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区环境

呼兰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8-04-02

自然环境


呼兰区位于哈尔滨市区北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下游。地理坐标:北纬45°49′-46°25′,东经126°11′-127°19′。辖境东以漂河、少陵河与巴彦县为界;南以松花江与宾县、阿城市为邻,与松北区相连;西以泥河与兰西县为邻。总面积2197平方公里,总人口61万。区政府所在地在新城区南京路,南距哈尔滨市政府所在地4.5公里。呼兰区处在中纬度地带,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区气候差异不大,南部气温略高,年积温差异不超过100℃,年平均气温3.3℃。区境东西横跨1个纬度,年平均降水量505.4毫米,由东向西降水逐渐递减,相差50毫米左右。全年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2661.4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61%。春季风速较大,全年最多风向为西南风。全年无霜期平均144天。初霜日期平均为9月26日,终霜日期平均在5月4日。全年气温以7月份最热,月平均23.1℃;全年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19.4℃。冻土深达197厘米。四季分明,春季4-5月干旱少雨,多西南大风;夏季6-8月高温多雨,气候湿润,多偏南风;秋季9-10月凉爽,多偏西风,气温逐渐下降;冬季11月至翌年3月,漫长严寒,干冷少雪,多西北风。


行政区划


2004年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呼兰县,设立哈尔滨市呼兰区,以原呼兰县的行政区域(不包含乐业、对青山2个镇)为呼兰区的行政区划。同年10月,市政府批复,同意呼兰区设立呼兰、兰河、腰堡和利民4个街道办事处。至2004年底,全区辖呼兰、兰河、利民、腰堡4个街道,康金、双井沈家、石人、白奎、方台、二八、长岭、大用、莲花10个镇,杨林、孟家、许堡3个乡。


街道概况


(一)呼兰街道

【概   况】  根据哈尔滨市呼兰区民政局,呼民字[2004]45号文件“关于设立呼兰、兰河、利民、腰堡四个街道办事处工作实施方案”精神,于2004年12月4日成立呼兰街道工委和办事处,为区政府派出机构。以呼兰老城区南北大街中心线为界,中心线以东为呼兰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包括新华、新民、胜利、建设、东风和奋斗6个社区居民委和永兴、伟光2个村。总面积30平方公里,总人口86310人。

【换届选举、竞聘上岗】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通知,认真开展社区换届选举工作,本着知识化、年轻化原则,共有45人参加竞聘,根据集体评议确定候选人,由居民公开投票,最后选举居民委主任6名、副主任6名、委员18名。中层干部竞聘有15名机关干部参加,经过公开演讲、公开打分、群众评议和组织考核最后产生了6个主任(5个办事机构和1个农业中心主任)。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根据省、市、区关于低保会议精神,广泛宣传,家喻户晓,调查摸底,6个社区610名贫困户居民申请低保,经过反复走访调查、集体评议、逐级把关,最后落实156人,平均每人60元以上,月补人民币总计9360元。

【整治环境卫生】  抽调35名机关干部双休日不休息,组织6个社区进行3次大规模的清冰雪会战,共出动人力960余人,清运残雪1300多车,铲除冰包、垃圾包20余处。为百姓解决了路难走、车难行问题。

(二)兰河街道

【概   况】  根据哈尔滨市呼兰区民政局,呼民字[2004]45号文件,“关于设立呼兰、兰河、利民、腰堡四个街道办事处工作实施方案”精神,于2004年12月4日成立兰河街道工委和办事处,为区政府派出机构。以老城区南北大街中心线为界,中心线以西为兰河街道管辖,社区居委会、村与村之间界限不变。辖和平、幸福、建国、民主4个居委会和原野、富强2个村。总面积15.5平方公里,总人口54102人。

【换届选举、竞聘上岗】  坚持民主、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有42人竞聘,经过居民公开投票,评出候选人名单,最后选出社区居委会主任4名、副主任4名、委员12名。街道办事处在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制定竞聘方案,引入竞争机制,共有14名机关干部报名竞聘。经过公开演讲、公开打分、群众评议和组织考核,最后产生6个主任(5个办事机构和农业中心主任)。

