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团体
呼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8-03-28
一、总工会
【呼兰区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 2006年1月10日召开了呼兰区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呼兰区新一届工会领导班子。王建舟当选为主席,冯毅晶、杨晓光为副主席。
【基层组织建设】 2006年初,区总工会对区属四个街道及新经济组织进行了调查,确定了以开发区为重点,全面推进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新建企业组建工会15家,其中外资企业6家。为拓宽工会组建渠道,在利民街道召开了街道总工会成立现场会。2006年,全区四个街道建立了总工会,组建社区工会24家,新建企业建会9家,外资企业建会6家,共组建工会39家,吸收会员2700名,其中农民工会员1500名,完成了市总工会下达的建会任务。区总工会组织工作被市总评功先进单位。按市总下发的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要求,以建设职工之家为依托,抓典型,带全局,增活力,全面提升工会工作整体上水平,全区各企事业单位职工之家合格率达98%,新建企业职工之家合格率达80%。
【帮扶工作】 区总工会组织全区12个委办局工会,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走访下岗职工、特困职工家庭活动。为426名特困职工建立了档案,并为416名特困职工办理了特困证。发挥帮扶中心的职能作用,协调工商、税务、财政、金融等部门,为83户特困职工落实了税收等政策。区政府拨款5万元为特困职工解决吃饺子钱,为其它特困户解决生活救助5000元。2006年落实帮扶项目210个,结成帮扶对子400个。“两节”期间,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等45个单位1200名党政干部组成25个慰问团、组,组330个,帮扶特困户510户,落实帮扶资金57万元。7月份,区总工会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为12名特困大学生筹资1.2万元。区总工会在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三杯”竞赛中,被市总工会评为先进单位。
【安全生产和维权工作】 以“安康杯”竞赛为契机,加强职工安全意识教育。全年举办安全培训班4期,参加培训人员500人。2006年组织了48家企业参加了竞赛活动。其中有呼兰锅炉制品有限公司、明达公司等7家单位代表呼兰区参加市“安康杯”竞赛。
区总工会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广电局联合开展了农民工维权系列活动,与有关部门联合召开了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会议,制定了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方案,确定和培养了宏信集团、电业局两家试点单位。发放信访条例宣传单2万张,法律宣传手册3千份,接待职工来信来访113件,调节89件,法律咨询15件,法律援助9件,协助劳动部门仲裁36件,调节30件。为15名遗失档案的省、市级老劳模进行申报认证,恢复了相应的待遇。为110名市级以上劳模进行了体验。为145名下岗女职工介绍了再就业岗位。
【职工素质教育和文体活动】 在呼兰区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区总工会向全区职工发出了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倡议。2006年,全区职工体育协会,职工活动积极分子1200名,参加文体活动人数比往年增加20%。在庆祝哈尔滨市解放80周年,市总工会成立60周年举行的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活动中,参加活动职工3000人次,参加市级比赛和区级体育比赛10余次。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立足岗位、积极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全区各级工会共培训职工3000多人次。通过采纳合理化建议、技术改造等途径,节约资金52万元。增强了企业职工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二、共青团
【概 述】 2006年,在区委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下,全区各级团队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区委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务大局、服务青年,围绕“十一五”时期全区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创造性地开展了各项工作,使团的事业得到健康发展。
