分解决的难度非常大。主观方面,首先是一些单位的领导责任心不强,缺乏大局意识。信访问题发生了,不是积极主动的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而是敷衍、推诿、扯皮,不仅人为的制造矛盾,而且还人为的激化矛盾。上访人越级上访了,不能及时处理信访问题,不能有效化解矛盾,不能跟踪做好工作。如杨林乡白堡村集体到省上访;其次是一些单位的领导存在着忽视、懈怠和厌战情绪,没有明确做好信访工作的态度,坚定解决问题的决心。群众越级上访了,接到通知后不是主动跟踪处理,而是在电话里和信访办的同志强调群众如何无理,甚至说谁爱接谁接,我们不管,最后导致群众围堵上级政府大门;三是缺乏超前意识,不能及时排查,信访问题发生了,其责任人还不知道,接到通知后虽然赶到了现场,却说不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工作起来十分被动;四是一些单位的领导或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低,工作能力差,所采用的方法对所要达到的目的相差甚远。如某单位对群众提出的上访问题拿出了没有政策依据甚至违背政策的答复意见,处理问题想当然,结果造成上访人手持其答复意见反复越级上访,影响极坏,使我区信访工作十分被动。
【信访稳定工作】 1.派出工作组到省、市、北京开展接待工作,确保省、市及全国两会期间我区信访稳定工作。确保省、市及全国两会期间是我区工作的重中之重。信访工作领导小组为此下发了“三节”、“两会”期间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的紧急通知,召开了全国两会期间全县安全、信访工作紧急会议。为实现减少到市、控制到省、杜绝进京的工作目标,在火车站、朱家公路道口、哈绥高速公路入口设立三道卡子,堵截、劝返我区越级上访人员。派出专人到省、市“两会”会场值班接待,并派包括公安、法院在内的工作人员10人驻省,预防突发事件。共劝返我区两会期间到省、上市上访12人(件)次。全国两会期间我区派出工作人员进京参加市信访办驻京工作组接待工作,共接待、劝返我区全国两会期间上京上访的8人。2006年3月开始,区信访派人到省信访办值班。越级上访发生后,能劝回的劝回,不能劝回的,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及信访办和涉案部门通报信息,区领导、信访办及涉案部门立即赶往省、市,跟踪处理信访问题,做群众的疏导、劝返工作。年初以来共劝返进省、到市上访群众46件次、579人次。通过坚实努力的工作,实现了一年多来,特别是省、市及全国两会期间我区减少到市、到省、进京的工作目标。2.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攻坚,全力处理信访要案、积案。区信访办对全县信访要案、积案进行了重新梳理,共梳理出要案、积案5件,连同省、市信访办下交的30起信访案件一起,重新确定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包案区级领导,信访办积极协调各涉案单位,成立联合调查组,对案件进行调查处理,对其中3起案件实行了“一案三查”并进行了专项通报批评。经过努力工作,现已有23起积案结案,省、市下交的2起案件在要求的时限内全部办结。今年信访办共牵头处理12起案件,协调处理35起案件。3.充分发挥处理群众来信和处理群众来电的作用,有效控制群众来访,2006年来信访办共受理群众来信187件、来电158件、电子邮件6件,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15%、10%,我区来信量和来电量增加了,来访量下降了,这说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赢得了他们的信任。我区各级领导对群众来电、来信特别重视,区政府区长、各位副区长亲自处理区长信访电话所反映的问题,各位区领导都能够亲自阅批群众来信。过去需要上访反映的问题,现在写封信、打个电话,问题就会有人管,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解决的能说明情况,得到了群众的理解。使我区的来访量明显下降。4.拓宽信访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化解社会矛盾。一是畅通信访渠道,掌握信访工作主动权。区信访办在去年初对各乡镇、各部门设置信访信息员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指导检查,配齐、配强了全区信访信息员,建立了一支由356名组成的信访信息员队伍,信访信息网络已初步建成,为我区信访工作掌握主动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变坐等上访为主动下访,变越级上访为主动领访,化解矛盾。根据目前信访工作特点,信访办采取了带上去,请下来变上访为下访的工作措施。群众越级上访的目的就是到上级有关部门求说法、讨公道。根据群众的思想动态,通过耐心说服,引导群众选出上访代表,由信访办工作人员陪同,到省、市有关部门探讨、咨询有关政策或请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到我区,深入到群众之中,接待群众,处理信访问题,防止了许多起越级上访发生。三是坚持抓早、抓小、抓了的原则,做到了早防范、早介入、早处理。去年初,信访办在全区范围内组织了一次不稳定因素排查工作,除去排查出的老问题外,又排查出了件新发生的信访问题。