【信访工作】  建立严格的登记、交办、结案制度。迅速恰当地处理上访问题,主管信访领导认真负责,不能解决的也要想办法帮助解决。如富强村刘福龙和郝维新土地边界纠纷一案,主管信访的副主任多次去实地调查,经过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多次调解,终于帮助他们由法院了解此案。

【整治环境卫生】  领导重视,层层落实责任制,抽调32名机关干部双休日不休息,组织清冰雪大会战,各机关干部亲赴一线,刨雪装车;明达集团自愿出一台铲车、4台翻斗车,连续奋战3天,清运冰雪100台车次,共清理和平、顺南、友谊和松江路等50余条街路冰山雪包等垃圾。

(三)腰堡街道

【概   况】  根据哈尔滨市呼兰区民政局,呼民字[2004]45号文件“关于设立呼兰、兰河、利民、腰堡四个街道办事处工作实施方案”精神,于2004年12月4日成立腰堡街道工委和办事处,为区政府派出机构。辖6个行政村、14个自然屯,总户数8163户,其中农业户7453户、非农业户710户,总人口27554人。总面积15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6240公顷,其中水田1018公顷,放牧草原2330公顷,水面面积1300公顷。

【为百姓办实事】  街司法所为百姓解决疑难纠纷问题,调解处理纠纷案件3起,并都圆满解决问题,成功率100%;预防和制止民转刑案件发生一起。接待群众上访55人次,其中集体上访6批39人,个人上访16件16人次,并且都按政策和具体事宜进行较好地处理;认真细致地作好粮食直补发放工作。抽调8名粮补发放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街、村、屯负责人层层包干,全街707938亩,1051288元粮食直接补贴资金,全部发到农民手中。

【招商引资】  3月27日,大江集团董事长到腰堡街道考察,经协商双方已达成意向性协议,投资方预投资800至1000万元人民币,在腰堡松花江边建风光旅游区,3月30日,街道领导及有关村负责人在呼兰区政府与韩国双太电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洽谈在腰堡种植红辣椒相关事宜。

(四)利民街道

【概   况】  根据哈尔滨市呼兰区民政局,呼民字[2004]45号文件,“关于设立呼兰、兰河、利民、腰堡四个街道办事处工作实施方案”精神,于2004年12月10日成立利民街道工委和办事处,为区政府派出机构。辖1个社区、6个村,居民7784户,总人口35685人,有汉、满、朝鲜、蒙古、壮、回六个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8.8%。

【环境整治】  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全面整治环境卫生,清理入冬以来街路两侧的冰雪、垃圾。街工委、办事处领导班子全员出动,经过半个月3000余人次、1600多台次垃圾清运车、机动车的清运,清除了所有冰雪垃圾。使生活环境得到了优化。在整治市容环境同时,开展农村爱国卫生工作。以消除四害、灭鼠防病环境整治为重点,对所辖6个村所有村民室内外进行彻底大清扫。提高了村屯整体环境卫生水平。


乡镇概况


(一)康金镇

【概   况】  实现生产总值15.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4.9亿元,第二产业6.1亿元,第三产业4.8亿元。全年造林2600亩,森林覆盖率13.6%。财政收入67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98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亿元,城乡居民存款1.3亿元。为国家计委投资综合经济开发重点镇、省个体私营经济先进镇、省市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哈市重点扶持小康建设示范镇和全国第一批发展改革试点镇。

【结构调整】  康金镇是典型农业大镇,粮食总产10.1万吨,同比增长11%。围绕农畜资源丰富优势,进行“主辅换位”,市场化运作,融资600万元建成7万平方米的畜牧小曲区,前有市场,后有基地,牲畜年成交量2万头(匹),交易额1.3亿元;11家企业进驻畜牧养殖基地,年产肉类1.86万吨,生猪出栏15.55万头,存栏3.06万头,肉牛肉羊出栏分别为1.18万头和1.03万只,同比增长48%、230%、46%、145%和234%。畜牧业产值2.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53.1%。畜牧业生产带动了青贮饲料的种植和加工销售行业的发展。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无公害作物种植。建成以小赵村农业科技园区的60栋温室和大棚为中心的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以牛堡村为中心的无公害韭菜基地和以三和村为中心的富硒谷种植基地等5个初具规模的无公害特色品牌作物基地。面积7600亩,亩均收益千元以上。产品远销吉林、天津、唐山等省市;大力发展元葱种植,为困难农户协调专项贷款700万元。全镇种植面积3000亩,总产22000万斤,创收1540万元,人均增收173元。与省内外信誉好,需求量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签定定单作物8个品种、3600亩。已发展特色专业村屯23个,兰阳村的运输业,双岗村的奶牛、孟井村的肉牛、永贵村的蛋糕和豆腐制作等都成为特色经济的典型。

