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区人民政府

呼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8-03-30

政府领导

2005年区政府领导名录表

届别

职  务

姓  名

民族

性别

籍贯

生年

党派

学历

任职时间

备注

一届

2004

|

区  长

刘世勋

哈尔滨

1954

中共

大学

-


副区长

富  伟

大连

1952

中共

大专

-

常务

孙申才

呼兰

1945

中共

大专

-2005.08

退休

王春清

东宁

1954

研究生

-


张希清

巴彦

1964

中共

研究生

-


赵新宽

呼兰

1965

中共

大学

-


陶传斌

呼兰

1954

中共

大学

-


侯希平

呼兰

1963

中共

大学

-


艾小庸

辽宁开原

1963

中共

工学博士

-


政府会议

【常务会议】(待查)

【政府全会】  2005年8月5日,区政府召开一届三次全体会议,总结上半年工作,对下半年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提出要大力创建务实、高效、清廉、节约型政府。

政府工作

【概   况】  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抢抓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等有利机遇,围绕“科学发展,建设强区,振兴呼兰”的主题目标,突出要务,创新有为,区域经济社会实现较快发展。全区生产总值实现99.5亿元,增长13%,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0.5亿元、46.7亿元、32.3亿元,分别增长9.1%、16%、11.5%;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60088万元,增长10.6%,其中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31704万元,增长10.2%;开发区全口径财政收入23850万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3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50元,增长12.5%;农村人均纯收入4100元,增长10.5%。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主体地位不断增强】  工业经济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实现速度效益同步增长,完成工业增加值41.9亿元,利税5.1亿元,分别增长14.1%和10.8%。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10.9,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年工业产值超5000万元的企业18户,其中三电厂、正大、新红钢、圣泰等9户企业产值超亿元。投资5.7亿元,完成技术改造项目65个,同一堂珍芪降糖胶囊、济仁前列闭尔通、祥鸿龙丹通络胶囊、天戈参南星口服液4个项目,被列为市级重点扶持项目。加大工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继续增大,总产值实现135.1亿元,占工业经济总量的86.1%。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  严格落实中央“一免两补”惠农政策,实现粮食总产16.6亿斤,增长10.5%。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落实特色经济作物面积22.5万亩,“双高”玉米、优质大豆154万亩,无公害、绿色食品监测面积182.5万亩。畜牧业加还发展,生猪、家禽、黄牛及肉牛饲养量达到93.3万头、5900万只、9.1万头,奶牛存栏2万头,分别增长6.4%、7.1%、6.5%和11.1%。牧业产值实现23.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7%,稳居“半壁河山”的主导地位。制定实施了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禽流感防控工作卓有成效,“五个不漏”经验在全省推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采取政府搭台、部门参与、中介组织运作等方式,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达12.1万人,创造非农产值4.8亿元。造林绿化工作成效显著,完成“三北”绿化造林5000亩,封山育林5000亩,更新造林200亩,建设生态园林村8个。

