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区2022年政府工作计划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呼兰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奋发有为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区四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
五年来,我们坚持变中求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前期,主动融入哈尔滨新区“三区一极”发展格局,成功打造北方药谷和大健康产业城,推动区域经济再上新台阶。中期,为支持“江北一体发展区”高质量发展作出无私贡献,将利民开发区及“六街一镇”托管给哈尔滨新区。后期,从新的起点上再次出发,从零开始打造省级经济开发区,成功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特别是托管以来的这三年,我们全面打响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领域实现由乱到治、由治到安的根本性转变;我们取得了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经验性成果,有力维护和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我们完胜了新冠肺炎疫情歼灭战,“六稳”“六保”①全面落实,实现了带疫环境下经济社会平稳有序运行;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带领全市非贫县中最多的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与全国一道建成小康社会。
五年来,我们坚持蓄势聚力,加速培育新发展动能。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高新技术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3.5亿元、1.5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增长率达76%。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始终保持全市前列。农业生产稳中提质,建设高标准农田29.93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鲜食玉米、食用菌、马铃薯、韭菜、大葱等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呼兰河”系列品牌价值逐年提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953个、家庭农场9601个,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6个,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0家,发展绿色食品认证企业6家。“花海”“江海”成为休闲旅游、亲近自然的网红打卡地,接待游客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2亿元。
五年来,我们坚持精准发力,全面打赢三大攻坚战。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5亿元,实施扶贫产业项目114个,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2505元,位列全市第二;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排名位列全省A档前十、全市第一。改造贫困户危房2440座,解决201个屯的饮水安全问题,发放贫困学生助学金4407人次、1474万元。有效治理环境污染,拆并、改造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409台,6台大型燃煤锅炉实现超低排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达79.8%。完成一排干综合整治,消除黑臭水体,呼兰河水质达到Ⅳ类标准。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完成债务划转50.8亿元,化解政府债务3.6亿元。
五年来,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充分释放改革发展活力。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实行“政区合一”②,引入中电光谷等专业团队运营,精准对接产业资源,签约项目9个,签约额达241亿元。完成开发区近中期发展规划、控详等27项规划编制,筹集资金6.7亿元,启动道路、标准厂房及供水、供热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组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162个。落实“免减退补延融”惠企政策,兑现资金3.4亿元。招商引资签约总额443.7亿元,实际利用内资128.8亿元、外资2.3亿美元。
五年来,我们坚持铁腕治理,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央第一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清除河湖“四乱”问题398处,拆除“大棚房”14栋,清理违建别墅67栋。持续开展“绿卫”“绿盾”和森林督查专项行动,整改问题16个,还林4020亩。“三北”工程造林2.5万亩。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畜牧养殖禁养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建设村级畜禽粪污处理点44个。化肥、除草剂、农药施用量减少3%,农业“三减”③示范面积74万亩。
五年来,我们坚持规划引领,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编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等各类规划19个,实施北二道街拓宽、东直路维修等工程,更新改造供热、供排水管线66公里。新改扩建公园3处,拆除违章建筑20万平方米。重拳整治港田车非法营运,建设公共停车位3000个,公共交通与江南一体化运行。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建成农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体系,新建农村卫生厕所7938座。改建危桥5座,建设农村公路388公里,公路硬化率达到100%。创建国家级森林村8个、省级村庄绿化标准村58个。建成通讯基站389个,通讯网络进入5G时代。
五年来,我们坚持实事惠民,切实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坚持项目优先向民生领域倾斜、资金优先向民生领域保障,民生方面累计支出125.7亿元。改造棚户区、老旧小区249.6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4246座,2.5万户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解决历史遗留不动产登记问题,办理产权证3.2万个。城镇新增就业1.91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养老保险金、最低工资标准、城乡低保金稳步增长,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日趋完善。优化整合学校10所,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及公办幼儿园20所,招聘教师689名,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公立医院药品实现零差价销售,基层医疗机构全部达标。完成公立医院发热门诊改造,新建核酸检测实验室3所,日检测能力达10万人次,疫情防控处置能力显著增强。新建农村文化广场65处,笼式足球场、多功能球场11块,冰上运动中心投用开放。安置退役军人244名,荣膺“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刑事、治安、两抢警情分别下降23%、34%、36%,平安呼兰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五年来,我们坚持转变作风,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开展政府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政风行风明显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行政权利事项236项,承接属地化管理事项269项。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4小时,即来即办率居全市上游。高质量完成“七五”普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满意率100%。办结区长热线诉求13万件,满意率达到98%以上。