【招商引资】  各方融资8.7亿元,进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资900多万元用于尚康公路扩建、自来水改造、八卦街支路水泥化和站前停车场、排水、路灯、公厕等工程的建设。全镇230.8公里公路主干道全是白色路面,硬化道路铺装率100%,人均硬化道路长2.6米。引进伊春市南林房地产开发公司、大连储备粮库和吉林第六储备粮库等4大方面6个项目,引资额1580万元,产值4000万元,利润185万元。和长春宏达汽车配件公司、肇州中大化工公司签定汽车配件和糠醛等项目协议,投资总额4000万元。培育壮大一批本地龙头企业,形成四个规模较大的产业链条,1、以汇源油厂、志强饲料等企业为龙头的粮食基地产业链,年加工转化粮食1600吨,增值360万元;2、以金星乳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乳品储运加工产业链,日加工鲜奶150吨,带动奶牛发展到1600头,年收入近千万元;3、以正大肉鸡为龙头的肉禽饲养产业链。正大鸡舍120栋,年肉鸡出栏240万只,年纯收入200多万元;4、以联宇公司、广范塑钢和通用锅炉为龙头的建筑加工型产业链,解决300多富余劳动力就业。以形成轻工、针织、粮油、农杂、五金和果品6大系列6个专业市场。年交易额1.9亿元。个体民营企业2535个,从业人员近万人,年利润4971万元,上缴税金467万元。全镇外出务工人员13573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4.5%,创收9776万元,人均增收188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1%。

(二)沈家镇

【概   况】  全镇社会总产值5.8亿元,同比增长23%;农村人均收入3750元,同比增长23%;乡企增加值9650万元,同比增长24%;实缴税金139万元,同比增长12%;完成招商引资额900万元,引入投资额百万元以上项目3个,转移劳动力1400人,5243人季节性或常年从事非农业生产,占全镇总劳力的66%,年创收3000万元,人均创收1200元,占年人均收入32%。

【农经管理】  农村经济管理实行“双十公开”,每季度公开一次,真公开、常公开、及时公开;“一事一议”总金额33.9万元,其中筹资13.9万元,筹劳2万个工日计20万元,人均筹资8.8元,人均筹劳4个工日,5个村免收“一事一议”资金,减轻农民负担;植树造林602亩;机械整地5万亩;粮食总产5155万斤;财政收入275万元。为6700户农民发放粮补资金173.1万元,无一差错。

【结构调整、招商引资】  马铃薯、绿色水稻、苗木花卉等6个示范基地面积达38000亩,占耕地面积40%以上,其中以祁堡村110亩元葱、裴堡和孤房村1500亩粘玉米和沈家村39户与英霞公司签定的420亩高蛋白大豆收效最为明显;引进百万元以上投资项目3个,有3户企业进行了二期投资和更新改造。提高了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

【社会事业】修建村屯沙石路20公里,栽植绿化花树400棵,新建沈家小学和祁堡学区小学。引入扶贫资金用于省级贫困村——祁堡村道路建设、饮水工程改造、校舍维修、特色种植和黄牛养殖项目;开展创建“平安沈家”活动,依法治镇和信访稳定工作成效显著。

【哈啤希望小学建成】  哈啤希望小学原为沈家镇中心小学,由原沈家、致富、孤房和白堡小学于2002年8月合并而成,校址在原沈家小学。2004年8月另选新校址,面积13000平方米,主体为两层楼房,整体投资165万元,其中区教育局投资125万元,负责主体建筑,沈家镇投资40万元,负责外网和取暖工程。当年11月竣工,11月15日正式使用。同年12月经团区委牵线,区教育局协调与哈尔滨啤酒集团结成帮扶对子,哈啤集团投入10万元建立语言室和微机室。遂将沈家中心小学更名为哈啤希望小学,同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

