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概述

呼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8-03-28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06年呼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努力推进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圆满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端。

一经济总量
2006年经济总量提升,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全年实现呼兰区生产总值109329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3.3%,增幅高于上年同期0.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230418万元,增长9.2%;第二产业增加值485338万元,增长18.1%;第三产业增加值377539万元,增长10.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9%、55.1%、28.0%。其中工业贡献率为38.4%。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7:42.7:35.6调整为21.1:44.4:34.5。

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全区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6.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0%.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72%。财政支出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1%。

(一)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总量继续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066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32639万元,增长8.9%;房地产开发投资111489万元,增长32.2%。从三次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004万元,所占比重为0.4%;第二产业投资71687万元,所占比重为28.6%,高于上年同期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177977万元,所占比重为71.0%。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完成投资45628万元,所占比重为18.2%;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205040万元,所占比重为81.8%,高于上年同期5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06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862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其中农业总产值181477万元,增长11.9%;林业总产值4302万元,增长12.4%;牧业总产值267115万元,增长13.0%;渔业总产值10984万元,增长12.5%;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4745万元,增长12.4%。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7.0%,畜牧业在一产中占主导地位。
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13.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4.1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95.5%,所占比重比上年略有提高。在粮食作物中,玉米126.9万亩,比上年增加11.8万亩,增长10.3%;大豆44.6万亩,比上年减少8.5万亩,下降15.4%;水稻18.9万亩,比上年增加4.2万亩,增长29.2%。

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量170170万斤,比上年增长2.4%。其中玉米127535万斤,增长2.2%;大豆14008万斤,下降20.0%;水稻18981万斤,增长28.6%。

畜产品产量继续增加。全区生猪饲养量926164头,比上年同期增长33.4%;黄牛及肉牛饲养量106716头,增长17.5%;奶牛存栏20855头,增长3.7%;家禽饲养量达5606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153949吨;牛肉产量7097吨;禽肉产量91223吨;奶类产量50663吨;禽蛋产量26824吨。
至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5.5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增长57%;化肥(折纯)投入30253吨,比上年同期增长9.2%;农村用电量15508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13.5%。

劳务经济发展较快。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2.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4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7.3%和4.9%。

(三)工业
2006年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趋势。全区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41855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7512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24343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6%。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到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8%,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全区规模工业实现利税4.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4%,其中地方规模工业实现利税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累计产量

增幅(%)

精制食用植物油

11591

-7.5

配混合饲料

213492

0.4

鲜冷藏冻肉

104320

4.6

乳制品

34246

20.1

液体乳

28985

42.7

红砖

万块

3800

-27.6

交流电动机

千瓦

7832

7.2

94500

-45.2

中成药

918.89

1.52


(四)国内贸易

2006年城乡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全年实现增加值78356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215万元,比上年增长14.8%。
消费结构趋势合理。在全部消费品中,吃的商品零售额109004万元,增长16.0%,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41.1%;穿的商品零售额63917万元,增长12.7%,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24.1%;用的商品零售额83543万元,增长18.1%,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31.5%。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至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市场16个,市场成交额19.2亿元。

(五)通信业

2006年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782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93038户,比上年增长6.0%。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04399户,比上年增长10.2%;农村电话用户88639户,比上年增长1.5%。

(六)金融保险业

2006年金融保险服务功能继续加强。全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3051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金融业运行稳健,存贷款稳步增加。至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7.5亿元,比年初增加5.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3亿元,比年初增加5亿元。

(七)房地产业
2006年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6285万元,同比增长4.6%。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11489万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44.5%。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172.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7.9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76.5%和60.5%。房地产市场日趋活跃。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2.8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41.2%;商品房销售额1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6%。

(八)市场价格

2006年物价形势相对稳定,市场价格略有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7%。在八大类商品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1%;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2%;衣着类上涨0.3%;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8%;居住类上涨4.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0.2%。

(九)对外贸易

2006年对外贸易发展迅猛。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5653.07万美元,增长37.17%,其中:出口5390.13万美元,增长43.92%。

招商引资

2006年全区实际到位的招商引资项目数150个,投资规模500万元以上项目94个。实际利用域外资金2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实际直接利用境外资金2118.67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9%。


二社会事业

(一)教育

2006年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区拥有高等学校18所(其中坐落在利民开发区的学校17所);普通中学36所,在校生55389人;小学121所,在校生30128人;幼儿园90所,在园9019人;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控制学生辍学率0.003%,初中控制学生辍学率0.7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3.5%,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二)文化

