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呼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8-03-3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05年呼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建设强区,振兴呼兰”的主题目标,坚决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明显进步,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实现了2005年呼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全面完成了“十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经济总量
全年实现呼兰区生产总值99556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第一产业增加值205132万元,增长9.1%;第二产业增加值467033万元,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323397万元,增长11.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7.2%、52.9%、29.9%。其中:工业贡献率为44.6%。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1:46.0:32.9调整为20.6:46.9:32.5。
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全区全口径财政预算收入实现60088万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704万元,比上年增长10.2%。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总量继续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0422万元,比上年增长32.7%。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7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21831万元,增长0.5%;房地产开发投资84361万元,增长133.9%。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市投资额的比重为12.0%,对全市投资的增长起到了拉动作用。从三次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313万元,所占比重0.6%;第二产业投资47145万元,所占比重21.4%;第三产业投资171764万元,所占比重为78%。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完成投资51109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3.2%;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169313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6.8%。
农 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7198万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农业总产值161547万元,增长5.5%;林业总产值3830万元,增长9.5%;牧业总产值237803万元,增长11.8%;渔业总产值9779万元,增长8.9%;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4239万元,增长5.3%。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7%。
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06.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6.18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95%。在粮食作物中,玉米115万亩,比上年增长1.0%;大豆52.7万亩,比上年下降2.5%;水稻14.7万亩,比上年增长9.6%。
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量166242万斤,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玉米124787万斤,增长14.1%;大豆17504万斤,增长6.3%;水稻14763万斤,增长0.46%。
畜产品产量继续增加。全区生猪饲养量694409头;黄牛及肉牛饲养量90814头,增长6.5%;奶牛存栏20110头,增长11.2%,家禽饲养量5900万只,增长7.0%。全年肉类总产量156880吨,增长6.8%。其中:猪肉产量52685吨,增长2.1%。牛肉产量5959吨,增长13.5%;禽肉产量97292吨,增长9.2%;奶类产量45047吨,增长46.1%;禽蛋产量28934吨,增长3.7%。水产品产量7600吨,增长7.2%。
至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2.6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化肥投入(折纯)27715吨,增长1.1%;农村用电量8670万千瓦时,增长10.3%。
工 业
工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区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41902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70020万元,增长18.8%;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249001万元,增长12.6%。全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570026万元,同比增长1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98949万元,增长19.6%;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970077万元,增长12.5%。在全部工业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342340万元,重工业实现增加值76681万元。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到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9.58,比上年提高9.26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5.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实现利税14991万元,同比增长31.6%,其中:实现利润7287万元,同比增长26.0%;税金7703万元,同比增长0.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累计产量 | 增幅% |
精制食用植物油 | 吨 | 15526 | 42.8 |
配混合饲料 | 吨 | 231414 | 9.3 |
乳制品 | 吨 | 28517 | 45.9 |
液体乳 | 吨 | 20307 | 396.4 |
红砖 | 万块 | 5250 | -5.6 |
交流电动机 | 千瓦 | 7306 | -36.3 |
钢 | 吨 | 187402 | 10.9 |
中成药 | 吨 | 364.11 | 37.3 |
国内贸易
城乡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全年实现增加值72180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498万元,比上年增长15.7%。
消费结构趋势合理。在全部消费品中,吃的商品零售额84859万元,增长13.5%,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40.7%;穿的商品零售额51082万元,增长18.1%,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24.5%;用的商品零售额64009万元,增长14.2%,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30.7%。
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至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6个,市场成交额182225万元,比上年增长4.8%。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132622万元,比上年增长15.5%。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944万元,比上年增长5.9%。全年发送信函607197件,比上年下降26.6%;特快专递40642件,比上年增长55.9%。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7628万元,增长17.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82060户,比上年增加1139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94735户,农村电话用户87325户。