(三)二八镇

【概   况】  全镇社会总产值29亿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560万元,同比增长20%;乡镇财政收入2276万元,占上年财政总收入和村级农业税附加收入之和的75%;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5500万元,乡企实缴税金281万元;粮食总产4100万公斤,增长9%。

【发展畜牧业】  全镇生猪、黄牛、奶牛、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3497头、2134头、90头和24.8万只,分别增长8%、10%、5%和11%。牧业产值实现2790万元。

【水利、农机】  全镇造林980亩,占区下达任务的125%;新增机电井2眼;大型拖拉机22台,小型拖拉机400台,机动脱粒机120台,农用机械总动力达48万千瓦。

【劳务输出】  实现劳动力资源信息化、组织网络化,共转移农村劳动力3880人,占全镇劳动力总数的38%,其中有组织输出235人,自发输出3645人。引导性培训980人,劳动技能培训210人,农民增加收入1980万元。

【招商引资】  引进哈尔滨顺隆建筑公司,投资500万元,在镇原二八中心小学校址开发建设4000平方米的教师园丁楼。完成镇制砖厂改制工作,盘活沉淀资金65万元。

【小城镇建设】  镇政府投资190万元,建成镇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心办公楼和铺设1000米长的镇内排水管线。加之引资建成的4000平方米园丁楼,为小镇增加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社会事业】  镇投资8万元维修了二八中心小学校舍,改善了办学条件,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全镇50%以上农民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又投资7.8万元维修二八镇敬老院,投资2.2万元建立付井炮点,增强了抗御冰雹的能力。

(四)石人镇

【概   况】  全镇农林牧渔总产值3.42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种植业产值5051万元,粮豆薯总产量1.02亿斤,种植业产值同比略有下降;林业产值159万元,同比增长7.4%;畜牧业产值7987万元,同比增长3.8%;乡镇企业产值2.1万元,农民纯收入有了较大提高。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由玉米、大豆单一结构向苗木花卉等多元化结构转变,全镇特色、优质、高效作物面积扩大到6700亩,比上年增长21%。“两免一补”政策到位,补贴金额全部足额发到农民手中。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刑事和治安案件明显减少;加大对“法轮功”打击力度,使“法轮功”习练者转化。

【畜牧经济】  全镇“正大”肉鸡鸡舍137.5栋,年放养肉鸡200万只,年收入200万元,是全区养殖最好、效益最高的乡镇;金星乳业集团奶牛养殖户迅速增加,奶牛数量已达150多头;各类养殖户512个,比上年增长14%,其中养成猪大户329个,养鸡户143个,特色养殖85户,养牛大户45个,全年养殖业收入1800万元,人均收入600多元。

【个体民营经济】  以羊毛服装加工、马铃薯加工、制油、造纸、粮食烘干等项目为主的个体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商服、交通、运输、建筑业、修理业、加工业和小五坊等形成规模。商饮业318户,比上年增加9%;运输户由42个发展到49个;修理户由21个发展到27个;加工业户由75户发展到82户。全年经济收入7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

【劳动力转移】  在镇内从事商贸、流通、建筑和劳务、交通运输,农村劳动力2300多人,外出离土创收的农村劳动力5000多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32%。

【社会事业】  镇政府投资6万元维修了双榆小学和站前小学校舍,消除危房危厕危墙隐患;投资20万元解决中小学取暖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了农民“治病难”的问题。教师捐款2万元,为弱势群体送去温暖。