此外,审计、武装、供销、气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史志档案等工作也取得新进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各位代表,五年奋斗历程深刻启示我们,推动呼兰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重塑呼兰新优势,必须把营商环境作为核心竞争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以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尺。五年成就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市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心支持,得益于全区人民的同心同德和努力奋斗。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呼兰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级偏低,产业链条延伸不够,主导产业的支撑力和带动力,还不能在短时间内有效释放;二是财政压力大,优质税源少,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与民生相关的一些短板问题,还不能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三是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影响,区域间竞争日趋激烈,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难度加大。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下步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主要任务和2022年工作安排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呼兰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奋进“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的重要五年。当前,呼兰正处在夯基筑台、爬坡过坎的关键期,也处在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黄金期,更处在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的机遇期。特别是区委五次党代会对全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为我们推进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区委的决策部署,重塑投资营商新环境、重聚产业发展新动能、重构协调发展新格局,在建设现代化新呼兰的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篇章。
今后五年,根据区委五次党代会精神,确定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精准研判新形势,准确把握新要求,贯彻落实新任务,突出省市“十四五”时期确定的战略重点,坚定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牢牢把握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区、中国美好生活城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区”四大定位,紧紧围绕老城、农村、开发区“三大板块”统筹布局,加快构建以“一区一带+百村”特色文化旅游和“一体两翼”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为两大主导产业的现代化区域发展体系,聚力落实“七大战略”,全力打造“七彩呼兰”,努力开拓呼兰“二次创业”新征程,勠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呼兰新篇章。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增长50%,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质量效益同步改善、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
今后五年,我们要强化“四大定位”产业支撑:一是强化工业支撑,着力建设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区。抢抓国内外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机遇,以招商引资为牵动,以产业项目建设为重点,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二是强化农业支撑,着力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都市现代农业,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三是强化第三产业支撑,着力建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区。充分利用“旅游+”“生态+”等新模式,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医疗康养、农耕体验等新业态,争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四是强化平台支撑,着力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坚持“专班+园区”“目标+考核”运营模式,推动由“政府投资、政府建园、行政管理”向“社会投资、市场建园、专业运营”转变,建成因产而兴、因业而强的现代化园区。
今后五年,我们要聚焦“三大板块”精准发力:一是聚焦老城区板块精准发力。进一步优化老城区空间布局,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更新力度,推动老城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二是聚焦农村板块精准发力。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结合都市近郊区位优势,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品牌农业转型,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三是聚焦开发区板块精准发力。坚持规划引领招商先行,统筹推进产业规划、园区建设和项目落地,打造经济振兴主战场,培育产业发展新引擎。
今后五年,我们要加快构建两大主导产业:一是构建“一区一带+百村”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各类景观内涵,打造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游;充分释放10公里沿河、66公里沿江的自然生态优势,打造江河岸线体育休闲新生活旅游带;依托9个乡镇、5个涉农街道、158个村,打造美丽乡村近郊游,建设都市后花园。二是构建“一体两翼”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以开发区为主体,长岭、康金为两翼,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互补互促、资源要素对接对流、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的产业生态圈,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农产品深加工全产业链。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在六个方面实现新跨越。