金融保险业
金融保险业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全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26466万元。其中: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1610万元,保险业实现增加值1856万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4507万元,比上年增长14.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42974万元,比上年减少17.1%。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5213万元,同比增长4.4%。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84361万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38.3%。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97.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2.3万平方米。
房地产市场日趋活跃。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7.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5.8%;商品房销售额8.1亿元,比上年增长268%。
市场价格
物价形势相对稳定,市场价格略有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升1.9%;烟酒及用品类上升0.3%;衣着类上升0.1%;交通和通信类上升0.7%;居住类上升4.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与上年持平。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发展迅猛。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4121.07万美元,增长7.57%。其中:进口总值375.75万美元;出口总值3745.32万美元。
招商引资
全区招商引资项目数174个,投资规模500万元以上项目65个。全年引进资金74.8亿元,实际利用域外资金22.1亿元,其中:利用境外资金1696万美元。
开发区经济
开发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25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总产值85亿元,同比增长28.7%。实现税收总额2.13亿元,同比增长23.3%;实现财政收入2.385亿元,同比增长18.4%。进出口总值4008万美元,同比增长24.0%,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97.2%。实际利用境外资金额1696万美元。
二、社会事业
教 育
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区内拥有高等学校18所,(其中:坐落在利民开发区的学校17所);普通中学39所,在校生28490人;小学134所,在校生30557人;幼儿园67所,在园8177人;聋哑学校1所,在校生153人。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控制学生辍学率0.005%,初中控制学生辍学率0.83%,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率100%。
文 化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区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一个,文化馆一个,公共图书馆一个;全年文艺演出60余场次,观众达12万人次,比上年增加7万人次,放映电影5500场,观众达50万人次。
体 育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取得进步。全年开展各类全民健身及体育竞赛活动70余次,区级以上群众性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参加人数达17万人次。全区健身场所24处,共获得哈尔滨市各类奖项3项。
卫 生
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至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4个,妇幼保健院一个。共有卫生床位2031张,卫生技术人员2245人,其中:职业医师和职业助理医师779人,注册护士556人。农村卫生院13个,床位345张,卫生技术人员429人。
社会福利与救助
全区共有各类收养性单位15家,床位960张。全区共有7550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救灾、救济和低保资金拨付及时到位率达100%。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至年末全区共有178个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加职工达29289人。全年企业基本养老金征缴率92%,支付率100%。至年末全区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189个,参保职工35980人。全区有213个单位,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共18943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安置城镇就业和再就业人数55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4%。
三,人民生活
人口与劳动就业
全区人口略有减少,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618195人,比上年减少104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6405人,增加3217人,非农业人口占全区人口的比重为25.4%,比上年增长0.7个百分点。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313643人;女性人口304552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3。当年新出生人口5004人,人口出生率为9.28‰;人口死亡率为3.14‰,人口自然增长率6.14‰。年末全区企业、事业、机关单位从业人员32847人。其中:企业单位从业人员16434人;事业单位从业人员12567人;机关单位从业人员3846人。企业、事业、机关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0856元,比上年增长4.4%。企业、事业、机关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8854元、12763元、13161元。
居民收入与储蓄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750元,比上年增长12.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比上年增长10.5%。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86048万元,比上年增长12.5%。
四、城乡建设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载体功能日趋完备。全年实现老城区开发建设项目52个,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新城区新建世纪路、四平路、朝阳大街等主干路14条,扩建了大学城学院路。建成日供水能力2万吨的第二给水厂,铺设给水管线19公里,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老城区维修南二道街、建设路等主要街路10条,新建白色路面中巷路12条,铺设光明路、西环路等街路给排水管线5480米。在西岗公园避建健身区,安装健身器材23(台)套。完成孟家至团山、腰堡至永丰、沈家至大罗3条通村公路23.5公里。
注: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各行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分组、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组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招商引资