2006年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区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一个,文化馆一个,公共图书馆一个;全年文艺演出60余场次,观众达3万人次;放映电影150场,观众达7.5万人次。

(三)体育

2006年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取得进步。全年开展各类全民健身及体育竞赛活动8次,区级以上群众性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参加人数达18万人次。全区健身场所14处,共获得哈尔滨市各类奖项5项。

(四)卫生

2006年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至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5个,共有卫生床位2052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353人,其中职业医师和职业助理医师801人,注册护士602人。农村卫生院16个,床位388张,卫生技术人员500人。全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7.8人,比上年同期增长4.1%。

(五)社会保障

2006年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至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达33161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35980人;参加医疗保险职工20072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005人,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人数2740人。


三人民生活

(一)人口与劳动就业

2006年全区人口低速增长。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623236人,比上年同期增长0.8%。其中非农业人口167550人;农业人口455686人。非农业人口占全区人口的比重为26.9%。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314135人,女性人口309101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2。当年新出生人口5980人,人口出生率为8.44‰;人口死亡率为2.7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4‰。年末全区企业、事业、机关单位从业人员32461人。其中企业单位从业人员16314人;事业单位从业人员12300人;机关单位从业人员3847人。企业、事业、机关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221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企业。事业。机关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10512元、13646元、15070元。

(二)居民收入与储蓄

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16元,比上年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40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5%。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7%。


四城乡建设

2006年2006年,建成健身广场2.1万平方米;在健身广场、明达花园小区广场安装健身路径2处233台套;开通13个乡镇有线电视光缆,受益群众8700户;实施了灯饰亮化工程,在珠海路、学院路、长青大街、申城大街、四平路等7条大街新安装了路灯。新开供热二期工程,新增供热面积240万平方米。继续对开发区利民大道进行拓宽改造,主路、附路路面及道路亮化工程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完成了许堡乡周化村村内道路硬化、饮水工程和生态村建设;改造农村公路18条,83.4公里,惠及7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20余万人口。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年投入6000万元对主干道路进行绿化,种各类树木58.1万株;新增绿地面积141万平方米。

注: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各行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分组、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组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二、招商引资


【抬商成果】  2006年,区招商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建设强区、振兴呼兰”总体目标,按照区委一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以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团结一致的精神,带领抬商局全体干部职工,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使我区2006年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区今年共引进国内经济技术合作项目60个,投资总额47.5亿元,到位资金11.2亿元。

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全区上下紧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建设强区、振兴呼兰”的奋斗目标,把“招引联、上项目”作为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摆上突出位置。区委常委会上半年先后两次听取招商引资工作的专项汇报。特别是区委、区政府的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多次参与引进加拿大三五集团等重大投资项目的洽谈和考察论证工作,极大地推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和项目的落实,使全区上下增强了招商引资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力实施“拼环境、招大商”战略利民开发区作为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根据招商市场和项目市场出现的新形势、新变化,在新增建设用地审批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动出击,跑市上省,争取政策扶持。在加强软环境建设和基础配套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一批签约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引进的大项目主要有黑龙江铁鑫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2000万元新上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哈尔滨创信酒业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新上的酒业生产项目,汇海机械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新上的加工车床、铣床项目,黑龙江双达防腐保温工程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新上的电力化工防腐保温工程项目,哈尔滨富忠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新上的门窗加工项目等,这些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牵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先后批准进区,为开发区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利用闲置资产招商引资抓住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契机,科学规划、有效利用区所属工交、农业、建设、商贸等系统总额近10亿元的闲置资产,大力盘活城镇、企业存量资产,以存量换增量,以产权换资本,促进招商改制工作统筹推进,有序进行。区委、区政府及时调整招商引资策略,转移招商引资重点,变不利形势为有利形势,通过对全区各乡镇、各部门的闲置资产进行调查摸底,重新整合资源,打造招商引资载体,加大对区闲置资产的招商引资力度,收到了良好效果。哈尔滨白桦林钢铁有限公司租赁区长岭镇关停企业黑龙江森达集团,投资8000万元生产、加工和销售热带钢,其中用于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目前企业已投入资金600万元用于设备的改造维修和修缮厂房。企业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热带钢40万吨,实现产值10亿元。通过企业改革,改善了企业管理体制及经营机制,使企业重新焕发了活力。