【第三产业繁荣兴旺,市场要素集聚活跃】  对码头路早市、双来松江北路市场等8处早晚市场、全天候市场进行了规范调整,市场布局趋于合理。新建了玉田、远东等综合市场,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以食品、医药、农资商品市场为重点,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无证经营等不法行为,有效维护了市场经营秩序和群众利益。粮食、烟草、石油等流通行业实现了创新发展,粮食工作得到国家粮食局的好评。全区市场购销两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9亿元,增长15.7%,进出口总额3640万美元,增长12.6%。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909户,私营企业185户,全区注册资金千万元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82户,实现了规模素质同步提升。金融、保险、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2.7亿元,增长19.4%。召开了区首届银企合作对接会,签订协议项目46个,协议资金6.53亿元。发放支农贷款4.3亿元,扶持农民7.2万户。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多元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东北亚科技园建设起步顺畅,初步形成了园区产业布局和启动区建设规划,重点发展食品加工、医药科技、信息三个产业,大学城人才培训中心和配套服务区。已协议进入园区项目59个,累计完成投资19.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4.7亿元,35个开工项目完成投资15亿元。大项目建设进展有序,全区在建项目中投资超千万项目51个,其中生产型项目26个,总投资4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5亿元。新引进华润啤酒、鑫源鞋业、重工设备等投资5000万元以上大项目8个,有力地拉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多渠道招引联收效明显,共引进项目70项,协议资金5.2亿元,到位2亿元。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载快功能日臻完备】  进一步完善城市分区规划设计,战略规划呼兰河带状公园、呼兰河堤防整治、三家民堤改造等城市建设工程,沿松花江旅游经济带发展构想得到丰富和确立。围绕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实施新老城区开发建设项目52个,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利民大道拓宽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哈肇公路呼兰段建设工程进展顺利。新城区新建世纪路、四平路、朝阳大街等主干道路14条,扩建了大学城学院路、四平路、朝阳大街等主干道路14条,扩建了大学城学院路。建成日供水能力2万吨的第二给水厂,铺设给水管线19公里,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日处理污水能力2万吨。老城区维修南二道街、建设路等主干街路给排水管线5480米,区域交通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投资20多万元,在西岗公园辟建健身区,安装健身器材23(台)套。以康金、二八等中心城镇为重点,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完成孟家至团山、腰堡至永丰、沈家至大罗3条通村公路23.5公里。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投入资金3000万元,改造村屯47个,涌现出大用镇立业村、双井镇护路村、许堡乡周化村等一批示范典型。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体制投制实现创新】  国企改制并轨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政府和企业多渠道筹资1.3亿元,完成了145户企业、22479人并轨,96户计划改制企业已全部启动,完成改制人员12331人,离退休人员4208人,处理资产12.4亿元。成立了区集体企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集体企业改革进入实质操作阶段。财政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政府采购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年完成采购额408万元,节支率5%。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实行预算内外收支统管,增台了财政调控能力。落实转移支付政策,推行“乡财乡用区监管”“村财民理乡代管”的管理模式,为乡村组织合理有序使用资金提供了保障。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区属事业单位总数减少到213个,精简编制2421个。农村各项改革深入实施,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落实两补资金3186万元。继续深化乡镇“三项改革”,按照减人、减事、减支的原则,强化了“两办三中心”服务功能。大力推进以区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全区5744名在岗老师全部实现聘任制管理。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程度进一步提升】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协调推进各项事业,和谐社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组织实施科技攻关、科技合作及信息化项目15项。为企业争取无偿资金近300万元,提高了企业科技进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投资955万元,改造D级危房8处,维修农村校舍42所。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双高普九”水平全面提升,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呼兰一中被评为省级重点示范高中。教育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全区80%的城区学校、50%的农村初中建成了控制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50%以上。兑现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计生工作全面完成责任目标。文化体育工作有了新发展,广场、校园、社区文化日趋活跃。改造有线电视网络,引进元申数字电视项目,电视信号传输质量明显提高。社会保障功能不断完善,新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6063人,参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区城镇符合条件的3475户、6326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发放低保金495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设立救灾仓库、临时避难场所,防灾自救能力得到增强。开展安全生产、公众聚集场所、道路交通等专项整治,全区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以实施“两亮一安全”“110、119、122三台合一”工程为重点,深入开展“平安呼兰”创建活动,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建立信访受理、复查、复核制度,完善治访长效机制,信访调处能力进一步提高。

【利民实事有效落实,群众利益得到发展】  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出发,以年初确定的十三件实事为基点,全心全意为群众多办好事、多办实事。多渠道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172人,累计为4330人发放了再就业优惠证,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减免税费700多万元。投资180万元,集中铺设给水管线1900米,解决了亚麻厂、钢厂家属区及永兴村1000多户4000余人的多年吃水难问题。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80例,为20名肢残人员安装假肢,提供轮椅车60台。为1.46万农民提供医保补偿金416.5万元。在兰河街道和平社区新建爱心超市1座。免费为奶牛养殖户提供胚胎移植技术支持30例。义务开展法律援助160件(次)。新打农村饮水井10眼,新建公厕6座,群众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实施“一帮一”扶贫工程,将全区1092户、3495人纳入扶贫计划,筹集捐款917万元,落实扶贫贷款75万元。开展“爱心永恒”“送温暖献爱心”募捐活动,为残疾人和困难群众筹募资金51.4万元。

【政府建设切实加强,行政效能稳步提高】  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兴求真务实,勤俭节约,争先创优之风,塑造了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共办复人大代表意见、建议31件,政协提案121件。办结率达100%。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组建1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完成了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广泛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逐步增强。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加快筹建呼兰区行政审批中心。加大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工作力度,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47件,廉政建设得到加强。政府决策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石人永平、康金三合内涝、松花江污染等突发事件得到成功处置。