【思想道德教育】 在全区广大青少年中开展“六讲六做”“六德”“六尊”“学礼仪知识,做文明青年”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推进“六讲六做”活动的开展,4月28日团区委在区第一中学举办了“18岁成人论坛”活动,特邀哈师大的部分学生代表从“如何树立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如何正确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与承担相应的义务”“肩负的重要使命”等方面作了演讲。为推进“六德”(“六德”即:仪德、车德、网德、绿德、居德、商德)教育活动,团区委在全市各级团组织中开展了“六德”双十评选活动。经过评选最后确定了每一“德”的20个好行为和20个坏行为,在青少年中营造了良好的道德观念氛围。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以实际行动践行“八荣”、远离“八耻”,为构建和谐呼兰再建新功。团区委为了引导全区广大青年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建设强区的宏伟实践中献策出力,在全区各线团组织中开展了“我为龙江发展献一言,我为哈尔滨发展献一言,我为呼兰发展献一言”活动。采取各种形式征集到关系家乡发展的建议二百余条。团区委于8月1日至8日举办了“我与祖国共奋进”共青团成果展。制作18块展板供青少年参观。组织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推选身边优秀青年人物,在这项活动中王东绪、王志春等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的典型被选树。
【创业建功活动】 为提高青年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农业生产技能,团区委先后开办了流动团校、乡村课堂、青年义务咨询站,完善区、乡、村三级培训网络。推进“青春建功新农村活动”。团区委举办青年农民培训班7期,培训320人。团区委组织10余名种养殖业大户去大连进行一周的农业知识培训。2006年,团区委引导青年组建经济合作组织,全区共建农业协会11个。4月6日,到大用镇开展“三下乡”活动,捐赠农业实用书籍300余册。围绕全区经济发展大局开展了“青年投身民营经济发展”创业行动。开展“发展民营经济、争当时代先锋”青年创业周活动,为服务民营经济搭建平台。开展以送温暖、送信心、送技术、送岗位、送信息为内容的五送活动。培训下岗青年300余人。
【青年志愿者活动】 2006年3月,团区委启动实施“弘扬雷锋精神、构建和谐呼兰”青年志愿者服务月活动,组织青少年志愿者们开展“我爱我家、美化家园”、送温暖、送欢乐等学雷锋文明活动,为老人、下岗职工、残疾人等困难群众提供生活、医疗、咨询等志愿活动。全区有近万名青少年志愿者参加活动。2006年,团区委被授予第五届哈尔滨市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
【希望工程】 2006年,团区委共为80名寒门学子筹措助学金101400元,帮助这些学生继续学业。团区委在全区开展了“十大杰出青年”“十大校园之星”“十佳少先队员”评比活动。康金镇头道村农民宋德臣当选为哈尔滨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农民。
【团组织自身建设】 2006年,团区委在全区团组织中开展“五星级团支部”创建活动中,有24个三星级团支部,有17个四星级团支部。金麒麟厨房电器商场、省利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绿海田园假日休闲广场3家非农“两新”组织中建立团支部。在春雷木业有限公司、金三角冷冻加工厂等8家农村“两新”组织中建了团支部。全面推进“百乡千村”创新工程,双井镇光荣村团支部的“康庄计划”,被团中央授予“百乡千村”团建创新优秀项目。
【其他工作】 学少工作扎实推进。5月,团区委经过层层筛选,组成了47名优秀“小记者团”,以各种形式开展活动。创建青年文明社区、青年文明号活动。2006年3月,团区委开展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呼兰街道胜利社区和兰河街道建国社区被授予呼兰区青年文明社区荣誉称号。年底,团区委评比表彰了10家区级文明号,19名青年岗位能手。
三、妇联
【概 况】 2006年,呼兰区妇联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妇联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发挥优势,紧密贴近广大妇女的实际要求和根本利益,团结和带领广大妇女积极投身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区妇联荣获哈尔滨市“双合格”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妇女之友》宣传推广工作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获哈尔滨市《妇女权益保障法》知识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奖,2006年晋升为市级文明单位。
【“双学双比”】 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科技文化素质。2006年,继续开展了“十万农家妇女、十次新技术”为内容的科技培训。配合全区“三下乡”活动,区妇联组织“巾帼志愿者队伍”为村民义务理发,发放科技知识材料1000余份。全区共举办培训班29期,培训技术骨干1137人,涌现出致富能手170名,“三八”节表彰科技女能手34名。探索“企业+妇联+农户”典型做法,为农村妇女增收铺路。引进区第五服装厂到二八、沈家两镇投资办厂。共投入机器设备80余台,有计划地培植服装加工业,培养安置妇女劳动力200多人次,促进了当地妇女群众增收致富。开展巾帼手拉手扶贫活动,为贫困妇女提供服务。全区各级妇联组织通过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扶持贫困妇女812人。其中,有238人享受妇联组织支援的小额贷款,651人接受科学技术及生活用品等方面的资助。带领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6月,在双井镇护路村举办手工编织培训班,把编织刺绣技术,送到该村100多名妇女手中,使她们都能增加收益。全区有4个乡镇500多名妇女从事这项生产,每人日均增收20元左右。