(一)坚持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实现新跨越。围绕“2+4”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工程,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主动融入哈尔滨江北一体化发展格局,力争在“十四五”时期再造一个“新呼兰”。一是强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实施一批投资强度大、综合收益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以粉煤灰综合利用、金种防火保温材料、北方智能制造、家居制造等项目为牵动,培育壮大集研发、生产、应用为一体的新材料产业链。支持新龙晶动植物蛋白制品项目技改扩规,积极培植生物产业规模。依托哈三电厂、协和等企业扩规增容,加快发展生物质发电、风电、光伏发电等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形成域内消纳、余量外输的能源供给格局。到2026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0家,10亿级企业达到3家。二是切实加强与哈尔滨新区联动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等优势,突出机制协同、政策协同和产业协同,主动承接新区发展的溢出效应,打造新区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链条延伸区、产业配套集群地,形成与新区差异化发展、一体化联动、全方位协同的发展格局。三是着力壮大园区经济主阵地。举全区之力推进开发区建设,对标国内外先进地区,强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优化“三大组团”④,推动“四地一园”⑤建设布局,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到2026年,开发区产值实现60亿元、纳税3亿元以上,构筑支撑全区跨越发展的“四梁八柱”。四是大力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深入实施“雏鹰计划”“瞪羚计划”和“紫丁香计划”⑥,促进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注重科技创新,引导和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行业“小巨人”和“单项冠军”。
(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实现新跨越。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实现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一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⑦要求,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落实帮扶措施,坚决防止返贫。充分发挥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作用,推动产业扶贫和项目收益持续发力,拓宽增收渠道,优化收入结构。二是发展富民兴农产业。做足都市农业文章,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优化农畜产品供给。推动鲜食玉米、大豆、马铃薯等种养殖产品地标品牌申报,大力发展中草药、绿色蔬菜、两瓜等特色经济作物。支持华阳农业、兴利米业、昌泰牧业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泥南灌区治理、孟家涝区治理等水利工程,夯实农业增产基础。三是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精心打造一批特色各具、风貌各异的乡村振兴重点村。畅通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推出一批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区。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创建省级村庄绿化示范村10个、示范乡镇3个。四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启动光明社区三委七委棚户区改造,压茬推进生态园项目四期、五期、六期建设,利用5至10年时间,基本消灭棚户区和城中村。启动呼兰河第二大桥、松干堤防与呼兰河堤防贯通工程,实施师专路、中华路、建设南路等一批路网建设,推动城区联通扩容。有序推进游园广场等公共设施改造升级。综合实施游园步道绿化、市容市貌美化、街区夜景亮化、城区环境净化“四化”工程,构建“水城相融、人水相依”的中国美好生活城区。到2026年,建成区面积力争达到44平方公里。
(三)全面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在激发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中实现新跨越。以改革破题开路、以开放激发活力,让劳动、技术、知识、管理和资本活力竞相迸发,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一是旗帜鲜明抓招商。制定招商引资激励政策,组建专业招商团队,掀起全民招商热潮。绘制“招商地图”,建立“产业图谱”,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对外经贸合作水平。积极参加高端峰会、年会等活动,大力宣传、推介呼兰,让呼兰成为投资兴业热土。二是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持续精简审批事项环节,大力压缩办理时间,推行“一件事一次办”“只进一门”“一证即办”政务服务改革,着力提升网办率,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对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深化“双随机一公开”⑧,切实从制度机制上减轻企业负担。完善企业家直通车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让民营企业家真正成为呼兰发展的主力军、生力军。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以破除瓶颈、顺畅机制、提升效率为目标,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确保投资有效益、企业有钱赚、安全有保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推进闲置项目、“僵尸企业”清理,盘活国有存量资产。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与哈工大、哈理工、哈师大等高校的研产互动,引进更多创新英才、“政府外脑”,构建“双创”人才生态圈。
(四)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全面建设美丽呼兰中实现新跨越。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是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源头治理燃煤污染,推进“一村一屯一热源”试点,有效减少污染物产生。禁止秸秆露天焚烧,突出抓好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从严管控治理身边污染,实施餐饮油烟综合整治,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整治,让萧乡百姓享有更多蓝天白云,始终能够“深呼吸”。二是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严格落实“河湖库长制”,严防河湖“四乱”反弹,严肃查处非法采砂、乱排乱放、侵占河道等违法行为。深入实施呼兰河、一排干流域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水质环境。严格水源保护区项目准入,结合“厕所革命”,同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分类治理。完成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开展打击私采乱采地下水资源专项行动,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三是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攻坚。严格落实“林长制”,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保护林草湿资源。高标准规划实施黄土山生态系统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扎实做好森林督查问题整改,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加强黑土地战略性保护,执行动态巡查责任制度,深化农业“三减”行动,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保护好优质寒地黑土资源。