本着“新的信访问题发生一件,要力争做到彻底解决一件”的要求,信访办工作人员努力工作,一方面稳定群众情绪,另一方面,多方沟通、协调解决信访问题。四是利用哈尔滨市信访学校这一有效载体,帮助、教育信访人改变思想,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现行的政策,使群众理顺了情绪、化解了矛盾、解决了问题。今年我区共挑选4名上访人、7名信访工作者参加了信访学校的学习,共解决4件疑难信访问题。五是加强法制教育,强化依法治访力度。在来访群众中,多数是不知法,不懂法,少数上访人明知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为达到个人目的,煽动群众采取围堵政府大门、拦截领导车辆等异常手段缠访、闹访。针对这一情况,借颁布实施新修订的《信访条例》一周年的有利契机,在全区掀起了贯彻学习新《信访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热潮。进一步提高全区党政干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确保依法行政,坚决杜绝“乱作为”和“不作为”行为。为使群众知法、懂法、守法,依法有序地进行信访活动,严厉打击违法的信访行为。区信访办印制了《信访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维护信访秩序的通告》等相关法律法规6万份,发放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各企业,各乡镇和各街道办事处将《信访条例》进行逐户发放。各社区、村、屯通过社区板报、墙报、阅报栏等方式,对《信访条例》进行了张贴。各委办局通过悬挂彩旗、张贴标语、设置宣传岗(点)以及高音广播、散发传单等形式进行了宣传。教育群众知法、懂法、守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上访过程中有妨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扰乱社会程序等违反《信访条例》《哈尔滨市政府关于维护信访秩序的通告》《社会治安处罚条例》的上访行为进行了教育和惩处。一年共训诫异常上访人120人次,治安拘留无理闹访、缠访的上访人1人,劳动教养1人。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一年多来我区的信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区的做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认可。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几年来的信访工作实践,特别是新《信访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们感到目前信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的行政机关工作不为。有的行政机关在部门利益驱使下,对应该做出处理的信访案件不予处理,推诿、扯皮,造成越级访、重复访。有的行政机关不履行义务,不出据处理意见书,只是口头答复,信访人无法进入复查、复核的信访程序、只好越级访。二是行政机关不联动,使信访渠道不畅通。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处理意见不服的,到上级行政机关复查,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到上一级行政复核,这是《信访条例》明确规定的,这就要求行政机关必须上下联动。但在工作中,复查难,复核也难,尤其涉及省、市行政机关就更难。如:畜牧兽医干部工资待遇问题,区畜牧局做出了处理意见,到市畜牧局复查,不予受理,后经市人大人信访办协调,才予受理。三是信访人对现行的信访工作管理模式考核办法有所掌握,认为“到市挂号、上省带帽、进京划道”,问题不解决,就让官员“政治感冒”,给当地政府施加压力。由于这种心态的存在,有的信访事项,相关部门已明确答复并处理,信访人故意采取越级访的办法,把越级访特别是进京访作为达到个人不和理要求的“良丹妙药”。因此,动辄越级访、择机越级访,尤其在政治敏感期,如全国两会期间越级上访。四是信访案件重复受理现象较多。信访人一案多投现象非常普遍,一个信访问题,信访人往往采取走访、写信、电话、发电子邮件等形式向各级受理机关投诉,造成一个问题多层面、多部门同时受理,给办理机关带来较重的重复劳动。五是涉法、涉诉的信访案件逐年增多。有的问题已经仲裁、复议或正在诉期,信访人采取隐瞒、欺骗等手段前来上访,信访接待人员虽经多方解释,交待政策,但上访人仍坚持走上访这条路,甚至发生进京等越级访。总之,2006年初至今我区的信访形势仍然处在严峻的局面之下,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及时加以总结,及时研究对策,克服和改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上述分析的情况,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充分调动各级党政组织、各级干部抓信访的积极性,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突出抓班子,抓干部这个关键环节,做好下一步信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