(五)白奎镇

【概   况】  全镇社会总产值10.6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1.9亿元、10.2亿元和7239万元,分别增长18.5%,13.3%,22%,人均纯收入3771元,同比增长19.9%,全口径财政收入299.5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1.7亿元,同比增长18%,实缴税金365万元,同比增长11%。粮食生产实现6.2万吨。搞好科技培训,增加农民收入渠道,发展多种经营,聘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科技培训10余场次,培训农民骨干3000人次;采取组织送、亲属带和朋友领方式,使6206名农民离土创业,占全镇劳力总数63%,年创收1099万元.全力打造“平安白奎”投资8万元,组建38人专职保安队伍,推行十户联防,点面结合,上下互动的治安防范体系。全镇4个村,3个单位达到区级平安创建指标。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38%,治安案件同比下降84%;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启动,全镇农民参合率54%,参合资金15.2万元,兑付补偿金21万元,264人受益;为贫困学生、残疾人、贫困户及慈善济困民德捐款16520元,为79户特困户发救助款1万元,匹配资金2万元,对20名老兵住房进行了维修,落实帮扶对子36对,80%帮扶对象年平均收入达全镇平均生活标准,免费为2名肢体残疾人安装了假肢,为1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投资4万元为镇内十字街铺设1000延长米道路;协助交通部门取土3万立方米,使呼兰至白奎通乡公路通车。精简机构,镇党政班子由7人减为5人,精简事业编制7人,下岗分流4人;开展“两风”建设,完善廉政制度11项,查处违纪案件4起,党纪处分5人。

【特色农业】  依托哈市、呼兰、兴隆镇等城镇辐射作用,围绕市场需求,以庆平村马铃薯荣获省级绿色证书为契机,先后建设庆平村3000亩马铃薯和水稻、西瓜和优质大豆4个特色种植基地。“反弹琵琶”抓农业,用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发挥翠花蔬菜集团的龙头作用,培育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建设“龙”型经济,延长产业链条,全镇种植白菜1000亩。

【招商引资】  全力打造亲商、富商和安商三大平台,精心构建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和规模经济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全年引资1200万元,超额完成年初350万元目标,使翠花蔬菜集团分厂、千亩白菜种植基地和粮食烘干项目在白奎落户。全镇个体经济发展到1233家,从业人员5112人,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私营大户10余家,百万元以上项目2个,资金到位960万元,其中翠花集团已累计投资610万元,修菜窖33个,淹制白菜500万斤;龙泰粮食贮运站投资350万元,年烘干粮食7.2万吨。

(六)大用镇

【概   况】  按照党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省、市、区有关政策,认真贯彻粮食生产“一免两补”政策,全镇共发放粮食补贴和良种补贴170万元。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根据宜种则种原则新开发耕地7000多亩,粮食总产46705吨,同比增长2%;全年实现社会总产值3.8亿元,同比增长8%;第一产业产值1.1亿元,同比增长10%;二三产业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8%;乡镇财政收入252万元,同比下降4.5%;乡镇企业产值7780万元,同比增长15%;上缴税金103万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3759元,同比增长19.7%。2004年,镇党委、镇政府协调有关部门,争取资金40万元,用于大用镇中学校园规划和建设,为师生教学创造了良好教学环境。精神文明、民主法制、计划生育、民兵、残联等各项工作都取得长足进展,佟家村被国家民政部、司法部定为全国56个民族法治示范村试点村之一。

【畜牧业发展】  按照主辅换位发展思路,全镇由“农”经济向“牧”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对立业村、小路村等养殖基地及养殖大户给予政策扶持和贷款倾斜。带动了全镇畜牧业的发展,全镇存栏:黄牛3423头,奶牛47头,生猪22686头,山绵羊5205只,家禽305770只,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50.8%。

【招商引资】  按照区委一届一次全委(扩大)会议要求,采取“以资源引资、以基地引资、以诚信引资”策略,人人都是招商者,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共引进项目5个,引资额620万元。

【离土创收】  鼓励农民走出去,进入大城市,为农民工建立档案,积极协调与用工单位对接,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水平和开阔就业渠道。全镇共转移剩余劳动力4923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8%。

(七)方台镇

【概   况】  社会总产值4.8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乡镇企业产值1.3亿元,农林牧渔产值3.5亿元,同比增长17%;全口径财政收入310万元,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新突破。合理调整粮、经、饲三元种植比例,玉米播种面积由2003年的2.8万亩,增加到4万亩;大豆面积略有增加,其中高油大豆8000亩;无公害水稻由2000亩增加到4000亩,粮食总产量1.05亿斤。全镇招商引资270万元,个体民营户870家,比上年增加110家。新建正大鸡舍57栋,规模养殖场2处600平方米;外出打工6700多人,年纯收入3200万元。外出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60%,60%以上的农户至少有一名外出劳动力,劳务收入占家庭收入的60%以上,实现三个60%目标。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人均收入3800元,同比增长17%;储蓄存款1600万元,同比增长11%。道路完好率85%;安装电话2150部,全部安有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85%;住房砖瓦化67%,人均居住面积21平方米。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最低生活有保障。