【“巾帼建功”】 实施“培养小老板”行动,引导下岗失业妇女自谋职业。全区有自主创业“小老板”412人,其中玲玲美容美发化妆摄影学校校长卜晓玲、天元幼儿园园长赵玉杰、第五服装厂厂长黄丽梅等6名“小老板”为市级“小老板”。“三八”节区妇联组织了演讲会,张伟丽作为自主创业“小老板”代表作了题为《付出才得到,真爱换真情》的演讲,收到良好效果。开展“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引导女职工岗位建功。全区涌现出“巾帼文明示范岗”35个。区移动通信分公司荣获省级“巾帼文明示范岗”。依托下岗再就业基地,举办创业培训班,培训下岗女工86人,安置下岗女工31人。
【“五好家庭”活动】 组织广大妇女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广大妇女自身道德素质。于1月初,开展了家庭助廉知识竞赛活动。有6支代表队参赛,起到宣传警示作用。创建和谐家庭。2006年8月25日利民街道办事处裕田村承办了黑龙江和谐家庭建设哈尔滨现场会。呼兰区《搭建平台,创新载体,推动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的经验在大会上做了书面交流。区妇联在呼兰报开辟专版,向社会宣传先进妇女典型。编辑出版了《萧乡女性风采录》,开展了“萧乡女性展风采”演讲比赛。有10名选手做了演讲。
【维权工作】 组织开展“三八”维权月法律知识宣传活动。区妇联与司法局在街心广场设法律咨询站,发放宣传单1000多份。各乡镇妇联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根据市妇联的工作部署,在4月份开展了“平安家庭”宣传月活动。11月份,邀请黑龙江省博新律师事务所两名律师到方台镇,为4个村的百余名妇女现场解答法律知识。“六一”节期间,区委领导走访慰问了区幼儿园、聋哑校,并带去了价值3000多元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儿童玩具。开展第二届“双合格”家庭教育先进典型评选活动,表彰“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好家庭7个,“六讲六做”好儿童17名。
四、科协
【区科学技术协会】 2006年,区科协现机关事业编制6名,领导干部4名。区科协现拥有6间办公室,现代化办公设备基本齐全,有一台科普宣传车。科普专项经费列入了本级政府财政预算,是年科普经费7万元。科协主席王宝臣,副主席尹士峰、张咏梅,秘书长吴国有。
【基层科协组织】 2006年区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区基层科普组织网络体系建设的意见》(哈呼组发[2006]16号)加大了乡镇协会的组织建设。4个街道成立了街道科学技术协会,各街道社区也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13个乡镇都健全了科协组织,行政村也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并且在乡镇、村级换届中保证了乡镇科协主席、村科技助理工作的连续性。四个街道13个乡镇都建有一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迄今为止全区共有各类协会、学会104个。其中,区直学会18个,研究会2个,乡镇协会17个,专业技术协会67个。
【科普网络队伍】 区科协为枢纽,形成以科技人员和农民技术骨干为支柱,以区直学会(协会)、乡镇科协、乡村农技协(研究会)为基础,以科普工作站、科普示范户、科技带头人等科普服务载体为依托,以广大科普志愿者为先锋的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城乡科普网络。做到了组织健全,工作理顺,发挥了各自的作用。现建有一个由农技推广中心、畜牧、农机、水务、水产等中高级职称评定的科技人员组成的讲师团,每年在科普之冬、“三下乡”等科普活动中深入乡镇、村屯的田间地头为乡、村干部、农民讲课、技术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区、乡镇、街道、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正在完善,现在我区共有科普志愿者408人,其中街道49人,乡镇281人、社区78人,科普志愿者队伍为我区《科学素质纳要》的落实和科普知识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科普活动】 开展科普之冬、科普大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村科学致富创高产竞赛活动、青少年科普一日游、科普大篷车一日游、七巧板等科普系列活动,在科普之冬、“三下乡”活动中,发挥农广校、农技推广中心等机构在农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通过举办培训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成果展示、专题讲座、发放资料、播放科技专题片、现身说法等多种有效形式和途径对劳动者进行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2005、2006两年全区共举办各级各类技术培训班160期,培训农村劳动力达5.8万多人次,发放光盘录像带1000盘,发放科技资料15.8万余份册,播放《科技彩虹》52期,《科普大篷车》94期。二是开展田间科技博览活动。通过科技示范户,种田能手和高产大王的示范辐射作用,组织乡镇干部、农村党员干部和种养加大户,采取现场参观考察,现身说教等灵活多样形式使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上,为农业技术的普及应用起到重要示范作用。全力抓“科普之冬”“三下乡”、科普大集、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等大型活动,收到很好效果,尤其面向农村的科普工作,实施“三贴近”培训计划,把培训基地建在村级,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课堂就在田间地头,教师驻村,随叫随到,对农民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地培训。在面向城区,开展了“科教进社区”“大篷车进社区”活动。