利用区优势进行招商引资一是围绕资源转化抓好招商引资。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绿色食品基地的优势,积极引进资源加工项目,特别是深加工项目,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附加值,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招商优势、工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二是围绕产业基础抓好招商引资。重点围绕区医药、食品、建材等优势支柱产业,突出工业项目、突出大项目、突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坚持把工业项目、大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加大工业领域的引联力度,加快区域工业化进程。三是围绕重点项目抓好招商引资。结合呼兰河西南工业启动区建设,利用区一些在建项目和计划项目市场前景广阔、投资回报率高的优势,多渠道引进域外资本。研究国内外500强和境内外上市公司等大企业、大集团的产业发展方向,加强洽谈跟踪,主攻大客商,寻求大项目,确保在亿元项目上取得重大进展。

【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新思路】  建设招商引资责任制根据区级目标管理的要求,对招商引资工作实行年初下达任务指标、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以区考评办的名义下发考评方案,由区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每个月底根据各责任单位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统一评比、排名,通过新闻媒体和《招商简报》进行公布。同时,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还将招商引资任务完成情况与年终目标考评挂钩,与“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最佳最差单位评议活动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充分调动了各责任单位的工作热情,促进了各责任单位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为全区招商引资工作迈上新台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推进招商引资专业化和市场化一是建立全区招商引资网络平台,建立专业化、规范化的《呼兰区招商引资网》。网站一方面对区各级政府、部门现有网站中招商引资内容进行全面整合,汇总招商资源、交流工作信息,及时更新内容,搞好运行维护;另一方面有选择地与国内外知名的专业招商站实现链接,扩大知名度,提高点击率。积极开展投资促进相关业务,通过《呼兰区招商引资网》全面宣传我区产业政策,投资环境、优惠政策、招商项目、资源优势等,开展网上洽谈、网上签约、网上审批、网上为投资者及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等业务,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增强对客商的吸引力。二是探讨委托招商、中介招商、专业招商等新方式,提高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成功率。

扩大对外宣传以全区开展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讨论活动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借助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络,以及通过参加各种招商活动,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宣传区域发展优势、发展潜力和投资环境,不断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在电视台和《呼兰报》上开辟专栏,宣传招商引资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及时总结典型事例,利用简报等形式给予表扬和宣传。引导全社会树立“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个个营造投资环境”的理念,以全民参与招商的热潮,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优化投资环境区招商局全面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真正把“首长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否定报备制、无偿代办制”等六项制度落到实处。实现从侧重事前审批向侧重事后管理和服务转变,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快捷、优质、高效服务的投资环境。要坚持依法管理,保护投资者的正当权益。加强法律监督和行政监督,严惩利用职权对外来投资者进行刁难、勒卡的部门和个人。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防侵商、害商事件发生,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切实推动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增强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全区的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为外来投资企业提供服务】  加强部门自身建设招商局作为区外来投资者的第一个窗口,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把“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活动落实在具体工作中。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贯彻公务员“八条禁令”为契机,以完善制度为切入点,从微笑服务入手,耐心、细致地接待投资者咨询,解答好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经常陪同投资者考察投资环境、选址建厂。

招商项目推介洽谈准确把握全区可利用招商引资的有效资源,帮助利民开发区、乡镇、街道、部门介绍投资项目,洽谈推进。4月份,大庆客隆连锁超市拟在区中心广场步行待投资2000万元兴建大型连锁超市,局主要领导多次配合投资者与区文体局接触,洽谈有关合作事宜,想方设法促成该项目,目前该项目还在洽谈中。7月份,得知北京华丽联合高科技有限公司要在哈市周边地区考察投资建厂,便主动出击,邀请客商来区考察投资环境。同时派专人陪同投资者实地考察,协调土地等部门协助赴特钢厂、塑料厂、利民开发区、双井镇等地选址,并多次参与洽谈合作细节,投资者被热情、周到、不厌其烦的服务态度所感动,表示要在呼兰投资5000万元兴建新型建筑材料加工基地。

为外来投资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经常深入到外来投资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帮助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5月初,去年投产的风华冷冻厂在投资扩建时遇到土地规划审批困难,了解情况后,积极与土地、规划等部门协调,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办理了审批手续,使企业得以尽快开工建设;6月份,投资1500万元生产酒精的哈尔滨创信酒业有限公司要求帮助办理审批手续,会同中小企业局协调环保、安全、工商等部门,就环保设施、安全设施建设审批等方面的难题多次研究,使该企业的困难得到解决。

为企业服务一是在外资企业年检过程中,招商局及时通知外资企业,发放文件,帮助代领年检资料,实行登门服务,指导填报,并免收一切费用。经过努力,使区各外资企业按期顺利通过年检,无一漏检;二是利用接触面广、信息渠道宽的特点,先后为乡镇、街道、企业提供有价值招商信息60多条,被采用的信息40余条。(鲁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