【畜牧业发展】  全镇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中轴产业来抓。按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学化饲养的原则,大力发展生猪、“两鸡”,重点发展“两牛”“两羊”,侧重发展特色养殖。集中力量发展专业村、专业户和牧业小区。以正大养鸡为龙头的生产基地125栋,年饲养量330万只,以三家、后关和高家养鱼生产基地200家,养鱼水面4500亩,年产商品鱼340吨;生猪饲养量突破6万头;百头猪场30个;黄牛存栏3500头,各类专业户200家,畜牧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56%。

(八)莲花镇

   况】  农作物播种面积9608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9368公顷,粮食总产量55369吨,大牲畜存栏3248头,肉类总产量7467.4吨,其中猪肉产量3146吨,蔬菜产量472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居民储蓄815万元。落实粮补98.4万元,良种补贴11万元。增强了种田积极性。全年共引进项目4项,资金1480万元,有2户企业投入生产;各类个体民营企业236家,形成规模的6家,年创收15万元;发挥中介组织作用,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培训,培训农民达2000人,外出打工3500人,年创收2100万元,人均6000元。

【调整种植结构】  典型引路,技术引导,调整种植结构,玉米向优质发展,大豆向高油发展,水道向名牌发展,“两瓜”、蔬菜向绿色发展。全镇种优质玉米6.5万亩,高油大豆3万亩;绿色水稻1.2万亩,农业年增收500万元。

【发展畜牧业】  畜牧业稳步增长,奶牛存栏127头,同比增长2%;黄牛存栏2819头,同比增长3.5%;肉鸡饲养量200万只,同比持平。为农民办实事,与种子经销部门和区农业局执法大队多方联系,使3000多亩瞎地问题得以解决,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0万元。

(九)长岭镇

【概   况】  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8.39亿元,农牧副渔业总产值2.35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6.04亿元,乡镇财政收入235万元,利税216万元,人均收入3150元。全镇劳动力60%从事劳务输出,20%从事养殖。全镇粮豆薯总产量4.9万吨,玉米大豆主要粮食产量4.2万吨。全年引进企业8家,投资额400万元,有百万元以上企业2家。全镇共有企业573家,其中冷冻加工厂5家,固定资产都在百万元以上。全镇外出劳务人员4063人,占全镇总劳动力的50%以上。其中省外1250人,国外74人(俄罗斯23人、韩国47人、日本4人),从事行业主要为经商、建筑、服务、运输、种养殖等。其中:经商234人、建筑2877人、运输435人、服务业324人,其他行业195人。共创收1626万元,人均增收664元。

【发展畜牧业】  全镇生猪饲养6.5万头,出栏5.6万头,存栏9000头;奶牛存栏1124头;黄牛饲养3984头,存栏2218头,出栏1766头;羊饲养3687只,存栏1425只,出栏2262只;肉鸡饲养240万只,存栏60万只,出栏180万只;蛋鸡存栏30万只;鹅饲养20万只,存栏5万只,出栏15万只;鸭饲养10万只,存栏2万只,出栏8万只,青储玉米种植面积1170亩,畜业产业年创1.2亿元。

(十)双井镇

【概   况】  全镇社会总产值7.3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12%;牧业产值1.3亿元,同比增长8%;人均收入3975元,同比增长20%,比2003年增加675元,居全区之首。种植业、畜牧业均已形成规模,韭菜生产、生猪、“两鸡”饲养等三大支柱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全镇有国家级科技园区1个,农业科技示范小区4个。全年新上项目3个,引资金额390万元,其中双井麻棉厂,投资200万元,年产值500万元;新兴大棚骨架厂,投资10万元,年产值50万元,利税10万元;工农水泥管厂,投资180万元,年产值400万元,利税80万元。