通过举办科普文艺晚会,广场大型科普活动,宣传科学发展观、崇尚科学文明、树立科学生活方式、利用科普画廊进行科普知识、科普常识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科技培训】 对干部、农民、职工、成镇失业人员、青少年、科技致富带头人等进行科普讲座、技术培训、创业培训、农民工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快了科教兴区战略的深入实施。按照我区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方案和科普工作规划的总体要求,开展提高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区委、区政府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作为建设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区劳动力转移办公室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2005、2006年两年里,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通过就业局培训中心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基地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4126人,其中883名有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参加了创业培训,为1050名新生劳动力进行了劳动预备培训,为1100名在岗企业职工进行了劳动技能培训。采取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的方式进行了微机操作、家政服务、餐饮服务、美容美发、汽车修理、盲人按摩等专业的培训。通过培训有63%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愿望,40%的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创业培训实现了自主经营、自立门户,当起了小老板。已实现自主创业的企业老板,通过在岗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开阔了视野,增加了理论知识,提高了管理水平。在我省首届创业与创业培训成果展示会上,我区有4个创业项目入围参展。区劳动力转移办公室采取订单培训、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就近培训等形式对农民工进行了培训。截止到2006年,我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任务的5300名农民结业后按照订单全部就业。
【科普进社区】 社区为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以社区科普学校为继续教育平台,面向社区居民开设医疗保健、法律常识、电脑应用、就业技能等课程,参与培训3000人次。
采用科普大篷车进社区利用社区科普画廊等设施,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通过对街道、社区干部群众的各类科普培训和科普教育,提高了科学素质。
【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 开始实施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围绕科教兴区和提高中小学素质教育这一目标,在面向中小学青少年科普活动中,注重加强了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和开发智力工作,多方位、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教育活动,激发了青少年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热情,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加强了科学教育、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各中小学主要领导非常重视科技教育活动,并都把科技教育工作纳入教学计划,真正做到有教师、有教案、有教材、有教具、有活动。学校采取专、兼、聘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了一支有技术、爱岗敬业的专业科技教师队伍,全区现在314名专业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基本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通过加强青少年各项科普活动,提高了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局与科协每年都组织中小学生参观省科技馆,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全区在校生55389人中,90%以上参加了省、市、区的竞赛和各类劳动实践学科等实验活动,其中15%参加了省、市级的科学文化知识竞赛,35%参加了区级竞赛,45%左右参加了学校各项科技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幼儿园开展画、剪纸、科学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小学设科技园、植物园、小菜园,中学设科技图书室、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网络远程教室及发明创造、音乐、美术、家电、裁剪、计算机、影像、电子设备、机电维修等各类专业教师。