【全区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如期完成“十五”规划任务目标】  回顾过去五年,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成功融入大都市,顺利实现撤县建区。区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区生产总值纯增47.5亿元,年均增长11.3%,全口径财政收入纯增2.73亿元,年均增长10.1%。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三次产业比重调查整到20.6:46.9:32.5。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引进资金46.9亿元,其中引进外资3450万美元,出口创汇1.33亿美元,分别比“九五”末期增长28%和38.4%,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开发区牵动战略进一步显效,累计进区企业260户,形成固定资产88.1亿元,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城乡建设步伐加快,五年累计投资10多亿元,水、热、气、电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载体功能切实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区属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90%以上,并轨工作取得预期效果,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初见成效。科教文卫、计划生育、广播电视和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

政府办工作

【文秘政务】  按精减会议、文件的原则,2005年共制发文件176件,其中政府文件58件,政府办文件48件,上呈文件40件,政府常务会议纪要30件。印发《政府工作》2期,编发《呼兰政务要报》42期。全年共接转文件4000余件,记录文件2000余件。收发文件做到及时、准确、保密。向省、市报送信息200多条,被省政府采纳15条,被市政府采60条。

【综合调研】  全年共完成各类文字综合材料240多份,150多万字。承担了《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准备了区政府主要领导在经济、农业、工业、财税、招商引资、城建等专业会议上的讲话及国家、省、市领导视察呼兰的各类汇报提纲;撰写了报刊、年鉴、电视台约稿。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撰写了产业结构调整、国企改革并轨、个体经济、扩大消费、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的调研文章10余篇,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必要依据。多次配合省、市政府调研部门完成相关调研课题。

【政务公开】  对政务公开程序、和考核等事项进行了规范和梳理,编制了政务公开目录,进一步扩大了公开范围和领域;开通了区长热线电话,随时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区政务信息网开设了政务公开专栏,为群众提供政务服务;在老城区(原财政局旧址)筹建了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一条龙、窗口式服务,减少了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信息中心工作】  2005年,呼兰区政务信息网进行了全面改版;完成了各单位信息收集、整理和上网录入工作,上网信息量达1000万字;组织编写了《信息参考》刊物,全年共编撰12期,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信息资料和理论依据。

【督办检查工作】  制发了《呼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目标责任分解表的通知》。办理了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全年收到人大代表议案31件,办结14件,因条件限制不能立即解决,但已经研究了解决办法,并列入部门计划的12件,因条件不具备,给予政策性解释或说明情况的6件,分别占41.9%、38.7%和19.4%;收到区政协委员提案情121件,办结50件,因条件限制不能立即解决,但已经研究了解决办法,并列入部门计划的59件,因条件不具备,给予政策性解释或说明情况的12件,分别占总数的41.3%、48.7%和10.3%。对领导批示的工作切实加强督促,积极协调,限时办结,按时反馈,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法制行政复议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制定下发了《呼兰区行政许可公示制度》等10项配套制度。对全区执法行政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学习《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水平。制定下发了《呼兰区2005年行政执法责任制考评检查方案》,全年审核各类文件56件,其中规范性文件5件,参与起草了关于加强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开展全区执法部门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全年收到备案文件16件,备案合格14件,审查撤销1件,要求实施机关限期清理或修正的1件。全年立案审查涉及重大行政处罚案件9件,其中群众投诉案件5件。全年共办结复议案件10件,维护了公民法人及组织的合法权益。

【侨务外事工作】  贯彻宣传《归侨侨眷保护法实施办法》,全年接待上访问事、法律咨询、经商办企、办理有效证明的归侨侨眷12人次,为区内3户归侨侨眷认定了身份,为6户归侨侨眷维护了合法权益。促成了香港应善良基金会为石人镇损建小学的外事资金30万元。简化出国审批手续,加强护照管理工作。为全区各部门及开发区办理了因公出国手续9个团组共14人。

【文卫协调工作】  组织文卫战线会议30余次,完成接待任务30余次。全年共完成文卫部门综合材料40多份,16万余字。深入基层开展调查50余次。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对文化市场、医疗市场、食品卫生进行综合检查40多次,维护了文化、卫生、食品市场的秩序。