【种植结构调整】  按照大绿色牌、走特色路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全镇经济作物由2003年的2.1万亩调整到2.5万亩,占耕地的30%,其中70%以上都实现了无公害种植,规模较大的有:韭菜1.1万亩,马铃薯1500亩,“两瓜”3700亩,陆地菜1479亩,圣女番茄185亩,光荣村又新增30多栋温室种红提。苗木花卉1130亩;棚室菜、“两瓜”、马铃薯均获市级无公害认证,双井镇被市农委、市环保局等单位评为绿色无公害种植区。

【韭菜生产】  双井镇是全省最大的韭菜生产销售集散地。1.1万亩韭菜总产量7400万斤左右,年总收入2800万元左右,仅此一项,全镇人均收入1000元以上。其中新兴村934户,3678人从事韭菜生产,面积达6000亩,占该村耕地面积77%。人均收入2100元,占总收入4100元的51%。在新兴村的带动下,全镇有10个村种起了韭菜。镇党委抓住典型,引导农民把韭菜种植由田间引入温室,培植反季节韭菜,效益由每平方米4元增加到12元。韭菜面积扩大给周边村屯劳动力创造了增收条件,收获期近千人的专业对割韭菜,每平方米1角钱,仅此一项可创收30多万元。双井科技园区大棚油桃提前一个月上市,350平方米产鲜桃500余斤,效益5000多元。

【畜牧业发展】  “主辅换位”,大力发展畜牧业。全年牧业产值1.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0%。生猪饲养10万头,“两鸡”300万只,奶牛3050头,鹅鸭5万多只,羊5000多只。其中,蛋鸡饲养量达百万只,占全区蛋鸡饲养量的20%。年养5000只以上的大户有20余户,依托中介组织将鸡蛋销往广州、香港、澳门等20多个大中城市,每日销售鸡蛋20至30吨。全镇成立11个协会、122个中介组织,510名经纪人,为养鸡饲料购进和鲜蛋外销起到促进作用。

【劳动力转移】  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全方位服务,到周边城镇打工输出一批;靠经济拉动,通过二三产业消化输出一批;靠能人带动到大城市打工输出一批;靠政府行为,全方位服务输出一批。其中为哈市台北一加一饭店、米旗公司、呼兰泰兴浴池、金鸿园酒店等公司企业推荐农民工300人。全镇8900多劳动力中,从事种植业、养殖加工业和劳务输出比例分别为24%、25%和51%。其中劳务输出4500多人,年创收2100多万元,人均创收750元。

(十一)杨林乡

【概   况】  社会总产值23483万元,同比增长12%;其中种植业产值11463万元,同比增长2.3%;粮豆薯总产9223万斤,同比增长33%;畜牧业1322万元,同比下降-5%;林业产值10.3万元,同比增长0.1%;乡镇企业产值23040万元,同比增长14%;上缴税金3312万元,同比增长10%;人均收入3312元,同比增长15%。大力种植市场行情好、价格效益高的高油大豆和高蛋白大豆,全乡种植面积达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0%,仅此一项,农民增收近千万元。组建能人协会,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有5000余人外出打工,占总劳动力的70%,年创收入2000多万元。跑省上市,投亲访友,在地处偏僻不利条件下,引来灵峰药业、百头牛场、粮食加工和轮胎翻新等企业,总投资700多万元。为乡村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投资56万元,兴建中学教学楼,投资10万元改建翻新敬老院,争取省市资金8万元,打2眼机井,解决全区有名“傻子屯”佟井村喝上洁净的自来水。整修村屯道路1.2万延长米,修筑沈井村与管家沟屯之间3.8万延长米排水沟和涵洞桥,解决村民行路难问题。

【组织建设】  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强化教育培训,选任3名年富力强、有责任心作风正派的干部任村书记,进行以农村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理论和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有14名农民加入中国共产党,5个村达到创业性标准,285名党员成为各层面的典型。乡党委被区委授予“六个好”先进称号。