【呼兰区中小学科学劳动技术活动中心】 2006年中小学科学劳动技术活动中心在黄土山成立。对全区青少年实施科普培训活动。全区现有科技教育基地131处,科技活动室157个。
【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呼兰区双井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国家级示范园区,该园区集科研示范、种子培训、优质服务于一体,由国家、省、市、区四级财政投资1400多万元兴建的大型现代化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总占地面积1.2万亩,包括旱作农业示范小区、特色农业示范区、出口创汇农业示范小区、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小区。街道、乡镇、80%都有固定科普(图书)室,60%以上的行政村都有科普宣传栏、科普图书室、科普活动站。
【科普专兼职人员培训】 区科协会同有关部门利用职教中心、党校对专兼职科普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科普工作人员回到各自工作岗位,利用科普活动室对科普志愿者进行科普培训。全区形成科普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开展《科普法》《科学素质纲要》的学习、宣传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科普宣传栏、互联网络等多种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科普法》《科学素质纲要》,以《科学素质纲要》为主题,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社会性科普活动。
【传媒科普宣传】 区电视台2005年创办《科技彩虹》栏目,由区农业专家讲授农业适用技术,共播放52期。2006年增设《科普大篷车》栏目,播放科普知识94期(每周六周日中午11点半到12点,科普录像带由中国科协提供)使呼兰区广大电视观众受到了科学知识的教育。利用农村科技经济信息服务站、农技协网页将农业政策法规、农业市场信息、农村致富典型等农民急需的信息进行上网,为农民提供更快捷、更方便、更全面的科技服务。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试点村开展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利用现有资源建立科普活动站,利用科普宣传栏、科普图书室等设施开展科普宣传,积极引导辖区内群众崇尚科学,倡导科学。(王秋实撰稿)
五、工商联
【概 况】 2006年4月6日,组织召开了哈尔滨市呼兰区工商联一届五次执委会。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了会长李志江所作的工作报告。安排部署了2006年工作;传达、学习了市联十三届五次执委会议精神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听取了《会费使用情况的报告》。筹备召开了呼兰区工商联第一次代表大会。经区委批准和市工商联同意,于2006年6月30日组织召开了呼兰区工商联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工商联的工作报告,部署了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工商联领导班子成员。新一届工商联执委会会长1人,副会长10人,秘书长1人,执委36人。9月6日,区工商联举办了工商联会员培训班,全区非公经济代表人士60多人参加了培训。
六、残联
【概 况】 2006年全区残疾人总数为20277人。全区17个社区居民委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全年组织了两期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培训班,并健全了基层残联档案和各种表、卡、册及优秀残疾人人才库,为残疾人事业夯实了基础。
【扶贫工作】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布置,全区各级党政干部及民政和联残工作人员共838人落实了帮助对象,并签定了“结对子”协议书,经过帮扶,已使651名残疾人解决温饱,基本脱贫。全区有2235名残疾人落实了低保。金科农业有限公司分别在康金、莲花两镇无偿为残疾人捐献良种,投入了3万元,带动周边残疾人脱贫。区残联投入扶贫资金近2万元,扶持了50多名残疾人。
【残疾人就业】 通过多种渠道安置残疾人就业,共安置56名残疾人就业。其中个体就业36人,分散就业10人,集体安置10人。在助残日期间,区残联和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了残疾人就业大集,共有十多家用工单位到现场进行招聘,有92名残疾人与用工单位达成意向协议。通过就业培训中心对90名残疾人实施了培训。
【康复工作】 为23名小腿缺失者安装了假肢,白内障复明手术101例,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18名,肢体康复训练18人,脑瘫儿训练6名,智残儿训练14名,聋儿语训14名,开展聋儿家长培训,成立了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站,设立专柜,购进大量用品用具,方便残疾人各种需求,为残疾人提供轮椅车及拐杖等共75件,装配矫形器10例。
【综合工作】 法治工作:全年共为212名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减免诉讼费、代理费等共计16200元,在全区社区内建立法律服务站。全年处理来访5件。宣传工作:全年通过省、市、县新闻媒体宣传区残疾人事业文章4篇,向市残联提供新闻稿件8份。文体工作:组织残疾人歌唱比赛,残疾人象棋比赛,残疾人棋牌比赛,向市残联推荐体育人才20名,其中李越被选拔到省里参加游泳集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