(五)大力推进社会事业进步,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实现新跨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一是全面推进教文体事业发展。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培优提升、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擦亮“感动呼兰人物”品牌。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促进青年全面发展。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二是加快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加强婴幼儿照护和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启动区第一人民医院医疗楼新建项目,深化与哈尔滨医大二院对口合作,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立医防高效协同长效机制,强化重大疾病防治。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密防线,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守护人民群众健康。三是兜住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推进更高质量就业,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政策,做好特困供养人员托底工作,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困难退役军人家庭基本权益。坚持房住不炒,租购并举,解决好城市住房特别是新市民住房需求。投入更多真金白银,解决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呼兰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呼兰中实现新跨越。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巩固全区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良好局面。一是提升应急管理水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各类重大事故发生。强化源头治理和全过程监管,全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加强综合监测预警,强化应急物资保障,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二是强化社会综合治理。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妥善处置涉黑涉恶资产。推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建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保持打击“黄赌毒”高压态势,打响“无毒呼兰”禁毒品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规范信访维稳秩序,健全“一站式”非诉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三是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优良信用环境。有效防控金融、债务、社会等各类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各位代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更是全面实施区委新战略的起步之年,落实“七大战略”,实现“七彩呼兰”,开启“二次创业”,必须背水一战、全力以赴。为此,我们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梳理了九个方面60项重点工作,清单管理、挂图作战、全力推进:
——在产业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1)全力推进龙江光谷、应急救援装备制造、居之谷哈城家居、石墨烯产业园建设,提升项目孵化能力。(2)加快德润生物质热电联产、金种防火保温材料等项目建设,推动河北臻豆食品生产线、天辰液化储气调峰站等项目落地开工,力争实现当年投产。(3)支持现有企业技改扩规,培育规上工业企业3户以上。(4)丰富商业新业态,培育限上商贸流通业企业1-2家。(5)巩固拓展外贸市场,进出口额力争突破1600万元。全年实施重点产业项目10个,纳入省百大项目2个。
——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6)聚焦绿色食品加工、清洁能源、中药北药、生态文旅等产业,积极开展市场化招商、以商招商、乡情招商,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体量大、拉动作用强、财税贡献多的大项目、好项目。(7)继续推行“一站式”审批和“首席服务员”制度,完善项目评估和决策办法,实现项目与要素精准有效配置。(8)全年谋划储备项目30个,引进产业项目12个。
——在园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9)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完成园区总规、详规和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综合能源等专项规划编制,优化园区功能布局。(10)加快龙江光谷产业园建设,健全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11)充分利用土地调规窗口期,加大土地收储力度,释放国有土地效益。(12)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13)完善水、电、路、热等基础设施,完成景业路等4条道路续建及配套工程,打通纺织机械厂南侧交通路网。(14)完成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达到企业拎包入驻条件,同步推进展示中心、创业大厦建设,全面提升园区吸纳能力和承载能力。
——在提升城市品质上实现新突破。(15)改造升级公铁立交桥辅路、东风路、康金烟草路等15条市政道路。(16)启动南二道街、滨河北路、御河路建设。(17)推进教堂广场、火车站广场、康金八卦街广场升级改造工程,完成呼兰河桥头地标工程建设。(18)新建停车场5处,建设公交港湾20处,缓解老城区停车难问题。(19)新建雨水提升泵站和4.7公里管线,优化城区内涝治理系统。(20)改造市政供水管线27公里。(21)完成老城区二水厂、二次供水设施升级改造,稳步提高供水能力。(22)规范市政施设维修养护作业,最大限度降低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在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23)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争取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000万元以上,实施乡村富民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个,打造乡村振兴重点村13个。(24)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25)启动孟家涝区治理,推进泥南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26)加大农业招商力度,推动和牛养殖项目落地实施,叫响“呼兰大葱”“双井韭菜”等“呼兰河”系列地理标志品牌。(27)推广油豆角、鲜食玉米、食用菌、中草药等特色经济作物,推动“菜园革命”示范村建设。(28)实施黄土山特色林产品生产加工项目,新建灵芝、羊肚蘑大棚40栋。(29)推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模式,完成土地托管面积40万亩。(30)完成6个乡镇(街道)农村集中供水项目建设。(31)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创建省级村庄绿化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3个。