【概 况】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经合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区委一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及全区招商引资工作会议的安排和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建设强区、振兴呼兰”的奋斗目标,把“招引联、上项目”作为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摆上突出位置。区委常委会上半年先后两次听取招商引资工作的专项汇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多次参与重大投资项目的洽谈和考察论证工作,推动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和项目的落实。6月3日,召开了全区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区委书记傅丰志、区长刘世勋出席会议并讲话,区级四个班子的领导,区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5个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主管领导和中层以上干部,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主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主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各街道工委书记、主任、主管领导、中层以上干部、社区主任及部分企业负责人等5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富伟主持,区委副书记韩臣宣读2004年招商引资排行榜,利民开发区、康金镇、区中小企业局、做典型经验介绍,副区长富伟宣读《呼兰区招商引资优惠奖励政策》,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文力宣读《中共哈尔滨市呼兰区委关于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党政干部提拔任用的试行意见》。区委副书记、区长刘世勋在题为《振奋精神、乘势而上,全力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的讲话中,客观总结了过去一年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在肯定成绩、查摆不足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全面部署了2005年招商引资各项工作。区委书记傅丰志在题为《合力抓招商、共谋强区梦,努力开创呼兰区更加美好的明天》的讲话中,以“做梦与圆梦”、“搭台与唱戏”、“演员与待遇”为题,就抢抓重要机遇、进一步创新激励机制等,从落实优惠奖励政策和利用干部职级资源等方面,对招商引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会上还下发新出台的《呼兰区招商引资优惠奖励政策》、《关于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党政干部提拔任用的试行意见》、《2005年招商引资工作考评方案》3个文件,使全区上下增强了招商引资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克服了国家宏观政策紧缩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利民开发区龙头牵动作用,各部门、乡镇、街道,利用行业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等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截止2005年底,全区招商引资开工项目107项,国内招商引资总额37.6亿元,已到位资金11.2亿元。东北亚科技园建设起步顺畅,初步形成了园区产业布局和启动区建设规划,重点发展食品加工、医药科技、信息3个产业,大学城人才培训中心和配套服务区。已协议进入园区项目59个,累计完成投资19.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4.7亿元。全区在建项目中投资超千万元项目51个,其中生产型项目26个,总投资4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5亿元。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大项目8个,有力地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城乡多渠道招引联,共引进项目70项,协议资金5.2亿元,到位资金2亿元。
【实施“拼环境、招大商”战略】 利民开发区作为全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2005年根据招商市场和项目市场出现的新形势、新变化,在新增建设用地审批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动出击,到省市争取政策扶持。在加强软环境建设和基础配套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一批签约项目继续开工建设。引进的大项目主要有香港华润集团投资4300万美元新上啤酒加工项目、哈尔滨二十一世纪凤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新上计算机技术开发和网络工程项目、中意合资哈尔滨利民水电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000万元新上水电机机械加工项目、黑龙江杉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哈尔滨中厦漆业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生产环保乳胶漆和建筑涂料项目、哈尔滨龙江鑫宇管线制造安装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000万元的生产水泥制品、新型环保墙体材料项目等。这些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牵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先后批准进区,为开发区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利用闲置资产招商引资】 区委、区政府为适应国家对土地政策严格管理给招商引资带来的影响,及时调整招商引资策略,转移招商引资重点,变不利形势为有利形势,通过对全区各乡镇、各部门的闲置资产进行调查摸底,重新整合资源,打造招商引资载体,加大对闲置资产的招商引资力度,收到良好效果。区中小企业局把资产结构优良、经济效益较好的哈尔滨中药四厂作为招商改制的重点企业,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先通过报刊、电视、广告等新闻媒体将中药四厂的资产状况、优势及要求等详细说明向外界发布,广泛征集战略投资者。然后组成专家考察组对收到意向收购申请的7户民营企业进行逐一考察、分析,确定具有发展潜力的战略投资者。通过竞拍方式,引入哈尔滨鑫鹏集团有限公司资金2930万元,重新安置职工再就业190人,成功实现了企业的招商改制。双井镇利用原劳动村学校,引进哈尔滨市利友亚麻纺织制造有限公司投资350万元从事亚麻制品的生产,盘活了闲置资产,解决30多名劳动力就业,并带动了周边地区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区直各部门招商引资】 区直各部门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一项主业来抓。2005年5月,区林业局局长刘国珍了解到十几年前在双井镇工作期间曾经合作过的老朋友、现任中国抽纱黑龙江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张春涛先生,与五常市洽谈新建一家专门生产出口鞋的大型鞋业加工企业,并已签署了意向性投资协议后,马上赶到企业总部,详细介绍呼兰的区位、投资环境以及撤县设区后的优势等,几次约张春涛先生到呼兰实地考察,促使张春涛先生决定将厂址定在呼兰。公司总投资5200万元,已到位1500万元,并已开工建设、开始招收工人。区中小企业局为四平红嘴集团新红钢铁有限公司协调工商年检、办照等工作,坚定了投资者在呼兰投资、发展的信心。从2004年下半年公司开始动作新上30万吨连轧生产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于2005年6月23日剪彩投入生产,安置职工再就业180人。
【各乡镇、街道招商】 各乡镇、街道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主业来抓,并根据各自的职能和优势,在招商引资策略和方式上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康金镇党委、镇政府,围绕“以商活镇、富商强镇”的目标,组织精兵强将成立招商队伍,上半年引进汽车配件加工、糠醛加工、服装加工、房地产开发4个项目,签约额达7400万元。其中引进长春鸿达汽车装备有限公司总投资2700万元、糠醛加工厂总投资3200万元、服装加工厂总投资800万元、房地产开发项目700万元。为保证糠醛投产后能有充足的原料,镇政府对农作物种植比例进行了适当调整,加大了玉米种植面积,并协调农户与该公司签订玉米购销合同,既满足生产原料需要,又改变以往玉米芯当柴烧的传统习惯,仅此一项年可增收500万元。双井镇本着重实效的原则,利用资源、地域和交通的便利条件,乘热而上、主动出击,共引进螺旋真空排水管项目、冷冻加工项目、亚麻制品加工项目等5个生产加工型项目,签约总额19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000万元。腰堡街道办事处发挥区位优势,盘活企业闲置资产,帮助哈尔滨市客商利用闲置砖厂成立哈尔滨军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从事粘玉米加工及禽类屠宰、分割、冷冻、加工。预计投资1000万元,已到位资金800万元。公司建成投产后,租种农民土地1500亩,提高了本地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农民高价流转土地后进城务工,获双倍多的收入。(鲁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