【化解债务】  乡村两级原有债务1800万元,采取机动地发包、林权转让、固定资产拍卖等办法,化解债务1500万元,占债务总数的80%。

(十二)许堡乡

【概   况】  社会总产值5.29亿元,其中粮豆薯总产1.3亿斤,产值0.85亿元。同比增长6.25%;牧业总产值1.1亿元,同比增长10%;林业总产值0.11亿元,同比增长10%;乡企总产值3.2亿元,同比增长6.7%;农民人均收入3662元,同比增长19.5%。投资30万元为周化村260户农民安装自来水,全村均吃上自来水;投资21万元为水稻种植户清除淤泥81000立方米;投资26万元重点维修周化至朱井至长康路段路面11.45公里;新修周化村内路面1.7公里。“一事一议”平稳推进,严格执行省级标准,每人不超过12元,全乡有两个村筹资20560元,安装上自来水,年用工9460个,劳均0.98个。“一把手”抓信访,共处理上访案件60多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土地难点问题80多起。成为“三无”(无上省、上市、进京)单位。

【调整种植结构】  播种面积16.5万亩,其中以冀玉9号和龙单26为主栽品种6万亩;以绥农14等高油高蛋白品种为主的大豆4万亩;以普优9号、10号系列为主的水稻4万亩,其中无公害水稻1万亩。大力发展畜牧业,奶牛460头,黄牛、肉牛6960头,生猪25000头,羊7300只,大鹅10万只,禽蛋产量350吨。完善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工程,植树造林143608亩,栽松、花、杨等苗木10余株,各村造林、育苗500亩。

【成立全区第一家农民合作社】  全市仅有两家。严格按“罗须戴尔”7项原则运营。坚持平等、公平、自由原则,入退自由,入社会员170户,引进发展项目3个,与省农科院鉴定120亩马铃薯种植合同;与哈市某公司签定无公害大鹅养殖项目;与哈市英霞公司签定绿色大豆种植项目。

【招商引资、劳务输出】  全年招商引资910万元,同比增长135%;上缴税金0.25亿元,同比增长19%;新上项目3个:王艳种狐厂60万元;华杰奶牛厂300万元;粮食烘干厂350万元。东北种猪繁育基地追加投资200万元。全乡共输出劳动力5200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38%,农民增收2600万元,人均增收915元,同比增长30.7%。其中水稻村农民赴韩国打工,收入颇丰,远近闻名,全村70余户200多人口,有29户举家到韩国打工,外出人数达144人,年收入1152万元,人均收入9万多元。

(十三)孟家乡

【概   况】  全乡实现社会总产值4.5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农业产值2.4亿元,同比增长16.4%,非农业产值2.1亿元,同比增长12%,全乡财政收入285万元,同比增长4%,农民人均收入3509元,同比增长19.7%。引进项目22个,资金5.781万元,区下达指标200万元,实际完成584万元。乡域经济出现多种经济格局并存,齐头发展的良好势头。烘干塔落成和畜牧养殖基地建成,不但解决百余名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还解决了粮食销售难题,对丁家畜牧小区注入了活力,对乡域经济发展起到-拉动作用。第三产业总量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领域不断扩宽,全年企业实现利税270万元。

【优化农业结构】  建立粮食直接补贴资金专业户和良种补贴资金专业户,对补贴资金实行专业户管理,封闭运行,共发放粮食直接补贴资金198.4万元,玉米良种补贴资金11万元,水稻良种补贴资金6万元。粮食产量大幅增长达82396吨,比上年增长30%;全乡养殖业收入达1.7亿元,比上年增长10%;畜禽饲养量,奶牛3000头、黄牛10000头、山绵羊1.2万只、生猪5.2万头、鹅5.5万只、鸭0.7万只、肉蛋鸡270万只。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5610人,年收入2500万元。

【为群众办十件实事】  帮助解决支农贷款1000万元;多渠道输出劳务人员5610人;成立团山旅游区管理办公室,盘活停产多年的团山矿泉水厂;完成丁家村整村脱贫,孟家至丁家村扶贫开发路升级达标;投资改造使友好闸门建成现代化安全闸门,确保大汛无险;对全乡50余华里国堤、民堤进行加固,确保安全度汛;对全乡13行政村44个自然屯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为东营村安装自来水,解决人畜引水难问题;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全力推进“先锋工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乡参保人数达总人口的50%。

【社会事业】  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推进,儿童入学率100%;乡级卫生院能做大型手术;计生服务站增添配套设备,彻底清查早婚早育、计划外生育;举办乡篮球赛,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全年无重大刑事案件,信访实现“三无”乡;消除火灾隐患,让柴草堆出村,共出动大小畜力车1300余台次,人工6000余人次,迁出柴草4689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