——在生态治理上实现新突破。(32)以“一江四河”流域沿岸村屯整治为重点,消除国考断面水质劣Ⅴ类。(33)启动康金污水处理厂、垃圾堆放点治理项目,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34)禁止秸秆露天焚烧,秸秆机械还田率达到65%。(35)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监管,持续推进农业“三减”。(36)健全“林长制”资源保护责任体系,修复改造防护效益低下地块1000亩,植树造林1600亩。(37)实施黄土山森林公园生态修复项目,完成20条侵蚀沟生态治理。
——在深化改革上实现新突破。(38)持续优化行政审批,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施工许可等事项办理时间再压缩5%,全程网上办理率达到98%以上。(39)扩大行政审批信用承诺制范围,除涉及国家安全、生态保护、人身健康等审批事项外,一律实行承诺即开工、办照即经营。(40)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加强对国有投资平台动态监管和量化考核,有效促进国资监管上水平、国企经营提效益。(41)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梳理一批“免申即享”事项清单,精准落实纾困惠企政策。(42)引导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向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倾斜,支持民营企业做实做精做强。
——在保障民生上实现新突破。(43)拓宽市场吸纳、创业引领、岗位见习等就业渠道,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000人以上。(44)改造老旧小区32个、28万平方米,有序推进光明社区、瑞凯三期、乳品厂B地块、盛福家园二期、富强地块棚户区改造,持续改善住房条件。(45)适时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乡困难群众、孤儿、残疾人保障标准。(46)规范运营团山陵园,升级改造区第一殡仪馆。(47)完善6所中小学校及第四幼儿园基础设施。(48)招聘教师130名,持续优化师资力量。(49)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常态化开展校外培训机构监管。(50)启动呼兰一中、职教中心学校选址、规划等前期工作。(51)拓展医共体服务范围,有计划补充卫生技术人员,推进区第一人民医院新建工程。(52)完善萧红故居纪念馆配套设施。(53)开展“兰河之声”音乐会、“冰晶雪舞欢乐季”“农民丰收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54)办好呼兰湿地雪地汽车拉力赛等大型体育赛事。
——在治理能力上实现新突破。(55)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强化风险预估研判、应急培训演练和防疫物资储备,提升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56)建立健全政府举债融资预算审核、债务风险评估等机制,控制政府债务风险。(57)常态化排查管控涉房、非法集资、征地拆迁等群体信访问题,抓好源头稳控和问题化解。(58)加强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市场商贸、危化燃气等重点领域排查整治,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59)提升食品全链条监管能力,争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60)加强社会治安防控,让人民群众居家更安心、出行更放心、生活更舒心。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打铁必须自身硬。面对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期待,面对神圣而光荣的使命,新一届政府将强化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和效能意识,以服务发展为己任,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实干担当,打造责任型政府。以实干看作风,凭实绩论英雄,让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成为政府工作的鲜明特质。用好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完善督查督办机制,推进权责制度化、流程标准化、运行高效化,让政府工作争先进位、出新出彩。
坚持勤政为民,打造服务型政府。创新行政方式,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互联网+政府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政务数据有序共享,不断增强施策精准度和实效性,使政府工作更加符合科学规律、顺应群众期盼。
坚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型政府。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确保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坚持从严治政,打造廉洁型政府。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狠抓贪腐,锲而不舍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松绑。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预算,以政府紧日子换取百姓好日子。
各位代表,牢记初心,方得始终。开启呼兰二次创业新征程,需要全体呼兰人勠力同心、砥砺奋进。新一届政府班子来自四面八方,来了就是呼兰人,我们同各位一道,都是呼兰二次创业的开创者、建设者和奋斗者。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只要我们坚守初心、践行使命,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奋发图强,就一定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推动呼兰实现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振兴。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握历史接力棒,真抓实干,奋勇争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呼兰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名词解释:
1.“六稳”“六保”:六稳是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是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2.“政区合一”:是指建立事权集中、管理统一的园区领导机制;机构精干、办事高效的园区管理机制;选优用优、效率优先的员工激励机制。
3.农业“三减”:”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取减少化肥、减少农药、减少除草剂的行动。
4.“三大组团”:呼兰开发区食品工业组团、医药健康组团、智能制造组团产业布局。
5.“四地一园”:是指立足打造绿色北药产业现代化基地、绿色食品深加工示范基地、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数字+食药”供应链安全示范基地和中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6.“雏鹰计划”:是指致力于逐步解决企业的现实存在的“人才之痒”和日益增高的大学生群体就业难的双重问题的系统的就业。“瞪羚计划”:是指由银行、担保公司、信用中介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旨在促进园区高成长企业快速发展的信用援助。“紫丁香计划”:是指建立健全推进企业上市的“培育、改制、辅导、申报、上市、做强”全周期工作机制。
7.“四个不摘”:是指贫困县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和摘帽不摘监管。
8.“双随机一公开”:是指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的监管机制。
关联稿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