【地方志工作】  2005年5月,区地志办由区档案局分离出来,由区政府办管理。本年完成了160万字的《呼兰县志》续志初稿;创编了《呼兰年鉴》,全书60万字;完成了《当代呼兰人物》书稿,该书纪录寓内外人物3000余人,100万字,待发行。

机构编制

【概   况】  2005年度区和乡镇机关机构设置66个、人员编制1676人(其中:区委9个、108人,区政府24个、940人,乡镇政府13个、474人,其他机构16个、230人,人大政协2个、23人,法检两院2个、196人),事业单位282个、11281人(其中:区直243个、10807人,乡镇39个、474人)。

安全监督

【概   况】  2004年12月底,安全办从区政府办分离出来变成系列科局。2005年8月,区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乡镇、街道办事处安全工作的意见》,赋予乡镇、街道办事处四项安全管理职责。全区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部成立安全监管办公室,社区、村屯设立专职安全监管人员,完善区、乡(街道办事处)、村(社区)三级安全监管网络建设。本年投入40万元用于民办消防队建设。投入专项资金80万元购置两台消防车。建立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呼兰区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善消防、交通、环保、危险化学品等方面专项应急救援体系。全年组织大型安全宣传活动6次,印发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单40000多份,出动宣传车60台次。培训公众聚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驾驶员3500余人,全年开展安全大检查14次,专业安全检查17次,检查了14个乡镇、24个部门、70个二级重点单位和村屯,消除了一大批安隐患。本年度发生各类一般性事故173起,死亡19人、伤7人,经济损失82.5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4%、40%、33%,经济损失上升4%。

信访工作

【基本情况】  2005年1—10月,区信访办共接待上访664批(件)次,4892人次,比去年同期分别上升了33%和38%。其中集体访263批次4255人次,同比上升21%和20%;个人访301件次,576人次,同比上升12%和18%。共发生越级上76批(件)次,其中进京访34件次,到省访19批次,140人次,到市访54批次,225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进京访上升21%,到省访上升16%,到市访上升8%。

【上访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1.农村土地问题。占信访总量的37%。主要原因是政策调整发生的人地矛盾问题,如符合政策但没有地源的人地矛盾问题,解除合同引发的矛盾等。2.国企改革问题。占信访总量的42%。主要是一些企业改制成本资金不足,职工又不愿意垫付引发的矛盾和集体企业的职工强烈要求并轨问题。3.困难企业拖欠老保工资问题。占信访总量的12%。主要是统筹外的25%,困难企业无力解决。4.拆迁回迁问题。题占信访总量的4%。如一楼多卖,水、电、气等设施不完善,回迁困难等问题。5.劳动争议问题。占信访总量的3%,主要是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6.涉法涉诉问题,占信访总量的2%。

【问题产生的原因】  继去年我区退出重点管理以来,信访量一直呈下降趋势,但自今年以来,信访量突然猛增,尤其是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上升幅度比去年和前年的平均值高出12%。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客观方面,由于农村土地政策调整,人地矛盾较尖锐;企业改革成本资金不足的矛盾涉及面较广,人员较多;开发商违法经营,偷工减料等引发了大量矛盾。上述矛盾有很大一部分解决的难度非常大。二是主观方面。首先是一些单位的领导责任心不强,缺乏大局意识。信访问题发生了,上访人越级了,不能及时处理信访问题,不能有效化解矛盾,不能跟踪做好工作。如某单位的职工竟然在半年时间内11次到北京上访,而这个单位只是被动应付,每次都是接回了事,不能有效稳控。其次是一些单位的领导存在着忽视、懈怠和厌战情绪。一是没有明确做好信访工作的态度和决心。群众到区上访了,接到通知后不是主动到区信访办跟踪处理,而是在电话里和信访办的同志强调群众如何无理,最后导致群众围堵区政府大门;二是缺乏超前意识,不能及时排查,信访问题发生了,其责任人还不知道,接到通知后虽然赶到了现场,却说不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工作起来十分被动。再次是一些单位的领导或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低,工作能力差,所采用的方法对所要达到的目的相差甚远。批评教育变成了和群众争吵,耐心的思想工作变成了“哄”“捧”,其结果恰恰相反。总之,我区信访形势又一次出现高潮,又一次出现严峻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及时加以总结,及时研究对策。针对上述分析的情况,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充分调动各级党政组织、各级干部抓信访的积极性,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突出抓班子,抓干部这个关键环节,做好下一步信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